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普通高中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案
普通高中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案编写体例说明(模块层面):学好第一课模块学习先知本部分内容旨在贯彻整体认知的原则。
要对本模块所学内容,知识结构,知识体系整体把握,对本模块学习目标进行解析;并要从学科的角度贯彻本模块体现的主要学科思想,同时给出学法指导。
(单元层面):单元(章)整体感知本部分要求站在单元的层面,从三个方面给出概述,总览和解析;要对本单元课程标准吃透的前提下,叙写为学习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解析;同时要交待本单元在学科中所处位置,所体现的主要学科思想以及主要学习方法。
要注意语言的亲切性和激励性,要以面对学生指导的语气和人称叙写。
(课时层面):课题板块一:创设问题引领目标(1) 问题呈现本问题是本课时的核心问题,是最能体现三位一体生成的问题,(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疑难为起点,教学意图为导向);是指在学科基本问题的引领下,依据学科在本课时的重点问题,统领性的问题,直指学习目标的问题。
本问题要尽量设置典型的情景。
本问题在呈现时一般与“导入问题”相融合。
即导入后直指本课时的重点。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注:衡量核心问题是否有效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①问题的解决对达成主要学习目标要起决定作用。
②问题基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保留适度挑战。
③问题有一定的探究空间、思维含量与开放度。
④问题统领课堂的主线索,能体现学科基本思想的关键性问题。
(2)材料链接:(探究实验)、(背景知识)、(知识准备)、(他山之石)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解决核心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可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和开发、再给出适当的学习材料或进行材料、知识链接。
给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相关书籍、报刊、网站、网址等。
理化生的探究性验证性实验也可在此给出。
板块二:自学思疑初探问题(1) 问题呈现本版块的问题应是问题系统中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就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般应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有关本质、实质、要素的事实性问题,或属于记忆性、理解性的问题。
《第2单元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案(附导学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36-6= 29-20= 17+8= 45-9=35-30= 70+12= 36+30= 17+8=2.解答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2012年二月份有28天,三月份有31天,二月份比三月份少几天?[求28比31少几,用减法计算,31-28=3(天)](2)有白兔40只,黑兔26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求40比26多多少,用减法计算,40-26=14(只)]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就是求较大数和较小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1.出示情景图观察: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从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汇报:(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
(2)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3)三班比一班少4面。
2.学习例4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学生活动:找一找:要求二班有多少面小红旗,需要哪些信息?该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汇报交流。
小结:可以画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求二班有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列式:12+3=15(面)3.拓展应用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问题求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学生活动: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汇报交流。
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4.5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导学案
编者:修改者:
一、温故知新
估一估,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大约是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06+432 138+567
二、设问导读
认真自学课本第43页例4,并思考以下问题:
1.问题(1)和问题(2)都需要精确计算吗?
2.解决问题(1)估算时,是把166、225、558分别看作多少进行计算的?为什么估的结果是960元,一定够呢?
3.三个数连加列竖式和两个数相加列竖式的方法是一样的吗?若遇到某位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几呢,满30呢?
三、自学检测
.小剧场共有500个座位,一年级去了248人,二年级去了249人,请你估算一下小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如果够坐,还空多少个座位?如果不够坐,还缺多少个座位?
四、分层训练
1、
216元368元128元
妈妈想买上面物品各一件,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仓库里有403千克苹果、349千克梨和259千克桃,请你估算一下载重1吨的汽车能一次运走这些水果吗?
3、一个书架有三层,上层有136本书,中层有187本书,下层有93本书,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它。
五、拓展延伸
小丽在计算一道加法算式题时,错把一个加数326看成356,结果得804.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1.7《解决问题例8》导学案
1.7《解决问题例8》导学案
编者:开元小学卢岩修改者:王雁飞王丽杨瑞芬原娇霞
温故知新
秋季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107元,一共需要9套票,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15页例8,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阅读与理解的表格,思考:要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需要先分别算出什么?
2.必须算出准确结果吗?小亮和小丁分别是怎样估算的?
3.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何判断够不够?
自学检测
完成课本17页“练习四”第2题
分层训练(一)
请你分析一下,买下面这些蔬菜每种2千克,20元够吗?
白萝卜1.90元/千克豆角3.80元/千克青椒3.50元/千克
分层训练(二)
王老师带了150元,她想买5本词典,每本词典32.4元。
估一估,王老师带的钱够吗?
分层训练(三)
一个房间长8.1m,宽5.2m。
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不考虑损耗。
)
拓展延伸
超市王经理要购进35千克的砂糖橘,进价如下表。
请你根据这张表算一算,王经理带400元钱够不够?。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本节课的导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导入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2.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来一起看看如何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了解解决问题的基
本步骤。
2.带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部分。
3.让学生合作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设计好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意见。
五、合作实践
1.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好的数学问题的解答。
2.鼓励学生合作,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六、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关于解决问题的习题。
2.每人选定一个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写一篇小结,包括问题的出现、解
决过程和解决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勇敢面对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42.43页解决问题导学案
2、想一想: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不知道这条路多长怎么办? 3、假设一个长度求一求。 4、如果把这条路看做 1 呢?列一列 5、把这条路假设成多少简便? 任务二、小试牛刀 1、做一批零件,甲单独做 5 天完成,乙单独做 6 天完成 (1)甲每天做这批零件的( ),乙每天做这批零件的( );甲乙合作( )。 )。
(2)甲乙合作每天做这批零件的(
)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
(3)甲乙合作 2 天,完成这批零件的(
2、一项任务,师傅单独做 8 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做 10 小时完成。师徒合作几小时完成任 务? 师傅的工作效率: 徒弟的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应用数量关系式:
这里要注意哦!数量在这 里是可以没有单位的。
达标检测
1、一批货只用甲车运,6 次能运完。只用乙车运,3 次能运完。如果两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 完这批货物?
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 10 天完成,乙队单独修 15 天完成,两队一起修,多少天能完 成全长的 2/3?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主备人: 课题 审核人: 班级: 六(1) 课型 学具准备 新知探究 学生姓名: 编号 MJZXX6400
解决问题(4)
学习内容 教材 42、43 页例 7 1、 学习目标 2、
我能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并能正确解题。 学 习 过 程
温故知新 轻松准备:填空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 5 天完成,则他平均每天完成( ( ),若他 n 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 )。 ),需( )天完成全 ),3 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导学案
7 解决问题(一)预习指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在○里填上“>”“<”或“=”。
38×7○280 596×4○2400 841×6○4800472×3○1410 85×8○680 723×5○36002.教材第70页例7。
(1)思路分析。
每张门票8元,29人就是29个8元相加,用乘法计算,数量关系式是每张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列式为( )。
求出结果后再和( )元做比较。
探究解题方法。
①估算。
只要知道29×8的结果比( )大还是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精确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
29看作30 ( )×8=( )29×8≈( )(元)30比原数看( )了 29×8<( ) ( )<250,带( )元够。
②认识“≈”。
“≈”是约等号,读作( ),它是由两条一样的波浪线组成。
( )常用来估算所得的近似结果。
(2)解决问题。
( )×( )≈( )(元)( )<( ) 答:带250元买门票( )了。
3.选一选。
小小音乐启蒙班要买一些幼儿乐器。
张老师带了240元钱去乐器店。
买6个,够吗?买3个,够吗?每日口算20×7=70×9=400×7=200×5=230×5=320×4=150×7=450×2=610×5=330×4=答案:1.<<>>=>2.(1)29×8250①25030240240大240 240250②约等于≈(2)29×8≈240240<2503.(1)6×39≈240(元) 6×39<240答:够。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实际问题
•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简单数学计算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回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
将继续拓展这些知识,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
三、新知提醒
•实际问题常常需要我们结合数学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逻辑思维。
四、学习内容
1.掌握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计算的方法;
2.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案例分析
假设小明有3支铅笔,小红给了他4支铅笔,那么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六、讨论与总结
1.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抽象数学问题有什么区别?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需要数学计算来解决的问题?
七、实践练习
1.今天晚上你一共睡了6个小时,明早要早起2小时去上学,你几点
需要入睡?
2.如果昨天小明有10元钱,今天他又花了3元,还剩多少钱?
八、拓展延伸
1.请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然后求解。
2.与同学一起组成小组,互相出题,共同解答。
通过学习今天的导学案,相信大家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提高。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第一课:认识工程问题目标•了解什么是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工程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将常见生活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进行解决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认识到其中的工程问题。
2.通过生动案例分析,明确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课: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图表在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表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逐步掌握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三课:模拟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目标•了解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得出有效结论教学重点•掌握模拟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第四课:实际应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点•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并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提供真实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讨论,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张掖市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第3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解决问题3米>30厘米80厘米>79厘米1米=100厘米295厘米<3米3.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小华今年读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3)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开始画到刻度8。
()(4)爸爸的身高是178米。
()(5)一座楼房高20米。
(√)(6)一张桌子长1厘米。
()(7)小明的手掌宽8厘米。
(√)(8)一个杯子高10厘米。
(√)4.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把凳子大约高(B)。
A.42米B.42厘米(2)一棵树大约高5(A)。
A.米B.厘米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3()。
手指宽为1()。
一本书厚约1()。
手掌宽约8()。
操场长为60()。
课桌高约65()。
一条跳绳长2()。
手指宽为1(厘米)。
一本书厚约1(厘米)。
手掌宽约8(厘米)。
操场长为60(米)。
课桌高约65(厘米)。
一条跳绳长2(米)。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用厘米还是米作长度单位。
特别是运用孩子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很多孩子都很有热情,学习劲头高,学习效率也高。
确实,这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直尺和窗外的电线杆比、用铅笔和教室门的高度比等等,还有大量的估测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教师点评和总结:5.1.8 9的乘法口诀1.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九( ) ( )六十三六九( ) ( )得九九九( ) ( )四十五二九( ) ( )二十七2.让花朵转起来!3. 27人租车去旅游。
小轿车每辆准乘4人,面包车每辆准乘7人。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把握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教授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示范解题过程。
3.练习与训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方法。
4.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挑战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示范解题方法,讲解相关知识点。
3.练习训练–分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解题方法。
4.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六、教学资源•课件:相关案例分析课件•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册相关教材•板书:主要解题思路和方法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解题表现。
2.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3.课后小测: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八、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解决问题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650-150= 350-200= 360-230= 470-150=2、自学第43页例4 。
阅读并理解情境图:收银员应收多少钱?小红爸爸应准备多少钱?3、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那些信息?4、分析与解答:先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钱?只估算行吗?为什么?5、列式:558+225+166=二、深入学习1、怎么估算?怎么交流。
2、笔算。
3、汇报交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4、完整解答问题。
三、迁移应用1、估算203≈ 195≈ 447≈ 463≈ 114≈2、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3、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4、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5、一本书共237页,小华已读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探讨,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汇报想法。这样就把解题策略在全班进行推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星星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6分钟)
1.出示复习题。
3+3=7+7=
6+6=5+5=
24-8=18-6=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完成复习题。
2.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计算。
21+32=
45-28=
76-43=
61+29=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教学教材77页例4。
(1)课件出示教材77页例4情境图。
(2)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课桌上用准备好的学具按照题意摆一摆。
生2:我们用减法进行计算。28-9=19,19-9=10,10-9=1,一共减了3次,所以能装满3袋。
3.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解决连加问题,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连减问题,可以采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也可以用减法进行计算。
2.算一算。
4+4+4=
9+9+9=
8+8+8=
6+6+6=
3+3+3=
7+7+7=
3.妈妈买了3袋苹果,一袋7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4.算一算。
42-7-7=
34-5-5=
12-3-3=
27-9-9=
37-6-6=
32-8-8=
5.有18个胡萝卜,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三、拓展提高。(15分钟)
完成教材79页3题。
自主解决,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1: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2:用加法进行计算:6+6+6=18(个)。
生3:用列表的方法。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4)自主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汇报。
2.交流对题意的理解,明确“装满几袋”的含义:每袋要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小组内交流想法,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1:我们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来解题。每9个圈一起,一共圈了3组,还剩1个。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用同数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充分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学中呈现例题之后,让学生仔细读题,并根据题意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如在教学教材77页例4时,让学生用小星星摆出3组图形。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模型,很自然地让学生想到连加问题的解题策略。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3)组织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星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汇报。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教学教材78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5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小组探讨解题策略,全班汇报,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总结连加、连减问题的解题方法。Leabharlann 1.(1)读题,交流看法,明确题意。
(2)小组合作,在课桌上摆出三组小星星,每组摆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