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课时限时训练 点击图标进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小国寡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法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系列二2017届人民版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课件
隋唐 时期,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 立。________
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了重大作用。
[归纳拓展]
(1)诸子百家中,春秋战国时代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并不是儒
家思想,而是法家思想,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和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需要。儒家思想是汉代以后才逐渐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同今天的法治的区别
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同今天所说的法治并不相同,法
3.荀子 天行有常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1)主要思想:强调“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思想;强调“礼法并用”。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
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归纳拓展]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使井田制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开始崛起。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1.道家 (1)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道 (2)思想主张:以“虚无”的“________” 为世界的根本,
无为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以因循自然的“ [拨云见日]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发挥其“德治”思想,提 仁政 君轻民贵 倡“ ________”学说,并提出“ __________”思想。
[拨云见日]
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 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
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
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扣•主干知识❻体验・经典考题探究•核心要点课时提能演练回扣』主干知识时虽不直接考查,但考题无不由此而生。
感觉简单未必掌握,认 为掌握未必精准。
化主干梳理为问题式梳理,变知识再现为能力 提升。
问题式梳理,创新记忆模式,提升复习效果!高考成败, 根基在此,不可小觑!f..... 温■提示丿 .......... •;4果您在"本乘件的ii i注中出现压牛“•请关用所I i 有幻灯片,重复打开可止常观j {«.井有不便.裁请谅解!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
本栏目内容在高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一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儒家思想的形成代表人物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孔子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思想地位孟子发耀了孔子的“仁”,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伦理观上, 提出“人之性恶”儒学体系更加完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战国后期发[误区警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 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 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朿二、汉代儒学1 •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到汉武帝时已不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理直丸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思想来源: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3.主要内容⑴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教案 人民版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宏观概览第27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纲明示:(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面临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批学识渊博的文士。
2.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作用。
二、汉代儒学1.“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1)背景⎩⎪⎨⎪⎧ ①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部分儒生攻击郡县制。
[拨云见日 想一想]1.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试 答 提示:(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德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2.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一样吗?试 答提示:否。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现代民主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3.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试 答提示:否。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
它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4.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创始人吗?试 答提示:否。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
-12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3.太学的出现 (1)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答案
-2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 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 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 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 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11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2)过程: ①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 ②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等。 ③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④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①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文化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答案
-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①经济基础: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 立。 ②政治基础: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⑤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过渡到封 建社会)。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评价: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客 观上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补充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各学派核心主张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 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 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的“霸道”。
评价: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 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1)孟子的思想 —— 孟 子、荀子
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亚圣”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礼崩乐 坏,社会动荡不安,士阶层兴起并活跃起来,他们代表各自 阶级的利益,纷纷提出各自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惠。……”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论语·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民版必修3)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要点史料探究
要点一 诸子百家的思想
探究重点·分析史料
【史料】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 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 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 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 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 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 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 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 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问题】 依据材料,概述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最新考纲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 争鸣 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 儒家思想的形成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 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推动教育发展;士阶层的 兴起。
(2)表现
诸子百家 孟 儒 家 子 荀 子 墨 家 道 家 墨 子 庄 子 主张 ①提出 “仁政” 学说;②主张人性本善说; ③倡导“养浩然之气” ①提出“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②主张“性恶论”; ③主张: 以礼教为主, 礼法并施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 葬” ①提出“齐物”的观点;②提出“逍遥” 的人生态度; ③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 者的利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但很多观点被 其他学派所吸收 政治上: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法 家 韩 非 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主 张变法革新 政治体制的需要 文化上: 西汉以后的 1 000 多年中,与 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 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影响 孟子被尊为“亚圣”,《孟子》在唐 以后被奉为经典
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趋势:经历了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到汉代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舞台的历史演变。
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一)、历史背景: 社会大变革(根因)经济: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诸侯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阶级关系: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术下移,从“”到“”,私学兴起,提供人才基础(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当时不受重视,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
他死后,言论被编为《》(2)主张和贡献: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进步性)②强调“礼”,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认为贵贱有序。
(保守部分)③主张“”,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伦理观:性相近。
整理古籍:整理“六经”《诗》、《》、《礼》、《》、《乐》、《》2、战国——孟荀——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蔚然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①治国理念: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②民本思想:提出“”,即“民贵君轻”③伦理观:主张“”,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2)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张:①治国理念:施政用“”和“”,“以德服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②民本思想: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④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①哲学思想:A、 (唯心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知足寡欲;B、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有无等矛盾对立的双方是,不断转化的。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7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 概念解析·百家争鸣 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 鸣局面。
第 1 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解读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 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隋唐 面临挑战 秦朝 遭到打击 宋明 新体系—理学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a. “礼”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 “礼”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仁和礼的关系?
a.“仁”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规范; b.“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 “仁”的途径。
“和而不同”,“过犹不及”,“不偏不倚”, “恰到好处”。 协调各方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中庸(和):和谐;调和
历史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经济基础变化→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 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 制走向瓦解 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 材料二
联系: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人民版)必修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解析PPT课件
5
1.(2010·淄博模拟)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 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 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 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6
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主张,这是一 种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人”,与孔子的思想有本质的区 别。
答案:D
7
(2)道家思想
①基本主张: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无的为“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②老庄的思想:老子认为“__道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 永恒不变的;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 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________》一书留传下来。庄子把 “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道” 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 他的思想集中庄体子现在《________》这部书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五、墨子与墨家
(1)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 国人。 (2)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 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 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 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 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学派 人物 时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态度。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坚持。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内容
评价
核心 “仁”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思 政治 “克己复礼”;
想 主张 “为政以德”
学
说 教育 思想
有教无类等
有利于缓和矛盾巩 固统治;但是“复 礼”违背了历史发 展潮流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 断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
B、大教育家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 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 养大批人才。
C、大编辑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
耶稣
孔子
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象。
陆王 心学
宋元 明 清
批判 继承
北宋 南宋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第 1课
预学检测
一、百家争鸣 1、铁器、井田、士大夫、学在民间 2、庄子、荀子、墨子、商鞅 二、早期儒学 1、爱人、苛政、西周礼乐、私人讲学、贵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7单元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即时巩固二】1.董仲舒在《深察名号》 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
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 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 未能善”说明董仲舒认为“民性本 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 在主张君权神授。 【答案】D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即时巩固一】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 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
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
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
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 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答案】A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 ”思想,与民休息。 (2)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2.内容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2)针对加强君主专制需要,提出“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 应”学说。 (3)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案例一】(2010·浙江文综)儒道思想 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 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课前复习 1.写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写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行业 和特征以及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1.写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②工商业管理政策;③海禁 政策;④闭关锁国政策。 2.写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行业和特征 以及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派的出现和多家思想的传播实际上不利于政治的统一,排除A项;这种局面是
诸侯国之间矛盾尖锐的结果,而不是导致诸侯国之间矛盾的原因,排除D项。
3.(2020山东卷,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 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题干材料分别列举了孟子与韩非关 于“义”的主张,共同点是都认为“义”体现了君臣“上下”关系, 起到维护等级秩序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论证的是君臣关系,不 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 是君臣等级秩序而不是道德要求,故B项错误;“义”更多地体现的 是上级对下级的要求,并非局限于统治阶层,故C项错误。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
”“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 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
法家 韩非 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 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
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 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变”
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
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们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8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电子课件 人民必修3
➢识图读表
➢知古通今
百
家
➢对接点1:考查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
争
鸣
对接高考
➢对接点2:考查历史起因规律趋势影响
和
➢对接点3: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
汉 代 儒
➢限时训练
➢对接点4: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
学
返回目录
第28课时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汉代儒学
I 知识整合
巧记速记夯基础
1.“焚书坑儒”批判
(1)内容:
①焚书:除《 秦记 》、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 籍以外,一概予以焚烧。 ②坑儒: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实质: 是一种文化专制。
(3)影响:
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儒学的
战国 孟(子你还知①道提出孔道子德哪规些范教有育仁名、义言、?礼)、智四种
时期
②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的学说 仁政
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早期民本
思想的基础
如何评价孟子的思想?
继代义承 表 ,新和 影荀兴发 响子地展 深主了 远阶孔 。级子▼①想的利在②儒益天关家,人于思有关“制系礼利想天上”于。命:的缓而一思和用方想阶之面:级强认矛调为学“盾习天,的行促最有进高常生目”产标,发是另把一展握方,面“具,礼有又”进提步出了意“
墨子
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政治上:主张用严酷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8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电子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百家争鸣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 老庄崇尚 自然 ,主 小国寡民 到“ ”的社会 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 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 天道 与自然无为;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 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出“齐物”的观点 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政治上:主张用严酷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 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 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 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加强 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 用;汉代以来,其 法治 中央集权。经济上: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 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 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 的工具 行赏罚, 奖励耕战 ;主张“事异则备变” 知识初探:法家思想在战 学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了非攻、 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 尚贤、尚同、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 传 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法家 商鞅 思想 韩非
国时期为什么备受推崇?
墨家 墨子 思想
名师助学: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见教辅 易错警示: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见教辅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1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思想及影响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简述各家思想主张,理解 背记百家争鸣的影响,体会其成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地位。 【知识探究】
返回目录知识点1IFra bibliotek百家争鸣
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 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各家中,以儒墨两派 1.儒家思想: 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12-
(2)过程: ①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 ②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等。 ③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④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①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文化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5-
考纲展示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 儒学思想
五年考题统计 2014 课标全国 Ⅰ,26 题 2013 课标全国 Ⅰ,25 题 2012 课标全 国,27 题
2011 课标全 国,26 题
考点指向
命题趋势
2.备考指南
程朱理学;陆王心 熟悉春秋战国
学
时期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张以
及董仲舒新儒
李贽、黄宗羲、 学的内涵、宋明
顾炎武、王夫之 理学的内容,认
等人的思想主张; 识儒家思想的
明清儒学发展的 发展
影响
第2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7-
一二
一、百家争鸣 1.早期儒学 (1)孔子: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④开创了儒家学派,撰写《春秋》《诗》《书》等“六经”。 (2)孟子: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②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10-
4.墨家思想 (1)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 主张。 (3)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贡献突出。
-11-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二、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①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影响: ①“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②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 (1)背景: ①“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②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史料四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发展演进呈现出怎
样的趋势?
关闭
(1)提示:春秋晚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开始获得承认。 (2)提示:分封制走向崩溃,出现了诸侯争霸。 (3)提示:反映了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4)提示: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史料四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6-
论从史出:
(1)根据史料一,概括春秋晚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
(2)根据史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领域呈现的变化。
(3)史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必修三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3-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 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秦朝时期,儒家思想 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 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引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 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 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 深远。
-8-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3)荀子: ①强调“天行有常”。 ②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③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老庄之学 (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 的社会。 (2)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齐物。 (3)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 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4-
考纲展示
五年考题统 计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 鸣
2015 课标全 国Ⅱ,24 题
汉代儒学成 2014 课标全 为正统思想 国Ⅰ,25 题
考点指向
命题趋势
诸子百家的 代表人物及 其观点;百家 争鸣局面的 形成和影响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太学
1.趋势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 中,主客观题目都有。 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考查侧重 于理解能力和知识迁 移运用能力,往往考 查同一时期东西方思 想的比较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4-
归纳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 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 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9-
一二
3.法家思想 (1)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加强君权。 (2)商鞅:根据军功定等级,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 ①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4)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 到重大作用,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13-
3.太学的出现 (1)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史料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 为已悉矣。
——《春秋谷梁传》 史料二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料三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 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