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合集下载

生物圈中的生物和微生物

生物圈中的生物和微生物

生物圈中的生物和微生物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鲫鱼觅食、候鸟迁徙等。

3、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4、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5、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点:群体内部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高等的存在明显的等级。

通过信息交流(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

6、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取能量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动物的粪便、遗体经过腐生的生物分解也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又可以被植物利用。

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7、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只在电镜下观察),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蝌蚪形,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通过自我复制繁殖。

8、根据侵染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流感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与人类关系密切,60%的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利用病毒特性制成许多疫苗。

9、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还有的具有鞭毛和荚膜),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寄生),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与人类关系密切,大多数是有益的(抗生素),有的致病(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结核杆菌—结核病,肺炎双球菌—肺炎,腐生细菌—食品腐败变质)。

3专题三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3专题三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专题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1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奔跑(如:野马、猎豹等)、飞翔(如:鸟)、蠕动(如:蜗牛)、爬行(如:乌龟、蛇、蜥蜴)、游泳(如:海豚、鱼)、跳跃(如:袋鼠)。

2、(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

鲫鱼觅食、蜘蛛织网、候鸟迁徙等属于先天性行为。

(2)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后天性行为。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称为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点:有明显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有明显的等级。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它们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

蚂蚁、蜜蜂、狼、猴、象、狒狒等具有社群行为。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必须以绿色植物或动物为食,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动物通过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取能量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水。

动物的粪便或遗体经过食腐生物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反过来又可被植物利用。

动物的活动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提供食品,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人类应该保护动物,并与动物和睦相处。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病毒1.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蝌蚪形。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1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1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1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的运动方式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游泳为主)、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空中(飞行为主)。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动物运动的意义: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

这些都有利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动物的生殖和繁衍。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4.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5.骨是一种器官。

分为长骨(管状。

如肱骨、股骨)、短骨(较大颗粒状。

如腕骨)、扁骨(板状。

如胸骨)和不规则骨(不规则。

如脊椎)。

6.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7.骨与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叫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8.骨由骨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分为中轴骨(颅骨、椎骨等)和四肢骨(股骨和带骨)。

9.骨骼肌除参与运动外,还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多种功能。

10.人体运动多是由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12.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3.(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过程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类别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印随学习而逐渐形成的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4.(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指同种生物间)、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等)、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完美版面)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完美版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完美版面)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2)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3)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髓、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长骨的基本结构(1):(结合图形记忆)骨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内侧)骨松质(疏松,主要分布在骨干外周)骨膜:有神经、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髓:骨干: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骺的骨松质里终生存在红骨髓长骨的基本结构(2):(结合图形记忆)骨骺:骨松质(终生存在红骨髓),骺端的软骨层与骨的长长有关骨密质(外):致密而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骨干:骨松质(内):疏松,使力均匀分布全骨骨髓: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膜:有神经、血管,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总之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5)骨的成分:骨是人体的钙库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与骨的韧性有关,可以燃烧,成人约三分之一无机盐:以钙盐为主,与骨的坚硬性有关,溶于酸,成人约三分之二此外还含有:水(6)骨的成分和特性(注意为什么儿童少年的骨易变形,老人易骨折)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
(2)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3)说出动物在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及促进生 物圈的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4)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 征,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重点、 难点) (5)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一、动物的行为
脊髓灰质炎病毒
3.细菌病毒
噬 菌 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害处: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改变生物
的某种 特征 或导致被侵染细胞 可有效预防病毒性疾病。
破裂
而死亡。
疫苗
(2)益处:利用病毒特性制成许多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螺旋状 等。 1、形态主要有 球状 、 杆状 、
荚膜
(保护作用)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遗传物质
酵母菌
个体微小的真菌
少数
大 型 真 菌
多数
灵芝
花菇
木耳
银耳
1、根据组成真菌细胞的多少分为:单细胞真菌, 蘑菇 灵芝 如: 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如: 、 ,是由 丝状 许多细胞连接而成的 真菌。 2、各种真菌的细胞结构基本相似,包 细胞质、 细胞核。 括 细胞壁 、 细胞膜、 腐生 两种。 3、真菌的的营养方式:_______ 寄生 、_____ 真菌的生殖方式: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 孢子 进行繁殖。 ________ 4、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1)害处:有些使人或其他生物 患病 。 食用 、药用、酿酒、防治农业害虫。 (2)益处:
A
B.攻击行为 D.觅食行为
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 述了这两类昆虫的.迁徙行为 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觅食行为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一、运动的意义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水母的漂浮运动和倒退运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1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2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

如猫、狗、大象、马。

3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

(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4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

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

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

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

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功能: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骨1、种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
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它们生存的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
和陆地圈。

2.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繁殖和
相互作用。

3.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一类生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它们通过摄食、呼吸、生殖等方式维持生命活动。

4. 植物是生物圈中的另一类生物,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并与大气和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相互作用。

5. 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其他环境中,并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起重要作用。

6. 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而食物网则展示了更复杂的食物关系网络。

7. 生物圈中的生物还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和平衡。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
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8. 生物圈中的生物还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如食物的竞争、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这些因素对生物圈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9. 了解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对于人类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生物圈中的生物,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微生物的分类及结构PPT

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微生物的分类及结构PPT

真菌
真核 生物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填写名称。
细胞质
遗传 物质
鞭运 毛动
细胞壁
细胞膜
荚 膜
保护
无原成核形细
生胞物核
真菌
真核 生物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 保护;决定病毒侵染细胞类型 病毒的结构
遗传物质内核
遗传物质 蛋白质外壳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
菌柄
菌丝 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类型
细菌
真菌
病毒
多细胞还 是单细胞
单细胞
单细胞(酵母菌 )多细胞(霉菌
、大型真菌)
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遗传物质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鞭毛)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
利用宿主营养物 质,合成新病毒
遗传物质 蛋白质外壳
病毒的分类 (依据宿主的不同)
动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 流感病毒、狂犬病毒、艾滋病病毒……
植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 烟草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T4噬菌体、绿脓杆菌噬菌体……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 保护;决定病毒侵染细胞类型 病毒的结构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
水中
动植物 体内体表
微生物
空气中 土中
极地
热泉
18 .1 微生物的分类及生殖方式
活动一:(3分钟)
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对所持有的微生物进行分类。 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初中生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体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互相作用和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具有极强生命科学性质的学科,因此生物学应该设法将生命活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起来,充分体现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问答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品质和基本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 掌握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 了解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和珍惜自然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微生物的分类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认真理解并掌握;2.如何让学生理解微生物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提供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动物和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接触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和微生物;3.情景模拟,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讨论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说出自己周围常见的动物和微生物,并讨论它们带给人们的益处和危害。

2. 学习和理解(30分钟)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实物观察的方式了解动物和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并掌握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和交流(15分钟)老师提出一些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谈话过程中体会微生物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学到了什么,学习中有什么感悟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了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和关心环境的态度。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微生物、分类结构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微生物、分类结构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一、环节动物:指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常见的有蚯蚓、沙蚕。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根据环带2、蚯蚓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3、蚯蚓是如何呼吸的?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4、蚯蚓体壁分泌的粘液有什么作用?5、蚯蚓也人类的关系?二、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常见的动物有蝗虫2、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头胸腹3、蝗虫为什么要蜕皮?4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5蝗虫气门的作用?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三、鱼类1、鱼的体型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身体呈梭形,身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鱼各种鱼鳍的作用?背鳍:保持竖直方向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相互协作。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生活中起什么作用?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许多脊椎骨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5、侧线的作用?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6、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性,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是变温动物。

四、鸟类1、家鸽的体型?流线型2、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轻便又牢固,有利于飞行。

3、家鸽的呼吸有什么特点?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什么是双重呼吸?5、家鸽的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家鸽的口中没有牙齿,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经研磨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没消化的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直肠很短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重量。

2024年北师大版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

2024年北师大版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骨骼肌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识图要点】 骨骼肌由两端的肌腱和中间的肌腹构成。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 上。每块骨骼肌内还有血管和神经,因此在结构层次上,一块完整的骨 骼肌属于器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知识点 3: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是以骨为①杠杠杆杆、关节为②支点、骨骼肌收缩为③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 自肌细胞内④有有机机物物的氧化分解。
动物运动的形成 【知识归纳】 1.躯体运动的形成 (1)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 (2)三个要素:杠杆(骨)、支点(关节)和动力(骨骼肌); (3)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在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运动。 2.运动完成的过程 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上一页
目录
骨 质 窝状,里面有红骨髓 与骨的支持
质 ⑤骨 骨 干 外 周 部 , 致 密 坚 和承重功能有关
密密质质 硬,围成骨髓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骨髓
幼年时,骨髓为⑥红骨髓,具有造血功
位 于 骨 髓 腔 和 骨 松 质 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被脂肪取
的腔隙内
代,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2.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 (1)长骨的结构
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
上一页
目录
特点
功能
骨膜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知识点归纳1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试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知识点归纳1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试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课标】3.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结构;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4.说出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概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6.概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知识框架图】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要方式3.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结构;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4.说出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概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6.概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知识框架图】【知识点1】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游动)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空中:靠翅飞行或借助翼膜飞行等,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2、动物运动的形成:(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骨的结构:(3)骨的成分和特性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4)关节(5)(5)骨骼肌: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记住特例:(1)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X(2)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X,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X。

(4)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知识点2】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分析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1.通过图书、网络和身边的人获得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学会从中获得信息;2.学会用实验法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增强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教学难点】: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三、教学方法安排(1)教学用具:PPT多媒体(2)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四、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积极进行生生、师生交流,学会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在课后,指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1. 微生物的概念: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①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2.微生物分类②多细胞微生物,如食用菌蘑菇、药用菌灵芝、霉菌③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如HIV病毒、类病毒3.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体内和其它环境。

4.“探究我们生活中存在微生物”实验方案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为“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主要给学生介绍微生物的概念、类型、生活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生刚开始接触微生物,在此之前,微生物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正确认识微生物。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由于课堂时间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够完全展开,教师可以借助此活动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加深学生对实验法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利用实验法进行问题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常见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大肠 杆菌噬菌体、绿脓杆菌噬菌体等。常见细菌: 枯草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杆菌、大肠 杆菌、肺炎双球菌、根瘤菌等。常见真菌:酵 母菌、青霉、黑根霉、蘑菇、木耳、灵芝、香 菇、猴头菌、黄曲霉等。 7、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时要用到高倍物 镜,高倍镜下观察的范围较小不易找到观察的 目标所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并移到 视野中央。可看到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小细胞, 碘液染色后可看到棕褐色的细胞核。青霉孢子 青绿色扫帚状,黑根霉孢子黑色球状。水中细 菌有鞭毛,寒冷地方细菌有荚膜。
C
B
3、(2011年菏泽)中新网2008年3月11日电, 著名呼吸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称 SARS已经过去5年,仍不清楚其最终源头。 SARS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没有生命特征 B.没有蛋白质 C.没有遗传物质 D.没有细胞结构 4、右图是一个生物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结构示意图 B.该图是细胞核中的蛋白质结构示意图 C.该图是一种低等动物结构示意图 D.该图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B
A
A
A
17、 (2010年山东泰安)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 的问题: (1)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端的肌腱将它们固定在一块骨上, 还是固定在不同的骨上?判断并说明理由: 固定在不同的骨上 只有固定在不同的骨上才能产生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 速返回巢穴。不一会,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 荡”地冲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是靠什么传递信 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请 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假设:蚂蚁的通讯靠气味。 实验步骤: ①在大些的鱼缸里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稍远的地方放一个盛 有砂糖的塑料碗。 ② 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蚁走过后,取走中间部分纸片,观察蚁群行动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蚁群向糖碗方向前进,当走到中间无纸片的地方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原地打转,不能正常前进 _______
B
D
A
D
22、(2010济南)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 是( ) A.猴子能够表演节目 B.鹦鹉能模仿人类说话 C.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 D.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23、(2010年山东东营)初夏的黄河口景色怡人,万亩 槐林十里飘香,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辛勤采蜜。对 蜜蜂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C
A
9、(2010年山东威海)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 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释放性外激素 B.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C.飞蛾扑向光源 D.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 10、(2010年济宁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 的是( ) 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11、(2010年莱芜)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 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以下各种动物行为语言 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 A.壁虎断尾 B.乌贼释放墨汁 C.蜥蜴变色 D.蜜蜂跳圆形舞
分裂生殖。
大多数有益,少 数有害。真菌 Nhomakorabea孢子生殖
多数有益,少数 有害。
2、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 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3、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 微生物。 4、芽孢: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 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 孢对干旱、严寒、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 抗力,但芽孢不能使细菌数目增加所以不是生 殖细胞。 5、识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结构图
B
8、(2010年临沂)2009年至今,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 家蔓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下列关于其病原体——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C.在结构上,只有蛋白质外壳,不含遗传物质 D.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9、(2010年山东枣庄)2009年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爆发流行的甲 流感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最 明显的区别是(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无细胞壁 C.无细胞结构 D.无遗传物质 10、(2010济南)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D.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巩固练习
1、(2011东营)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疾病,被卫生组织 定为甲类传染病,一旦患上此病,死亡率高达 100%。 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发明的狂犬病疫苗在 当时被誉为“科学记录中最杰出的一项”。下列关于 狂犬病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狂犬病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B.狂犬病病毒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狂犬病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宿主为人或动物 D.狂犬病病毒可以寄生在死细胞中 2.(2011年泰安市)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是 A.衣藻 B.烟草花叶病毒 C.草履虫 D.酵母菌
4、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其行为 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具有社会行为的 有蚂蚁、蜜蜂、狼、猴、象、狒狒、 斑马等。 5、社会行为的特点:群体内部具有明 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哺乳动物群体内部存在明显的等级。 群体内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 气味来传递信息。
巩固练习
1、(2011年烟台)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 借机逃跑。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乌贼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B.乌贼释放墨汁属于简单反射 C.释放墨汁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 D.乌贼靠腕足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迅速逃跑 2、(2011年烟台)在烟台的海边生活着一种甲壳动物——招潮 蟹,它的雄性长有一个大螯肢。在繁殖季节,不同的招潮蟹 挥蟹的方式也不同。分析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的类型 以及决定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C
A
第五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动物能维持 生物的生存和稳定。(动物必须以绿色植物或 其他动物为食,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 物质和能量。动物通过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取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 动物排出的粪便及其遗体经过食腐生物的分解 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物 质反过来又可以被植物利用。) 2、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动物与 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 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18、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是( ) A.花盆下躲藏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C.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19、 下列哪项不属于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阻力 B.直肠很短,不储存粪便 C.无膀胱,不储存尿液 D.体温恒定,适应能力强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舌 B.野鸭的迁徙 C.蜘蛛结网 D.鲫鱼觅食 21、(2010年菏泽)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猴子能够表演节目 B、鹦鹉能模仿人类说话 C、警犬可以嗅出毒品 D、小鸟把金鱼当雏鸟喂养
D
A.先天性行为 C.后天性行为
应激性 B.先天性行为 遗传性 遗传性 D.后天性行为 适应性
B
3、(2011年泰安市烟台)在白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 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生殖行为 D.防御行为 4、(2011年泰安市)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 流信息,以下不能起到此作用的是 A.长尾猴的不同叫声 B.蜜蜂的舞蹈 C.黄蜂的警戒色 D.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 5、(2011年临沂).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 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 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A
5、(2010年山东威海)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病毒能繁殖后代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有细胞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6、(2010年山东烟台)某小组在调查池塘中的生物时, 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C
B
7、 (聊城市)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C.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 生物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
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 素决定的。如鲫鱼觅食、蜘蛛织网、候鸟迁 徙、蜜蜂采蜜、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又叫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 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3、一般的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8、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将动植 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 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绿色植物再利用 他们制造有机物。细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 “清洁工”。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 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气固定下来, 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这个过程叫固 氮作用,这样的微生物叫固氮微生物。根瘤菌 是生活在豆类植物根内部的一类固氮微生物。 固氮方法有:豆粮间作、瓜豆轮作、固氮微生 物拌种或施播等。微生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碳 循环、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