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扮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扮演

-----读《论有效的课堂讨论》有感

泰和实验三小戴利俊

课堂内的讨论是同学之间一种交流、互动的方式。在有意义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互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的重点和精华,能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体现了新课改的人本精神。但是由于有些教师认为讨论不易控制,耗费时间,而且讨论的结果无法预料。导致目前在部分课堂中出现了:讨论走过场,讨论效果不佳等;甚至有老师根本就不组织讨论。其实做好课堂讨论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在引导讨论时要扮演合理的角色。那么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建立有效的课堂讨论呢?我认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是一位“魔术师”,随着讨论过程的推进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讨论的氛围,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

一、讨论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1、组建讨论小组,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他们在讨论中承担的角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有助于他们学会怎样进行讨论。

2、设定讨论问题,激发浓厚的探讨兴趣。在讨论前,教师要精确设定有待讨论的问题。问题的选择和确定在讨论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讨论的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背景,而且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如教学《清澈的湖水》时,学生在文中体会到了湖水的清澈,周围环境的美丽。明白了小姑娘为什么皱眉的原因。紧接着,我提出了“小姑娘大步跨上岸,突然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她干什么去了?”听完了,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问题能点燃学生想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讨论已成功了一半。

二、讨论时教师是倾听者、参与者和培养者

讨论时教师先要做好倾听者。问题提出后,就要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专心倾听,并对其谨慎地做出反应。所谓谨慎反应,是指教师尽量少讲话,把更多的讲话时间让给学生,这样学生从讨论中获益颇多。教师在这时候主要扮演了听众的角色,不应再提出问题,否则将破坏讨论。

讨论时教师还要做好参与者。教师虽然基本保持沉默,但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在课堂讨论时,情况往往复杂多变,有些情况也未必都能在教师的预料中。所以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还要做好讨论笔记,以便对讨论是否切题和讨论的事实基础等适时地予以分析和评价。有时学生的观点一致,有时又意见分歧,有时浅尝辄止,未能到位,有时又误入困境,不能自拔。这时教师要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参与讨论,以确保讨论顺利地进行,进而达到有的放矢、锦上添花的效果。

讨论时教师更应做好培养者。教师要在课堂讨论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和评价能力的培养。1、倾听习惯的培养,《语文课程目标》中提到:“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日常生活中,只有真正的倾听,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和他人能进行和谐地交流。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倾听时,必须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排除一切干

扰,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说话人的身上,边听边思考;2、表达习惯的培养,心中的想法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讨论中不争不抢,表达时语言组织有序,口头表达流畅、精炼的良好习惯;3、评价能力的培养,讨论后教师应将对学生的讨论评价权交还给学生,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为他们创设评价的机会,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逐步形成评价能力。

三、讨论后教师是激励者和总结者

讨论后教师应该是激励者。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抓住学生在讨论中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的表扬,以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把握正确的方向,学会扬长避短。

讨论后,教师还应是总结者。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这一次课堂讨论进行总结,作出一个整体恰当的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明确这次讨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值得发扬的地方。这样才会对学生以后的讨论起着正确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意识,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讨论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以期为实施新课程“添砖加瓦”。

对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泰和实验三小戴利俊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诸如“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学懂了什么”、“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你真棒”等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其实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