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张亚琦(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学号:S201302246 )摘要:马克思是唯物论倡导者的典范,他提出的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伟大之处体现在持续的,长远的意义上。
目前人类的自然环境收到严重的破坏,这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贪婪的掠夺。
一味的追求效益和利益不得不以疯狂的占有自然资源为代价。
如今的生态现状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
而两百年前的马克思这一生态自然观的诞生为今天的地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高瞻远瞩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人类;生态文明建设Marx's Ecology Natural View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Zhang yaqi(College of Electronic Contr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mber:S201302246) Abstract:Marx is a good example of materialism advocates, greatness he raised Marx ecological view is reflected in the sustained, long-term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received serious destruc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this is because of human greed loot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pursuit of benefit and interest to crazy share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oday has issued a warning to mankind.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nlightenment look far ahead from a high plane of two hundred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Marx, the ecological view of today's ear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Marx's ecological values; anthropolo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1 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人类不应该把自然视为单纯的资源供给者或者消费品,而应该将之视为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只有站在全局、系统的高度,才能全面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德支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和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包括精神和生态层面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
第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自主创造和参与。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中介环节。
在实践中,自然成为劳动的对象,是人们获得生产和生活物资的来源。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创造、同步生成的过程。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类无限地掠夺和破坏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去理解、适应和利用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着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部分违法企业或个人交钱了事,违法成本低,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技术方面,生态环保工作缺乏配套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环保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三)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淡薄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公务员,都不能够树立保护生态的主人翁意识,不能认识到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责进行了报复。
因此,人类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忽略环境代价及资源利用情况。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深入分析生态治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不以地方政府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推进生态治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
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要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不仅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发展道路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创新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实现生心协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作者:张嘉琪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25期摘要: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极端天气、生态失衡、资源锐减等一系列尖锐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威胁。
环境问题,究其根源,是人类对待自然的功利化态度以及不当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在涵义,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理论指导,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含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主张从实践的立场去认识和改造自然。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自然界是所有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人依赖于自然界生活。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的生态观包含着科学的系统的生态思想。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指出,人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现实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具有先在性与客观性,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同时,马克思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能动地位,以及人类生活对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依赖性,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自然界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和产物,人类的实践活动改变着自然界,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整个社会。
人们在不断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界内部的规律性,通过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克服以往盲目支配和统治自然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并通过社会这一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浅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科学的自然观。
自从自然界出现了人这个物种后,一切都变了。
人类的出现不仅是生物进化的一大飞跃,并且对除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类依存着自然生活,自然也悄悄的在被人类所改变着。
然而现在,无论是我们人类自身生产的过度,还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度,都是导致我们现在全球各种生态环境变差的根本原因。
本文通过对这些经典论述的阐释来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环境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意义唯物辩证的自然观是唯物史观的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性,其表现在于不仅通过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并且确立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以及创立了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在理论上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完备性,这也是马克思自然哲学的意义所在。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建设现代生态文明1人类困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界的矛盾早已经存在。
从马克思对“人类生活”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界本就是一个物质不断变化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生命体的存在对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来说就形成了一种干扰。
当人们的生产能力仅在狭窄的范围内发展的时候,对于自然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一旦我们人为地物质变化达到了某种普遍的程度的时候,那对自然来说一定是产生了许多干扰的。
马克思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警示我们了,他告诉了我们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物质变化普遍化的这样一个程度。
现在无论是我们人类自身生产的过度,还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度,都是导致我们现在全球各种气候环境变差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在这一观点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不能与自然对立,而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提出对于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资源浪费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我们要摒弃“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改变优先考虑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做法,转变为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还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要树立起全球生态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人类和自然的共同利益。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经济发展的要坚持环保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要注重科技创新,能源产业改革,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
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力量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的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充分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角度出发,论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是一种对抗和征服的关系,人类不断攫取自然的资源,忽视了自然界的有限性和脆弱性。
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类必须根据自然规律来生产和生活,不能盲目妄动,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强调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原则,提倡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注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经济活动会改变自然环境,但也会被自然环境约束。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应当根据自然的限制来进行,不能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审视人们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破坏。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类需要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不能逃离自然、脱离自然。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人类秉持这种态度,才能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涵,探讨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等。
将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制度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解,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过度开发、滥用资源、破坏生态。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视为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使得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追求高产量、低成本,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的失衡,给人类和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注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世界观,它强调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解,加快推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其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物质的生命运动。
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而人类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充分表现出“人地关系”以及“人自然关系”的紧密性。
因此,我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关系,并依据此关系发展出对自然环境的科学保护和利用方式。
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界视为一种独立于人的自然力量。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力量是独立于人类的。
自然力量的发展与演化,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
因此,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充分尊重自然的发展和演化规律,采取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自然,降低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第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和人类微妙的关系是历史性的、地域性的和文化性的。
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方式的变化,地域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当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最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反对一切对自然物欲和力量的滥用和盲目崇拜,主张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我国在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注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展环保型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我国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指导意义。
我国必须深入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经济、社会、环保及文化的互动发展格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如今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趋于恶化,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即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也在不断反思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
这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又一次得到我们的关注。
自然相对于人的优先性、人对自然客观规律的遵循、实践活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等这些思想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的“自然”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原始的自然”,其二是“人为化的自然”。
原始的自然即为最纯粹意义上的自然,没有经过人类活动的加工,具有最初自然的本色;而人为化的自然就失去了最初自然的本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这种自然当中具有人为活动的存在,即他所说的人为的“实践活动”。
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对自然进行了划分,并认为二者存在着不同。
反过来,二者虽然不同,但又有相互联系的地方,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将二者联系了起来。
“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生产的实践活动,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
”[1]人类将自己的行为活动加入原始的自然中,使原始自然有另一番景象。
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主要是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
一方面,人属于自然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2]人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这个外在环境。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又是相互限制的关系。
自然具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人类在自然界中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的,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探究二者之间关系时,不断给我们以启示,即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自身的客观规律、做到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进而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
1、自然的先在性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马克思始终认为人处于自然界中,人是从自然界中进化发展而来的。
也就是说是先有自然界的存在而后才有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
马克思很多著作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掌握和了解它们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自然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自然观的内涵是指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广义自然观的内涵是指对自然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的看法。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人源于自然界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作为人的必然的对象,是人自身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但人和其他的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是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人是具有自然力、生命力和能动的、具有改造自然力的自然存在物。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这种对象性的关系意味着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界互为对象,是相互依存的对象,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前提。
3、劳动,是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途径首先,人通过劳动(实践)使自己从自然中分化出来。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此外,劳动的发展促进了语言产生。
随着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人成为自然界的支配者,所以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大自然的规律。
自然界是不能离开人的。
自然界需要在人的支配下才能发挥作用。
自然界只能为劳动提供材料,而人的劳动却能把材料变成财富。
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人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所以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的中介,只有劳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目前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示指导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加速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
[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一种更高境界的文明程度。
今天随着生产力发展,带来了繁荣与损害并存的两难境遇,这对我们进入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初期,一直以来,工业化走了高消耗、低产出、高排放、高损害的路子。
改革开放几十年,尽管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这种经济发展高速路上伴随着的也是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益恶化。
因此,解决生存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取了人类哲学史上自然观的优秀成果,它是在对机械论自然观与德国自然哲学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创立的,它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扬弃”,它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状况现实把握和对自然科学认识的哲学概括。
其一,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无限的。
其二,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整个自然界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的普遍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整体;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而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其三,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自然事物之间、运动之间、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为这一转 变提供了理论指 导 。在学 习马 指被人类改造后 的 自然 ,而这个 自然观
克思 自然观时不难发现 ,马克思 自然 观 念 就是马 克思所 提 出的 “ 人 化 自然 ” 概 具有 前瞻性对 目前 了解 生态文 明和进 行 念 。 在概念的讨论过程中 , 有些人故意 回 社会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
一
、
马 克 思 自 然 观 中 的 生
态 意 识
马克思认 为 ,人在 自然界有 自然属 是毫无意义 的。
性 和 社 会 属性 这 “ 双重属性 ” 。正 因 如此 ,
1 9 世 纪中叶 ,伴 随 自然学科 的迅速 人在 自然界也就有“ 双重地位” 。首先 , 人 建 设 现 代 生 态 文 明 发展 ,使马克思意识 到必须要利用 自然 类是 自然界的存在物 , 有 自然属性 。 马克
党情国情 ◇
鬣秘礴 矗
马克思生态 自然观 对 当今 人类 生态 文 明建设 的启示
唐 婉 莹
摘 要 : 随着社 会的进 步、 生产 的发 展,
环 境 问题 日益 凸 显并 成 为 人 类 发 展 的 重 要 话 题 . 给 人 类 的 生存 和 发 展 带 来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在 当今 社 会 , 培 养 成 熟 的生 态 意识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的 。 马 克 思 主 义 自然 观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生 态 文 明 思 想 . 自然 地 揭 示 了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的 辩 证 统 一 关 系 。为 人 类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奠 定 了深 厚 的理 论 基 础 ,并 对 当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有 着 极 为 重 要 的启 示 意义 。
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中文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并制约人类的发展,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出生态危机是非常有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ety's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It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In today's societ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o solve ecological crisis is necessary .Marxist view of nature contains is rich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Reveals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 of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It lai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guiding role for today'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arxist view of nature;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论生态自然观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打破了自然界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体系,使自然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与蕴藏的方法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对于当前生态危机治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字: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一直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它没有为人类的产生而停止发展,也没有因为人类的发展而停止发展,这是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离开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都来自于自然,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是不可或缺的。
1.2 实践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必须不断地向自然获取,而这个获取活动就是人的实践过程,实践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缺了这个桥梁,人类会同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自然。
人类进行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但是作为自然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将会遭到破坏,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
1.3 人与自然界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马克思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了异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对立。
资本主义的生产,由于其逐利性,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来源和条件。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出,自然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通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使天然环境的破坏成为威胁社会整个生存的严重问题。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为了解决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通过改革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等措施,改变了过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对自然的意识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生产是最基本的实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绿色发展,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交通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过度的密集经济活动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节约、集约、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努力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我国不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_郎金晨
发展战略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自然、自然观的含义“自然”一词,是指事物自己生长、发展、变化的状态。
自然概念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自然即指整个宇宙,大至宏观星系,小至微观粒子。
包括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又包括非人类生物界和人类生物界两个子系统。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不过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和延续。
相比较而言,狭义的自然界是指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深入,其范围会由小变大,程度会由浅变深。
我们所研究的自然只有在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的时候才具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这种狭义理解的自然称为人化自然。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扬弃”。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加之外化而形成自然界,这种自然界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从本质上说具有主观性和非实践性的特征;费尔巴哈则肯定了自然界的客观性,但是否认了人的作用,抛开了人的社会实践而研究自然,显然不能算是科学的。
马克思集前人之大成,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的同时又克服了黑格尔非实践性的缺陷,形成了科学的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是相互统一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限制。
自然的客观规律制约人的实践活动,而人则按照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使自然朝着有利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人的内在尺度,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需要、本性以及对自己的需要、本性的自我意识。
即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目的进行实践活动。
人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来改造自然,体现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体现了人在活动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生态文明思想及其提出的意义(一)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自然观点的系统阐述。
它阐明了人与自然间的辩证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思想。
近数十年来,由于人口暴涨、资源相继匮乏、环境污染等带来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引发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形势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压力。
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梳理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探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其在中国的发展出发,介绍我国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最后试探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践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引言自然观是人类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看待自然,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我们的自然观。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与信仰,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都决定了推动着自然观的不断发展变化。
工业革命的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我们需要反思自身的生存发展方式,摆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正文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自然是什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与信仰的人民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认识。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基础上,我们也许会从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的角度与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些回答都是不完整的,是割裂的,我们针对这个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的总的观点,构成了我们的自然观,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是世界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离开了自然就无法生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我国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了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必须认真审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永续的大事,是关系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阈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社会生态化管理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然观对⽣态⽂明建设的指导意义2019-06-20摘要:马克思主义⾃然观深刻揭⽰了⼈与⾃然关系的辨证关系,它指出,⾃然界是⼈的“⽆机的⾝体”,⾃然界是⼈的“精神的⽆机⾃然界”;⼈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循⾃然规律;技术是协调⼈与⾃然关系的⼿段;要实现⼈与⾃然的和解,应该改善⼈与⼈的关系。
这些对于⼈类保护⾃然环境,寻求⼈与⾃然的和谐,建设⽣态⽂明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然观;⽣态⽂明⼈类⾯临的⽣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与⾃然的关系,⼈类如何保护⾃然环境,⾛出⽣存环境危机的困境已成为当代的重⼤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然观对与⼈类保护⾃然环境,寻求⼈与⾃然的和谐,建设⽣态⽂明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然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然观深刻揭⽰了⼈与⾃然关系的辨证关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个⽅⾯:1.⾃然界是⼈的“⽆机的⾝体”,是⼈的“精神的⽆机⾃然界”马克思看来,⼈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切⾃然⼒的⼈”,⼈“本来就是⾃然界”。
[1]与物相⽐具有普遍性,“⼈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然界――⾸先作为⼈的直接的⽣活资料,其次作为⼈的⽣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具――变成⼈的⽆机的⾝体。
⾃然界,就它本⾝不是⼈的⾝体⽽⾔,是⼈的⽆机的⾝体。
”[2]也就是说⼈是靠⾃然界来⽣活的,离开⾃然,⼈就失去了获得物质⽣活的资料的可能性,从⽽⽆法⽣存下去。
2.⼈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循⾃然规律在对⼈与⾃然关系的阐发过程中,马克思始终强调⼈的主体能动性,反对在动物⽔平上的消极被动地适应⾃然。
在马克思看来,⼈对⾃然界发挥主体能动性有着⽆可辩驳的“⾃然必然性”。
“⼈作为⾃然的、⾁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
⼈的实践活动始终受到⾃然对象的制约,因此,⼈对⾃然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在遵循⾃然规律的基础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张亚琦(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学号:S201302246 )摘要:马克思是唯物论倡导者的典范,他提出的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伟大之处体现在持续的,长远的意义上。
目前人类的自然环境收到严重的破坏,这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贪婪的掠夺。
一味的追求效益和利益不得不以疯狂的占有自然资源为代价。
如今的生态现状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
而两百年前的马克思这一生态自然观的诞生为今天的地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高瞻远瞩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人类;生态文明建设Marx's Ecology Natural View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Zhang yaqi(College of Electronic Contr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mber:S201302246) Abstract:Marx is a good example of materialism advocates, greatness he raised Marx ecological view is reflected in the sustained, long-term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received serious destruc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this is because of human greed loot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pursuit of benefit and interest to crazy share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oday has issued a warning to mankind.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nlightenment look far ahead from a high plane of two hundred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Marx, the ecological view of today's ear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Marx's ecological values; anthropolo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1 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严峻的生态环境迫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爱自然、关爱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全球共同的心声和期盼。
为了解决全球性的生存危机,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寻找思想资源,所以,马克思的自然观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20 世纪60 年代萨特曾经断言:“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十分年轻,几乎还处在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它仍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诚如学者所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和风风雨雨之后,仍然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不可置疑的当代性质和当代价值。
之所以说马克思的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哲学,是由于马克思的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哲学虽然产生于19 世纪,但它的理论指向不局限于那个时代,而是指向无尽的人类未来”。
当然,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并不像今天这样严重,马克思也没有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
在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初露端倪时,马克思就具有生态敏感性,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和解的论述等很有见地,很有前瞻性,也就是说,马克思的自然观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
但熟知并非真知。
因此,“重读马克思”就是要“面向事情本身”,再现马克思自然观的原貌,揭示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思想,为摆脱人类的生存困境寻求到出路。
2 马克思自然观的科学内涵马克思视域中的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类之外,没有经过人类劳动改造,与人无关的自在自然,而是既客观存在又与人相联系,经过人类的实践中介过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质的自然。
自然在古代中西文化中一般指本性、天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是“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是各种物质系统的总和。
马克思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给自然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现实的内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为自在自然;其二为人化自然。
自在自然包含着两重含义: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了,自在自然是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其次,自然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的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也称为自在自然,自在自然是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指被人类的实践活动加工和改造过的自然界。
马克思的自然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基本内涵如下:马克思在看待自然时,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肯定了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认识到了人来源于自然,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具有自然属性。
其次,人靠自然界生活。
第一,人们的生活资料来源于自然。
第二,人们的生产资料也来源于自然。
第三,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再次,自然是人的自然。
马克思对自然的考察,从一开始就是从自然与人的关系上来说明自然的,从人生存的层面来理解自然的。
这里所说的自然界是指人化自然。
那种没有人的实践活动介入的纯粹的自然界,只是“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
马克思说:“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总之,马克思关于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论断,体现了他所关注的不是那种与人毫无关系的“自在自然”,而是同人的存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其中包含着马克思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马克思对自然界的实践态度和价值追求,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根据和价值尺度。
3 马克思自然观的现实意义马克思自然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与协调发展。
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自然生态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关系实行根本性的变革。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
当代中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力图逐步把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而这种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必须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观作为基础,以科学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归宿。
否则,我们的社会转型可能会因为生态系统的恶化丽夭折。
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自然观向人类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性的危机、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危机,马克思的自然观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方法论。
4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当今中国生态环境存在如下问题: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4]。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人是自然界的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同时,要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体现了在新世纪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坚定理念[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胡锦涛同志说过的。
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马克思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6]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都不是直接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地存在在自然界,而是带着自己的目的、需要和意志来能动地改造自然界。
人过于追求使自然界来满足自己,却较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等来适应自然的特性和规律;人普遍注重人改造、征服自然力量的提高,而忽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调节能力和人对不断变化着的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的提高;人一味陶醉于对大自然的统治,却忽视了我们对自然的每一胜利,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7]。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
在新世纪,我们要把这种理想作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灯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
5 结论通过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挖掘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自然观中隐藏着丰富的生态哲学的思想先声与理论萌芽,很多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选择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坐标。
马克思的自然观立足于人类实践,从社会体制方面去关照人与自然之间具体的历史的关系,立足于社会关系去认识和协调入与自然的关系,立足于社会进步去实现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以实现人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