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为《维护国家安全》,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国家安全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3.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小组讨论题目:制定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国家利益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缺乏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利益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引出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 公民义务第一课时《公民基本义务》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一课时《公民基本义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公民基本义务》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尊重社会公德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民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履行公民义务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义务,提高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2.难点: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如何履行公民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与公民基本义务相关的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相关条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基本义务?为什么我们要履行公民基本义务?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公民基本义务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讨论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履行公民基本义务?每组提出几点建议,分享给全班同学。
2024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2024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包括第1课《我的社会生活》,第2课《遵守规则》;2. 第二单元《法治与我同行》,包括第3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4课《我们受法律保护》;3. 第三单元《尊重与平等》,包括第5课《尊重他人》,第6课《平等待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明白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尊重与平等观念的实践。
教学重点:社会规则的理解与遵守,法治观念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规则的思考;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1课:我的社会生活第2课:遵守规则2. 第二单元:法治与我同行第3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4课:我们受法律保护3. 第三单元:尊重与平等第5课:尊重他人第6课:平等待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社会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表现。
分析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
2. 答案:社会规则对个人: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提高社会地位;对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关心他人需求;平等待人:不以身份、地位、贫富等差别对待他人。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权利,保障我们的权益不受侵犯;通过制裁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理解社会规则、法治观念方面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法治讲座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做负责任的人》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做负责任的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负责任的人》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逐渐面临各种责任和挑战,但部分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尚浅,缺乏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因此,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2.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愿意承担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承担责任的过程,培养责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2.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要点。
3.准备情境模拟的道具和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新闻报道,介绍一位积极承担责任的人物,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提问:什么是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承担责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请每个小组提出几点建议,并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每个小组的建议,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尊重他人》精品教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能力目标: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1.重点:(1)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2)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臣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设计意图:由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教学篇章一:尊重初体验材料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
20XX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m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发展与多彩,并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学会给自己定位。
3.关注社会,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确自己身份。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3.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主要涉及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第一、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特点、关系;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关系,提高法治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培养其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提高其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行使权利与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则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特点、关系;(2)介绍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3)分析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和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呈现几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权利侵犯或义务不履行的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特点、关系;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3.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列举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答案:(1)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一. 教材分析《合理利用网络》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合理利用网络,避免沉迷于网络,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网络。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往往片面,容易沉迷于网络,忽视现实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提高网络素养。
3.引导学生将网络作为学习、交流、成长的有益工具,避免沉迷于网络。
四. 教学重难点1.网络的两面性2.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络的认识和经验,取长补短。
3.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素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网络的利与弊,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网络案例,用于分析网络的两面性。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4.准备网络使用指南,供学生实践操作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网络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正面作用,如:学习、交流、娱乐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泄露个人信息、接触不良信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络的认识和经验。
部编本人教版2023秋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欺骗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2023秋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欺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欺骗的概念和形式。
2. 掌握预防和拒绝欺骗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欺骗的概念和形式。
2. 掌握预防和拒绝欺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欺骗的概念和形式1. 什么是欺骗?- 欺骗是指以虚假信息或手段误导他人,达到对方不了解真相的目的。
2. 欺骗的形式- 谎言欺骗:用虚假的言语或陈述来误导他人。
- 欺诈:以非法方式获取他人的财产或权益。
- 欺压:在关系中利用优势地位对他人进行欺骗。
预防和拒绝欺骗的方法和技巧1. 注意信息的真实性- 不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消息或信息。
- 验证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
2. 培养辨别能力- 学会分辨谎言的线索和破绽。
- 学会辨别欺诈手段和技巧。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说“不”并维护个人权益。
-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案例或短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欺骗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 介绍欺骗的概念和形式,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技巧分享- 分享预防和拒绝欺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4. 案例分析- 给予学生一些欺骗案例,并让他们分析欺骗手段和如何预防。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学生掌握了核心知识和技巧。
6. 课堂练- 提供一些情境或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或角色扮演。
7.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的阅读或练,巩固学生对预防欺骗的理解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参与情况。
2. 研究成果:通过课堂练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3. 反馈收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 道德与法治教材:部编本人教版2023秋八年级上册。
2. 案例和故事材料: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警局或法律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法律和欺骗的认识。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5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5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1一.教材分析《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
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身享有的权利,加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2《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与教师交往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从心理换位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师生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矛盾,提升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的能力;通过小品、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尊重他人(精品教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教师总结: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1课时: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活动一:讨论关于尊重的几个观点设计意图:本活动给学生提供几个有争议的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自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
1.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小组讨论:确定议题,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作记录。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并提出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提示:可列举生活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认同。
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
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公民权利与基本权利第1节:公民的权利第2节:公民的基本权利2. 第二单元:公民义务与道德修养第3节:公民的义务第4节:道德修养3. 第三单元:法治与法律第5节:法治国家第6节:法律的作用4.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7节: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第8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与基本权利、公民义务与道德修养、法治与法律、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治观念的培养,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被侵犯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公民权利与基本权利公民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2. 第二单元:公民义务与道德修养公民的义务道德修养3. 第三单元:法治与法律法治国家法律的作用4.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公民权利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2)举例说明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答案:(1)公民权利与基本权利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2)法治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人教版八年级全上册政治教案电子版
“人教版八年级全上册政治教案电子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我国的政治制度1.1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2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2.第二课:法律与生活2.1法律的作用2.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3.第三课:依法治国3.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4.第四课:公民与社会4.1公民的角色与责任4.2社会公共生活的规范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知识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法律、政治的案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我国的政治制度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政治制度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关注。
2.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并分析其特点。
3.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如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等,并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案例,如网络谣言、校园欺凌等,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第二课:法律与生活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法律故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2.法律的作用:讲解法律的作用,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益等。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强调遵守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
4.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法律与道德的案例,如家庭暴力、网络诈骗等,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尊重道德的必要性。
第三课:依法治国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引发学生对依法治国的关注。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讲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等。
2.1坚持依宪治国(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配套课件+教案
知识点4、宪法的地位?P2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树,直观感悟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探究四】教材第24页“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问题:根据材料涉及的法律条文,说明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探究五】课件展示法律体系金字塔和法律条文
思考:为什么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根据宪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原因(2)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实施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违背宪法精神,因而被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被依法废止,有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是与时俱进、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成果。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法治建设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有社会各个成员都能够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在法律体系中体现最高的法律效力,才是真正的依宪治国。
学生思考讨论:略
老师精讲点拨:
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在内容上,法律效力上,以及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存在着不同。宪法是树的主干。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但是,宪法本身是抽象的,其内容是相对有限的,宪法的落实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完成。只有宪法不足以实现国家治理的目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需要通过宪法予以确认,而且需要通过其他具体的法律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意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国家的发展有责任有担当。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社会、国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迷茫和无力感。
因此,本课的学习将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并激发他们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对国家的兴衰负有一定的责任。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国家的发展有担当。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案例,深入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见解。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他们能够自主地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没有责任?”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这个案例中,个人有没有责任?”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个人是否有责任。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履行义务
知识目标
1.知道履行义务应坚持的三个原则。
2.知道公民的法定义务有哪些。
3.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
1.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法定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的能力。
2.明确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履行法定义务重要意义,明确履行义务要坚持的原则。
2.增强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
1.权利义务一致性。
2.公民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内容。
难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2.违反法定义务须担责。
教师准备:教学情景所需幻灯片,认真备课。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
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公民要怎样履行义务。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过渡语】公民该怎样履行义务呢?履行义务要求公民该怎样做呢?
(一)原则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1.权利与义务关系概括: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教师安排学习阅读教材第51页下面至第52页上面的“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回答问题:
(1)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2)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小结。
教师小结:(1)示例:受教育权,实现公民的受教育权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示例:受教育义务,履行这一义务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二者关系一致性表现
(1)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例如,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安排学习阅读教材第52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问题: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下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享用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说明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坚持二者相统一做法
教师安排学习阅读教材第53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二)原则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1.法定义务的含义及特征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它具有强制性特征。
2.法定义务的内容
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
3.履行法定义务要求
(1)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知识拓展】抢劫上网费8元,两在校学生受罚案例回顾
18岁的被告人肖某和16岁的被告人王某均为在校学生。
2010年4月14日,因无钱支付网吧上网费,二人预谋抢劫学生。
当晚二人拦截放学回家的学生被害人邓某等三人,并对三人扇耳光强行抢走身上现金共8元。
判决结果:湖南省武冈市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肖某、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
被告人王某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予以减轻处罚。
同时,两被告人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酌情予以从轻处罚,两人为在校学生,系初犯,犯罪后确有悔罪表现,具备监护、帮教条件,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对两被告人适用缓刑。
法院以被告人肖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六百元。
(三)原则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行为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后果是什么?
1.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违反法定义务后果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拓展一】发生在校园里的故意伤害案
王某和杨某均为某校初三住校学生,2017年3月5日第一节晚自习下课时,王、杨二人因琐事发生纠纷,杨某叫了几名同学打了王某,并说“大不了下了课再来”。
王某遂将从同学陈某处借来的匕首藏在身上。
当晚第二节晚自习下课后,王某与杨某再次发生争执,王某用匕首刺伤杨某的胸部、左臂部等处。
经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杨某的损伤程度为重伤。
法院审理该案时认为:王、杨二人均为在校学生,发生争执后,王某不是寻求正当程序解决矛盾,而是以非对非,冲动行事,持匕首将杨某刺成重伤,其行为已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由于王某在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案情的具体情况可对其减轻处罚,且王某确有悔罪表现,其父母也积极赔偿了杨某的经济损失,取得了对方的谅解,对王某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最后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知识拓展二】几种违法行为举例
1.行政违法行为,如工商登记干部吃拿卡要,对申请符合颁发工商执照的,刁难不发。
2.民事违法行为,如堵住邻居的排水管道,不让雨水从自家屋边流过,违反相邻权。
3.刑事违法行为,如A偷B家现金5万元,侵犯公民合法的财产权。
4.违宪行为,如干涉他人依法发表言论,违反宪法的言论自由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基础上,重点学习了公民履行法定义务要遵循的三项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