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压力

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压力

心理指标
• 无法专注 • 犹豫不決 • 记忆力差 • 判断力下降 • 負面思考
压力与身心疾病
• 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最近发布信息称:人 体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长期生 活在压力之下,你的身体就会以不同形式 提出抗议。
• 感冒:压力削弱了免疫系统功能,使病菌 较容易侵入体内,引起呼吸道疾病。
• 圆圈的故事
应对压力的方法
• 不良方法: 依赖药物 酗酒抽烟 打架斗殴 暴饮暴食 幻想 逃避……
“捏捏族”,
• “如果心情不好,就去超市捏捏方便面、饼 干!”
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
• 常用的方法如下: •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 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 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 降。
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正面的: 警 觉 精神振奋
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负面的: 忧虑 焦躁 愤怒 沮丧 抑郁
行为指标
• 睡眠障碍 失眠 贪睡 • 喝酒 抽烟 • 性需求下降 • 退縮 • 难放松 坐不住
情绪指标
• 容易生氣 沒有耐心 • 忧郁 意志消沉 • 容易产生失控感 对自己失去信心 • 心力枯竭、缺乏热情 • 有疏离感
压力的生理指标
• 头痛 • 肌肉紧绷(头部 颈部 肩 背部) • 皮肤干燥 斑點 过敏反应 • 消化系統問題:胃潰瘍 • 心跳急促 胸痛
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 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 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 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 入第二个阶段。

第十章: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思维导图)

第十章: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思维导图)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
实质 标准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 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 功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认知法
游戏法
测验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交流法 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
行为改变法
实践操作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训练策略——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 本环节构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d)
2.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过程,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心 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助人自助
3. 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方 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 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
总目标 具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 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使学生不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使 他们尽快地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十章心理健康
这智慧,说穿了就是“冷静”。
仇恨袋
这是大学毕业临走时前来为我们送行的老师给我们讲的一 则寓言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 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 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 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 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二、常见影响因素和对策
1、影响因素之一——生活事件
问题和评分例:
评估标准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0 12 34
问题
回答选择
1与同事或好友发生纠纷,关系不和 0 1 2 3 4
2被人误会或错怪
01234
10生活环境不理想
01234
11失窃或丢失东西
01234
12预期的奖励(如嘉奖)落空
01234
不及格
导致
不高兴
ABC理论模式
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影响决定 着事件的作用。 (ABC理论模式图1)
事件A
信念B 决定因素
结果C
被批评 是为了帮助我
高兴
是与我过不去
生气
当代最伟大的一项发现就是,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 从而改变人生。
威廉、詹姆斯
座右铭
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会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 但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 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 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 你敌对到底!”

大学课本心理卫生第十章工作、休闲与心理健康课件

大学课本心理卫生第十章工作、休闲与心理健康课件

二、发展阶段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
1、幻想期(10岁前) 2、兴趣期(11~12岁) 3、能力期(13~14岁) 2>、探索阶段(15~24岁) 1、试验期(15~17岁) 2、过渡期(18~21岁) 3、初步承诺期(22~24岁) 3>、建立阶段(25~44岁) 1、尝试期(25~30岁) 2、稳定期(31~44岁) 3、职业中期的危机阶段(30~40岁) 4>、维持阶段(45~64岁) 5>、衰退阶段(65岁以后)
第二节 就业准备
一 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1.正视社会现实 2.客观分析自我
3.主动参与竞争
• 二、求职技巧
• (一)自荐材料准备充分 • 自荐材料包括自荐信,个人简历,证明材料和学校推荐表 等。 • (二)注重塑造专业形象 • 1 .应聘时着装应整洁大方,干净利落。 • 2 .自荐时应充满信心,落落大方,交谈时从容不迫,声 音适度。 • 3 .自荐时以礼待人,举止应得当。 • 4 .要注意言语平实,客观,避免锋芒太露或夸夸其谈。 • (三)从容应对面试 • 1 .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 2 .进行模拟问答。 •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工作环境
网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每天与电脑为伍, 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生活。
(二)工作疲劳
工作过度疲劳的征兆,最明显的就是情感枯竭。过度 疲劳既源于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有一 定的联系。
工作、休闲与心理健康
——由第十小组全体人员研发而成

第一节:生涯规划
• 一、概念与意义 • 概念: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 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 时间和行动方案。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 的最大化。 • 意义:(1) 引导个人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资 源优势,帮助个人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 (2) 引导个人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 使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 引导自己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 (5) 引导自己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 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6) 使自己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 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 职业目标与理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爱生命-向阳而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与生命教育精选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爱生命-向阳而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与生命教育精选全文

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机

顾后,总联想不良后果;在情绪情
制,因此,大学生难免会产生心
危 机
感上具有不稳定性,自信心低,独
理危机。

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极差;解决问题

时缺乏主动性,行为冲动欠理性,
响 因
经常会有毫无效果的应对行为。

02 心理危机应对
一、心理危机中个体的反应 二、心理危机发展的阶段 三、成功应对心理危机
如今,钱海军通过实际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分析与点评
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并且每个人的生命 长度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学会爱 他人也爱自己,展现出自我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活出人生的精彩。
1
心理危机概述
2
心理危机应对
3
珍爱生命,与爱同行
这一阶段中,个体 求助的动机最强,常常 会不顾一切地发出求助 信号。
成长阶段
个体经历危机后 会重新体验和反思自 己的心理变化过程, 可能会变得更成熟, 获得更多和更有效的 应对危机的技巧。
但也有人消极应 对,从而出现种种心 理问题。
第二节 心理危机应对
培养健全的人格



功 应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体 的
至会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

第三类是中性的反应,包括转移、反向、压抑、倒退、合理化、投射等。产生何

种类型的心理行为反应与个体的个性特征、适应能力和以往的生活经历等有关。
第二节 心理危机应对
22
冲击阶段
防御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

一般发生在危机事

经典:第十章-心理健康

经典:第十章-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控制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的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围内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 种更积极的状态,更高层次的适应与发展,是身心健康、 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广义: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
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 能适应社会。
4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的应对方法
7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 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二、挫折的产生原因 外在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内在因素: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阻碍了目标实现。
三、挫折后的反应 1、攻击; 2、冷漠; 3、幻想;
5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一、压力及其来源 1、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三种含义: a使人感到紧张的刺激; b一种身心反应; c一个过程。
2、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6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1、影响压力的因素

第十章心理健康ppt

第十章心理健康ppt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了心理 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 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
良好的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
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 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
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 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 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 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 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 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 状。
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念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2丶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 丶成立常模样本丶检测信度丶检测效度和方法的 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 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丶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 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 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 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 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 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 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象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CCMD-3 中国精 神疾病诊断标准也采纳了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健康管理师三级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点汇总

健康管理师三级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点汇总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点汇总1、心理过程1)概念: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2)内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个性特征: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

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等。

(本教材P177)气质又叫秉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个性本性,指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

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

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3、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概念: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心理健康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健康内容: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4、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特点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5、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的划分形式咨询的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咨询的途径——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咨询的人数——个体咨询、团体咨询2)心理咨询主要技术:共情、倾听、提问、表达共情:内容:1)即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了解;2)来访者的感受: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他对此事的情感体验;3)咨询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准确。

倾听:来访者的经历、情绪、观念、行为4方面。

2种形式:分析式、反应性倾听提问:开放式、封闭式表达技巧:鼓励、释义、澄清、解释、自我暴露5、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十章 心理健康

• • • • • • • • • • • •
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 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 1.否认 2.幻想 3.压抑 4. 4.投射 5.反向 6.转移 7.退形 8.文饰 9.补偿 10.升华
• • • • • • • • • •
四、挫折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1)此事不该发生——绝对化 (2)以偏概全 (3)无限夸大后果——糟糕至极 (三)加强修养,用于实践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易受挫的人格类型: 性情急躁的人;心胸狭窄的人;意志薄弱的人; 自我偏颇的人。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
• 一、焦虑的概念 •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害怕所 困扰的状态,它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但都呈现极度焦虑的体验。 • 二、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 持续感到害怕,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可 持续几个月或者更长。
• (二)恐慌障碍 • 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 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可能只持续几 秒钟,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天,而后会消失, 却又会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常与严重的抑郁 同时发生。 • (三)恐惧症 • 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产 生极度强烈的害怕,在有些人身上几种恐惧可 能同时出现。这类恐惧似乎是无法解释并无法 控制的,恐惧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 一、挫折的概念 • 挫折:个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 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 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 •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 外因VS内因
• 三、挫折后的反应 • (一)攻击行为 • 《挫折与攻击》——“攻击必然是挫折的 结果” • (二)冷漠 • (三)幻想 • (四)心理防御机制 • 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 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 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健康心理标准有()。

A.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B.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C. 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D.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A型行为类型的人,其人格类型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故又称为“冠心病易患模式”。

这种特征的人有下列表现()。

A. 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B. 很易引起不耐烦C. 有时间紧迫感,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D. 言语和举止粗鲁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又被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行为倾向特征为做事有时间紧迫感,动作快,好竞争,易急躁少耐心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 认知评价(正确答案)B. 人际和谐C. 智力正常D. 情绪良好E. 良好的适应能力答案解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描述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并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4、不属于心理问题实质的是()A. 大脑结构或机能失调B. 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征异常C. 强烈的心理反应和适应困难D. 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凌乱和歪曲E. 体力减退(正确答案)5、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属于()A. 个人心理B. 个性倾向性(正确答案)C. 个性特征D. 心理健康6、心理是物质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心理现象是()。

A. 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产物B. 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C. A和B(正确答案)D. A或B答案解析:心理是物质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心理现象既是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

人类心理活动一方面受到大脑功能活动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制约。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惜生命—心理危机干预与幸福人生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惜生命—心理危机干预与幸福人生
他的诗风颇具独特性。 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代表作《陋室铭》、 《乌衣巷》。他作《浪淘 沙》九首,本课是第一首。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二二 部分
二 探寻生命意义和价值
1 生命意义 2 活出生命的意义
1 生命意义
A
定义
生命意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命中的目的、目标的认知和追求,即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独特的目的或者核心的目标,人们必须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去做 一些事情。
B
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情绪健康 有正相关,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能够减缓消极生活事件对忧郁的影响。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是通过诗中哪些字词想象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 2、后两句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写出了黄河什么特点?有什 么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憧憬?
• 要求: • 1、先读,再圈点勾画,思考、交流后,由组长执笔敲定答
案。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十章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定义✧广义: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2、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的智力水平✧了解并接受自己✧人际关系和谐✧调控情绪✧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一)途径(1)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二)方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3)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4)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及其来源(一)压力的概念:(二)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1、躯体性压力源2、心理性压力源3、社会性压力源4、文化性压力源二、压力的身心反应(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提出1、警觉反应2、抗拒3、衰竭(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策略(一)影响压力的因素1、经验2、准备状态3、认识4、性格5、环境(二)处理压力的方法处理困惑、减轻不适感1、不良的应对方法:依赖药物;酗酒抽烟。

2、正确的应对方法:(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

(6)改变不合理观念。

(一)影响压力的因素1、经验2、准备状态3、认识4、性格5、环境(二)处理压力的方法处理困惑、减轻不适感1、不良的应对方法:依赖药物;酗酒抽烟。

2、正确的应对方法:(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第十节 心理健康试题(含答案)

第十节 心理健康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考点 P249一、单项选择题:1.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2.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D )A.《巴黎宣言》B.《北京宣言》C.《开罗宣言》D.《阿拉木图宣言》3.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________二个方面。

( B )A.思想健康B.心理健康C.行为健康D.精神健康4.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 C )。

A.积极的B.消极的C.具有二重性的D.无效的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A.否认B.文饰到C.投射D.幻想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C )A.文饰B.转移C.投射D.幻想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 )。

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

A.反向B.投射C.压抑D.幻想10.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D )A.投射B.文饰C.否认D.反向11.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 )A.文饰 B.否认 C.投射 D.反向12.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B )。

A.转移B.文饰C.反向D.退行13.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 A )A.升华B.投射C.退行D.幻想14.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 C )A.升华B.文饰C.反向D.转移15.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依然继续吸烟如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十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一、教学目的1. 了解生命过程,探索生命的意义,了解面临丧失的过程,学会面对丧失与哀伤。

2. 了解心理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机制。

3. 掌握如何预防心理危机,无论当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遭遇危机时都了解如何应对。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28-S30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生命的意义,了解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掌握如何预防以及应对心理危机。

教学难点:掌握当自己和身边的人遭遇心理危机时如何应对。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六、教学过程(一)S28:生命及其意义1.问题引入什么东西到处都是但却无比珍贵?什么东西一去不复返?什么东西是有限的,但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教师总结:是生命。

生命给予了人机会去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生命给予了人力量,生命也给了人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让自己拥有一个丰盈的人生?2.生命及其过程(1)含义从生物学上来看,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心理学意义的生命的内涵比生物学意义的要丰富得多。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

(2)生命形态①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

②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

③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

3. 大学生关于生命意义的困惑(1)引导案例:有一次上哲学课,老师问大家: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你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有:为了明天生活得更好!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得让自己的生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放出光芒!我想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当你将要死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遗憾,我可以安心快乐地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经常会自 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 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 )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 理防御机制 18.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 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借此保护自己。这是( )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 理防御机制
5.引发压力的原因有哪些?
6.压力会带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
7.影响人的压力感的因素有哪些?
8.人们处理压力有哪些方法?
9.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有哪些?
10.简述克服焦虑有哪些应对策略?
五、论述题 1.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挫折后的应对策略?

2.举例说明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以及与心理健 康的关系。
27.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的欲望没有达到的 痛苦。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或有 其他特长,而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这种心理防 御机制被称为( ) A.反向 B.转移 C.补偿 D.升华 28.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 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 次的需要和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 A.反向 B.转移 C.补偿 D.升华
9.当你在安静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走廊里响起一串 脚步声,如果认为是将要入室抢劫的坏人来了,就会惊 慌恐惧;如果认为是朋友来拜访,就会轻松愉快。这种 情况说明产生压力感受的原因是( )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10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胜好强、缺乏耐 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 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属于( ) A.A型性格特征 B.B型性格特征 C.AB型性格 特征 D.0型性格特征
3.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等 级?( ) A.一般常态心理 B.轻度心理障碍 C.轻 度失调心理 D.神经质状态 E.严重病态心理 4.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看法,我们可以把它的 基本内涵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 A.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B.能够了解并接受 自己 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D.善于调 节与控制情绪 E.有良好的环境适应用能力
14.应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正确的应对 策略有( ) A.正确认识挫折 B.改变不合理观念 C.加强修养 D.犹化人格品质 E.勇于实 践
15.以下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 ) A.此事不该发生 B.以偏概全 大 D.恐慌障碍 E.性情急躁
C.无限夸
16.指出下列属于焦虑障碍的类型( ) A.广泛性焦虑障碍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 E.创伤后应激症
11.那些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 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地人,属于( )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AB型性格 D.O型性格
12.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 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 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会发愣、惊慌,甚至 歇斯底里。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 中的( )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2.压力3.压力源
4.挫折5.心理防御机制6.压抑
7.投射8.退行9.升华10.焦虑障碍
二、单项选择题 1.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 的生理心理学家提出,他是( ) A.薛利 B.华生 C.斯金纳 D.马斯 洛 2.那些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 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 生物的刺激物,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 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11.指出正确地应对压力的常用方法( ) A.了解自己 B.劳逸结合 C.加强体育 D.积极面对 E.改变不合理观念
12.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可能的反应。 主要有( )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否 认 E.投射
13.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哪几类?( ) A.建设性防御 B.替代性防御 C.掩饰 性防御 D.逃避性防御 E.攻击性防御
13.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 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 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 取亲友帮助。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 题中的( )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 14.一个人在单位受气,回到家打妻儿;一个人 被社会所抛弃容易走上暴力违法犯罪之路。这种 受到挫折后的反应是( )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
5.我们将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 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压力源的类型主 要有(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 性压力 D.文化性压力源 E,道德性压力源 6.人在压力状态下的身体反应大致可分的阶段 是( ) A.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 B.第二个阶段即 抗拒 C.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 D.第四阶段 恢复阶段 E.第五阶段使回忆阶段
17.指出下列正确对待焦虑的应对策略( ) A.认清焦虑状况C.运用想像减轻焦虑E.接受 专业治疗B.学会放松自己D.进行理性思考
四、简答题 1.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 上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4.什么是压力?(简述压力的含义。)
3.焦虑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分别说明。
六、案例分析 有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成绩很好,可是一旦 到了重大赛事中,成绩就下降。有些学生平时测 验考试成绩一向很好,可是到了高考考场,一想 到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身上就开始发抖,脑子 就开始迷糊,越是想着:“这样下去会完蛋的!” 越想越紧张,最后脑子一片空白。考试结果可想 而知。 请用心理学中情绪与认知效率的有关知识解 释以上现象。
三、多项选择题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而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完好的状 态?( ) A.生理上 B.心理上 C.社会适应 D.道德上 E.自我 2.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B.心理 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C.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D.生理上 是否具有疾病和残疾 E.家庭和婚姻是否完美与和谐
29.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 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这种不合理观 念是( ) A.绝对化 B.以偏概全 C.不该发生 D.无 限夸大
30.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 常糟糕、可怕。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 劣,最后难以自拔。这种不合理观念是( ) A.绝对化 B.以偏概全 C.不该发生 D.无 限夸大
7.适当压力下的个体会产生注意力集中、思维 敏捷、精神振奋,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这是个 体适应的(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 8.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一帆风顺的人一 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 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 这种情况说明影响压力感受的原因是( )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 格
31.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 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都是某类 恐惧症常见的症状。它属于( ) A.广场恐惧症 B.社会恐惧症 C.特殊 恐惧症 D.高空恐惧症 32.有些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 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 常焦虑。这种人属于( ) A.特殊恐惧症 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
7.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反应, 主要表现在( ) A.自主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免疫系 统 D.循环系统 E.呼吸系统 8.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积极的适应的心理反 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它们包括( ) A.警觉 B.注意力集中 C.思维敏捷 D.精神振奋 E.力量增强
9.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的人的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 结为( )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 格 E.环境 10.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的阶 段有( )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恢复阶段 E.总结阶段
5.那些常见的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 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 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 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 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6.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 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方面。这是压力下的(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
21.一个人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 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 称为( )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 22.有些人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 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是他人的,这种 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
15.个人遭到挫折后,可能陷入一种想像境界中, 就好像“白日梦”,即暂时离开现实,沉浸在自 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非 现实的方法。被称为( ) A.攻击行为B.冷漠 C.幻想 D.升华 16.有的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到 无力无望时,可能会表现出下列哪种反应?( )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
3.那些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 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 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 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4.那些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们对 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 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 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