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合集下载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_特征__省略_及展望_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_邹才能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_特征__省略_及展望_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_邹才能

第33卷 第2期2012年3月石油学报ACTA PETROLEI SINICAVol.33Mar. No.22012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2011ZX05001)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邹才能,男,1963年9月生,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博士生导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之科技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大油气区、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等地质理论技术研究及勘探生产实践等工作。

E-mail:zcn@petrochina.com.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2)02-0173-15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邹才能1,2 朱如凯1,2 吴松涛1,2 杨 智1 陶士振1 袁选俊1 侯连华1杨 华3 徐春春4 李登华1 白 斌1,2 王 岚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摘要: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

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气。

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

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

伴随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

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

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化工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化工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化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王刚周梓欣(新疆煤田地质局煤层气研究开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摘要】当前,油气田开发理论体系将稀油油藏称为常规油气资源,而稠油、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油砂、可燃冰等均归为非常规油气资源。

从资源量看,非常规油气比己发现的常规油气多一至两个数量级。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物理状态、储层物性、储层岩性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其开发方式有极大影响。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资源特征;开发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概念开始出现。

一般将当时即可进行经济开发的油气资源归为常规,而把丰度低、难开发、当时技术水平下难以取得经济效益的油气资源列入非常规。

常规与非常规资源划分的两个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原油价格,均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因此常规与非常规的模糊界限也在不断改变[1]。

权威估计,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量约为常规石油的1.2倍;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资源量约为常规天然气的4.56倍。

目前,中国每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探明储量超过总探明储量的七成。

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产量将不可逆转的占到更高比重。

1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定义从开发方式对非常规油气界定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Etherington 等认为非常规油气藏是指未经大型增产措施或特殊开采过程而不能获得经济产量的油气藏。

目前,非常规油气类型包括(超)稠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砂岩油、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油砂、油页岩、可燃冰等。

当前国内经济技术条件下,致密油气、稠油已得到大规模商业开发,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技术基本成熟并进行实验性开发,油页岩、油砂、可燃冰等由于开发成本或技术难度较高,仍处于探索阶段。

2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般认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储量丰度低、储层渗透率低、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特征不明显”[2]。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作者:焦江明王志强张露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2期焦江明王志强张露(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分公司新疆塔里木 844804)摘要:油气管线在输送环境及输送介质的影响下发生腐蚀的现象在所难免,必须剩余强度评价腐蚀的管线,才能为管线的更换、修复、继续服役提供科学、正确决策。

文章对评价相关油气长输管线腐蚀曲线剩余强度的软件进行简要介绍,使评价具有可靠性。

关键词:分级评价;剩余强度评价;服饰缺陷;油气管线中图分类号:TE98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00-00长输管道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地段受到严重危害,特别是城镇地区,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不显著、以及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过快等原因,局部土壤在大量工业废水排放后,增强了腐蚀性,而越来越强的土壤腐蚀性也加速着长输管道的腐蚀程度,腐蚀性穿孔漏油的可能性也就增大了。

油气技术能力的提升受到管道故障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与此同时增加了改造、维修的费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管线事故的发生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更严重的是会对人身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因此,腐蚀管道剩余强度的确定、确保管道可靠、安全地运行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1腐蚀原因概述腐蚀是自然现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并且是一种破坏,在电化学或者化学的作用下,金属的元素状态转变为离子状态就是腐蚀。

水、气、油等存在于油气管线的管内,管道内壁上的水会产生亲水膜,最终发生电化学腐蚀,或者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与金属直接发生作用所引发的化学腐蚀都属于内壁腐蚀。

尤其是在管道气液交界面、低洼积水处、管道弯头等处,具有强烈的电化学腐蚀,这样,一系列腐蚀深坑就形成于管壁上。

相对于内壁,外壁腐蚀的情况更为复杂,对其的分析也必须从所处管道环境展开。

水中或土壤中的管道容易受到杂散电流腐蚀、细菌腐蚀、土壤腐蚀等。

而大气腐蚀则会给架空管道带来影响。

管道的防腐层一旦遭到破坏,环境条件的腐蚀会直接侵犯外壁。

致密油认识

致密油认识

一、致密油藏特征及一种新型开发技术(1)典型配置关系:源储接触、源储紧邻且致密油不含页岩油(2)Hiway流道水力压裂技术技术关键:通过交替式间歇注入支撑剂和高强度凝胶压裂液在裂缝中产生流道并利用一种新型的纤维添加物来使流道保持稳定分布。

(3)技术进步A、非常规连续性油气聚集理论研究b 致密储层中纳米孔隙的重大发现C、长水平井钻井技术D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4)(5)定义:致密油是以吸附和有利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灰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2致密油是以吸附和有利状态赋存在生油岩或与生油岩护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

后者强调源储直接接触或紧邻的关系,且将储集类型限定为砂岩和碳酸盐岩不包括页岩油储层。

(6)从岩性分析致密油——致密砂岩油、致密碳酸盐油页岩油——致密灰岩油、致密白岩油(7)致密油储层内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系统(孔喉直径<1000 nm),使储层流体的水柱压力与浮力作用受限,储层内无统一的油/水、油/气界面和压力系统,油、气、水常多相共存。

储层的含油气边界主要受以排烃压力为主的聚集动力和以毛管力为主的聚集阻力二者耦合控制。

因此,致密油气的成藏并不局限于二级构造单元。

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在盆地的斜坡和中心凹陷地带,具有全盆地普遍含油气的勘探特点。

(8)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依据储层孔渗参数识别致密油藏的标准为:孔隙度Φ<10%,覆压渗透率K<0.1×10 -15 m 2 (或空气渗透率<1×10 -15 m 2 )。

致密油油品较好,流动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储层致密给生产带来的不足,其密度一般小于40°API (即在15.6℃时密度大于0.8251 g/cm 3)。

传统水力压裂施工是在压开的裂缝中形成支撑剂充填层,使流体在支撑剂颗粒间的缝隙中流向井筒。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摘要】介绍了中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分析了中国页岩的地史和空间分布,对比了中国三大类富有机质页岩的特征及中国页岩气与北美的差异.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介于80.45×1012~144.50×1012m3,可采资源量介于11.50×1012~36.10×1012m3.在中国多旋回构造与多沉积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元古界串岭沟组到渐新统东营组的多套复杂的页岩沉积.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主要分布在中下扬子区、四川盆地及周边为主的南方地区和塔里木盆地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资源潜力最大,成藏条件优越,层系上以筇竹寺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相当层位为重点;海陆交互页岩主要发育于晚古生代,以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西部沉积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南方地区的二叠系,以太原组、山西组、龙潭组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次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则形成中、新生代,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等沉积盆地,以延长组、青山口组、沙河街组和三叠系-侏罗系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最差.【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勘探开发【作者】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3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工学院,云南昆明650033;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600;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0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徐立研;王胡振;张立韧;吕冲;徐秋仿【摘要】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base,research papers on tight oil in China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ght oil in China was introduced,the current status of tight oil research was reviewed,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ight oil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ntity of papers referred to tight oil in China is limited,the theory of nanometer oil and gas should be the main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tight oi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Further,the policy fostering,fund support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are the power for tight oil research in China.%通过相关数据库对中国致密油的论文进行检索与统计,与之前进行对比,归纳了我国致密油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综述了中国致密油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表明:中国致密油论文总数少,纳米油气理论应该成为今后致密油的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发展的主要理论支撑;国家和企业应该多对科研机构进行相关政策促进和基金资助,促进人才培养,这样我国的致密油研究将会迅速发展.【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7(046)001【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理论支撑;人才培养【作者】徐立研;王胡振;张立韧;吕冲;徐秋仿【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第十一中队,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目前,世界范围内容易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区域已经被找的差不多了,其他剩余的大部分都位于难以开采的南北极地,大部分石油公司都转向对煤层气等一系列非常规油气进行勘探开发,非常规资源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页岩油形成机制_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页岩油形成机制_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量、需采用新技术改善储集层渗透性或流体流动性等 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常 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的本质区别是油气是否明显受圈 闭控制、单井是否有自然工业产能。非常规油气有两 个关键标志: ① 油气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圈闭 界限不明显;②无自然工业稳定产能,达西渗流不 明显。 常规 -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体系,是指富油气 盆地或凹陷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时间域持续充注、 空间域有序分布,二者成因有先后、相互依存、紧密 共生,形成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该体系揭示出不同 类型油气资源“有序聚集”的规律,展示出富油气盆 地或凹陷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应“同步研究、同 步部署、同步勘探” ,可采用平台式多井“大井场”开 采模式对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同步开发” ,加快 勘探开发节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据此 规律可透视不同类型油气在空间上的分布位置,一般 发现常规油气,预示供烃方向可能有非常规油气分布; 发现非常规油气,预示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 平面上,一般盆地边缘或斜坡分布常规构造油气藏和 岩性地层油气藏,凹陷或沉积中心聚集非常规致密油 气和页岩油气等;纵向上,从浅到深分布远源的常规 油气藏、近源的致密油气和源内的页岩油气。以往不 同阶段找油气思路有差异,一般早中期立足常规油气 资源,用“源控论”寻找大型构造油气藏、 “复式油气 聚集带”或“大油气区”理论寻找构造与岩性地层油 气藏集群;中后期立足非常规油气资源,用“连续型 油气聚集”认识,寻找近源致密油气或源内页岩油气。 而常规 -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体系认识突破了传统 找油气思路,推动找油气地质理论从“找点” 、 “找带” 、 “找面”向“找体”跨越,打破先找常规后找非常规 “先富后贫”的找油思路。对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 勘探追求“一网打尽” ,开发追求“吃干榨尽” 。 非常规油气主要类型是页岩系统油气,包括致密 油和气、页岩油和气。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利用突破了 页岩气开采的理论关、技术关、成本关和环保关“四 道关口” ,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热点[1,4-5]。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功革命者,页岩油可能成 为非常规石油的革命者。 目前全球已在阿巴拉契亚、墨西哥湾、西西伯利 亚、松辽等盆地发现了泥页岩裂缝型油气,特殊泥页 但在基质页岩油能否形成工业 岩裂缝出油已成共识 [6], 化聚集和经济性开采问题上,理论界和工业界主要持 否定和悲观态度,也尚未有取得工业突破的报道。以 往研究认为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主要是提供油气来源的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_主要类型_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_主要类型_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摘要: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

在明确了致密油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提出了10项评价致密油的关键指标。

据孔隙度与渗透率划分出3类致密油储层。

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紧密接触的成因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类型:①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②深湖水下三角洲砂岩致密油;③深湖重力流砂岩致密油。

中国致密油分布广泛,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段、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泉头组等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勘探发现。

分析未来致密油发展前景,运用资源丰度类比法初步预测中国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106.7~111.5)×108t,是中国未来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关键词:致密油;评价标准;致密油类型;致密油储层;资源潜力Assessment criteria,main types,basic features and resource prospects ofthe tight oil in ChinaAbstract:The tight oil refers to an oil that accumulates in source rocks in a free or adsorbed state or in tight sandstones and carbon-ates interbedded with or adjacent to source rocks.Generally,this oil accumulation has not yet experienced a large-scale,long-dis-tance migration.Based on the clarity of the tight oil concept and connotation,we proposed ten key indices to evaluate the tight oil.Tight oil reservoirs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3 different types based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while the tight oil itself can bealso classified into 3 types depending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tight reservoirs and source rocks,i.e.①tight oil in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②tight oil in deep-lake gravity flow sandstones and③tight oil in deep-lake delta sand-stones.The tight oi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currently,a number of important exploration discoveries of the tight oil havebeen achieved in the Triassic Chang-6 and Chang-7 section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the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the Junggar Basin,the Middle-Lower Jurassic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Quantou Formation ofthe Songliao Basin.To expect the tight oil prospect in China,we preliminary forecast that the tight oil geological resources in Chinaare about(106.7~111.5)×108t.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future prospects of petroleum development,we can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tight oil in China should be a realistic replacement resource of the conventional oil.Key words:assessment criterion;tight oil;type of tight oil;tight oil reservoir;resource prospect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1-2],被石油工业界誉为“黑金”[3]。

中国致密油(TightOil)的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中国致密油(TightOil)的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2307
2309
2311
5
4
3
2
1
0
0
5
6
7
8
9
10
111213ຫໍສະໝຸດ 141015
15
16
17
18
19
20
20 孔隙度(%)
频率(%) 频率(%)
储集空间以溶孔为主、裂缝发育
40 35 30 25
20 15 10 7.5
5
0 ≤4
33.3
26.0 21.3
40 35.2
31.6
30 25.7
20
9.5
10
沙帐断褶带
有利面积:240km2 地层厚度:400—800m
石树沟凹陷
有利面积:360km2 地层厚度:300—700m
五彩湾凹陷
有利面积:100km2 地层厚度:350—750m
报告内容
一、中国的致密油 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云质岩致密油 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长6段砂岩致密油 四、四川盆地侏罗系、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致密油 五、资源潜力
7.1
2.4
0.4
4~6
6~8
8~10 10~12 ≥12 孔隙度(%)
0 ≤0.05
0.05~0.1
0.1~0.3
0.3~1.0
≥1.0
渗透率(mD)
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宁66井 1517.41m 长71 长石溶孔、少量粒间孔
宁33井 长7 1674.5m,高角度裂缝
储层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孔隙度一般4~10%,渗透率一般小于0.3mD
压裂,日产油103.1m3

发展页岩油气的石油地质意义及决定因素

发展页岩油气的石油地质意义及决定因素

页岩气的发展始于同属非常规的致密油气,将其开发中以水平井和压裂为主体的技术系列引入同样岩性致密的暗色页岩中,并逐渐适应页岩的诸多特点后,就促成了页岩气、页岩油的大发展。

1 页岩油气发展对传统石油行业的影响1.1 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开发使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不再权威在页岩油气的开发过程中,圈闭的概念不再适用于页岩油气的开发,在圈存概念中强调的运移与保存条件,在页岩油气的开采中已经不再适用。

在常规油气的开采勘探中,依据的是经典的油气地质理论,理论认为油气的产生与聚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总结为六个要素:生、储、盖、圈、运、保;并认定这六个要素是进行常规油气勘探的必要条件。

然而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采则不在这一理论范围内,原位滞留油气的聚集,形成了页岩油气,由于页岩层系的特殊性,不符合六个要素的体系,因为在页岩层系当中,生、储、盖这三个要素是一体的,同时存在与页岩层系中。

1.2 页岩油气对石油工业的空间和生命周期的影响由于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开采,使得我们发现了更多的可以开采与勘探的岩性,烃源岩油气的开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在传统的地质勘探理论的认知中,烃源岩这种岩性一直处于油气勘探开采的黑名单中。

页岩油气会被不断的开发利用,极大提高了可勘探与开采的油气资源的总量。

它的成功开采使得更多以前不被重视的岩层的油气资源得到开发,使得勘探的层系得到拓展,使得地下更深部位的油气资源也能得到勘探开发。

因此极大地拓宽了石油工业的勘探空间,并且随着页岩油气的地质储量的探明,地球的油气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常规油气资源,使得石油工业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充足的延长。

2 决定页岩油气开发的重要因素2.1 核心技术的使用经典油气地质理论的推行得益于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页岩油气资源长期被忽视的根本原因是受限于当时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制约,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严重制约了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水平井钻井、压裂、微地震监测等核心技术的出现与完善,尤其是中国初步形成了长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压裂试气工程技术、废液与油基钻屑处理技术以及桥塞技术等自主技术后,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成本已大幅降低。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8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0 No.4 385 文章编号:1000-0747(2013)04-0385-15 DOI: 10.11698/PED.2013.04.01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邹才能,张国生,杨智,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冉启全,李登华,王志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2011ZX05001)摘要:提出了石油地质学正向常规油气地质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两大学科方向发展,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圈闭是否成藏”,重点评价“生、储、盖、运、圈、保”6要素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储集层是否含油”,重点评价“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性、烃源岩特性、应力各向异性”6性及其匹配关系。

建立了不同喉径下限油气运聚模式和理论公式、非常规油气开采“L”型生产曲线与产量理论预测模型,揭示了非常规油气形成机理与开采规律。

重点阐述了非常规油气的内涵、特征、潜力与技术,提出了鉴别非常规油气的两个关键标志:①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②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

全球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资源比例大约8∶2,其中非常规石油资源与常规石油大致相当,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的8倍。

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约240×108 t,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约100×1012 m3。

近期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为致密油和致密气,要加大页岩气工业化试验区建设和页岩油探索力度,未来需要建立“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细粒沉积学、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地球物理预测六性、水平井规模压裂、平台式工厂化开采、管理低成本与政策补贴、非常规人才培养”等非常规油气工业体系。

图6表8参59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分子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工业体系;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potential and key techniques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On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Zou Caineng, Zhang Guosheng, Yang Zhi, Tao Shizhen, Hou Lianhua, Zhu Rukai, Yuan Xuanjun,Ran Qiquan, Li Denghua, Wang Zhiping(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Petroleum geology is developing in two directions: 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Conventional petroleum focuses on “whether hydrocarbon is accumulated in traps”, and intensively studies six geological elements, i.e. source rock, reservoir, cap rock, migration, trap, and preservation, and their coupling relationship.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focuses on “whether hydrocarbon is continuously accumulated in reservoirs”, and intensively studies six geological properties, i.e. lithology, reservoir quality, brittleness, petroliferous properties, source rock properties and stress anisotropy, and their coupling relationship. In this artic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and theoretical equation in different pore-throats diameters, “L-type” production curve 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model for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 are proposed to uncover the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rule.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the resource potential, and proposes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core technology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two key marks: (1)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bearing reservoir bodies, and no obvious trap boundary, and (2) no naturally stab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no obvious Darcy percol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al research, the proportion of global un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s 8︰2, in which the unconventional oil is almost equal to conventional oil, and the unconventional gas is about 8 times conventional gas. In China, the potential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 is very huge, as unconventional oil is about 240×108 t and unconventional gas is about 100×1012 m3.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should be done progressively. In recent years, tight gas and tight oil need to realize industrial reserves and productions, and meantime more shale gas industrial pilot areas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shale oil should be quested. In future, an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industrial system, which will include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386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Vol. 40 No.4fine-grains sedimentology,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geology six geological properties prediction geophysics, large-scale horizontal drilling & fracturing, “factory-like” operation pattern, low cost management & policy subsidy, and talents training, is urgently needed to be established.Key words: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molecular geology;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industrial system; tight oil; tight gas; shale oil; shale gas0 引言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从木柴向煤炭、煤炭向油气、油气向新能源的3次重大转换。

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研究进展

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研究进展

引言石油工业历经160余年的勘探开发,对常规油气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圈闭理论、油气生成与运移理论、陆相生油理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等。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常规大型油气田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但是随着世界的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找到新的具有广泛前景的资源接替阵地成为了摆在石油地质学家案头上的头等大事。

非常规油气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石油公司的高度重视。

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齐头并进的发展时代,并且非常规油气在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此掀起了一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热潮。

常规油气资源值用传统技术可以获得自然工业产量并能直接进行经济开采的油气资源,其分布明显受到圈闭界限的控制,可分为构造、岩性、地层等油气藏类型。

非常规油气主要是指非常规成藏、需采用非常规技术方法进行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的油气,主要包括非常规石油、非常规天然气两大类共9种类型。

非常规石油可以分为稠油、致密油、油页岩油、油砂油、页岩油5种类型,非常规天然气可以分为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4种类型。

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本质区别在于油气是否明显受圈闭控制、单井是否有自然工业产量,常规油气研究的重点在于成藏而非常规油气的核心是储层。

但是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对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研究现状,分别对非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比。

一、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联性研究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成因和来源上具有紧密联系,同时在空间分布上会出现紧密共生的现象,形成一个“有序聚集”的共生体系,常规-非常规油气 “有序聚集”是指含油气单元(盆地、坳陷或凹陷)内,富有机质烃源岩热演化生排烃与不同类型储集体储层空间随埋深演化,全过程耦合,油气在时间域持续充注、空间域有序分布,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有亲缘关系,成因上关联、空间上共生,形成统一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体系。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全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文章首先将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行概述。

随后,将深入分析各类油气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评估全球各类油气的资源潜力,并探讨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结合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对未来油气资源的供需格局、技术发展方向及环境影响等进行趋势预测,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全球常规油气形成与分布全球常规油气的形成与分布是地球科学领域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研究主题。

常规油气,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遗骸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热解和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的。

这些有机物质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如沉积盆地中,经过深埋、高温高压等过程,逐渐转化为油气。

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热演化历史等。

全球范围内,中东地区的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南美的委内瑞拉和巴西、以及俄罗斯、中国等地都是重要的常规油气产区。

这些地区的沉积盆地往往具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如充足的烃源岩、良好的储盖组合、以及有效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空间,从而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和保存。

在全球尺度上,常规油气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均衡性。

一方面,某些地区由于地质历史、沉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中东地区的波斯湾盆地、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盆地等。

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如非洲大陆、南极洲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常规油气的分布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地质认识的深入,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油气贫瘠的地区也可能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油气资源的消耗,常规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究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究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究陈登亚孙海涛徐苗燕明慧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前,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已经不能满足能源供应,我们把目光开始聚集在非常规油气藏上。

致密油气藏的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非常规油气藏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致密油气的开采技术,对于解决我国的石油需求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致密油的一些开采技术,通过对国内外低渗油田开采技术的调研,对致密油气藏的开采技术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我国致密油气藏开采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致密油;开采技术;探究前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为了保证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有必要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然而老油田产量降低,采收率下降,所发现的常规油气规模越来越小,开发难度上升,成本提高,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很难取得新的成效[1]。

致密油和致密气就属于非常规油气的范围,致密油的开发在美国威利斯盆地巴肯组率先取得成功,产气量和产油量突破很大,俨然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2]。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勘探致密油,并不断有进步。

从目前看来,我国的致密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具有非常好的经济价值,是现阶段应该着力发展的非常规资源[3]。

借鉴国外致密油气的成功开发经验,着力开展我国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这对于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致密油藏特征及定义美国成功的开采页岩气改变了其能源需求的市场,从而世界的格局也被影响。

随后美国又把这些开采技术和经验引入到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开采,即致密油(tight oil)[2]。

我国学者贾承造等认为“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态存在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4]。

综合各种文献和专家的意见,我们可以将致密油定义为蕴藏在低渗透率油层,包括致密砂岩、粉砂岩、致密碳酸盐岩以及页岩等致密储层中的石油资源,其开发主要使用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徐祖新;姜文亚;刘海涛【摘要】针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地质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对于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从形成时间、空间分布和油气资源量3个方面,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油气与源储接触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时间具有先致密后成藏、先成藏后致密和边致密边成藏3种关系.常规油气一般分布于构造高部位,而非常规油气一般分布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量满足油气资源分布三角图关系.但是在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形成时间关系的主导作用、过渡带油气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单元油气资源量关系以及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边界的确定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未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应着重于针对烃源岩生排烃全过程、细粒沉积学、油气资源评价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6(023)003【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形成时间;空间分布;油气资源量【作者】徐祖新;姜文亚;刘海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世界油气工业历经150余年的发展,在背斜理论[1-3]、圈闭理论[4-5]、油气生成与运移理论[6-9]、含油气系统理论[6-13]、陆相生油理论[14-15]、源控论[16-17]、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18-20]等地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发现常规大型油气田。

伴随世界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与常规油气产量的不断下降,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研究的新领域,且对非常规油气的发现也日趋增多,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气及页岩油等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基于经济因素考虑的致密油有利区分类评价

基于经济因素考虑的致密油有利区分类评价

293CPCI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基于 经济因素考虑的致密油有利区分类评价张 翔 杨 森 冯右伦(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 要: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致密砂岩、白云岩储层,常规的致密油有利区划分侧重于地质因素,欠缺经济因素方面的考量,此种分类评价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已不能适应低油价条件下致密油勘探开发的要求。

针对常规评价方法不足之处,在分类评价标准中引入经济参数,建立起以经济参数为要素的致密油有利区分类标准,并将有利区划分为三类。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致密油 经济参数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是存在于烃源岩中,或与烃源岩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石油,它具有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分布、单井无自然工业产能等特点[1-4]。

随着国际油价屡创新低,经济因素越来越成为制约致密油开发的核心因素。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有利区分类方法,该方法将地质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建立有利区分类评价标准。

这一方法实现了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有利区划分,为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有利区分类评价参数1.1 孔隙度和渗透率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覆压孔隙度平均10.8%、覆压渗透率为0.001~0.6mD ,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好正相关性(83%),当常压孔隙度大于12%时,覆压孔隙度减小幅度小于5%,83%的样品覆压渗透率减小幅度小于50%;当常压孔隙度大于8%时,91%的样品覆压孔隙度减小幅度小于10%,57%的样品覆压渗透率减小幅度小于50%。

同时吉174井91个样品常压和覆压孔渗关系显示:对应于孔隙度12%、8%,渗透率数值出现突变,综合考虑取孔隙度12%和8%分别作为Ⅰ类、Ⅱ类储层孔隙度的下限。

致密油岩心样品在驱替洗油时,孔隙度>5%的样品能在一定的驱替压力(最高20MPa )下清洗出油,个别孔隙度5%左右的样品,孔喉结构较好,渗透率相对较大,也可以驱替出油。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常规油气是指依靠天然地质条件和简单的勘探技术可以较容易地找到和开采的油气。

与之相对,非常规油气是指需要较为复杂的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才能找到和开采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等。

“有序聚集”理论是一种关于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理论。

它认为,油气资源是按照一定秩序聚集的,即在地层中油气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有规律有序分布的。

因此,在开采常规油气的同时,也有可能找到规模庞大且可采储量丰富的非常规油气。

实践意义在于,有序聚集理论为油气勘探和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通过有序聚集理论可以减少油气勘探的盲目性,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其次,由于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都是油气资源的来源,因此也可以通过该理论提高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采水平,同时减少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和危机。

最后,通过有效开采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有序聚集理论为油气勘探和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和煤层气都是在烃源岩内部形成的油气藏,是没有经过运移形成的油气藏类型,烃源岩即是储集层,因此其源储组合特征都是“源储一体”,其保存条件和烃源岩自身的有机质含量及其热演化程度是油气藏丰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致密油气则是在烃源岩以外的致密储集层中形成的油气藏,是经过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后形成的油气藏(相对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和煤层气而言,致密油气源储组合比较复杂,主要存在2种类型:一种是源储叠置的’以纵向大面积运移为主的致密油气藏。

另一种是以横向推进式运移为主的致密油气藏,由于致密储集层孔渗性差,浮力作用不明显,故形成上水下气的“气水倒置”格局。

油气分布特征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类型主要受烃源岩和储集层特征控制,因此不同类型的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在地下空间有序分布(通常,在陆相盆地,从斜坡向盆地内,往往由以砂岩为主的沉积相向以泥岩为主的沉积相演变;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大,源岩演化程度增大,由生油期向生气期演化,同时储集层也从常规储集层演化为致密储集层(因此,在同一烃源岩体系中,页岩气’致密气’页岩油’致密油’油页岩在空间上往往自深而浅分布。

勘探方法非常规油气主要分布于前陆盆地坳陷—斜坡、坳陷盆地中心及克拉通向斜部位等负向构造单元中,油气分布多数游离于二级构造单元高部位以外,主体位于盆地中心及斜坡,呈大面积连续型或准连续型分布。

非常规油气勘探,关键是寻找大面积层状储集体,核心工作是突破“甜点区”,确定甜点区的富有机质烃源岩、有利储集体、高含油气饱和度、易于流动的流体、异常超压、发育裂缝、适中的埋藏深度等主要控制因素,确立连续型油气区边界与空间展布。

第一步,按照核心区评价标准,评价优选出核心区,结合储层、局部构造、断裂与微裂缝发育状况,筛选出“甜点区”;第二步,在“甜点区”进行开采试验,力争取得工业生产突破,同时探索适合该区的技术路线;第三步,外甩扩大评价范围,探索连续型含油气边界,确定油气资源潜力。

致密油藏边界层厚度优化校正新方法

致密油藏边界层厚度优化校正新方法

致密油藏边界层厚度优化校正新方法孟展;杨胜来;王璐;钱坤;王智林;马铨峥;孟兴邦【摘要】鉴于目前称重法测量边界层厚度的缺陷,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并测定了不同孔喉尺寸下的致密岩心在不同黏度、不同压力梯度条件下的边界层厚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喉半径和压力梯度下,流体黏度与边界层所占比例成线性关系,且黏度越大,边界层比例越大;在相同的黏度和压力梯度下,随着孔喉半径的增大,边界层比例迅速减小;在相同的黏度和孔喉半径下,随着压力梯度增大,边界层比例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另外,通过绘制边界层厚度比例图版,分析黏度和驱替压力梯度对非线性渗流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边界层是导致致密油藏岩心出现非线性流动特征的本质原因.%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layer,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layer under different viscosity and different pressure gradient was measur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pore throat radius and pressure gradient,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iscosity of the flui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is linear.The greater the viscosity,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Under the same viscosity and pressure gradient,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throat radius,the propor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decreases rapidly.Under the same viscosity and pore throat radius,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boundary layer ratio decreases and tends to be stable.In addition by drawing th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ratio chart,the influence of viscosity and displacement pressure gradient on nonlinear seepage is analyzed,and the results furtherconfirme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non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ight oil cores.【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6页(P65-69,100)【关键词】边界层;致密油;压力梯度;孔喉半径;黏度;非线性特征【作者】孟展;杨胜来;王璐;钱坤;王智林;马铨峥;孟兴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拉伯克794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7近几年来,随着能源需求愈加强烈,致密油作为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点对象[1-4]。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鼓励企业加大致 密油勘探开发投 入
建立致密油勘探 开发技术创新体 系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技术前景
致密油开发技术不断进步,提高采收率和降低成本 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为致密油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致密油产业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为致密油开发技术提供更多借鉴和机遇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石油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致密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添加标题
开采技术:非常规致密油开采需要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水力喷射等技术,以提 高采收率和降低成本。
04
中国致密油基本特 征
THEME TEMPLATE
地质特征
储层类型:低孔低渗、孔喉细小、渗透率低
储层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盆地和凹陷中,主要集中在松辽、渤海湾、鄂尔 多斯等盆地 储层物性: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一般在8-12%之间,渗透率一般在0.11mD之间
储层压力:压力系数较高,一般在1.5-2.0之间
物理特征
密度:一般在 0.8到0.9克/立 方厘米之间
粘度:较高,一 般在100到 10000毫帕·秒 之间
含蜡量:较低, 一般在5到15% 之间
含硫量:较低, 一般在0.5到 1.5%之间
开发特征
储层特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非均质性强
开发方式:水平井、多分支井、 水力压裂等特殊技术
评价标准概述
定义: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是对致密油资源进行评价的规范和准则,用于评估致密油资源的品质、 价值和开发潜力。
目的:为致密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指导,促进致密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包括资源品质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和经济评价等方面,具体指标包括资源丰度、采收率、 投资回报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 气。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伴随
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一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
关键词: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页岩系统油气;纳米油气;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连续型油气聚集
中图分类号:TEl22.1
文献标识码:A
Types,characteristics,genesis and prospects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taking tight oil and tight gas in China as an instance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
zcn@petrochina.COrn.cn

万方数据
174




2012年第33卷
a short distance into reservoir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because buoyancy is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e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ight hydrocarbons in some typical basins of China,where pores in nanometer scale with partial micrometer-millimeter pores dominate the reservoir space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the diameter of reservoir pores is 5~200 nm in gas shale.40~500 nm in tight oil limestone。50~900 nm in tight oil sandstone and 40 700 nm in tight gas sand.In term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nano—technology,3 concept of nano—hydrocarbo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 per that indicates that“nano—hydrocarbon”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the future-urgently requiring develo— ping vicarious technologies,such as nano—hydrocarbon perspective viewing mirror,nano—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agent and nano hy drocarbon exploitation robots.Petroleum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s will come in following. Key words:conventional hydrocarbon;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hale play;nano—hydrocarbon;tight oil;tight sand gas;shale
gas;shale oil;continuous oil—and—gas accumulation
伴随世界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与常规油气产量的 不断下降,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 新的领域,受到各个国家和石油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引 起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创新。从背斜理论[1‘3]、圈闭理 论[4。5]、油气生成与运移理论[6。9]、含油气系统理论[6。13] 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14。1 5I、源控论[16。1 7|、 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18{o]、煤成气与天然气成藏理 论[-21-233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与大面积成藏理论[24’2 6I,传 统的石油地质研究强调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 寻找有效的聚油圈闭是油气勘探的核心;非常规油气 系统[27-283和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29。341的提出, 淡化了圈闭成藏概念,强调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的 页岩系统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寻找有效储集体成为 油气勘探的核心。勘探理念的转变推动了非常规油气 的一系列重要突破,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 供应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08年全球非常规石油资 源规模达4 495×108t,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非常 规石油产量快速上升,以美国致密油为例,2011年产量 达3000×104t,预计到2020年产量达1.5×108t;全球非 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 921×1012 m3,是常规天然气资 源的8倍,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上升,已占到天然气 产量的18%E3 4。。2010年,中国非常规油气探明储量已 占新增探明储量的75%,成为储量增长的主体。
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一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 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
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 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一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致密灰岩油储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ACTA PETROLEl SINICA
Vol-33 Mar.
NO.2 2()12
文章编号:0253—2697(2012)02—0173—15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
——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

邹才能h2 朱如凯1’2 吴松涛1’2 杨 智1 陶士振1 袁选俊1 侯连华1 杨 华3 徐春春4 李登华1 白 斌1’2 王 岚1
层孔径为40~500 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a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 nm。针对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
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
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将随之到来。
PetroChina,Xi’an 710021,China;4.Southwest Oil&Gas Company,PetroChina,Chengdu 610051,China)
Abstract: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oil and gas industry to transform exploration&development domain from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to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ones,which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ypes,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Conventional petroleum focuses 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and the key answer is whether the trap contains petroleum,otherwise,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focuses on the reservoir space。and the key answer is how much the reservoirs capture petroleum. Unconventional hydrocar— bon resource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and no natural oil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per well.Currently,uncon— ventional problems occur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thus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un—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to new“conventional”hydrocarbon resources.With technology development。unconventional hy— drocarbon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ventional ones.Generally,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deposits consist of structural and 1itho—stra— tigraph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where oil and gas are distributed in an isolated structure or a larger structure group with clear trap boundaries and pore-throat systems in millimeter-micrometer scale.Oil and gas in this case accumulate by buoyancy tO form hydrocarbon pools.However,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including tight sandstone oil and gas,tight carbonate oil and gas,shale oil and gas,coal—bed methane,oil shale,oil sand,hydrate,etc.,are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or quasi-continuously in basin's slopes or centers.Commonly,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source-reservoir paragenesis and have no distinct trap boundaries.Pore-throat systems in nanometer scale are well—developed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rocks,and related hydrocarbons are mainly detained in situ or migrate f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