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朗诵》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表达交流《朗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表达交流《朗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诵读诗歌,轻重音明确,以情带声。
(2)通过赏析意象特点,探究思妇心情,情感变化并探索主题。
2.过程与方法
诵读、小组合作、师生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2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鉴赏诗歌的能力;学生的朗诵水平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诵读;通过意象(莲花、城、街道、窗扉)赏析,探究思妇形象。
4教学过程
1【导入】诵读诗歌,导入新课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咱们从诗歌起航,请同学们诵读两首古诗《望江南》、《闺怨》。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闺怨诗,等待,哀怨,愁)在中国古代女子从一而终,一女不侍二夫。
当她们的良人外出或者抛弃了她们,哀怨、思念忧伤则会弥漫闺阁,也就出现了大量凄美的闺怨诗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先生的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错误。
2【讲授】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轻重音明确,以情带声。
(2)、通过分析意象特点,探究思妇心情,情感变化。
探究主题。
3【活动】诵读诗歌,赏析意象
1、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读出停顿、节奏、重音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朗诵》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朗诵》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朗诵》这篇散文的基本意思、情感表达和行文特点,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朗诵、活动阅读、共读、听评课堂,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保证学生的语言训练在合作互动中实现。
•情感与态度:通过感受文章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情感,引导学生用积极实践的态度面对人生,追求自我完善。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朗诵》的艰苦奋斗和卓越追求的情感表述;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用心朗诵文本,体验文本。
3.教学过程(1)自读:让学生先自己静默地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写作的初衷、寓意等问题。
师生共读并讨论,以便加深理解。
(2)分课文段落,组织优秀朗诵者进行朗诵。
每个小组内部小组展示,以便进行内部评审,选出最佳朗诵者。
(3)参考文中提到的方法,进行活动阅读,如往句子中加词或改变语义等形式,保证学习充满趣味性、多彩性。
(4)评比活动,运用自评、相互评价、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朗诵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习惯于用“用积极实践的态度面对人生”。
4.教具与课外作业(1)教具:录音笔、PPT(2)课外作业:朗读并录下所选的一段文本,听录音找出自己朗读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用积极实践的态度面对人生”,拓展人生视野,形成勤于思考、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朗诵》的教学,我认为学生的朗诵能力有所提升,对于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但同时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需要做如下的改进:(1)可能需要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感受和朗诵能力,让学生把握文本思想,真正有效地提升朗诵水平。
(2)让学生不仅知道文本中的教育意义,更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整合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去,把积极向上和创造性的思想融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朗诵》精美课件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 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 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 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 ……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儿说完才算好。 开始做练习的时候,中间可以适当换气,练 到气息有了控制能力时,逐渐减少换气次数,最 后要争取一口气说完,甚至多说几个枣儿。
(一) 操 作 方 法
朗诵的表达手段
Hale Waihona Puke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1.语气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充 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 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 久、有力,其间有一个气息调节 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 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
练习呼吸的方法: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1、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香花,深深地吸进其香气, 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2、吹蜡烛:模拟吹灭蜡烛,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 吹,尽可能时间长一点,达到25-30秒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气后,从牙缝中发出“咝-----” 声,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4、数数:从一数到十,往复循环,一口气能数多少遍 就数多少遍,要数的清晰响亮。 5、用绕口令或近似绕口令的语句练习气息。如:
花落/知/多少。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3.重 音
为了实现朗诵的目的,强调或突
出的词或短语成为重音。重音绝不是
“加重声音”的简称。突出重音的方
法多种多样。重读是突出,轻读、拖
长也是突出。可以快中显慢,也可以
重中见轻,高低相间,前后顿歇。
逻辑重音
•我知道你会唱歌。(——不用问别人。)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不要瞒我了。)
语气
“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 语”,“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 语的“气息状态”。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登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高》的诗意,背诵这首诗。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登高》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登高》,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诗意解析文章。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豪放洒脱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背诵这首词。
2. 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词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解析文章。
第三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朗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朗读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解读诗文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独立理解。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2. 写作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文。
2. 朗读: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解释诗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4. 写作:学生根据诗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
5. 讨论:学生互相展示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流利朗读。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写作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朗诵比赛活动课》教学设计
朗诵比赛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朗诵比赛活动课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2、通过这节朗读比赛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
3、通过这节朗读比赛活动课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
学情分析: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感的培养是其中之一。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实践──朗诵。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看,朗诵能够更好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所以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但通过教学发现高中生朗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朗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对朗读的热情不高;二是部分学生对再朗读方面展示自己的兴趣不浓,主要是因为胆子小、怕出丑;三是大多数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把文章朗读出来,但是在朗读的情感方面还需要加强。
四是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也反映了我们学生朗读水平的良莠不齐。
教学重点:朗诵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这次朗读比赛活动课,培养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课时:本节朗诵比赛活动课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同学们:上午好!朗诵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朗诵,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朗诵,能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朗诵,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朗诵,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激情朗诵,还能使我们学以致用;饱含感情的朗诵,能引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今天迎来了大城职教中心高一.六班朗诵比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朗诵习惯和朗诵爱好。
新教材人教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doc
静女《诗经.邺风》教学目的:1、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
2、反复诵读《静女》,理解诗歌,体会感情。
3、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教学难点:诵读《静女》,理解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静女》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迁移训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3分钟)由本人的专题讲座《古典文学与爱情》导入,超链接相关课件二、教学新课(30分钟)(一)了解本文出处,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5分钟)提问:大家学过哪些出自《诗经》的古诗呢?(《关雎》、《兼葭》、《采薇》等,课件出示)谁能够简介一下《诗经》呢?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是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以“国风”为代表,楚辞以“离骚”为代表。
“风骚”并称,借指诗文,引申为文米、风米等。
)2、按体制《诗经》分“风” “雅” “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静女》就选自《诗经•郝风》(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一一联想4、相关文化常识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5分钟)1、一读:教师范读课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增强语感。
3. 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哲学、道德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古诗词的诵读,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优秀的古诗词诵读作品。
3. 实体教材:使用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古诗词,了解诗词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二、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1. 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示范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四、课堂互动与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2. 教师选取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第四章:单元研习任务一、任务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本单元的古诗词。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任务内容1.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深入研究每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高中语文《朗诵》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声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热爱,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
2. 如何运用朗诵技巧表达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 朗诵时情感与技巧的融合。
2. 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朗诵示范、朗诵技巧讲解资料、朗诵作品。
2. 学生准备:朗诵作品文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喜欢朗诵吗?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朗诵基本技巧讲解a. 声音:注意音量、音色、音调的运用。
b. 语调:根据作品情感变化,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c. 节奏:注意句子的停顿、连读、轻声等。
d. 停顿:根据作品内容和情感,合理运用停顿。
2. 朗诵示范a. 教师选取一首朗诵作品,进行朗诵示范。
b. 分析示范朗诵中的技巧运用。
3. 学生练习a.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朗诵作品。
b.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朗诵练习。
三、课堂活动1. 朗诵比赛a.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b. 邀请评委点评,指出朗诵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朗诵心得分享a.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b. 教师总结并给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练习,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朗诵1. 声音:音量、音色、音调2. 语调:抑扬顿挫3. 节奏:停顿、连读、轻声4. 停顿:合理运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诵技巧、示范朗诵、学生练习、朗诵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朗诵》0
诵读活动方案设计者:胡玉斌一、活动宗旨:践行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二、活动意义:读书能心明眼亮,诵书能厚积薄发。
三、活动形式:1、朗读与诵读2、团队与个人3、男生与女生四、活动要求1、板书1)粗笔书写“诵读”彩色大字,以彰显活动主题;副题“提高素质,发展个性”。
2)绘制多行列矩形表格。
“行”标示组别;“列”标示作品:《天狗》、《井》、《春》、《川江号子》。
3)书写工整、大方、得体。
2、评分1)10分制2)细则:整齐2分、音量2分、准确2分、节奏2分、情感2分。
五、活动程序(一)老师导入这次课的任务是诵读。
读书,能让我们心明眼亮;诵书,能使我们厚积薄发。
老师就抛砖引玉吧!时下,春意正浓,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的脚步,走进春的世界,欣赏阳春烟景,大块文章!(二)老师诵读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领着我们上前去!”诵读完毕。
谨以此篇献给所有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们,热爱教育的老师们,热爱学习的同学们!只要心里有春天,脸上就灿烂!下面就灿烂灿烂吧。
有请张鑫、冯燕、屈李杰、李崇同学分别主持作品《天狗》、《井》、《春》、《川江号子》的诵读,大家欢迎!(三)学生主持1.简介作品2.示范诵读3.引导诵读4.评分小结(四)老师点评同学们表现很好,尤其是A组同学最突出,不仅分数高,而且参与人员多,值得学习!大家掌声祝贺!特别感谢四位主持的精心准备,热情指导!感谢同学们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全班齐诵《无题》,致敬革命英雄,争当诵读英雄!(五)老师总结感谢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我们读出了“天狗”一往无前的气势,诵出了“井”坚强乐观的品质,看到了“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听到了“川江号子”在天地间的长啸,在看似“无题”,实则有“大题”的英雄赞歌声中,感受到革命先烈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境界,激励我们珍爱生活,努力拼搏,奋勇前进!最后,祝贺同学们:诵读活动圆满结束!。
人教版必修1 语文:朗诵 学案1
朗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朗诵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朗诵”。
(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
2.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出朗诵技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高朗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2)感受朗诵的乐趣。
【学习重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
(2)了解和感受朗诵的意义。
【学习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感受古诗文朗诵的要求。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
1.课文预习。
阅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概念名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料收集。
将自己针对本课所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朗诵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1《朗诵》教案
口语训练系列之一——朗诵主讲人:卢忠上课班级:高一(112 人)地址:综合楼601 室时间:2006年3月8日[开课的意义 ]1、从语文教课的目标看,朗诵能力训练不容忽略。
中学语文教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倡议学生的自主学习,倡议培育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听、说、读、写” “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一定认识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语文教课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一定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地位。
2、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朗诵能力训练特别必需。
今日,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很多时候需要谈判、争辩、宣传、演讲 ,, 。
我们的学生无论他们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必定的社会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从学生的基础看,增强朗诵训练十分急迫。
大部分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朗诵没有激情,缺少朗诵的技巧,增强朗诵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4、从学生写作训练看,增强朗诵训练尤其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源于语言词汇的贫乏,与阅读赏识好的文章较罕有很大关系。
增强朗诵训练有助于推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踊跃地去找寻一些精典的、优美的诗篇、散文,在提升同学们朗诵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赏识能力、写作能力。
[ 教课目标 ]:1、让学生经过朗诵感觉中国语言文字所独有的抑扬顿挫的腔调美,特别是诗歌作品的音韵美、节奏美。
2、学习朗诵的技巧,提升朗诵的水平。
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楚,语音标准,声音宏亮。
3、认识到朗诵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经过亲密接触语言,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提升了作品的赏识能力。
4、经过朗诵,.增大语文的阅读量,培育语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5、经过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后具备社会社交能力,便于工作与人交流打下基础。
6、经过当众朗诵战胜惧怕当众说话的紧张心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教课方法 ] :运用听录音示范与自我训练相联合的方法,要求同学模拟示范资料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古诗词诵读》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古诗词诵读》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词诵读》名师教学设计学习任务群知能对标专题分布能力素养命题热点1.探究姓名里的文化2.词语追根溯源3.分析鉴赏不同语境、不同语体色彩中词语使用的差别1.总结姓名中的内在关联,探究文化内涵2.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3.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词语运用的差别,鉴赏不同词语在音韵、语义、搭配、情感等方面的不同效果1.语文基础知识中词语的辨析2.阅读与写作,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对词语的词义、感彩等的理解是新考纲侧重引导学生关注的焦点,在写作中准确理解题干中重点词的语义,提高写作时的运用能力学习任务群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古代“姓名字号”的文化现象,探究姓名命名方式或方法。
2.明确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词义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了解词义发展过程中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掌握并运用通过语言现象追溯古义的方法。
3.能有条理地归纳并呈现阅读成果,形成一定的词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体系。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了解并预设学情,完成阅读活动方案设计。
(2)完成展示课件,备好相关的文档资料。
2.学生准备以古代著名人物的“姓名字号”入手,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任务群活动实践一、教学导入教学策略:由名字和热播节目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较多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尽量自主活动,自我评价。
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官员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号”。
可以这样讲,古代的“姓名字号”本身就是种文化现象。
其实,现在我们的姓名也是一种典型的现象。
我们不妨就“语言微处探世界,姓名里面见乾坤”这个小专题,来研究和挖掘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词义的古今差异是我们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好在现代汉语词汇和古代汉语词汇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汉字部首中有所体现,虽然词语古今异义,但是部首里面见玄机。
朗诵-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朗诵-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探究诗歌表达方式,提高语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现力。
4.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艺欣赏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本课共需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童年》一课的朗诵稿件,并将稿件分配给每一位学生。
要求学生在课前背诵完毕。
2. 课堂教学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播放《童年》的配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记忆。
2.讲解基本知识介绍什么是朗诵、朗诵的形式、技巧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了解朗诵与纯粹的口胡有何不同。
3.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朗诵技巧的学习和表演。
分别为:吐词、停顿、气息和语调。
4.课堂练习让每个小组依次表演自己的技巧,其余学生和教师进行评判和点评。
第二课时1.朗诵比赛将课前准备好的《童年》朗诵稿件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表演者和最佳表演团队。
2.评价与总结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精心准备一个自选朗诵稿件,并在课上进行表演。
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解、小组学习和朗诵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全面提升朗诵技巧和表现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在朗诵中表现出来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2. 教学难点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和呈现,在表达上如何更加生动、传神。
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朗诵比赛成绩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制定进一步的教学方案。
朗诵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教案标题:朗诵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定义和特点。
2. 朗诵的分类和流派。
3. 朗诵的技巧和要求。
4. 文学作品的朗诵。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朗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朗诵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朗诵技巧对于有效表达的影响。
主体活动:步骤1:朗诵的分类和流派1. 介绍不同流派的朗诵形式,如古典诗词朗诵、现代诗歌朗诵、散文朗诵等。
2. 向学生展示不同流派朗诵的例子,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步骤2:朗诵的技巧和要求1. 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音量、语速等。
2. 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朗诵技巧,并进行实践演练。
3.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技巧的效果和表达方式。
步骤3:文学作品的朗诵1. 选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或小说片段,供学生进行朗诵。
2. 鼓励学生在朗诵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注重对作品情感的准确传达。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朗诵比赛,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巩固学生对朗诵的理解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诵的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调、节奏、停顿、音量等方面。
2.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传达的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在小组或班级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朗诵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演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资源:1. 选取适合高中学生的朗诵作品,包括诗词、散文和小说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备课参考
编写意图
朗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本册阅读单元的选文大多是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基本上都适宜朗诵。
因此,有必要结合阅读单元的课文学习,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开展朗诵活动。
通过朗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技巧,在朗诵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组织开展朗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品尝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本次朗诵活动的设计中,除了设计了朗诵古代诗文、现当代诗歌、散文活动外,还设计了新闻播报活动。
新闻播报是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和接收的重要方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真实、准确地传达新闻信息的能力,同时体会与文学朗诵的联系与区别。
在比较与感悟中,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朗诵活动分为“指导与探讨”和“实践与交流”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是互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不是先后关系,而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循环系统,如“指导与探讨”中呈现的知识、方法和提出的问题,既可以作为活动的先导,也可以在活动中或活动后来总结、反思。
“指导与探讨”的“指导”,主要是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方法,“探讨”主要是提出一些在活动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便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加以总结和对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方法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对于“指导与探讨”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细化或在某一方面予以强化。
“实践与交流”板块安排了4个活动。
这4个活动与4个阅读单元具有对应性。
关注这种联系,使阅读教学与朗诵活动相得益彰。
第1个活动是现当代诗歌朗诵。
教科书设置了两种情境,可根据学生兴趣有选择地开展,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自开展一项。
第2个活动是古诗文朗诵。
在古诗文朗诵活动中要注意古代诗文的语言特点,注意在朗诵过程中积累、品味、涵泳。
第3个活动是现当代散文朗诵。
其活动形式是“朗诵会”。
举办朗诵会要提前组织和准备,包括安排好场地、登台朗诵人员和工作人员等。
第4个活动是新闻播报。
严格地说,新闻播报与文学朗诵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上。
一般来说,文学朗诵艺术性更强,个性化程度较高,而新闻播报相对来说要平实一些,更加强调准确、真挚。
教科书在设计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同时关注到同学们相互交流等环节,教师在指导时应予注意。
这四个活动可以选择,但每个同学至少应参加一至两项。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跨班级开展,亦可比赛评奖。
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激发兴趣,引导、指导和评价,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亦可让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
教师对活动的引导、指导和评价,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让每个学生投入其中,真正参与,防止由少数几个同学来包办代替而缺失全体同学的参与,也要防止片面看重结果而漠视参与过程的倾向。
参考资料
几种朗读符号的运用
朗读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以提醒自己注意。
我们把这些标记称做“朗读符号”。
目前,朗读符号还没像标点符号那样,有着统一的标准。
我们本着切实可行,有益于朗读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常用的五种朗读符号介绍给大家。
1∧──停顿号。
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
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些。
例如:
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据语境,是“儿子”奇怪,应该在“看到”后面标一停顿符号,就是“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
如果不标朗读停顿号,很容易在“儿子”后面停顿,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显然是不对的。
2──间歇号。
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处,都可使用。
用于无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较长;用于有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更长些。
例如《井冈翠竹》中的两句话: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在“井冈山”后略略一顿,目的是把人们带进作者所描绘的五百里林海之中;“最使人难忘的”后面作一较长时间的顿歇,“毛竹”两字用深沉、回味、抒情的语气送出,表达出对井冈山翠竹的深厚眷恋之情,用回味性停顿的方法,把听者带入过去,使其在停顿中受到感染。
3⌒──连接号。
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
例如:
“……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
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歌声》)
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之情,洋溢着亲切、感人的场面。
朗读时,语速较快,衔接较紧,须做些连接处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
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卫婆子这种走家串巷的村镇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别家底细为荣,喜欢多嘴饶舌,加上又喝点酒,说起话来就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4────词组号。
把需连起来读的词或词组连在一起,避免破坏语意。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昨天发布公告。
依据语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是一个词组,如果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就会支离破碎,语音含混不清。
又如“某公司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声明作废”。
不能读成“……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
5和──重音号。
···为主要重音,为次要重音。
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也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词语。
因此,这三个作为句子谓语的形容词,应并列为主要重音,“山”是次要重音。
又如: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在这语境中,“10”是主要重音,表示太阳之多,热度极高,万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
“寸草不生”是次要重音。
以上介绍了几种经常使用的朗读符号。
朗读实践证明,朗读符号仅仅是朗读时的辅助手段,企图完全依赖于朗读符号去完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实现朗读目的,是做不到的。
(选自《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