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波动学基础
大学物理练习册习题及答案6--波动学基础
⼤学物理练习册习题及答案6--波动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波动学基础参考答案思考题5-1把⼀根⼗分长的绳⼦拉成⽔平,⽤⼿握其⼀端,维持拉⼒恒定,使绳端在垂直于绳⼦的⽅向上作简谐振动,则(A )振动频率越⾼,波长越长;(B )振动频率越低,波长越长;(C )振动频率越⾼,波速越⼤;(D )振动频率越低,波速越⼤。
5-2在下⾯⼏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 )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的;(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C )在波传播⽅向上的任⼆质点振动位相总是⽐波源的位相滞后;(D )在波传播⽅向上的任⼀质点的振动位相总是⽐波源的位相超前 5-3⼀平⾯简谐波沿ox 正⽅向传播,波动⽅程为010cos 2242t x y ππ??=-+ ?. (SI)该波在t =0.5s 时刻的波形图是()5-4图⽰为⼀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若振动以余弦函数表⽰,且此题各点振动初相取-π到π之间的值,则()(A )1点的初位相为φ1=0(m)(A )(m)(m)(B )(C )(D )思考题5-3图思考题5-4图(B )0点的初位相为φ0=-π/2 (C )2点的初位相为φ2=0 (D )3点的初位相为φ3=05-5⼀平⾯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
已知x=b 处质点的振动⽅程为[]0cos y A t ωφ=+,波速为u ,则振动⽅程为()(A)()0cos y A t b x ωφ??=+++??(B)(){}0cos y A t b x ωφ??=-++??(C)(){}0cos y A t x b ωφ??=+-+?? (D)(){}0cos y A t b x u ωφ??=+-+?? 5-6⼀平⾯简谐波,波速u =5m?s -1,t =3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则0x =处的振动⽅程为()(A )211210cos 22y t ππ-??=?- (SI) (B )()2210cos y t ππ-=?+ (SI) (C )211210cos 22y t ππ-??=?+ (SI) (D )23210cos 2y t ππ-?=-(SI) 5-7⼀平⾯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的波形曲线如图所⽰,则P 处质点的振动在t =0时刻的旋转⽮量图是()5-8当⼀平⾯简谐机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下述各结论⼀哪个是正确的?(A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时,其弹性势能减少,总机械能守恒;(B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都作周期变化,但两者的位相不相同;(C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位相在任⼀时刻都相同,但两者的数值不相等;(D )媒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06111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
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6.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及运用能力,并打下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或生产实践中运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的基础,增强学生毕业后对所从事工作的适应能力。
水声学-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2
2
均为实数时, 当 Z n 和 ζ n 均为实数时,上式等于 N 2π 2 2 TL = −10 lg ∑ Z n (z0 )Z n ( z ) + ζ r n =1 n
n≠ m
∑r
N
4π
ζ nζ m
Z n (z0 )Z n ( z )Z m ( z0 )Z m ( z )e
− j (ζ n −ζ m )r
∑
n =1
N
− j ζ nr − 2π sin (k zn z )sin (k zn z0 )e 4 ζ nr
π
College of Underwater Acoustic Engineering HEU
4
一、波动声学基础
硬底均匀浅海声场 截止频率: 截止频率: 临界频率: 临界频率:最高阶非衰减简正波的传播频率
nπ k zn = , n = 0,1, L H
College of Underwater Acoustic Engineering HEU 6
0≤ z≤H
一、波动声学基础
硬底均匀浅海声场 相速和群速: 相速和群速: 相速: 相速:等相位面的传播速度 等相位面: 等相位面:ζ n r − ωt = const
College of Underwater Acoustic Engineering HEU 5
1 πc0 ωN = N − 2 H
一、波动声学基础
硬底均匀浅海声场 截止频率: 截止频率: 对于上下界面均为绝对硬界面的平面波导 绝对硬界面的平面波导, 对于上下界面均为绝对硬界面的平面波导,最低阶 简正波为零阶简正波,截止频率为零 简正波为零阶简正波,截止频率为零,任何频率的 声波均能在波导中传播; 声波均能在波导中传播; 若声波频率小于一阶简正波的截止频率, 一阶简正波的截止频率 若声波频率小于一阶简正波的截止频率,则波导中 只有均匀平面波 均匀平面波一种行波 只有均匀平面波一种行波 Z n ( z ) = An sin (k zn z ) + Bn cos(k zn z )
波动学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波动的传播既然与介质的弹性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波速必然与介 质的弹性模量有关。另外,波速也应该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因为密度 是描述介质惯性的物理量,它反映介质中任一部分在力的作用下,运 动改变的难易程度。理论证明横波和纵波在固态介质中的波速u可分 别用下列两式计算
下一页
返回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9.1.2横波与纵波
波在传播时,质元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不一定相同。如 果质元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如绳 中传播的波。其外形特征是具有凸起的波峰和凹下的波谷。如果质元 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这种波称为纵波,如空气中传播的 声波。纵波的外形特征是具有“稀疏”和“稠密”的区域。横波和纵 波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两种最简单的波,其他如水面波、地震波等, 情况就比较复杂。 如图9一1所示,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握在手中并不停地上下 抖动,使手拉的一端作垂直于绳索的振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接一个 的波形沿着绳索向固定端传播形成绳索上的横波。
第9章波动学基础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9. 2平面简谐波 9. 3波的能量 9. 4波的干涉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9.1.1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振动系统(如音叉)在介质中振动时可以影响周围的介质,使 它们也陆续地发生振动。这就是说,机械振动系统能够把振动向周围 介质传播出去,形成机械波。 机械波的产生,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它称为机械波 的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介质。例如,音叉在振 动时,音叉就是波源,而空气就是传播声波的介质。 应当注意,波所传播的只是振动状态,而介质中的各质元仅在 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例如,在漂浮着树 叶的静水里,当投入石子而引起水波时,树叶只在原位置附近上下振 动,并不移动到别处去。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它与质元的 振动速度是不同的,不要把两者混淆起来。
大学物理_波动学基础
a T a Y
T:绳的张力
杆的纵向微振动波
杆的横向微振动波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真空中的电磁波
Y:杨氏弹性模量
a G
G:切变弹性摸量 B:体变模量
a
B
a
0 0 0真空介电常数,0真空磁导率
1
《大学物理》课件
介质的几种典型模量
(1).杨氏模量 若在截面为S,长为l的细棒两端加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的轴向拉力F,使棒伸长l,实验证明:在弹性限度内,正应 力F/S与线性应变l/l成正比,即
y Acos( t
l
u
)
《大学物理》课件
例题2-4 波沿x轴正向传播,A=10cm, =7rad/s; 当t=1s时, ya=0, a<0, yb=5cm,b>0 。设>10cm, 求该波 的波动方程。 y x ) o ] (t 解 y Acos[ u u
o
3.波长 — 一个周期内波动传播的距离。
u
T
4.平面简谐波—波面为平面,媒质中各质点 都作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形成的波动。本章主要讨 论这种波。
《大学物理》课件
1 1 例题2-1 已知: y 0.5cos ( t x )(SI), 2 2 求:(1)波的传播方向,A、T、、u,原点 的初相; (2) x=2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及t=1s时质点 的速度和加速度。 (3)x1=1m和x2=2m两点的相差。
· ·· · · · · t · · · ·· · ·
u t 平面波
球面波
惠更斯原理的不足:不能求出波的强度分布; 不能解释后退波问题等。
《大学物理》课件
§5.2 平面简谐行波的波动方程 !
大学物理参考答案(白少民)第10章 波动学基础
3.5 u 15 = 28 cm , 进而可求得波的频率为 ν = = = 0.54 Hz π /4 λ 28 10.14 证 明 y = A cos( kx −ω t ) 可 写 成 下 列 形 式 : y = A cos k ( x − u t ) , x x 1 x y = A cos 2π ( − ν t ) , y = A cos 2π ( − ) ,以及 y = A cos ω( − t ) 。 λ T u λ ω 2πν t ) = k ( x − ut ) 证明 : kx − ω t = k ( x − t ) = k ( x − k 2π / λ 所以波函数可写为: y = A cos k ( x − ut ) 2π x x x − 2πν t = 2π ( −νt ) ,则波函数还可写为 y = A cos 2π ( −ν t ) 又 kx − ω t = λ λ λ 1 x t 由ν = 则还可得: y = A cos 2π ( − ) T λ T k x x kx − ω t = ω( x − t ) = ω( − t ) ,则波函数还可写为 y = A cos ω( − t ) ω u u 10.15 波源 做 简谐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y = ( 4.00 ×10 −3 ) cos 240π t m ,它所 激发的波以 30.0m/s 的速率沿一直线传播。求波的周期和波长,并写出波函数。 解:由波源的振动方程 y = ( 4.00 ×10 −3 ) cos 240πt m 知振动角频率 ω = 240π . 而波的频率就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所以波的频率和周期分别为 ω 1 1 ν= = 120 Hz , T = = = 8.33 ×10 −3 s ν 120 2π u 30.0 = 0.25 m 进一步计算波长为 λ = = ν 120 x x −3 )m 最后可写出波函数为 y = A cos ω(t − ) = ( 4.00 ×10 ) cos 240π (t − u 30 10.16 沿 绳子 行进的 横 波波函数为 y =10 cos(0.01π x − 2π t ) ,式中长度的 单 位是 cm,时间的单位是 s。试求:(1)波的振幅、 频率、传播速率和波长;(2)绳上某质点的最 大横向振动速率。 解:(1)由 y = 10 cos(0.01π x − 2π t ) = 10 cos 2π (t − 5.0 ×10 −3 x ) 知: ω 2π ν= = = 1 Hz ; 波 长 振 幅 A = 10cm = 0.1m ; 频 率 2π 2π
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汇总
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10-1波动的基本概念一、常见机械波现象 1、水面波。
把一块石头投在静止的水面上,可见到石头落水处水发生振动,此处振动引起附近水的振动,附近水的振动又引起更远处水的振动,这样水的振动就从石头落点处向外传播开了,形成了水面波。
2、绳波。
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拉紧并使之上下振动,这端的振动引起邻近点振动,邻近点的振动又引起更远点的振动,这样振动就由绳的一端向另一端传播,形成了绳波。
3、声波。
当音叉振动时,它的振动引起附近空气的振动,附近空气的振动又引起更远处空气的振动,这样振动就在空气中传播,形成了声波。
二、机械波产生的条件两个条件 1、波源。
如上述水面波波源是石头落水处的水;绳波波源是手拉绳的振动端;声波波源是音叉。
2、传播介质。
如:水面波的传播介质是水;绳波的传播介质是绳;声波的传播介质是空气。
说明:波动不是物质的传播而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三、横波与纵波1、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动传播方向垂直。
如 绳波。
2、纵波:(1)气体、液体内只能传播纵波,而固体内既能传播纵波又能传播横波。
(2)水面波是一种复杂的波,使振动质点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力不是一般弹性力,而是重力和表面张力。
⎪⎪⎪⎪⎩⎪⎪⎪⎪⎨⎧(3)一般复杂的波可以分解成横波和纵波一起研究。
四、关于波动的几个概念1、波线:沿波传播方向带箭头的线。
2、同相面(波面):振动位相相同点连成的曲面。
同一时刻,同相面有任意多个。
3、波阵面(或波前):某一时刻,波源最初振动状态传播到的各点连成的面称为波阵面或波前,显然它是同相面的一个特例,它是离波源最远的那个同相面,任一时刻只有一个波阵面。
(或:传播在最前面的那个同相面)4、平面波与球面波(1)平面波:波阵面为平面。
(2)球面波:波阵面为球面。
图10-1*: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波线与波阵面垂直。
五.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波长λ波长λ:同一波线上位相差为π2的二质点间的距离(即一完整波的长度)。
《大学物理》学习指南
《大学物理》学习指南《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及医学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建议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定理和定律,学会分析物理过程,课后适当做些习题,以巩固物理知识。
为了学生更好学好《大学物理》,给出了每章的基本要求及学习指导。
第一章 质点力学一、基本要求1.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参照系、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概念。
3.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理解力、力矩、动量、动能、功、角动量的概念。
二、学习指导1.运动方程: r = r (t )=x (t )i +y (t )j +z (t )k 2.速度:平均速度 v =t ∆∆r 速度 v =t d d r平均速率 v =t ∆∆s 速率 dtdsv =3.加速度:平均加速度 a =t ∆∆v 加速度 a =t d d v =22d d tr4.圆周运动角速度t d d θω==Rv角加速度 t t d d d d 2θωβ== 切向加速度 βτR tva ==d d 法向加速度 a n =22ωR R v = 5.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至其他物体所施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作用力时所获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a 的方向与合外力F 的方向相同。
即dtPd a m F ρρρ==牛顿第三定律: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当物体A 以力F 1作用于物体B 时,物体B 也必定以力F 2作用于物体A ,F 1和F 2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6.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
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7.变力的功 )(dz F dy F dx F r d F W z y x ++=⋅=⎰⎰ρρ 保守力的功 pb pa p ab E E E W -=∆-= 8.动能定理 k k k E E E W ∆=-=129.功能原理 W 外+W 非保守内力=E -E 010.机械能守恒定律 ∆E k =-∆E p (条件W 外+W 非保守内力=0)11.冲量 ⎰=21t t dt F I ρρ12.动量定理 p v m v m I ρρρρ∆=-=12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p 系统末态-p 系统初态=∆p13.动量守恒定律 p =∑=n i 1p i =恒矢量 (条件 0=∑ii F ρ)14.力矩、角动量 F r M ρρρ⨯= P r L ρρρ⨯=15.角动量定理 1221L L dt M t t ρρρ-=⎰16.角动量守恒 恒矢量=∑i L ρ (条件0=∑ii M ρ第二章 刚体力学一、基本要求1.掌握描述刚体定轴转动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大学物理波动学基础
单位时间内振动状态(振动相位)的传 播速度,又称相速。
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相邻两质点 间的距离。 位相差为 2 ,一个完整波形长度
u
T
f
2、周期 T: 波传播一个波长所需要的时间 该时间内波源正好完成一次全振动,⑵ 波速由弹性介质性质决定,频率 波动周期=振动周期 (或周期)则由波源的振动特性决定。 T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12-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或 f 3、频率 : ——定量地描述前进中的波动(行波) 单位时间内传播完整波的个数 一、波函数的建立 (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P.6/91
波动学基础
P点的振动表达式:
(3)若波源在 x=x0处,则
x yP A cos t 0 u
即t=x/u时,P点的振动状态与O点 t=0时的状态相同。 x P点的相位落后O点
x x0 y A cos t u
② “±”反应波传播方向: “-”:波向右传波(x 轴正方向) ③ x0为波源坐标。
2016/7/2
t x x0 y A cos 2π 0 “+”:波向左传波(x 轴负方向) T
P.8/91
波动学基础
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讨论: 由波动→振动:
x x0 t t t u
'
x y A cos t 0 u 平面简谐波波函数(波源在原点):
② “±”反应波传播方向: “-”:波向右传波(x 轴正方向)
“+”:波向左传波(x 轴负方向)
x y A cos t 0 u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 传播过程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过程 物质波:微观粒子的运动,其本身 具有的波粒二象性
第1章 波动光学基础 1-2 光波的函数表述 物理光学课件
•
它可以通过把确定该考察面的空间约束条件代入光波场的三维复振幅分
布函数的普遍表达式而得到。
•
例:传播方向平行于xoz平面,且与z轴夹角为θ的平面波在z=0平面上的
波前函数.
•
①依题意写出复振幅分布函数(关键是写 k r )
•
②将z=0代入复振幅分布函数
• 注意:波前函数是任意空间面上的复振幅,但不是复振幅在这个面上的投影.
• 光是特定波段的电磁波
光的电磁波动 E, H 遵从Maxwell方程
• D ρ,
• B 0,
•
E B ,
Maxwell微分方程
t
H
J
D
t
• •
其中:
i
j
k
x y z
• 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可以产生磁场.
•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的空间传播。
1 波动光学基础
•
•
复振幅分量与波前函数的区别在于:波前函数与复振幅函数的振幅相同,
但相位不同.
1 波动光学基础
1.2 光波的函数表述
1.2.4.波前与波面
• 2.相位共轭波前
• E~(r) E0 (r)eikr
所谓相位共轭光波,是指两列同频率的光波,它们
的复振幅之间是复数共轭的关系.
~ ikr
即若某一波的复振幅为 E(r ) E (r )e E在0 (信r)息光学中,经常遇到相位共轭光波的概念。所谓相位共轭光波,是指两列同频率的光波,它们的复振0 幅之间是复数共轭的关系,即若某一波的复振幅为
波动光学基础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12光波的函数表述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波动光学基础12光波的函数表述1099792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波动光学基础12光波的函数表述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波动光学基础12光波的函数表述coscos和分别为波的空间角频率和时间角频率又称圆频率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滕保华-吴明和)PPT模板全文
第7章统计物理初步
2
7.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3
7.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1
7.1热力学系统与平衡态
6
*7.6量子统计分布简介
5
7.5玻尔兹曼分布定律
4
7.4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
第二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第7章统计物理初步
人物小传玻尔兹曼(Boltzmann,1844~1906)
6.4相对论时空观
6.5相对论的速度合成
6.6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第一篇力学
第6章狭义相对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2
03
04
6.7广义相对论简介
人物小传爱因斯坦(AlbertEnsteini,1879~1955)
思考题
习题
03
第二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第二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第7章统计物理初步第8章热力学第9章气体和凝聚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一篇力学
第1章运动学
1.1参考系坐标系对称性
1.3描述一般曲线运动的线参量与角参量
阅读材料物理学中的简单性与对称性概述
1.2运动叠加原理理想模型化方法
1.4相对运动
人物小传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
第一篇力学
第1章运动学
习题
思考题
第一篇力学
第2章质点动力学
5.2平面简谐波的运动方程
5.3波动的动力学方程
02
04
05
06
5.4波的能量
5.5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5.6波的叠加
第一篇力学
第10章 波动学基础
P
x
x
x y P A cos[ (t ) ] u 2 y ( x, t ) A cos(t x ) ④
t时刻位于x处P质元 的振动方程为: 这就是沿 x 轴负方向 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 波动方程(波函数).
小结
若原点O 振动方程为: y(0, t ) A cos(t ) 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波函数标准形式
波形移动速度为u, t时间移动距离 x
u t
波线上各点的简谐振动图
例1 一平面简谐波波函数为 y 0.05cos(10 π t 4 π x) m 试求:(1)波的振幅、频率、波速和波长;(2) x1 0.2m 处质 元在 t1 1.0s 时的运动状态;(3)此振动状态在 t2 1.5s 时传 到波线上哪一点? 解 1)把波函数化为标准式
点P
t-x/u 时刻点O 的运动 P点的振动方程
t 时刻点 P 的运动
x x yP ( t ) y ( t t ) A cos ( t ) O A cos y ( x, t ) [ ( t u) ]
u
波函数的推导
1.以速度u沿x轴正向 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例2
例1中波沿x负向传播:
ys (t ) A cos( t
求波动方程
u x
P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x0 x
x0 4
S X
解:S点状态传播到x处的P点所需时间:
x ( ) tsp u u 4u u x yP (t ) ys (t t ) A cos[ (t ) )] u 4u 3
振动、波动学基础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振动学基础一、选择题:1、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倔强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面,振动园频率为ω,若把此弹簧分割 为二等份,将物体m 挂在分割后的一根弹簧上,则振动园频率为: (A )ω2。
(C )ω2。
(C )2ω。
(D )22ω。
2、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32cos(1042SI t x ππ+⨯=-,从0=t 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cm x 2-=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8/1(。
(B )s )4/1(。
(C )s )2/1(。
(D )s )3/1(。
(E )s )6/1(。
3 (A )s 62.2。
(B )s 40.2。
(C )s 20.2。
(D )s 00.2。
4、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则此简谐振动方程为:(A )cm t x )3232cos(2ππ+=。
(B )cm t x )3232cos(2ππ-=。
(C )cm t x 3234cos(2ππ+=。
(D )cm t x 3234cos(2ππ-=。
(E )cm t x )434cos(2ππ-=。
5、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1E ,如果简谐振动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1E 变为:(A )4/1E 。
(B )2/1E 。
(C )12E 。
(D )14E 。
6、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2/cos(πω+=t A x 。
则该物体在0=t 时刻的动能与8/T t =(T 为周期)时刻的动能之比为:(A )4:1。
(B )2:1。
(C )1:1。
(D )1:2。
(E )1:4。
7、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cm A 4=,周期s T 2=,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
若0=t 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cm x 2-=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cm x 2-=处的时刻为: (A )s 1。
大学基础物理学答案(习岗)第8章
第八章振动与波动本章提要1. 简谐振动的描述●物体在一定位置附近所作的无阻尼的等幅振动称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为cos()x A t ωϕ=+其中,A 为振幅、ω 为角频率、(ωt+ϕ)为简谐振动的相位, ϕ 为初相位。
●简谐振动的速度方程d sin()d x v A t tωωϕ==-+ ●简谐振动的加速度方程 222d cos()d x a A t tωωϕ==-+ ●简谐振动可用旋转矢量法表示。
2. 简谐振动的能量●若弹簧振子劲度系数为k ,振动物体的质量为m ,在某一时刻物体的位移为x ,振动速度为v ,则振动物体的动能为212k E mv =●弹簧振子的势能为 212p E kx =●弹簧振子的总能量为 222222P 111sin ()+cos ()=222k E E E m A t kA t kA ωωϕωϕ=+=++ 该结果表明,在简谐振动中,动能和势能不断转换(转换频率是位移变化频率的二倍),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3. 阻尼振动如果一个振动质点,除了受弹性力之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尼作用,那么它将作振幅逐渐衰减的振动,这种振动称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的动力学方程为222d d 20d d x x x t tβω++= 其中,γ是阻尼系数,2m γβ=。
●当22ωβ>时,振子的运动是一个振幅随时间衰减的振动,称阻尼振动。
●当22ωβ=时,振动物体不再出现振荡,而是以负指数方式直接趋向平衡点,并静止下来,这种情况称临界阻尼。
●当22ωβ<时,振动物体也将不再出现振荡,而是以一种比临界阻尼过程更慢的方式趋于平衡点,这种情况称过阻尼。
4. 受迫振动●振动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的运动方程为 22P 2d d 2cos d d x x F x t t t mβωω++= 其中,2k m ω=,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2C m β=;F 为驱动力振幅。
波动学基本
ππ
π
y1
=
A cos(200π
t
−16 ×
2
−
2
)
=
A cos( 200π
t
−
) 2
同理,
y2
=
A cos( 200π
t
−
20 ×
π 2
−
π 2
)
=
A cos(200π
t
−
π) 2
4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黄新民、张晋鲁主编《普通物理学》习题解答
初相位分别为:t=0
时, φ1 0
=
−π 2
,φ20
2π
f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y
=
Acos ω(t −
x )
c
∴绳子上各质点的振动速度为: ν = ∂y = − Aω sin ω(t − x)
∂t
c
绳子上各质点的振动加速度为: a = ∂ 2 y = − Aω 2 cosω(t − x )
∂t 2
c
∴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为 vmax = Aω =0.5π=1.57(m/s)
当取波源为原点并且该波沿+X 方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y
=
0.1cos(4π
t
π −
x)
5
(2) 沿波传播方向距离波源为λ/2 处的振动方程为:
y = 0.1cos(4π t − π ⋅ λ ) = −0.1cos(4π t) 52
(3) 距离波源分别为 λ , λ , 3λ 和λ的各点的振动方程为: 42 4
B
2π
CC
∵ c = λf ,∴ λ = CT = B ⋅ 2π = 2π . CB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波动学基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波的基本概念;2.掌握最基本的波动——平面间谐波的波动方程及运动规律;3.掌握波的能量特点;4.掌握波具有的基本现象——反射、折射、干涉和驻波;5.了解多普勒效应;6.了解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本章教学内容1.机械波的产生及间谐波;2.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3.波动方程;4.波的能量和能流;5.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6.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7.驻波;8.多普勒效应;9.声波、超声波、次声波◆本章教学重点1.间谐波方程及运动规律;2.波的叠加及驻波。
◆本章教学难点1.波方程的建立及其意义;2.驻波的运动特点;3.多普勒效应。
§8.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振动和波动是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的两种运动形式。
任何波动都是有振动引起的,激发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
波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机械波。
另一类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一、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
就每一质点来说,只是做振动,就全部媒质来说,振动传播形成机械波。
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具有波源和弹性媒质。
二、横波和纵波在波动中,如果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
如果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这种波称为纵波。
各种复杂的波都可分解为横波和纵波。
在波动中真正传播的是振动、波形和能量;波形传播是现象,振动传播是实质,能量传播是波动的量度。
如果产生波动的波源作简谐振动,在振动传播过程中,从波源所在位置开始,媒质中各质点相继开始做简谐振动,如果媒质是各向同性均匀且完全弹性的(即媒质不消耗能量),则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和波源相同,且各质点具有相同的振幅。
这种波称为简谐波。
三、波振面和波射线把波振面为球面的波动称为球面波,点波源在均匀媒质中产生的波就是球面波。
把波振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
波的传播方向称为波射线。
显然,在波振面上每一点,波射线总是和波阵面正交。
图8-1所示,画出了这两种典型波的波阵面和波射线。
图8-1波阵面和波射线§8.2 波速 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一、波的传播速度波速就是一定振动状态(或相位)传播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一定振动位相在传播方向上所传播的距离,也称相速。
波的传播速度决定于媒质的特性。
对于弹性介质波来说,波的传播速度决定于媒质的惯性和弹性,具体的说,就是决定于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在均匀媒质中,波速是一个恒量。
液体和气体只有容变弹性,在液体和气体内部只能传播与容变有关的弹性纵波。
在液体和气体中纵波的传播速度为c = (8-1)式中B 为媒质的容变弹性模量,ρ为媒质的密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液体表面可以出现一种由重力和表面张力所引起的波面波,这是一种由纵波和横波叠加的波,传播速度决定于重力加速度和表面张力系数。
固体能产生切变、容变和长变等各种弹性形变,所以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又能传播纵波。
在固体中,恒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横波的波速 c = (8-2)纵波的波速 c = (8-3)式中G 和Y 分别为媒质中的切变弹性模量和样式弹性模量为媒质的密度。
(8-3)式是近似的,仅当纵波在细长棒中沿棒的长度方向传播才是准确的。
在一根张紧的柔软绳索或弦线中,横波的传播速度为c = (8-4)式中T 为绳索或弦线中的张力,μ是其单位长度的质量。
二、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长:波动传播时,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位相差为2π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即一个完整波的长度。
用λ表示。
波峰:由于波动某一任意确定时刻在媒质中具有最大位移的质点位置。
波谷:由于波动某一任意确定时刻在媒质中具有最小位移的质点位置。
在横波中,波长等于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波长等于两相邻密集部分或稀疏部分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波的周期:波传过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完整波通过波线上某点所需要的时间。
用T 表示。
c T λ= (8-5)波的频率:在单位时间内波动推进的距离中所包含的完整波长的数目,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线上某点的完整波的数目。
1c T νλ== (8-5a )§8.3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就是描述在波动中,波射线上每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此讨论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如图所示,设有一平面简谐波,在完全弹性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沿射线r 以波速c 传播。
以r 为坐标轴,在轴上任取一点O ,其上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振幅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取振幅为某一最大值为计时时刻t=0,则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 x A t ω=式中A 为振幅,ω为角频率,x 为O 点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在t 时刻的位移。
离O 点的距离为r 的波射线上另一任意点B 的振动方成为cos ()r x A t c ω=- (8-6) 因为B 为任意一点,上式表示了波射线上任一点处的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上式就是平面间谐波的波动方程。
上式也可表示为2cos ()x A r ct πλ=- (8-7) (1)如果给定r ,那么位移x 将只是t 的函数,这时波动方程表示距原点r处的质点作间谐振动的情况。
如果r 取一系列确定值,上式表明不同位置处的质点都在做间谐振动。
(2)如果t 给定,上式表明在同一时刻观察波射线上所有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
如果波沿r 轴负向传播,上述B 点的振动要比O 点先开始一段时间,B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 ()cos 2()cos ()r t r x A t A A r ct c T πωπλλ=+=+=+ (8-8)图8-2波动方程推导示意图§8.4 波的能量和能流一、能量及能量密度波动的本质特征是能量以波速传播。
下面以平面余弦弹性纵波在棒中传播为例说明波动能量的传播。
在棒中任取一体积元V V ,其质量为m V ρ=V V。
当波动传播这个体积有时,它将具有动能K W 和弹性势能P W 。
如果棒中平面余弦波的波动方程为cos ()r x A t cω=- 可以证明2221sin ()2K P r W W A V t cρωω==-V 而体积元总机械能为222sin ()K P r W W A V t cρωω+=-V 可看出,在波动传播过程中,体积元的动能和势能是相同的,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大和最小。
体积元的总机械能随着时间在零和最大值之间作周期性变化。
对于任一给定时刻,所有体积元的总能量又随波射线的位置r 周期性分布。
这说明任一体积元都在不断地接受和放出能量,这就是波动能量传播的机制。
媒质中单位体积的能量,称为波的能量密度w222sin ()W r w A t V cρωω==-V 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2212w A ρω= 这一公式对所有机械波都适用。
二、能流及能流密度为了描述波动中能量传递的快慢,引入能流及能流密度的概念。
在波动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中某一面积的能量称为波在该面积上的能流。
所以某一面积上能流的大小不仅与波本身和面积大小有关,还与该面积的方位有关。
如图,波射线和面S 垂直,则平均能流为P wcS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波动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称为能流密度或波的强度。
用I 表示2212I wc c A ρω== 三、声强和声强级声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声强。
最低声强作为量度声强的标准,以0I 表示。
由于声强的变化范围过大,直接使用它的数值不方便,引入声强级L 作为声强I 的另一种量度。
log I L k I = 式中k 为比例常数,取1k =,则声强级的单位违贝尔或贝;若取10k =,则相应的声强级的单位称为分贝(dB )四、波的吸收平面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时,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波的强度和振幅都将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波的吸收。
设通过极薄的厚度为dx 的一层媒质后,振幅的减弱dA -正比于此处的A ,也正比于dx ,即dA Adx α-=积分便得0x A A e α-=式中A 和0A 分别表示0,x x x ==处的振幅,α为媒质的吸收系数。
由于波强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平面波强度衰减规律是20x I I e α-=式中的I 和0I 分别表示0,x x x ==处的波的强度。
§8.5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反射和折射一、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媒质中波动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波迹就决定新的波振面。
当波动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媒质中传播时,用上述作图法所求的波阵面形状总是不变的。
当波在不均匀的或是各相异向的媒质中传播时,在考虑波速可能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同样可用上述作图法求出波阵面,显然,这时波阵面的几何形状和波的传播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二、波的反射和折射当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部分波将被两媒质交界面反射,这部分波称为反射波;而另一部分波则透过交界面进入另一媒质并改变了传播方向,这部分波称为折射波。
机械波和光波都满足反射和折射定律:(1) 反射线和折射线都在由入射线与界面法线所组成的同一平面内。
(2)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媒质中的波速之比。
现在,利用惠更斯原理证明最后一条定律。
如右图所示,波以入射角i 从媒质Ⅰ传播到界面,OA 为此时的波前。
其后,部分波进入媒质Ⅱ而速度变为2υ,另一部分波继续在媒质Ⅰ中以速度12OB υτυ=传播。
设波从A 点传播至界面Q 所经历的时间为τ,则1Q A τυ=。
同一时间,O 点的波在媒质Ⅱ中传播至B 点,2OB τυ=。
在界面上各点作出相应的次级子波,并画出其包迹BQ,即折射波前,则垂直它的波射线为折射线,折射角为i '由OAQ V 得 1AQ sin =OQ OQi τυ= 由OBQ V2OB sin =OQ OQ i τυ'= 图8-4 波的折射以上两式相除,即得折射定律12sin sin i i υυ=' 又因1122sin sin n i c i c n υυ=='g 于是,光的折射定律可以写成21sin sin n i n i '=§8.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一、波的叠加原理一个波的振幅、频率、波长、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等,不因存在别的波而改变;或者说,在媒质中的每一个波都保持其独立的传播特性,不因其它波的存在而改变,这叫做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因此,当几个波在媒质中的某点相遇时,该点的振动位移必然是各个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叫做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两个频率相通、振动方向相同、位相相同或位相差恒定的波源所发出的波的在空间任何一点相遇时,在空间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加强,而在另一些点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