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1)4.中国几千年历史 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 济中心( C )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 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 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2008,1)4.在世界古代文 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 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 A ) A.与地理条件有关 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 D.与生活条件有关
(1)、这个地区有黄河和海河 水系,东部还有泰沂山地,是汉 民族的聚集区,在很长一段时间, 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2)、华北平原直接与气候湿 润,湖泊众多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相连,这一地区是古代重要的农 业区,唐宋以后还是中国的经济 中心。

(2011,1) 26.长江中 下游平原的 构成有 ( AE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E.长江三角 洲平原
2、这个与中 原发生关系 的“前台” —蒙古高原上 生存着许多 民族,从最 早的猃狁, 到北狄、匈 奴、鲜卑、 突厥、契丹、 党项、金、 蒙古、满族。


3、这些民族除满族外,基本上是在前一个民族迁徙, 草原出现真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大举跃进,充 当着新的高原主人。在中原政治兴旺时,他们逡巡于 它的周围,学习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还被强大 的中原王朝击溃。或远徙或内迁,当中原朝政陷于混 乱衰弱时,他们便大举进攻,进而入主中原,造成中 原固有居民的向南迁移,而他们则成为中原文化的接 受者和新的创造着。 4、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化方向升 温、繁荣。隔一二百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上述的情况 就重复一次。反复多次。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战主导。
如何理解“大一统”:
1、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 念已经十分清晰。 2、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已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采取不 同的政治策略,周王朝对于那些千里之外的人群,虽不强迫他们服 从自己,但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合法。以后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 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 3、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算短,但追求统一始 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4、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 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1)青藏高原:号称 “世界屋脊”。 居住人群:吐蕃,羌人
真题: (2010,10)2.南 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 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 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 族是( B )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2012年10月) 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 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D ) 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 (2008,1)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 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 (D ) 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
2、第二阶梯:高原和盆地。
云贵高原
(2011,10)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 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D )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2008,10)5.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 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 C) A.“天” B.“地” C.“天下” D.“地上” (2009,10)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 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是( B ) A.和睦 B.统一C.和平 D.友好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 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 其次: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 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 交通的便利。 真题:(2012.1)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 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 C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大地域上 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 在中国战争史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 争,而是联合与融会。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 向。
(2009,10)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 争而是( D ) A.威胁与恐吓 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 D.联合 与融会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概念: ①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②指的是中原 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 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封建社会长,文明反复出现。

原因:1、 中原文明必 须长期面对 一个由草场、 山地、沙漠、 戈壁构成的 辽阔的地域, 和以游牧为 基本特征的 文化区域。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化的道路和文化 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走 向统一,地域决定中国是一个人群林立、 多族群的世界。 古埃及发生于:尼罗河。 希罗多德:“埃及是尼罗河的赠 礼。”
地理位置与文明代表
巴比伦: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2013,1)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 ,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 埃及文明发生于( B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2007,10)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B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
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
(1)气候:温带气候,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 (2)灾害性气候:旱灾,洪涝,蝗灾病虫。

(2008,10) 4.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A ) 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 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 (2011,10)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 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 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2012.1)为什么说中国具有文化发展的广阔地理舞台?
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额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 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 的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历史舞台。 1、每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中原文 化人群都有一个难过作为他们的后方。因此每当北方 民族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潮期。 2、中国历史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 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了南北不 同的历史景观。 3、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 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
理解: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2008,10)3.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 制于它的( C ) A.气候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 D.国际条件
(2010.1)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 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答; (1)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 着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 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 (2)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 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的是,为了 解文化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 与地理互动的。 (3)地理对人文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的人与物 质自然的关系,其间还有复杂的中介内容。
1、(2012,1)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 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2、(2009,1)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 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 上起西周,下迄( D ) A.秦末 B.两汉 C.唐末 D.明初 3、 (2010,1)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 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 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 C ) 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 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地理环境(2011,11):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 依赖着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 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
(2007,10)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 的地带是( D ) A.青藏高原地带 B.华北平原地带 C.江汉平原地带 D.黄土高原地带

蒙古高原: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是北方民族进入中原 地带的要冲。
河套地区
汾河谷地:尧舜时期建都。

(2009.10)简述中国文 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 形势”。
Biblioteka Baidu
气候变迁:由暖变冷。 真题:竺可桢先生在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 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 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 变化分为( D ) A.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 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



四个时期: 1)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温暖期。 商末。黄河中下游有野象等亚热带动植物。 2)公元前1100——公元1400,寒暖交错期。 (西周到明初) A。西周前期,温暖期,之后进入寒冷期。 牛马冻死,江汉结 冰。 B。春秋至西汉,第二个温暖期。北方收获两季, 蜀汉江陵有橘树。 C。东汉、三国至南北朝,第二个寒冷期,淮河结冰。 贾思勰 《齐民要术》:黄河以北的桃花开, 比现在晚十天到半月。 D。隋唐至北宋,第三个温暖期。柑橘。 E。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第三个寒冷期。荔枝树冻死。 F。南宋中期到元中期,第四个温暖期。杭州不见冰雪。 3)公元1400——1900,寒冷时期,方志时期。 4)1900——仪器观测期。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中国地理简要 的概况。 1、中国地形地势及 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 的欧亚大陆的东部, 东临浩瀚的太平洋。
真题:(2012年 10月)中国处于 世界最大的欧亚 大陆的东部,东 临浩瀚的( A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010,10)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 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C )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2012,10)27.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 BC A.和平 B.联合 C.融会 D.谦让 E.战争 (2009,10)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 文明形态和( D ) A.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
(2006,10)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 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2006,1)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 直到南北朝,是( )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答:(1)山西高原的 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 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 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 路; (2)太行山脉中某些 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 北地区。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 居住以狩猎和耕种为生 的民族。 鲜卑、契丹、金人、满 族。 通过狭窄的辽西走廊与 华北平原接壤。
华北平原



1.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 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2011)
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
大巴山:古巴人。氐(dī )人、羌人。 成都平原:富饶,汉人。
黄土高原: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养育 了辉煌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许多王朝在这里建都的原因? 1、这一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 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可谓表里 山河。 2、南接巴蜀汉中,东连伊洛地区,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 退可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