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不等式的应用举例(含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三角形不等式(含练习题)

三角形不等式(含练习题)

三角形不等式的应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导出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们把这个关系叫做三角形不等式.这一定理在证明一些结构特别的不等式中有广泛应用.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定理的应用.类型一:证明形如a b c +>型的不等式例1、已知x y z 、、证明:作角∠120AOB =,∠120BOC =,则∠120AOC =,设x y z OA OB OC ===、、,由余弦定理:==又OA OB OC,+>所以原不等式成立.例2、已知x y z 、、证明: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取A(,0,0)B 0,0)C 00)x y z 、(,、(,,,则BC C A ==又AB BC C,A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类型二:证明形如a b c d ++>型的不等式例3、已知x y z 、、y z).++证明:以x y z ++为边作正方形,).BC CD AB x y z =++≥++DAx yzx y z类型三:证明形如a b c d e +++>型的不等式例4、设01,01x y <<<<求证:≥证明:左边即表示动点(,)P x y 到四个定点(0,0),(1,0),(1,1),(0,1)O A B C 的距离之和. 另由题设知,P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的内部.由()()OP BP CP AP OB AC +++≥+=.应当注意,有些不等式从表面上看很难用三角形不等式来证明,似乎只能用代数方法证明,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也可能用上三角形不等式,一般说来,用三角形不等式证明要比代数方法简单的多,但是其构造的难度也很大,需要一些很技巧的变形,例如配方变形法,凑两点间距离公式等.例5、已知正数x y 、满足1x y +=, 2.≥分析:用代数法可以使用分析法,并随时利用1x y +=这个条件进行化简.证明:2,只要证22224,x y y ++++≥x即证22224,x y y ++++x即证22224,x y y ++++≥x即证22[()2]x y xy x y +-+++注意到1x y +=,即证2[12]14,xy -++即证14,xy +即证224(4()52)1816(),xy xy xy xy -+≥++即证287,xy -≥-1,4xy ≤而21(),24x y xy +≤=故14xy ≤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如果用几何法,开始要用消元法,中间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配凑,最后也用到了三角形不等式:证明:左边===设(,0)P x ,1(,)44A ,3(,44B ,则|||)PA PB =+左边,1(4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1(,4A , 由对称及三角形不等式知1||||||PA PB A B +≥,当P 为1A B 与x 轴交点时取等号.1A B ==2.≥左边即原不等式成立比较两种解法,可以看出利用三角形不等式证明运算量较小,但是思考的难度是很大的. 但是,我们仔细思考可以发现,编拟这些题目时,命题者大都是从几何的角度入手.因此,我们在这里研究一下几何的证明方法,对于走进命题人的思维是很有好处的,希望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多进行一些数形结合方面的思考.下面的练习可以利用三角形不等式来证明或求解:1、求y =.(答案:5)2、已知a b ≠,求证:||.a b <-3、 求证:01≤<.4、已知x y z 、、为正数,求证:(1>(2)|<。

考点1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考点1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8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填空题1. (2013·福建高考理科·T13)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sin ∠BAC=3,AB=则BD 的长为 .【解题指南】显然,sin ∠BAC=cos ∠BAD,用余弦定理.【解析】sin ∠22=sin()2+∠BAD π=cos ∠BAD,在△BAD 中,BD 2=AB 2+AD 2-2AB ·AD ·cos ∠BAD=18+9-2×3=3, 所以【答案】二、解答题2.(2013·重庆高考理科·T20)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222a b c ++=.(Ⅰ)求C ;(Ⅱ)设cos cos A B =,2cos()cos()cos A B ααα++=,求tan α的值.【解题指南】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出C 的值,由和差公式及C 的值通过化简可求出tan α的值.【解析】(Ⅰ)因为222a b c += 由余弦定理有.22222cos 222-=-=-+=ab ab ab c b a C 故43π=C . (Ⅱ)由题意得.5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2=--αααααB B A A 因此.52)cos sin )(tan cos sin (tan =--B B A A αα .52)cos sin )(tan cos sin (tan =--B B A A αα .52cos cos )sin(tan sin sin tan 2=++-B A B A B A αα① 因为43π=C ,,4π=+B A 所以22)sin(=+B A 因为,sin sin cos cos )cos(B A B A B A -=+即,22sin sin 523=-B A 解得.10222523sin sin =-=B A 由①得04tan 5tan 2=+-αα,解得1tan =α或4tan =α.3. (2013·重庆高考文科·T18)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 2=b 2+c 2(Ⅰ)求A ;(Ⅱ)设为△ABC 的面积,求S+3cosBcosC 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B 的值.【解题指南】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出A 的值,再利用正弦定理求解S+3cosBcosC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B 的值.【解析】(Ⅰ)由余弦定理得.23232cos 222-=-=-+=bc bc bc a c b A 又因为π<<A 0,所以.65π=A (Ⅱ)由(Ⅰ)得,21sin =A 又有正弦定理及3=a 得 ,sin sin 3sin sin sin 21sin 21C B C a A B a A bc S =∙∙== 因此,).cos(3)cos cos sin (sin 3cos cos 3C B C B C B C B S -=+=+所以,当C B =,即1212ππ=-=AB 时, 3cos cos S BC +取最大值.34. (2013·山东高考理科·T17)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c=6,b=2,cosB =97.(1)求a ,c 的值;(2)求sin (A-B )的值.【解题指南】(1)先由余弦定理B ac c a b cos 2222-+=可得到ac 的关系式,再和已知a+c=6联立方程,可得a ,c 的值;(2)由()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sin -=-知,需先求出sinA,sinB,cosA,cosB 的值,可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出sinB,然后由正弦定理求出sinA ,进而求得cosA ,从而本题得解.【解析】(1)由与余弦定理得B ac c a b cos 2222-+=,得()()B ac c a b cos 1222+-+= 又a+c =6,b=2,cosB=97,所以ac =9,解得a =3,c=3.(2)在△ABC 中,924cos 1sin 2=-=B B , 由正弦定理得322sin sin ==b B a A . 因为a=c ,所以A 为锐角. 所以31sin 1cos 2=-=A A .因此()272109243197322sin cos cos sin sin =⋅-⋅=-=-B A B A B A . 5.(2013·福建高考文科·T21)如图,在等腰直角OPQ ∆中,90∠=POQ , OP =点M 在线段PQ 上.(I )若OM =求PM 的长;(II )若点N 在线段MQ 上,且30MON ∠=,问:当POM ∠取何值时,OMN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面积的最小值.【解题指南】由等腰知45P ∠=,此时,OPM ∆可解;第(II)问,按“求什么设什么”列式求解,将面积表达式写出,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公式求解。

不等式及其性质练习题

不等式及其性质练习题

不等式及其性质练习题一、填空题1. 若 a > b,则 a + 3 与 b 2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 若 x 5 < 0,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 若 |x| > 5,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4. 若 a < b < 0,则a² 与b²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5. 若 |x 1| = |x + 3|,则 x 的值为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² > b²B. a + b > aC. (a + b)²= a² + b²D. |a| = a2. 若 a > b,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b > 0B. a < bC. a² < b²D. a/b < 13. 若x² 5x + 6 < 0,则 x 的取值范围是()A. x < 2 或 x > 3B. 2 < x < 3C. x < 2 且 x > 3D. x ≠ 2 且x ≠ 3三、解答题1. 已知 a > b,证明:a² > ab。

2. 设 x 为实数,证明:若x² 3x + 2 > 0,则 x < 1 或 x > 2。

3. 已知 |x 1| + |x + 2| = 5,求 x 的值。

4. 若 a、b、c 为实数,且 a < b < c,证明:a + c < 2b。

5. 设 a、b 为正数,证明:若 a/b < 1/2,则 2a < b。

四、应用题1. 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满 100 元减 20 元,满 200 元减 50 元,满 300 元减 80 元。

小明购物满 300 元,实际支付了 220 元,求小明原价购物金额。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有答案)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有答案)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14•海南模拟)如图,已知A,B两点分别在河的两岸,某测量者在点A所在的河岸边另选定一点C,测得AC=50m,∠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A.m B.m C.m D.m2.(2014•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 不共线的一点C,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①测量A、C、b;②测量a、b、C;③测量A、B、a;则一定能确定A、B间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2014•重庆一模)在O点测量到远处有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该物体位于P点,一分钟后,其位置在Q点,且∠POQ=90°,再过两分钟后,该物体位于R点,且∠QOR=30°,则tan∠OPQ的值为()A.B.C.D.4.(2014•成都三模)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水平公路的北侧远处有一座高塔,塔底与这条公路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该塔的高度,测量人员在公路上选择了A、B两个观测点,在A处测得该塔底部C在西偏北α的方向上,在B处测得塔底C在西偏北β的方向上,并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γ,已知AB=a,0<γ<β<α<,则此塔高CD为()B.tanγA.tanγC.D.tanγtanγ5.(2014•浙江模拟)如图,在铁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两端的距离(单位:百米),已测得隧道两端点A,B到某一点C的距离分别为5和8,∠ACB=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A.7B.10C.6D.86.(2014•房山区一模)如图,有一块锐角三角形的玻璃余料,欲加工成一个面积不小于800cm2的内接矩形玻璃(阴影部分),则其边长x(单位:cm)的取值范围是()A.[10,30]B.[25,32]C.[20,35]D.[20,40]7.(2014•濮阳一模)如图所示,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θ+30°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营救,则sinθ的值为()A.B.C.D.8.(2014•成都三模)某公司要测量一水塔CD的高度,测量人员在该水塔所在的东西方向水平直线上选择A,B两个观测点,在A处测得该水塔顶端D的仰角为α,在B处测得该水塔顶端D的仰角为β,已知AB=a,0<β<α<,则水塔CD的高度为()A .B.C.D.9.(2014•怀化一模)在等腰Rt△ABC中,AB=AC=4,点P是边AB上异于A,B的一点,光线从点P 出发,经BC,CA反射后又回到原来的点P.若,则△PQR的周长等于()A.B.C.D.10.(2012•珠海一模)台风中心从A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千米处,则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A.B.1小时C.D.2小时11.(2011•宝鸡模拟)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1,F2,F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D成120°角,且y=g(x)的大小分别为1和2,则有()A.F1,F3成90°角B.F1,F3成150°角C.F2,F3成90°角D.F2,F3成60°角12.(2011•大连二模)已知A船在灯塔C北偏东75°且A到C的距离为3km,B船在灯塔C西偏北15o 且B到C的距离为km,则A,B两船的距离为()A.5km B.km C.4km D.km13.(2011•安徽模拟)如图,在山脚下A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α,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向上走a米到达B,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γ,则山高PQ为()A.B.C.D.14.(2010•武昌区模拟)某人朝正东方向走x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那么x的值为()A.2或B.2C.D.315.(2010•江门一模)海事救护船A在基地的北偏东60°,与基地相距海里,渔船B被困海面,已知B距离基地100海里,而且在救护船A正西方,则渔船B与救护船A的距离是()A.100海里B.200海里C.100海里或200海里D.海里16.(2010•武汉模拟)飞机从甲地以北偏西15°的方向飞行1400km到达乙地,再从乙地以南偏东75°的方向飞行1400km到达丙地,那么丙地距甲地距离为()A.1400km B.700km C.700km D.1400km17.(2010•石家庄二模)如图,一条宽为a的直角走廊,现要设计一辆可通过该直角走廊的矩形面平板车,其宽为b(0<b<a).则该平板车长度的最大值为()A.B.C.D.18.(2009•韶关二模)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坡度15°的看台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米(如图所示),则旗杆的高度为()A.10米B.30米C.10米D.米19.(2009•温州一模)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坡度15°的看台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看台上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米(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已知国歌长度约为50秒,升旗手匀速升旗的速度为()A.(米/秒)B.(米/秒)C.(米/秒)D.(米/秒)二.填空题(共7小题)20.(2014•重庆模拟)如图,割线PBC经过圆心O,PB=OB=1,PB绕点O逆时针旋120°到OD,连PD 交圆O于点E,则PE=_________.21.(2014•南昌模拟)已知△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的边长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是1,且满足条件2(sin2A﹣sin2C)=(sinA﹣sinB)b,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22.(2014•韶关二模)一只艘船以均匀的速度由A点向正北方向航行,如图,开始航行时,从A点观测灯塔C的方位角(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为45°,行驶60海里后,船在B点观测灯塔C的方位角为75°,则A到C的距离是_________海里.23.(2014•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位于东海某岛的雷达观测站A,发现其北偏东45°,与观测站A距离20海里的B处有一货船正匀速直线行驶,半小时后,又测得该货船位于观测站A东偏北θ(0°<θ<45°)的C处,且cosθ=,已知A、C两处的距离为10海里,则该货船的船速为_________海里/小时.24.(2014•潍坊三模)如图,C、D是两个小区所在地,C、D到一条公路AB的垂直距离分别为CA=1km,DB=2km,A、B间的距离为3km,某公交公司要在A、B之间的某点N处建造一个公交站点,使得N对C、D两个小区的视角∠CND最大,则N处与A处的距离为_________km.25.(2014•台州一模)为了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B,D两点,测出四边形ABCD 各边的长度(单位:km)如图所示,且∠B+∠D=180°,则AC的长为_________km.m/s的速率,从路灯在地面上的射影点C处,沿某直线离开路灯,那么人影长度的变化速率v为_________m/s.三.解答题(共4小题)27.(2014•广州模拟)如图,某测量人员,为了测量西江北岸不能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她在西江南岸找到一个点C,从C点可以观察到点A,B;找到一个点D,从D点可以观察到点A,C;找到一个点E,从E点可以观察到点B,C;并测量得到数据:∠ACD=90°,∠ADC=60°,∠ACB=15°,∠BCE=105°,∠CEB=45°,DC=CE=1(百米).(1)求△CDE的面积;(2)求A,B之间的距离.28.(2014•福建模拟)如图,经过村庄A有两条夹角为60°的公路AB,AC,根据规划拟在两条公路之间的区域内建一工厂P,分别在两条公路边上建两个仓库M、N (异于村庄A),要求PM=PN=MN=2(单位:千米).如何设计,使得工厂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最小(即工厂与村庄的距离最远).29.(2010•福建)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Ⅰ)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Ⅱ)为保证小艇在30分钟内(含30分钟)能与轮船相遇,试确定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Ⅲ)是否存在v,使得小艇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行驶,总能有两种不同的航行方向与轮船相遇?若存在,试确定v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在平地上有A、B两点,A在山的正东,B在山的东南,且在A的西偏南65°距离为300米的地方,在A测得山顶的仰角是30°,求山高(精确到10米,sin70°=0.94).2014年12月27日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14•海南模拟)如图,已知A,B两点分别在河的两岸,某测量者在点A所在的河岸边另选定一点C,测得AC=50m,∠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A.m B.m C.m D.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依题意在A,B,C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根据AC,∠ACB,B的值求得AB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得,∴AB===50,∴A,B两点的距离为50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2014•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 不共线的一点C,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①测量A、C、b;②测量a、b、C;③测量A、B、a;则一定能确定A、B间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根据图形,可以知道a,b可以测得,角A、B、C也可测得,利用测量的数据,求解A,B两点间的距离唯一即可.解答:解:对于①③可以利用正弦定理确定唯一的A,B两点间的距离.对于②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即可确定A,B两点间的距离.故选:D.点评:本题以实际问题为素材,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哪些可测量,哪些不可直接测量,注意正弦定理的应用.3.(2014•重庆一模)在O点测量到远处有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该物体位于P点,一分钟后,其位置在Q点,且∠POQ=90°,再过两分钟后,该物体位于R点,且∠QOR=30°,则tan∠OPQ的值为()A.B.C.D.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分析:根据题意设PQ=x,可得QR=x,∠POQ=90°,∠QOR=30°,∠OPQ+∠R=60°.算出∠R=60°﹣∠OPQ,分别在△ORQ、△OPQ中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OQ长,再建立关于∠OPQ的等式,解之即可求出tan∠OPQ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设PQ=x,则QR=2x,∵∠POQ=90°,∠QOR=30°,∴∠OPQ+∠R=60°,即∠R=60°﹣∠OPQ在△ORQ中,由正弦定理得∴OQ==2xsin(60°﹣∠OPQ)在△OPQ中,由正弦定理得OQ=×sin∠OPQ=xsin∠OPQ∴2xsin(60°﹣∠OPQ)=xsin∠OPQ∴2sin(60°﹣∠OPQ)=sin∠OPQ∴=sin∠OPQ整理得cos∠OPQ=2sin∠OPQ,所以tan∠OPQ==.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2014•成都三模)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水平公路的北侧远处有一座高塔,塔底与这条公路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该塔的高度,测量人员在公路上选择了A、B两个观测点,在A处测得该塔底部C在西偏北α的方向上,在B处测得塔底C在西偏北β的方向上,并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γ,已知AB=a,0<γ<β<α<,则此塔高CD为()B.tanγA.tanγC.D.tanγtanγ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BC,再求出CD即可.解答:解:在△ABC中,∠ACB=α﹣β,∠ACBA=π﹣α,AB=a,∴,∴BC=,∴CD=BCtanγ=tan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考查了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014•浙江模拟)如图,在铁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两端的距离(单位:百米),已测得隧道两端点A,B到某一点C的距离分别为5和8,∠ACB=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A.7B.10C.6D.8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解三角形.分析:由余弦定理和已知边和角求得AB的长度.解答:解:由余弦定理知AB===7,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7百米.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已知两边和一个角,求边常用余弦定理来解决.6.(2014•房山区一模)如图,有一块锐角三角形的玻璃余料,欲加工成一个面积不小于800cm2的内接矩形玻璃(阴影部分),则其边长x(单位:cm)的取值范围是()A.[10,30]B.[25,32]C.[20,35]D.[20,40]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设矩形的另一边长为ym,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0<x<60).矩形的面积S=x(60﹣x),利用S≥800解出即可.解答:解:设矩形的另一边长为ym,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解得y=60﹣x,(0<x<60)∴矩形的面积S=x(60﹣x),∵矩形花园的面积不小于800m2,∴x(60﹣x)≥800,化为(x﹣20)(x﹣40)≤0,解得20≤x≤40.满足0<x<60.故其边长x(单位m)的取值范围是[20,4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属于中档题.7.(2014•濮阳一模)如图所示,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θ+30°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营救,则sinθ的值为()A.B.C.D.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连接BC,在三角形ABC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C的长,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sin∠ACB的值,即可求出sinθ的值.解答:解:连接BC,在△ABC中,AC=10海里,AB=20海里,∠CAB=120°根据余弦定理得:BC2=AC2+AB2﹣2AC•AB•cos∠CAB=100+400+200=700,∴BC=10海里,根据正弦定理得,即,∴sin∠ACB=,∴sinθ=.故选:A.点评:解三角形问题,通常要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时往往与三角函数知识相联系.8.(2014•成都三模)某公司要测量一水塔CD的高度,测量人员在该水塔所在的东西方向水平直线上选择A,B两个观测点,在A处测得该水塔顶端D的仰角为α,在B处测得该水塔顶端D的仰角为β,已知AB=a,0<β<α<,则水塔CD的高度为()A .B.C.D.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设CD=x,求出AC,BC,利用a=BC﹣AC,即可求出水塔CD的高度.解答:解:设CD=x,则AC=,∵BC=,a=BC﹣AC,∴a=﹣,∴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求出AC,BC是关键.9.(2014•怀化一模)在等腰Rt△ABC中,AB=AC=4,点P是边AB上异于A,B的一点,光线从点P 出发,经BC,CA反射后又回到原来的点P.若,则△PQR的周长等于()A.B.C.D.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综合题;解三角形.分析:建立坐标系,设点P的坐标,可得P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P1的坐标,和P关于y轴的对称点P2的坐标,由P1,Q,R,P2四点共线可得△PQR的周长.解答: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可得B(4,0),C(0,4),P(,0)故直线BC的方程为x+y=4,P关于y轴的对称点P2(﹣,0),设点P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P1(x,y),满足,解得,即P1(4,),由光的反射原理可知P1,Q,R,P2四点共线,故△PQR的周长等于|P1P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点的对称问题,涉及直线方程的求解以及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属中档题.10.(2012•珠海一模)台风中心从A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千米处,则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A.B.1小时C.D.2小时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知B点坐标和台风中心移动的轨迹,求得点B 到射线的距离,进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40,0),台风中心移动的轨迹为射线y=x(x≥0),而点B到射线y=x的距离d==20<30,故l=2=20,故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1小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把三角形问题转换成解析几何的问题,方便了问题的解决.11.(2011•宝鸡模拟)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1,F2,F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D成120°角,且y=g(x)的大小分别为1和2,则有()A.F1,F3成90°角B.F1,F3成150°角C.F2,F3成90°角D.F2,F3成60°角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向量的模;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分析:处于平衡状态即三个力合力为0,利用向量表示出等式,将等式变形平方,利用数量积公式求出,T通过三角形边的关系求出角.解答:解:由⇒⇒=+2||•||cos120°=由知,F1,F3成90°角,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模的求法、及解三角形.12.(2011•大连二模)已知A船在灯塔C北偏东75°且A到C的距离为3km,B船在灯塔C西偏北15o 且B到C的距离为km,则A,B两船的距离为()A.5km B.km C.4km D.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画出简图求出角A的值,再由余弦定理可得到AB的值.解答:解:依题意可得简图,可知A=150°,根据余弦定理可得,AB2=BC2+AC2﹣2BC×ACcosC=16,∴AB=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主要在于能够准确的画出图形来.13.(2011•安徽模拟)如图,在山脚下A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α,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向上走a米到达B,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γ,则山高PQ为()A.B.C.D.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PAB中,由正弦定理可得PB=,根据PQ=PC+CQ=PB•sinγ+asinβ通分化简可得结果.解答:解:△PAB中,∠PAB=α﹣β,∠BPA=(﹣α)﹣(﹣γ)=γ﹣α,∴=,即PB=.PQ=PC+CQ=PB•sinγ+asin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出PB=,是解题的关键.14.(2010•武昌区模拟)某人朝正东方向走x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那么x的值为()A.2或B.2C.D.3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作出图象,三点之间正好组成了一个知两边与一角的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解答:解:如图,AB=x,BC=3,AC=,∠ABC=30°.由余弦定理得3=x2+9﹣2×3×x×cos30°.解得x=2或x=故选A.点评: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其特点从应用题中抽象出三角形.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定理建立方程求解.15.(2010•江门一模)海事救护船A在基地的北偏东60°,与基地相距海里,渔船B被困海面,已知B距离基地100海里,而且在救护船A正西方,则渔船B与救护船A的距离是()A.100海里B.200海里C.100海里或200海里D.海里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正弦定理求得sinB的值,进而确定B的值,最后根据B的值,求得AB.解答:解:设基地为与O处,根据正弦定理可知=∴sinB=•OA==∴B=60°或120°当B=60°,∠BOA=90°,∠A=30°BA=2OB=200当B=120°,∠A=∠B=30°∴OB=AB=100故渔船B与救护船A的距离是100或200海里.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考查了学生转化和化归思想和逻辑思维的能力.16.(2010•武汉模拟)飞机从甲地以北偏西15°的方向飞行1400km到达乙地,再从乙地以南偏东75°的方向飞行1400km到达丙地,那么丙地距甲地距离为()A.1400km B.700km C.700km D.1400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设A,B,C分别对应甲、乙、丙三地,由B向x轴做垂线垂足为D,则∠BAD和∠DBC可知,进而求得∠ABC=60°判断出三角形为正三角形,进而求得AC.解答:解:依题意,设A,B,C分别对应甲、乙、丙三地,由B向x轴做垂线垂足为D,则∠BAD=75°,∠DBC=75°∴∠ABC=75°﹣15°=60°∴AB=BC=1400∴△ABC为正三角形∴AC=1400千米.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应用.要注意特殊三角形的运用.17.(2010•石家庄二模)如图,一条宽为a的直角走廊,现要设计一辆可通过该直角走廊的矩形面平板车,其宽为b(0<b<a).则该平板车长度的最大值为()A.B.C.D.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先设平板手推车的长度不能超过x米,此时平板车所形成的三角形:A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EG与AD交于点F,利用A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平板手推车的长度解答:解:设平板车的长度的最大值为x由题意可得△A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EG交AD于F,则EG== aFG=EG﹣EF=得△A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2AF=2FG=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答的关键是由实际问题:要想顺利通过直角走廊,转化为数学问题:此时平板手推车所形成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8.(2009•韶关二模)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坡度15°的看台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米(如图所示),则旗杆的高度为()A.10米B.30米C.10米D.米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先画出示意图,根据题意可求得∠AEC和∠ACE,则∠EAC可求,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C,最后在Rt△ABC中利用AB=AC•sin∠ACB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依题意可知∠AEC=45°,∠ACE=180°﹣60°﹣15°=105°∴∠EAC=180°﹣45°﹣105°=30°由正弦定理可知=,∴AC=•sin∠CEA=20米∴在Rt△ABC中,AB=AC•sin∠ACB=20×=30米答:旗杆的高度为30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此类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19.(2009•温州一模)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坡度15°的看台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看台上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米(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已知国歌长度约为50秒,升旗手匀速升旗的速度为()A.(米/秒)B.(米/秒)C.(米/秒)D.(米/秒)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先根据题意可知∠DAB,∠ABD和∠ADB,AB,然后在△ABD利用正弦定理求得BD,进而在Rt△BCD求得CD,最后利用路程除以时间求得旗手升旗的速度.解答:解:由条件得△ABD中,∠DAB=45°,∠ABD=105°,∠ADB=30°,AB=10,由正弦定理得BD=•AB=20则在Rt△BCD中,CD=20×sin60°=30所以速度V==米/秒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基本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二.填空题(共7小题)20.(2014•重庆模拟)如图,割线PBC经过圆心O,PB=OB=1,PB绕点O逆时针旋120°到OD,连PD 交圆O于点E,则PE=.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由余弦定理求出PD,再根据割线定理即可求出PE,问题解决.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得,PD2=OD2+OP2﹣2OD•OPcos120°=1+4﹣2×1×2×(﹣)=7,所以PD=.根据割线定理PE•PD=PB•PC得,PE=1×3,所以PE=.故答案为.点评:已知三角形两边与夹角时,一定要想到余弦定理的运用,之后做题的思路也许会豁然开朗.21.(2014•南昌模拟)已知△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的边长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是1,且满足条件2(sin2A﹣sin2C)=(sinA﹣sinB)b,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把b=2sinB 代入已知等式并应用正弦定理得a2+b2﹣c2=ab,由余弦定理得cosC=,得到C=60°,由ab=a2+b2﹣3≥2ab﹣3 求得ab最大值为3,从而求得△ABC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可得b=2RsinB=2sinB,代入已知等式得2sin2A﹣2sin2C=2sinAsinB﹣2sin2B,sin2A+sin2B﹣sin2C=sinAsinB,∴a2+b2﹣c2=ab,∴cosC==,∴C=60°.∵ab=a2+b2﹣c2=a2+b2﹣(2rsinC)2=a2+b2﹣3≥2ab﹣3,∴ab≤3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ABC面积为≤×3×=,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求出ab≤3是解题的难点.22.(2014•韶关二模)一只艘船以均匀的速度由A点向正北方向航行,如图,开始航行时,从A点观测灯塔C的方位角(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为45°,行驶60海里后,船在B点观测灯塔C的方位角为75°,则A到C的距离是30(+)海里.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由题意,∠ABC=105°,∠C=30°,AB=60海里,由正弦定理可得AC.解答:解:由题意,∠ABC=105°,∠C=30°,AB=60海里.由正弦定理可得AC==30(+)海里.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23.(2014•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位于东海某岛的雷达观测站A,发现其北偏东45°,与观测站A距离20海里的B处有一货船正匀速直线行驶,半小时后,又测得该货船位于观测站A东偏北θ(0°<θ<45°)的C处,且cosθ=,已知A、C两处的距离为10海里,则该货船的船速为4海里/小时.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解三角形.分析:根据余弦定理求出BC的长度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cosθ=,∴sin=,由题意得∠BAC=45°﹣θ,即cos∠BAC=cos(45°﹣θ)=,∵AB=20,AC=1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即BC2=(20)2+102﹣2×20×10×=800+100﹣560=340,即BC=,设船速为x,则=2,∴x=4(海里/小时),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应用,根据条件求出cos∠BAC,以及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C的长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2014•潍坊三模)如图,C、D是两个小区所在地,C、D到一条公路AB的垂直距离分别为CA=1km,DB=2km,A、B间的距离为3km,某公交公司要在A、B之间的某点N处建造一个公交站点,使得N对C、D两个小区的视角∠CND最大,则N处与A处的距离为2﹣3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应用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设出NA的长度x,把∠CNA与∠DNB的正切值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把∠CND的正切值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换元后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最后得到使N对C、D两个小区的视角∠CND最大时的x值,即可确定点N的位置.解答:解:设NA=x,∠CNA=α,∠DNB=β.依题意有tanα=,tanβ=,tan∠CND=tan[π﹣(α+β)]=﹣tan(α+β)=﹣=,令t=x+3,由0<x<3,得3<t<6,则=∵4≤t+<3+∴t=2,即x=2﹣3时取得最大角,故N处与A处的距离为(2﹣3)km.故答案为:2﹣3.点评: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解答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中档题.25.(2014•台州一模)为了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B,D两点,测出四边形ABCD 各边的长度(单位:km)如图所示,且∠B+∠D=180°,则AC的长为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分析:利用余弦定理,结合∠B+∠D=180°,即可求出AC的长.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可得AC2=22+32﹣2•2•3•cosD=13﹣12cosD,AC2=52+82﹣2•5•8•cosB=89﹣80cosB,∵∠B+∠D=180°,∴2AC2=13+89=102,∴AC=k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考查三角函数知识,正确运用余弦定理是关键.m/s的速率,从路灯在地面上的射影点C处,沿某直线离开路灯,那么人影长度的变化速率v为m/s.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解三角形.分析:由题意画出几何图形,设出人从C点运动到B处路程、运动时间及人影长度,由三角形相似求出人影长度与运动路程间的关系式,把运动路程用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替换,求导后得答案.解答:解:如图,路灯距地平面的距离为DC,人的身高为EB.设人从C点运动到B处路程为x米,时间为t(单位:秒),AB为人影长度,设为y,∵BE∥CD,∴.∴,∴y=x,又∵x=t,∴y=x=t.则y′=,∴人影长度的变化速率为m/s.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DFB ∠的度数为( )A .145︒B .155︒C .165︒D .175︒C解析:C【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45E ∠=︒,利用补角的定义可求120FBE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出DFB ∠的度数【详解】解:在DEC ∆中∵90C ∠=︒,45CDE ∠=︒∴45E ∠=︒又∵60ABC ∠=︒∴120FBE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FB E FBE ∠=∠+∠45120=︒+︒16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互为补角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35B ∠=︒,60=︒∠DAC ,则ACD ∠的度数为( )A .25︒B .85︒C .60︒D .95︒D解析: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 =∠DAE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D 是∠CAE 的平分线,60=︒∠DAC ,∴∠DAC =∠DAE =60°,又∵35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 =∠DAE−∠B =60°−35°=25°,∴在△ACD 中,∠ACD =180°−∠DAC -∠D =180°−60°−25°=9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3,5B .4,6,11C .5,8,10D .4,8,4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 、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5+8>1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 、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4.若多边形的边数由3增加到n (n 为大于3的正整数),则其外角和的度数( ) A .不变B .减少C .增加D .不能确定A 解析:A【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特征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因为多边形外角和固定为360°,所以外角和的度数是不变的.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容易受误导,注意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5.已知直线//a b ,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A 在直线a 上,斜边BC与直线b交于点D,若135∠=︒,则2∠的度数为()A.35︒B.45︒C.65︒D.75︒C解析:C【分析】如图,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3,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详解】解:如图,∠=︒,∠B=30°∵135∴∠3=∠1+∠B=35°+30°=65°a b∵//∴∠2=∠3=6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6.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5、6 B.3、4、5 C.2、3、4 D.1、2、3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D、4+5>6,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3+4>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A、2+3>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7.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CE 是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 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高的定义逐一判断选项,可得答案.【详解】A .CE 不垂直AB ,故CE 不是ABC 的高,不符合题意,B .CE 是ABC 中AB 边上的高,符合题意,C .CE 不是ABC 的高,不符合题意,D .CE 不是ABC 的高,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关键是掌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8.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B .180a b =+°C .180b a =+︒D .360b a =+︒A 解析:A【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a=(4-2)•180°=360°;∵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b=360°,∴a=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B .6C .7D .8D 解析:D【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利用方程法求边数.10.如图,在ABC 中,70B ∠=,D 为BC 上的一点,若ADC x ∠=,则x 的度数可能为( )A .30°B .60°C .70°D .80°D解析:D【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DC=∠B+∠BAD ,得到x >70°,根据平角的概念得到x <180°,计算后进行判断得到答案.【详解】解:∵∠ADC=∠B+∠BAD ,∴x >70°,又x <180°,∴x 的度数可能为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AC 上的中点,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8【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S △ABD=S △ACD=S △ABCS △BDE=S △ABDS △ADF=S △ADC 再得到S △BDE=S △ABCS △DEF=S △ABC 所以S △ABC=解析:8【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S △ABD =S △ACD =12S △ABC ,S △BDE =12S △ABD ,S △ADF =12S △ADC ,再得到S △BDE =14S △ABC ,S △DEF =18S △ABC ,所以S △ABC =83S 阴影部分.【详解】解:∵D 为BC 的中点,∴12ABD ACD ABC S S S ==△△△, ∵E ,F 分别是边,AD AC 上的中点, ∴111,,222BDE ABD ADF ADC DEF ADF SS S S S S ===, ∴111,448BDE ABC DEF ADC ABC S S S S S ===, ∵113488BDE DEF ABC ABC ABC S SS S S S =+=+=阴影部分, ∴888333ABC S S ⨯===阴影部分,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 △=12×底×高.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m ,n ,k ,且m 、n 满足2|9|(5)0n m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分析】根据求出mn 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k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k 为最长边进一步即可确定k 的取值【详解】解:由题意得n-9=0m-5=0解得m=5n=9∵mnk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k 为三角形的最长边解析:914k ≤<【分析】根据2|9|(5)0n m -+-=求出m 、n 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k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k 为最长边进一步即可确定k 的取值.【详解】解:由题意得n-9=0,m-5=0,解得 m=5,n=9,∵m ,n ,k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414k ≤<,∵k 为三角形的最长边,∴914k ≤<.故答案为:914k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偶次方的非负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题意求出m 、n 的长是解题关键,确定k 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k 为最长边这一条件.13.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有(n -2)•180+360=2520,解得:n =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4.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长都是整数,若其中两条高的长分别为4和12,则第三条高的长为_____.5或4【分析】先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结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可得关于h 的不等式组解即可【详解】解: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b 边上 解析:5或4.【分析】先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222,,412S S S a b c h===,结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可得关于h 的不等式组,解即可.【详解】解: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那么 222,,412S S S a b c h===, 又∵a-b <c <a+b , ∴2222412412S S S S c -<<+, 即2233S S S h <<,解得3<h<6,∴h=4或h=5,故答案为:5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不等式组.求出整数值后,能根据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关键.15.如图,∠A+∠B+∠C+∠D+∠E+∠F+∠G+∠H的度数为___________.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1=∠A+∠B∠2=∠C+∠D∠3=∠E+∠F∠4=∠G+∠H∴∠A+∠B+∠C+∠D+∠E +∠F+解析: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1=∠A+∠B,∠2=∠C+∠D,∠3=∠E+∠F,∠4=∠G+∠H,∴∠A+∠B+∠C+∠D+∠E+∠F+∠G+∠H=∠1+∠2+∠3+∠4,又∵∠1+∠2+∠3+∠4=360°,∴∠A+∠B+∠C+∠D+∠E+∠F+∠G+∠H=36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正确转化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关键.16.如图,△ABC 的面积为1,分别倍长(延长一倍)AB ,BC ,CA 得到△A 1B 1C 1,再分别倍长A 1B 1,B 1C 1,C 1A 1得到△A 2B 2C 2.…按此规律,倍长2020次后得到的△A 2020B 2020C 2020的面积为_____.72020【分析】连接AB1BC1CA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7S △ABC 由此即可解题【详解】连接AB1BC1CA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A1BC △A1B1C △AB1C △AB1C解析:72020【分析】连接AB 1、BC 1、CA 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111A B C S △=7S △ABC ,由此即可解题.【详解】连接AB 1、BC 1、CA 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A 1BC 、△A 1B 1C 、△AB 1C 、△AB 1C 1、△ABC 1、△A 1BC 1、△ABC 的面积都相等,所以,111A B C S △=7S △ABC ,同理222A B C S △=7111A B C S △=72S △ABC ,依此类推,△A 2020B 2020C 2020的面积为=72020S △ABC ,∵△ABC 的面积为1,∴202020202020A S B C ∆=72020.故答案为:7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一次倍长后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的7倍是解题的关键.17.ABC 中,,AB AC 边上的高,CE BD 相交于点F ,,ABC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 ,若=125CGB ∠︒,则CFB ∠=______.1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GBC +∠GC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 +∠ACB 从而求出∠A 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得∠AEC=∠FDC=9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E 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GBC +∠GC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 +∠ACB ,从而求出∠A ,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得∠AEC=∠FDC=9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E ,最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25CGB ∠︒∴∠GBC +∠GCB=180°-∠CGB=55°∵,ABC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 ,∴∠ABC=2∠GBC ,∠ACB=2∠GCB∴∠ABC +∠ACB=2∠GBC +2∠GCB=2(∠GBC +∠GCB )=110°∴∠A=180°-(∠ABC +∠ACB )=70°∵,AB AC 边上的高,CE BD 相交于点F ,∴∠AEC=∠FDC=90°,∴∠ACE=180°-∠AEC-∠A=20°∠=∠FDC+∠ACE=110°∴CFB故答案为:110°.【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11cm,一边长等于5cm,它的周长为______.【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1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11时11+11>511-11<5所以能构成三解析:27cm【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1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11时,11+11>5,11-11<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1+11+5=27cm;当腰为5时,5+5<11,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27cm.【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则3150,222∠=_______.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解析: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5(5﹣2)×180°=108°,则∠3=360°﹣60°﹣90°﹣108°﹣∠1﹣∠2==360°﹣60°﹣90°﹣108°﹣50°﹣22°=30°. 故答案是: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C ∆的面积是2,AD 是BC 边上的中线,13AE AD =,12BF EF =.则DEF ∆的面积为_________.【分析】直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详解】解:∵是边上的中线∴BD=DC 又∵的面积是2和的高相等∴∵和的高相等∴∴又∴同理: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解析:49【分析】直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详解】解:∵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DC又∵ABC ∆的面积是2,D AB ∆和D A C ∆的高相等∴D DC S =S =1AB A ∆∆∵13AE AD = E AB ∆和BDE ∆的高相等∴E BDE ABD 11S =S =S 23AB ∆∆∆ ∴BDE 2S =3∆ 又12BF EF =,∴1B 3BF E =,同理: DEF BFD BDE 24S =2S =S =39∆∆∆ 故答案为:49.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求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高相等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三、解答题21.△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E 是△ABC 的高.(1)如图1,若∠B =40°,∠C=60°,求∠DAE 的度数;(2)如图2,∠B <∠C ,则DAE 、∠B ,∠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3)如图3,延长AC 到点F ,∠CAE 和∠BCF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 ,求∠G 的度数.解析:(1)10°;(2)∠DAE =12(∠C−∠B);(3)45°.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 =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D 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高线可求∠CAE 得度数,进而求解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1)的推理方法可求解∠DAE 、∠B 、∠C 的数量关系;(3)设∠ACB =α,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AG =12∠EAC =12(90°−α)=45°−12α,∠FCG =12∠BCF =12(180°−α)=90°−12α,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1)∵∠B =40°,∠C =60°,∠BAC +∠B +∠C =180°,∴∠BAC =80°,∵AD 平分∠BAC ,∴∠CAD=∠BAD=12∠BAC=40°,∵AE是△ABC的高,∴∠AEC=90°,∵∠C=60°,∴∠CAE=90°−60°=30°,∴∠DAE=∠CAD−∠CAE=10°;(2)∵∠BAC+∠B+∠C=180°,∴∠BAC=180°−∠B−∠C,∵AD平分∠BAC,∴∠CAD=∠BAD=12∠BAC,∵AE是△ABC的高,∴∠AEC=90°,∴∠CAE=90°−∠C,∴∠DAE=∠CAD−∠CAE=12∠BAC−(90°−∠C)=12(180°−∠B−∠C)−90°+∠C=1 2∠C−12∠B,即∠DAE=12(∠C−∠B).故答案为:∠DAE=12(∠C−∠B).(3)设∠ACB=α,∵AE⊥BC,∴∠EAC=90°−α,∠BCF=180°−α,∵∠CAE和∠BCF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CAG=12∠EAC=12(90°−α)=45°−12α,∠FCG=12∠BCF=12(180°−α)=90°−12α,∵∠FCG=∠G+∠CAG,∴∠G=∠FCG −∠CAG=90°−12α−(45°−12α)=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及角平分线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是关键.22.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310°,CF平分∠DCB,FC的延长线与五边形ABCDE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P的度数解析:∠P=25°.【分析】延长ED ,BC 相交于点G .由四边形内角和可求∠G=5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P 度数.【详解】解:延长ED ,BC 相交于点G .在四边形ABGE 中,∵∠G=360°-(∠A+∠B+∠E )=50°,∴∠P=∠FCD-∠CDP=12(∠DCB-∠CDG ) =12∠G=12×50°=2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外角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3.在ABC ∆中,已知3,7AB AC ==,若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解析:周长为16或18.【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再根据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出符合条件的BC 值,即可求出周长.【详解】 解:在ABC ∆中,3,7AB AC ==,∴第三边BC 的取值范围是:410,BC <<∴符合条件的偶数是6或8,∴当6BC =时,ABC ∆的周长为:36716++=;当8BC =时,ABC ∆的周长为:37818++=.ABC ∆∴的周长为16或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4.如图,在ABC 中,30A ∠=︒,80ACB ∠=︒,ABC 的外角CBD ∠的平分线BE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CBE ∠的度数;(2)过点D 作//DF BE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F ∠的度数.解析:(1)55CBE ∠=︒;(2)25F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角的平分线性质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解.【详解】(1)在ABC 中,30A ∠=︒,80ACB ∠=︒,3080110CBD A ACB ∴∠=∠+∠=︒+︒=︒, BE 是CBD ∠的平分线, 111105522CBE CBD ∴∠=∠=⨯︒=︒;(2)80ACB ∠=︒,55CBE ∠=︒,805525CEB ACB CBE ∴∠=∠--︒∠=︒=︒,//DF BE ,25F CEB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熟练并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2|b﹣c﹣a|+|a+b﹣c|.解析:﹣2a+4b﹣2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值,然后去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为ABC的三边,∴a+b>c,b+c>a,a+c>b∴|a﹣b﹣c|﹣2|b﹣c﹣a|+|a+b﹣c|=|a-(b+c)|-2|b-(c+a)|+ |a+b﹣c|=﹣[a﹣(b+c)]+2[b﹣(c+a)]+(a+b﹣c)=-a+(b+c)+2b-2(c+a)+a+b-c=﹣a+b+c+2b﹣2c﹣2a+a+b﹣c=﹣2a+4b﹣2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边关系定理.26.如图,直线AB与直线MN相交,交点为O,OC⊥AB,OA平分∠MOD,若∠BON=20°,求∠COD的度数.解析:∠COD=70°【分析】利用对顶角相等可得∠AOM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线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BON=20°,∴∠AOM=20°,∵OA平分∠MOD,∴∠AOD=∠MOA=20°,∵OC⊥AB,∴∠AOC=90°,∴∠COD=90°﹣20°=70°.【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相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7.如图,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1)求证:BPC A ∠>∠;(2)若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40A ︒∠=,求P ∠的度数.解析:(1)证明见解析;(2)110°【分析】(1)延长BP 交AC 于D ,根据△PDC 外角的性质知∠BPC >∠1;根据△ABD 外角的性质知∠1>∠A ,所以易证∠BPC >∠A .(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ACB =140°,由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延长BP 交AC 于D ,如图所示:∵∠BPC 是△CDP 的一个外角,∠1是△ABD 的一个外角,∴∠BPC >∠1,∠1>∠A ,∴∠BPC >∠A ;(2)在△ABC 中,∵∠A=40°,∴∠ABC+∠ACB=180°﹣∠A=180°﹣40°=140°,∵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12∠ABC ,∠PCB=12∠ACB , 在△PBC 中,∠P=180°﹣(∠PBC+∠PCB ) =180°﹣(12∠ABC+12∠ACB ) =180°﹣12(∠ABC+∠ACB ) =180°﹣12×140° =1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8.观察探究及应用.(1)如图,观察图形并填空:一个四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一个五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一个六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2)分析探究:由凸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_______条对角线,多边形有n个顶点,若允许重复计数,共可作_______条对角线;(3)结论:一个凸n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4)应用:一个凸十二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解析:(1)2;5;9;(2)(n-3);n(n-3);(3)(3)2n n-;(4)54【分析】(1)根据图形数出对角线条数即可;(2)根据所画图形可推导出凸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进而可得共可作n(n-3)条对角线;(3)由(2)可知,任意凸n边形的对角线有条(3)2n n-,即可解答;(4)把n=12代入(3)计算即可.【详解】解:(1)根据图形数出对角线条数,一个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一个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一个六边形有9对角线;故答案为:2;5;9;(2)∵从凸4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1条对角线,从凸5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2条对角线,从凸6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3条对角线,从凸7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4条对角线,…∴从凸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若允许重复计数,共可作n(n-3)条对角线;故答案为:(n-3);n(n-3).(3)由(2)可知,任意凸n边形的对角线有条(3)2n n-,故答案为:(3)2n n-.(4)把n=12代入(3)2n n-计算得:1292⨯=54.故一个凸十二边形有54条对角线.【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关键是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推导

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推导

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推导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推导一、引言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是解决绝对值不等式问题的基本工具之一,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用于解决包括代数和几何问题在内的多种数学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导出过程,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二、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的基本定义为了全面了解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公式推导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基本定义。

假设a和b是实数,那么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可以表达为:|a + b| ≤ |a| + |b|这一不等式是指,两个数的绝对值之和不大于其各自绝对值的和。

这一概念对于处理绝对值的复杂运算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推导过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概念。

三、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推导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公式,我们可以利用数轴的性质和绝对值的定义进行推导。

我们假设a和b是实数且a≥0,b≥0。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推导过程:1. 我们假设a≥0,b≥0。

根据数轴的性质,a和b对应的点分别为A 和B,那么|a|和|b|分别表示点A和B到原点的距离。

2. 现在,我们考虑点C,它表示a+b对应的实数。

根据数轴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a+b|表示点C到原点的距离。

3.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 + b| ≤ |a| + |b|通过以上推导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公式。

这一推导过程清晰地展现了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公式的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例1:求解|2x + 1| ≤ 5的解集。

解:根据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2x + 1| ≤ 5-5 ≤ 2x + 1 ≤ 5-6 ≤ 2x ≤ 4-3 ≤ x ≤ 2|2x + 1| ≤ 5的解集为-3 ≤ x ≤ 2。

8年级(下)培优课程【2】不等式含参问题、三角形的综合

8年级(下)培优课程【2】不等式含参问题、三角形的综合

【2】不等式含参问题、三角形的综合考点一: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情况求参数例1、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三个整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变式1: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变式2: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中至少有5个整数解,则正数a的最小值是.考点二:“新定义”在不等式中应用求参数例2、新定义:对非负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n为非负数时,若n﹣≤x<n+,则<x>=n.例如<0>=<0.49>=0,<0.5>=<1.49>=1,<2>=2,<3.5>=<4.23>=4,…试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①<9.6>=;②如果<x>=2,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恰有4个,求<m>的值;(3)求满足<x>=x的所有非负实数x的值.变式1:.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新定义:对非负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n为非负整数时,如果n﹣≤x<n+,则<x>=n;反之,当n为非负整数时,如果<x>=n,则n﹣≤x<n+.例如:<0.1>=<0.49>=0,<1.51>=<2.48>=2,<3>=3,<4.5>=<5.25>=5,…试解决下列问题:(1)①<π+2.4>=(π为圆周率);②如果<x﹣1>=2,则数x的取值范围为;(2)求出满足<x>=x﹣1的x的取值范围.变式2: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例如:方程2x﹣6=0的解为x=3,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5,因为2<3<5,所以方程2x﹣6=0为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1)在方程①5x﹣3=0,②x﹣3=0中,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是.(填序号);(2)若不等式组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3)若方程x=2与x=3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求m的取值范围.考点三:与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及计算1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40度,那么它的顶角为.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顶角为度.变式2: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变式3:如图,在底边BC为2,腰AB为2的等腰三角形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点D,交BC于点E,则△ACE的周长.变式4:如图,△ABC中,D是AB的中点,DE⊥AB,∠ACE+∠BCE=180°,EF⊥AC交AC 于F,AC=12,BC=8,则AF=.变式5:如图,△ABC中,AB=AC,AD⊥BC于D点,DE⊥AB于点E,BF⊥AC于点F,DE =3cm,则BF=cm.变式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AC=26,BD=24,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考点四:与三角形有关的最值问题例4、如图,已知点P是∠AOB角平分线上的一点,∠AOB=60°,PD⊥OA,M是OP的中点,DM=4cm,如果点C是OB上一个动点,则PC的最小值为cm.例5、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ABC的面积为10,BD平分∠ABC,若M、N 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为.例6、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 上的动点,∠AOB=30°,则△PMN周长的最小值=.变式1:如图,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AOB=60°,PD⊥OA,M是OP的中点,点C是OB上的一个动点,若PC的最小值为3cm,则MD的长度为cm.变式2:如图,点M是∠AOB平分线上一点,∠AOB=60°,ME⊥OA于E,OE=,如果P是OB上一动点,则线段MP的取值范围是.变式3: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B、OA上的动点,点P为∠AOB内一点,且OP=8,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变式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130°,∠D=∠B=90°,点M,N分别是CD,BC上两个动点,当△AMN的周长最小时,∠AMN+∠ANM的度数为.变式5:如图,在△ABC中,∠C=90°,AC=4,BC=2,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在x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考点五:与三角形有关的证明及计算例7、(1)如图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做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求证:BE=CD;(2)如图2,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简单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60米,AC=AE,求BE的长.变式1:(1)问题发现:如图1,△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当△DCA应转至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易证△BCE≌△ACD,则①∠BEC=;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2)拓展研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若AE=12,DE=7,求AB的长度;(3)如图3,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且∠APC=150°,∠APD=30°,AP=4,CP =3,DP=7,求BD的长.变式2:如图1,在等边△ABC 中,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动点D 在直线AM (点D 与点A 重合除外)上时,以CD 为一边且在CD 的下方作等边△CDE ,连接BE . (1)判断AD 与BE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AB =8,点P 、Q 两点在直线BE 上且CP =CQ =5,试求PQ 的长;(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当点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判断PQ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直接写出PQ 的长;若不是请简单说明理由.考点五:一次函数综合 如图,直线l 1的解析表达式为112y x =+,且l 1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l 2经过点A 4,0)(、B (1,5)-,直线l 1与l 2交于点C . (1)求直线l 2的函数关系式; (2)求△ADC 的面积;(3)在直线l 2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DP 的面积为6?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题(含答案)知识点睛1.理解题意:分层次,找结构 借助表格等梳理信息2.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函数模型等 ①共需、同时、刚好、恰好、相同等,考虑方程; ②显性、隐性不等关系等,考虑不等式(组) ;③最大利润、最省钱、运费最少、尽可能少、最小值等,考虑函数 3.求解验证,回归实际 ①数据是否异常;②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及取值范围; ③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例题精选应用题1.某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用分阶段计费的方法按月计算每户家庭的水费:月用水量不超过20m 3时,按2元/ m 3计算:月用水量超过20 m 3时,其中的20 m 3仍按2元/ m 3计算,超过部分按2.6元/ m 3计算.设某户家庭月用水量x m 3(1)用含x 的式子表示:当020x ≤≤时,水费为______;当20x >时,水费为______;(2)小花家第二季度用水情况如上表,小花家这个季度共缴纳水费117元,请你求出小花家6月份用水量a 的值?2.岁末年终,某甜品店让利促销,请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香草口味蛋糕降价10%后的价格恰好比原价的一半多40元,该口味蛋糕的原价是多少元?(2)若同一杯奶茶提供两种优惠:一种是加量30%不加价,另一种是降价30%但是不加量.作为消费者,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实惠,为什么?3.小明周末守护爷爷输液,输液袋上标有药液共250毫升,15滴/毫升.输液开始时,细心的小明发现药液流速为每分钟75滴.爷爷感觉身体不适,输液10分钟时调整了药液流速直至结束.输液20分钟时,输液袋中的药液余量为160毫升.(1)求输液10分钟时输液袋中的药液余量是多少毫升?(2)求10到20分钟期间药液流速是每分钟多少滴?(3)求从开始输液到结束输液共用了多少分钟?4.一个口袋中有10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后再把它放回口袋中摇匀,重复上述过程,共试验100次,其中75次摸到白球,估计袋中共有多少球?5.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4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50天完成,甲先单独做4天,然后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甲,乙合作了多少天?6.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骑自行车,骑行速度为10km/h,乙步行,行走速度为6km/h,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8km, ?(先在横线上提出一个问题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解答)7.现甲、乙两地分别需要蔬菜120吨和180吨,已知丙地、丁地分别有蔬菜160吨和140吨,现要把这些蔬菜全部运往甲、乙两地.若丙地每吨蔬菜运到甲地的费用为30元,运往乙地的费用为35元;丁地每吨蔬菜运到甲地的费用为20元,运往乙地的费用为28元,设丙地运往甲地的蔬菜为x吨.(1)请根据题意将下表补充完整:目的地甲乙出发地丙x______丁____________(2)用含x的式子表示总运输费.(3)总运输费能是9010元吗?若能,请求出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如图,在一块长12m,宽8m的矩形空地上,修建同样宽的两条道路(两条道路各与矩形的一条边平行),剩余部分栽种花草,且栽种花草的面积为60m2,求道路的宽是多少米?9.用长方形和三角形按图示排列规律组成一连串图形.(1)当某个图形中长方形个数为5时,三角形个数为;(2)设某个图形中长方形个数为x,三角形个数为y.①y与x的数量关系为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②若某个图形中长方形与三角形个数之和为28,求该图中长方形个数.10.现对某商品降价20%促销,为了使销售总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11.某服装厂准备加工260套运动服,在加工了60套后,采用新技术,使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结果共用了8天完成,求该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套运动服. 12.提出问题:我们把形如2x a =(其中a 是常数且0a ≥)这样的方程叫做x 的完全平方方程. 如:29x =,2(32)25x -=,2(21)9x -=…都是完全平方方程. 那么如何求解完全平方方程呢? 探究思路:我们可以利用“乘方运算”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如:解完全平方方程29x =的思路是:由()239+=,()239-=,可得13x =,23x =-.解决问题:(1)填空:解方程:()23225x -=.解题思路:我们只要把32x -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利用乘方运算进一步求解方程了. 解:根据乘方运算,得325x -=或32x -=_______. 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1x =_____,2x =______. (2)解方程()232127x -=.13.某单位党支部在“精准扶贫”活动中,给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赠送甲、乙两种树苗.已知每棵乙种树苗的价格比甲种树苗的价格贵10元,用480元购买乙种树苗的棵数恰好与用360元购买甲种树苗的棵数相同,求甲、乙两种树苗每棵的价格.14.列方程解应用题: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卷中记载“多人共车”问题,其原文如下: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为:若3个人乘一辆车,则空2辆车;若2个人乘一辆车,则有9个人要步行,求人数与车数.15.人体下半身(脚底到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越接近0.618,越给人美感遗憾的是,即使是身材修长的芭蕾舞演员也达不到如此的完美某女士,身高1.68m ,下半身1.02m ,她应选择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呢?(精确到0.01m )【参考答案】应用题1.(1)2x 元;(2.612)x -元(2)25a = 【解析】 【分析】(1)分类讨论:当0≤x ≤20时,水费为2x 元;当x >20时,水费为[20×2+2.6(x ﹣20)]元;(2)小花家4月份,5月份共交水费30+34=64,则可知6月份交了53元,则a >20,可列出方程求出a 的值. (1)解:当020x ≤≤时,水费为2x 元;当20x >时,水费为202 2.6(20)(2.612)x x ⨯+-=-元; 故答案为:2x 元;(2.612)x -元. (2)解:由题意,小花家4月份和5月份共交水费152172303464⨯+⨯=+=(元), 则6月份交水费11764=53-(元), 53202>⨯,∴6月份用水量大于20吨,设小花家6月份的用水为a 吨,则超过20吨的部分为(20a -)吨, ∴152172202 2.6(20)117a ⨯+⨯+⨯+-=, 解得:25a =.答:小花家6月份用水25吨.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并建立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1)100元(2)第二种更实惠,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设该蛋糕原价x 元.根据商品降价10%后恰好比原价的一半多4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设这种奶茶原来售价a 元每杯.计算出两种方案的单价,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1)解:设该蛋糕原价x 元,根据题意得()1110%402x x -=+, 解得100x =.答:该口味蛋糕原价100元. (2)解:设这种奶茶原来售价a 元每杯. 第一种方案,相当于每杯价格0.77130% 1.3a aa =≈+元;第二种方案,相当于每杯价格:()130%0.7a a -=元,0.770.7a a >,∴第二种方式实惠.答:第二种方式实惠.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3.(1)200毫升 (2)60滴 (3)60分钟 【解析】 【分析】(1)先求出药液流速为5毫升/分钟,再求出输液10分钟的毫升数,用250减去输液10分钟的毫升数即为所求;(2)用20分钟时剩余药液量减去10分钟时剩余药液量,再乘以每毫升滴数求出总的滴数,最后除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可设从输液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为t 分钟,根据输液20分钟时,瓶中的药液余量为160毫升,列出方程计算即可求解. (1)解:25075151025050200-÷⨯=-=(毫升). 故输液10分钟时瓶中的药液余量是200毫升; (2)解:10到20分钟期间药液流速是每分钟()200160156010-⨯=(滴);(3)解:设从输液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为t 分钟,依题意有 ()200160201602010t --=-,解得60t =.故从输液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为60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本题关键是求出输液前10分钟药液流速和输液10分钟后药液流速. 4.40 【解析】 【分析】根据频率稳定性定理,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进而得出得到白球的概率,即可得出等式求出即可. 【详解】解:设小球共有x 个,根据题意可得:1075100x x -= 解得:x =40.经检验x =40,为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袋中共有40个球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出求白球的频率公式是解题关键.5.两人合作的天数为20天. 【解析】 【分析】可设两人合作的天数为x 天,根据等量关系:甲单独做(x +4)天的工作量+乙单独做x 天的工作量=工作总量“1”,依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两人合作的天数为x ,依题意有, 414050x x ++=, 解得:x =20.即两人合作的天数为20天.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由工作总量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6.可以问:甲骑行了多长时间?或A 、B 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甲骑行了2小时,A 、B 间的路程是20千米.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提问:甲走了几个小时?A ,B 两地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设甲走了x 小时,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可以提问:甲走了几个小时?A ,B 两地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解:设甲走了x 小时, 依题意得:1068x x =-, 解得2x =, ∴1020x =,∴甲走了2个小时,A ,B 两地的路程为20千米;故答案为:甲走了几个小时?或者A ,B 两地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7.(1)见解析,(2)3x +8560;(3)不能,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丙地有蔬菜160吨,可得丙地运往乙地的数量,根据甲地的需求量,可得丁地运往甲地的数量,根据乙地的需求量,可得丁地运往乙地的数量;(2)根据运费和吨数求得各地的运费,再相加即可;(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丙地运往甲地的蔬菜为x吨,根据题意填表得,化简得,3x+8560;(3)根据总运输费是9010元,列方程得,3x+8560=9010,解得,x=150,∵甲地需要蔬菜120吨,小于150吨,总运输费不能是901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熟练把握题目中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和方程.8.2m.【解析】【分析】把所修的两条道路分别平移到矩形的最上边和最左边,则剩下的部分是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详解】解:设道路的宽应为x米,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为(12﹣x)米、(8﹣x)米,由题意得,(12﹣x)(8﹣x)=60.解得x=2或x=18(舍去).答:道路的宽应设计为2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把中间修建的两条道路分别平移到矩形地面的最上边和最左边是做本题的关键.9.(1)8;(2)①2(x﹣1);②长方形个数为10【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图形规律直接可得;(2)①由图可知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长方形个数与1的差的2倍,据此可得;②根据①中所得结果,列出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 【详解】解:(1)∵长方形个数为2时,三角形个数为2个,即2212=⨯=; 长方形个数为3时,三角形个数为4个,即4224=⨯=; 长方形个数为4时,三角形个数为6个,即6326=⨯=. ∴当某个图形中长方形个数为5时,三角形个数为428⨯=, 故答案为:8;(2)①∵长方形个数为2时,三角形个数为2个,即2212=⨯=; 长方形个数为3时,三角形个数为4个,即4224=⨯=; 长方形个数为4时,三角形个数为6个,即6326=⨯=. …∴长方形个数为x ,三角形个数为y 时,y 与x 的数量关系为()21y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故答案为:()21x -; ②当28x y +=时, 即()2128x x -+=, 解得:10x =,答:该图中长方形个数为10.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图形的找规律问题,列代数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理解题意,找准图形的规律是解题关键.10.25%【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设出原价与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的百分数,等量关系是:原价×(1−20%)×(1+增加的百分数)=原销售总额. 【详解】设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的百分数是x ,原价为a 元,由题意得: 0.8a ×(1+x )=a , 解得:x =25%.答: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2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弄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1.该厂原来每天加工20套运动服. 【解析】 【分析】设该厂原来每天加工x 套运动服,则采用新技术后每天加工2x 套运动服,由题意:某服装厂准备加工260套运动服,在加工了60套后,采用新技术,使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结果共用了8天完成,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该厂原来每天加工x 套运动服,则采用新技术后每天加工2x 套运动服. 根据题意得:602606082x x-+= 解这个方程得20x ,经检验:20x 是原方程的根.答:该厂原来每天加工20套运动服.【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2.(1)-5,73,1-(2)12x =,21x =- 【解析】 【分析】(1)根据乘方运算求解即可;(2)根据题中给出的解题思路求解即可. (1)解:∵()2525+=,()2525-=, 又∵325x -=,解得173x =325x -=-,解得21x =-故答案为:-5,73,1-.(2)(2)解:两边同时除以3得:()2219x -=. 根据乘方运算,得:213x -=或213x -=- 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12x =,21x =- 【点睛】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 13.甲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30元,乙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40元 【解析】 【分析】设甲种树苗价格是x 元/棵,则乙种树苗价格是(x +10)元/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甲种树苗价格是x 元/棵,则乙种树苗价格是(x +10)元/棵,依题意得:48010x +=360x, 解得:x =30, 经检验,x =30是原方程的解, x +10=30+10=40(元), 答:甲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30元,乙种树苗每棵的价格是4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设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 14.共有39人,15辆车. 【解析】【分析】设有x 辆车,根据两个乘坐方式下,总人数相同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详解】解:设有x 辆车, 由题意得:3(2)29x x -=+, 解得15x =(辆),则总人数为315(239)⨯-=(人), 答:共有39人,15辆车.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建立方程是解题关键. 15.05. 【解析】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列出方程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她应选择高跟鞋的高度是x m ,则1.021.68xx++=0.618, 解得:x ≈0.05m .经检验,x ≈0.05是原方程的解, 故本题答案为:0.05.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和分式方程,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注意身高不要忘记加上高跟鞋的高度.。

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的一类不等式,其形式为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常数,x为变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键是找出变量x的取值范围。

对于大多数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求解: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得到一个方程。

2. 在方程解空间上选取一个测试点,代入原不等式进行判断。

3. 根据测试点判断结果,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假设要解不等式2x + 3 > 7。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求解: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得到2x + 3 = 7。

2. 选取一个测试点,比如x = 2。

代入原不等式得到2*2 + 3 = 7,符合不等式。

3. 根据测试点判断结果,确定解集为x > 2。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是稍微复杂一些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 + b*x +c >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x为变量。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键是找出变量x的取值范围。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求解: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得到一个方程。

2. 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函数的凹凸性和零点情况。

3. 根据凹凸性和零点情况,确定函数的取值范围,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假设要解不等式x^2 - 3x+ 2 > 0。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求解: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得到x^2 - 3x + 2 = 0。

解这个方程得到两个根x = 2和x = 1。

2. 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我们知道这个函数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两个根分别是函数的两个零点。

不等式的变形练习(含参考答案)

不等式的变形练习(含参考答案)

不等式的变形练习(含参考答案)本文档提供了一些关于不等式的变形练,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练题和参考答案。

1. 将下列不等式变形并求解:a. 3x - 4 > 7b. 2(x + 5) ≤ 3x - 1参考答案:a. 变形后的不等式为 x > 11/3,解集为 x ∈ (11/3, +∞);b. 变形后的不等式为x ≥ 11/5,解集为 x ∈ [11/5, +∞)。

2. 解下列不等式组:{ 3x - y ≥ 2{ x + y < 5参考答案:将第一个不等式变形为y ≤ 3x - 2,将第二个不等式变形为 y > -x + 5,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 (-∞, +∞),y ∈ (-∞, 3x - 2]。

3. 将下列不等式变形并求解:a. |x + 3| ≤ 5b. |2x - 1| > 7参考答案:a. 变形后的不等式为 -8 ≤ x ≤ 2,解集为 x ∈ [-8, 2];b. 变形后的不等式为 x > 4 或 x < -3,解集为 x ∈ (-∞, -3) ∪ (4, +∞)。

4. 解下列不等式组:{ x + y > 3{ x - 2y < 4参考答案:将第一个不等式变形为 y > 3 - x,将第二个不等式变形为 y > (x - 4)/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 (-∞, +∞),y ∈ (3 - x, +∞)。

5. 将下列不等式变形并求解:a. 2x + 3 > x - 5b. 4(x + 1) ≤ 2x + 5参考答案:a. 变形后的不等式为 x > -8,解集为 x ∈ (-8, +∞);b. 变形后的不等式为x ≥ -3/2,解集为 x ∈ [-3/2, +∞)。

希望以上练对您的研究有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角形不等式证明

三角形不等式证明

三角形不等式证明导读:不等式证明的有效期取决于您要证明的问题,通常来讲,不等式证明有效期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不等式证明的有效期取决于您要证明的问题,通常来讲,不等式证明有效期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1. 限定条件:也就是不等式在何种条件下才成立。

比如有一个不等式x2. 推导过程:也就是不等式如何被推导出来的,比如从哪些公式、定理或者定律出发,又用了哪些推理、转换、削减等步骤,最终推导出来的不等式才是正确的。

3. 依赖性:也就是不等式是否依赖于其他条件或者公式,比如一个复杂的不等式可能会分成几步,每步都要依赖于上一步的结果才能成立,这样的不等式才是正确的。

通常来讲,不等式证明的有效期是由您要证明的问题和推导过程决定的,只有按照正确的推理、转换和削减步骤,证明出来的不等式才有效。

三角形不等式证明应包括的条款:三角债的合同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 借款双方的身份,包括承借方、担保方和贷款方。

2. 借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借款条款。

3. 担保方向贷款方承诺担保借款人履行债务的义务及其担保方式。

4. 各方在借款发放后的权利义务及债务履行期限。

5. 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包括违约金、利息及损害赔偿等。

6. 争议解决方式,可以是仲裁或者诉讼。

7. 其他约定事项。

三角形不等式证明的注意事项:一、三角条款:1. 招标人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以确保投标者的投标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2. 招标人将对投标文件中的所有内容进行检查,如发现任何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情况,招标人有权拒绝接受其中的投标文件。

3. 对于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投标人应根据招标文件的指引和原则,自行决定投标文件的内容,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4. 投标人若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完整的投标文件,招标人有权拒绝接受该投标文件。

三角形教案范本示例北师版xx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三角形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知识与技能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用不等式(组)解三角形的边角问题

用不等式(组)解三角形的边角问题

用不等式(组)解三角形的边角问题湖北 王东青三角形边角的不等问题,经常要用不等式(组)来解决,下面举例说明. 例1 ABC △中,三边长为5,12,23x -,周长为奇数,求整数x 的值及周长的最大值.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性质可知:512235*********x x x +>-⎧⎪+->⎨⎪+->⎩, ①, ②. ③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553x -<<-. 故整数x 的值为432---,,.当4x =-时,23x -最大,最大值为14,此时周长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1. 评注:由于此题中51223x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应考虑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用不等式组确定x 的取值范围,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512<,又因为23x -应大于0,故不等式③是多余的.例2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2αγ=,则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解:依题意,得2180αγαβγαβγ=⎧⎪=︒⎨⎪>⎩, ①++, ②≥. ③ 由①、②,得1601203γβαβ2=︒-=︒-3,. 所以2120603βββ1︒->︒-3≥. 解得7245β︒>︒≥.所以4572β︒<︒≤.评注: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及已知条件,用含β的式子来表示αγ,,再建立关于β的不等式组.例3 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 B C <<∠∠∠,47C A =∠∠,求B ∠的度数.解:设C x ∠=︒,则47A x =︒∠,180-180B A C x x x 411∠=︒-∠∠=︒-︒-︒=180︒-︒77. 由A B C ∠<∠<∠,得41118077x x x <-<. 解得7084x <<. 因为47x 为整数,所以77x =,求得59B ∠=︒. 评注:设C x ∠=︒,先把A B ∠∠,用含x 的式子来表示,再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组,求出x 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整数的性质确定B ∠的值.例4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35A B >,32C 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解:由3532A B C B >⎧⎨⎩,≤得353233A B B B B C >=++≥, 所以A B C >+.又180A B C ++=︒,所以180A A >︒-,即90A >︒,故选C .评注:不等式之间的转换不易把握,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A B C >+,我们还可以这样推导:5332A B B C >,≥,故5332A C >⨯,即52A C >,所以25C A <,又35B A <,故2355BC A A +<+,即B C A +<.。

用不等式(组)解三角形的边角问题

用不等式(组)解三角形的边角问题

用不等式(组)解三角形的边角问题湖北王东青三角形边角的不等问题,经常要用不等式(组)来解决,下面举例说明.例1 △ABC中,三边长为5,12,2 3x,周长为奇数,求整数x的值及周长的最大值.5 12 2 3x, ①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性质可知: 5 2 3x 12, ②12 2 3x 5.③解这个不等式组,得 5 x 5.3故整数x的值为4, 3, 2 .当x 4时,2 3x最大,最大值为14,此时周长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1 .评注:由于此题中5,12 2 3x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应考虑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用不等式组确定x的取值范围,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 5 12,又因为2 3x应大于0,故不等式③是多余的.例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且》, 2 ,则的取值范围是2 , ① 解:依题意,得+ + 180,②> . ③关于的不等式组.例3在△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 的度数.因为4x为整数,所以x 77,求得B 597 用含的式子来表示,,再建立且/A Z B Z C , 4Z C7Z A,求Z B A- C180 x -x一x .由①、、②,得601, 120 —3所以120260 -3解得7245 .所以4572 .评注::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及已知条件,解:设C x,则/ A4 x ,7 B 180由A B C,得—x18011—x x .77解得70x84.评注:设C x,先把/ A B用含x的式子来表示,再建立关于x的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整数的性质确定B的值.例4 △ABC的三个内角A B, C满足3A5B , 3C < 2B , 则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3A 5B,解:由得3A 5B 3B 2B > 3B3C ,3C < 2B所以A B C•又A B C 180 ,所以A 180 A,即A 90,故选C •评注:不等式之间的转换不易把握,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A B C,我们还可以这样丄亠口 5 3 53 5 2 3推导:A B, B > - C,故A C,即A C,所以C A,又B A,故3 2 3 2 2 5 52 3B C -A -A,即B C A •5 5。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A 卷 ·基础知识(一)一、选择题(4×8=32)1、下列数中是不等式x 32>50的解的有( ) 76, 73, 79, 80, 74.9, 75.1, 90, 60A、5个 B、6个 C、7个 D、8个2、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5+4>8 B、12-x C、x 2≤5 D、x x 31-≥0 3、若b a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b a +-+-33 B、0 b a - C、b a 3131D、b a 22-- 4、用不等式表示与的差不大于2-,正确的是( )A、2-- e d B、2-- e d C、e d -≥2- D、e d -≤2-5、不等式组⎩⎨⎧22 x x 的解集为( ) A 、x >2- B 、2-<x <2 C 、x <2 D 、 空集6、不等式86+x >83+x 的解集为( )A 、x >21 B 、x <0 C 、x >0 D 、x <21 7、不等式2+x <6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8、下图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234210-1A 、x 3B 、32 x -C 、 2- xD 、32 x -二、填空题(3×6=18)9、“x 的一半与2的差不大于1-”所对应的不等式是10、不等号填空:若a<b<0 ,则5a - 5b -;a1 b 1;12-a 12-b 11、当a 时,1+a 大于212、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①42 -x ②105 x -③ ⎩⎨⎧-21 x x 13、不等式03 +-x 的最大整数解是14、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外包装标明:净含量为330g ±10g ,表明了这罐八宝粥的净含量x 的范围是三、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基本不等式几何探究及应用

基本不等式几何探究及应用

基本不等式几何探究及应用李萍【期刊名称】《中学数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22-23,24)【作者】李萍【作者单位】筅陕西师范大学; 筅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正文语种】中文(人教A版必修5第111页探究题)在图1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几何解释:如图1,易知△ABD为直角三角形,因为DC⊥AB,所以DC2=AC·BC,即DC2=ab⇒DC=.AB= AC+BC=a+b.AB≥DE=2DC,当且仅当点C为圆心时“=”成立,此时a=b,即不等式还可做如下变形,进而得到基本不等式链.其中分别称为两个正数a、b的平方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几何解释:如图2,O是半圆的圆心,AB是直径,D为圆周上一点,DC⊥AB于C,且AC=a,BC=b(a>b),FO⊥AB于O,连接OD、CF,过C作CE⊥OD 于E,由图2可知CF>OF= OD>DC>DE.因为AC=a,BC=b(a>b),所以OD=OF=在Rt△ADB中,DC=.在Rt△OFC中,CF=在Rt△OCD中,由射影定理得CD2=DE·OD,故DE=因此,由CF>OF=OD>DC>DE,得说明:基本不等式是不等式中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证明不等式及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基本不等式及不等式链的应用举例分析.1.“和”“积”互化例1 若正实数x、y满足2x+y+6=xy,则2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法1:因为x>0,y>0,所以xy=所以2x+y+6=(2x+y)+6≤(2x+y)2,所以(2x+y)2-8(2x+ y)-48≥0.令2x+y=t(t>0),则t2-8t-48≥0,即(t-12)(t+4)≥0.又t>0,则t≥12,即2x+y≥12,当且仅当2x=y,即x=3、y=6时,2x+y取得最小值12.解法2:由x>0,y>0,2x+y+6=xy,得xy≥即即≥0.又>0,则,即xy≥18,则xy的最小值为18.又2x+y=xy-6,则当且仅当2x=y,即x=3、y=6时,2x+y取得最小值12.评析: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ab≤进行和或积的代换,这种代换的目的是消除等式两端的差异,属于不等量代换,带有放缩的性质.2.化多元为二元例2 (2013年高考山东卷)设正实数x、y、z满足x2-3xy+4y2-z=0,则当取得最大值时,的最大值为().解析:由已知条件得z=x2-3xy+4y2,代入得:=1,当且仅当,即x= 2y时,取得等号.此时,x=2y且z=2y2.再代入中,经过配方可得:1,当且仅当,即x=2、y=1、z=2时,取得等号.故的最大值为1.评析: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多元式的最值问题其实也是各地高考的热门考点,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需要通过仔细阅读、观察、发现、分析、探究,加上扎实的运算求解能力,方能实现问题的有效化解,“减元”是处理本题的关键.3.逆向分析例3 已知x∈函数f(x)=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析:由于所给函数的形式为无理式,直接求解较困难,从所给的区间入手,可得到≤0,当且仅当x=或x=3时取“=”,展开得2x2-7x+3≤0,所以2x2≤7x-3. 因为x>0,所以,当且仅当x=或x= 3时,ymin=评析:运用逆向分析,使问题变得简洁、易求.因此,当解题思维受阻时,可采用“正难则反”的思考方法.4.“1”作代换例4 (2012年高考浙江卷)若正数x、y满足x+3y= 5xy,则3x+4y的最小值是().解析:将x+3y=5xy的两边同时除以5xy,得1,则3x+4y=(3x+4y)=5,当且仅当,即x=2、y=1时,取得等号,故3x+4y的最小值是5.评析:根据题目背景,有时将值为“1”的代数式代入多元目标式后,目标式便可明显具备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和结构,从而实现问题的转化.5.化异求同例5 已知x、y∈R+,且x2+y2+xy=x+y,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解析:条件中有x2+y2、xy、x+y三种结构,结论是求x+y的最大值,思考将条件中的另两种结构x2+y2、xy转化为x+y,建立一个关于x+y的不等式.x+y=x2+y2+xy=(x+y)2-xy≥(x+y)2-(x+y)2.整理得x+y≤,x=y=时取“=”,所以x+y的最大值为.评析: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题目中条件与结论的结构不容忽视,寻找两者间的异同点,由条件向结论靠拢,并保留条件中与结论相同的结构,消除(转化)条件中与结论不同的结构.使用此法求解时,可能要作多种尝试.6.整体换元求函数f(x)=的最值,通常令t=qx+r(整体换元),先转化为型,再求最值.例6 已知x>0,y>0,且x+2≤λ(x+y)恒成立,则实数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解析:2≤λ(x+y)与基本不等式相似,从它入手,或许玄机就藏在它的身上.因为2≤x+2y,所以x+2≤x+(x+2y)=2(x+y)⇒≤2.又≤λ恒成立,所以λ≥2,故λ的最小值为2.评析:解题时若将x与2搅和在一起,则很难完成解题,唯有将其分开,运用部分法,从2入手,简捷有效.基本不等式是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貌似平淡,意蕴不凡,本文以课本中的探究为例展示了其精彩的应用,可见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迁移性,它们是数学试题不断创新的源泉,积淀着解决问题常用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教材基本知识潜在的智能价值的挖掘与探究,不断激活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导出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们把这个关系叫做三角形不等式.这一定理在证明一些结构特别的不等式中有广泛应用.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证明形如a b c +>型的不等式
例1、已知x y z 、、
> 证明:作角∠120AOB = ,∠120BOC = ,则∠120AOC = , 设x y z OA OB OC ===、、,由余弦定理:
==
又OA OB OC,+>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例2、已知x y z 、、
> 证明: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取A(,0,0)B 0,0)C 00)x y z 、(,、(,,,
则BC C A ==
又AB BC C,A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类型二:证明形如a b c d ++>型的不等式
例3、已知x y z 、、
y z).>++ 证明:以x y z ++为边作正方形,
).BC CD AB x y z =++≥++ D
A
x y
z
x y z
类型三:证明形如a b c d e +++>型的不等式
例4、设01,01x y <<<<求证:

证明:左边即表示动点(,)P x y 到四个定点(0,0),(1,0),(1,1),(0,1)O A B C 的距离之和.
另由题设知,P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的内部.
由()()OP BP CP AP OB AC +++≥+=知原不等式成立.
应当注意,有些不等式从表面上看很难用三角形不等式来证明,似乎只能用代数方法证明,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也可能用上三角形不等式,一般说来,用三角形不等式证明要比代数方法简单的多,但是其构造的难度也很大,需要一些很技巧的变形,例如配方变形法,凑两点间距离公式等.
例5、已知正数x y 、满足1x y +=, 2.≥
分析:用代数法可以使用分析法,并随时利用1x y +=
这个条件进行化简.
证明:2,
只要证22224,x y y ++++≥x
即证22224,x y y ++++≥x
即证22224,x y y ++++x
即证22[()2]x y xy x y +-+++
注意到1x y +=,即证2[12]14,xy -++
即证14,xy ≥+
即证224(4()52)1816(),xy xy xy xy -+≥++
即证287,xy -≥-1,4
xy ≤ 而21(),24x y xy +≤=故14
xy ≤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如果用几何法,开始要用消元法,中间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配凑,最后也用到了三角形不等式:
证明:左边==
=
设(,0)P x ,1(,44A ,3(,)44
B ,则
|||)PA PB =+左边,1(4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1(,4A , 由对称及三角形不等式知1||||||PA PB A B +≥,当P 为1A B 与x 轴交点时取等号.
1A B ==2.≥左边即原不等式成立
比较两种解法,可以看出利用三角形不等式证明运算量较小,但是思考的难度是很大的.
但是,我们仔细思考可以发现,编拟这些题目时,命题者大都是从几何的角度入手.因此,我们在这里研究一下几何的证明方法,对于走进命题人的思维是很有好处的,希望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多进行一些数形结合方面的思考.
下面的练习可以利用三角形不等式来证明或求解:
1、求y =.(答案:5)
2、已知a b ≠,求证:||.a b <-
3、 求证:01≤.
4、已知x y z 、、为正数,求证:(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