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解读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格律诗根据声律上追求的不同一类应是普通的律体,另一类当是“前格律诗”永明体,又称齐梁体、拗体。
普通律体讲究粘对,尽量使用律句,确因表达需要出现拗句原则上要进行相“救”,而拗体则讲究不粘,讲究不对,尽量使用拗句。
因次,区别普律与拗体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是否粘对。
粘与不粘,对与不对,代表作者不同的追求。
下面就普通律体的平仄声律要求作如下说明:一、句内要平仄相间句内平仄相间,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也就决定着句子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例如七言句的平仄相间,前四个字要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5与67相间或56与7相间,在拗句中后三字也可单字相间。
说具体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身无彩凤双飞翼轻烟散入五侯家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也不要求我们像这样按标准格律来写,我们可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当然这说话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说来有毛病)来进行常用格律模式的创作。
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可怜九月初三夜一行白鹭上青天二、联内平仄相对即要求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对。
亦即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是实际中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
如果二四六平仄不相反即为“失对”。
“失对”是大毛病,不能违反。
如:郎在溪西妾岸东诗中二四六几字平仄一定是相反的。
双眸寄恨托溪风平仄不相反的一定是永明体(拗体)如:昔时无偶去仄平平仄仄(“昔”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今春犹独归平平平仄平(“独”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此句是拗句。
三、联间平仄要相粘即联间相邻句子之间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同。
如:五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句与第三句二四字都是相同的平仄,这句相粘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失粘”也是个大毛病,在普通格律中是不允许的,在拗体中可以。
例:普通格律体:拗体:秦时明月汉时关,良人的的有奇才,万里长征人未还。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押调、对仗之简要常识——听课笔记,初学入门第一课: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平仄规则格式变化多端,但有它的基本格式。
这基本格式就是“两则”。
所谓变化多端的平仄规则,其实就是这“两则”的彼此相互交替使用,“两则”相对位置,用字的声调彼此平仄顶换,和“两则”有规律的“加宽、扩展”而已矣!“两则“适用于所有的绝句和所有的律诗。
“两则”:其实就是五言绝句制作,声调的两个基本平仄格式。
第一则,声调规则就是“仄、仄、平、平、仄。
第二则,声调规则就是“平、平、平、仄、仄”。
因为第一个是“仄”字起头,习惯就叫“仄字头”。
因为第二个是“平”字起头,习惯就叫“平字头”。
那么,怎样运用“两则”进行格律诗制作,声调的制控呢?要遵从以下两个声调使用原则。
第一:“平字头”和“仄字头”彼此相互交替使用原则:如果第一句用的是“仄字头”,第三句就用“平字头”;如果第一句用的是“平字头”,第三句就用“仄字头”。
“平字头”和“仄字头”的使用彼此互相交替的原则,就是“仄字头”和“平字头”,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彼此交替使用,非此即彼。
第二:“平顶仄,仄顶平”的声调顶换原则:如果“仄字头”做第一句,第二句声调就和其调调相反,就是“平顶仄,仄顶平”。
这样顶换后,“仄字头”“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就成了“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了。
如果第三句是“平字头”,即“平、平、平、仄、仄”格式,第四句的声调格式的确定也是顶换,和第一句顶换声调得到第二句一样,即,声调相对顶换,把“平字头”“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顶换成了“仄、仄、仄、平、平”的格式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声调相对顶换,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声调相对顶换。
这就是“平顶仄,仄顶平”的顶换原则。
这个绝句的四句声调格式就是: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是“两则”格式,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声调顶换来的。
归纳起来声调划位是:一、如果是“仄字头”起始:第一句: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格律诗平仄格式
格律诗平仄格式曲阜孔儒风.mp35:04来自闲看落雨yu格律诗平仄格式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五言律绝一般以平声为韵,共有四种平仄格式:一、仄起仄落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落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三、仄起平落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落式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另有以仄声为韵的五言律绝: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
以上“中”字处为可平可仄,下同。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和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完全一样,只是加了一番而已。
一、仄起仄落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落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三、仄起平落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落式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一、平起平落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落式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三、平起仄落式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四、仄起仄落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一、平起平落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落式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律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1] 。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上下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上下、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根底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X 禹锡的?酬乐天XX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一样,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浅谈格律诗的仄声韵
格律诗的仄声韵初探2012年我县“双创”时期,我写了一首押仄声韵的诗,有人说这不符合格律,我请教中华诗词学会资深老会员邓家福老师,他说这诗可以,都是押的仄声韵,可以这样写,于是我获得了自信。
后来研究发现格律诗不仅可以写平声韵,也可以写仄声韵。
当然格律诗的韵一般都押平声韵。
押仄声韵的相对要少得多。
古律诗和绝句都有押仄韵的。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五绝《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箬笠翁,独钓寒江雪。
”像两把钥匙,打开了仄韵格律诗的难关。
唐著名诗人刘长卿五律《湘中纪行》:“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五律《蒙池》:“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巖侧。
”仄韵五律还有杜甫的《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清乾隆进士法式善《宝珠洞》:“行到翠微顶,翠微全在下。
峭壁不洗濯,孤青自淡冶。
山声石上来,暮色天地写。
土灶燃松柴,放出烟一把。
”七律如宋代苏轼的《台头寺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寄孙巨源二首》(其一):“霜林日夜西风急,老送君归百尤集。
清歌窈眇入行云,云为不行天为泣。
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
凭君说向髯将军,衰病相逢应不识。
”从唐朝到宋朝、再到清朝,都有诗人写律诗押仄韵。
押仄声韵,能吟唱出一种刚烈悲壮或幽凉凄绝的气氛,往往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但为何很少有人写,甚至有人以为律诗不能押仄韵?原因如下:一、仄韵结尾不便吟唱。
古代吟诗词,实际是吟唱,甚至摇头晃脑。
押韵句唱腔很长。
平声字是开口音,适合吟唱;仄声字是闭口音,不便吟唱。
近代很少听得到吟唱诗词的,不便举例,但戏剧中有类似情况。
如京剧,唱腔结尾一般都是平声。
简述格律诗的平仄
简述格律诗的平仄
格律诗是汉语诗歌中的一种传统形式,其韵脚和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在格律诗中,平仄也是一项重要的要素。
平仄是指汉语语音中的音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是说话时喉咙不震动的声音,如“一、二、三”;仄声则是喉咙震动的声音,如“山、水、云”。
在格律诗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规律。
一般来说,韵脚是以仄声为主,因此整句诗的平仄应该以仄声为多。
平仄的正确运用可以为格律诗增加音韵美感和意境深度,也是衡量一首格律诗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然,在创作中,诗人也可以适当变通平仄规律,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 1 -。
平仄标准格式
平仄标准格式平仄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诗词韵律体制的核心。
平仄是指韵文中音节的升降声调及字音的轻重高低,在音韵学和诗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平仄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音节的声调,另一种是字音的重轻。
在古代汉语中,一个字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是音节的起始音,韵母是音节的结尾音。
声调是指一个音节的音高变化,一般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各个声调的发音方式不同,平声是声调最为平坦的句调,上声、去声、入声则分别向上、向下、向内升调。
字音的重轻则是指一个字音的轻重高低程度,一般来说,单音节的字音都是轻的,而双音节以上的字,往往会出现轻重音和重轻音的排列组合。
根据以上标准,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平仄和仄声平仄两种。
平声平仄指的是句子中仅有平声字和仄声字的组合,每个字音都只有一个音节,在句子中整齐划一,节奏感强。
而仄声平仄则是指句子中不仅有平声字和仄声字的组合,还有重轻音和重轻高低的排列组合,各字音之间的节奏感较为丰富多样。
在古典诗词中,平仄是诗词韵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的韵律体制包括韵部、平仄、字数和押韵等,其中平仄的作用是帮助词人控制词调和节奏,让诗词的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按照作者意图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古代诗词作家往往要求诗词有平仄相间,或多或少地控制韵文的平仄,以达到艺术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唐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就是一个平仄完美、押韵合理的词作,这首词以作者的哀思为主题,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刻画了一幅婉约清丽的爱情画卷。
总之,平仄是诗词韵律体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古诗、词,还是近体诗、新诗,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平仄特色,因此深入了解平仄规律,对于提高诗歌欣赏和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律诗的韵和平仄
律诗的韵和平仄一、律诗的韵现在写律诗只要依照汉语拼音的韵母来就行了,通常一般只用平声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押韵八戒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
韵不稳,则诗必恶劣。
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1、戒凑韵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
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2、戒落韵落韵者,出韵之谓也。
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3、戒重韵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
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4、戒倒韵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
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
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
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5、戒用哑韵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
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6、戒用僻韵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
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
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7、戒用同义之韵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8、戒用字同义异之韵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
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
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
初学最宜审慎。
二、律诗的平仄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㈠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试论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掌握方法
试论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掌握方法
律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写作律诗时除了不同的节奏要求外,还要讲究平仄押韵的掌握。
律诗的平仄是指押韵的句子中押韵的部分韵脚分为平仄,以节奏的周而复始获得行文的鲜明美感。
如一元四言、二元八言律诗,它都要求平仄配合,以达到最高的文学艺术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律诗中所有行起承转合采用什么样的平仄,这要求诗人先了解平仄格式,此外还要清晰语言的内涵,此外要了解在连续押韵或全押韵的情况下不同的押韵声部该怎么安排。
其次,通过认真分析诗句,把一段话中具有含义的词语分解突出,然后决定在按此诗句开头最后一音节是平仄,这样,能够在平仄和押韵两方面都表现得更加恰当。
另外,我们可以试着唱调子,把节奏感和韵脚放在一起,这样也有助于把握平仄格式。
需要解决律诗中平仄配押韵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诗句中选择信息突出的词语,把诗句中最有意义的字的平仄格式确定;另外,可以尝试唱调子来掌握平仄的节律感,使文字节奏丰富,更好地把握全文的节律和押韵。
经过文字节律的反复训练,可以让我们轻松应对写作律诗中的平仄配押韵的掌握,达到生动有趣的文学效果。
只有积极的训练,才能让我们真正掌握写作律诗的平仄格式和熟悉掌握方法。
七言律诗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七个字为一个句子,每二、四、六句末韵,严格要求平仄与对仗。
其中平仄是七言律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十分考验诗人能力的一个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七言律诗平仄的格式。
首先是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音韵的高低起伏。
在七言律诗中,常常用平仄来构成抑扬格和太古格等各种韵律形式。
平仄按照音节的结尾音韵分为平声、仄声和轻声。
其中,平声音韵结尾是a、o、e等音,仄声音韵结尾是i、u、ü、n等音,轻声则是不带韵尾的音。
七言律诗中,平仄的分布十分严格,每句话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具体的规则是:
首句平声:首句必须是平声。
平声的韵律传达出一种平和的感觉,也有一些文化符号的含义,是七言律诗的起点。
次句仄声:次句必须是仄声。
仄声的韵律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感觉,能让句子有紧扣的感觉。
在次句中,诗人常常使用一些双音节的词语,增加节奏感。
第三句平声:第三句必须是平声。
平声在七言律诗中使用最多,因为它能够传递出一种优雅的感觉。
诗人在这一句中通常使用一些形容词或者名词。
第五句平声:第五句必须是平声。
在七言律诗中的第五句通常是铺垫,建立一些状态或者描述一下环境、背景等。
第六句仄声:第六句必须是仄声。
在第六句中,诗人通常使用的是一些动词或者形容词,表达事件的发生或者情感的变化。
七言律诗中平仄的使用十分严格,需要诗人对语言和节奏的掌控非常高。
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则,才能写出优美、流畅的七言律诗。
古诗平仄规律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oo”oo・,“oo”"0002"0oo”oo・,“oo”"0002"0格式中“d”示平声字,“•”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①”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律诗的格律要求
标题:律诗的格律要求
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怎么写律诗。
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它有很多规则,但别担心,我来简单解释一下,你们就能明白了!
咱们先说说“平仄”。
平仄就是汉字的声调,分平声和仄声。
平声包括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第三声和第四声。
写律诗的时候,每一句的声调要按照规定来排列。
比如,有一种律诗叫做“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它的平仄格式通常是“平平仄仄平”或者“仄仄平平仄”。
然后是“对仗”。
对仗就是诗句中的某些部分要形成对应关系,比如“天对地”,“山对水”。
这样可以让诗句更加工整和美观。
比如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的“白日”对“黄河”,“山”对“海”,“依山尽”对“入海流”,是不是感觉很整齐?
再来说说“韵脚”。
韵脚是指诗句末尾的字要押韵。
律诗通常只在偶数句押韵,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律诗是所有句子都要押韵的。
比如,一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的末尾字必须押相同的韵。
最后,我们来谈谈“字数”。
律诗有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一共有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也是八句。
所以,写律诗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字数哦!
总之,写律诗就像做游戏一样,有很多规则,但这些规则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写出更美更有韵味的诗。
大家可以多读一些律诗,感受它们的美,然后试着自己写一写,慢慢就会掌握这些技巧了。
加油!。
律诗的平仄格式
律诗的平仄格式
律诗的平仄格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
其中,仄指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平指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
1. 仄起平收式:指的是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而尾字是平声的格式。
其平仄基本格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起仄收式: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尾字也是仄声。
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 平起仄收式:首句第二个字是平声,但尾字为仄声。
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 平起平收式:首句第二个字和尾字都是平声。
格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些平仄格式在律诗的创作中非常重要,遵循这些规则可以使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孤平、三平调等诗病,以保证律诗的艺术性。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格律诗若按每句诗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五言格律诗、七言格律诗;若按体裁的不同,可分为律句、绝句。
律句有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只有两联:首联和尾联。
由此可知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
一、格律诗的标准格律(一)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五言仄起首句入韵(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五言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言平起首句入韵(七言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格律与七言格律都有上述四种形式,五绝只取五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而七律的格律只要在五律前加上相应的平仄就行,即: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
这样,五律的平起变成了七律仄起,五律的仄起变成了七律平起。
如同五律变成五绝一样,七绝也只取七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这里不再列出。
请注意:在五言仄起式中(一、二),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在五言平起式中(三、四),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七言格律亦同。
此外,在律句中,若按1至8将各句编号,则:除第1句与第5句的格律不相同外,第2句与第6句、第3句与第7句、第4句与第8句的格律是完全相同的。
仄韵诗格律规则
仄韵诗格律规则仄韵诗格律规则一、仄韵格律诗谱的生成在方法上与平韵格律诗相同:1、仍然遵循替、对、粘的规则;2、仍然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3、仍然以基本句式为起始句,采用“相对”“相粘”的方法衍生其他句子;4、律诗颔联和颈联仍然对仗;5、仍然忌孤平和三仄尾。
二、仄韵格律诗韵脚为仄声,白脚为平声。
三、与平韵格律诗一样,都为十六种诗谱。
七绝、七律、五绝和五律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七绝: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七律:5、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7、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8、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五绝9、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对】平平仄仄平,【粘】10、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律诗是以偶句为基本要素构成的,每个偶句的上句与下句要在音韵上相互协调,即相反相成。
如上句为平平仄仄,下句就应为仄仄平平。
律诗有四个偶句,要求至少有一个偶句对仗。
不管对仗偶句还是不对仗偶句,律诗都要求符合平仄规律。
第一节五言律诗的基本句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各有四种格式,但是,基本格式只有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掌握了它,各种句式都可以推导出来。
这四种基本句型是:A 仄仄平平仄(平仄脚)B 平平仄仄平(仄平脚)C 平平平仄仄(仄仄脚)D 仄仄仄平平(平平脚)这个基本句型的不同方式的组合,可以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⒈ 以句型A(平仄脚)为首句者:例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例二: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⒉ 以句型B(仄平脚)为首句者:例一: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空。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晚晴》例二: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倚山树。
青涟曵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证路,残云傍鸟飞。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⒊ 以句型C(仄仄脚)为首句者:例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例二: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刘志纲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303)
摘要: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
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关键词:仄声韵;格律诗;平仄格式;句式
中图分类号:H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8)02-0037-06
收稿日期:2008-03-05
作者简介:刘志纲(1949-),男,江西南昌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王力《汉语诗律学》曾作过一些论述,但却未能细论其平仄的格式。
对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的分析,也主要是对仄声韵诗五律的分析,五律以外的其它格律诗则很少分析。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韩成武《仄韵五律之
声律和韵律研究》[1]
一文对仄韵五律的格式作了一
番推断,但也未能论及五律以外的其它格律诗。
文中对五律仄韵诗平仄的分析,与王力的分析基本一致,用王力的话说,就是“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
的末字须平仄相间。
”[2]81笔者近些年来对全唐诗中
的所有仄声韵诗,包括在一首诗中平声韵仄声韵相间的,都作了分析,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律,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
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律与平声韵的平仄格律略作比较,更能清楚地了解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
一、平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我们知道,平声韵的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每一句式都可以作为一首律诗或绝句的第一句,然后又可演变出四种不同的格式。
为什么只能演变出四种格式?因为平声韵的格律诗要求一联诗中上下句逢双的字平仄要相对,尤其是第二个字;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逢双的字平仄要相粘,特别是第
二个字;而且凡是逢双的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平声(入韵字),逢单的句子(除第一句外)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非入韵字)。
由于有这许多限制,所以就只能产生四种格式。
比如一首七绝,第一句诗用“平平仄仄平平仄”开头,第二句就必须用第二个字是仄声,最后一字是平声的句子才能和这一句组成一联。
第三句属下一联的出句,它的第二个字必须和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一样是仄声,同时最后一个字又必须是仄声(非入韵字)。
第四句的第二个字又必须是平声(与第三句第二个字相对),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入韵字)。
按这样的平仄要求将四句诗连接起来,就成了一首七绝: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平声韵七言绝句的一种格式,同时又是七言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
由这四种基本句式,又可演变出四种不同的七绝或七律格式。
用上面的①②③④四个数字分别代表这四个基本句式,其演变出的七绝(前四句)或是七律(前四句+后四句)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
第一种基本格式:①②③④+①②③④第二种基本格式:②④①②+③④①②第三种基本格式:③④①②+③④①②
第28卷 第2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4月Vol.28 No.2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 n Instit ute
Apr.2008
83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8卷
第2期 刘志纲:试论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93
04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8卷
第2期 刘志纲:试论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14
初唐时期,仄声韵诗的出句末字要求平仄相间,但盛唐以后的诗人就有不能遵守这一规则的,也就是说,不入韵的出句末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如上面所举孟浩然的五律《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就可以看出,出句中只有一句末字仄声为不入韵的。
刘商的七律《胡笳十八拍・第七拍》、韩偓的七律《意绪》除首句入韵的出句外,其它出句末字均用了平声。
有的出句全用平声,如孟浩然《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疾风吹征帆,(平)倏尔向空没。
△
千里在俄顷,(平)三江坐超忽。
△
向来共欢娱,(平)日夕成楚越。
△
落羽更分飞,(平)谁能不惊骨。
△
绝句中出句末字平仄不相间的就更多了。
如上所举顾况《忆旧游》、卢仝《白鹭鸶》、贾岛《送客游江湖》就是这样。
另外还有出句不入韵的末字全用仄声的,如上所举曹邺《田家效陶》就是这样。
仄声韵诗失粘失对、三平尾三仄尾的情况也比平声韵的诗更多,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且仄声韵部的字也比平声韵部的字多,按理仄声韵的诗不应该少于平声韵的诗,但唐诗中仄声韵的诗数量却远比平声韵诗要少,多数诗人没有写过仄声韵诗,个中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韩成武.仄韵五律之声律和韵律研究[J].安徽师
范学院学报,2005(4):34-37.
[2]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79.
(责任编辑 王玉燕)
The Ping2ze Format in Ze Tonal Rhyme Metrical V erse
L IU Zhi2gang
(Dept.of Chinese,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Guangzhou,Guangdong,510303,P.R.China)
Abstract:In t he academic community,little work has been do ne to discuss t he Ping2ze format in Ze tonal rhyme met rical verse specially.By comparing t he Ping2ze format in Ze tonal rhyme met rical verse wit h t hat in t he Ping tonal rhyme met rical verse,we found t hat,whet her t he poems wit h five characters or seven characters per line,t here are always four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as well as four basic format s in Ze tonal rhyme met rical verse.Moreover,t he mutation between Ping and Ze tonal rhyme also follows a very st rong regularity.However,t he last word in each line t hat is not rest ricted by tonal rhyme can be eit her Ping or Ze and t he Ping2Ze format in Ze tonal rhyme metrical verse is more flexible.
K ey w ords:Ze tonal rhyme;met rical verses;Ping2ze format;sentence pattern
24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8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