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管理的任务及应用技术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知识管理的任务及应用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11-06-16T08:39:56.250Z 来源:《学园》2011年3月第5期供稿作者:赛明明

[导读] 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推广产生了教师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管理模式和技术。

赛明明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推广产生了教师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管理模式和技术。教师只有完成对自己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任务,才能提升教师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知识交流平台、创建知识库以及开发知识地图则是教师知识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知识管理任务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066-02

一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融合了信息科学、网络技术与管理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乃至教育领域。教师作为高校知识的重要载体,必须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及时、高效的管理,这是维持教育生命活力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使教师不断地获取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知识管理主要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具体到教育领域,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便是指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存储和运用教育领域的集体知识和智慧,从而促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其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奠定教学行为之知识基础,进而提升教师个人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师知识管理的任务

1958年,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发表《个体知识》一书,把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知识,比较容易获取、理解和交流;隐性知识是知识体系中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并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的知识。根据这种划分,教师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便是对教师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管理。

教师显性知识指的是那些能够被清楚地表达、交流和传播的知识,如教师的学科知识、教法知识及教学技术知识等,具体包括学校和教师个人的教学参考、教材等纸质和电子图书、期刊、杂志、论文、专著、教案、教育讲座等文档文件及视频音频资料等。这些大量的显性知识可以进行编码和度量,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如数字化图书馆所存储的电子期刊,将大量的文献进行分类、存储,供使用者共享、学习和研究。

教师的隐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在头脑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认知、情感、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一个优秀教师最有价值的知识,如独创性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教学理念,往往都是以隐性方式存在的。隐性知识根植于个人行为、经验和知识情景中,深置于教师个体内部,多为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性知识,因而在形式上是无形的,难以编码和度量,也不易通过计算机进行直接处理。

虽然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难于发觉,但它可能比显性知识更加重要,因为隐性知识和人类个体的思维、智慧密不可分,往往反映了人类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真正判断。因此,对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其中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则是教师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师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技术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名誉馆长李华伟博士指出:“为了推动实施知识管理,应建立一个精心设计的操作型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作为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整理、传播、共享、应用、创新的知识管理技术集合,在教师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以下几项重要技术:

1.畅通的教师知识交流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收集、挖掘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个交流平台既可以是教师沙龙、教师俱乐部、课题组、研究会等传统组织交流形式,也可以是Blog(博客)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形式。传统组织交流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面对面地进行专业对话,对教育教学问题共同进行批判、反思、切磋和研究,一方面不断检视、完善个体自身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共同参与教学情境的对话,促进专业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而博客(Blog)是由简短的、经常更新的文章构成的,这些文章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具有记录、发布、反思、分享、创造等功能。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形式于1997年在美国首次出现。最初,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闻出版业采用较多,后来被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领域。博客之所以能在网上迅速流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零技术、低成本、强共享、快积累、重个性”等显著特点。高校教师可以通过Blog记录自己日常工作的内容,把自己拥有的各种零散资料如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以及搜集到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如网站、论坛或互联网上的文章等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日后查阅、整理,进而深化认识,达到个体显性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良构。此外,利用Blog还可以记录教师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疑问、心得、体会、经验以及创意,通过这种方式把个体的隐形知识显性化,为下一步知识共享创造条件。接下来,我们仍然可以运用群组Blog作为沟通工具,使整个教师团体在网络上拥有专属的空间,共享新闻、链接和想法,增进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建立共同体成员的信任与使命感,促进专业知识的分享、交流与创新。

2.知识仓库

知识仓库(Knowledge Base)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而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这些知识片包括教师的教案、论文集、教材、学习手册、专家讲学、学术报告、期刊、视频和音频教育资料、电子演示文稿、教学经验报告等,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所有可以搜集到的教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合。通过调查各种知识在教师中的分布情况,提供黄页簿,指明各种知识之所在,经编码后归入一个总的知识仓库,从而使其中的知识在被需要时能够有效地存取和搜索。总之,建设高校教师知识库的目的在于将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