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述作为主要施展阐发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动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范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初二语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初二语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
新闻两则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xxx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同类热门:
初二语文知识点破折号注意事项
初二语文知识点破折号。
《新闻两则》课文知识清单
《新闻两则》课文知识清单一、字1、了解生字:芜湖wú击溃kuì鄂è绥靖suí jìng阻遏è阌乡wén歼灭要塞杜聿明yù锐不可当荻港dí2、区别多音、形似字:(1)当塞盛长(2)溃毫二、词1、理解“占领”于“占据”的区别:两者都含有“取得土地”之意。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和领土;“占据”指用强力取得和保持地域或场所等。
2、积累下面词语: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三、句1、难句(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2、优美句子四、段五、篇1、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其文章诗词大都收藏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等。
2、文章内容3、文章中心: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以及其军事上的重大意义:标志蒋介石军队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而我军则走上了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式,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战斗的斗志。
六、章1、文体常识:(1)消息:消息属于新闻范畴,他要求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事实。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我们课本所学的这两篇属于狭义的新闻。
(2)消息的特点:① 及时性,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② 真实性,所报道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夸大。
③ 简明性,语言要简明、扼要的报道出事实。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有的是隐含在主体里,有的则是省略。
(4)消息的要素:它和记叙的六要素相同,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为大家整理了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ﻪ【学习目标】ﻪﻭ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ﻪﻭ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ﻪ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ﻭ【基础知识精讲】ﻪ课文全解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ﻪ一、背景材料ﻪﻭ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景ﻪﻭ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ﻪ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ﻭ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ﻭ这一则新闻发布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ﻭ二、课文剖析ﻭ1.重点精讲ﻪ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ﻭ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ﻭ③地点?安庆、芜湖线.ﻪﻭ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ﻪﻭ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ﻪ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ﻪﻭ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ﻪ2.写法精讲ﻪ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ﻭ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ﻪﻭ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ﻪﻭ③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ﻭ时间ﻪ兵力ﻪ渡江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日夜ﻪ30万30万ﻭ西路军九江——安庆ﻪﻭ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ﻪ2/321日17时~22日22时东路军南京——江阴ﻭﻪ35万ﻪﻭ大部ﻪ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ﻪ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役,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应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ﻭ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ﻪ3.难点精讲ﻭ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ﻪ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ﻭ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捂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ﻭ问题全解ﻪﻭ一、语言探究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1.准确.ﻭ①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②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ﻪ③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ﻭ2.语言的精练、铿锵.①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ﻪ②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3.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富有表现力.写我军,写敌军,语言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例如,表现我军英雄气概和强大气势用了“冲破”、“横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语;报道我军胜利的战果,选取了“占领”、“歼灭”、“控制”、“封锁”等词语;写敌军则用了“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很泄气”等等,揭露了敌军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二、新闻中议论的作用ﻪﻭ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第二层写战况之后插入作者简要议论(“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其作用是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不堪一击的原因,有利于把国民党广大官兵与极少数战犯区别开来,有利于争取大多数,以瓦解敌军,从而使这篇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ﻪﻭ中原我军解放南阳ﻪ【基础知识精讲】ﻪ课文全解ﻪﻭ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ﻭ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ﻪﻭ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ﻭ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ﻪﻭ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ﻪ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ﻪﻭ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ﻭ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ﻪﻭ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ﻭ问题全解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ﻪﻭ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洋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ﻭ【学习方法指导】ﻪﻭ学习新闻,可以分为三步走:ﻭ第一步,了解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ﻪ第二步,重点掌握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按照结构特点,理清层次,掌握文章内容,了解各部分联系.ﻭ第三步,细读消息,考虑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新闻内容?新闻中的议论性语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ﻪﻭ【拓展训练】ﻪ1.新闻的基本特点ﻪ新闻,也叫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扼要简明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新闻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ﻪﻭ第一,时效性.新闻消息讲究一个“快”字,它有很强的时间性,过了这个时间众人都已知晓,再发表,意义就不大了.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开头部分所显示的时间“22日22时”就充分体现及时性,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传递出去.第二,真实性.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在叙述上,人名、时间、地点、时间的来龙去脉都不能做任意的夸大或缩小.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的渡江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一句就体现了表述的真实性.而渡江人数的准确表述也能体现其特点:“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其中“至发电时止”是准确表述了渡完35万中2/3的人数的时间.第三,结构的特殊性.新闻的结构是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组成的.他们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标题是对中心事件的高度概括,是读者看了标题就知道事件的眉目.导语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起概述作用.一篇新闻对内容的安排,多采用“倒金字塔”的布局形式,把内容的精华部分放在开头的导语中,其他部分是对导语的阐述和补充,而主体部分则是详细报道事件的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详尽报道了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战况,并对渡江情况加以评论.ﻪ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色ﻪﻭ①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ﻭ②详略得当.报道各路现实并没有平均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的较为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军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具体地写了战果.③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议论,这种议论即交待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ﻪ④去粗取精.对如此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的报道,仅选取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作战的事件、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题材的特殊需要,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⑤语言精炼.新闻报道对于语言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大家一定要仔细琢磨,理解,才能取得好成绩哦!ﻭﻭﻭﻭﻪ初二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1、生平经历: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2、代表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
《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3、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下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1)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1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2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主体部分第二层写战况之后插入作者简要的议论(“此种情况……都很泄气”),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和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
对于敌军方面的情况详议,首先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其次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以下是本文库为您推荐。
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 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 港摧枯拉朽(xiǔ) 歼(jiān)灭要塞(sài) 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 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 港摧枯拉朽(xiǔ) 歼(jiān)灭要塞(sài) 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新闻两则
【—之新闻两则】,电头就分别告诉了读者消息的发布者<发布地点<发布的时间。
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概述全文的要旨,醒目有力。
《百万人民解放军渡江大军》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
渡河战役是我军继三大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役。
这一胜利加速了整个国家的解放。
“我军解放中原南阳”指的是过去一年中原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它反映了江军输我军赢的大好形势,鼓励解放区军民以赢促进。
作为全军的司令员,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两条新闻,反映了整个战役的壮丽气势,展示了他的气势。
全文语言准确、简洁、铿锵有力。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狄刚()战败()歼灭()无敌()
绥靖()阌乡()要塞()杜聿明()
实质性的威慑逃逸管辖权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固执地拒绝
锐不可当业已
3.造句。
高屋建瓴──
势不可挡-
总结:两则消息的语言极富特色:凝练、简明、概括性强;具体、详实、确凿无误;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读课文既要体味揣摩消息的文体特点,又要注意领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激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h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新闻两则1.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 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 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6. 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8. 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1.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⑴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⑵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⑩、17、18、47、53、60、61小节)⑶过于自信和自尊(第⑤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第三课:蜡烛1. 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2.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3. 细节描写炮火:11次(反复描写)蜡烛:7次黑围巾:5次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 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积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初二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
此外,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2.作品背景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介绍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蒋介石政府一面玩弄和平阴谋,一面加强长江防线,企图负隅顽抗。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是于4月22日夜撰写的。
“真实性”是新闻的特别之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概括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渡江30万人,西路军35万大军,东路35万大军,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完全相符合。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在主体部分对我军情况的分析,如恢复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一一列举。一方面是真实情况的叙述,另一方面也是反映我军的大好形势,说明我军已完全掌握主动权。
4.主体
第8句到文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8-12句),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八上语文《新闻二则》笔记
八上语文《新闻二则》笔记以下是一些关于八上语文《新闻二则》的笔记,包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新闻的结构: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和评论组成。
标题是新闻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通常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详细内容,通常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等;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结语是新闻的结尾,通常用来总结新闻的主要内容或提出建议、呼吁等;评论是新闻作者或编辑对新闻的看法、评价等。
2、新闻的特点:新闻具有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等特点。
3、新闻的分类:根据报道的内容和目的,新闻可以分为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消息,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文章采用了简明扼要的导语和主体,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
在主体部分,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介绍了大军渡江的总体情况,又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部队进行详细描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消息,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
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介绍了南阳解放的时间和经过,再追溯了中原地区的解放历程。
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材料,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和胜利的原因。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看法和对全国解放的信心。
这两篇新闻都是关于中国解放战争的,其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消息,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更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在学习这两篇新闻时,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语文的学习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学好这门母语课。
为大家了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二、重点词语背记知识清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溃ku退泄xi气阻遏
绥su聿y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由的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您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