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调制原理
编码器的类型与原理
![编码器的类型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60bc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5.png)
编码器的类型与原理编码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的编码形式。
它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数据传输、信号处理、遥控系统等应用中。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编码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模拟信号编码器模拟信号编码器是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的设备。
最常见的模拟信号编码器是脉冲编码调制(PCM)编码器。
PCM编码器通过将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处理,将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提高了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效率。
PCM编码器通常由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编码器组成。
二、数字信号编码器数字信号编码器是将已经是数字形式的信号进行特定编码处理的设备。
常见的数字信号编码器包括霍夫曼编码器、熵编码器、差分编码器等。
这些编码器通过在信号中引入冗余、压缩信息等技术手段,对信号进行编码,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数字信号编码器通常由编码器和调制器(调制器)组成。
三、音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是将模拟音频信号或数字音频信号进行特定编码处理的设备,常用于音频压缩、音频传输等应用中。
常见的音频编码器有MP3编码器、AAC编码器、FLAC编码器等。
这些编码器通过压缩音频信号中的冗余信息和不可察觉的信号成分,实现了音频数据的高压缩比,并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实现了低比特率的音频传输。
四、视频编码器视频编码器是将模拟视频信号或数字视频信号进行特定编码处理的设备,常用于视频压缩、视频传输等应用中。
常见的视频编码器有H.264编码器、H.265编码器、VP9编码器等。
这些编码器通过压缩视频信号中的冗余信息和不可察觉的信号成分,实现了视频数据的高压缩比,并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实现了低比特率的视频传输。
五、位置编码器位置编码器是将位置信息转换为特定编码形式的设备,常用于机器人控制、导航系统等应用中。
常见的位置编码器有光学编码器、磁性编码器等。
这些编码器通过将物理位置信息转换为数字编码,实现了对位置的高精度测量和控制。
通信原理PCM
![通信原理PCM](https://img.taocdn.com/s3/m/864c90be910ef12d2bf9e70a.png)
1 设计原理1.1 PCM系统基本原理PCM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PCM调制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
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
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此处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
PCM通信系统示意图图1.1 时分复用PCM通信系统框图1.2 抽样、量化、编码下面介绍PCM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1)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
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2)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m t 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
因此,当信号()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间,其量化间隔v出的优点。
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简述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简述脉冲编码调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fc469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3.png)
简述脉冲编码调制技术摘要:一、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简介二、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1.采样2.量化3.编码三、脉冲编码调制的应用领域四、脉冲编码调制的优缺点五、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脉冲编码调制技术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
其主要过程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一、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1.采样:采样是脉冲编码调制的第一个步骤。
在采样过程中,根据一定的采样频率,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采样频率越高,数字信号的分辨率越高,但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传输带宽需求。
2.量化:量化是将采样后的数字信号映射到离散的数值集合中。
量化的过程通常采用均匀量化或非均匀量化两种方法。
均匀量化是将采样值映射到固定长度的整数,而非均匀量化则根据采样值的大小,映射到不同长度的整数。
量化过程中,量化噪声不可避免地引入到数字信号中。
3.编码:量化后的数字信号需要进行编码,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常用的编码方法有努塞尔编码、韦弗编码等。
编码后的数据可以进一步采用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二、脉冲编码调制的应用领域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在我国数字通信、数据传输、音频视频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话通信中,采用PCM技术将语音信号数字化,提高通信质量;在数字电视、高清视频领域,PCM技术用于音频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实现高品质的音视频传输。
三、脉冲编码调制的优缺点优点:1.数字信号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有利于信号传输和存储。
2.易于实现信号的加密和压缩,提高信息安全性。
3.便于实现多路信号的复用,提高通信系统的利用率。
缺点:1.量化噪声引入,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2.传输带宽需求较高,对信道条件要求较严格。
四、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脉冲编码调制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高精度、高速率的采样和量化技术,以满足更高清晰度、更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处理需求。
2.更高效的编码和压缩算法,降低传输带宽需求,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PCM(脉冲编码调制)介绍及PCM编码的原理 毕业论文---PCM量化13折线
![PCM(脉冲编码调制)介绍及PCM编码的原理 毕业论文---PCM量化13折线](https://img.taocdn.com/s3/m/249d60ae89eb172dec63b724.png)
PCM(脉冲编码调制)介绍及PCM编码的原理摘要在数字通信信道中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数字传输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优越性日益明显,优点是抗干扰强、失真小、传输特性稳定、远距离中继噪声不积累、还可以有效编码、译码和保密编码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另外,还可以存储,时间标度变换,复杂计算处理等。
而模拟信号数字化属信源编码范围,当然信源编码还包括并/串转换、加密和数据压缩。
这里重点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方法——脉冲编码调制,而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得到数字信号)一般分三步:抽样、量化和编码。
本文讲述了PCM(脉冲编码调制)的简单介绍,以及PCM编码的原理,并分别对PCM的各个过程,如基带抽样、带通抽样、13折线量化、PCM编码以及PCM 译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各过程在MATLAB7.0上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语音信号的均匀量化以及非均匀量化进行比较,我们得出非均匀量化教均匀量化更加有优势。
关键词:脉冲编码调制抽样非均匀量化编码译码AbstractIn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signal is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digital transmission with the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ts advantage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 advantage of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distorti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long-distance relay is not the accumulation of noise Can also be effective encoding, decoding and security cod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reliability and confidentiality.Digitized analog signal range of source coding is, of course, also include the source code and / serial conversion, encryption and data compression. This focus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basic methods of digital signals - pulse code modulation, while the analog signal the digital process (to get digital signals) generally three steps: sampling, quantization and coding.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in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the PCM coding theory, and were all on the PCM process, such as baseband sampling, bandpass sampling, 13 line quantization, PCM encoding and decoding PCM a detailed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ocess is simulated on MATLAB7.0,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uniformity of the speech signal qua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non-uniform quantization, we have come to teach non-uniform quantization advantage of more than uniform quantizationKeywords:Pulse Code Modulation Sampling Non-uniform quantization Coding Decoding目录1 前言 (1)2 PCM原理 (2)2.1 引言 (2)2.2 抽样(Sampling) (3)2.2.1. 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 (3)2.2.2 抽样定理 (4)2.2.3. 带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 (7)2.3 量化(Quantizing) (8)2.3.1 量化原理 (8)2.3.2均匀量化 (10)2.3.3 非均匀量化 (11)2.4 编码(Coding) (18)2.5 译码 (24)2.6 PCM处理过程的其他步骤 (26)2.7 PCM系统中噪声的影响 (27)3 算例分析 (29)3.1 无噪声干扰时PCM编码 (30)3.2 噪声干扰下的PCM编码 (36)结论 (42)致谢 (43)参考文献 (44)附录 (45)1 前言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传输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优越性日益明显,优点是抗干扰强、失真小、传输特性稳定、远距离中继噪声不积累、还可以有效编码、译码和保密编码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pam编码原理
![pam编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49d1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3.png)
pam编码原理
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编码是一种脉冲调制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脉冲的幅度来表示信息的编码。
在PAM编码中,基本单位是脉冲,每个脉冲的幅度表示一个
离散的样值。
PAM编码可以是单极性的,即只使用正幅度或
负幅度的脉冲来表示信息;也可以是双极性的,即使用正负两种幅度的脉冲来表示信息。
PAM编码的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描述:
1. 将要传输的连续模拟信号划分为离散的样值。
2. 每个样值通过一个采样和量化的过程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采样是指将连续模拟信号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采样;量化是指将每个采样点的幅度值转换为离散的数字值。
3. 每个数字值通过编码技术转换为离散的脉冲幅度。
PAM编
码可以是单极性的,即根据数字值的正负来选择正幅度或负幅度的脉冲;也可以是双极性的,即根据数字值的奇偶性来选择正负幅度的脉冲。
4. 传输过程中,根据PAM编码所表示的脉冲幅度来恢复出数
字值,再将其解码为连续模拟信号。
PAM编码主要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数字通
信系统中传输。
它可以通过改变脉冲的幅度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耗。
脉冲编码调制PCM
![脉冲编码调制PCM](https://img.taocdn.com/s3/m/42631f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a.png)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
PCM调制系统
1
信号的压缩与扩张
2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3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5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编码器 译码器 PCM编码和译码器集成电路
码位的选择和安排
13折线编码采用8位二进制码,对应256个量化级,即正、负输入幅度范围内各有128个量化级 需要将13折线中的每个折线段再均匀划分16个量化级 正、负输入的8个段落被划分成128个不均匀量化级 8位码的安排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
30/32PCM端机每帧共有32个时隙,传30路数字话音信号和2时隙的勤务信息。 30/32PCM端机输出的信号称为一次群信号。实际应用中,还可将多个一次群进行准同步复接(PDH):即四个基群 (一次群)复接组成二次群,四个二次群组成三次群,四个三次群组成四次群,四个四次群组成五次群,或进行同步复接(SDH)。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
以30/32PCM端机为例,介绍PCM的系统组成 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为8000Hz,抽样的间隔时间Ts=1/fs=125s 为了时分复用将125 s分为32个时隙,即每个时隙为125 s /32=3.9 s 每个抽样脉冲用8bit编码,即8位二进制脉冲作一个码组,一次放入各个时隙。 为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每帧的起始时刻由帧定时信号决定,收端也应有相应的帧定时信号,收发两端的帧定时信号必须同频同相,即实现帧同步。
目前用得较多
逐次比较编码器原理框图
全波整流
参考电源
PAM信号
US
|US|
UR
极性判决
D1
比较码 形成
或 门
a2-a8
a1
PCM 编码输出
《rfid原理及应用》第3章编码和调制
![《rfid原理及应用》第3章编码和调制](https://img.taocdn.com/s3/m/962697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2.png)
《RFID技术基础》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数据和信号
3 编码和调制
数字数据取离散值,为人们所熟悉的例子是文本或字符串。在射频识别应答器中存放的数据是数字数据 。
02
数据可定义为表意的实体,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在某些时间间隔上取连续的值,例如,语音、温度、压力等。
01
*
数据和信号
3 编码和调制
*
3 编码和调制
脉冲调幅波
*
3 编码和调制
数字调制ASK方式的实现
国际标准ISO 14443的负载调制测试用的PICC电路
01
02
*
3 编码和调制
数字调制ASK方式的实现
国际标准ISO 14443的负载调制测试用的PICC电路
应答器谐振回路由线圈L和电容器CV1组成,其谐振电压经桥式整流器VD1~VD4整流,并用齐纳二极管VD5稳压在3 V左右。副载波信号(874 kHz)可通过跳线选择Cmod1或Rmod1进行负载调制。由曼彻斯特码或NRZ码进行ASK或BPSK副载波调制。
3 编码和调制
3 编码和调制
3 编码和调制
3 编码和调制
RFID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及编解码器 密勒(Miller)码
密勒码编码规则
bit(i-1)
bit i
密勒码编码规则
×
1
bit i的起始位置不变化,中间位置跳变
0
0
bit i的起始位置跳变,中间位置不跳变
1
0
bit i的起始位置不跳变,中间位置不跳变
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
02
*
3 编码和调制
数字调度通信系统
![数字调度通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6bb70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f.png)
输入控制方式
n 例:A、 B两用户 分别占 用TS1、 TS25两 时隙。
q AB 方向交 换
q BA 方向交 换
控制写入 0
1
HW入 B TS25
A。
。
TS1
。
25
。 。
写。 地 31 址
CM
0 1 25
。 。 。
CPU 25 1
。 。
控制写入 。
31
SM 顺序读出
B
A
B
HW出
A
TS25 TS1
q RAM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
n 根据CM对SM的控制方式
q 输出控制方式(读出控制)
n SM的写入受定时脉冲控制 n 读出受CM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q 输入控制方式(写入控制)
n SM的写入受CM控制 n 读出受定时脉冲控制(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输出控制方式
n 例:A、B两用户 分别占用TS1、 TS25两时隙。
自然 二进码 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反射 二进码 1000 1001 1011 1010 1110 1111 1101 1100 0100 0101 0111 0110 0010 0011 0001 0000
量化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相比有误差,称为量化 误差,或量化噪声
量化后信号与原信号的近似程度常用量化信噪 比来衡量
编码的概念
编码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三步。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电平转换成二进制 码组。 二元码PCM可以有几种编码方式: 自然二进制码、格雷码(在图像通信中是个 典型应用 )、折叠二进制码(广泛用于PCM 通信系统)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https://img.taocdn.com/s3/m/62f6cf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4.png)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编码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及接线对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编码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特定编码形式的设备,它通常用于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于传输和处理。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采样、量化、编码和调制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信号采样,即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
在这一步骤中,编码器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周期性的采样,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将连续的信号值转换为离散的信号级别。
接下来是编码,编码器会将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将其转换为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于传输和处理。
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编码调制(DM)、直接序列扩频(DSSS)等。
最后是调制,编码器会将经过编码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将其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于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编码器的接线方法。
编码器的接线方法通常包括输入接线和输出接线两个方面。
在输入接线方面,编码器通常需要接收来自传感器或其他设备的输入信号,因此在接线时需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输入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输出接线方面,编码器通常需要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出给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传输。
因此在接线时需要注意输出信号的传输距离、传输介质和接收设备的兼容性,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一下,编码器是一种重要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采样、量化、编码和调制等几个关键步骤,而在接线方面需要注意输入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深入了解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才能更好地应用和维护编码器设备,确保其在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的正常运行。
PCM编码和FSK调制与解调
![PCM编码和FSK调制与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3ca91aacf524ccbff12184be.png)
实验二 PCM 编码调制和FSK 调制与解调姓名:左立刚 学号:031040522简要说明: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PCM 实验原理,实验结果输出波形,问题解答(实验课上老师提出的6个问题)以及心得体会;第二部分包括:FSK 调制解调的原理,实验结果输出波形,心得体会。
一.PCM 编译系统1.1 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
PCM 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PCM 通信系统实验方框图在PCM 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PAM 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 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PAM 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
对于电话,CCITT 规定抽样率为8KHz ,每一抽样值编8位码(即为28=256个量化级),因而每话路PCM 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 。
本实验应用的单路PCM 编、译码电路是TP3057芯片(见图2-1模拟 信号 抽 样 量 化34P02 34P04 34P0334P01 编 码 信 道 译 码 低 通滤 波 再 生 工作时钟A/DD/ATP3057P04 收端功放P14 P15中的虚线框)。
此芯片采用A律十三折线编码,它设计应用于PCM 30/32系统中。
它每一帧分32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30个用户,每个用户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別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2.048MB。
各用户PCM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
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介绍
![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a84b1f0aef8941ea76e058e.png)
下面主要以语音信号为例,介绍PCM 原理:一、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大家都知道,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而数字程控交换机内部交换的却是数字信号,那么如何使模拟的语音信号数字化,可采用脉冲编码调制的方法,即PCM 。
我们知道,模拟信号数字化称为模/数(A/D )变换,而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称为数/模(D/A )变换,综合A/D 和D/A 的一般步骤,图1给出了PCM 通信的简单模型。
图1 PCM 通信的简单模型 (一)抽样语音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经过抽样后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简单的说,抽样就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过程。
抽样上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 ,在抽样器上接发送端接收端A/D 变换 D/A 变换入一个抽样脉冲,通过抽样的脉冲去控制抽样器的开关电路,取出话音信号的瞬间电压值,即样值。
如图2所示,抽样后的信号称为抽样信号,显然,它可以看作按幅度调制的脉冲信号,即PAM 信号,其幅度的取值仍是连续的,不能用有限个数字来表示,因此抽样值仍是模拟信号。
图2 语音信号的抽样语音信号抽样后信号所占用的时间被压缩了,这是时分复用技术的必要条件。
关于这一点将在本节课第三个内容讲解,但是,用抽样信号代替原信号必须要满足抽样定理,否则样值不能够完全表征原信号。
f(t)t tt抽样脉冲抽样定理:对于一个具有有限带宽的模拟信号f(t),其最高频率分量为fm ,则当抽样频率fs ≥2fm 时,样值可以完全表征原信号。
我们的语音信号频率在300-3400HZ之间,根据抽样定理,抽样频率fs=2x3400=6800HZ,为了留一定的防卫带,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抽样频率为:fs=8000HZ,抽样周期为T=1/8000=125μs。
(二)量化抽样后的信号,其幅度的取值仍是无限多个,是连续的,在幅度上离散化抽样信号,就是量化。
简单的说,量化就是将抽样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的过程。
hT6221编码原理
![hT6221编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dc5ae1102de2bd960588f3.png)
一、 解码调制原理
根据HT6221的编码调制原理,可以很准确地分析出每一个按键按下后所发出的红外码。
下面分析一下解码原理。
图8 红外解调码 如上图8所示,为HS1838的接受到的红外码。
在没有信号输入时,HS1838输出高电平,有信号输入时,接收到红外码时首先输出9ms 的低电平,再输出4.5ms 的引导码,接着输出数据。
数据0是0.56ms 的低电平和0.56ms 的高电平,数据1是0.56ms 的低电平和1.12ms 的高电平。
可见0和1的区别在于高电平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根据这个区别我们就可以见别出0和1了。
但是在解码之前需要判断引导码,如果引导码不正确就不解码,所谓判断引导码,就是看看是否有9ms 的低电平和4.5ms 的高电平。
解码的流程图如下。
0.56ms 9ms 4.5ms 0.56ms 0.56ms
1.12ms
图9 解码流程图
红外码的组成32位组成是:前16位是用户码(在这里没什么用),然后是8位数据码(操作码)和8位数据码的反码,这里只要把8位数据码读出来就可以了,其余的可以不用。
lte 编码原理
![lte 编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855f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5.png)
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标准,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它定义了一系列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技术。
LTE的编码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层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以下是 LTE 编码原理的基本概念:1. 物理层编码:在 LTE 中,物理层的编码主要包括通道编码和调制两个主要阶段。
a. 通道编码:通道编码用于增强数据的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Turbo 编码: LTE使用Turbo编码来提高信道编码的效率。
Turbo编码是一种迭代编码技术,通过多次迭代提高误码纠正性能。
•码块分割:用户数据被分割成一系列的码块。
•CRC(循环冗余校验):为每个码块添加CRC,用于检测和纠正错误。
b. 调制: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模拟信号的变换。
在 LTE 中主要使用了以下调制技术:•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一种使用四个相位的调制方式,每个相位表示两个比特。
•16QAM(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一种使用16个不同幅度和相位的调制方式,每个符号表示4比特。
•64QAM(64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类似于16QAM,但每个符号表示6比特。
2. 数据链路层编码:在物理层编码完成后,LTE 还涉及数据链路层的编码,主要包括:a. 调度和混合:在数据链路层,将多个用户的数据混合在一起,通过调度算法确定哪些数据将被发送。
b.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 是一种自动重传请求机制,用于在发现数据传输错误时,重新传输那些数据。
这种机制结合了自动重传请求和快速重传的特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3.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LTE 还采用 MIMO 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多个数据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调制编码的种类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调制编码的种类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b08ed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1.png)
调制编码的种类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调制编码是一种在通信过程中用于将信息从其原始形式转换成适合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技术。
它是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
调制编码的种类繁多,每种种类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和优势。
调制编码的目的是通过将原始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通过调制编码,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可以通过模拟信道进行传输。
同时,调制编码还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通过数字信道进行传输,从而更好地兼容数字通信系统。
调制编码的原理是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将输入的数字信息转换为特定的信号模式。
这些信号模式可以是连续的模拟信号,也可以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不同的调制编码方法采用不同的编码规则和映射方式,以便实现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几种常见的调制编码的种类和原理。
我们将介绍调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模拟调制编码,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正交振幅调制(QAM)等数字调制编码。
我们将详细介绍每种调制编码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应用场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调制编码技术。
通过对调制编码的种类和原理进行全面的介绍,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调制编码技术,并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进行选取和优化,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每种调制编码的种类和原理,并总结其应用和优势。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调制编码的种类及原理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调制编码的种类和原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调制编码的种类,包括常见的调幅、调频和调相编码等,对每种编码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然后,我们将探讨调制编码的原理,包括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过程、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等。
pam5编码原理
![pam5编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e422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1.png)
pam5编码原理一、原理概述PAM5(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它通过采样模拟信号并在每个采样点上决定其幅度,生成一组脉冲信号,从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PAM5编码是一种特殊的脉冲幅度调制方式,使用五个不同的幅度等级来表示数字信号。
二、采样过程在PAM5编码中,采样过程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的过程。
具体来说,它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每个采样点上的幅度值被测量并记录下来。
这些幅度值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用于表示原始模拟信号。
采样过程的精度和频率决定了数字信号的准确性和还原度。
三、量化过程量化过程是将每个采样点的幅度值转换为数字值的过程。
在PAM5编码中,每个采样点的幅度被量化成五个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由五个不同的数字值表示。
量化过程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数字信号的精度和动态范围。
四、编码方式PAM5编码使用五个不同的幅度等级来代表数字信号。
这些幅度等级由五个不同的脉冲信号表示,每个脉冲信号具有不同的幅度和宽度。
具体来说,每个幅度等级对应一个脉冲信号,用于表示数字信号的一种状态。
通过组合这些脉冲信号,可以表示数字信号的五种状态。
这种编码方式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范围,因此在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解码过程在解码过程中,根据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幅度等级,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值。
这个过程与量化过程相反,是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还原为连续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通过将这些值连接起来,可以重建原始的模拟信号。
解码过程的准确性和还原度取决于量化过程的精度和接收设备的性能。
综上所述,PAM5编码是一种高效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方式。
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步骤,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传输或存储。
在解码过程中,数字信号被还原为模拟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恢复或使用。
pcm 降噪原理
![pcm 降噪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a1c2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a.png)
pcm 降噪原理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降噪原理主要是基于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的。
PCM降噪的基本思路是在数字信号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来削弱或消除噪声信号的影响,提高原始信号的质量。
具体来说,PCM降噪的原理如下:
1. 采集阶段:通过麦克风或其他采集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
2. 量化阶段:模拟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进行量化,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并使用一定的量化规则将连续信号的幅度转换为离散的数值。
3. 编码阶段:量化后的数字信号通过编码器将其编码成二进制数据流。
4. 传输阶段:编码后的二进制数据通过传输介质(如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5. 解码阶段: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流使用解码器将其解码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6. 数字信号处理阶段:解码后的数字信号经过一系列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从
中削弱或消除噪声信号的影响。
常用的PCM降噪算法包括滑动窗口法、自适应滤波法、谱减法等。
这些算法通常利用噪声信号的特征和统计性质对噪声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应用于信号重建过程中,以减小或消除噪声的影响。
总的来说,PCM降噪原理基于对噪声信号和原始信号的分析与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提高原始信号的质量,降低噪声信号对数字信号的影响。
通信原理PCM
![通信原理PCM](https://img.taocdn.com/s3/m/95b4845376eeaeaad1f330cc.png)
1 设计原理1.1 PCM系统基本原理PCM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PCM调制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
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
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此处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
PCM通信系统示意图图1.1 时分复用PCM通信系统框图1.2 抽样、量化、编码下面介绍PCM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1)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
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2)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m t 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
因此,当信号()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间,其量化间隔v出的优点。
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通信原理中把通信信号按调制方式可分为调频、调相和调幅三种。
数字传输的常用调制方式主要分为: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高,适合有线电视电缆传输。
键控移相调制(QPSK):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低,适合卫星广播。
残留边带调制(VSB):抗多径传播效应好(即消除重影效果好),适合地面广播。
编码正交频分调制(COFDM):抗多径传播效应和同频干扰好,适合地面广播和同频网广播。
世广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下行载波的调制技术采用TDM QPSK调制体制。
它比编码正交频分多路复用(COFDM)调制技术更适合卫星的大面积覆盖。
摘要:由于数字电视系统采用数字传输,而在传输系统中都使用到了数字调制技术,本文就对ASK、FSK、PSK、QAM等数字调制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1934年美国学者李佛西提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概念,从此之后通信数字化的时代应该说已经开始了,但是数字通信的高速发展却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听到声音,而且还要看到图像;通信终端也不局限于单一的电话机,而且还有传真机和计算机等数据终端。
现有的传输媒介电缆、微波中继和卫星通信等将更多地采用数字传输。
而这些系统都使用到了数字调制技术,本文就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作一些详细的介绍。
一数字调制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是信道编码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在信源编码和传输通道之间插入信道编码是因为通道及相应的设备对所要传输的数字信号有一定的限制,未经处理的数字信号源不能适应这些限制。
由于传输信道的频带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提高传输效率是通信系统所追求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模拟通信很难控制传输效率,我们最常见到的单边带调幅(SSB)或残留边带调幅(VSB)可以节省近一半的传输频带。
由于数字信号只有"0"和"1"两种状态,所以数字调制完全可以理解为像报务员用开关电键控制载波的过程,因此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就显得较为单纯。
在对传输信道的各个元素进行最充分的利用时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并且可以清晰的描述与表达其数学模型。
所以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有2ASK、4ASK、8ASK、BPSK、QPSK、8PSK、2FSK、4FSK等,频带利用率从1bit/s/Hz~3bit/s/Hz。
更有将幅度与相位联合调制的QAM技术,目前数字微波中广泛使用的256QAM的频带利用率可达8bit/s/Hz,八倍于2ASK或BPSK。
此外,还有可减小相位跳变的MSK等特殊的调制技术,为某些专门应用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近年来,四维调制等高维调制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应用于高速MODEM中,为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奠定了基础。
总之,数字通信所能够达到的传输效率远远高于模拟通信,调制技术的种类也远远多于模拟通信,大大提高了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系统配置的灵活性。
1、基带传输传输信息有两种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
由信源直接生成的信号,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是基带信号,其频率比较低。
所谓基带传输就是把信源生成的数字信号直接送入线路进行传输,如音频市话、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等。
载波传输则是用原信号去改变载波的某一参数实现频谱的搬移,如果载波是正弦波,则称为正弦波或连续波调制。
把二进制信号调制在正弦波上进行传输,其目的除了进行频率匹配外,也可以通过频分、时分、波分复用的方法使信源和信道的容量进行匹配。
2、为什么要进行调制首先,由于频率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我们无法用开路信道传输信息。
再者,通信的最终目的是远距离传递信息。
由于传输失真、传输损耗以及保证带内特性的原因,基带信号是无法在无线信道或光纤信道上进行长距离传输的。
为了进行长途传输,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载波调制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
最后,较小的倍频程也保证了良好的带内特性。
所以调制就是将基带信号搬移到信道损耗较小的指定的高频处进行传输(即载波传输),调制后的基带信号称为通带信号,其频率比较高。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与基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就是增加了调制与解调的环节,是在复接器后增加了一个调制器,在分接器前增加一个解调器而已。
3、映射信息与表示和承载它的信号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映射",接收端正是根据事先约定的映射关系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发射端发送的信息的。
信息与信号间的映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通信技术就在于它们所采用的映射方式不同。
实际上,数字调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传输效率,不同的数字调制技术正是由其映射方式区分的,其性能也是由映射方式决定的。
一个数字调制过程实际上是由两个独立的步骤实现的:映射和调制,这一点与模拟调制不同。
映射将多个二元比特转换为一个多元符号,这种多元符号可以是实数信号(在ASK调制中),也可以是二维的复信号(在PSK和QAM调制中)。
例如在QPSK调制的映射中,每两个比特被转换为一个四进制的符号,对应着调制信号的四种载波。
多元符号的元数就等于调制星座的容量。
在这种多到一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了频带压缩。
应该注意的是,经过映射后生成的多元符号仍是基带数字信号。
经过基带成形滤波后生成的是模拟基带信号,但已经是最终所需的调制信号的等效基带形式,直接将其乘以中频载波即可生成中频调制信号。
4、调制方法调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正弦波的幅度、相位和频率来传送信息。
其基本原理是把数据信号寄生在载波的某个参数上:幅度、频率和相位,即用数据信号来进行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数字信号只有几个离散值,这就象用数字信号去控制开关选择具有不同参量的振荡一样,为此把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键控。
数字调制分为调幅、调相和调频三类,最简单的方法是开关键控,"1"出现时接通振幅为A的载波,"0"出现时关断载波,这相当于将原基带信号(脉冲列)频谱搬到了载波的两侧。
如果用改变载波频率的方法来传送二进制符号,就是频移键控(FSK)的方法,当"1"出现时是低频,"0"出现时是高频。
这时其频谱可以看成码列对低频载波的开关键控加上码列的反码对高频载波的开关键控。
如果"0"和"1"来改变载波的相位,则称为相移键控(PSK)。
这时在比特周期的边缘出现相位的跳变。
但在间隔中部保留了相位信息。
收端解调通常在其中心点附近进行。
一般来说,PSK系统的性能要比开关键控FSK系统好,但必须使用同步检波。
除上面所述的二相位、二频率、二幅度系统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多相位、多振幅和多频率的方案。
在DVB系统中卫星传输采用QPSK,有线传输采用QAM方式,地面传输采用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方式。
下面就对ASK、FSK、PSK、QAM进行详细的介绍。
(1)PSK相移键控(PhaseShiftKeying)QPSK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低,适合卫星广播。
欧洲与日本的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
此项调制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所以本文对PSK进行详细的介绍。
数字调相:如果两个频率相同的载波同时开始振荡,这两个频率同时达到正最大值,同时达到零值,同时达到负最大值,它们应处于"同相"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开始得迟了一点,就可能不相同了。
如果一个达到正最大值时,另一个达到负最大值,则称为"反相"。
一般把信号振荡一次(一周)作为360度。
如果一个波比另一个波相差半个周期,我们说两个波的相位差180度,也就是反相。
当传输数字信号时,"1"码控制发0度相位,"0"码控制发180度相位。
载波的初始相位就有了移动,也就带上了信息。
(a)M-PSK相移就是把振幅、频率作为常量,而把相位作为变量。
M-PSK信号可以用这样的一组信号来代表:各个矢量的端点在矢量图中的空间分布称为星座。
在图1中,由于各矢量的幅度都等于A,矢量的端点分布在以A为半径的圆上。
图中用虚线表示出接收机解调器的判决范围。
只要相位为θn的矢量的相位偏离不超过以θn中心的+-π/M的范围,就能作出正确的判决。
利用简单的三角函数式可将(1-1)式改写成如下的正交信号表示式:用ai,bi二维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如图3所示。
QPSK是一种二维调制技术,其中水平轴ai称为同相轴,垂直轴bi称为正交轴,分别对应于星座图上的I 和Q坐标。
同相载波指载波本身,正交载波指相位旋转90度的载波。
QPSK调制在实现时是采用正交调幅的方式,某星座点在I坐标上的投影去调制同相载波的幅度,在Q坐标上的投影去调制正交载波的幅度,然后将两个调幅信号相加就是所需的调相信号。
实际上色度信号的调制就是正交振幅调制,只不过是用连续信号去调制两个正交载波而已。
"I"是波形的"同相"成分,"Q"是正交成分。
IQ调制既能有效传输信息,也能适应数字制式。
IQ调制器实际建立了AM、FM和PM。
它的工作为:当您用一个波形调制载波时,您可把调制信号作为矢量来处理。
它有实部和虚部,或同相(I)和正交(Q)部分。
现在制作一个锁定至载波的接收器,您可通过读取调制信号的I和Q部分译解信息。
在极坐标上的信息如图4所示。
从I/Q平面我们能看到调制载波与未调制载波相比作了什么以及产生调制载波需要什么样的基带I和Q输入。
QPSK正交调制器方框图如图5所示。
它可以看成由两个BSPK调制器构成,首先将输入的串行二进制信息序列经串-并变换,变成m=log2M个并行数据流,每一路的数据率是R/m,R是串行输入码的数据率。
I/Q信号发生器将每一个m比特的字节转换成一对(pn,qn)数字,分成两路速率减半的序列,电平发生器分别产生双极性二电平信号I(t)和Q(t),然后对coswct和sinwct进行调制,相加后即得到QPSK信号。
(2)QAM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QAM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高,适合有线电视电缆传输。
在美国,正交调幅通常用在地面微波链路,不用于国内卫星,欧洲的电缆数字电视采用QAM调制,而加拿大的卫星是采用正交调幅。
PSK只利用了载波的相位,它所有的星座点只能分布在半径相同的圆周上。
当星座点较多时,星座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就会很密,非常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影响。
调制技术的可靠性可由相邻星座点之间的最小距离来衡量,最小距离越大,抵抗噪声等干扰的能力越强,当然前提是信号的平均功率相同。
当噪声等干扰的幅度小于最小距离的1/2时,解调器不会错判,即不会发生传输误码;当噪声等干扰的幅度大于最小距离的1/2时,将发生传输误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