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某某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感受品味并积累形象丰富的语言。

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X仲淹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从小树立高远的志向。

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取得共识。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与语法,记住X仲淹的警句。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重点句的深层含义,品味并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和人生理想。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由文章标题导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朗读课文,点拨文言词义及语法,学生口头翻译。

3、疏通文意,初步了解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

4、布置作业:落实书面上的翻译。

【教学步骤】一、由文章标题导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某某楼,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洞庭北路,古城西门城墙之上。

某某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某某天下楼”之美誉,与某某武昌黄鹤楼、某某某某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X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某某楼上,X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将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X,抒情真切,议论精辟,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本文相当于现代文中的一篇游记。

3、作者及写作背景:某某楼楼址在某某省某某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X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某某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X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某某楼。

当时,X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X仲淹为重修的某某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X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某某楼记》。

二、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二、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四、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二、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二、讲新课(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

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两个“异”的含义。

2、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4、正确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情景交融,对比出旨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疑点:怎样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古代有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都镌刻了很多美文佳句:崔灏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自云千载空悠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是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名篇。

二、初读课文掌握以下字的读音:谪zhé守朝晖hūn 骚sāo人隐曜yào 薄暮冥冥míng忧谗chán 汀tīng兰皓hào月偕xié忘嗟夫jiē fú三、疏通文字:(以四人为一小组,有疑问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四、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部分:叙事(1)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二部分:写景(2—4)描写洞庭湖全景和登楼者触景而生的感受三部分:议论(5)抒发博大胸襟和政治抱负2、写这篇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先 / 天下之忧 / 而忧,后 / 天下之乐 / 而乐五、合作探究1、第一段中写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什么?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有哪些人的诗赋?明: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3、第二段中哪些句子描绘洞庭湖全景的?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明:“衔远山、……、气象万千”,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绘的。

4、在第2段中哪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3、4两段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异”在哪里?明:“感极而悲者矣”悲“其喜洋洋者矣”喜6、为什么“情”不同呢?作者是如何渲染的?明:第3段写阴,萧条阴晦,第4段写晴,清朗明媚如:淫雨、阴风、浊浪运用修饰的词语时间:薄暮,所闻“虎啸”“猿啼”无不带有愁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27课《某某楼记》【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全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1、2自然段。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某某楼记》。

二、出示目标过渡语: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显示)过渡语:怎样实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准备朗读比赛。

2.朗读比赛,比谁能模仿录音,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1.过渡语: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进行朗读比赛。

2.放录音。

3.过渡语:朗读比赛开始。

愿意参加比赛的请举手。

××你先读。

4.指名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师在黑板左边板书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5.如有错字,学生齐读师板书的字词两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过渡语:大家把字音读准了,下面开始第二场比赛。

请看:(二)出示: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1.把补充注释写到课文有关词语旁:①增其旧制:增,扩大。

其,代指某某楼。

旧制,原来的规模。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作,写。

以,来。

记,记述。

之,代指重修某某楼这件事。

③予观夫(fú):夫,那。

④衔远山,吞长江:衔:口含。

吞:吞吐。

⑤多会于此:会,聚会。

2.边看课文1、2段,边看注释,练习翻译。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释词语,译讲1、2段。

(三)学生自由读1、2段课文、注释,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名译讲。

过渡语: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先提出来。

(如果有,先找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讲。

)如果没有,译讲比赛开始。

先来译讲第一段。

1.屏幕出示第一段原文,并将重点词、句用红体字标出。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某某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教师抽查第一段的重点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过渡语:×××,你来译讲这一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某某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3.简介作者
《某某楼记》选自 ,作者 字 ,某某吴县人,北宋 家。(其余相关知识可由师生自己补充)4.文体简介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5、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 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二)动笔写一写
某某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某某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8.“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岳阳楼记》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 题 《岳阳楼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疏通、评判、翻译 情感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

重难点 学习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 学 设 计教 学 内 容环节 一、导入:《岳阳楼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文辞优美,结构严谨,而且立意积极,抒写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其中有句话已经成为不朽的名句,每当人们谈生活、理想,谈伟大志向时常常加以引用,是哪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作者、体裁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时家境贫寒,刻苦求学,生活的穷困,使他有可能了解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入朝做官后,一再上书朝廷议论国事,主张革除利弊,改良政治。

宋仁宗庆历三年,他做了参政知事之后,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受到守旧派的排挤,被罢免官职,出任地方官。

本文是他贬到邓州后,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的。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很有才学、本领,遭到人无限,一贬再贬,于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文章就是从“谪”字下笔的。

关于“记”—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有两类:(1)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2)在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岳》属于后者,《桃花源记》属于前者。

三、范读,正音、解词、分段1、(1)写重修岳阳楼的北京及作记原由。

2、(2-4)写“大观”和“迁客……”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

3、(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

四、第一节(全文的引子)1、岳阳楼在什么地方?湖南省岳阳市西门的城楼,高三层,面临洞庭,唐代建造,这里正当湖水入江的口子,朝晖暮霭,万顷烟波,气象雄伟。

2、滕子京怎么会重修岳阳楼呢?(背景)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2、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4、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相互提高,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5、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志趣,作者的政治抱负。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五、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旅游胜地除了五岳,还有四大名楼,知道吗?它们是(岳阳楼(湖南)、黄鹤楼(湖北)、鹳鹊楼(山西)、滕王阁(江西)),有关这四大名楼的美文妙句很多,知道吗?回忆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诗。

(老师引导,学生背诵)①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崔灏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⑤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妙句让人回味无穷,这些胜地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范仲淹也去游一下岳阳楼吧!岳阳楼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了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去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作者简介范仲淹,北宋,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苏州人。

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吟味,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的一篇文言文。

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

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三、学情分析我们班现有学生72人,但语言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语言组织能力欠缺。

根据学生的现状,我在对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还通过我们生活中最浅显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他们来说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重点难点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讲述法图文对照法多媒体教学手段七、课前准备学生作品岳阳楼记视频片段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掌握了重点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并探讨了课文的一、二段。

本节课我们要分享交流的内容,请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三、四、五段,领会文章的主旨。

2、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你对文章名言警句的理解。

(二)、回顾课文请一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老师:(评价)虽然有小瑕疵,但整体背的不错,很有激情,带着这份激情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

(三八指导朗读(配乐朗读)1、朗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提醒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和感情的把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新人教版

《岳阳楼记》的事景理情《岳阳楼记》一文融叙事、写景、议论与抒情于一体,既简约地交代了相关事件,又描写了岳阳楼的湖光山色,既有精辟深刻的哲理议论,又在写景议论之中寄寓着复杂的情感。

㈠事《岳阳楼记》一文写了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滕子京的事:“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并“属予作文以记之”。

该事件的时间是“越明年”,即“庆历四年”的第二年,公元1045年。

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滕子京被贬到岳阳任太守,虽“愤郁满怀,却励精图治”,以至一年时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在这种情况下,重修岳阳楼,扩展原有规模,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作者写滕子京的事,是交代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缘由。

二是范仲淹的事:“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与滕子京是同榜进士,是挚友。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后,犹觉不足,以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

于是,修书好友范仲淹,并附《洞庭晚秋图》,请“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欣然命笔,“作文以记之”,便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三是迁客骚人的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并在此“登楼”、“览物”。

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那些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也因此,才会有不同的“览物之情”。

写“迁客骚人”的事,为议论提供了由头,为抒发情感提供了反衬。

㈡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写了三个方面的景。

一是“岳阳楼之大观”。

作者先总写一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点明巴陵的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上。

接着从空间角度,突出岳阳楼所见之景的壮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湖面广阔,水势浩淼,动词“衔”、“吞”赋予静态的湖水以动态的生命力,表现其“盛状”“大观”的气概。

其次,再从时间纬度出发,概括洞庭湖的不同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清晨湖面洒满阳光,傍晚则是一片昏暗,各种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第27课《岳阳楼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27课《岳阳楼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27课《岳阳楼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课型】精讲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明白得作者所阐述的要紧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荣。

4.学习和积存文言词汇,把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那么〞等虚词和〝然那么〞〝得无〞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诵读文本,探究文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存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明白得作者所阐述的要紧观点。

【教学方法】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诵读文本,探究文理。

【教学预备】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现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想】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专门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专门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课前预备】课前布置学习预习:〔一〕泛读课文及阅读提示与全部注释。

〔二〕阅读背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天下有名楼,岳阳楼因诗文而名闻天下。

图示岳阳楼猜名以调动爱好或高吟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唐代诗人的名作。

师:同学们,我国的专门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专门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向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语文: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语文: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27.岳阳楼记范仲淹课型:教读课执教人:苟小琳教学目标:(1)课文内容分解表(2)学习水平描述表二、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三、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媒体选择与组合媒体选择如下表所示:五、教学过程:(一)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多媒体示图解题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四)研习新课。

(五)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七、课堂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

《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积累古实词2.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5.理解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重点积累古实词,背诵并默写课文难点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课时分配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学生自行读文,把不熟悉的字作标记。

然后,看课下注释,查字典,互相询问,过好字音关。

2、借助工具书,了解作家知识,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1. 复习提问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大字)滕子京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朝晖夕阴淫雨日星隐曜樯倾楫摧薄暮暝暝岸芷汀兰静影沉璧何时而乐耶2、提问关于范仲淹的知识教师准备如下范仲淹:心忧天下,以身许国范仲淹是宋代为数不多的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之一。

从27岁步入仕途至64岁溘然长逝,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心系朝廷,忧国忧民,无时或已。

一篇360余字的《岳阳楼记》震古铄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颂至今。

自从成为朝廷命官,范仲淹便心忧天下,以身许国,“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唱之。

”但是,人心叵测,仕途险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每次犯颜直谏,换来的都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贬谪。

天圣年间,宋仁宗欲率群臣为真宗刘皇后祝寿,群臣明知不合礼制,却三缄其口,唯独位卑职微的范仲淹面折廷争,结果被贬出朝判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徙陈州(今河南淮阳);任右司谏时,他又因谏止仁宗废黜郭皇后而获罪,贬谪睦州(今浙江建德);权知开封府时,他再因上《百官图》,抨击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公,被加上朋党的罪名贬知饶州(今江西波阳)。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虽三次被贬出朝,但他无怨无悔,从不颓唐沮丧,表示“持一节以自信,历三黜而无悔”,戏称三次贬谪为“三光”(三次光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Yueyang Tower, lesson 27, Volume 2, Grade 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2、篇章2:岳阳楼记范文标准版3、篇章3:岳阳楼记模板(规范版)4、篇章4:岳阳楼记文档(最新版)5、篇章5:岳阳楼记范文(2020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 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
鄞州区横街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把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3、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中包蕴的思想感情,明白得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翻译课文。

2、品味优美语言,明白得本文精邃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导入:江西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闻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播。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倾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
二、感知课文
1、范读课文。

2、翻译全文。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研讨
1、文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异在何处?为何会有这种异呢?
〔〝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2、文中〝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异在何处?为何会有这种异呢?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3、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4、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找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观夫——然那么——假设夫——那么有……者矣——至假设——那么有……者矣——嗟夫——然那么——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四、品味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或好的词语,认真揣摩品味。

写景有声有色---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
有形有味---岸芷汀兰
有动有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句式骈散结合的句式和对偶句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
1、你明白历史上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吗?请举例讲讲。

2、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这一境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描写岳阳楼景观的诗文。

附诗文:
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②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③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天地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附板书:
迁客骚人谪古仁人
以〝阴〞悲,以〝晴〞喜〝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景抒情〕〔由情入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附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因此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差不多〕专门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那个地点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致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埋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忧诽谤、可怕嘲笑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叹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安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翱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同时青绿。

偶然或许大雾完全消散,明亮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如此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什么缘故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那么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那么替君主担忧。

如此〔他们〕进朝为官也担忧,退居江湖为民也担忧。

那么什么时候才欢乐呢?他一定会讲〝比天下人担忧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

啊!〔假如〕没有如此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