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氧气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1ec3b5227916888586d771.png)
你尝过吗?
2.氧气与木炭反应
空气 发出红光
现: 象
氧气 发出白光
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木炭+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结
论
点燃
C + O2
CO2
3.O2与硫(S黄色)反应
空气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现:
象 氧气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结
论
点燃
S + O2
SO2
产生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 A+B+…..→AB (多变一)
讨论:
石蜡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点燃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两种产物
不是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点燃
镁 + 氧气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加热
汞 + 氧气
高温
硅 + 氧气
点燃
甲烷+氧气
碳酸 氧化汞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水
高温
碳酸钙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四、氧化反应
1.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2.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
氧化性
3.剧烈氧化 爆炸,燃烧
:
缓慢氧化 铁生锈 衰老 食物变质
:
动植物呼吸 酒或醋的酿造
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剧烈氧化进行的较快,有发光 的现象;而缓慢氧化进行的较慢,没 有发光的现象,不易被人觉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0e2fb676a20029bd642df6.png)
情感态度 价值观:
2、初步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的辩证观点,逐渐体会化学指导生活的意义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十五发展规律 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 烧实验现象的全面 观察和记录、分析 和思考、归纳和总 结,准确的描述与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 的能力
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 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 质的记忆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33页氧气的物理性 质。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 学生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 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2、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 方法
1、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感受” 化学美“,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有什么联系?
3、根据铁燃烧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 (2)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 (3)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 沙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三个实验说明氧气有怎样的化学 性质?
教学过程
持续学习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 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pptx课件科学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pptx课件科学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521a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7.png)
三、氧气的用途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登山
潜水
太空探索
炼钢
气割和气焊
航空
四、臭氧
氧气的“兄弟”——臭氧(O3) ➢ 物理性质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离地10 km50 km处。 ➢ 化学性质
臭氧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易分解成氧气。
四、臭氧
➢用途 能吸收掉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生命 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臭氧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用于饮用水和器具的 消毒。 ➢臭氧层空洞 在制冷剂——氟氯烃等作用下,臭氧被分解为无吸 收紫外线功能的氧气,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 化合反应。
反应通式: A + B
AB (多变一)
(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凡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非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酿酒等。
注意:氧气是不可以燃烧的喔!
化学性质一般指物质的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 性、还原性、腐蚀性、 毒性等。
一、氧气的性质
化学性质
➢ 氧气和木炭反应
反应物 反应物的 在空气中燃 在氧气中燃 文字表达
的名称 色、态 烧的现象 烧的现象
式
木炭
黑色固体
发出红光, 放出热量, 生成能使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的气体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学反应
1
2
4
化合反应 3 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课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90e6eaf18583d0486459a7.png)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检验:把一根_带__火__星__的__木__条__伸入集气瓶中,如果_木__条__复__燃__, 证明是氧气。 注 意: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 可燃性。 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
物质
反应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微___弱__的__淡__蓝___色__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硫 _明__亮___的__蓝__紫__色___火焰,生成__有__刺___激__性__气__味____的气体
8.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里,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的气 体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D ) A.木炭 B.蜡烛 C.铁丝 D.红磷
9.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D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能供给呼吸 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 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__更__旺___,发出__白__光___,生成的气体 木炭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变___浑__浊___
铁
在空气中加热,只能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火__星___四__射___, 生成__黑__色__固___体____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 合 反 应 : 由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 物 质 生 成 __另__一__种__ 物 质 的 反 应 。 (A + B→AB) 氧化反应:(1)_物__质__与__氧__气___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它具有__氧__化__性___。 (2)分类:剧烈的氧化反应,比如燃烧;缓慢氧化,比如动植物的呼吸 等。
11.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 述正确的是( A ) A.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B.硫——微弱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氧气PPT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氧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90ecca844769eae109ed0f.png)
现象: 在空气中: 铁丝红热, 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 ⑴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⑵放热;
⑶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
[提问]
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 ①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②火柴起什么作用 ③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 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
①为防止生成的高温融化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 ②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达到着
它是一种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的气体; 它极难溶于水; 一升一氧化碳约重1.25g(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燃烧后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性质)
A.都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需要点燃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课堂练习
1.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D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C.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2)氧气与木炭的反应
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在氧气中燃烧发白 光; 都是放出热量; 生成无色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思考] ➢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没有变化? ➢将木炭加热至红热, 应怎样放入氧气瓶中?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 (1)木炭没有点燃 (2)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3)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们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 溶解性如何?
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4)有三态变化, 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
2.2氧气(课时一氧气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2氧气(课时一氧气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d9e6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3.png)
木条或澄清石灰水) ;
(2)氧气与空气: 带火星的木条 。
课后作业
12. 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甲是无色、无味 气体;乙是黄色固体,能在甲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丙是黑色固体,丙能在甲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丁;戊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甲中燃
烧时火星四射。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燃。
课后作业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P41) 1. 化合反应是指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
物质 的反应。 2.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 氧化 反应。氧气 在反应中提供 氧 ,表现 氧化 性。氧化反应从 程度上分为 剧烈 氧化和 缓慢 氧化。
课堂要点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符号表达式: C+O2 点燃 CO2 。
课堂要点 火 焰
放热,同时生
实验
成一种无色
现象
燃烧更旺, 有 刺激性
氧气 发出明亮 气味的气体
中 的 蓝紫
色 火 焰
课堂要点
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
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利用红磷燃烧测 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
瓶底 预放
少量水
少量水或一层 细沙
少量水
课堂要点
实验
硫在氧气中燃 烧
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利用红磷燃烧测 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
溶解二氧化 作用 硫,减少污染
防止高温熔融 物溅落,使瓶 底炸裂
吸收白烟,加快 冷却
课后作业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中
课后作业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课件(34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课件(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f3f573453610661fd9f42a.png)
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能与 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 量。
2、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具 有氧化性,是一种氧化剂。
3、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足量的物质分别在一充满
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容 器中所剩余的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的 是( B )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跟所 有的物质发生反应;
D、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 烧;
4、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5、铝与氧气的反应
②现象: 木炭在空气里燃烧,发出
红光,放热, 放出的气体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更旺, 发出白光,放热,放出的气体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1
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 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物质在空气里燃烧不如在氧气里燃烧 剧烈,这说明了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 气的含量(或浓度)的高低有关。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 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 中剧烈。
4、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原理: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 Fe + O2点→燃 Fe3O4)
②现象: 铁在空气里不能燃烧,
只发生红热现象; 铁在氧气里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 ③集气瓶中少量水(或细沙) 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9.23《氧气》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9.23《氧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4ce207ee06eff9aef807bf.png)
化合反应
——现象和结论
氧化反应
练习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
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 D )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5、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6、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学习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2.知道氧气能和许多物质 (硫、木炭、铁丝、红磷)反应,
能正确描述反应的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完成课后训练案 1. 2. 3. 4. 5. 8. 9.
课堂我做主,精彩我展示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与氧气反应(实验2—3) 观察硫燃烧的程序: 反应物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
作,反应生成物的色、态、味及伴 随出现的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1、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1、火柴的作用: 引燃铁丝 2、将铁丝绕城螺旋状:增面大积铁丝与氧气接触
3、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 气瓶: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 不能顺利燃烧
4、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 层细沙: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观察并思考,以下反应有何共同特点
两种 硫 + 氧气 或 木炭 + 氧气 多种 铁 + 氧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7716e8be23482fb5da4c67.png)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__色火焰, 生成一种____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再 见!
谢谢大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表达式。
(三)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燃 在氧气中燃 文字表达式 烧的现象 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
铁
火星四射, 铁+氧气点 燃
丝 红热 放出大量 四氧化三铁
的热,生
成黑色固
体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上 2.2 氧气 课件(19张PPT) 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课堂巩固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__,__溶于水,因此氧气可以 用____法收集。
活动三:探究硫、木炭、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
(一)探究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观察演示实验2—3,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分别可以观
察到什么现象? ②硫燃烧后生成什么? ③试着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一)探究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燃 在氧气中燃 文字表达式 烧的现象 烧的现象
发出微弱的 发出明亮的 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 硫+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PPT课件
![初中化学《氧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b160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a.png)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木炭和硫与氧气反应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插入?
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和硫的燃烧,反应放出热量,上方的氧气会跑掉一部分,同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会把瓶中部或上部的氧气排出一部分,木炭和硫就不能顺利燃烧,使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观察 。
引燃铁丝
实验注意事项
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的时候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以致影响铁丝和氧气的反应。也不要伸入过晚,否则火柴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点燃铁丝。 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在空气中的燃烧: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标准状况)
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室温下1L水溶解约30ml氧气
沸点
熔点
-218℃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 1.293g/L)略大
-183℃
液态氧
固态氧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气瓶
二 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到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证 明是氧气。
应选择光亮的细铁丝。
生锈的或者镀了东西的以及表面被氧化发黑的铁丝效果都不好。铁丝上的氧化膜会将铁与氧气隔开,使反应难以发生。光亮的铁丝,铁和氧气才能直接接触,铁丝有更大的反应表面积。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要把铁丝擦“光亮”。 为什么将铁丝盘成螺旋状?
增大受热面积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 课件(共45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 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56a09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4.png)
1 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2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的水沿导管 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探 究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为什么呢?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
钾粉末进入导管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2、通电分解水: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2O
3、光合作用:
H2
O2
CO2 + H2O —C6 H12O6 + O2
这些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可作为制取氧气的 物质?
1、水( H2√O )
2、二氧化碳(CO2)√
3、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4、高锰酸钾(KMnO4) 5、过氧化氢( H2O2)
符号表达式 KMnO加4 热 K2MnO4 + MnO2 + O2
比一比
KClO3
△
MnO2
KCl + O2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H2O2 MnO2 H2O + O2 实验室一般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理由:
(1)不用加热,节约能源
(2)生成物是H2O和O2,环保 (3)H2O2中氧元素质量分数高
第三节 氧气
学习目标 1.在实验中动手实验制取氧气,体会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氧气的主要 性质。 3.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的性质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4.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 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乐于主动参与 实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141f3b27d3240c8447efc5.png)
3.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C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 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 焰 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
强化训练 课本P72页 3,4,5
阅读活动:一、O2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68页获得: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1.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比空气略大
。
3. 不易溶于水
。
4. 液氧为淡蓝色
。
交流与讨论:
1.为什么氧气瓶外层是蓝色的?
2.下图说明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实验活动:二、O2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猜想与假设:
。
实验与事实:
编号 在空气中燃 烧实验现象
实验1 木条红 热
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木条复燃
文字表达式
实验2
比在空气中燃
木炭燃烧, 烧更旺,发出 发红光 白光,放出热
量。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编 实验操作 号
实 验3:铁丝发
红,不 燃烧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 星四射,放出 热量,生成黑 色固体
2.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中, “氧”一定是氧气,对吗?
不对
图 3-1-1
酒精第三章+ 氧维持气生命之气点-氧燃气
C2H5OH O2
二氧化碳+水
CO2 H2O
石蜡 + 氧气 点燃 水 + 二氧化碳
讨论:以上反应属于什么反应?
氧化反应
练习
1.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化合反应? 哪些是氧化反应? A,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氧气课件
九年级化学氧气课件【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氧气来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了解氧气的检验方法与化学性质,最后得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初接触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
基本操作能力较弱,需要细致的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探究,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应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氧气课件【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分解反应.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 教学用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室加热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二课时:学生加热MnO4制取O2,分解反应,工业制氧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一) 学生情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要耦合于学。
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二幅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这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
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O2,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O2的呢?
这样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还节。
(二) 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我向同学们展示MnO2,ClO3,H2O2,MnO4这四种药品,同时给出它们的化学式。
提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步步追问,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后在教师引导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
分别加热MnO2,ClO3,ClO3和MnO2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我将运用自制教具“多孔试管夹”。
普通试管夹只能一次加热一个试管,而“多孔试管夹”的优点就是能一次加热多个试管,同时能对这些试管中的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ClO3可以用来制取O2,MnO2不能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实验探究二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和3ML5%的H2O2溶液与少量MnO2的混合物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后者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H2O2可以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MnO2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
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接着引领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们知道反应物状态不同,温度不同,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也都会发生相应改变。
活动探究三
加热MnO4制取O2。
这是一个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一下六点提示来进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实验。
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MnO4制取O2的操作步骤。
用七个字简述出来便是“查,装,定,点,收,离,熄”,同时通过其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接下来,我启发学生,我们能否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利用废弃物品来做这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呢?这就是我利用废弃物制作的实验装最。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意识了。
通过让学生观察ClO3, H2O2, MnO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并通过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应。
(三) 联系生活,扩展新知
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
同时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 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练习题,这几道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 交流收获,优化新知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将尽可能的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活动情况。
提醒学生把自己的自我评价写进学习记录卡中,装入学生成长袋中。
我会及时作出回应,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 = 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
和行为。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以利今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