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认识王育礼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三册 第10章 生物多样性 10.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3)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三册 第10章 生物多样性 10.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3)沪科版

第4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面临的威胁后,进一步了解人类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以《解放日报》对北大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教授的专访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经历为主线,学生在了解体会专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感人行为和独特的爱国情怀中,不但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激发了爱国的情怀,在行动上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知道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归纳,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感人行为和爱国情怀,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和文明不奢侈的生活消费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3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难点:
○1感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感触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组织学生分工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生态伦理道德的相关材料。

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纪要

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纪要

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纪要 471附录1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纪要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1日至1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办。

其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院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王礼嫱副司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张壮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李云玲主任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许智宏院士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是最早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率先制订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在近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前景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和技术的制约。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家底不清的状况,对于大多数保护物种的濒危机制所知甚少,距科学有效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管理还有相当差距,迫切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理论研究,为保护和持续利用决策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全国生物多样性研讨会是国内本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本届研讨会是继1994年第一届研讨会和1996年第二届研讨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研讨会。

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全国20个省、区及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的133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分为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分组讨论和幻灯展示,其中大会报告18个、分组报告28个,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总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其热点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信息系统的建立;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对策。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其中的许多领域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的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与不负责任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许多物种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这不仅会打破生态平衡,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被提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也呼吁人们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进而保护和重视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不仅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还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在政府层面,应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还需加强对生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在社会层面,普及环保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人们真正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参与到保护活动中,如植树造林、野生动物保护以及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开展国际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许多物种的迁徙和分布跨越了国界,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物种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合作,还能共同应对跨国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生态系统的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持久的任务。

我们需要从源头上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和生活方式,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实现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

结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作者:***来源:《绿色中国》2022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全球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5条主要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能力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倡导全民行动,和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成就;建议前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污染了土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2020年,世界人口78亿,大气层CO2含量415ppm,未开放的荒野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5%;全球每年有150亿株以上的树木遭到砍伐,雨林面积已经减半。

人类每年从海洋中捕捞超过8000万吨海产,使30%的鱼类种群减少到濒危水平,海洋中几乎所有大型鱼类已被捕捞罄尽。

人类失去了世界上大约一半的浅水珊瑚,几乎每年都发生重大的珊瑚白化事件。

地球上没有一处海滩没有人类的垃圾废料,塑料正在入侵海洋食物链,90%的海鸟胃中有塑料碎片。

目前,地球上70%的禽类由人工喂养,绝大多数是肉鸡。

更触目惊心的是,人类自己饲养用作食物的哺乳动物构成了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的96%,其余所有野生哺乳动物,小至田鼠,大至大象和鲸鱼,只占4%。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至2021年底,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15064个物种。

(1)动物中国有哺乳动物693种,约占全球哺乳动物总数的11.8%,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科和白鱀豚科,世界一半以上的鼠兔科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中国还是世界有蹄类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有146种特有哺乳动物,特有种比例约20%。

中国有鸟类1445种,约占全球鸟类物种总数的14%,其中93种为中国特有。

中国特有鸟类以雉科最多,中国素有“雉类王国”之称,接近1/3雉类为中国特有。

中国两栖动物481种,约占全球7.4%,居世界第4位,其中有272种(56.5%)为中国特有,包括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大鲵,即人们常说的娃娃鱼。

《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

《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

《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生态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 自然资源的珍贵生态学告诉我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滴水、每一片草地。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

通过学习生态学,学生可以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绿色环保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生态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过度开发、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通过学习生态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并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学习生态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关注环境问题,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总之,《生态学》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学习生态学,学生可以培养绿色环保意识、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关注环境问题并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这些价值观和理念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更多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生态学》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措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学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操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案例;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4.准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场地。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保护措施,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而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维持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繁荣。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维持自身功能和服务人类社会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其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保护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提供饮用水、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制品等各种资源和服务。

如果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些资源和服务就会被削弱或消失,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改善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并通过生态恢复措施改善受损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可以通过保护珊瑚礁等大型生物,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外部干扰的抵御能力,保护海洋生态安全;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可以通过控制砍伐和进行森林恢复等手段,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提高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御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增加。

例如,对于有机体生态系统,通过进行沙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可以促进土地的恢复和改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增加。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生物多样性没有保护好,生态环境就会破坏,从而影响生态安全;而生态安全的维护又需要生物多样性的支持,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进行,通过合理的转化、利用和保护的手段来实现。

浅谈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浅谈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2011----2012(2)学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题目:浅谈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学生:学号:成绩:浅谈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摘要: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生态环境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环境之中包含着生物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物共同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生态环境。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关键词:生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一、生物多样性(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

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

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辩论辩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辩论辩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辩论辩题正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首先,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如,植物对于维持土壤的肥沃度和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而动物则参与了食物链的构建和传递能量。

如果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药物和医疗技术都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还可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确保人类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最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地球的责任。

众所周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尊重,更是对未来世代的负责。

正如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所说,“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奇迹,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它。

”。

因此,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对地球负责,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

反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但其重要性并不如一些人所言那样绝对。

在一些情况下,过分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反而会对人类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生物多样性保护可能会对人类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划定可能会限制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此外,一些农业和工业活动也可能受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限制,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是唯一维持生态平衡的手段。

人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例如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措施。

过分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可能会使人们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我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我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我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我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致力于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态链。

在我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变异程度。

海洋中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

它们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海洋食物链的一环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底栖生物是海洋中重要的食物资源,它们为大量的鱼类、贝类等提供了食物。

如果某种底栖生物数量减少,将导致与之相关的鱼类和贝类数量下降,进而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其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其他诸多生活必需品。

鱼类是人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全球数亿人民的食物需求。

此外,海洋生物中的许多物种具有药用价值,如海藻、海洋生物提取物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和物种灭绝。

例如,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但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和海洋酸化现象正在对珊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许多珊瑚物种濒临灭绝。

过度捕捞导致了许多鱼类资源的减少,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

海洋污染引发了生态系统的紊乱,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4《生物多样性保护》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4《生物多样性保护》教案设计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

”是罗素追求的人类社会各人群、各种族及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共存、交流与和谐相处。

但今天,我们追求参差多态的现实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

由于目前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地球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1)两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所有动物的95%,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全部灰飞烟灭,这被认为是历史(2)《美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600年中,至少有4.4万种昆虫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预计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有数十万种昆虫走向灭绝之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7最后两自然段和课本P108页阅读材料,从而认识到:物种灭绝不是一种偶然过渡:虽然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当代人们对现今世界上动植物物种的消失速率越来越感到《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

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读图4.13,分析下列问题:(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3).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有怎样的相关性?4).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3章保护生物多样性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3章保护生物多样性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准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措施。
2.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网络资源等,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保护意义及措施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运用互动白板、课堂即时反馈系统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1.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知识。其理论依据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导他们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此外,还需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与使命。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此外,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发现新奇事物。
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现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策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现状;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策略;学会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育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育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育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也逐渐遭到威胁。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是指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完整性的一系列行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精密的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和破坏,这种平衡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生态保护的核心目标是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如水源、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如果生态系统发生破坏,这些生态服务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保护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如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

如果这些资源受到破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系统的稳定还能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丰富程度。

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

生物多样性保育不仅仅是在保护某个物种的生存,更是为了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道义要求,还有很多实际利益。

首先,生物多样性对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各种农作物和家畜的养殖依赖于野生生物的传粉和控制害虫等生态服务。

如果生物多样性丧失,我们将面临食物供应的巨大压力。

其次,生物多样性也对医疗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药物和生物制品都来自自然界的物种。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们可能失去许多潜在的药物来源,给医疗领域的发展带来挑战。

而且,生物多样性对旅游业具有吸引力。

各种独特的生物和景观是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还能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收入。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相关联,以及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发展。

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包括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综合问题。

而生物多样性是指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和变化,它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特征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目标之一。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人类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源于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缓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2. 推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得到更好的维持。

这有助于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世界中,从而推进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浪费。

这有助于降低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程度,推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发展1. 促进环境法律政策的完善强化环境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环境执法的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严厉打击环境非法行为和生物多样性破坏行为,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推进科技进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科技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对生物多样性跟生态安全的认识

对生物多样性跟生态安全的认识

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认识王育礼摘要:本文是读《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大卫•铃木)一文的读后感想,大卫•铃木这篇文章从通俗易懂的一个角度提出了大自然深奥而又脆弱的一面,揭示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作为一次作业,本文参考相关文献,仅从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从而带来生态安全的隐患,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关的防护手段和措施。

引言近年来,世界生物多样性受到日趋严重的威胁,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其中,生物入侵正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历史上,由于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等自然障碍隔离,使各地形成许多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外来物种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原栖息地之外的其它地方,使自然隔离作用大大减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对生态、经济和社会形成的不利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学术界、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

1、生物入侵生物入侵(biologicalin vasion ) 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的过程。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alien organism ) 。

因而外来生物或外来种( alien species) 通常是指物种出现在它正常的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一个相对概念。

而外来入侵种( alienin vasive species,AIS ) 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物种可通过3种途径成功入侵: 一是引人用于农林牧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物种尔后演变为入侵种( 有意识地引进); 二是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无意识地引进); 三是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自然人侵) 。

伴随着外来种有意无意的引进和传播,高山大海等自然屏障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小。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生物多样性是指指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类物种、遗传差异和生态系统与其所有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应尽的责任,但它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更为深刻。

生态安全是指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完好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非常紧密。

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直接关系。

生态系统是由物种和环境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拥有着自我修复和自我平衡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平衡能力,最终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状态。

其次,生态安全管理的决策与实践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安全的管理限制了人类基于自身利益进行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高效的生态安全管理可以确保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决策制定方面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规范约束,从而避免对生态系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减少生物多样性丢失的速度。

第三,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平衡的关系,保持物种间平衡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而物种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生态平衡的稳定性,抑制其他物种的繁殖和自然演变,进而危害生态安全。

因此,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基于道义的责任,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安全的必要条件。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在全球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的时代,各国都有责任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管理的活动中来。

应推动生态行业逐渐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使用高科技手段和转变生活方式来减缓对生态的破坏,落实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环保意识等。

总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深刻而紧密。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安全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一、选择题1.现在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潍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判断,你觉得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放生一定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B.经常放生能够增加潍河生物多样性C.放生会给当地人们带来较大经济收入D.这样的放生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答案】D【解析】外来生物与当地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因此,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潍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D正确。

2.下列植物中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的是()A.水杉B.银杏C.银杉D.珙桐【答案】D【解析】【分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

被喻为“活化石”。

【详解】水杉,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A不符合题意。

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观赏价值,B不符合题意。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C不符合题意。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

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

属落叶乔木。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有“植物活化石”之称,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3.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结构、功能和生存环境,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随着现代城市化和农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破坏和生物灭绝的速度加快。

据统计,在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中,有90%以上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另外,许多生态系统过度开采和使用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丧失,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显得愈发重要。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这不仅意味着保障地球生态系统平衡,更是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文明。

研究表明,许多药物、食品、化妆品等源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这些资源的利用不仅解决人类的实际需求,还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素材。

此外,还有许多生物物种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例如:花草植物和昆虫对人类的自然环境有重要的美化和保育作用。

三、生态管理的必要性由于现代社会对资源的快速消耗,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生态管理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管理既包括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也涉及到对生态系统的监督和维护,这样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管理的策略1. 国家政策制定:各国政府应当确立自然资源保护战略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制;2. 全面防控非法捕猎、盗采。

野生动物和植物被非法捕猎和盗采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加强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扩大规模开展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保护生态的意识。

3. 促进生态旅游业的提升发展。

生态旅游业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是保护生态资源、推动本地区富民兴地的有效手段之一;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力度。

通过严格的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状况,时刻站在人类整体利益与生态平衡的角度,保障自然生态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田民;王育新
【期刊名称】《河北林果研究》
【年(卷),期】2008(23)4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人类经济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共同关注的话题,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总页数】3页(P407-409)
【作者】田民;王育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围场,068450;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围场,068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81
【相关文献】
1.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Ⅱ.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威胁及其对策 [J], 李作洲;黄宏文;唐登奎;王力钧;蒲云海;郑昌毅
2.中缅共同研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联合发表宣言——中缅边境北段生物多样性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研讨会记实 [J], 李正波
3.张高丽在201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系
统性保护工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J],
4.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点赞——全国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展开幕 [J], 符超(文/摄)
5.开创地方立法先河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解析 [J], 高正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背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今全球最为重要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力的基础,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因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许多物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灭绝。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更多地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涵生物多样性指的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多种多样性,涵盖了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受到许多威胁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提供食物、药材、气候调节和防灾减灾等。

2、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存亡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最主要的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广泛利用和破坏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原因之一。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将会导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退化、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和影响,因此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因素。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环境保护议题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通过维护环境的稳定、整合资源、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支持人类社会的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和各个行业都在采取行动,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优化生态环境指数。

其中,最明显的措施包括:(1)红外线保护措施:通过对各物种的调查和研究,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认识
王育礼
摘要:本文是读《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大卫·铃木)一文的读后感想,大卫·铃木这篇文章从通俗易懂的一个角度提出了大自然深奥而又脆弱的一面,揭示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作为一次作业,本文参考相关文献,仅从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从而带来生态安全的隐患,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关的防护手段和措施。

引言
近年来,世界生物多样性受到日趋严重的威胁,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其中,生物入侵正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历史上,由于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等自然障碍隔离,使各地形成许多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外来物种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原栖息地之外的其它地方,使自然隔离作用大大减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对生态、经济和社会形成的不利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学术界、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

1、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in vasion)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
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的过程。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alien organism )。

因而外来生物或外来种( alien species)通常是指物种出现在它正常的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一个相对概念。

而外来入侵种(alienin vasive species,AIS)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物种可通过3种途径成功入侵:一是引人用于农林牧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物种尔后演变为入侵种(有意识地引进);二是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无意识地引进);三是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自然人侵)。

伴随着外来种有意无意的引进和传播,高山大海等自然屏障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小。

2、外来种入侵的影响
2.1 外来种入侵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历程中,物种之间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
境和数量,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当外来种进入新的栖息环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扩散蔓延而成为入侵种,且因其繁殖速度很快,易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当地动、植物,危及当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种通过种间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改变了食物链或食物网络的组成和结构,外来物种的侵入干扰了原生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加之入侵种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力强,能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对土壤的可耕性破坏十分严重,对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干扰与破坏。

昆明滇池1000hm2的水面上布满凤眼莲,使得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边缘,20世纪60年代,滇池主要的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了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也从68种下降到30种。

2.2 外来种入侵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导致生境片断化,大而连续的生境变成空间上相对隔离的小生境,当种群被分割成不同数目的小种群后,种群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多样性迅速降低,引起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一些小种群的消失也加速了种群遗传变异的减少,虽然迁移(基因流)可减轻种群分割所带来的效应,但不足以弥补种群波动的影响,或局部种群的灭绝。

因此,生境片断化将增加种群的自交率,长期维持这种状况,种群的繁育系统将有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物种进化出适应近交的机制,最终可能导致自交的产生。

另一种是因种群近交,可能会存在较严重的近交衰退,导致种群的适合度降低,使该残留的小种群局部灭。

外来种通过竞争性排斥、生态位替代、杂交、基因渗入及捕食改变着本土种的进化路径,而其本身在与本土种和新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得以进化。

外来种的入侵、扩散和基因流动,与本地种长期共处,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同源化和物种均匀化。

2.3 外来种入侵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
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对景观而言,外来物种入侵是一种严重的干扰类型,其造成的生态影响是深远的,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景观面貌和景观生态过程,破坏了原有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外来物种人侵、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关系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2)与本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本地物种,威胁本地物种生存;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5)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安全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圈的稳定性,从而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是生态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的价值,对人类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及维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生物多样性犹如一道屏障,维护着生态安全,使其不受外来物种人侵的危害(如图)
图1 外来物种引起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关系
2.4 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对策
按照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及生物安全卡塔赫拉协议(the 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中的有关条款要求,签约国应阻止引人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包括活体遗传改良和修饰生物),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控制和根除已入侵的外来有害物种。

国家能力建设是成功解决入侵生物种问题的关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任何种类的生物入侵无疑会对特定的生态系统和区域造成巨大的生态与经济损失。

在承诺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性等国际公约的前提下,既要有效地防止异域有害生物的入侵,保卫中国国家生态安全,又要对国际社会提供可用的信息及经验。

因此,国家能力的建设应包括:(1 )监管能力: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有关预防、管理、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国家政策法规和条例,充分执行已有的政策、法令及条例。

完善已有的动植物检疫法。

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外来入侵物专家工作组。

(2 )狙击能力:建立黑色、白色、灰色名单,改革根据“黑名单”建立的针对性、指定性检疫体系,执行全面检疫体系(在没有证据说明进境外来生物无害之前,均应将其视为有害,禁止或限制其入境),将外来有害生物拒之于国门之外(外检)。

对已侵入但仅局部发生的外来有害生物,要采取严格的内检措施,防止其扩散与蔓延。

(3 )预警能力:发展早期预警系统,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一方面,根据信息资料对可能入侵的生物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加强防范措施与制定应急控制技术;另一方面,对已入侵生物的危害、分布、蔓延和流行进行风险评估与警示,加强监测与实施有效的技术予以扑灭、根除和控制。

(4 )快速反应能力:构建快速反应机制与体系,一旦发现有害的入侵生物有能力快速地予以清除或消灭。

这需要政府的支待、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必要的仪器设备及可使用的经费。

(5 )信息处理能力:建立国家外来有害生物信息库和专门网站,与国际机构(SCOPE,UNEP,I6 '-CN),国际项目计划(GISP,DIVERSITAS) 等交流信息;
与国际、地区有关机构开展有关共同问题的合作或协作研究。

(6 )教育宣传能力:建立外来入侵生物培训中心/网,在正确识别入侵生物及其危害,预防、清除、控制和灭绝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方法,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系统的恢复等方面,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各种媒体对公众进行教育与宣传。

3、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已经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在我们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即便如此,人们依然没有对生态安全问题予以重视,在这一领域的信息不足,知识不够,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

参考文献
[1]李博. 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志峰刘静玲等. 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2002, 10(1):
119一125
[4]李若愚侯明明魏艳卿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形势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5):442-446
[5]郭传友王中生方炎明,外来种入侵与生态安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7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