自动化仪表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仪表》

使用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题 数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20 10 35 10 25

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计20分。正确打(√)、错误打(×)〗;

1.直通双座调节阀有一个阀芯和两个阀座 () 2.控制器的输出大小与输入有关,正作用控制器输入越大输出越大,反作用控制器输入越大输出越小。 () 3.积分控制作用可克服对象的滞后 ()

4.直线流量特性调节阀的放大系数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 5.利用阀门定位器不能实现分程控制 ()

6.本质安全电路本身一般不接地 () 7.电动Ⅲ型仪表中引入基准电压是为了扩大放大倍数 ()

8.气动仪表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 9.对可调比来说,切断阀比旁路阀的影响要大 () 10.汽包蒸汽出口调节阀应选气关式 () 11.变送器的零点和满度一般应反复调整 () 12.温度变送器测量桥路中的铜电阻主要用来克服热电偶的非线性。 () 13.PI-P 切换控制器主要用来变换控制作用的强弱 ()

14.变送器的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可通过改变调零信号Z 0的大小来实现,当Z 0为负时可实现正迁移;而当Z 0为正时可实现负迁移。 ()

本题得分

15.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的线性化电路采用折线方法。 () 16.阀门定位器的作用之一是提高信号与阀位间的线性度。 () 17.热电阻应采用两线制连接。 ()

18.在自动调节中,PID 调节器主要靠比例作用避免过分振荡,靠积分作用消除静态偏差,靠微分作用减少动态偏差。 () 19.现有的电子技术可以实现理想积分功能 ()

20.比例度越大说明控制作用越强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 1.仪表调校的主要内容 、 、 。 2.电动仪表国际标准信号,即电压 ,电流 ,气动仪表国际标准信号为 。

3.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中,线性化是通过 回路实现的。

4.变送器与控制室仪表间的信号传输方式有 、 和 3种;目前大部分采用 。

5.现场与控制室仪表之间应该采用 信号,控制室内部仪表之间采用 信

号。

6.要求执行机构有较大的输出力时,可选用 执行机构。 7.气开、气关阀的选择主要从 的要求出发。

8.流量特性的选择主要指直线特性和 的选择。

9.控制仪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 、 、 。

三、问答题〖共计35分〗;

1.什么是控制器的调节精度?实际PID 控制器用于控制系统中,控制结果能否消除余差?为什么?(6分)

本题得分 本题得分 (1)

2.何为积分饱和,它有何危害?(5分)

3.变送器的量程调整、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各自的目的是什么?(6分)

4.采用两线制的变送器对其功率消耗有何要求?为什么?(4分)

5.电流信号远距离传输时要求变送器的输出电阻较大,而要求各接收仪表的输入电阻较小,为什么?(列出公式说明)(6分)

6.什么是控制阀的可调比和流量特性?理想情况下和工作情况下的特性有何不同?(8分)

四、画图〖共计10分〗;

本题

得分

控制器输入一个阶跃信号,作用一段时间后突然消失。在上述情况下,分别画出P、PI、PD控制器的输出变化(5分)。如果输入是一个随时间线性变化的信号时,控制器的输出将作何变化?(5分)

五、计算分析〖共计25分〗;

1.某PID控制器(正作用)输入、输出信号均为4~20Ma,控制器的初始值

4

i

I I mA

==,δ=200%,2min

i D

T T

==,10

D

K=。在t=0时输入2

i

I mA

∆=的阶跃信号,分别求取t=12s时:①PI工况下的输出值;②PD工况下的输出值。(10分)本题

得分

(2)

江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专 用 纸

2.DDZ-III 型调节器中的比例积分运算电路,当接到软手操(积分式手操)状态时,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手操电压V R 的极性可以通过“软手操扳键”K 来自行选择。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假设C M 上没有初始电压,当K 处于中间位置时,V 0= 2)为了软手操到V 0=2V ,K 应接向A 还是B 3)当达到V 0=2V 时,立即断开K ,这时,V 0=

4)如果希望手操输出由2V 继续升到6V ,K 接向A 还是B ?手操时间多久? 5)如果手操输出由2V 降到0.4V ,K 接向A 还是B ?手操时间多久

A K

B

V R1

V R2

|V R1|=|V R2|=V R =0.2V V B =10V

(3)

2.4K

Rm 30K

24V

V 0

C M =10u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