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
例3如图,△ABC≌△ADE,∠CAD=10°,∠B=∠D=25°,∠EAB=120°,求∠DFB和∠DGB的度数.
【活动五】
小结本节课收获.
【活动六】
布置作业.
教学程序(含学法指导)
教学反思
(2).
5.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所得图形与变化前的图形是.
【活动二】
例1(1)如图甲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指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三】
练一练:课本P4练习2,习题1、2、3、4.
【活动三】
例2如图1,已知△ADE≌△BCF,AD=6cm,CD=3cm,求BD的长.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结合图形了解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重点:熟练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难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内容:
【活动一】
引入课题,自学课本P2-3完成下列填空:
1.全等形:能够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全等”符号:
读作“”,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1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 教学案
3.如图2,△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⑴ 模仿上例,用符号语言写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⑵若AO =2cm ,BO =1.5c m ,∠A =25º,∠B =95º,那么OD = cm ,OC = cm ,∠D = º. 【课堂探究】4.如图,△ABC ≌△CDA ,且AB 和CD ,BC 和DA 是对应边, 则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还有 , 对应角有 .5.如图,已知△ABN ≌△ACM ,∠B 和∠C 是对应角,AB 和AC 是对应边, 它的对应边有 ,对应角还有 , 图中,还有其他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吗? .6.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等于多少度?N MCBA图2DBCA O DCAB小组交流:你是如何寻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呢?【课堂检测】7.如图,△ABE 沿射线AE 的方向平移得到三角形△FDC ,则△ABE ≌ ;其中AB 与FD 是对应边,∠B =∠D ,则AE = ,BE = ,∠A = , =∠C .【课堂小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 课后作业1.如图,△ABC ≌△CDA ,并且BC =A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2 B .AB =CD C .∠B =∠D D .AC =DC 2.如图,△ABC ≌△BAD ,A 和B ,C 和D 分别是对应顶点, 若AB =6,AC =4,BC =5,则AD 的长为( ) A .4 B .5 C .6 D .以上都不对 3.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0,则△ABC 中与这个︒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 .∠AB .∠BC .∠CD .∠B 或∠C 4.如图,△ABC 沿边BC 所在直线向右平移线段BC 的长后与△ECD 重合,则△ABC ≌ ;相等的边有 ,相等的角有 .5.如图,若△OBD ≌△OAC ,且∠O =65°,∠C =20°,则∠OBD = . 6.△ABC ≌△A 'B 'C ',且AB =6,BC =7,CA =8,则△A 'B 'C '的周长为 . 7.已知△ABC ≌△DEF ,AB =3,AC =6,若△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 . 8.如图,已知ΔABC ≌ΔDCB .⑴如果AC =DB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 ___;对应角__ ___;⑵如果ΔAOB ≌ΔDOC ,请指出它们的对应边___ , 对应角__ ___;⑶若∠D =94°,∠DBC =38°,则∠A =__ __°,∠ABC =___ _ __°. 9.如图,△ACB ≌△DEC , CA =CD ,BC =EC . ⑴则∠ACB = ,AB = ; ⑵求证:∠ACD =∠BCE .10.如图,△EFG ≌△NMH ,∠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 =2.1cm ,EH =1.1cm ,NH =3.3cm .⑴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⑵求线段NM 及线段HG 的长度.DE C BF A EDCA BHMNE FG11.如图,△AEC≌△ADB,点E和点D是对应点.⑴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⑵若∠A=50°,∠ABD=39°,且∠1=∠2,求∠1的度数.*12.如图,三点B、E、C在同一直线上,AB⊥BC,ΔABE≌ΔECD,BE与CD是对应边.试判断ΔAE 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
简单变式练习,总结证明全等的书写格式。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巩
固
迁
移
两道补充证明条件的练习和教材9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
生
小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知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怎样画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初步学会理解证明的思路。
④合作、交流意识较差
注:总计:S=25★
成绩: 优:S≥21★;良:21★>S≥17★;中:17★>S≥14★;较差:14★>S≥9 不合格:S<9★
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图形,是学习其它多边形的基础。学生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对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非常有帮助。
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前面又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了新教材的设计思想。本节课,要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推理论证过程。“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
②比较积极思考,勤于动手
③思考、动手情况一般
④思考、动手情况较差
学习目标评价
1、认知目标
①掌握知识好
②掌握知识较好
③掌握知识一般
④掌握知识较差
2、能力目标
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②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③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④不大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①合作、交流意识强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背景分析本节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其探究的主要课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其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
从知识技能上讲,它既是对上学期所学的三角形的概念、性质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打下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思想方法上讲,通过剪纸、平移、翻折、旋转的实验,得出全等形的概念及性质,渗透了化归思想。
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剪纸、平移、翻折、旋转的实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3)能简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解决问题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实验的严谨性,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变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4、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敢于克服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四、教学过程设计图1图2 图32.观察△ABC在平移、翻折、旋转后,形状、大小是否如图,△ABC≌△ADE,若∠,∠C=∠AED,则∠DAE= DAB= ,AD= ,情景与问题五、教学反思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1课时)
12.1全等三角形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1~P3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3.△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符号表示为△ABC≌△DEF.4.若△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是∠E,则∠C与∠F是对应角;AB与DE是对应边,BC与EF是对应边,AC与DF是对应边.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对学)【例1】如图,若△BOD≌△COE,∠B=∠C,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 ≌△AEO,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该如何找?【解答】△BOD与△COE的对应边:BO与CO,OD与OE,BD与CE.△ADO与△AEO的对应角:∠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图形.另外,记全等三角形时,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写出对应角和对应边了.【例2】如图,△ABC≌△DEF,∠A=70°,∠B=50°,BF=4,EF=7,求∠DEF的度数和CF 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求角和线段长,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出发去思考.【解答】∵△ABC≌△DEF,∠A=70°,∠B=50°,BF=4,EF=7,∴∠DEF=∠B=50°,BC=EF=7,∴CF=BC-BF=7-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D)A.72° B.60°C.58° D.50°2.如图,△ABC≌△DEF,BE=3,AE=2,则DE的长是(A)A.5 B.4C.3 D.23.如图,△ABC≌△FED,∠A=30°,∠B=80°,则∠EDF=70°.4.如图,已知△EFG≌△NMH,∠F与∠M是对应角.(1)写出相等的线段与角.(2)若EF=2.1 cm,FH=1.1 cm,HM=3.3 cm,求MN和HG的长度.解:(1)∵△EFG≌△NMH,∠F与∠M是对应角,∴EF=NM,EG=NH,FG=MH,∠F=∠M,∠E=∠N,∠EGF=∠NHM,∴FH=GM,∠EGM=∠NHF.(2)∵EF=NM,EF=2.1 cm,∴MN=2.1 cm.∵FG=MH,FH+HG=FG,FH=1.1 cm,HM=3.3 cm,∴HG=FG-FH=HM-FH=2.2 cm.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ABC≌△ADE,∠CAD=10°,∠B=∠D=25°,∠EAB=150°,求∠ACB的度数.【互动探索】在△ACB中,已知∠B=25°,要求∠ACB,只要求出∠CAB即可,求∠CAB可以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出发.【解答】∵△ABC≌△ADE,∴∠CAB=∠EAD.∵∠EAB=150°,∠CAD=10°,∴∠EAB=∠EAD+∠CAD+∠CAB=2∠CAB+10°=150°,∴∠CAB=70°.∵∠B=25°,∴∠ACB=180°-∠CAB-∠B=180°-70°-25°=8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题时,要将所求的角与已知角通过全等及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六、作业
教材P、187习题11、4;A组1;B组1、
七、板书设计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篇四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观察,使学生对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对应的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方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1?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
分析:
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二)新课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
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八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定(1)1.会正确运用“边边边”“边角边”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2.会根据“边边边”“边角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如图1,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图1 图2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BC=B′C′,AC=A′C′.相等的角是:∠A=∠A′,∠B=∠B′,∠C=∠C′.[来源:学科网ZXXK]探究新知活动一:只给一个条件有可能是什么条件?学生: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请同学们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如图2.(2)只给定一个角时,如图3.结论:活动二: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画一画.(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长为3 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3)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 cm,6 cm.结果展示学生得出结论:只给出两个条件时,所画的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活动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学生: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相等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如图4中的(2)).接下来我们就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首先,探索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 cm,8 cm,10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1)作图方法:先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6 cm,再分别以A,B为圆心,8 cm,10 c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连接线段AC,BC,就可以得到△ABC,且它的边长分别为AB=6 cm,AC=8 cm,BC=10 cm.(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A′B′C′,使AB=A′B′,AC=A′C′,BC=B′C′.将△A′B′C′剪下来,发现两三角形重合.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1.组织学生做游戏(找朋友),游戏规则:发放图4中的卡片若干张,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找出与自己手中的三角形卡片全等的卡片所有者,即为朋友.图42.如图5①,已知△ABC,画△A′B′C′,使A′B′=AB,A′C′=AC,∠A′=∠A.画法:如图5②所示,(1)画∠DA′E=∠A;(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3)连接B′C′.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①②图5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何验证?学生:全等,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因为满足哪三个条件?学生:两边一夹角.二.新知应用例1 如图5,△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图5 图6例2 已知:如图6,AD=BC,AC=BD.求证:∠A=∠B.三.课堂小结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转化成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应注意:(1)书写格式;(2)注意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3)有时需添加辅助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是初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
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证明和三角形相似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概念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学会使用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练习与反馈,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全等三角形例子,如两只完全一样的铅笔、两块相同的饼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这两个物体是否完全相同?从而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同时,展示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四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教案(5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5篇)全等三角形教案(5篇)全等三角形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娴熟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力量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同学数学概念的辨析力量;(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育同学的识图力量。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同学喜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进展体验猎取数学学问的感受,培育同学勇于创新,多方位端详问题的制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教学过程: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问题:你能发觉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奇妙的关系吗?一般同学都能发觉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同学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协作,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猎取概念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觉:(1)电脑动画显示: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由同学观看动画发觉,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1)投影显示题目:D、AD∥BC,且AD=BC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
至于D,由于AD 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
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简单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简单的图形中分别出来说明:依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1)起点能力水平:此阶段的学生已知道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和基本性质,如边,角,顶点,角平分线,中线,高等,同时也认识一些基础图形:线、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2)认知结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
(3)学习动机及态度: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尤其在成绩较好、能力强的人身上体现更加明显,但此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增强,会有不少学生不再以长者的赞许为学习动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围绕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在七年级教材中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等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这为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今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内容中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
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其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用符号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自信,互相尊重的健全人格。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教师:哪位同学来帮我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教师:能解决问题1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对应边有AB=CD,AO=CO,BO=DO。对应角有:∠A=∠C;∠B=∠D;∠1=∠2
从实践上体会全等三角形及性质,学会对应边、对应角,及写法。
(四)练习巩固
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主要掌握全等三角形及性质、把握对应边、对应角的写法。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回顾本节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课前预设
(1)请找到两张一样大小(同底片同尺寸)的照片吗。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思想与方法
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变化、对比、探究、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
结论4:1)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结论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练习巩固
1.如图,若△ABO≌△CDO,对应边是
_______________,对应
角是_____________
2.如图,若△ABD≌△ACD,对应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是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思考:满足这六个条件可以保证△ABC探究1:当满足一个条件时, △ABC 与△探究2:当满足两个条件时探究3:当满足三个条件时,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操作与验证]任意画出一个,再画一个,,把画好的剪下,放到上,你发现与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得到了什么规律?画法:(1)画线段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BC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思考: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SSS”.用符号语言表达:问题: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例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 =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应用: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AOB 学生用行解释路,即要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就要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分别相等,题中有一个隐含条件形的公共边.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到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掌握“∵”“∴”的用法,明白综合法证明的格式,理解“公共边”师指导学生用尺规作图1.如图,AB=AD,CB=CD,∠B=30°,∠BAD=46°,则∠ACD的度数是()A.120°B.125°C.127°D.104°2.如图,线段AD与BC交于点O,且AC=BD,AD=BC,•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C≌△BAD;B.∠CAB=∠DBAC.OB=OC D.∠C=∠D3.如图,AB=CD,BF=DE,E、F是AC上两点,且AE=CF.欲证∠B=∠D,可先运用等式的性质证明AF=________,再用“SSS”证明____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考,感觉有困难的学生可寻求帮助,教师巡视,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然后小组内交流,生共同评析.1△3∴∠A=∠C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学生完成证明过程:. 解:(1)∠B=∠E。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优秀教案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一、课题全等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三、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2. 教学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要一起来探索一个新的几何世界——全等三角形。
咱们先来看看这两张图片(展示两张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片),大家能发现它们有啥特点不?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呀?这就是咱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角——全等三角形。
(二)讲授新课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老师展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模型,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两个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老师总结: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全等三角形△ABC 和△DEF,边演示边讲解:“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全等,记作△ABC≌△DEF。
”强调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老师再次展示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模型,提问:“那既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全等三角形,让学生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引导学生总结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比如: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大角对大角,小角对小角;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等。
(三)课堂练习1. 给出几组三角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全等,如果全等,指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2. 已知△ABC ≌△DEF,AB = 5,BC = 7,∠A = 60°,求 DE、EF 的长度和∠D 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12.1 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能够从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识图水平、归纳总结水平和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教学难点】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形全等的图形归纳.【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讨论的内容活动1观察出示的图形,寻找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归纳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活动2△ABC与△DEF重合。
这时,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点叫做对应顶点;AB边与DE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A与∠D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ABC与△DEF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 ≌△DEF”.读作“△ABC全等于△DEF”.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问题你能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点C与点F是对应点,BC边与EF边是对应边,CA边与FD边也是对应边.∠B与∠E是对应角,∠C与∠F也是对应角.活动3问题一:平移一个三角形,让它和另一个三角形重合,说出三角形的对应角与对应边。
问题二:用两块全等的三角板重合放在桌面上,让其中一块绕一个顶点旋转,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说出对应边与对应角.学生活动4.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一块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画出以下四种位置关系:不管哪种图形,点A与点A是对应顶点,点B与点E是对应顶点,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AB边与AE边是对应边,AC边与AD边、DE边与CB边也是对应边;∠BAC与∠EAD是对应角,∠B与∠E,∠C与∠D是对应角.总结:找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12.1全等三角形教案
- AAS(Angle-Angle-Side):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
a.判定方法的区分与应用:学生在区分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时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来加强理解。
-难点举例:给出具体的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可以使用哪种全等判定方法,并解释原因。
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求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d.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学生需要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进行数据分析。
-难点举例:在综合问题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简化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进行有效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的情况?”(如拼接的木块、建筑物的图形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奥秘。
- SSS(Side-Side-Side):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Side-Angle-Side):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ﻩ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
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三角形本身的一些性质,如边角之间关系等。
我们把问题更深入一步想:三角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研究,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全等三角形。
观察下列图案(课本p2),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思考:(课本p3)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课本p 4页练习1(写到书上,然后提问)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练习:课本p4练习2。
习题11。
1第1、2题
补充:(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o O
B A C
D A
B C
D A
B C
D C
A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C A D
(详细写出因为所以的过程,学习符号的运用,及推理过程
的规范化)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A
B C
D E
(详细写出因为所以的过程,学习符号的运用,及推理过程的
规范化)
(4)拓广探索:
如下图,矩形AB CD 沿AM 折叠,使D点落在BC 上的N 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 M=39°,则AN=___c m, NM=___cm, ∠N AB=___.
5、如图,已知△ABE ≌△ACD ,∠ADE=∠AED ,∠B =∠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D C
A
B E
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一般地说)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5)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随堂练习
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1。
全等用符号__表示.读作__.
2。
△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_.
3.△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_是对应角;AB与__是对应边,BC与__是对应边,AC与__是对应边.(没有图形的情况下能说出对应角及对应边)
4.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
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收获)?归纳:(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2)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作业:课本p4p5第3、4题(注意书写格式:求解题、证明题可以用因为所以符号。
但要正确)
下次课记住带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圆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