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严春忠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人们对其研究探讨从未间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其思想精髓,值得认真研究,深刻思考。
一、
“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
《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从“道”的概念出发,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述的。
“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难以言说的,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
“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
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
当证明了天道自然,天道就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概念,老子认为天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求人们应该效法天道。
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并且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
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久。
人们效法天道,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就必须要按“道”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
思想上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虚静自守,包容一切;行为上要物我两忘,卑贱下处,柔弱守中,处于无争、无为、无欲的状态;待人上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只作奉献,不求索取,行不言之教,处无为
之事。
所有这些,既反映了“道”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关于做人的美德,也揭示了人类养生的要诀。
人们若能真正按“道”的要求修身养性,进入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境界,就能海涵自然精气,滋心养身,延年益寿。
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可以从人患疾病时其症状变化中得到验证。
人的疾病产生,是由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正不胜邪致使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
其临床症状表现,又与天气的阴阳消长相关,大多数疾病在上午和白天症状较轻,而到了下午和晚上,其病症就会加重。
原因是上午和白天,人体阳气增强,又得天之阳气的帮助,则阳盛阴衰正胜邪,故病症就减轻;而下午和晚上,人体阴气渐盛,又遭天之阴气的侵袭,则阴盛阳衰正不胜邪,所以病症加重。
此外,有些时疫性的疾病,往往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产生或消失,就更能说明“天人合一”的道理了。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且人数少,生活需求简单,易于得到满足,人对自然界的侵害不明显,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无法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突发性的暴风、暴雨、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
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大量的废物和废气任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和地壳结构,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国搞军备竞赛,无限止进行空中和地下核试验,破坏了大气层和地壳的相对稳定结构。
16
读书心得
二、
“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是人们处事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找出了人、地、天、道之间的联系之后,所作出的论断。
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本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
实际上“自然”是“道”的自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人们根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从思想和行为上仿效自然,以确定处事原则。
按照自然的要求处事,就要时刻保持清静无为,谦卑自处的心态;办事要顺应民心,遵从自然法则,做到量力而行;始终不好胜争强,而要大智若愚,能委曲求全;还要不追求名利,事成后就功成身退。
所有这些处事原则,既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概括了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的。
事实上,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也可看作是不自觉地运用了“道法自然”的结果。
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化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研究,发现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不同层次水平上的一些特殊规律,可以应用到现代工程技术上来,提出了仿生学和生物工程的理论。
在宏观上,仿效自然界的鱼、鸟、蝙蝠、蛇等生物器官与自然界的空气、水等自然界物质的特殊关系,设计制造出各种不同形态和性能的轮船、飞机、声呐、雷达、响尾蛇式导弹等,使其性能出现了飞跃。
在微观上,根据生殖细胞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 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和性能,模拟生殖环境,让人工授精卵在试管内繁殖,产生出试管婴儿;运用生物工程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等蛋白质;对人体的遗传基因进行科学分析,用生物技术诊治
遗传疾病。
以上事实说明,我们对“道法自然”理解和运用,不能持消极和被动态度,而应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不断地分析自然现象,认清自然中的奥秘,探索自然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开发和利用自然,使之产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
三、
“无为而治”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人们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
依据“道”的理念看世间万事万物,其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天地万物如此,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也应该如此。
人要按照“道”的“自然”和“无为”的本性,保持“清静无为”状态,把握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尺度,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规律,而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横加干涉,使之最后出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局面。
天下之事物极必反,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成事之人,常以柔弱自处,大智若愚,反而成就他千古流芳。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将老子这种思想,归结为“清静自正,无为自化”。
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做,而主要是指处事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其自然发展,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而决不能理解为什么都不想、不做,结果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的办好。
唐代李世民选择“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理天下的指导方针,坚持“以静养民”的治理方略,造就了“贞观之治”那样稳定而又繁荣的局面,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对外不侵略,对内不扰民,不加重百姓税负,让百姓休养生息,才出现“无为而治”的效果。
自然、无为虽然很好,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实行。
纵观世界各地,有的总想有所作为,机关算尽,反而不得成功;有的个人意愿想把国家治理好,采用了种种措施,最后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有的不择手段拼命积累财富,却招来盗贼等祸害;有的拼命饮食营养补药,却促成了夭亡短寿。
所有这些,很重要的原因是私心欲念太重,刻意追求自己的目的,无法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最终物极必反,走向自己的反面。
26
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