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哥本哈根协议》视野下的国际气候保护责任

《哥本哈根协议》视野下的国际气候保护责任

《哥本哈根协议》视野下的国际气候保护责任摘要:被全球关注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以一分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向世人交代,这样的结果令人失望,但透过这次峰会,让我们看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矛盾,也让我们深思在这样的人类巨大威胁面前,我们全人类应该怎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世界各国又将如何承担他们的国家责任,当国家的国际责任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国家又将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

本文拟透过哥本哈根现象,来分析国家间利益和国家国际责任问题,为人类生存环境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哥本哈根协议;国际环境保护;国家责任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受到全球的关注,然而这次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却令人失望。

没有看到我们期许的结果,没有之前的雄心勃勃,有的是我们无尽的担忧,全球气候的变化留给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当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威胁时,国家的利益还显得那么重要吗?生命与私利孰轻孰重?一、《哥本哈根协议》之评析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来自 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聚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这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然而会议的焦点却集中在“责任共担”上。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上争执不断,大会进程举步维艰。

最终以各方同意“注意到(take note of)的哥本哈根协议”就这样达成了,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不欢而散。

《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世界气候大会的十大焦点问题

世界气候大会的十大焦点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发达国家是否接受排放上限额?
在两年前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国际社会要求工业化国家必须接受减排额目标。而发展中国家除非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他们只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限制排放额即可。
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是他们将会被强制接受不利于他们经济发展和束缚与贫穷作战的手脚的协议。发达国家则害怕发展中国家不用遵守减排规定,而他们又不得不资助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加剧了竞争。
知识点
2℃的考验
“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威胁”、“忽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应像18世纪从事奴隶贸易一样受到道德谴责”、“减排不利可能引发全球健康灾难”……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哥本哈根会议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它的官方名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面临的最严峻、最深远的挑战。
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之间。更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已经开始朝着6~7℃严酷升温的方向发展,大大超出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甚至更低。一旦超过2℃,全球变暖就会完全无法逆转,那时即使想采取补救措施也没有机会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
世界气候大会的十大焦点问题
一、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很关键?
全世界只有联合国气候大会这一个专门为建立新型低碳社会和避免科学家最糟糕的估计变为现实而进行首次重大转变的渠道。今年的哥本哈根大会将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2009年在丹麦首都歌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谈看法

2009年在丹麦首都歌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谈看法

2009年在丹麦首都歌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谈看法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经过艰难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这场被称为是“气候政治”的博弈终于在2009年12月18日结束。

关注这次大会上各国的表现,不难看出,在世界气候问题的解决上,我们还很不团结。

下面就这次大会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守护共同的家园,不能再等了!众所周知,世界气候大会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应对全球变暖。

尽,管学术界还有少数人不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人类没有任何理由肆意地向大自然索取,也不应该愚蠢地认为“我们的地球还很好”。

电影《阿凡达》《2012》就表达了两位大导演关于自然与环境的忧虑。

《阿凡达》用很美丽的画面和故事,揭示了人类的贪梦与高傲,也指望能唤起更多人,对大自然的爱。

而电影《2012》用更加直接的画面预言了人类的某种未来,如果人类还是这样任性的话!图瓦卢、马尔代夫这些美丽的国家已经遭遇和正在遭遇的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让世界清醒!二、气候大会成了谈判大会为什么美国、日本面对气候问题总是掩耳盗铃,抱消极态度呢?归根结底两个字:利益。

这次大会各国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谁该为环境问题买单”。

日本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

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

而美国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不仅推卸责任,还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不仅如此,还想利用环保这张牌,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对不符合发达国家节能和减排方面标准的国家的出境商品,征收所谓的“边境碳关税”。

很明显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于目前在技术、资金上都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是很不公平的。

美国真的是很不厚道。

而像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就很识时务,早就知道环保节能是大势所趋,在大会上表现到相当积极。

辩证法与哥本哈根会议

辩证法与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摘要: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状况也越来越加剧了。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温上升及一系列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进行遏制和出台些有关政策和协议保护气候,那再过百十年,我们的根地球将面临着毁灭。

面对此形式的状况下,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了。

在环境和经济2个选择中,该如何抉择?让我们用马克思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把。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气候变暖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

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而此次会上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于“责任共担”。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2.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

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大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而二氧化碳是各国的工业排放出来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问题工业化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全球气温不断升高。

因此导致冰山融化、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死亡、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发,严重威胁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气候大会的召开迫在眉睫。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焦点集中在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美国和中国之间,奥巴马政府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清楚地让外界了解排放承诺,美国将坚持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做的控制排放的任何承诺进行独立核查,而且不准备紧随欧洲之后具体阐明美国今后10年将提供多少资金帮助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方重申发达国家应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援助的呼吁,强调除非减排得到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或支持,否则与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拒绝作出可接受国际核查的减排承诺,国家之间的傲慢与偏见令与会方各执一词,口水之争在所难免。

口水战集中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美国的排放目标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问题:鉴于西方在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历史责任,这意味着工业化国家必须加大减排力度;在未来20年中,几乎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都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争论的焦点就是经济实力大增的中国是否应该从美国和欧洲获得援助来帮助其转型为更清洁的经济增长模式,两国对政策细节的争论是未来数十年两国广泛经济实力较量的一个缩影。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彻底的改变了国际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一道分水岭。

从来没有哪一届大会能像哥本哈根那样,吸引如此多的国家元首前来,吸引如此多的国际关注。

聚焦哥本哈根会议

聚焦哥本哈根会议

聚焦哥本哈根会议,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从2009年12月7日到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长达13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这次大会的艰难历程折射出人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种种困境,虽然各国都承认气候变化的事实,并认识到积极应对的紧迫性,但是在责任分担等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依然难以弥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应对气候变化这条路上,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由于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已经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加速恶化,温室效应已经发生。

世界气象组织今年12月8日发表的最新全球气候报告指出,2009年将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10个最热的年份之一,而2000年至2009年也将成为最热的10年。

气温上升不但将加速冰川的融化,把海平面推得更高,还会引发极端气候现象,包括飓风、洪水、干旱、暴雪、热浪、寒潮等。

在我们面对种种极端气候现象带来的灾难,面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弱势国家和边缘地区时,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再也无法置身事外,无动于衷,必须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共识。

今年正值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各方计划在年末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能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新安排。

在这种氛围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今年一系列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

为了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今年9月还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呼吁发达国家率先采取行动,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措施,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同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问题.课件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问题.课件
印尼的态度:西方要求发展中大国强制减排“不公 平”,发达国家要承担的责任是进一步削减碳排放。 把减排责任推卸给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
2024/3/8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阿根廷的态度:发达国家应投入更多资金,阿根 廷强调,如果发达国家未能投入相应的资金,那么 在哥本哈根的讨论将毫无意义,遏制全球变暖的目 标实现起来将会“十分艰难”。
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
2024/3/8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中国的态度: 第一,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坚决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原则,坚决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 第三,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
2024/3/8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2、发达国家的态度: 由于完成减排指标须付出巨大经济代价,发达国
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目标。
2024/3/8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美国的态度: 美国企图违背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本原则
的,重新建立一个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强制所有国家降 低排放量。
2024/3/8
四、会议成果——《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 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下 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 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视频4:《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协议》
2024/3/8
四、会议成果——《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的内容: (1)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2度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吴卫星
【期刊名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47)005
【摘要】被世人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仅仅达成了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反映了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不同的价值追求.未来的气候保护和气候谈判应当凝聚共识,立足于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避免"比低"这一恶性竞争,通过"政治敛合"和"经济敛合",将气候变化融入政治、经济各种决策的主流之中.
【总页数】8页(P44-51)
【作者】吴卫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透视煤矿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透视教师备课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3.透视德国法中纯粹经济损失的法律规制
4.中西绘画透视法比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谁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买单——对哥本哈根会议的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哥本哈根十年气候行动的成果与挑战

哥本哈根十年气候行动的成果与挑战

哥本哈根十年气候行动的成果与挑战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尤其是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被视为全球协调气候行动的重要里程碑,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旨在限制全球变暖幅度。

本文将探讨哥本哈根十年气候行动的成果与挑战。

一、哥本哈根气候行动的成果1.1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为各国确立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根据协议,各国承诺要共同努力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且力争限制温度上升到1.5摄氏度。

这为全球减排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1.2 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为了支持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立了“绿色气候基金”。

各发达国家承诺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和能力建设的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提升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哥本哈根气候行动倡导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推动能源转型。

通过提升能源效率和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全球的碳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促进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哥本哈根气候行动面临的挑战2.1 执行不力和减排进展缓慢尽管各国在哥本哈根协议中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许多国家没有取得预期的减排进展,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上升。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成为挑战。

2.2 协议缺乏约束力和一体化哥本哈根协议并不具备强制性,国家只是自愿承担减排责任,缺乏具体的处罚机制。

此外,国际社会在减排行动上缺乏一体化,各国之间存在利益分歧和合作难度,制约了全球气候行动的效果。

2.3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技术缺口,缺乏足够的支持使得他们实现减排和适应的目标更加困难。

三、未来应对挑战的路线图3.1 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文稿/2010.05◎潘家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激烈交锋,会议的成果不尽如人意,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笔者作为与会者,试图解析哥本哈根会议争议的焦点所在,并对一些未来气候谈判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经过两年的谈判,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签署,1994年生效。

由于框架公约只是框架性质的,没有任何具体目标,也没有具体的减排责任,需要继续谈判以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因而,在1995年召开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形成柏林授权,要求三年以后在京都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定量减排目标,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附件I 国家即发达国家2008-2012年在总体上年均排放降低5%。

1997年12月达成京都议定书,规定欧盟减排8%,美国7%,日本6%,俄罗斯维持1990年水平不变,冰岛、澳大利亚等国还允许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在总体上减排5.2%。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一些发达国家允许森林碳汇、从其他国家购买减排额度,使得京都议定书总体减排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三年谈判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经过八年讨价还价到2005年才生效。

眼看议定书目标年到期,2012年以后怎么办?2007年,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会议上,经过艰苦谈判达成巴厘路线图,也叫巴厘授权,要求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定。

这便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来历和目标。

哥本哈根会议是1990年气候变化谈判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

为了能够年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协定,各缔约方已自2009年3月起,在曼谷、波恩、巴塞罗那等地分别举行5次工作层面的谈判。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4个缔约方、观察员国,937个联合国相关机构、专门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1069个媒体单位,超过4万人与会。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说起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说起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说起提要: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

因此,气候变化问题本应是最能体现全球概念的“全球化议题”。

虽然为了人类的未来,主权国需要作出不同妥协甚至牺牲,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但是从冗长的会议时间、争论不休的会议现场以及最后艰难达成的协议可以看出,这次大会更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势力竞相显示姿态的“国际舞台”。

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在“气候政治的战场”上的博弈远没有因为会议的落幕而结束。

事实上,无论这次会议的结果如何,整个博弈的过程蕴涵着今后较长时期内南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路径。

当气候变化问题从一个“科学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时,其背后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在发展问题上的角力,是发展中国家在打破国际旧经济秩序道路上的新挑战。

虽然在哥本哈根这一回合的博弈中,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意愿声明,但还是可以说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艰难中前行。

在这场没有结束的博弈中,无论是南北对话还是南南合作,如果都一味强调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立场,那么,各国就会为了实现本国利益而置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将出现的是“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而全球化本身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就是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关键词:气候政治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对话合作全球化一、引言2009年的冬天,一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谈判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上演。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型会议齐聚了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多达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见证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以及最后阶段《哥本哈根协议》艰难出炉的过程。

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

因此,气候变化问题本应是最能体现全球概念的“全球化议题”。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不断,水灾、旱灾、雪灾和地震接踵而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继印尼因地震引发的海啸灾难之后,接连爆发了汶川、海地、智利、台湾、玉树地震。

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引发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2012》中,大地崩裂、海啸汹涌,呈现的末日地球让人不寒而栗,仿佛地球通过导演的手向我们发出警告。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大火肆虐……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和环境,更让很多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

部分岛国面临消失厄运,巴西雨林可能会变成热带草原,更多飓风可能登陆墨西哥沿岸。

而严重的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部分地区人口大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和政治动荡。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国组建了IPCC组织,各国之间也协商重要的公约、协议等。

这是被誉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会议”——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的全称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等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此次气候峰会,这意味着出现在哥本哈根的国家政要人数会超过联合国大会,可见各国对此的重视程度。

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在最后时刻两个工作组通过大会决定,共同注意到美国与“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并决定延长公约和议定书下两个特设工作组的授权,到2010年墨西哥召开气候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时达成法律协议。

仍存在争议的《哥本哈根协议》作为不具有约束力的政治协议,尽管令很多热切期盼会议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环境协议的民众和环境组织极度失望,但是冷静观察,会议成果的确来之不易。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看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可能作用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看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可能作用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看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可能作用高云;罗勇;张军岩【摘要】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焦点可以预期,后续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点将是谈判的基础案文,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的量化减排承诺以及长期目标的表述等问题.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将对以往报告已阐述的科学问题和基本结论加以巩固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和论据,更加侧重区域问题,增加适应和减缓经济学成本、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分析.关于气候变化检测和归因,气候变化影响和关键脆弱性、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水平,适应的选择及其成本效益、减缓措施的选择和社会经济成本、责任分担机制及公平性等问题的评估结论,将对谈判进程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年(卷),期】2010(006)002【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谈判;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作者】高云;罗勇;张军岩【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北京,100081;中国气像局国家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从《斯德哥尔摩宣言》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从《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到“巴厘行动计划”,再到2009年底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问题由最初的科学问题演变为环境、科技、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性重大战略问题。

现有的科学认识认为,“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的”[1],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人类社会在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同时,减缓气候变化最为直接的手段。

《公约》的制定及此后的一系列谈判,目的就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推动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共同应对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20世纪末至今,世界气候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变化之巨大,变化速度之快令人触目惊心。

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并且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人类苦不堪言。

但是,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竟是人类自己。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的根本哈根。

在这里,联合国将召开一个由192个国家及地区的谈判代表参加的气候大会。

此次会议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媒体称之为决定地球命运的重大会议。

在经过几度激烈的外交对抗和会议延迟之后,大会于12月24日落下帷幕,然而,有关本次会议的余音至今不绝,特别是大会产生的《哥本哈根协议》,既获得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赞赏,又招来部分国家不满。

《哥本哈根协议》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1日说,气候变化大会是成功的,是“朝正确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哥本哈根协议》为世界在未来达成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协议奠定了基础。

国际能源机构22日表示欢迎《哥本哈根协议》,认为该协议为下一步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指导。

那么,对《哥本哈根协议》的不满究竟来自何方呢?回顾这次大会一波三折的历程,人们不难理解,杂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原本把气候变化大会当作转嫁自身责任、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不相称义务的机会,而协议的产生打破了这一图谋,因此它们不仅抹杀这一协议的积极意义,还攻击为达成协议而不懈努力的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原本希望气候变化大会一揽子解决气候变化与发展问题,而《哥本哈根协议》没有满足它们的所有期待。

如果说保护地球,改善地球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那么《根本哈根协议》就是这个任务的总纲领。

部分发达国家的做法虽然有利于保护本国的利益,却是对全人类的不负责。

古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即使将这句话提高到全人类的角度也不为过。

暂且放下地球的“远虑”,来看看地球的“近忧”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成果及问题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成果及问题

二,达成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这个协议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 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 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 其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 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 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三,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 进展。 第四,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第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 点,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的长期行动目标
会议存在的问题
一《哥本哈根协议》
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潘基文当天发表了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话。他说,过去 的两天令人“筋疲力尽”。我们进行的讨论“时而有戏剧性, 时而非常热烈”。
二“所谓过渡性协议”

大会的对抗焦点自然是“发展中国家VS发达 国家”围绕减排目标和援助资金的较量。借助 哥本哈根这个舞台,发达国家开始有意淡化自 己的“历史责任”,要求主要经济体处于“同 一起跑线”上。这成为这轮“气候政治”较量 的突出特点
焦点问题: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 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 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 1990年水平的80%。
哥本哈根会议的宗旨及预期目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 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 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

哥根本哈根气候大会背后的全球气候问题摘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达成协议,各国确定了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世界气候的变化形势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背后,又有怎样深刻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各国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节能减排,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二氧化碳严峻形势应对策略减少排放各国措施节能减排个人做起2009年冬,正值岁末。

尽管严寒天气横扫欧洲各国,料峭的冬寒却丝毫没有减弱来自丹麦小城哥本哈根人们的如火热情。

在这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谈判大会上,齐聚了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多达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

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而握有决定权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

为期近两周的气候变化大会,见证了人类齐心协力遏制全球气候恶化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在意欲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下各国难以调和的利益得失和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经过多国政府为期10多天的艰难谈判,在与会代表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的前提下,哥本哈根会议于去年12月19日当地时间下午3时30分左右闭幕。

各国政府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关注哥本哈根协议的有效性,也不去讨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成与败,更不去分析后面隐藏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而是看到,在这次隆重的气候大会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严重的气候问题,《哥本哈根协议》为什么主要针对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全球面临怎样的气候变化形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一.全球气候问题剖析(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无疑是以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为背景的。

全球气候问题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全球气候问题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全球气候问题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自从80年代以来,紧跟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全球环境问题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除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以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土地沙漠化等也变的日愈严重。

在这其中,当今人们最关注的可以说就是全球气候问题-----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效应,就是指由于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对于有的地方,人们可能认为这仅仅只是几度温度的变化,但是对于整个地球,这影响却是巨大的。

据报告,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也频繁发生,造成的影响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科学家们还预测,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出现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1.气候的变化将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全球平均气温的略有上升,可能破坏海洋环流,从而导致大范围的大范围的降雨,同时另一些地方就可能会面临干旱和持续高温;2.将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延长生长季节,这可能使得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从而遭受巨大的破坏性影响;3.海平面将上升,有可能在2100年上升50厘米,这将使得沿海岸线60公里范围内的约世界人口1/3的人们的失去居住场所。

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被慢慢的提上了日程,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针对气候变暖问题,在此次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每个人必须贡献一份力量为要素。

并指出气候变化是影响所有国家的全球挑战,因此,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同时还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涉及每个人,需要工业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

在应对全球变暖中本次会议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会议的根本原则。

主要倡导国际社会达成四大协议: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额是多少;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国际气候政事博弈.doc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国际气候政事博弈.doc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国际气候政治博弈-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CMP5)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全球19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政府首脑参加了这个重要的国际峰会。

会议对《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于2012年到期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进行了为期13天的艰难商讨和激烈辩论,签署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一、联合国气候制度的演进据国际气象组织的报告,最近10年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气候变化不仅关系人类未来的生存安全,而且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国际体系、重塑全球政治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伴随着全球环境保护的制度化趋势,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议程之一。

国际气候制度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算起,1992年文件签署,1994年文件生效。

这一阶段主要形成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立了国际气候治理的最终目标和一系列基本原则。

第二阶段从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会议讨论制定一个议定书开始,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第3次会议在日本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一阶段首次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与经济转轨型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减排目标,并引进排放贸易(ET)、联合履约(JI)、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三个灵活机制。

对非附件一国家,即广大发展中国家,京都机制没有制定具体的减排义务,但要求上报排放总量和减排信息并推进绿色技术。

议定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这一原则包含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在1990年基础上整体减排5%的目标;也包含发展中国家自愿、自主减排的原则。

由于《京都议定书》所约定的减排目标非常有限,所以京都机制把减排目标执行年限定到2012年。

哥本哈根谈判存在四大焦点问题

哥本哈根谈判存在四大焦点问题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哥本其他主要国家的态度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

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

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印度: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3日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英国:2009年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28日发表《西班牙港气候变化共识:英联邦气候变化宣言》,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2日却再度否决了澳工党政府提出的气候变迁法案,这使得澳总理陆克文将空手赴会。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碳出口国,澳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

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

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宣布,到二0二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百分之二十五。

也就是说,在一九九0年至二0二0年期间,俄罗斯将保证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减少逾三百亿吨。

哈根谈判存在四大焦点问题2009-12-08 13:32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北极冰川的渐渐消融,不断在我们的耳边敲响警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刻不容缓!目前哥本哈根谈判存在四大焦点问题,为使哥本哈根会议成为全球新一轮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端,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OURNAL OF NAN JI NG UN I VERS I TY(Phil osophy,Hum a niti es a nd Soci a l Scie nces) 5,2010 气候变化与法律规制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吴卫星(南京大学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210093)摘要:被世人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仅仅达成了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反映了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不同的价值追求。

未来的气候保护和气候谈判应当凝聚共识,立足于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避免#比低∃这一恶性竞争,通过#政治敛合∃和#经济敛合∃,将气候变化融入政治、经济各种决策的主流之中。

关键词: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权;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FX051)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的任务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2008%2012年)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因而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然而,由于存在激烈的冲突,会议仅仅达成了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令许多环保人士大为失望。

#没有公平,没有雄心勃勃,更没提法律约束力,各国领导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失职。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库米 奈都(Ku m iN aidoo)表示,#今天,他们在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事实面前统统失败∃。

&本文将结合哥本哈根会议,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就未来的气候谈判进行展望。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之重心:共同责任还是有区别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 mm 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 b ility)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基础和核心,因为量化的减排指标、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转移均与该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9年12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基本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注重减排目标的合理性并确保&参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h ttp://bai ke.soso.co m/v6983044.h t m∋吴卫星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气候变化与法律规制作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

他表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

&(一)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要义是在全球环境保护中,所有国家都负有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责任的大小又是有区别的,即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承担次要的责任。

从该原则的演进过程来看,虽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概念由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提出,但该原则的内容之前已在国际环境法中有所体现。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环境法文件的相关规定虽都未采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术语,但这些国际环境法文件通过强调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所享有的资金和技术援助等特殊待遇和发达国家所负有的更大责任而表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本要求。

(例如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就对此原则有所反映,1987年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则进一步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内容:该议定书不仅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了10年的淘汰宽限期,而且建立并运行了旨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务和技术支持的多边基金。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有明确具体的体现。

首先,序言明确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概念。

#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承认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要求所有国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会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参与有效和适当的国际应对行动∃。

其次,公约第3条原则部分也明确提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再次,公约第4条关于#承诺∃的规定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要求,这是公约中最实质性的内容。

承诺分为一般性承诺和具体承诺两类。

一般性承诺虽然主要是关于共同责任的规定,但侧重点还是发达国家,即发达国家应在承担共同责任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具体承诺则是关于区别责任的规定,主要规定于公约第4条第2款和第3款中。

而且,公约区分了三类国家来说明有区别的责任的思想。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以量化减排的方式进一步贯彻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该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而发展中国家则不承担强制减排的义务。

(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重心之变迁:后京都时代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分担哥本哈根会议要商讨的是!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后京都时代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则是本次哥本哈根会议的争议焦点之一,但从会议一开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彼此不满意对方的减排承诺而相互指责&()参见!温家宝: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h tt p://www.un .org /ch i nese/New s /f u llstoryne w s .as p?new sI D=12715 参见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参见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第135页。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二〇一〇年第五期当代研究系列(哥本哈根会议前部分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减排承诺见表1)。

关于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

目前只有挪威予以承诺,而欧盟仅提出减排20%到30%,日本提出减排25%,美国只承诺4%左右,且这个目标尚未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在2009年12月8日中国代表团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苏伟批判欧盟减排目标太低、不厚道。

&而美国则希望拉着发展中排放大国共进共退,强调#共同的责任∃,美国国内保守势力则一直把美国减排与中国减排责任捆绑在一起。

表1部分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减排承诺国家或组织减排承诺欧盟通过包括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和各种能效措施,无条件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20%以上英国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温室气体分别减排34%和80%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日本若哥本哈根会议能达成协议,日本将把减排目标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温室气体减排25%挪威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温室气体减排达40%加拿大承诺到2020年在2006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0%,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中国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40%至45%印度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比2005年下降20%至25%巴西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一切照旧∃(Bus i ness as U sua l)情景下减少36.1%至38.9%如何确定各个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必然也就涉及温室气体排放额的分配。

目前,国际上大致有两种碳排放权的分配原则:一是国际公平原则;二是人际公平原则。

国际公平原则是以国家排放总量为测算依据,!京都议定书∀采用的就是国家碳排放总量的指标。

人际公平原则则强调人均排放,二者的差异在于碳排放责任的承担主体:前者强调国家责任;后者重视个体权益。

基于人际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权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紧缩与趋同∃(con traction and conver gence)的方法就是人际公平原则的一个反映和运用。

该方法由英国的全球公共资源研究所(G l o ba lCo mm on Institute,GCI)在1990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享有碳排放权是世界各国的基本#权利∃,确保享有这项#权利∃的总预算要由各国分摊。

设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现实出发,根据人均原则在长期减排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制定某一目标年全球统一的人均排放标准,逐步实现人均排放量趋同,最终在未来某个时点实现全球人均排放量相等。

为此,GC I提出两条建议:(1)到2030或2040年,或在100年期预算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内实现全球人均排放的趋同;(2)各国应就#紧缩与趋同∃框架实施时间表的人口基数年达成一致意见。

(最近,Stern(2008)以及增长和发展委员会(The Co mm ission on G r ow th and Developm en,t2008)等的研究报告表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支持在该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参见!中国代表:欧盟减排目标让人失望∀,http://www.dah /xw z x/z t/ss/gbhg/bd/t20091210_1710799.h t m参见英国全球公共资源研究所(GC I):!紧缩与趋同(C&C)∀,h ttp://www.gc.i /translati ons.ht m l参见郜若素:!郜若素气候变化报告∀,张征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01页。

∋吴卫星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气候变化与法律规制笔者认为,以人均排放权以基础的#紧缩与趋同∃方法不失为各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一个基本可行的框架。

第一,#紧缩与趋同∃方法具有较强的公平性。

任何全球减排协议的达成及其有效履行必须以公平为前提和基础,以人均排放权为基础符合人人平等这一普世的人权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