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进行语文课堂提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我在教《变色龙》一文,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我问: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善变。”我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变得特快”、“反复无常”、“狡猾”、“愚蠢”等。我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看风使舵。我问:“看风使舵”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引导学生回答:狡猾、媚上欺下。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引导学生回答:媚上欺下。(讨论)我问: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引导学生回答:当时社会像这样的人较典型普遍。(讨论)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如何巧妙地进行语文课堂提问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探讨本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置准确而又巧妙的提问,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
3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教学目的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让提问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切入点,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悬念”。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悬念”(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思维的大门正在打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曾这样问:《皇帝的新装》文中哪一句话让皇帝特别感兴趣?引导学生答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我问:这句话是谁的逻辑?引导学生答出:两个骗子。我问:两个骗子为何要说出看似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答出:抓住了皇帝爱漂亮的衣服这个特性,这既是投其所好,又抓住了皇帝致命的弱点。我问:大臣与大臣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答出:骗。我问:大臣与皇帝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答出:骗。我问:老百姓与皇帝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答出:骗。我问:老百姓与大臣间同样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答出:骗。我问:这种互相之间的骗是在谁的领导下开展的?引导学生答出:皇帝。我问:这些群体各自骗的目的相同吗?引导学生答出:不同,大臣的骗是为了保住官位,老百姓的骗是为了免杀头,皇帝的骗是为了保住皇位。这时老师再问:一个国度到处存在着“骗”,大家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度?引导学生答出:腐朽。老师还可以问:“骗”与“腐朽”存在着什么必然联系?引导学生答出:“骗”导致“腐朽”……
2 把ຫໍສະໝຸດ Baidu追问”进行到底,叩开思维大门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追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就能回答出来问题。
如我在教《散步》时,我这样设问:文中的“我”如不约母亲外出散步,是否可以?可以,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问:如果文中的我约母亲外出散步又说明了什么?(这是较关键的一问)引导学生回答:对母亲的“孝心”。我问:当我说走大路时,儿子并没有反对,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听爸爸的话(乖),文中的我教子有方,或父子关系融洽等。我问:当母亲决定走小路时,作者特意交待去小路的一句景物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除了表现春天之外,还有别的内容吗?引导学生回答:体现了文中我的儿子(小朋友)要走小路的原因,说明他早就观察到了,这证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可说明他从小就聪明。这时老师紧接着问:你们有他这样的观察力吗?(讨论)我问:当母亲决定走小路时有一个动作非常传神,这个字是哪个?引导学生回答:摸。我问:你们从小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讨论)我问:从这个动作“摸”字,你还有别的理解吗?引导学生回答:爱小孙子。我问:仅仅是爱小孙子吗?引导学生回答:一家关系和睦。我问:当我说走大路时,妻子也没有反对,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我与妻子关系相当好。我问:仅仅是这吗?引导学生回答:婆媳关系也很好。我问:文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你如何理解这两个背?引导学生回答:尊老爱幼,中年人(我与妻子)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担(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