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水杯、绿色植物标本苗、黑色玻璃纸、剪刀。

2. 实验材料:自来水、糖水。

3. 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绿色植物的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回答“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的问题时,逐渐引导学生接触到光合作用这个概念。

2.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b. 实验设计老师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老师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将一片绿叶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用黑色玻璃纸遮挡。

步骤二:将两片叶子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注入相等的水。

步骤三:在两个水杯中分别倒入相等的糖水。

c. 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实验操作进行下去。

实验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片叶子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两片叶子的颜色和形状,学生可以发现经过光合作用的叶子更加翠绿和健康。

4. 概念讲解老师对光合作用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产生氧气。

5. 操作实践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实践。

a. 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绿色植物苗,摆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b. 学生可以进行自行设计的实验,以验证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6.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标注出其中关键的过程和成分。

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实践教案及课程设计

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实践教案及课程设计

《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实践教案及课程设计》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植物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教育主题。

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实践教案及课程设计,旨在为幼儿园老师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指导。

2. 实践教案设计2.1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在实践教学中,首先需要向幼儿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可以通过幼儿园教具或图片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导他们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如何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自己的食物的过程。

2.2 实地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安排实地观察植物的实验活动。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叶子、茎和根等部位,引导他们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

2.3 制作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成品在完成实地观察后,可以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成品。

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原材料,让幼儿亲自体验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3. 课程设计3.1 探索性学习活动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主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奥秘。

设置植物生长的观察任务、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成品的制作任务等,让幼儿在实践中积极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艺术创作活动除了科学实践,还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来设计课程。

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表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或者通过手工制作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成品的模型等,让幼儿在艺术中感受植物生长的美妙。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不仅为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实践教案及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指导,还给幼儿科学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幼儿在实践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植物光合作用这一主题,为他们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现象,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相关观点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它对植物的发展和发育有什么重要作用?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以及植物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来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概述1. 什么是光合作用?它是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来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三、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1. 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这三种条件。

2. 光合作用中的光能是如何被吸收和利用的?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3. 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如何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

四、实验探究1. 请同砚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中氧气的产生。

材料:水生植物、水槽、光源、试管、水。

步骤:将水生植物放入水槽中,用试管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照射光源。

观察试管中气泡的产生情况。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果在实验中改变光的强度或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对光合作用的速率有何影响?为什么?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探究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维持了地球生态平衡。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果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人类应该如何珍爱植物,增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六、总结反思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本节课进修的重点内容,梳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珍爱植物资源。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原理应用)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原理应用)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本章,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圈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模型、互动的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生物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原料和产物及其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为切入点,提问学生:“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知识讲解与互动探究相结合: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结合实验现象和模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化过程。
3.创设实验情境:设计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4.小组合作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原料和产物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掌握。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详细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以及与植物发展发育的干系,对学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介绍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包括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光合酶的作用、ATP和NADPH的产生等。

3. 光合作用的原理:诠释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

4. 光合作用与植物发展发育的干系:说明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对植物的发展、吐花、结果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过程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作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法:设置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他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光合作用的意义、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4. 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帮助他们形象化地理解光合作用。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的深入进修和教学实践,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进修。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5.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5.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黑纸片遮挡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并提出可以用在叶子上
滴加碘液的方法证明叶子里是否含有淀粉。
4.出示实验材料,学生思考实验方法,验证叶子中是否
含有养分。
强化对比实验要控制好不变量,
实验过程:
只改变叶子是否受到阳光照射这
①准备大小烧杯各一个,在小烧杯中倒入半杯酒精,大 一个因素,从而证明植物叶子的
烧杯中倒入半杯 70-80 摄氏度的热水。
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回答问题, 归纳概况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训 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 力。结合视频的播放,进一步了 解光合作用意义所在。
3.观看视频了解光合作用对我们的意义。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从哪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全部从土壤中来。
B.植物所需的养分主要是来自水。
A.根 B.叶 C.花 D.果实
二、判断题
1.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
)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
五、整理
参考答案: 1.C 2.B D 3.B 1.√ 2.√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5.植物的光合作用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叶片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 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重点 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和视频资料推测植物所需养分的来源。
教学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 了解证明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制造养分的实验方法。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蜡烛、火柴、绿色植物、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等实验材料一套。
准备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将其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方式。

一、光合作用原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一种细胞呼吸的反应。

它是靠叶绿素等色素的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的。

2.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吸收,光合色素分子被激发后,释放出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步转移,产生ATP和NADPH。

3.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光合电子传递链激发,产生了足够的电子能量,将ADP和NADP+还原成ATP和NADPH。

4.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和H2O经过多道酶促反应,最终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这些有机分子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二、光合作用应用教学设计1.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叶绿素的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动画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3. 进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或者田野,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影响。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作用。

4.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设计光合作用模型或者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学习、讨论,更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其对自然生态和植物生长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不仅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愿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合作用原理。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观察来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需要的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植物种子或小苗。

2. 透明的花盆或瓶子。

3. 直尺、铅笔、纸张等。

4. 充足的阳光或人工光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起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思考,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植物是怎么生长的?”、“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等等。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株植物在透明的花盆或瓶子中,围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速度、茎叶颜色的变化等。

3.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一小部分植物遮断光线,观察它们与正常生长的植物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探究不同光线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进行实验按照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大小、颜色、根的长度等来比较被遮断光线的植物与正常植物之间的差异。

5.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思考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并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六、知识拓展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观察,可以拓展学生对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

七、课堂评价为了检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释题来进行课堂评价。

八、总结通过植物生长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2.掌握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3.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三、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1.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来完成的。

光合作用的基本方程式是:6CO2+6H2O+光能→C6H12O6+6O2这个方程式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其中,CO2是从空气中吸收的,H2O来自土壤和植物的根系,光能来自太阳。

植物将CO2和H2O转化为C6H12O6,然后产生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光反应和暗反应。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光合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中。

类囊体中存在有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b、c、d、f、等离子体细胞全色素和类胡萝卜素。

类囊体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从而提供所需的能量。

其中,叶绿素a和b是光合色素的主要成分,可以吸收蓝色和绿色光,而不吸收绿色光。

3.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这是人类和动物所需要的气体。

此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另外,光合作用还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对于维持土壤健康、调节水分和温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讲解式教学: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过程,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讲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3.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4.测验环节:通过测验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导学重点:
1. 光合作用的观点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 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

四、导学难点:
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 光合作用与植物发展的干系。

五、导学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2. 梳理知识:让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为什么光合作用对植物发展至关重要?”
3. 深化理解: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展情况,探讨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

4.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环境珍爱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笔记,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和作用;
2. 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环境珍爱中的应用的小短文;
3. 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导学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光合作用的观点和意义,激发了学生对植物发展和环境珍爱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进修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深层原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教学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教学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教学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标题:小学科学实验教案: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养分来源以及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材料:1. 水培瓶或透明容器2. 水培植物(如水仙花、绿萝等)3. 遮光布4. 太阳光或人工光源(如荧光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遮光布覆盖实验台面,确保实验环境暗无光线的干扰。

b. 将水培瓶或透明容器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需准备一株水培植物。

3. 分组安排:将一个小组的水培植物置于遮光布下,作为对照组。

其他小组的水培植物不受遮光布的影响。

4. 观察及记录:a. 学生每天早上和晚上,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颜色、叶片的展开情况和高度的变化等。

b. 将观察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后续数据分析。

5. 实验控制变量:确保每个小组的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包括温度、湿度、水分供给等。

6. 实验时间:实验持续3-4周,以观察到明显的植物生长差异为止。

实验预计结果:1. 对照组的植物将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的生长变化。

2. 其他小组的植物将展示出生长的正常变化,包括颜色的变化、叶片的生长和高度的增加。

实验说明:通过遮光布使其中一个小组的植物无法接触到光线,制造缺光条件,以观察是否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的重要过程。

缺乏光照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数据分析和讨论:1. 对照组的植物未受光照的影响,因此在观察期间不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变化。

2. 其他小组的植物将展示出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和发育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3. 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和光合作用进行讨论,了解养分来源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光合作用的参与,光合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

人教版六上《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上《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学情分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查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明确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都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环境因素如阳光、空气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从何而来的?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植物,教师可在实验前1~2天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材料,对植物进行暗处理1昼夜,并启发学生对这一步骤的目的进行思考。

注意实验材料的处理一定要在正常生长的状态下,否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可分为5步:①暗处理;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③酒精脱色;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当进行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让学生明白,遮光与不遮光是这个实验中惟一的变量,是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酒精脱色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酒精脱色是因为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所以不能直接加热而选择隔水加热。

实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加热时不能直视烧杯口。

当绿叶在酒精中脱至黄白色时,停止加热,用镊子将叶片轻轻夹出,用清水冲洗,动作要轻柔,因为酒精脱色后的叶片比较脆,要防止叶片破碎。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里。

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回忆第3章“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根据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你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了解吗?2. 请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它为什么是植物发展的重要过程?二、观点诠释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的重要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素中的叶绿体内。

2.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3. 光反应是在光照下进行的,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

4. 暗反应是在无光条件下进行的,通过氢离子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四、光合作用的重要性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的能量来源,提供了植物发展和繁殖所需的有机物质。

2. 光合作用开释氧气,维持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了生态平衡。

3. 光合作用是食物链的起点,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

五、活动与讨论1.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除了植物,其他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2. 请同砚们思考: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 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光合作用的意义。

六、总结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 请完成以下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植物中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探索并关注植物发展过程中的奥秘,为珍爱环境和生态系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教学难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设计。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何而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光合作用。

2、讲授新课(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介绍科学家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①条件:光能②原料:二氧化碳和水③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通过展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光合作用的实质从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①物质转化: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②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认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2.价值观层面: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设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观点,相互学习,共同攻克难点。
-教师在旁辅导,适时提供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澄清概念,深化理解。
3.结合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设计简单易行的光合作用实验,如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氧气产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
3.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提高。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并描述其基本过程。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光合作用的意义:介绍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氧气生成、有机物合成等,以及它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叶的叶绿体形态和叶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养成善于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70%一75%)、绿叶、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欣赏类《绿色的森林》)老师:同学们,茂密的树林,美丽的公园,青翠的农田,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叶子都是绿色的呢?(学生回答猜测:可能含有绿色的物质)老师:同学们的猜测很多,那么为什么植物要有叶子呢?(学生回答猜测)老师:同学们都有很多自己的猜想,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继续探究《植物的叶(二)》(板书课题)。

(二)叶片中的叶绿素老师:叶子是绿色的究竟是不是因为叶子中含有使之变为绿色的物质呢?如果我们将这些物质去掉,叶子还会是绿色的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有没有发现什么办法会使得叶子褪去绿色呢?(学生回答,如泡茶泡久了绿色的茶叶就变黄了)老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很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确实,像泡茶时茶叶会变黄,蔬菜煮久了也会变黄,那么现在我们就用实验的方式去除叶子的绿色吧。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边讲述边进行操作演示)1.首先,我们将酒精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将一片绿叶放入其中。

2.找一个大烧杯,装入清水,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使得大烧杯中的水面高于小烧杯中的酒精液面。

3.将大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小烧杯中的变化。

大家说一说你看到的变化。

(学生回答:酒精慢慢变绿了)老师:没错,小烧杯中的酒精慢慢变绿,那么叶子呢?现在我们把叶子从小烧杯中取出,(将叶子从小烧杯中取出,展示)大家看叶子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变黄了)老师:没错,叶子变黄了,其实,叶子之所以是绿色的,就是因为叶子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如果像我们刚才的操作,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幼儿园光合作用

幼儿园植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幼儿园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生活技能。

植物光合作用作为生物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幼儿园自然科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幼儿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植物光合作用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知道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自己的食物。

2. 培养幼儿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对其中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植物光合作用?(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概念认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讲解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意义,引导幼儿明白植物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3. 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在教具支持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参与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并记录实验现象)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范。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并通过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观察实验。

引导幼儿用简易器材(如放大镜、瓶装水、水培植物等)进行观察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

3. 游戏互动。

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游戏增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通过引导引发幼儿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能长大呢?”,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 教师讲解: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在生物学教育领域,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了解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专业且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的知识。

教学设计:1. 引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实例或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询问学生他们对这些过程的观察和了解。

2. 知识讲解在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配以图示和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讲解时可以突出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过程,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

例如,可以通过在不同光强度下培养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植物对光的反应。

4. 互动讨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并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5.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或项目来评估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授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相关原理。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传达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教授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软件和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和过程。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知识体系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4、编写意图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5、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难点: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2、探究光是绿叶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到归纳出光合作用的部分知识,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3、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2、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学情分析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性强、讨论积极性高,愿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

但由于是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尤其是动手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3.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由于实验设施限制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次数过少。

4、学生还没有十分熟悉实验室一些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些实验仪器学生第一次涉及,如酒精灯的正确使用等,需要课前培训部分学生以利于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策略-教法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并亲自参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渐进式探究教学,体现互动合作,使课堂丰富、紧凑,突出课改的新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教学策略-学法指导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置问题预习、自学,提高预习实效性。

另外为探究实验实施进行铺垫。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感悟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来验证绿叶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有机物淀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再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联系实际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流程图四、教学过程(注重过程设计分析)课前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或其它叶片绿而薄的植物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4)完成预习练习(5)在家学者煮些青菜,叶片中叶绿素完全退去吗?还有别的办法没有?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讲述:宁夏灵武是优质大枣基地,全国许多地方人们喜欢吃灵武大枣,摘枣子、采苹果,还可以体验一把挖土豆的乐趣。

那你知道土豆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探究一:土豆中含有淀粉吗?提示学生回忆:馒头成分的鉴定?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遇碘变蓝。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向土豆切面上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结论:含有淀粉探究二:土豆中的淀粉来源于哪呢?土豆中的淀粉是从哪来的呢?土豆生长在什么地方?土中,土豆是不是直接从土中吸收的淀粉呢?我们看看土中有无淀粉。

演示实验:学生向土壤溶液中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结论:不是来源于土壤,可能来源于叶片。

探究一:土豆中含有淀粉吗? 探究二、土豆中的淀粉来源于哪呢 探究三: 绿叶含有淀粉吗? 探究四、探究阳光与绿叶制造淀粉的关系(实验计划总结提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制造设计意图引课贴近生活觉得知识就在自己身边。

利用二个探究实验,课始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引发思考。

探究三:绿叶含有淀粉吗?引导实验过程:你验证过吗?那只是假设,需要设计实验来证明。

(出示一盆天竺葵)我们怎么就知道天竺葵叶片制造出来淀粉呢?(滴加碘液)实验,并没有变蓝。

直接滴加碘液可行吗?有叶绿素干扰。

怎么办?(水煮)高温下,水确实能够溶解一点叶绿素,但是叶子中的绿色退去了吗?提示:用酒精加热。

酒精直接能否放到火上加热?提示:酒精具有挥发性,易燃烧。

离火远一点。

怎么办?(隔水加热)。

展示实验过程(出示数码相机录像内容及结果叶片甲,直观感受隔水加热褪去叶绿素,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过程)出示实验结果。

变蓝,说明什么?分析实验结果: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绿叶能制造淀粉。

设计意图;探究三处处设疑,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同时还学会了如何褪去去叶绿素?为什么隔水加热?为下步探究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绿叶制造淀粉需要什么条件呢?㈡、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四:探究阳光与绿叶制造淀粉的关系选择阳光与绿叶制造淀粉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主题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

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

(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

鼓励学生。

)课前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鼓励、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大胆尝试设计实验)3、制定计划:你能设计实验吗?同学们课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根据以前所学内容,提示学生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把关键步骤及预期结果写在报告单上。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参与讨论,适时进行指导,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合理的实验思路。

针对假设需要做对照实验吗?对照的是什么条件?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答:光是对照的条件,是研究的变量。

依据光所做的对照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方案更能体现实验的严谨性?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3)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对照。

学生答:选择第三种方案。

尽量让学生解释选择的原因。

关键之处:设计对照(确立单一变量),黑暗处理(排除干扰)。

实验探究三叶片本身就有淀粉,拿这样的叶片来做实验,不管照不着光,都有淀粉,这样做实验能成功吗?(不能)那怎么办呢?(运走和消耗)黑暗处理。

学生代表交流,大概预测三种方案;对照课本,整理实验过程:1、黑暗处理2、选叶遮光3、酒精隔水加热4、清水漂洗5、滴加碘液6、清水漂洗7、观察变化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点拨。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帮助”“引导”“放手”三个层次的教学策略,对少数能力弱帮助他们“上路”;多数学生“点拨”少数优秀学生”“放手”。

㈢、实验探究,我来做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前对盆栽天竺葵的处理情况。

各实验小组展示自己处理好的盆栽花草。

因为这个步骤有的学生没有做,所以请兴趣小组同学介绍,各实验组展示自己处理好的盆栽花草,让所有学生对前三个实验步骤的操作了然于胸。

教师示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学生的安全操作。

2、完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操作,顺利完成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现象分析:由学生进行。

滴碘变蓝的区域(有淀粉)滴碘不变蓝的区域(没有淀粉)变蓝的区域(接受了光照)不变蓝的区域(没有接受光照)受光淀粉变蓝设计意图:克服各种困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个环节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㈣、拓展延伸在学生认识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绿叶在光下制造出淀粉,还有没有其它营养物质?(大豆、花生)学生回答:脂肪、蛋白质师正因为这个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

之后人们才首次把绿色植物的这种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下延伸学习。

学会归纳,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㈤、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升华㈥、自我检测五、教学反思1、遵循上述的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2、在活动中教师鼓励评价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教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