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合集下载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在绘画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我国土地广大,地质也因地域而不同。

以描线为基本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较多。

不过,主要的方法可分为下面六种,其概要说明如下:斧劈皴——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披麻皴——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卷云皴——表现古老山脉的圆形山顶的主要方法,能表现出苍劲的感觉。

雨点皴——表现被烟雾所笼罩的山岳的主要方法。

荷叶皴——表现水成岩所形成的山和岩的主要方法。

折带皴——表现水成岩所形的山岳,特别是崩塌的斜面和堤防的主要方法。

以上各种皴法的应用,须视地质构成的关系而定,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混合或折衷使用。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

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

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属于淡彩山水画的范畴。

它以水墨为主,同时施以淡彩,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效果。

“浅绛”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用淡赭色渲染而成的山水画,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为代表。

而现代画家将“浅绛”技法加以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的特点是以墨色为主,用淡淡的色彩来渲染画面,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它不像青绿山水那样注重色彩的浓艳和华丽,而是更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营造。

在创作“浅绛山水”时,画家通常先用淡墨勾勒出山石、树木等景物的轮廓,然后用淡彩渲染,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通常使用淡赭色、淡绿色、淡蓝色等淡彩,以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氛围。

“浅绛山水”的技法要求画家具有较高的笔墨技巧和表现力,同时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式美感的表现。

它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从“大青绿”到“小青绿”“浅绛”

从“大青绿”到“小青绿”“浅绛”

从“大青绿”到“小青绿”“浅绛”摘要:传统设色山水画自从六朝萌芽以来,形式上由隋唐的“大青绿”逐渐向宋元的“小青绿”“浅绛”山水画转变,设色由浓艳向淡雅,手法则由工致向写意发展这样一个大趋势,这形式背后蕴涵着深刻审美观的变化:画坛审美思潮由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色彩宏丽的宫廷贵族的审美嗜好转变为挥洒自如、淡雅写意文人画审美观。

关键词:大青绿;小青绿;浅绛;审美观中国山水画随着山水诗的蓬勃发展也开始了它的发展之旅。

魏晋六朝谢灵运、宗炳、王微等诗人、画家不仅内视自身,而且外观自然:在内视自身的心路历程之中发现了魏晋风度的人格之美;在左右流盼外观自然之际发现了山川河流的自然之美;在审视自然万物过程之中“乐山乐水”“畅神”、愉悦的精神体悟过程之中形成了“错金镂彩”和“清水芙蓉”两种不同审美取向和精神追求。

新兴的山水画开始由最初人物画的背景走向前台,但是山水画却是以追求“错金镂彩”的“大青绿”山水形式开始了中国山水画史之旅。

六朝尽管出现了山水画的萌芽,虽然有顾恺之、宗炳、王微等艺术家对山水画进行了孜孜不倦地艺术探索,他们的努力使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背景剥离出来,渐渐走向独立,其表现形式是借助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工笔人物画以工笔设色的形式,因此只能是“错金镂彩”式的青绿山水画形式。

直到唐代,李思训父子继承了展子虔的风格,用工致严整的笔法、浓烈沉稳的色彩在青绿与泥金对比的装饰性中显示了金碧辉煌、色彩宏丽的重彩画风,这也是典型的“错金镂彩”。

此风十分适合宫廷和贵族的审美嗜好,也符合盛唐国强民富这一时代的审美需要。

此画风堆金砌玉、雕梁画栋的华丽宫室,宝马香车、珠围翠绕的车骑服饰,都彰显着盛唐壮丽宏伟的阔大气象,画中充溢着冉冉如旭日方升的朝气,根本不同于一味矫饰委靡不正的六朝之风,这是国力昌盛、豪迈富庶的大唐人独具“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泱泱大国精神气质。

一般简单的推理,老庄玄学审美观影响下的山水画技法和形式表现应该是直指水墨,应该是“清水芙蓉”式的。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作者:李英妮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石涛极其艺术作品的研究,解读了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色,并对石涛的艺术理论“一画论”和《松荫研读图》进行深入解析,发现其艺术精神的特殊性,在其艺术风格上清雅空灵,禅意悠长,崇尚人于自然之意境,,师成于自然之特色,并对其构图、墨色、墨法分别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石涛的浅将山水之法对其后事山水构思和画风上都有了创新之意。

这说明了浅将山水在其绘画领域终占有一西之地,并影响深远。

关键词:石涛;浅绛山水;一画论石涛其理论成就为“一画论”这一理论使后世众多艺术家为之推崇,石涛作为四僧之首,他的艺术风格上始终带有佛学禅意之精神。

通过对石涛的艺术风格学习和其浅绛山水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浅绛山水的意义在于《画语录》以“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

浅绛山水是其山水画的一种,其源于宋元代,发于明清。

由在石涛手中将其浅绛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流派。

当代是水彩画和水墨山水、写意山水均有其浅绛山水的味道。

浅绛山水的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

一、石涛简介石涛清代画家,当代浅绛山水画大师,本名朱若极,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幼年家道中落又逢变故后出家为僧,云游半生漂泊无依,以卖画为生。

早年的山水技法源于宋元古法,画风属于“南宗”一派,追求画风儒雅清新而脱俗,隐逸山野与恬适生活的情趣尔!南北漂泊使其中年,笔迹墨法渐趋成熟,日渐刚强。

晚年居于扬州,笔法纵横飘逸,墨法于浅绛山水大成。

晚年其著作《石涛和尚画语录》,此书包含了石涛一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理论。

书中提出“一画论”为其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著名的有《山窗研读图轴》、《细雨虬松图轴》、《松荫研读图》、《古木垂阴图轴》、《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黄山图》》等等。

其中《松荫研读图》,是其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之一。

二、石涛浅绛山水画画的艺术风格浅绛山水画以其素雅清新而明快透彻为其主要风格,是以笔墨勾勒山水,设色以赭石为主的一种重笔墨情颜色的形式山水画,其石涛的山水风构图新颖多变,最大的艺术造诣在于创新能力上。

浅绛山水赏析

浅绛山水赏析

浅绛山水赏析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表现技法,以淡雅的色彩为主,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和
真实再现自然景物。

从色彩上看,浅绛山水以淡雅为主,常用墨、赭石、藤黄、花青等颜色。

这些颜色能
表现出自然景物的真实面貌,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

画家通过灵活运用这些
颜色,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浅绛山水的线条简洁流畅,注重变化和节奏感。

画家通过线条的运用,表现出山石、
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使画面具有生动的艺术效果。

此外,构图平衡稳定,注重画面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表现出山水景物的自然之美。

浅绛山水追求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画家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内在美,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
体现。

浅绛山水画是一种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形式,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表
现出山水的美丽和神韵。

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首先,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重点在于墨色与水墨的运用。

墨色是浅
绛山水画的基础色彩,通过善于掌握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笔墨的变化,呈
现山水画作品中的山川、水流、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形态。

通过改变笔墨的
粗细、湿度和运笔的力度,可以描绘出远近景物的层次感和质感,使整幅
画作更具灵动和意境。

其次,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在于水墨与彩色的结合。

水墨是山水画
中的主要画材,而彩色则可以用来强调画作中的重要元素或者渲染画面的
氛围。

在浅绛山水画中,可以运用彩色来描绘画作中的花草、鸟兽等细节,使其与浅绛墨色形成对比,突出画作中的主题或者营造画作的气氛。

另外,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还包括水墨与淡彩的对比。

水墨是浅绛
山水画的主色,而淡彩则是对照造成的,它们的用色相对较浅,但又可衬
托出水墨的浓墨重彩的效果,使画作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通过适当地使用
淡彩来描绘画作中的云、雾、波纹等元素,可以增加画作的趣味性和艺术感。

总的来说,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主要包括墨色与水墨的运用、水墨
与彩色的结合、水墨与淡彩的对比等。

这些技法的巧妙运用使画作更加生
动和传神,同时又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对于绘画者来说,熟
练掌握这些技法,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艺术创作意图,创造出具有浓
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浅绛山水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透视、设色与运笔技巧

中国山水画透视、设色与运笔技巧

中国山水画透视、设色与运笔技巧(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随笔、案例分析、专家观点、童画教程、美术知识、对话家长、国画技法、国外艺教、艺术纷纷、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ssays, case analysis, expert opinions, children's painting tutorials, art knowledge, dialogue with parents,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foreign art education, art in succession, other materials, etc.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山水画透视、设色与运笔技巧散点透视透视,是绘画术语。

浅绛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画技法浅绛山水画技法浅绛山水画技法作者简历:唐凤岐,1949年生于天津市,1968年上山下乡,1970年加入海军某部当美术创作员,对山水画的学习创作锲而不舍,师承著名山水画家孙克纲先生,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山水画研究副会长、河北省美协理事、廊坊市美协副主席等职。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

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

出版有《唐凤岐画集》、《百杰画家唐凤岐》、《浅绛》技法,《著名画家唐凤岐专辑》等。

第一节浅绛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是中国画常见的画种,多用以表现深秋和早春时节及斜阳夕照的景色。

其特点是素雅静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绘法之一。

因此了解、学习和研究它是十分重要的。

(附图为唐凤岐作品《遥遥黄土路》)第二节近景松山水画离不开树,而松树又是百树之首,因此,学习和了解山水画中的松树,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松树和研究其画法也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临摹先贤画谱,二是到自然界中写生。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具有柔中有刚的美,松的叶群,更给人以清脱之感。

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

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画松的树干,要中锋用笔,树干与树枝间的树叉,一般不小于九十度。

画树梢用侧锋,这些效果会好些。

用笔的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也可按照自己的习惯画。

松叶的组合分为两类:马尾形、菊花形,也可据此而演变。

画针叶一般用笔是虚起实落,就是笔尖先入纸,笔腹后落,这样画出的针叶是前尖后钝,有力度,很符合画松之品格,这种画法可区别于水草等其他草类植物。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第二部分:浅绛法设色
用赭色和靛色(深蓝)等透明色在完整自足的水墨画体格上施以润泽和醒豁。

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处。

使用浅绛法意在补充笔墨的不足之处,但还显示出笔墨的痕迹,这与青绿设色法有本质的区别。

色中和而娴雅,意趣温文祥和。

一、单色浅绛法1.以赭石设色者。

2.以靛青(花青)设色者。

二、复色浅绛法以赭色、靛青色、黄色等透明浅色加设山石。

在一幅画或一座山石中加设两种以上的透明色称复色设色。

1.主赭调:大面积用淡赭石染。

待干后,在山石凹处设透明色和淡墨。

(1)在山石凹处加淡墨。

(2)在山石凹处加花青。

(3)在山石凹处加墨黄(淡墨+黄)
2.朱砂主调:赭石打底,设以朱砂色。

分浓朱砂设色和淡朱砂设色两种。

国画写意山水
书画联盟小店
218
(1)浓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要重,线条粗犷。

凹处渲染色,墨较浓。

(2)淡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偏淡,线条粗细适中,凹处渲染色,墨较谈。

三、花青主调1.淡赭石打底,干后大面积罩染花青,山石根部留有底色赭石。

2.在多座山石中,总体色彩效果是花青色。

少量为赭石色,但赭色的位置不一定局限设山之根,也有山顶。

3.汁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汁绿(酞青蓝+黄),山根露赭色。

4.苍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苍绿(花青+黄),山根露赭石底色。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画风,它的主要特点
是用浅绛色调来表现山水景象。

以下是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1.选择颜料。

浅绛山水画的颜色以浅绛为主,但也可以加入其他颜色进行调配,如黄、绿、灰等。

选择颜料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色调,保证整幅画的色彩和谐。

2.梳理笔触。

在绘画时,需要运用梳理笔触的技法,将颜色和墨渐变、渗透,以达
到表现画面深度和层次的效果。

3.透明叠加。

浅绛山水画中常使用透明的叠加技法,将淡绛先铺于纸上,再在其上
透过墨色或黄色或绿色添加其它颜料,让颜料的透明度相互叠加,形成层
次的变化。

4.点染。

点染是浅绛山水画中常见的技法之一,主要是将颜色点散于石、树、花、鸟等细节部位,营造出流水潺潺、云雾缥缈的效果。

5.固定层次。

在调配颜色时要注意层次感,一般从淡到浓层层渐变,营造出画面深
浅远近的效果,并加强整幅画色彩的协调性。

6.留白。

浅绛山水画中留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画面对比度,也能让画面更有一种虚实之感。

以上是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需要综合运用,较为熟练才能创作出一幅优美的浅绛山水画。

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

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

29收稿日期:2012-10-09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于 泓“浅绛”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国画山水画中,它以水墨勾皴并淡赭为主,再加以花青、粉绿渲染而成的浅绛山水画。

其代表人物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黄公望开创浅绛彩山水之画风,以一种水墨为主,略施浅赭及淡青的表现形式,为浑厚苍简的笔墨画山水。

他的画不忽视从生活中吸取形象,使胸中有丘壑。

他曾长期居住在富春山中,领略江山钓台之胜概。

又在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经常携带纸笔,遇有佳景即描模,因此他所画山水林峦深秀颇有境界。

他画的作品《丹崖玉树图》画面层岩叠翠,高松小。

山上云雾迷濛飘渺,殿阁半露。

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笼,一人策仗寻幽。

用笔简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

构图较繁密,山头多置矾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代画家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这是最早的浅绛山水画。

浅绛山水瓷画的开创者是清代文人画家程门。

程门所画瓷画的技法吸取元代画家黄公望和清代“四王”技法,开创了景德镇近代山水瓷画之先河,对以后的瓷画山水有着非凡的深远意义。

浅绛彩瓷画是以黑料在白釉瓷上作画,敷以浅淡的赭、蓝、紫等色料,经700度的低温烤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工艺,其艺术风格与中国画浅绛山水相近,故名浅绛彩瓷,也称软彩。

它的工艺就是在黑料或珠明料中加入含铅的雪白,用这种画料可以直接画在白瓷胎上,烧成后浅淡而无光泽,有浓淡变化,具有中国画水墨线条的神韵。

用这种近似宣纸上水墨效果的黑彩,再将水绿、矾红、浅蓝等粉彩颜料填绘,烧制出来的瓷画作品如同纸绢书画一样,具有“文人派”画意笔墨情趣,极具有艺术魅力,给当时传统的制瓷工艺带来一股新的文化气息。

他的作品浅绛瓷板《细锁绿烟风声起》画面以深远绘构图,近湖岸缓坡,栋栋村舍隐于老树之中,树林层层推进,与山峰相连,曲折有致。

山石层次有章,皴法严谨规整,笔法凝重沉稳。

山体以赭石、水绿、花青拓抹,浑然天成。

山下一片湖水雄中储秀,具有清妙秀远之意趣。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绛彩山水绘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兴盛于民国时期,具有独特的技艺和特征。

下面将对民国绛彩山水绘画的工艺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在画面构图上注重整体感。

传统山水画中通常采用纵向形式,而绛彩山水画则注重横向画面的表现。

画家在纸面上将山、水、云等元素巧妙地布置在横向的空间中,使整幅画面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平衡的结构,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

其次,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在色彩运用上非常丰富和独特。

绛彩山水画采用绵染技法,利用白色的丝绸布料作为绘画素材,然后在布面上通过绘画和绣线的方式进行表现。

画家们以绣线精细画出山水图案,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填充,使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尤其是在表现山水的青绿色调、水的深浅变化和云的白色层次上,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

此外,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中还注重细节的描绘和传神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精细的用线、用色和用笔,将山石、树木、水面等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们善于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虚实的衬托,使画面中的山水显得更加立体和具有层次感,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

最后,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还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经常通过描绘人物的活动、小桥流水和田园风光等情节,传达自己对自然和人文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人文山水”是绛彩山水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画家们通过富有情感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总之,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具有整体感强、色彩丰富、细节描绘精细以及注重人文情感表达的特点。

这些特征使得绛彩山水绘画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独具一格,并且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论黄公望浅绛山水画的生命意识

论黄公望浅绛山水画的生命意识

论黄公望浅绛山水画的生命意识作者:黄舒婷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摘要:黄公望是元代四大家之首,他的山水画可以分为水墨山水画和浅绛山水画。

其中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巧主要是在水墨勾皴点染的基础之上再施以朱红色为主的淡彩,这样的画法设计使得浅绛山水画呈现出一种素雅高洁又不失明亮透彻的画境。

浅绛山水画的发展传到黄公望时期,又有了新的创新,本文选取了黄公望几幅浅绛山水画代表作来论述其中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黄公望;浅绛山水;生命意识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对真、善、美的追求,受其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也讲求对生命本质的探寻,重视对“人”的主体追问,推崇并追求“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本真”存在的审美领域。

这里的“本真”突出地呈现出一种个体性、真实性。

而这种个体的真实也正是中国传统美学所推崇的最内在的特性。

黄公望强调画作要力求自然之美,坚决抵制矫揉造作。

在《写山水诀》中也有提到去邪甜俗赖。

在董其昌1596年《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写到:“唯此卷规摹董巨,天真烂漫,复极精能,与摩诘《雪江》共相映发”。

黄公望的山水画作分为浅绛山水与水墨山水,在创作中,他将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突出地体现在对生命精神的诉求与对“本真”生命域的推崇中。

浅绛山水画的画法素雅清单,明快透彻。

在添加了足够的墨色以后,稍微施加一点清丽的色彩,使得画面的色调单纯又融合统一,这样的处理减轻了轻重和浓淡的层次变化,而这种色彩的处理尤其适用于表现江南地区特有的秀丽明快的景色,同样也和大多数所追求的简单的审美情趣相吻合。

隋唐以来,山水画的用色向来浓郁艳丽,表现的形式分青绿和水墨。

自唐代王维创立了水墨法以来,水墨的发展变化使得山水画有了更长远的进步,尤其是到了元代,水墨的因素更是被画家们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时代的发展、审美标准的转变等多种因素,青绿山水的画法在状法、抒情和传达意趣等方面受到了较多的束缚,因此浅绛山水运用与发展就得以推广。

浅绛山水画是先以水墨勾皴点染,再敷上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这类的手法主要用于表现南方山水的土石山峰。

釉下彩浅绛山水绘画研究

釉下彩浅绛山水绘画研究

釉下彩浅绛山水绘画研究摘要:浅绛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本文旨在研究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应用。

笔者将分析浅绛山水绘画和釉下彩瓷结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探讨釉下彩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要点,以及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独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并对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效果,包括色彩的层次感和线条的流畅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釉下彩;中国画;艺术瓷;陶瓷设计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4)01—136—(03) Research on Underglaze Color Light Crimson Landscape Painting0引言 浅绛山水是一种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也被称为浅绛山水画。

我们一般认为浅绛法起源于五代董源,成熟于元明,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

浅绛山水画通常使用浅绛色调,即淡红色调,来描绘山水景观,这种色调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与一般山水画常用的青绿、水墨表现手法形成鲜明对比。

浅绛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气韵和意境,强调对平和意境的塑造。

画家通过运用勾线、皴擦和设色渲染等技法,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山水画作品。

浅绛山水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山川、江河、湖泊、云雾、树木等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建筑等元素。

画家常常通过精心构图和细腻的笔墨表现,营造出恬淡、雅致的意境,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浅绛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风格和表现方式,其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当代,浅绛山水画通过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将浅绛山水和釉下彩陶瓷绘画结合,更能使浅绛法发挥出其特有的美学魅力。

1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应用技法 釉下彩瓷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其特点是在陶瓷胎体上涂覆一层釉料,然后在釉料未干之前进行绘画,最后进行二次烧制。

国画常识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

国画常识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

国画常识——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

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

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

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

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

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

元化水墨画盛行。

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

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

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

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国画常识——文人画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大夫甲意画”。

用书卷气作为一个评画的标准,意指诗意画或称诗卷气。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

表现手法以水墨或谈设色写意写为多。

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维、元倪云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

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意。

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国画常识——宗教画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

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

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画常识——院体画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

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

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

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国画常识——民间画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这可真是一门有意思的艺术活儿呀!咱先得准备好家伙什儿,笔墨纸砚那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称手的兵器一样,咱画画也得有趁手的工具不是?开始设色啦!第一步,就像是给画作打个底妆,要淡淡地铺上一层色彩。

这可不是随便抹抹就行的,得掌握好那个度,轻了没啥效果,重了可就毁了。

这就好比做饭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得慌。

接着呢,要开始逐步丰富色彩层次啦。

这就好像给房子装修,一层一层地往上涂颜料,让画面逐渐变得有立体感,有深度。

你想想,要是房子装修得乱七八糟,那能好看吗?同理,这色彩层次可得精心打造呀!然后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一些小角落、小景致,都得用心去描绘。

这就像我们穿衣服,扣子、拉链这些小细节也不能马虎,不然整体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在设色的过程中,还得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画作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得时刻关注它的成长变化,稍有不对就得赶紧调整。

可不能任由它“长歪”了呀!设色还得有耐心,不能心急火燎的。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一点点地打磨。

就跟磨豆腐似的,得有耐心才能出好豆腐。

有时候看着自己的画作一点点变得好看起来,心里那叫一个美呀!就像看着自己种的花儿慢慢绽放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奥秘。

所以呀,朋友们,要是你们也对浅绛山水画感兴趣,那就大胆地去尝试吧!别怕失败,谁还没有个开始呀!说不定哪天你就能画出一幅让自己都惊叹不已的作品呢!让我们一起在这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感受浅绛山水画设色带来的奇妙乐趣吧!。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之法,传到元代黄公望有了新的发明,为了表现家乡虞山土质山水,他用赭石作为主色调,以墨清染树,在此基础上有形成了以赭石平涂山石,再以墨清烘染山脚的复合画法。

它的妙处在于令画面有一种淡淡的云雾笼罩之气,远望水气弥漫,景物朦胧。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画面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的表达了天池石壁的雄峻与秀美。

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期间杂木长松、风貌高大、溪涧云烟、水阁村落、聚散掩映。

此图运用浅绛的画法,反映了黄公望的典型风格,大痴画格有二,一以水墨为主,以简笔见胜,勾皴稀疏,水墨韵然滋润,可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一种以浅绛设色为妙,构图比较洗练,水墨微晕后敷以淡赭和墨清墨绿,即称“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

降为红色,浅绛山水即是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亦称楮墨山水。

方法是以水墨勾勒皴染山水,待景物皆以完备,再于石面、树干等处敷以淡赭石,有时也以墨青辅助渲染,明快淡雅,比较适合表现江南的土质山峦。

此画法在五代董源时一出现,至元代发展成熟。

水墨山水中,有在水墨之上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者,称为浅绛山水。

“绛”是大红色,实际在浅绛山水中,是以淡赭色来表现,亦有带浓绿色或紫褐色,统称为浅降。

山水之浅降一体,论者谓始于北宋董源。

然浅降之法,于南北朝时已见。

《东图玄览》云:“张僧繇绢画《观碑图》…人物衣服浅降,俱不设大青石绿。

”嗣后数百年间,画史未有以浅降法作画之记载。

鹿柴氏云:“初无浅降也,昉于董源,盛于黄公望,谓之曰吴装。

”所谓“吴装”,《图画见闻志》云:“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画鉴》云:“其傅彩,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据以上所论,浅降之法始于吴道子,其特点是略施微染。

《山静居画论》更有明确论述,云:“人物古多重设色,为吴道子有浅降标青一法。

宋元及明人多宗之。

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浅降法是一种着以淡彩的山水画法技法体系的形成是在皴法完善之后。

浅降法基本上以水墨为主,但较之纯以水墨完成的画法,线的成分要多一些。

浅降法在水墨勾勒皴然的基础之上罩以淡彩,多以淡赭石色为主,个别地方罩以淡青花,使画面形成统一色彩基调,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着色方法,元代山水画家多用此法。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此种着色,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吴道子的人物画在墨线的基础上着染以淡色,世称“吴装”。

故而后人亦有浅降山水画法称之为”吴装“者。

山水画基本步骤,山水技法详解

山水画基本步骤,山水技法详解

山水画基本步骤,山水技法详解一、山水画基本步骤中国山水画在前人经过长期的总结、观察、概括、舍取、归纳下,大致可分勾勒、皴擦、点苔、设色这几个过程。

1.勾勒勾勒的起笔可以用侧锋,也可以用中锋,用笔应当有虚实和轻重变化,一般先画近景再画远景,用墨略干,大石和小石要搭配均匀,聚散有致。

画石不宜太方,也不宜太圆。

2.皴法皴原是指肌肤受冻后破裂的裂纹,表现在山水画中就是指山石、峰峦的体积感和质感及种种脉络纹理的方法。

皴无定法,古人也不是一张画中只画一种皴法,主要是看如何把对象表现到最贴切为止,有时一张画中可有多种皴法混合运用。

如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解索皴、牛毛皴、豆瓣皴等等。

3.擦染一般画山水画时,有时皴和擦时同时进行的,这主要是作者用笔时正好将皴法画好,笔头稍干的同时将擦这一步骤完成。

擦主要是增加山石的朦胧感,以达到使画面更加切合实际的表现对象。

染是山水画中很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使画面明暗、主次分明,同时使山石的质感更加丰富。

4.点苔这一步是山水画中画龙点睛的一步,传统的山水画都离不开这一步。

点苔的作用主要使山石间前后层次更加分明,还可以作为小树林和小树来充当。

整幅画一点苔马上就可以生动起来,更加充满活力。

5.设色设色一般以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等几种为主。

当我们初步完成一幅墨骨作用待干后,我们就可以上色了,如以浅绛山水设色为例,先是将受光面的块石用赭石(或赭石加墨)烘色,要注意上色不是简单的平涂,必须按山石的前后面有深浅变化,待赭石未全干时,再将墨青(花青+藤黄+墨)画山石的阴暗面,而赭石和墨青的结合处会自然过渡,形成天然植被的效果。

二、浅绛山水画法浅绛山水是目前中国山水画最常见的一种,它主要采用以赭石、墨青和汁绿(花青+藤黄)等色为主调的设色方法。

其特点是色彩淡雅、明洁,富有极强的透明感。

墨青法、汁绿法(冷色)1.先将墨稿画好,待干透后即上色(一般以植物颜料为主),先上墨青,主要画山石的暗部,待将干未干时,在阳面上染淡赭石,使墨青和赭石在交界处自然润化过渡,没有生硬的笔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浅降法是一种着以淡彩的山水画法技法体系的形成是在皴法完善之后。

浅降法基本上以水墨为主,但较之纯以水墨完成的画法,线的成分要多一些。

浅降法在水墨勾勒皴然的基础之上罩以淡彩,多以淡赭石色为主,个别地方罩以淡青花,使画面形成统一色彩基调,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着色方法,元代山水画家多用此法。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此种着色,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吴道子的人物画在墨线的基础上着染以淡色,世称“吴装”。

故而后人亦有浅降山水画法称之为”吴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