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十七年散文50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13
• 其次,秦牧的散文 “形散”而 “神聚”,也就是体现了通常所说的 “形散而神不 散”
的散文基本特征。虽然秦牧在其一篇题为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的学术论文 中大 力倡导 “大散文”的理论观点,强调当代散文的一种突破性,竭力做到旁征博引, 然 而繁多的材料却能处处紧扣 “中心”,杂而不乱,真正做到寓控制于放纵之中,正如 翱翔天际的风筝始终牵引在放者的手中,这根线从看似庞杂的材料中寻到相通之处进 而将其牵引在一起。 《社稷坛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大开大阖、思接千古,如五色 土的历史缘由、屈 原等千百年来思想者的不断探求……看似天马行空、纷繁芜杂,但多 条思索的纹路统 一于一条抒情主线周围。始终以社稷坛、五色土为线索贯穿全篇,松 弛得宜,聚放自 如,形成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的散文风格。在叙事过程中夹叙夹议, 运笔轻重浓淡、 参差有别,在大起大落的变化中整合结构以实现形神的统一。作者把 美丽的幻想与深 刻的分析结合起来,情理交融,使想象的境界臻于深邃悠远,发人深 省,启人深思。
14
三、刘白羽
• 刘白羽 (1916—2005),北京人,部队作家,与杨朔、秦牧并称为 “当
代散文三大 家”。在小说、散文两方面均有建树。刘白羽的散文创作大致经历了 两个阶段:1936年 至1958年是刘白羽散文创作的早期阶段,以通讯、速 写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单篇散文 《关于长城的回忆》、《从黄昏到夜晚》、 《横 断中原》,通讯报告集 《游击中间》、 《环行 东北》和 《延安生活》等。其中 出版于1946年的 《延安生活》中的七篇作品较早地报 道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新 面貌新生活,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创作 了大量优秀的散文 作品,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散文集 《为祖国而战》、 《朝鲜在战火中 前进》、 《对和平宣誓》等,体现了刘白羽部队作家的本色;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题 材的有散文集 《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 《平明小札》等,享有极高声誉。 第二 个阶段是1959年以后,1959年 《日出》的发表标志着他由 “战地通 讯”向 “抒情散 文”的根本性转变。《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先 后问世,表明了他对散文创 作的不懈追求。
• 其次,秦牧的散文 “形散”而 “神聚”,也就是体现了通常所说的 “形散而神不 散”
的散文基本特征。虽然秦牧在其一篇题为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的学术论文 中大 力倡导 “大散文”的理论观点,强调当代散文的一种突破性,竭力做到旁征博引, 然 而繁多的材料却能处处紧扣 “中心”,杂而不乱,真正做到寓控制于放纵之中,正如 翱翔天际的风筝始终牵引在放者的手中,这根线从看似庞杂的材料中寻到相通之处进 而将其牵引在一起。 《社稷坛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大开大阖、思接千古,如五色 土的历史缘由、屈 原等千百年来思想者的不断探求……看似天马行空、纷繁芜杂,但多 条思索的纹路统 一于一条抒情主线周围。始终以社稷坛、五色土为线索贯穿全篇,松 弛得宜,聚放自 如,形成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的散文风格。在叙事过程中夹叙夹议, 运笔轻重浓淡、 参差有别,在大起大落的变化中整合结构以实现形神的统一。作者把 美丽的幻想与深 刻的分析结合起来,情理交融,使想象的境界臻于深邃悠远,发人深 省,启人深思。
14
三、刘白羽
• 刘白羽 (1916—2005),北京人,部队作家,与杨朔、秦牧并称为 “当
代散文三大 家”。在小说、散文两方面均有建树。刘白羽的散文创作大致经历了 两个阶段:1936年 至1958年是刘白羽散文创作的早期阶段,以通讯、速 写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单篇散文 《关于长城的回忆》、《从黄昏到夜晚》、 《横 断中原》,通讯报告集 《游击中间》、 《环行 东北》和 《延安生活》等。其中 出版于1946年的 《延安生活》中的七篇作品较早地报 道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新 面貌新生活,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创作 了大量优秀的散文 作品,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散文集 《为祖国而战》、 《朝鲜在战火中 前进》、 《对和平宣誓》等,体现了刘白羽部队作家的本色;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题 材的有散文集 《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 《平明小札》等,享有极高声誉。 第二 个阶段是1959年以后,1959年 《日出》的发表标志着他由 “战地通 讯”向 “抒情散 文”的根本性转变。《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先 后问世,表明了他对散文创 作的不懈追求。
第六讲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散文的新变 二、散文的两度活跃 三、知识散文与诗化散文 四、随笔与小品的余绪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散文新变
与“主情”的现代散文传统不同 ,新中国成立之初,散文首先出 现了“主事”的变化,客观的纪 实或叙事代替了主观的抒情,对 外部新世界的高歌取代了心灵的 内宇宙的剖析与探索。
四、随笔与小品的余绪
50年代,老作家周痩鹃、周作人曾 发表一些疏离于当时文坛主流的文字 ,这是散文园地中不显眼的两丛。他 们不显眼,却凭借幽兰暗香的韵致入 心,以看似无心插柳的闲情逸致,在 一定程度上接续了写真心、抒性灵的 中国现代散文精神。
周作人在上海的《亦报》副刊 “隔日谈”和“饭后随笔”专 栏发表千篇小品文,又在《大 报》发表了43篇随笔。
杨朔散文的特征: 1.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 性。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 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 有《荔枝蜜》、《蓬莱仙境》、《 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 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 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 、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 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 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 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弊端:“真实性胜过文学性,生 活气息胜过艺术风采,战斗作用 胜过审美价值。” 影响:五四以来现代散文表现个 性自我、性灵真情的品格与美学 传统逐渐淡化流失。
二、散文的两度活跃
“双百方针”前后的50年代中期 ,是散文相对活跃的一个阶段,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批评时弊的杂文一度活跃起 来。领杂文风气之先的是巴人, 发表《况钟的笔》,以娓娓道来 中显示笔下千金的沉重。夏衍《 “废名论”存疑》、唐弢的《言 论老生》、叶圣陶的《老爷说的 准没错》、严秀的《九斤老太论 》等,都名闻一时。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散文的新变 二、散文的两度活跃 三、知识散文与诗化散文 四、随笔与小品的余绪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散文新变
与“主情”的现代散文传统不同 ,新中国成立之初,散文首先出 现了“主事”的变化,客观的纪 实或叙事代替了主观的抒情,对 外部新世界的高歌取代了心灵的 内宇宙的剖析与探索。
四、随笔与小品的余绪
50年代,老作家周痩鹃、周作人曾 发表一些疏离于当时文坛主流的文字 ,这是散文园地中不显眼的两丛。他 们不显眼,却凭借幽兰暗香的韵致入 心,以看似无心插柳的闲情逸致,在 一定程度上接续了写真心、抒性灵的 中国现代散文精神。
周作人在上海的《亦报》副刊 “隔日谈”和“饭后随笔”专 栏发表千篇小品文,又在《大 报》发表了43篇随笔。
杨朔散文的特征: 1.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 性。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 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 有《荔枝蜜》、《蓬莱仙境》、《 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 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 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 、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 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 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 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弊端:“真实性胜过文学性,生 活气息胜过艺术风采,战斗作用 胜过审美价值。” 影响:五四以来现代散文表现个 性自我、性灵真情的品格与美学 传统逐渐淡化流失。
二、散文的两度活跃
“双百方针”前后的50年代中期 ,是散文相对活跃的一个阶段,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批评时弊的杂文一度活跃起 来。领杂文风气之先的是巴人, 发表《况钟的笔》,以娓娓道来 中显示笔下千金的沉重。夏衍《 “废名论”存疑》、唐弢的《言 论老生》、叶圣陶的《老爷说的 准没错》、严秀的《九斤老太论 》等,都名闻一时。
十七年散文概述ppt课件
这种结构也可以概括为:“开头设悬 念,中间转弯子,卒章显其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例如《泰山极顶》。这篇文章,作者一开始就 指出,登山的目的是看日出。登泰山看日出,必须 头天晚上上山,在“天街”上住一夜,第二天早上 看日出。但是,“我”住在天街的那天晚上,山上 突然漫起了雾。雾又浓又湿,晚上甚至悄悄从门缝 挤了进来,落在枕头边上,还能听到零星的雨声。 “我”心里凉了半截。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 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 的作品。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二、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 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61年被称 为“散文年”。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 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 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 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 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 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 坑坎坎的,倒象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 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雪浪花》
第二天,我们上了“观日峰”以后,看见山上 的雾虽然散了,但天是阴的,这样日出就肯定看不 成了。“我们”来就是看日出的,日出看不成,能 想象,“我们”是多么的沮丧。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例如《泰山极顶》。这篇文章,作者一开始就 指出,登山的目的是看日出。登泰山看日出,必须 头天晚上上山,在“天街”上住一夜,第二天早上 看日出。但是,“我”住在天街的那天晚上,山上 突然漫起了雾。雾又浓又湿,晚上甚至悄悄从门缝 挤了进来,落在枕头边上,还能听到零星的雨声。 “我”心里凉了半截。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 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 的作品。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二、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 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61年被称 为“散文年”。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 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 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 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 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 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 坑坎坎的,倒象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 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雪浪花》
第二天,我们上了“观日峰”以后,看见山上 的雾虽然散了,但天是阴的,这样日出就肯定看不 成了。“我们”来就是看日出的,日出看不成,能 想象,“我们”是多么的沮丧。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6十七年文学概述PPT课件
5
第一次文代会
1、确定了《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 总方针。
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 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 务,首先为工农兵服 务的总方向。
6
第一次文代会
2、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 组织—中华全国文艺 界联合会(文联)。
主席:郭沫若 副主席:茅盾
周扬
7
文联的作用
通过文学团体对作家的文学活动进 行政治领导和控制,实行高度的组织化, 保证文学规范的实施。
B:1966——1976:文革文学。
C:1976——至今:新时期文学。
3
当代文学继承的传统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4
二、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学史概况:
一、第一、二次文代会
(一)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19日,中 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 平召开,实现了不同地域 (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作家、 艺术家的“会师”。
光绪皇帝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 又敕建“乐善好施”牌坊。
“义乞”、“乞圣” “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16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毛泽东亲自撰改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
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 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 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 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 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 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 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 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 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 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 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批判运 动。
第一次文代会
1、确定了《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 总方针。
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 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 务,首先为工农兵服 务的总方向。
6
第一次文代会
2、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 组织—中华全国文艺 界联合会(文联)。
主席:郭沫若 副主席:茅盾
周扬
7
文联的作用
通过文学团体对作家的文学活动进 行政治领导和控制,实行高度的组织化, 保证文学规范的实施。
B:1966——1976:文革文学。
C:1976——至今:新时期文学。
3
当代文学继承的传统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4
二、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学史概况:
一、第一、二次文代会
(一)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19日,中 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 平召开,实现了不同地域 (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作家、 艺术家的“会师”。
光绪皇帝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 又敕建“乐善好施”牌坊。
“义乞”、“乞圣” “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16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毛泽东亲自撰改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
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 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 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 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 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 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 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 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 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 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 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批判运 动。
当代文学史:第五章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和话剧
❖《三家村札记》:《前线》杂志专栏 (吴南星——邓拓、吴晗、廖沫沙)
❖《燕山夜话》:《北京晚报》专栏(马 南邨——邓拓)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艺术散文第二次崛起
❖ 杨朔:《茶花赋》、《樱花雨》、 《雪浪花》
❖ 刘白羽:《长江三日》、《红玛 瑙》、《樱花漫记》
❖ 秦牧:《花城》、《古战场春晓》 ❖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菜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主要作品
❖《秦牧杂文》(1947)
❖《星下集》、《贝壳集》、 《花城》、《潮汐和船》、 《艺海拾贝》(50、60年代)
❖《长街灯语》、《花蜜与蜂
刺》、《晴窗晨笔》等(80年
代)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知识小品型散文
❖ 知识性 ❖ 哲理性 ❖ 趣味性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散文名篇
❖《古战场春晓》 ❖《土地》 ❖《潮汐和船》 ❖《花城》 ❖《社稷坛抒情》
❖ 革命的哲理和革命的人生哲学 ❖ 情感空间广阔,气势宏伟 ❖ 语言色彩绚丽,注重夸饰形容
(色彩)和铺叙排比(气势) ❖ 总体风格:粗放、雄健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散文名篇
❖《日出》 ❖《长江三日》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刘白羽散文的缺憾
❖ 主题重复与单调 ❖ 政治宣传式的思维模式 ❖ 语言放纵繁冗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艺术散文的第一次崛起
❖ 老舍《养花》 ❖ 杨朔《香山红叶》 ❖ 秦牧《社稷坛抒情》 ❖ 魏巍《我的老师》 ❖ 丰子恺《庐山真面》 ❖ 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杂文
❖ 马铁丁:《思想杂谈》 ❖ 巴人:《况钟的笔》 ❖ 任晦:《废名论存疑》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长短录》:《人民日报》专栏(夏衍、 唐弢、吴晗、孟超、廖沫沙)
❖《燕山夜话》:《北京晚报》专栏(马 南邨——邓拓)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艺术散文第二次崛起
❖ 杨朔:《茶花赋》、《樱花雨》、 《雪浪花》
❖ 刘白羽:《长江三日》、《红玛 瑙》、《樱花漫记》
❖ 秦牧:《花城》、《古战场春晓》 ❖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菜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主要作品
❖《秦牧杂文》(1947)
❖《星下集》、《贝壳集》、 《花城》、《潮汐和船》、 《艺海拾贝》(50、60年代)
❖《长街灯语》、《花蜜与蜂
刺》、《晴窗晨笔》等(80年
代)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知识小品型散文
❖ 知识性 ❖ 哲理性 ❖ 趣味性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散文名篇
❖《古战场春晓》 ❖《土地》 ❖《潮汐和船》 ❖《花城》 ❖《社稷坛抒情》
❖ 革命的哲理和革命的人生哲学 ❖ 情感空间广阔,气势宏伟 ❖ 语言色彩绚丽,注重夸饰形容
(色彩)和铺叙排比(气势) ❖ 总体风格:粗放、雄健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散文名篇
❖《日出》 ❖《长江三日》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刘白羽散文的缺憾
❖ 主题重复与单调 ❖ 政治宣传式的思维模式 ❖ 语言放纵繁冗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艺术散文的第一次崛起
❖ 老舍《养花》 ❖ 杨朔《香山红叶》 ❖ 秦牧《社稷坛抒情》 ❖ 魏巍《我的老师》 ❖ 丰子恺《庐山真面》 ❖ 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杂文
❖ 马铁丁:《思想杂谈》 ❖ 巴人:《况钟的笔》 ❖ 任晦:《废名论存疑》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长短录》:《人民日报》专栏(夏衍、 唐弢、吴晗、孟超、廖沫沙)
现当代文学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
(2)第二次创作高潮 (1961—1964)P66
空前丰收,61年也被称为“散文年”。
以艺术的精致来弥补创作的欠缺,酿 造更美好的生活,出现一批散文佳作。
“散文三大家”:杨朔“以诗为文”、 刘白羽“以情牵论”、秦牧“知识小 品”
3、杂文的创作
(1) 56—57上半年 P64 • 敢于切中时弊,大胆批判生活中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纵情挥洒,激情 澎湃,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多以议论 来抒情。
3、语言绚丽多彩
雄健豪放,抑扬顿挫,气势磅礴 。
时常出现富于哲理的警言:“曙光就在前 面我们应当努力” (《长江三日》) 。
4、 不足:
感情抒发节制不够,议论过多,有 时流于空泛说教,缺乏真情实感。
三、秦牧的散文创作P68
由于政治功利观念的制约,这种诗 的意境追寻,带有明显的人工斧凿 的痕迹。
二、刘白羽的散文 P69
1、热情歌唱时代最强音
热情高昂地歌颂新时代精神,情感热
烈,格调高亢。
(1916-2005)
《长江三日》
2、 表现出壮美豪迈的美学风 格
意象选择:表现千姿百态的长江、浩瀚 无边的大海、苍莽雄伟的长城、旭日、 朝霞等雄奇、壮美又富有象征意义的美 好事物,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情调。
“以诗为文”成为杨朔自觉的艺 术追求。
《雪浪花》 “是叫浪花咬的”
3、“三段式”艺术构架
杨朔散文结构十分讲究,大多不直抒胸臆,而 用曲笔。欲扬先抑的开头,中间转弯,最后点 题、卒章显志的构架。
《荔枝蜜》 运用“写景—记事写人—议论点睛”的三段式
结构
诗化散文的不足 P68
这种艺术风格被规范化、模式化, 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多样化追求。也 是对作家苦心追求的艺术独创性的 背离。
人民大2024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四版)PPT第十二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
除了成功塑造我军英雄人物形象外,《红日》还出色地刻画了几个富有特色 的反面人物。作者着重通过战局的发展逐层剖析他的丑陋灵魂。当 我军在孟良 崮包围了张灵甫的军队时,他虽然惊慌不已,也曾经担心国民党内部争 斗造成 “孤军突击”的后果,但是马上又被内心升腾起的威严和虚荣战胜,依然陶 醉 在 “天下无敌”的美梦中,这种心理描摹直接戳穿了张灵甫刚愎自用、色厉内 荏 的本质。在艺术构思上《红日》也体现出独到之处。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 个战役的描写 主次分明,张弛自如。全篇既有对战争全貌的观照,又有对战时 各个侧面的展示;既 有战争场面气势恢弘磅礴的表现,又有情趣盎然的生活画 面的巧妙穿插,使得作品疏 密相间、起伏跌宕,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对 战争场面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写法更是独具特色,为以后的军事题材创作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岩》在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突破了
围绕一个中心人物的命运展开描写的叙述模式,成功地塑造了
一系列英雄群体形象:有铁血丹心、铮铮正气的成岗;有忍辱
负重、长期装疯的华子良;有背叛自己的阶级、热切追求真理
的刘思扬……这些英雄形象像浮雕一样镌刻在当代文学的人物
画廊中。
《红岩》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它结构严整宏大,始终体现 出作者自觉的历史意识。在刻画人物时注意对比和层次,把英 雄人物的信仰所焕发出的精神力量与反面角色的狡诈残忍、恐 惧胆怯两相对照;同时,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之间也相互映衬 ,有力地展现出当时斗争的历史面貌。采用多变的手法刻画人 物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亮点。对革命者受刑和就义场面的描写 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丰富了小说的艺术空间,避免了叙述上 的单调、重复。当然,这部小说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刻画人物 和事件时有时放不开拳脚,人物个性不够突出等。
当代文学史第五讲 十七年散文创作
文学的“一体化”进程当 中,在“时代的抒情”大潮当中,这种 “个人的思考”是有限的、充满矛盾和 困惑的。在知识分子努力转变心态、角 色、写作姿态的过程中,保留并呈现这 种思考,是难能可贵的。
1,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红豆》 (在爱情与革命之间) 2,知识分子的思考与苦恼:《望星空》 (在个体生命与历史洪流之间) 3,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 (在持守人格与堕落屈服之间) 4,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 《陶渊明写〈挽歌〉》
秦牧:“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
1,文艺随笔:闲笔和畅想接纳了不少典故、 细节,平易近人的谈话风、亲切感 2,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3,流于说教,冗杂拖沓
二、现实的讽喻与个人的思考
1,现实的讽喻: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 《三家村札记》(温和节制、曲折展开) 2,私人性话语:《傅雷家书》、《顾准日 记》、《无梦楼随笔》
刘白羽:散文是“战斗生活的号角”
1,以时代激情与信仰拥抱对象——“崇高” (大自然的雄伟景象与大我的战斗激情) 2,感情放纵,节制不够 《桂林山水歌》——《长江三日》:自然景物 的描写向时代精神的转化
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
1,立意:发现日常生活当中的“诗意”并转 化为时代主题——“人民性颂歌” 思考:“以小见大”是否可行?影响? 2,手法:主题意象化,象征比附 思考:散文与诗歌的“雕琢”有无差别? 3,结构:卒章显其志,欲扬先抑 思考:“物—人—理”的杨朔模式?
第五讲
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一、“散文三大家”及“杨朔模式”
(一)五六十年代散文的总体状况 1,以特写/报告文学为主——写实 2,主题:光明的赞歌(时代主调) (二)五六十年代散文“三大家”——杨朔、 秦牧、刘白羽——与时代主题同步,但审美视 野较为开阔,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三)不足:雷同化倾向,艺术观念偏狭
1,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红豆》 (在爱情与革命之间) 2,知识分子的思考与苦恼:《望星空》 (在个体生命与历史洪流之间) 3,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 (在持守人格与堕落屈服之间) 4,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 《陶渊明写〈挽歌〉》
秦牧:“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
1,文艺随笔:闲笔和畅想接纳了不少典故、 细节,平易近人的谈话风、亲切感 2,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3,流于说教,冗杂拖沓
二、现实的讽喻与个人的思考
1,现实的讽喻: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 《三家村札记》(温和节制、曲折展开) 2,私人性话语:《傅雷家书》、《顾准日 记》、《无梦楼随笔》
刘白羽:散文是“战斗生活的号角”
1,以时代激情与信仰拥抱对象——“崇高” (大自然的雄伟景象与大我的战斗激情) 2,感情放纵,节制不够 《桂林山水歌》——《长江三日》:自然景物 的描写向时代精神的转化
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
1,立意:发现日常生活当中的“诗意”并转 化为时代主题——“人民性颂歌” 思考:“以小见大”是否可行?影响? 2,手法:主题意象化,象征比附 思考:散文与诗歌的“雕琢”有无差别? 3,结构:卒章显其志,欲扬先抑 思考:“物—人—理”的杨朔模式?
第五讲
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一、“散文三大家”及“杨朔模式”
(一)五六十年代散文的总体状况 1,以特写/报告文学为主——写实 2,主题:光明的赞歌(时代主调) (二)五六十年代散文“三大家”——杨朔、 秦牧、刘白羽——与时代主题同步,但审美视 野较为开阔,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三)不足:雷同化倾向,艺术观念偏狭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6十七年散文
秦牧散文特点: 秦牧散文特点: 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 1)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 新生活, 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 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 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 枯燥。 枯燥。 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 2)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 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 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 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 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十七年 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 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 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 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
十七年散文概述
小结 : 十 七年时 期的散 文由于 受到 的文艺理论和“ “左” 的文艺理论和“左 ” 的僵化观念的 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 影响, 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 ,限 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主要 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 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 , 缺少真情的抒 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
十七年散文概述
1949- 1956年为第一阶段 通讯、 年为第一阶段: ( 一 ) 1949 - 1956 年为第一阶段 : 通讯 、 报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 王家斌》 华山《童话的时代》 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 杨朔《石油城》 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十七年散文概述
小结 : 十 七年时 期的散 文由于 受到 的文艺理论和“ “左” 的文艺理论和“左 ” 的僵化观念的 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 影响, 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 ,限 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主要 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 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 , 缺少真情的抒 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
十七年散文概述
1949- 1956年为第一阶段 通讯、 年为第一阶段: ( 一 ) 1949 - 1956 年为第一阶段 : 通讯 、 报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 王家斌》 华山《童话的时代》 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 杨朔《石油城》 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十七年散文
• (四)家书、随笔——另一类书写: 《从文家书》和《傅雷家书》 • 沈从文用一种奇异的手记形式,写下了 这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虽然这篇手记仅仅是作家在病中的“呓 语狂言”,但它富有象征意味地记录了 一部分失意的知识分子在大转型时代里 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病中的沈 从文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世界 在动,一切在动”。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人民日报》开设“长短录”的杂文专 栏 • 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五人 作为专栏的特约撰稿人。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2、后期:批判性杂文 • 《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 专栏 • 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这部家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对儿 子学习和生活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二是发 表自己对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艺问题以及时 局的看法。施蛰存在《纪念傅雷》一文中说: “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 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步的了解傅雷。 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热烈。 他要把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 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 然而傅雷成功了。”
• (四)家书、随笔——另一类书写: 《从文家书》和《傅雷家书》 • 沈从文的《从文家书》 • 沈从文用一种奇异的手记形式,写下了 这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四)家书、随笔——另一类书写: 《从文家书》和《傅雷家书》 • 沈从文的《从文家书》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虽然这篇手记仅仅是作家在病中的“呓 语狂言”,但它富有象征意味地记录了 一部分失意的知识分子在大转型时代里 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病中的沈 从文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世界 在动,一切在动”。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人民日报》开设“长短录”的杂文专 栏 • 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五人 作为专栏的特约撰稿人。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2、后期:批判性杂文 • 《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 专栏 • 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这部家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对儿 子学习和生活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二是发 表自己对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艺问题以及时 局的看法。施蛰存在《纪念傅雷》一文中说: “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 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步的了解傅雷。 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热烈。 他要把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 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 然而傅雷成功了。”
• (四)家书、随笔——另一类书写: 《从文家书》和《傅雷家书》 • 沈从文的《从文家书》 • 沈从文用一种奇异的手记形式,写下了 这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 (四)家书、随笔——另一类书写: 《从文家书》和《傅雷家书》 • 沈从文的《从文家书》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6十七年文学概述PPT课件
光绪皇帝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 又敕建“乐善好施”牌坊。
“义乞”、“乞圣” “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16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毛泽东亲自撰改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
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 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 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 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 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 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 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 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 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 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 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批判运 动。
出品年代:1950 编剧:孙瑜 主演:赵丹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 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
争。
14
赵丹(1915-1980), 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 影演员。主演了中国电影 史上经典影片《十字街头》 和《马路天使》。
15
历史上的武训
武训(1838—1896)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 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原无 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
强调写真实和政治倾向
11
第二次文代会
2、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对社会主义 文艺的基本要求
“义乞”、“乞圣” “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16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毛泽东亲自撰改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
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 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 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 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 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 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 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 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 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 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 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批判运 动。
出品年代:1950 编剧:孙瑜 主演:赵丹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 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
争。
14
赵丹(1915-1980), 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 影演员。主演了中国电影 史上经典影片《十字街头》 和《马路天使》。
15
历史上的武训
武训(1838—1896)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 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原无 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
强调写真实和政治倾向
11
第二次文代会
2、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对社会主义 文艺的基本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 ppt课件
❖ 这时期散文的特征和名作
❖ 特征:1957年、1958年是革命回忆录的写作热潮;50年 代末到60年代初是游记、抒情散文、杂文的创作热;60年 代中期是报告文学的勃兴,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
❖ 名家名作:“散文三大家”作品;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 洞》冰心《樱花赞》巴金《从镰仓带回的照片》方纪《挥 手之间》吴伯萧《记一辆纺车》;游记:李健吾《雨中登 泰山》剪伯赞《内蒙访古》宗璞《西湖漫笔》;报告文学: 魏钢焰《红桃是怎么开的?》徐迟《祁连山下》黄宗英 《小丫(一)散文的第一个时期
兴盛的原因:①人民政权的建立,抗美援朝的胜利,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英雄人物的出现。②阶 级斗争思维定势的摇动(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提出) 和“双百”方针的提出、实施。
ppt课件
4
❖ (2)这一时期散文的特征及代表作
①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报告文学成为第一声春雷。 作家专集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巴金《生活在英 雄们的中间》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集体合集有:《朝鲜通讯报告选》(1、2、3辑) 《志愿 军一日》 《志愿军英雄传》 ②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沸腾生活和祖国变化。 柳青《王家斌》 秦兆阳《老羊工》《散文特写选》《散文 小品选》《经济建设通讯报告集》等。 ③讴歌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英雄黄继光献身的一刻》中的黄继光 《为了整体,为了 胜利》中的邱少云 《罗盛教》中的罗盛教 《第二次考试》 中的女青年
❖ 从《香山红叶》开始他由通讯特写走向抒
情散文。《荔枝蜜》、《茶花赋》、《雪
浪花》等皆为他这种“诗意散文”的代表
作。
"文化大革命"中,杨朔遭到残酷折磨,于
1968年8月3日含冤去世,终年58岁。
ppt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上2)十七年文学思潮50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国当代文学(上2)十七年文学思潮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国当代文学(上2)十七年文学思潮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当代文学史】十七年散文
• 从一九四九年一月起,沈从文陷入“精神失常”。1949年 1月,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学生,发起了对他的激烈批判, 一幅幅大标语从教学楼上挂下来,上面醒目地写着“打倒 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并全文抄 录了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在校内张贴,一切都那样的 触目惊心。
•
1949年3月,沈从文试图切脉自杀,被人发现后送往医 院抢救,幸而不死。病愈后,他去了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政 治,学习“毕业”后,经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及北大副 教授兼历史博物馆代馆长韩寿萱介绍,正式调往历史博物 馆。
• 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说“地主阶级的弄 臣沈从文,为了慰娱他没落的主子,也为了以缅怀过去来 欺慰自己,才写出这样的作品来,然而这正是今天中国典 型地主阶级的文艺,也是最反动的文艺。”;
• 而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对沈从文的文学活动作了更 为“全面”的批判: 沈从文不仅是‚桃红色‛的代表,‚作文字上的裸体画, 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更为严重的是,‚特别是沈从文, 他一直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在抗战初期全民族 对日寇争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高唱着‘与抗战无关论’; 在抗战后期作家们加强团结,争取民主的时候,他又喊出 ‘反对作家从政’;今天人民正‘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 战争’,也正是凤凰毁灭自己,从火中再生的时候,他又 装起一个悲天悯人的面孔,谥之为‘民族自杀的悲剧’, 把我们的爱国青年学生斥之为‘比醉人酒徒还难招架的冲 撞大群中小猴儿心性的十万道童’,而企图在‘报纸副刊’ 上进行其和革命游离的新第三方面,所谓‘第四组织’。‛
• 左翼文化人的激烈批判使沈从文心怀忧惧,忧惧的主要还 不是这种批判本身,而是这种批判背后日益强大的政治力 量的威胁。一九四九年沈从文的“疯狂”,这些因素都是 直接的。同时他感受到的在周围人事中的隔绝无援,对他 却成为一种排斥的力量,陷到完全孤立无助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