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第一、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期不断进行,各个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第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遵循一定规律,比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大脑在生后两年发育最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第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然一定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会受到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第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的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它是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从一个无助的婴儿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高、体重以及器官的发育都在迅速进行。

这个时期的儿童每个月都会有明显的身高和体重增长。

而到了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但体重仍会有所增加,直到成年后趋于稳定。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呈现出一种“S”型曲线。

出生后,婴儿的身高和体重会迅速增长,到了6个月左右达到一个高峰,然后会有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阶段。

到了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再次加速,直到达到成年的水平。

整个过程中,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都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逐渐加速和逐渐减速的趋势。

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潜在生长潜力,而环境因素则可以促进或限制儿童的生长发育。

良好的生活条件、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都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反,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儿童生长发育还涉及到各个系统的发育。

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儿童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在不断发育成熟。

这些系统的发育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

所以,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速度不均匀、呈“S”型曲线、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以及涉及各个系统的发育。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儿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注意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发育轨迹。

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是指一个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断地经历生长、分化、增殖等一系列生理和生化过程的总称。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
1. 生长发育具有周期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通常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如春夏生长旺盛,秋季生长减缓或停止,冬季则处于休眠状态。

2. 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不尽相同。

3. 生长发育具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不仅涉及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即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

4. 生长发育具有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温、养分、光照等均会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5. 生长发育具有生命活动整体性:不同器官、不同细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总之,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规律可循的过程,了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新生儿
听觉灵敏度好
3个月
听觉集中,寻找声源
9个月
能寻找来自不同高度的声源
味觉
新生儿
对不同味觉的物质有不同反应
3个月
精确分化主要物质的溶液
嗅觉
新生儿
对有气味的物质发生反应
7-8个月
嗅觉较灵敏
皮肤觉(触觉 温度觉 痛觉)
新生儿
触觉发达,温觉(冷)灵敏,痛觉迟钝
2个月
对痛觉有反应
3个月
温觉精细分化
生长发育的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持续增长、快慢不一。 (二个高峰)
各系统发育不平衡:各有规律、发展不平衡。 (神经早、生殖晚)
发育的一般规律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 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个体差异性: 只有正常范围,没有绝对值“标准”
人体比例的改变
发育规律 自上而下 由近而远
走得好,能蹲着玩,能 叠一块方木 能爬台阶,有目标地
地扔皮球 能双脚跳,手的动作 更准确,会用勺子吃 饭 能跑,会骑三轮车,会 洗手,洗脸,脱穿衣服
能爬梯子,会穿鞋
能单腿跳,会系鞋带
参加简单劳动,如扫 地,擦桌子,剪纸,泥 塑,结绳
能说出几个词和 自己的名字 能认识和指出身 体各部分 会说 2-3 字构成
能数几十个数,可简单加减,熹独立 自主,形成性格
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均值离差法:均数加减二个标准差 百分位数法:P3~P97 中位数法 标准差的离差法(Z-score,SDS) 曲线图法:根据曲线中的位置和纵向轨迹
生长发育的评价内容
生长水平:现测值的评价 生长趋势:连续测量 匀称程度: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儿童身长(高)增长的速率及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成长发育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身体体重、身高、头围、骨骼、肌肉、神经系统、智力、语言以及情感的发展。

从出生到两岁,婴幼儿的身体快速增长,平均每个月增长2.5-3.5厘米,身体重量增加约每周150-200克。

在此期间,大部分婴儿都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理技能,如翻身、爬行、坐起来、站立,甚至开始说简单的话语。

从两岁到青春期,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放缓,但身高和体重仍然稳步增长。

此外,他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内,儿童应该受到适当的关注和照顾,以确保他们的生长和发育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促进。

总的来说,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根据个体的年龄和性别、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同时父母和监护人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照顾。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关注的话题,家长和医生们都希望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成长。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含许多特点,例如:
1. 生长速度的阶段性变化
儿童的生长速度并非一直稳定增长,而是呈现出阶段性变化。

通常,儿童在出生后的头几年生长速度较快,随着年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进入青春期再次加速生长。

2. 遗传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父母的身高、体型等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遗传因素也可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节奏和生长潜能。

3. 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足够的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缺乏营养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儿童的成长环境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友好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合理的教育方式以及适宜的社会氛围都有助于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

5. 心理因素对生长的影响
儿童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孩子的性格、情绪状态、心理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具有阶段性变化、遗传影响、营养重要性、社会环境影响和心理因素影响等特点。

家长和医生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些特点,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照顾,以促进他们健康的生长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营养、心理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规律。

规律一:生长速度不断变化儿童的生长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婴儿的生长速度最快,每个月增长2.5~3.5厘米。

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到进入青春期时再次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男孩和女孩的生长速度有所不同,男孩通常比女孩长得更快。

了解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比如,在婴儿时期,应该给予足够的营养和关爱,保证其健康成长;在青春期时,应该加强锻炼和营养,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规律二: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被称为身高体重指数(BMI)。

BMI的计算公式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判断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

如果BMI 偏高,可能意味着孩子存在肥胖问题,需要加强运动和控制饮食;如果BMI偏低,可能意味着孩子存在营养不良问题,需要增加营养摄入。

规律三:个体差异很大虽然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但是个体差异也非常大。

同样年龄的孩子,身高、体重、智力、性格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是由于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个体差异的存在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制的教育和关爱。

规律四: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相互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生理发展的进展,如身高、体重、性征的出现,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心理发展的进展,如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也会对儿童的生理发展产生影响。

请列举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请列举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请列举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导言幼儿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

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孩子们不断地发展和成长,身体和认知能力也随之不断进步。

本文将讨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以下方面:生理发育、运动技能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以及社交和情绪发展。

生理发育幼儿的生理发育是指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成长和发育。

以下是幼儿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1.身高和体重:幼儿期是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的时期。

从出生到一岁,婴儿的身高和体重大约会增加一倍。

在幼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会放缓,但依然迅速。

2.头部比例: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幼儿的头部相对于身体的比例较大。

随着成长,身体逐渐与头部比例均衡。

3.牙齿生长:幼儿期是乳牙生长的关键时期。

一般来说,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到12个月会长出第一颗乳牙。

而在2岁到3岁的时候,大多数幼儿会长出20颗乳牙。

运动技能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包括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掌握。

以下是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一般规律:1.抓握和控制: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会逐渐学会用手抓握物体。

到了幼儿期,他们会掌握更精细的手指和手腕运动,如握笔和穿扣子。

2.爬行和行走:婴儿通常在6个月左右会开始爬行,一岁左右会学会走路。

在幼儿期,他们会不断提升行走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球类运动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掌握了抛、接球等基本球类运动技能。

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是指他们在语言理解、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进步。

以下是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1.语言理解和表达:从出生开始,幼儿会逐渐理解和表达简单的词汇和句子。

到了3岁,大多数幼儿能够流利地用句子进行交流,并能理解更复杂的指令和故事。

2.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在幼儿期,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逐渐能够记住和回忆过去的事件,并开始展示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蓬勃发展的时期。

幼儿开始创造出各种故事情节,并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6个)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6个)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6个)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
1. 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存在个体差异,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3. 生长发育具有不平衡性。

不同系统、器官的发育速度不同,存在各自的生长特点,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4. 生长发育受营养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5. 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如光照、温度、气候、体育锻炼等。

6. 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相互作用。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每个阶段也存在阶段性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不同,但连续性也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展。

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有以下几点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出生后第一年为生长高峰期,2岁之后生长速度会减慢。

2、各个系统、器官不是同步发育的。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大脑在出生后2年发育较快,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受遗传、环境的影响,生长发育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

如果出生后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然后才能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近到远),从全掌抓到手指拾取(从粗到细),先要画直线(从上往下),从手臂到手,从脚到脚的动作(近到长),从整个掌心(从粗细)到手部(从粗略),再会坐、到出生、从脚到脚趾的活动(接近到远)、从粗略到粗略、从胳膊到脚的运动(近到远视),从出生开始运动发展(从粗壮到细)、从手臂到手心、从脚跟到脚的行动(近到距离),从全掌抓起(从粗度),再能坐、站、行(从头到脚),从胳膊到手心,从脚心到脚心的活动(近处),从整体到手指(从粗心),再要坐(从上至下),由手臂到双手,从脚背到脚掌的动作(接近到远端),由全掌到举(从粗至细),从手到手,由腿到脚活动(近至远),由整个手到脚,从全到举,再会举(从大头到大头),从会到会,会有出生时,从腿到足的动作(从手到脚掌),再抬胸,再会坐立(从上向下),从从从从往,从出生到脚的移动(近到近),从整只手到再抬胸(从大到小),从从手臂到双手、从脚掌到脚掌,从从到到再,从从从从站,从从腿到脚脚的动作都是,先抬起、再抬胸、再会坐(从向上)、从手到)、从胳膊向双手、从脚、从脚的动作、从从脚到到到从从从从从到从从从从从到从从从从从到要、从从再走(从从上到到双手从到)的活动(什么因素影响宝宝的生长?一、遗传性:遗传性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例如父母的身材较高、皮肤颜色、毛发多少、形状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专家认为儿童得不到关爱,由于体内内分泌激素较少,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儿童。

三、营养素是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婴儿幼儿期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不仅影响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影响以后的智力。

四、睡觉:儿童入睡后,垂体前叶可分泌一种生长激素。

例如缺乏睡眠,生长激素会阻塞,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女童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女童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女童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一、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女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女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和体重都会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前半年,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会更快。

到了第二年,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在整个儿童期,女童的身高和体重都会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

二、骨骼发育女童的骨骼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骨骼会经历从软骨到骨的转变,逐渐变得坚硬。

到了儿童期,骨骼会逐渐变得粗壮,骨皮质变厚,骨小梁增多,骨骼的强度会逐渐增加。

同时,骨骼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四肢骨的发育,会使得女童的身形逐渐变得更加修长。

三、肌肉和脂肪发育女童的肌肉和脂肪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肌肉会快速生长,但脂肪的比例会比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变得更加发达,而脂肪的比例会逐渐降低。

到了青春期,由于激素的变化,肌肉的生长速度会再次加快。

四、内脏器官发育女童的内脏器官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最快,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会逐渐减缓,但整体功能会逐渐完善。

五、神经系统发育女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神经系统的发展最为迅速。

到了儿童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完善,神经细胞的连接和传导会更加精确和快速。

同时,女童的感知、运动、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也会逐渐发展。

六、生理周期女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会经历一些生理周期。

比如生长发育突增期,女童在2-3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并渐渐呈现出一定的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女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阶段,身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生殖器官会迅速发育并完成形态的改变等。

此外,月经初潮是女童向成年女性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性发育的重要特征。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遵循持续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四个规律。

1. 持续性: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身体的各个器官会随着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完善而发育。

2. 阶段性:生长发育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

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周岁后基本稳步成长,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

3. 不均衡性: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的发育到学龄期才加速。

4. 个体差异性:每个儿童的身体情况不同,有的儿童在身高方面发育较快,有的儿童在运动系统方面发育较快。

此外,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如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睡眠因素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健康,多补充含维生素、蛋白质、糖类等食物,也需要让儿童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另外,还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

在空闲的时间可让儿童多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建议查阅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 生长的奇妙旅程说到孩子的成长,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儿。

小时候的小家伙们,像一株株小苗,没多久就能从地里蹦出来,茁壮成长。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像是大自然的奇妙安排。

首先,咱们得看看,生长的速度可是各有不同。

有的孩子,像火箭一样,一下子就蹿高了,其他的则慢吞吞的,像乌龟。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生长发育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你看,刚出生的小宝宝,个头虽然小,但他们的身体可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营养,快得不得了。

到了学龄前,孩子们的身高和体重增长会变得比较平稳,这个阶段就像是在给他们打基础。

然后到了青春期,哇哦,那个时候就像开了挂,男孩女孩们都纷纷开始长个子,身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简直是让人目不暇接!1.1 小婴儿时期这个时期,宝宝们可真是又可爱又脆弱。

刚出生的他们,身体就像小球一样,圆滚滚的。

通常在这段时间,宝宝的头部是最大的部分,手脚相对比较小,看上去像个小外星人。

别看他们现在这么小,将来可都是大人物哦!这个阶段,宝宝的身高每个月可以增长2.5厘米,体重也能涨个好几斤,简直是飞一般的感觉。

1.2 学龄前到了学龄前,孩子们的成长速度会稍微放缓点。

这个时候,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都有点儿稳步上升,像是在给他们的未来打基础。

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能跑能跳,还能交朋友,真是乐此不疲。

不过,这个阶段也是要注意饮食哦,不能让他们吃得过于油腻,要均衡饮食,才能长得又高又壮。

2. 青春期的风暴一说到青春期,大家脑海中可能就会浮现出那些叛逆的少年和少女。

其实,青春期是一个神奇的阶段,身高、体重、体型几乎都在“飞速变化”。

这时候,男孩通常会长得更高、更壮,女孩则在身材上有了明显的曲线。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简直是“难以琢磨”,可其实,他们只是在经历一场身体的风暴而已。

2.1 心理变化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PPT课件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PPT课件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

年龄分期:
⑴婴儿期(infant period)
period) 1-3岁
0-1岁 period) 3-6岁
6-12岁 约10-20岁 约18-25岁
⑵幼儿前期: (toddle ⑷童年期: (child ⑹青年期: (youth
⑶幼儿期: (early child
身长的增长。 出生时身长50厘米左右; 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 7-12月平均每月增长1.2厘米; 1岁时身长75厘米; 2岁以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75+(5厘 米重3.5公斤左右,生后最初几天稍有 下降,10天左右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正常体重计算公式:
六、七岁时开始换牙,乳牙逐渐脱落,又
生出恒牙来,20~30岁完成,恒牙共有32 只。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上肢运动(挥手、取物) 躯干运动(翻身、直坐) 下肢运动(站立、行走)
胎儿期和婴儿期发育遵循 头尾
发展规律
婴儿部分运动能力的年龄特征
运动能力 抬头 45o 抬头 90 o 扶坐竖直 独坐前倾 独坐 从卧位坐起 扶腋下站 扶双手站 扶一手站 独站片刻 扶双手走步 扶一手走步 独走几步 拇指与其他手指抓握 拇指与示指捏米花 成熟早期月龄 2.1 2.9 3.1 3.2 4.7 6.9 3.3 5.1 7.0 9.2 7.1 9.1 11.2 5.1 7.1 成熟中期月龄 3.2 3.5 4.2 4.5 6.0 8.6 4.2 6.6 9.5 11.2 9.3 10.7 12.7 6.5 8.5 成熟晚期月龄 4.0 4.5 6.3 5.9 6.9 11.4 5.4 8.9 10.9 13.3 11.0 12.7 15.0 7.9 9.9 常模月龄 3.6 3.8 4.9 5.2 6.5 9.7 4.7 7.7 10.1 11.9 9.8 11.8 13.7 6.9 8.9

儿童的生长发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

2、感知觉的发育
⑵听感知发育 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生后 3~7日听觉已相当 良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 微 笑;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3~16 个月时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4岁 时听觉发育已经完善。听感知发育和儿童的语言 发育直接相关.听力障碍如果不能在语言发育的关 键期内(6个月内)或之前得到确诊和干预,则可因聋 致哑。
2、牙齿
牙齿的生长与骨骼有一-定关系. 但因胚胎来源 不完全相同.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行。
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28~-32个)两 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 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 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大多于3岁前出齐。 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 分泌.食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易被 家长和儿科医师忽视。良好的居住环境,如 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无噪声. 无噪光.居住条件舒适,配合良好的生活习 惯、科学护理、良好教养、体育锻炼.完善 的医疗保健服务等,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达 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社会环境 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受到高度关注。自“两 伊战争”以来,伊拉克儿童健康状况急剧下 降.是社会环境影响儿童健康的最好例证。
2.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
(6)皮下脂肪: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反映皮 下 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①腹壁皮下脂肪; ②背部皮下脂肪:要用皮下脂肪测量工具(测皮 褶卡钳)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数据。
(7)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生长有 一定规律。
3.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 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有明显的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

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

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

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干占4/8弱,下肢占3/8)。

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

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干高,最后是胸壁厚度。

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

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

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

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儿科必备知识之生长发育

儿科必备知识之生长发育

儿科必备知识之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2、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体格发育是快慢快;淋巴系统发育在儿童期较迅速,青春期达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生殖系统早期发展缓慢,于青春期达高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趋势总体与体格生长相符。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一、体重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2.5kg。

一般在3~4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1岁时达3倍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儿童体重:3~12月龄:体重(kg)=[年龄(月)+9]/21~6岁:体重(kg)=年龄(岁)x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二、身高(长)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长。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推算儿童平均身高:2~6岁:身高(cm)=年龄(岁)×7+757~10岁:身高(cm)=年龄(岁)×6+80三、头围出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2岁时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54~58cm,头围的测量在2岁内儿童最有临床意义。

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

四、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胸围≈头围+年龄-1cm)。

五、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臂围,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1~5岁儿童的营养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长发育的特点
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 从青春期开始,男女之间的 生长发育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 ① 时间的差异 * 女子青春期发育较男子早; * 各项发育指标增长值和增长; 率出现高峰的年龄女于比男子早 1~2年; *青春期发育的结束时间女子比 男子早2~3年。
体格的差异 波峰:男子多数指标生长发 育的波峰比女子高; 波幅:波幅比女子宽; * 形成了男子体格与女子体格 之间的显著差异: 男子:强壮; 女子:纤细。
(3)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 屏气时胸腹压力升高,使回心血量减少,从 而降低了心输出量使心脏本身的血液供给受 到影响。屏气后胸腹腔压力骤减,使大量血 液回流心脏,使心脏过度充盈,不利于心脏 工作。也不宜多做倒立。另外,不要过多进 行长时间紧张的耐力及静力性练习,以免对 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十六岁后,可以适当增 加这类型练习。
(二)根据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进行训练 1.舞蹈教学与训练 (1)可以进行一些速度性训练,热身活动时间可短 些,训练可时间短次数多,练习中要有适当休息。 (2)安排训练不宜作过分精细和难度较大的动作, 应该做基本训练,培养动作的规范化的重要。随着 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 达到均衡,演员可逐渐达到舞姿技巧自动化且完美 准确。
四、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与舞蹈教学训练 (1)在训练内容选择安排上要重视发展呼吸 功能的练习,加强深呼吸训练,以促进呼吸 器官的发育。
(2)教会学生做到呼吸与动作的正确配合。在舞蹈 训练中,肢体“打开”、伸展及肢体上方的运动时, 要配合吸气,肢体屈曲的动作便于呼气;在胸廓肩 带需要固定的动作便于腹式呼吸,而腹肌用力和收 缩的动作便于胸式呼吸;爆发用力和上下肢体大幅 度活动的动作有时必须在呼气中进行或暂时屏息甚 至憋气;为控制体重慢跑时,呼吸必须有一定节奏, 如采取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 吸等。人体呼吸受大脑皮层控制调节,可以随意调 整,教师应根据运动动作结构、动作节奏及用力情 况,教会儿童少年在运动中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 使他们在舞蹈中学会呼吸与舞蹈动作配合。
向心律: 直立行走后,由于动力负 荷和静力负荷发生了明显改变, 生长发育和方式也由头尾发展 规律逐渐过渡到向心发展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程序如下: 下肢→上肢→躯干后, 领先发育并较早结束的顺序: 足长 ↓ 小腿长 ↓ 下肢长(身高) ↓ 坐高(躯干)
2、身体各部分体积的变化 新生儿头和颈的体积占全身体积的30%, 成年时下降到10%左右。躯干的比例较为 恒定 , 约占全身体积的45-50%。上肢在 出生时约占全身体积的10%,至成年时仍 然维持这一 比例。出生时占全身体积10% 的下肢到成年时已达到30%。
3、身体成分的变化 人体出生时,脑、肝、心、肾等主管各种生 命活动的器官重量的总和约占新生儿体重的 18%。虽然器官的重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 增加,但是其占体重的百分比则随着体重的 增加 而下降。5岁时为10%,10岁时为 8.4%,成人仅占5%左右。
(一)根据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进行训练 儿童少年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能力都 不及成年人,骨易发生弯曲和变形。为防止 他们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变形,在舞蹈 教学、训练中注意培养正确的坐姿、立姿, 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 动作要领,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 身体姿态。
教学训练要求 不宜在坚硬的(如水泥、沥青等)地面上反复进 行跳跃练习。长时间在坚硬地面上练习跳跃,会 对下肢骨骼的骨化点产生过大、过频的刺激,易 引起长骨过早骨化或骺软骨损伤,从而影响骨骼 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频繁在坚硬地面上练习 跳跃,会引起小腿骨疲劳性骨膜炎,严重者会导 致疲劳性骨折。同时,应避免过多地从高处向地 面跳下的练习,并应注意其落地姿势的正确,防 止造成骨盆发育变形。
在舞蹈教学训练中应注意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发展小肌肉群的 力量和耐力训练,例如绷脚训练是舞蹈中最典型的训练方式, 它可以贯穿于整堂训练课,但是应当注意绷脚一定要绷到脚趾 头,这样才能锻炼到小腿深层的趾长屈肌、蹲长屈肌的力量。 从全身肌肉能力来看,儿童屈肌的力量较伸肌的力量强,因而 要加强伸肌的发展,以保持伸肌屈肌间的平衡. 例如加强背肌训练以防止驼背的发生。由于儿童少年时期,人 体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不够完善,所以在训练中应注意培养 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帮助他们提高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节 奏感,并应锻炼肌肉主动放松的能力。
4、生长发育的程序 人体直立行走以后,由于动力负荷和静力负 荷发生了明显改变,于是生长发育的方式也 由头尾发展规律逐渐过渡到向心的发展规律。
头尾律 胎儿期和婴儿期: 头的运动→尾(下肢)部 婴儿有意识的动作: 抬头、转动→手取物→ 躯干翻转、直坐→下肢活动、 下肢与其它部位的协同动作。 头→上肢→躯干→下肢。
1、 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 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头占身高的比例最大。2个月 的胎儿几乎占身高的1/2,新生儿约 占1/ 4,以后 头长的比例逐渐下降,成人的头长约占身高的1/8 左右。从婴儿至成人的整个发 育过程中,头增长1 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由于头部比例减少,下肢比例增加,因此成人 的重心位置由新生儿时期平第12胸椎水平 下降 到第2骶椎水平。
三、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特点与舞蹈教学 训练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系统,是人 体发育完成最晚的系统之一。与成人相比儿 童少年的心血管系统在结果和机能上都有差 距。
教学训练要求 (1)对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安排大强度训练,应该 做一些低匀速低强度耐力训练,以发展心肺功能, 打好训练基础。 (2)在舞蹈教学与训练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 量,以有氧运动为主,强度可稍大些,但不一定要 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训 练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训练时心率过快,心舒张期 缩短,营养心脏本身的冠状循环受影响,心肌营养 不良,长期如此,会使心脏受损。
两次交叉:形态指标 原因:青春期女孩较男孩 早2-3岁; 第一次交叉:女孩10-14岁 身高、体重均超过男孩,在 曲线图上形成第一次交叉; 第二次交叉:约14岁,男孩 的各指标超过女孩。
三、儿童少年舞蹈训练要求 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的形态结 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心理状况都有自 身的特点。因此,在舞蹈训练和教学中,采 取相应的措施,对促进他们身体生长发育、 掌握技术技能、提高表演能力都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3) 多采用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手段,多做 模仿性练习,多看经典剧目和优秀演员的表 演,使学生对动作有正确概念及完美印象, 通过反复琢磨,从而提高训练水平,同时又 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随着年 龄增长两系统间的相互传递也更完善,分析 与综合的能力显著提高,所以在教学和训练 中多用讲解和分析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 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一节 儿童少年舞蹈训练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人体的生长发育,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具有个体上的差异,但是,一般规律是 普遍存 在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人体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现象。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此,人体各部分的 生长发育有相应的比例,但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 育在发育过程的每一时期内,并不按比例进行。
儿童少年关节的结构特点表明,必须抓紧这个黄金 时期,发展其灵活性,进一步提高柔韧素质;同时, 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素质,以加强关节的 稳固性,使儿童少年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固性同步发 展。舞蹈演员的腰柔韧很重要,单纯过多地进行静 力练习去发展腰部柔韧,而不注意发展腰背肌肉和 腹部肌肉力量,就会引起腰部椎体骺软骨损伤。所 以发展某个关节柔韧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此关节 周围的肌肉力量训练,这样才能达到身体既柔软又 有力,且不易出现创伤。
(4)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女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 启发她们,提高她们的自觉性、积极性。期间应针 对其兴趣、爱好及能力特点,适当减少平衡能力较 高、动作复杂、技术技巧难度大的练习,从而提高 理解、分析动作技术、感悟动作情感及要求等方面 的能力。加深对舞台的全面了解,挖掘各方面的潜 能。男子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好胜心强, 容易出现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所以在教学中, 应加强预防损伤及组织纪律性教育,同时加强其保 护措施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②上肢→躯干 手长、上肢长、坐高 的发育顺序: 手长 ↓ 上肢长 ↓ 坐高
③下肢→上肢 足长的发育领先手长, 下肢长的发育领先于上肢 长,生长发育的顺序: 足长→ 下肢长→ 手长→ 上肢长。
④长度→围、宽度 肢体:围度发育的高峰期和结 束期约比长度发育迟2~3年出现; 骨盆宽与下肢长:骨盆宽发育 高峰期和结束期约比下肢长迟2~ 3年出现; 坐高与肩宽、胸围:坐高的发 育略早于肩宽、胸围,高峰期出现 的时间与肩宽、胸围相同,但结束 期早一年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