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线作业工艺及端子压接判定

合集下载

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

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

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一、适用范围变电工程的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二、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2.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电缆沟、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施工人员。

(4)机具准备:打号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2.2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

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2.3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次回路接线图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原理接线图、展开接线图和安装接线图。

安装接线图包括屏面布置图、屏背面接线图和端子排图等三个部分。

电缆联系图与电缆清册也可视为安装接线图的一部分。

屏背面接线图中,对各设备和端子排一般都增加了一种采用相对标号法进行的编号,用于说明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的关系。

圆中横线上方的分子表示安装单元,其分母表示设备名称。

而图中方块表示设备的形式和位置,方块内的小圆中的数字是引出接线柱的编号。

一、盘内配线的一般要求1、盘内配线,除设计图纸另有要求外,一般均选用1.5mm2单根(如系多股软线,可为1.0mm2)铜芯塑料线或腊克线;当导线的一端被连接到一个可动的部分时,应使用多股软线(截面为2.5-4mm2)。

同一盘内的导线的颜色应尽量一致(如以颜色区分回路或电压时,另作别论)。

2、盘内各电器之间一般不经过接线端子而用导线直接连接,同时绝缘导线本身不应有接头。

当需要随时接入试验仪表仪器时,则应经过试验型端子连接。

3、盘内各电器与盘外设备的连接必须通过端子排。

端子排与盘面电器的连接线一般由端子排的里侧(端子排竖放时)或上侧(端子排横放时)引出;端子排与盘外设备、盘后附件、小母线等的连接线(或引出线)一般由端子排的外侧(端子排竖放时)或下侧(端子排横装时)引出。

4、盘内同一走向的导线都要排成线束,应统一下料,一次排成,切勿逐根增添,以保持走线整齐美观。

配线的走向应力求简洁明显,又必须保持横平竖直,尽量减少交叉连接。

下料前要将线束敷设路径设计好,并在盘后盘后添设固定线束卡子用的铁件等。

实践证明,线束过细或单线布置,是不易做到整齐的。

5、盘上同一排电器的连接线都应汇集到同一水平线束上,然后转变成垂直线束,再与下一排电器连接线所汇集的水平线束相汇集,又成为一个较粗的垂直线束,以此类推,构成了盘内的集中布线。

当总线束走至端子排区域时,又按上述相反次序逐步分散至各排端子排上。

6、每一个连接端子一般只连接两根导线,即上下侧(或里外侧)各一根。

二次线装配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

二次线装配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

二次线装配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一、概述:二次接线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

如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等。

由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系统。

根据公司产品结构二次线路的接线形式为成束配线(圆线)和行线槽配线二种方法。

二、重要性:二次回路的故障常会破坏或影响发电机组电力生产的正常运行。

若线路保护接线有错误时,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则可能会使断路器该跳闸的不跳闸,不该跳闸的却跳了闸,就会造成设备损坏、电力系统瓦解的大事故;若测量回路有问题,就将影响计量,难以判定电能质量是否合格。

因此,二次回路虽非主体,但它在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向用户提供合格的电能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1. 进行二次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按电气图纸及材料清单,来领取所需的元器件,同时核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并且检查元器件的质量。

在进行接线前应熟悉电气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了解元件的结构和作用还有相互的关系。

然后准备所需的导线、线号和相关的工具。

2. 二次回路的接线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件连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单根导线应无损伤,中间不能有接头。

3)绝缘导线绝缘层的剥离用剥线钳,在剥线钳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工刀削去绝缘层,但不能损伤导线。

导线的剥削,穿M3螺丝剖11mm,穿M4螺丝剖15mm,穿M5螺丝剖20mm,穿M6螺丝剖22mm。

裸导线外露3~7mm,线头必须顺时针弯曲成羊眼圈。

4)为便于安装、运行和维护,在二次回路中的所有设备间的连线2端都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掉色,所有标号头应根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将其输入M-1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二次回路接线标准工艺(标准编号:0102040104)

二次回路接线标准工艺(标准编号:0102040104)

二次回路接线标准工艺(标准编号:010*******)1、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1)屏柜内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1.5mm2。

(2)连接门上的电器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

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3)电缆排列整齐,编号清晰,无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4)芯线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回路编号正确,绝缘良好,无损伤。

芯线绑扎扎带头间距统一、美观。

(5)强、弱电回路,双重化回路,交直流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6)二次回路接地端应接至专用接地铜排。

(7)直线型接线方式应保证直线段水平,间距一致;S 形接线方式应保证S 弯弧度一致。

(8)芯线号码管长度一致,字体向外。

(9)电缆挂牌固定牢固,悬挂整齐。

2、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要点:(1)核对电缆型号必须符合设计。

电缆剥除时不得损伤电缆芯线。

(2)电缆号牌、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的回路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

(3)芯线接线应准确、连接可靠,绝缘符合要求,盘柜内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与电气元件间连接牢固可靠。

(4)宜先进行二次配线,后进行接线。

每个接线端子每侧接线宜为 1 根,不得超过 2 根。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插入的电缆芯剥线长度适中,铜芯不外露。

对于螺栓连接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与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5)引入屏柜、箱内的铠装电缆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钢带应在端子箱一点接地,至保护室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在始末两端分别接地,其余短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

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

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

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一、总则二次接线是电力系统电气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可靠保障。

二次接线的基本任务是:反映一次设备的工作状况,控制一次设备;当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将故障部分迅速退出工作,以保持电力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基于以上重要性,特归纳出以下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二、进行二次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按二次工程图纸或工程明细表上的清单,来领取所需的二次元件,同时核对二次元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以及检查其质量。

在接线开始前应首先熟悉二次工程图纸(包括二次原理图和二次接线图),以及相关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了解二次元件的结构和作用还有相互关系。

然后准备所需的导线、线号和相关的工具。

三、二次回路的接线要求二次回路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盘、柜内的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3)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其所用号码管应与导线相匹配。

4)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5)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6)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有专用螺栓,开关柜门与骨架之间应有导线连通接地,接地线的颜色均为黄绿色。

7)盘、柜内的二次回路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 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注:在没有特殊要求下,计量柜里的电流和电压回路均采用4mm2的单芯硬铜导线;各相电流和电压的导线颜色按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来分配。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2024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2024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引言概述:二次接线工艺要求是指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对于电缆、接线等工艺操作的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二次接线工艺的要求,包括材料选择、接线方法、接头的安装、接地措施和验收标准。

正文:一、材料选择1. 根据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和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电缆和导线材料。

2. 确保所选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

3. 考虑到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选用耐腐蚀和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

二、接线方法1. 根据电气设备的功能和连接要求,选择适当的接线方法,如平行接线、串联接线、星形接线等。

2. 采用专业工具进行剥线和压接操作,确保导线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3. 严禁采用扎带、胶带等非专业材料进行接线,防止因松动或腐蚀引发电路故障。

三、接头的安装1. 接头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便于维护和检修。

2. 接头的绝缘处理要规范,使用绝缘套管、绝缘胶等材料进行包覆,确保接头处绝缘性能良好。

3. 接头应标明名称、规格和接线顺序,并进行清晰可靠的标识。

四、接地措施1. 使用专用的接地线材料进行接地,确保接地导电良好。

2. 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编织材料,便于识别和检查。

3. 接地线的接头应牢固可靠,接地电阻要达到规定标准。

五、验收标准1. 根据国家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验收。

2. 验收包括对接线材料、接头质量、接地效果等方面的检查。

3. 验收合格后,进行验收记录,并做好相关档案管理。

总结:二次接线工艺要求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择材料、采用适当的接线方法、规范安装接头、做好接地措施以及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都是确保二次接线工艺质量的关键。

只有做好这些要求,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端子压接切片标准及判定课件PPT

端子压接切片标准及判定课件PPT

05
端子压接切片质量改善 措施
优化压接工艺
压接工艺参数优化
根据端子材料、规格和压接要求,调整合适的压力、时间和温度等 参数,以提高压接质量和效率。
压接模具的维护和更新
定期检查和保养压接模具,确保其精度和寿命,及时更新磨损严重 的模具,以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引入先进的压接技术和设备
不断关注行业动态,引入先进的压接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通讯行业
端子压接切片技术用于通讯设 备的线路连接,如交换机、路 由器等。
航空航天行业
端子压接切片技术用于飞机、 火箭等航空航天器的线路连接, 要求高可靠性。
02
端子压接切片技术标准
压接尺寸标准
压接尺寸
压接端子的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与电线或连接 器之间的配合良好。
压接深度
压接深度应足够,以保证端子与电线或连接器的可靠 接触。
03
端子压接切片质量判定 方法
外观检查
总结词
通过目视或放大镜观察端子压接切片, 检查切面是否光滑、无毛刺、无裂纹等 。
VS
详细描述
外观检查是初步的质量判定方法,主要观 察切片的表面质量,如切面是否平整、无 气孔、无毛刺等。毛刺的存在可能会影响 导电性能,而裂纹则可能导致压接不良或 早期失效。
尺寸测量
详细描述
拉力测试是评估切片质量的重要手段, 主要检测切片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合格的切片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 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发生断裂或 变形。
切片电阻测试
总结词
通过电阻测试仪测量端子压接切片的电阻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定切片的导电性能。
详细描述
电阻测试是评估切片导电性能的关键手段,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判断切片是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合格的切片 应具有较低的电阻值,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

二次线压接通用技术要求20130608a

二次线压接通用技术要求20130608a

二次线压接通用技术要求编制刘鹏年月日标准化:年月日审核:年月日会签:年月日批准:年月日一、压接及剥线工具1、(图一)压线钳的型号为YYT-1,试用于0.2m㎡~6 m㎡的导线与TU或TO等冷压端头压接。

2、(图二)压线钳的型号为HY-UD64,试用于0.25 m㎡~6 m㎡的导线与管型冷压端头压接。

3、(图三)剥线钳的型号为HY-5022,试用于0.25 m㎡~2.5m㎡的导线绝缘外皮剥削。

图一图二图三二、如何调整型号为HY-UD64的管型压线钳:1、如果管型压线钳压接时出现压不牢靠时,用大十字螺丝刀将(图一)中的M4的螺丝拆下。

2、拆下M4螺丝后,将(图二)中类似齿轮的圆形拨片向“+”号或向“-”号方向调整。

如压制大线径导线时向向“-”号方向调整即可,如压制小线径导线时向“+”号方向调整即可。

三、对应的端头型号线径及剥线要求当采用冷压接线方式时,剥去导线的绝缘外皮应大于冷压导电端头1毫米。

车间常用接线端子种类,导线绝缘皮剥掉的长度及与之匹配的线径如(表一):图二图一(表一)四、线号管要求根据接线图套上导线两端的打号套管,导线与打号套管相匹配如(表二)。

(表二)五、管型冷压端头压接要求:(一)压接步骤1、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合适的接线端子,然后根据端子型号剥去相应长度的绝缘皮。

以2.5m㎡导线和E2508压接为例: 2.5m㎡导线选取剥线钳1.3的剥口,根据端子型号E2508需要剥去9mm长的绝缘皮如(图一).2、导线剥头时,不应剥断线芯,也不应损伤绝缘外皮,导线线芯应保持直、顺。

如(图二)3、导线压接端子头时,导线线芯要保持直、顺全部插到冷压端子头导电部位,注意绝缘外皮绝对不能插到冷压端子头导电部位。

如(图三)4、用对应的压线钳对应的钳口进行压接3~5次最佳。

如(图四)5、管型接线端头压制好后如果导线超出导电部位,必须把超出部分剪掉与导电部位平齐。

压好后如(图五)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
电缆线束的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将电缆线束按照规定的长度和规 格进行裁剪、剥皮、捆扎等操作,确保线束的整齐、美观和安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电缆线束的连接:将制作好的电缆线束按照规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包括插 头、插座、接线端子等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可靠、美观。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电缆线束的测试:对连接好的电缆线束进行测试,包括绝缘电阻测试、耐压测 试等,确保线束的电气性能符合要求。
维护和管理
电缆线束固定: 使用扎带等工具 对线束进行固定, 保证线束在柜内 整齐有序,避免
混乱和损坏
电缆线束连接: 按照图纸要求, 将线束与开关 柜内的设备进 行连接,确保 连接牢固可靠
质量检查与注意事 项
外观检查:检 查开关柜二次 布线是否整齐、 美观,线头是
否牢固
接线检查:检 查接线是否正 确、规范,符 合相关标准和
准备阶段:包括材料准备、工具准备和技术准备 施工阶段:包括二次布线、接线、调试和检验等步骤 验收阶段:包括验收标准、验收流程和验收注意事项 维护阶段: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故障排除等
材料准备与工具选 择
导线: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导 线类型和规格
绝缘材料:选择符合要求的绝缘材 料,确保安全可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端子排: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端子 排,确保连接可靠
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如剥线钳、 压线钳等,确保布线工艺顺利进行
剥线钳:用于剥离电线绝 缘层
压线钳:用于压接接线端 子
螺丝刀:用于拧紧或拧松 螺丝
尖嘴钳:用于夹持或弯折 金属丝
斜口钳:用于剪断电线或 金属丝
钢丝钳:用于夹持或弯折 金属丝,也可用于剪断电 线或金属丝

GY-02辅助电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GY-02辅助电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名词含义:辅助电路是连接完成辅助功能的电路。

包括控制电路、测量电路、信号及调节电路等,又称二次回路。

2导线选择:2.1辅助电路均应采用铜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

且应是有合格证书并没有损伤的新线。

2.2配线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毫米,单股铜线或1.0平方毫米多股软线。

绝缘电压不低于500伏。

2.3绝缘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2681-81)的规定,即接地保护(PE)线用黄绿双色线,其它不须标明电路特征的辅助电路,应采用黑色线(见附表面)。

2.4下列情况必须采用软线:2.4.1引至门、活动盖板等到可动部位的导线。

2.4.2四侧有护板的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及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内部配线。

2.5满足特殊使用条件要求(如按用户指示的耐高温电线及屏蔽线等)。

3走线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3.1路径应横平竖直,力求整齐美观,保证调试、查找和更换接线方便。

3.2绝缘导线不应帖近裸露带电部件或带尖角边缘的物体。

且应同发热件间有一定距离,凡拉至发热体上的导线,如不是耐热型导线,则应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换套耐热瓷珠(附表6)。

3.3线路可采取线槽或线束布线。

3.3.1行线槽应横平、竖直、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构架上,槽内导线所占空间不宜超过其断面2/3, 其出线口处应无毛剌、尖角。

332线束布线应横平竖直,并应绑扎成园形或长方形,每一束导线数量不得超过30根(至端子排导线束除外)。

333线束穿过金属板孔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套绝缘塑料管、缠塑料带、加橡皮圈等)。

3.3.4线束应捆扎和固定:①线束的捆扎一一不可动部位采用尼龙捆扎带,且被捆导线不应交叉,捆扎间距不应大于100 亳米,可动部位应采用缠绕管(不得用扎带)。

②线束的固定一一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亳米,垂直线束固定不宜大于400亳米,转弯处应加设固定点。

③可动线束两端采用线夹(卡子)固定,两固定点间导线应留有适当的余度,保证其弯曲时半径大于10倍线束外径。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总则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

合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

注:当本文件有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依据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矛盾时,依据这些规定要务实行。

配线原则布线应平直、齐整、一致,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可以交错。

当一定交错时,可水平架空超越,但一定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超越。

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曲折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该采纳斜线连结。

导线与端子连结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同一元件、一致回路(或功能同样元件与回路)的不一样接点的导线间距及曲折弧度应保持一致。

每个接线端子只同意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出两根。

布线时禁止损害绝缘层和线芯。

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其实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

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一定经过试验端子。

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2,关于低坪(≤100V)线路同意采纳截面积小于mm2的导线。

接线不得使端子遇到额外应力。

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纳铜接头,同意不采纳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

线槽布线时,包含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线束布线时,应依据环绕管规格,但最多不得超出30根。

布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部署,不得出现倾斜交错部署。

柜内的弱电布线与强电应分开敷设。

集中部署的端子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

面板和柜体的接地跨接线不该缠入线束内(独自敷设)。

剥线一定使用专用工具(剥线钳剥4mm2及以下导线,6mm2以上导线用电工刀削除绝缘层)。

端子接入两根导线时,以前应加铜垫片,保证压按平贴,接触优秀。

低压成套设备二次线工艺规范

低压成套设备二次线工艺规范
表1
电压(千伏)
0.5
6-10
绝缘距离(MM)
>20
>100
4.9、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额定绝缘电压vi(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60≤ui≤300
6
10
300≤ui≤600
8
14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2.2、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π3025、π3050三种规格。
2.3、辅助材料:扎带、塑料缠绕管、线号管、绝缘套管、橡胶垫圈、吸盘等。
3、工具: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螺丝刀、剪刀、压线钳、万用表、线号打印机等。
4、工艺要求:
4.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压(110伏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压(110伏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行线方式一般常规有圆形成束捆扎行线,走线槽两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5.4.1、落料:根据元器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2、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文件名称: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
A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纸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回复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回复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回复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它主要用于连接导线与电子设备的端子。

本文将介绍端子压接的概念、压接工艺、压接的重要性以及端子检验的标准。

一、端子压接的概念端子压接是一种将导线连接到端子上的方法,通过将导线置于端子的压接区域,并利用适当的工具施加压力,使导线与端子之间形成稳固的电气连接。

端子压接通常用于电子设备、配电柜、电动机等需要稳定可靠连接的场合。

二、端子压接工艺1. 选择合适的端子和导线:根据使用环境、电流负荷和导线规格选择合适的端子和导线。

2. 剥离导线绝缘层:使用剥线钳或剥线工具,将导线的绝缘层剥离,露出一定长度的裸露导线。

3. 清洁导线表面:使用清洁剂或酒精等清洁导线表面,确保导线绝缘层下的金属表面干净。

4. 定位导线:将导线插入端子的压接区域,并确保导线完全插入。

5. 施加压力:使用合适的压接工具,对端子进行压接。

压接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6. 检查压接质量:使用喷胶机对压接处喷胶,固化导线与端子间的连接。

使用万用表或者钳型表检查连接是否稳固可靠。

三、端子压接的重要性端子作为电气连接的关键部件,其连接质量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端子压接可以确保电流的正常传输,减少因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导致的电路故障。

同时,良好的端子压接还能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端子检验标准端子的检验是为了保证端子压接的质量,以下是常见的端子检验标准:1. 外观检查:检查端子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锈蚀、变形和严重磨损等。

端子表面应光滑,无明显毛刺。

2. 连接力度检查:使用标准万用表或钳型表测量端子的压接质量。

压接质量好的端子接触电阻应小于规定值。

3. 强度测试:对端子进行拉力测试,确保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4. 规格检查:检查端子的型号、规格是否与使用要求相符。

端子的材料、电镀层和导线插入孔的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端子压接工艺的正确实施以及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端子检验,可以确保端子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一)2024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一)2024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一)引言概述:二次接线工艺是指在设备或系统的工作现场进行电源线及信号线的连接和接线过程。

正确的二次接线工艺对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二次接线工艺的要求,包括线材选择、接线方法等方面。

正文:一、线材选择1. 根据设备电流和电压要求选择适当的线材规格。

2. 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能和耐高温特性的线材。

3. 考虑线材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能。

二、接线方法1. 确保线材的剥皮长度符合要求,避免过长或过短。

2. 使用合适的接线工具和连接器进行接线。

3. 采用正确的接线顺序,避免引起短路或接触不良问题。

4. 保持接线端子的清洁,并使用适当的防腐蚀涂层。

5. 使用绝缘套管进行绝缘处理,避免线材之间的短路。

三、连接固定1. 使用适当的固定夹具和连接器固定线材,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 避免线材之间的交叉或交叉干扰,保持线材的整齐、规整。

3. 利用隔振装置减少震动和外界干扰。

四、安全标识及保护1. 标明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正负极,并进行正确连接。

2. 使用防护套管或保护罩保护线材免受外力损伤。

3. 安装漏电保护器和过载保护器,确保二次接线的安全性。

4. 标识线材类型、用途和连接位置,方便维护和管理。

五、测试和验收1. 在二次接线完成后,进行线路的连通性测试,确保没有短路和接触不良情况。

2. 进行设备的全面测试,验证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确保二次接线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总结:二次接线工艺是设备连接和接线的关键环节,正确的二次接线工艺能够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安全性。

在进行二次接线时,应注意线材的选择、接线方法、连接固定、安全标识及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完成二次接线后,应进行测试和验收,确保二次接线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用于将电线或导线连接到电气设备或终端设备的接线端子上。

它是电气工程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为了确保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和规范,下面将对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端子压接的定义和原理端子压接是通过将导线插入到端子中,并利用压接工具对端子进行压接,以实现电气连接。

端子压接的原理是通过压接工具的力量,将端子的接触面和导线的导电层压实,形成一个可靠的电气连接。

压接过程中,端子的弹性变形将导线固定在端子中,同时在端子和导线之间产生良好的电气接触。

端子压接的优点是接触电阻小、接触面积大、可靠性高,适用于各种导线和端子的连接。

二、端子压接的要求和标准1. 压接工具的选择:端子压接需要使用专用的压接工具,常见的有压接钳和压接机。

压接工具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端子类型和规格来确定,以确保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2. 端子的选择:端子的选择要根据电气设备的需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端子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3. 导线的准备:在进行端子压接之前,需要对导线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剥去导线的绝缘层,露出足够的导电层。

然后根据端子的规格,将导线的长度和剥线长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4. 端子压接的力度:端子的压接力度是保证端子压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压接力度过大会导致端子的破坏或导线的断裂,压接力度过小则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因此,要根据端子的规格和要求,调整压接工具的力度,确保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5. 端子压接的检查:端子压接完成后,需要对压接质量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项包括:端子与导线之间是否有间隙,压接是否均匀,端子是否紧固,导线是否牢固等。

通过对端子压接质量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端子压接的检验标准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是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的保证,因此有一系列的检验标准和规范来指导端子压接的质量检验。

二次导线端头制作和接线工艺规范

二次导线端头制作和接线工艺规范
4. 材料 ............................................................................................................................................4
4.1 导线参数 .............................................................................................................................4 4.2 端头参数 .............................................................................................................................7 4.3 端子参数 ..........................................................................................................................
《二次导线端头选型、制作、接线规范.W40000882》
二次导线端头制作和接线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文通过规定 0.5-6平方毫米二次回路配线的工具、使用材料、工艺过程及工艺质量 检查标准、工艺要求等内容,达到为技术选型提供依据,给检验和工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提供标准。
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 SVG和控制设备以及配电箱类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 次回路)导线与端头的选型、制作和检验。
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一.二次配线原则1.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接线弯曲弧度一致5.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接线点紧固、可靠。

二.二次配线加工操作1.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确定二次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截面选用,屏蔽线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

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

2.审图: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审图,将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纸和板面布置图结合相互对照理解,看图纸有无问题,比如指示灯颜色和安装位置是否一致,线号有无重复;控制回路电源取样同一次图是否一致等等。

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尽量避免按图施工后出现更改。

另外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

3.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

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灯钮标牌,线号打印,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

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

4.下线: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

方法:尽量采用“点对点”进行剪切过门线(屏蔽线、电源相线、零线),为方便技术更改的需要,每10根线可留1根富余线。

下线方式为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长度为实际下线长度,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内预留150mm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以上时预留200mm的富余量。

5.配线原则:箱门;箱柜内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为参考,竖线束以垂直竖梁或箱体折弯角的边为参考确定线束敷设位置,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线束从横线束向竖线束弯曲直角弯敷设时,采用先里向外的方式单根依次握线弯曲,弯曲弧度到位象,并整体绑扎缠绕螺旋管。

二次线作业工艺及端子压接判定

二次线作业工艺及端子压接判定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1、元器件型号、规格;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3、跨距;二、成型操作1、卧式成型: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端极性;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曲部位应呈弧形;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3、注意: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及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一、裁线、剥线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c)形式(全剥或半剥)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二次接线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要求.........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坚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并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的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3所规定的要求.3每根导线配线顺序以上向下,从里向外,导线两头必须剥去绝缘层,不得操损伤导线,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过垫圈1毫米为准,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4使用硬导线时,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部,用尖嘴钳按连接时顺时针方向弯成环形,尺寸如图二、表2所示,再与元件接点连接,连接处必须拧紧无松动现象.5使用多股铜芯软线时,剥去绝缘层后,线不许有断心,应将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铜耳,用压接钳压紧,然后接于端头,接线铜耳规格选用见表3.6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元件、端子排与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元件本身的连线可不用标记套,标记套的方向如图一所示.7导线端头剥削绝缘层,均应使用剥线钳,钳口与线径要配合得当,如钳口不合适则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着物或氧化膜时应用电工刀除尽.8联接处为瓦形垫圈或插孔时,可把裸导线端弯曲并紧再将垫圈或螺钉拧紧.9导线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一个接点最多不超过两根导线,当个别情况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应用垫圈分层和配置弹簧垫圈压紧或多根导线并联后与适宜的接线铜耳压紧后再与元件接点连接.10二次导线采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每节相距50~80毫米,在线束始末端弯曲与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一般情况下,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纵向不超过400毫米,高压板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毫米,纵向不超过600毫米,线束不得晃动,应与骨架垂直或平行,层次分明,整齐美观.11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绑扎,上、下、左、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以屏前为准〕有曲折的线放在后面,然后再分路.12分路部份导线束的弯头处,应弯成圆角,每根导线到各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弧连接,同一屏〔柜〕内圆势应力求一致.13分路部份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便前提下行线,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13.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原则以园势连接,尽量避免直接接入.13.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13.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14导线行线时,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交叉时则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将一个方向行线完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15配线时,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电尖角的边缘上,如遇有故障处则应弯曲越过脱空5—10毫米,导线的弯曲内径不小于3倍线径,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用手指进行,以保证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16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嵌放橡皮圈,如嵌放橡皮圈有困难时,应在穿越部分套上大小适宜和长度适宜的塑料套管.17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18线束过活门,应将线束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线束长度应在活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间的距离的1.2—1.4倍,外面套上塑料蛇皮软管,以保证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19过活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为保证活门开闭顺利与避免损伤导线,可分二处或两处以上过门.20导线中途不允许有焊接或铰接接点,但允许在设备接点或端子上分接或连接.21如二次元件本身只有引出线时,应通过接线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接线端子应离近固定之,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管.22二次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绝缘层一段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二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两只螺钉紧固.23二次线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所有接头螺母与螺钉上紧应用合适工具,螺钉螺母上紧后,不应有起毛与损坏镀层的现象.24二次线接至发热元件一端和线束距离电阻表面的最小距离和绝缘导线所要剥去绝缘层,长度见表4规定,裸露线端应加套适宜的碗形瓷珠或玻璃纤维套管.25二次线接至母线时,需在母线上钻Φ6的孔,用M5螺钉连接若母线为铝质材料时,应垫以碗形垫圈.26如果一次母线供电时,二次侧电源线螺钉必须拧紧,以防脱落.27绝缘距离28端子排28.1端子排的始末必须装以挡板,同一端子排不同安装单位之间也要装挡板,以示隔开. 28.2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28.3端子排若能写上或刻上顺序号的必须写上或刻上顺序号若不能写上顺序号的必须每隔5档,用漆涂上记号,以便查对.28.4端子排由于空间限制,安装困难时,可分二排或多排进行安装.28.5端子排的安装.A、端子排横向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上方.B、端子排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1、元器件型号、规格;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3、跨距;二、成型操作1、卧式成型: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端极性;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曲部位应呈弧形;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3、注意: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与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一、裁线、剥线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c)形式(全剥或半剥)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5、每连续生产工艺1000根时,应取其最后一根对线长、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验证。

如验证不合格,应查找原因,重新从第2项开始。

6、无特殊情况,剥线机加工的线材必须是机器设备允许的规格种类,材质主要是铜材、铝材,其它如铁质线材及并线不得在剥线机上加工。

7、操作完毕后将剩余线材整理盘好顺序回库,剥下护套头收集到专用箱内。

8、操作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解的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进入《反映问题的渠道》。

二、线头浸锡1、捻紧每根需浸锡的线头。

2、将需浸锡的线头浸过助为焊剂后,无铅锡275℃±5℃,外包皮线材不耐高温时,在锡炉内浸锡1~3秒,外包皮线材耐高温时,在锡炉内浸锡时间为3~5秒。

3、浸过锡的线扎,应沾锡均匀,线头不散,线头间不连锡,绝缘层无污染。

4、用不掉色的橡胶圈困扎的成扎线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5、原则上浸过锡的线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且存放时要防潮、防阳光(紫外线)、防氧化。

三、特殊线束生产1、对超长、超长剥、超粗线束生产(符合其中一项)一般采用手工操作超长:线束长度超过1.6米或不要剥线的线束;超长剥:指剥头长度超过设备最大允差;超粗:线束外包皮直径超过Φ3,线径面积超过1.2㎜2;2、对上述“三超”线束的裁切用人工丈量长度或单层绕板等方法,使用剪刀、斜口钳分割,剥线用手工剥线钳、平剥钳完成。

3、捻线:采用机器捻线、手工捻线方法,在外包皮直径>Φ2.4㎜,且捻线长度>10㎜时,采用下垫平板的搓线方法。

端子合格压接及其判定介绍1. 压接高度过小2. 压接高度过大3.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5. 松散的线芯6. 剥线长度过短7. 线缆插入过深8. "香蕉" (过度弯曲) 端子9. 压接过于靠前10. 喇叭口过小11. 喇叭口过大12. 尾料过长13. 弹性片弯曲准则介绍您已经阅读了所有的连接器目录,找到了满足您的所有设计标准并完全适于您的应用的连接器。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

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这里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 压接高度过小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连接器制造商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图I)或过大(图II)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 压接高度过大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问题#1 & #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光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3. &4. 绝缘压接区过小或过大(图III和图IV)由于绝缘类型和厚度的多样性,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不会提供绝缘层的压接高度。

绝缘压接为导体压接区提供应力释放,这样在线缆弯曲时不会使线芯折断。

过小的绝缘压接区会使绝缘压接区中的金属应力过大,削弱其应力释放功能。

大多数类型的压接工具可以独立于导体压接高度而调节绝缘压接高度。

正确的调节使得端子夹紧绝缘层至少180度,并且不会刺穿绝缘层。

在端子的绝缘压接件的外径与线缆绝缘层的外径接近相同时,最好的方法是IDT技术。

5. 松散的线芯松散的线芯(图V)是导致压接问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所有线芯没有完全封闭于导体压接区,压接件的强度和电流负载能力都会大幅降低。

要获得良好的压接,您必须满足连接器制造商指定的压接高度。

如果并非所有线芯都对压接高度以及压接强度起到作用,那么压接件的性能将无法达到规定要求。

一般来说,松散线芯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只需重新收拢线缆成束,然后插入进行压接的端子中。

如果从线缆上剥下绝缘层是单独的操作过程,在处理或集束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将线芯分离。

使用�剥线并保持�工艺去除绝缘层,这样绝缘套并没有完全从线缆上去除,直至准备用端子压接在线缆上,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小线芯松散问题问题。

6. 剥线长度过短如果剥线长度过短,或者线缆没有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可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拉拔力,因为线缆与端子之间的金属间接触减少了。

如(图VI), 所示,线缆的剥线长度过短(注意绝缘层处于正确位置),伸出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无法获得要求的一个线缆外径。

解决方法很简单:增大剥线设备的剥线长度至该端子的规定值。

7. 线缆插入过深与过短的剥线长度相关的另一个压接问题,出现在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的情况下。

如(图VII)所示,绝缘层向前过深地插入绝缘压接区,导体伸出至过渡区。

在实际应用中,这可能引起三种失效模式。

其中两种是由于导体压接区中金属间接触减少,使得额定电流和线缆拉拔力降低。

金属与塑料的接触没有金属间接触牢固,而且它不导电。

第三种失效模式在连接器接合时可能出现。

如果线缆伸出至过渡区过深,插针端子的尖端碰撞上线缆,可能会阻止连接器完全就位,或者可能导致插针或插孔端子弯曲。

这种情况称为�端子碰撞�。

在极端情况下,即使端子在外壳内完全就位,但是会被推出外壳背部。

要解决这个问题,确认没有使用过大的力将线缆插入压接机而使之越过压接机的线缆止口,或者调节线缆止口的位置使之正确地轴向定位已剥皮的线缆。

8. "香蕉" (过度弯曲) 端子最形象的压接问题之一称为"香蕉"压接(图VIII),因为压接端子呈香蕉形状。

这使得端子很难插入外壳中,可能引起端子碰撞。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调节压接机上的限制销的位置即可。

这个小销位于压接机中,在压接区压接在线缆上时接触端子的接合区。

在压接过程中,端子一端的大量金属(在压接区中)移动。

如此大的作用力趋向于强迫端子的前部上翘,除非被适当的"限制销"所限制。

9. 压接过于靠前比较明显的一个压接问题是过渡区的局部被损坏,如(图IX)所示。

在图示的端子中,竖直的突起部分是称为"端子止口"的设计特征。

其功能是防止端子过深地插入外壳。

如果止口被完全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

解决方法比较简单。

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端子和金属条(当你从制造商处收到货时端子所连接的金属条)相对于压接机的位置不正确。

只需放松可互换工具的基板,然后重新对准压接机,即可解决问题。

10. 喇叭口过小喇叭口(图X)的正确尺寸是接近端子材料厚度的2倍。

例如,如果端子由厚度为.008"的材料制成,喇叭口应当约为.016"。

虽然几千分之一英吋的偏差不会在本质上影响端子的性能,如果缺少喇叭口,或者小于端子材料厚度,会有割断线芯的危险。

保留的线芯减少会降低端接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