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程序化决策
管理学 管理决策 (5.3)--模块五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1、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程序化决策是针对例行的、重复出现的活动而言,又称重复性决策、定型化决策、常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为解决不经常重复出现的、非例行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这类决策又称为一次性决策、非定型化决策或非常规决策。
2、确定性决策满足的条件?满足下述条件为确定性决策。
(1)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明确。
(2)决策者面对的自然状态(即客观环境条件)完全确定,任何一个条件都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
(3)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
(4)每一个备择方案的效用值都能够被准确地计算出来。
3、决策的类型有哪些?(1)按照决策科学程度分类: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
(2)按照处理问题类型分类: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按照决策面临环境分类: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不确定决策。
(4)按照决策过程分类: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5)按照决策主体分类: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4、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l)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同其他问题相区别,或至少同其他问题比较而言,是重要的。
(2)引导决策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依次排列。
(3)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以供选择。
(4)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并预测出执行该方案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5)决策者将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一对比,并按优劣排出先后顺序。
(6)决策者正确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基于对环境的理解而做出的决策,而不是依据程序算法和步骤。
它是一种判断性的决策,通常由个体的主观认知、智慧和前瞻性决策完成,不经过程序化的步骤。
这意味着,非程序化决策不会借助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而只能从环境中收集信息,然后利用人的解释和思考来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在管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和环境,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做出更智能的决策。
例如,一个投资者可以根据股市的情况和技术趋势,收集信息和投资策略,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知环境,甚至可以在没有规定规则和指导的情况下,做出优秀的决策。
相比于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更加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以更高的灵活性来做出决策,因此非程序化决策有效地应对了复杂的环境,如经济危机等问题。
然而,非程序化决策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性过强。
因为个体的经验和见解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判断,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业务发展。
另外,由个人决定的决策可能会忽视更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结果,因而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中,非程序化决策仍然是管理实践中重要的部分,它既带来了优势,也存在风险。
有效的非程序化决策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但在个人层面,也需要对决策的性质和结果进行慎重考虑,以避免出现不良结果。
因此,当做出不同类型的决策时,个人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以确保有效的决策实施。
综上所述,非程序化决策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方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时机和个人因素,以避免出现不良结果。
在管理实践中,非程序化决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灵活性,同时可以防止出现错误的决策,从而获得良好的商业成果。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采取的行动没有经过系统和明确的程序,而是遵循一系列的准则或原则,通过判断和个人经验来做出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通常在应对新情况、有高风险以及充满复杂性的任务时,有一定优势。
一般来说,经过系统程序化的决策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程度低以及频繁出现的任务,而非程序化决策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程度较高而不太频繁出现的任务。
非程序化决策对决策者有很多的要求,其中包括有效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聚焦主要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当面临复杂程度高的问题时,决策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利益、成本、时间、能力、可实施性等。
决策者需要评估各种因素,才能做出最佳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也可以通过建模和模拟仿真过程来帮助决策者制
定出更加有效和恰当的决策。
事实上,这种通过建模和模拟仿真分析来支持我们做出有效决策的方法,正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决策分析工具。
建模和模拟仿真可以帮助我们从决策情境中分离出重要特征,是对非程序化决策的重要补充。
当然,非程序化决策也有一些缺陷。
首先,由于非程序化决策依赖于决策者的个人经验和判断,决策者会受到自己的偏见和情绪影响,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非程序化决策可能会耗费更多时间,因为决策者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及通过模拟仿真这类工具来获得可靠的判断。
总之,非程序化决策在解决复杂程度较高以及高风险的任务时,可以提供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制定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优劣,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非程序化决策例子

非程序化决策例子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基于主观判断、经验和直觉等非数学或非逻辑推理的决策过程。
以下是十个关于非程序化决策的例子,以及对每个例子的详细描述。
1. 毕业生就业选择毕业生面临着选择就业的问题,他们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等因素,通过对不同工作机会的比较和个人价值观的权衡,做出适合自己的就业选择。
2. 买房决策对于想要买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价格、房龄、户型等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评估和个人需求的权衡,做出买房的决策。
3. 创业决策创业者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状况、自身能力和资源等因素,通过对市场分析和自身条件的综合评估,决定是否创业以及选择何种创业项目。
4. 投资决策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考虑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市场状况、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通过对市场分析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做出投资决策。
5. 婚姻决策对于打算结婚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考虑对方的性格、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通过对双方的了解和家庭条件的权衡,做出结婚的决策。
6. 休闲活动选择人们在选择休闲活动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通过对各种活动的了解和个人偏好的权衡,做出休闲活动的选择。
7. 出行方式选择人们在出行时,需要考虑时间、费用、舒适度等因素,通过对不同交通方式的比较和个人需求的权衡,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8. 健康治疗选择患者在面临治疗选择时,需要考虑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副作用等因素,通过对医生建议的理解和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估,做出治疗选择。
9. 旅游目的地选择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需要考虑景点的特色、交通便利程度、旅游费用等因素,通过对不同目的地的了解和个人偏好的权衡,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
10. 购物决策在购物时,人们需要考虑商品的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通过对不同品牌和商家的比较和个人需求的权衡,做出购物决策。
以上是关于非程序化决策的十个例子,每个例子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和要考虑的因素。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结构性问题T程序化决策(或常规决策)非结构性问题T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s)什么是程序化决策what程序化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针对问题:结构性问题(淘宝退货)程序化决策的特点:按部就班要素:具体规定引导性政策(如在汽车保养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按照规定对汽车进行检测维修,她们会及时通知车主车的情况,以便对故障部分进行维修,来收取费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引导管理者沿着特定的方向思考。
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当然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使其有舒适的体验)程序化决策就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
比如工厂选址、采购运输等等决策。
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
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
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例:五星酒店采购一、采购项目的申请1. 部门根据营业情况需要在部门、库房没有该项目或该项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申购;库房在库存定额不足的情况下要根据物资定额提出申购。
申购前部门和库房必须认真检查部门及库房该项目库存量及消耗量。
2. 库房储备以外的项目由各使用部门提出申购。
申购之前必须查询库房是否有该项目的储备或替代品。
二、采购项目的审批、择商、确认、报价与购买1. 经确认实属必要购买项目,必须由库房或使用部门填写申购单,经部门负责人、库管员、分管领导签字,经总经理审批后交采购统一办理。
2. 酒店所需商品由财务部负责安排采购;3. 采购员应按照申购项目进行采购,如有疑问可直接与申购部门进行沟通。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一种没有被精确定义的、基于主观判断的决策方式。
它可以被概括为一种简单且具有灵活性的决策处理方式,它既可以产生比程序化决策更充分和及时的决策,又可以解决程序化决策无法解决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是一种经过系统思考、尊重客观事实和事实论证结果的决策方法,专业人士做非程序化决策时,会使用一种有用的决策技术来指导他们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处理复杂的情况,允许决策者基于经验和知识在多种皆可取得成功的选择中进行决定。
它不同于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依靠抽象的、固定的程序来处理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非常偏重在个性化的判断。
它能够考虑到更多因素,并把它们放在一起,而不仅仅是考虑代价和效益。
非程序化决策和程序化决策有着有别的优势:非程序化决策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决策,这对于反应迅速的问题尤其重要。
例如,当敌人的军队马上就要登陆某地,这时进行程序化决策就显得太迟了,而非程序化决策则可以更快地做出决定。
非程序化决策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可以适应未知的环境和条件,这对于竞争环境十分重要。
例如,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非程序化决策可以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动,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
非程序化决策也可以考虑到不同的价值观,这对于在不同的团队成员中做出决策时非常重要。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一位聪明的经理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非程序化决策可以让他们把这些价值观考虑进决策中,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
总之,非程序化决策是一种基于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决策方式,这种决策方式可以在复杂的情境下行之有效,具有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和考虑不同价值观的优势。
因此,非程序化决策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决策模式,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更好的决定。
什么是程序化决策?什么是非程序化决策?

什么是程序化决策?什么是非程序化决策?按组织中要解决问题的不同性质可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一个例行程序的过程,它几乎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是针对例行的、重复消失的活动而言的。
在程序化决策中,管理者在以前做过许多次类似的决策,从而形成了适用于某种特定状况的决策规章或者指导方针。
程序化决策发生在下列状况下:当招生数量每增加40名时,校长要求学校董事会批准聘请一位新的教员;当工人的加班时间超过了正常工作时间的10%时,生产管理者就需要雇用新的工人;当手头的存货下降到肯定水平之下时,办公室的管理者就应选购基本的办公用品(如纸和笔)。
在上述最终一个例子中,这位办公室管理者每次选购的办公用品数量甚至都是全都的。
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和指导方针来掌握全部的程序性组织行为。
例如,规定可以确定工人应当如何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也可以确定原材料必需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可以接受。
与组织的日常运营活动相关的决策绝大多数是程序化决策。
例如,库存量应当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什么时候支付货款,什么时候向客户收回货款,什么时候把欠款不还的客户告上法庭等,都属于程序化决策。
当管理者很简单获得用来建立指导决策过程的规章所需相关信息时,程序化决策是可能的。
在仓库库存是否空了、班级中的新生数量是多少等问题上,基本不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2)非程序化决策。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状况:管理者并不能确定一个行动方案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甚至在更为模糊的状况下,管理者甚至不清晰自己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很明显,在这些状况下,不行能形成能够预期不确定性大事的规章。
对于这种特别规性的决策,就需要用到非程序化决策了。
非程序化决策通常用于应对特别的或者新颖的机会和威逼,它一般发生于管理者没有现成的决策规章可以使用的状况下。
那么,为什么没有现成的规章可供遵循呢?由于在这种状况下,形势是难以猜测的,同时管理者又缺乏制定决策规章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
决策的过程分类

决策的过程分类
根据决策的过程,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初始决策:这是指组织在某个特定时期内首次面临的决策,如企业决定进入新市场或开
发新产品。
初始决策涉及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更多的信息、分析和研究。
2.追踪决策:当组织已经实施了某个决策,但情况发生变化,原有的决策不再适用或出现
问题时,需要进行的决策称为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需要考虑原有决策的影响和约束条件,同时也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程序化决策:这类决策是可重复的、例行的,且可以通过程序或标准化的流程进行自动
化处理的决策。
例如,日常的财务预算、员工招聘等。
程序化决策通常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程序和标准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4.非程序化决策:相对于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独特的、复杂的、不可重复的,需
要更多的判断和灵活性的决策。
例如,企业战略规划、新业务开发等。
非程序化决策需要更多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并要求更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当前我国非程序化行政决策:常态、异化的可能与控制

作者 简 介 :刘雪丰 (9 0)男 , 17 一 , 湖南新化人 , 湖南 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
47
21 00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 5期
现出非程序化色彩 。从来就没有程序规定总理应该去救灾一
线 , 是他 的信 念 和 紧迫 感 造 就 的 。 总理 急 赴 现场 这 一 非程 这 而
理性决策的客观理性模式时 ,揭示行政决策主体做不到完全
理性 , 只能是“ 限理性 ”完全理性 即客观理性或“ 济人” 有 , 经 理 性取决 于四个条件 , 言之 即 : 简 数种可替代行为 ; 明确 的后果 ;
充分 的信息 ; 确定 的偏好程序等 。 西蒙认为 , 知识的不完 备性 、
到 了都江堰 , 才发现总理去的速度 完全 出乎 我们 的意料 。 冒着
泥石流的危 险,在汶川 的余震里 ,总理 当起了抗震救灾总指
挥 。 灾 过 程 是 程 序 化 的 , 总 理 急 赴 救 灾 现 场 的 决 策 更 多 显 救 但
0 06 1 收稿 日期 :201 . — 5
基金 项 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 当前我 公务员履责网境 与出路研究” 0 Y (9 BA14 ; )湖南省普通 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 1 助 项 日( 0 0 21)
复杂行政 问题 的分析和处理仅仅用程序化决策的方式是远远 不 够的。 程序化行政决策只能解 决常规 问题 , 即便使用计算机
模拟或数据库处理等现代方式 , 也不过是解决概率问题 。 虽然
首 先 ,非 程 序 化 行 政 决 策 和 程 序 化 行 政决 策是 连续 统 一
体。 当西蒙 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时候 , 就已经意 识到到 , 虽然程序 化决 策更 为人们所认知和熟悉 , 但非程序化 决策 同时存在 , 程序化决策 和非程序化决策“ 并非真是截然不 同的两类决策 , 而是像一个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 , 其一端为 高度程序化的决策 , 其另一端则为高度非程序 化决策 。 我们沿
管理的决策职能名词解释1决策2程序化决策3非程序化

管理的决策职能名词解释1. 决策决策,是指管理者在面对问题时,通过分析、评估各种可能的方案,最终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它涉及到目标设定、信息收集、方案制定、评估选择等多个环节。
一个有效的决策能够帮助组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针对那些重复出现的、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问题,制定一套固定的决策程序或规则,使得在面对同类问题时,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迅速作出决策。
程序化决策的优点在于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决策效率,适用于日常管理和操作层面的问题。
3. 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是指针对那些偶然发生的、独特的问题,没有固定的决策程序或规则可以遵循,需要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思考,制定解决方案。
非程序化决策通常涉及到组织的战略层面,需要高层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
非程序化决策的特点是决策过程复杂、风险较大,但往往能带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机遇。
4. 决策风格决策风格是指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偏好。
不同的管理者在面对决策时,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如分析型、概念型、指令型和行为型。
分析型的管理者倾向于通过数据和事实来做出决策;概念型的管理者则更注重直觉和创新;指令型的管理者喜欢直接给出指令;而行为型的管理者则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
5.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和模型,帮助管理者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决策支持系统并非替代管理者进行决策,而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增强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问题时。
6. 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决策结果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
在进行决策时,管理者需要评估各种方案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决策风险可能来源于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行动、内部资源限制等多种因素。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管理学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管理学嘿,你知道啥是非程序化决策不?这在管理学里可是个相当重要的
概念呢!非程序化决策啊,就好比你在走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路,没有
现成的地图可循。
比如说,你突然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哪里、怎么去、住哪儿,这些都得你自己当下就做出决定,这就是非程
序化决策啦!
想象一下,你正在经营一家公司,突然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就像海上突然掀起了狂风巨浪。
这时候,你不能按照以前的程序和方
法来应对了,得迅速做出新的决策,是改变产品策略呢,还是开拓新
的市场渠道呢?这可没有标准答案,全得靠你的判断力和经验,这就
是非程序化决策的魅力所在呀!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开了家餐厅。
有一天,餐厅的大厨突然生病请
假了,这可咋办?这时候他就得马上做出决定,是找个临时厨师呢,
还是调整菜单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非程序化决策的场景。
非程序化决策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哟!它需要决策者有敏锐
的洞察力、丰富的经验和果敢的决断力。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那一
丝光亮,你得有勇气去探索,去尝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非程序化决策。
比如说,选择职业,这可不是能按照程序来的事儿,得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
能力和未来发展。
又或者,在家庭中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也得靠非程序化决策。
总之啊,非程序化决策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个挑战,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是管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要面对和掌握的能力呀!所以呀,可别小瞧了非程序化决策哦!。
非程序化决策案例

非程序化决策案例非程序化决策案例:1. 买房决策:小明在城市A工作多年,决定在城市A购买自己的住房。
他考虑了自己的工资收入、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房价走势等因素,最终决定购买一套适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2. 选择旅游目的地:小红计划去旅游,但面临许多选择。
她考虑了自己的预算、旅行时间、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最终决定选择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3. 换工作决策:小华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但感到工作环境不理想。
他考虑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薪资待遇、公司文化等因素,最终决定辞职并找寻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4. 投资决策:小李有一笔闲置的资金,考虑将其用于投资。
他调查了不同的投资渠道、风险收益比、投资周期等因素,最终决定将资金投资于股市。
5. 婚姻决策:小张与伴侣相识多年,考虑到双方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最终决定与伴侣结婚。
6. 健身计划决策:小王想要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但不知道应该选择哪种健身计划。
他研究了不同的健身方式、目标设置、时间安排等因素,最终决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
7. 购买电子产品决策:小陈打算购买一款新的手机,但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品牌和型号可供选择。
他考虑了自己的预算、功能需求、品牌口碑等因素,最终决定购买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手机。
8. 学业规划决策:小刘即将毕业,需要选择自己未来的学业方向。
他参考了专业发展前景、个人兴趣、就业市场需求等因素,最终决定报考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
9. 购买汽车决策:小赵准备购买一辆新车,但面临许多选择。
他考虑了自己的预算、用车需求、油耗性能等因素,最终决定购买一款适合自己的SUV。
10. 假期安排决策:小杨面临一段长假,需要安排自己的假期。
他考虑了自己的预算、休闲爱好、旅游景点等因素,最终决定选择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作为旅行目的地。
这些案例都是以个人为中心,涉及到个人的生活、职业、财务等方面的决策。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个人可以做出符合自己需求和利益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在复杂、不确定和多样化的情境下,没有明确定义的规则或程序可以直接应用的决策过程。
这种决策过程通常涉及识别和解决新问题、处理复杂的情况以及发展新的战略选择等方面。
非程序化决策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名词进行解释:1. 不确定性:非程序化决策通常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
决策者可能面临不完全的信息、不确定的结果和未知的变量等情况。
由于缺乏清晰的规则和程序,决策者必须依靠经验、直觉和判断来做出决策。
2. 多样性:非程序化决策面临多种多样的选择和问题。
决策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并根据情况做出最佳的决策。
3. 创新性:非程序化决策往往涉及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考。
决策者需要具备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复杂情况和未知变量。
4. 主观性: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则和程序,非程序化决策往往更多依赖个体的主观判断和个人认知。
决策者的经验、技能和价值观等因素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5. 风险性:由于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存在,在非程序化决策中通常伴随着风险。
决策者需要权衡各种利益、估计不同选择的风险,并承担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6. 反馈循环:非程序化决策常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决策者需要根据反馈信息对已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在新的情况下重新进行决策。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轮的试错和调整。
非程序化决策需要决策者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提高非程序化决策的质量和效果,决策者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工具,如系统思维、决策树、场景分析和决策会议等。
此外,决策者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人进行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以及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作出的决策,这种决策可以是指导性的、概括性的、基于可能性的或者抽象性的。
这种决策与程序性决策不同,后者是根据一定的具体指导原则和算法来作出决策的,而非程序化决策不需要遵循任何规则和算法。
非程序化决策通常情况下具有时间敏感性,即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例如在紧急情况下,管理者需要立即作出决策以应对。
另外,非程序决策也通常具有复杂性,因为它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应该采取哪种行动。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时间敏感性,使得非程序决策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以及外部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种因素,尤其是非常规的因素,来作出最佳的决策。
从理论上讲,非程序决策可分为三种类型:指导性决策、概括性决策和开放性决策。
指导性决策是指在环境较为可控的情况下,依据规定的策略来作出决策;概括性决策是指将环境中的全部变量考虑进去,注重大体的趋势;开放性决策是指在环境较为不确定的情况下,着重考虑许多不常见的可能性,以找到最优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非程序化决策应当结合多种方法,并以个性化、实践性、系统性和可控性等原则作为准则,以期在环境的变化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决策方案,并以此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运作水平。
非程序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它可以帮助组织高效地满足生产需求,消除负面影响,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创造更大价值,以及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在企业运作中,组织领导者以及其他从业者都应当掌握非程序决策的知识,以期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得出最优的结果。
在组织管理中,非程序化决策可以作为环境变化时的有效应对措施,帮助组织更加稳健、高效的发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

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为履行行政职能和目标而选择并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就是为了实现公共目标而定的大方向。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各项运行职能的基础,行政机关如果没有决策,就谈不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实现。
一个组织当中需要一个合格称职的领导者来扮演整个组织的领航员,而一个领导者面临一个问题放在面前时,决策成为他的首要职责,针对的问题不同,自然决策的方式就会不同,而我们今天重点来讲一讲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指按照既定程序或方法处理常规性或重复性的问题的决策过程。
它属于日常工作范围,有一套既定的流程或方案来解决问题。
比如一个交警因执法不当引起了不必要的社会舆论,而这时公安机关针对该交警的不当执法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机制来解决问题的,比如进行内部党纪或行政处分、停职,及时公开处理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平息舆论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程序化决策广泛存在于各项行政活动当中,主要是针对例行问题作出的决策,有先例可循,严格按照过往的处理程序来实现行政目的即可。
非程序化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指面对新的、首次遇到的或特别复杂的问题而无常规可循的决策过程。
比如最近极为严重的新冠肺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恐慌,全国各地方政府针对这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都属于非程序化决策,无先例可循。
非程序化决策多出现于较高的决策层次,也就意味着领导者的层次越高,越多进行这种非程序化决策,遇到的问题难以处理,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决策者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创新性。
在实现公共目标的过程中,决策类型的多样化给了一个领导者较多的选择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突发的情况会很多,就意味着衡量一个领导者应急能力的恰恰是非程序化决策。
在各行各业当中,所有的领导者其实都在面临较多的非程序化决策,时代的发展也需要非程序化决策来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基础。
管理的决策职能名词解释1决策2程序化决策3非程序化

管理的决策职能名词解释在管理领域中,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有风险的情况下,对事物的选择和选择过程。
决策是管理职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三个和决策职能相关的名词:1. 决策;2. 程序化决策;3. 非程序化决策。
1. 决策决策是指在各种特定情况下,选取具有明确目标的一系列行动方案中最恰当和经济的方案,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决策的特点如下:1.1. 决策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的,而不是完全明确的。
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诸如信息缺乏、随机事件等不确定的因素。
1.2. 决策是带有风险的,即使有了一系列的信息和分析,仍然存在风险和错误的可能,可能会产生某种形式的损失。
1.3. 决策是一种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的权衡和考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1.4. 决策是管理职能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之一。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决策可以影响组织的方向和发展。
2. 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基于已有的规范、程序和标准化的决策过程,从而使决策过程呈现高效、标准化、一致性等特点的决策方式。
程序化决策的特点如下:2.1. 程序化决策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种决策方式基于已有的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可以注重数据和标准。
2.2. 程序化决策通常是很快的,这对于一些需要及时响应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2.3. 程序化决策可以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快地做出决策。
2.4. 程序化决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容易地应对常规性问题,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3. 非程序化决策与程序化决策相反,非程序化决策指的是基于经验、判断和主观因素进行的决策方式。
非程序化决策的特点如下:3.1. 非程序化决策很难标准化,通常取决于非常具体的状况和情况,因此需要更多考虑主观因素。
3.2. 非程序化决策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们更加基于经验和判断,且可能涉及到未知变量,因此风险更高。
3.3. 非程序化决策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决策者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采取某种未经计划和程序化处理过程的决策。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实时决策,以便应对复杂的问题和非结构化的环境。
非程序化决策是一种复杂的、多面向的决策方法,涉及到多个因素,且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观察、分析、决策和评估四个部分。
第一步,观察,即系统地收集与指定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其特点及影响结果的因素。
第二步,分析,是采取算法和技术等工具,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计算得出改善状况的优劣方案。
第三步,决策,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按照特定的准则和条件,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步,评估,是反映决策的结果,实施正确的及时对策。
非程序化决策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灵活处理复杂、非结构化环境,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这是程序化方法无法完成的。
其次,它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从而更好地实现良好的决策。
最后,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和更准确的决策,而不受时间限制。
尽管非程序化决策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的无法避免的存在主观偏差,即由于主观能力的局限或个人偏见,可能使决策结果受到影响。
其次,尽管非程序化决策更易于应对复杂问题,但是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种种不确定,决策者可能会受到困扰。
最后,由于决策的方式和程序的复杂性,决策的评判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决策者也可能会由于缺乏经验和知识而做出不当的决策。
总的来说,非程序化决策是数据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实时性和复杂性的需要,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因此,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消除上述缺点,实现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非程序化决策也可以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智能决策系统,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定。
这种技术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等机制,自动处理数据,并能给出基于实时和准确的反馈,从而显著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行为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非程序化决策作为数据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全面的信息收集、复杂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估,以正确、准确和可靠的决策来指导企业运营。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名词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是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一种,指的是由个人或团体做出的不便于程序化形式表达的决策。
因其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到特定环境、经济、技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充分发挥个人或团体的经验、技能和判断能力,勾勒出特定的情境或者场景,所以称之为“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特定情境考虑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从中抽取出最优解,从而得出最优决策。
此外,特定决策需要根据环境条件来选择最佳决策。
此外,还需要给出对立对立策略选择,并分析不同策略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收益,以制定最佳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具有多个特征:(1)它是基于经验和数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环境,从而产生最佳决策;(2)它是模糊的,不仅考虑个体的偏好,还要考虑团体的利益;(3)它更为复杂,考虑的因素更多,可以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的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应对极端情况;基于丰富的经验,产生实时有效的决策;考虑较多的因素,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充分考虑个体及团体利益;可以灵活应对变化;对未知情境也能提供有效帮助。
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全盘视野,个人或团体很难全面地考虑所有因素;二是容易产生偏见,操作判断经常受到个人偏好和局部视角的影响,存在无法避免的主观因素。
总的来说,非程序化决策的本质是业务技术的结合,能有效地把
握当前业务状况,通过丰富的经验,准确地分析环境,从而产生最优决策。
由于它充分考虑情境和个体及团体利益,因此,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段内,非程序化决策有助于企业发展。
只有当仔细思考,理解这种决策的特点,才能准确地运用它来发展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Non programmed Decisions)
什么是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
约束条件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变量,比如社会需求、消费偏好、个人收入、消费习惯等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社会发展变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着约束条件的稳定性,而且这种决策的贯彻实施还会引起决策所影响对象的有意识反应,比如竞争对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决策与决策实施结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
这种决策,是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决策人制定决策提供优化方案的,在这种决策中,变量更多的是人的意志因素。
而人又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物,他的意志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各自的评价又不同。
所以,这种决策就不是一种可以在数理基础上完成的逻辑选择。
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
∙从情况的突然变化中发现问题;
∙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
∙从外界的批评中发现问题;
∙从竞争中发现问题;
∙从顾客的反馈中发现问题。
2.确立目标
∙有一个清楚正确的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
∙坚定不移地围绕着目标开展工作——排除万难,抑制
诱惑。
3.拟订备选方案
4.拟订备选方案
非程序化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非程序化决策不能是随意的、莽撞的、为所欲为的决策,要进行科学的非程序决策,应该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掌握决策对象的有关资料,紧紧抓住决策的关键要素
决策的两个客观要素是目标与环境,决策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不断分析和识别,确定具体的目标。
全部的环境要素,按照它们同目标之问的关系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对目标起关键作用的要素即关键要素;另一类因素对目标有影响但不起关键作用即辅助要素。
非程序决策要从大量的有关决策对象的情报资料中把握关键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得越准,决策的质量就越高。
把握关键要素要适当,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决策的质量。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关键要素随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准确地把握关键要素,是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领导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抓住关键要素。
2、听取不同意见,让下级参与决策
严格的科学程序决策要求充分重视和发展智囊专家的作用,然而在非程序化决策中,一般说来都没有智囊专家参与,许多规模较小的单位或时间紧迫的决策场合也根本找不到智囊专家,许多日常决策也不一定非要智囊专家参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领导者应该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让下级参与决策。
对于需要保密的事情,可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征求意见。
决策的效果最终是由决策的质量和人们认同的程序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听取不同意见,让下级参与决策,除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外,还有利于提高下级对决策的认同程序,得到下级的支持。
当然,听取下级意见并不是被下级的意见所左右,对下级的意见要注意分析,领导者永远都是决策的主人。
3、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创造性原则
非程序化决策解决的是实践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办法可循,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
没有创造性思维,非程序化决策就是一句空话。
要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决策能力,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僵化的陈规陋习,敢于向传统挑战;同时要加强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联想和想像能力,以及直觉和顿悟灵感能力。
4、只作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决策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句名言:“一位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在下级甘心从事于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不要随意插手干涉他们”。
如果领导者代替自己的下级做决策,既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又会造就一批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的下级。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事必躬亲的领导者肯定无法作出高质量的非程序决策。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对于程序化决策,主要是运用人工智能,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求取极限值,进行优化。
这可以在严格变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
而非程序化决策,则必须在明确价值观念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决策因素关联分析框架,并按照这既定的框架来制定决策。
也就是说,把企业领导人所赖以形成决策的价值观念,具体化为一个分析框架,然后把所要进行分析的各种变量纳入这个框架之中来进行关联比较,最后做出选择。
对这两种不同的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作过专门分析。
但在现实的企业决策中,人们往往对这两类决策并不加区分。
有的把非程序化决策当做程序化决策来制定,强调所有决策都要通过数理逻辑运算来进行优化选择,结果所谓的优化,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形式,因而导致决策的低质量。
有的则不管是程序化决策,还是非程序化决策,统统用简单的信念化代替科学的分析论证,结果更是决策质量的下降。
在这里必须明确一点,不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优化计算的决策,远不等于靠拍脑袋获得灵感和知觉来决策,而是要通过建立决策关联分析框架,借助关联分析方法来决策。
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