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专题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 专题5 第3课时 数列的应用、数学归纳法与极限 理 新人教B版
1 ( x 2 , y 0 ), 解 得 x x2 4
1 4. y2
所 以 f 1 x
1 x2
4(x
0).
由题意,1 a n1
1
a
2 n
4,
且
an
0,
整 理 , 得 1 1 4,
a2 n 1
a
2 n
则
数
列
{
1
a
2 n
}是
公
差
为
4
的
等
差
数
列
.
所以
1
a
2 n
1
a
2 1
4n
1
• (4)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审题(明确数列 模型);②引入参数,将文字语言译成数学语言,变 成数学问题;③解此类问题要检验合理性.
• 2.数学归纳法
• (1)数学归纳法需要完成两个步骤的证明,缺一不 可.第一步有时要验证从n0开始的多个正整数命题 成立.这主要取决于从k到k+1的奠基是什么数.如 果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并要求当k≥m时才能得 出n=k+1时命题也成立,则第一步必须验证从n0到 m的各个正整数命题都成立.另外,第二步的证明 必须运用“归纳假设”.
所 以 bn1 bn, 即 数 列 bn 是 递 减 数 列 , 其 最
大 项 为 b1 .
若存在正整数m,使得任意n
N *, 有 bn
m, 25
则须满足
m 25
b1, 即
m 25
a22
a32
1 5
1 9
14 , 45
所以取m 8.
故存在最小正整数m 8,
使 得 bn
m 25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课时考点6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课时考点6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考纲透析 考试大纲: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高考热点: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极限 1专题知识整合1.无穷递缩等比数列(q ≠0,|q |<1)各项和11a S q=- 2.归纳法证猜想的结论,用数学归纳法证等式和不等式。
3.含有n 的无理式,如()lim1n n n →∞+-需分子有理化,转化为1lim01n n n→∞=+-4.指数型,如111lim n n n n n a b a b+++→∞-+,分子、分母同除以|a|n +1或|b|n +1转化为求lim nn q →∞热点题型1:数列与极限 样题1:(05全国卷II)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lga 1、lga 2、lga 4成等差数列.又21nn b a =,n=1,2,3,….(Ⅰ)证明{b n }为等比数列;(Ⅱ)如果无穷等比数列{b n }各项的和13S =,求数列{a n }的首项a 1和公差d . (注:无穷数列各项的和即当n →∞时数列前n 项和的极限)解:(Ⅰ)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依题意,由 2142lg lg lg a a a =+ 得2214a a a =即)3()(1121d a a d a +=+,得d =0 或 d =a 1 因1221+=+n n a a b b n n 数列极限 数列综合应用定义四则运算 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函数连续性定义四则运算 应用举例∴ 当d =0时,{a n }为正的常数列 就有11221==++n n a a b b n n 当d =a 1时,1112112)12(,)12(1a a a a a a n nn n -+=-+=++,就有1221+=+n n a a b b n n 21= 于是数列{b n }是公比为1或21的等比数列 (Ⅱ)如果无穷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1,则当n →∞时其前n 项和的极限不存在。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1)
2008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1)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项.2.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项.教学难点: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五步”教学法教学用具:三角板多媒体板书设计一、知识框架二、典型例题三、总结四、检测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 项.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组织基础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三、典型例题引路。
【例1】 已知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n a ,若前n 2项之和等于它前n 2项中的偶数项之和的11倍,第3项与第4项之和为第2项与第4项之积的11倍,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解:∵q =1时122na S n =,1na S =偶数项 又01>a 显然11112na na ≠,q ≠1 ∴2212121)1(1)1(qq q a S q q a S n n n--==--=偶数项 依题意221211)1(111)1(q q q a q q a n n --⋅=--;解之101=q 又421422143),1(q a a a q q a a a =+=+,依题意4212111)1(q a q q a =+,将101=q 代入得101=a n n n a --=⋅=2110)101(10【例2】 等差数列{a n }中,1233a a ==30,33a =15,求使a n ≤0的最小自然数n 。
02高三二轮复习-数学归纳法、极限-教师版
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1、知识点分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为:(1)验证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命题成立,这是推理的基础;(2)假设当n=k ),(0*n k N k ≥∈时命题成立.在此假设下,证明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是推理的依据; (3)结论.2.探索性问题在数学归纳法中的应用(思维方式): 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论证.3.注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首先要验证0n n =时成立,注意0n 不一定为1; (2)在第二步中,关键是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归纳假设,尤其要弄清由k 到k+1时命题的变化2、考纲考点分析:理解水平:数列、项、通项、有穷、无穷、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探究水平:通项、前N 项和公式,简单递推数列问题,数列四则运算,无穷等比数列求和,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猜想、推理能力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n ,5n N n ∈≥,则第一步应验证n = . 【参考答案】n =5(注:跟学生说明0n 不一定都是1或2,要看题目)2、设)(x f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x f 满足:“当2()f k k ≥成立时,总可推出(1)f k +≥2)1(+k 成立”. 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 .若1)1(<f 成立,则100)10(<f 成立;B .若4)2(<f 成立,则1)1(<f 成立;C .若(3)9f ≥成立,则当1k ≥时,均有2()f k k ≥成立;D .若(4)25f ≥成立,则当4k ≥时,均有2()f k k ≥成立. 【参考答案】B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若n 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n n <-++++12131211 ,从k 到+1k ,不等式左边添加的项的项数为 .【参考答案】当k n =时,左边为1214131211-+++++k . 当1+=k n 时,左边为1212211212112141312111-+++++++-++++++k k k k k .左边需要添的项为121221121211-+++++++k k kk ,项数为k k k 212121=+--+. 4、等式22222574123 (2)n n n -+++++=( ).A. n 为任何正整数时都成立B. 仅n =1,2,3时成立C. n =4时成立,n =5时不成立D. n =4时不成立,其他成立. 答案:B5、已知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以推得1+=k n 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5=n 时该命题不成立,则( ) A 4=n 时该命题成立 B 6=n 时该命题不成立C 4=n 时该命题不成立D 6=n 时该命题成立答案:C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n ∈N,n ≥5),则第一步应验证n= ; 答案:57、(2015宝山一模理18文1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3+5+…+(2n -1)=2n (n ∈*N )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则当n =k +1时应得到( )A 、1+3+5+…+(2k +1)=2kB 、1+3+5+…+(2k +1)=2(1)k + C 、1+3+5+…+(2k +1)=2(2)k + D 、1+3+5+…+(2k +1)=2(3)k + 【答案】B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1...(1)1n n a a a a a a++-++++=≠-,在验证1n =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 . 答案:21a a ++9、若)(n f 为12+n 所表示的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n 为正整数),例如:因为1971142=+,17791=++,所以17)14(=f ,)()(1n f n f =,[])()(2n f f n f =, ,[])()(1n f f n f k k =+(k 为正整数),则)11(2010f =【参考答案】1110、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偶数*()n n N ∈,n n a b -能被a b +整除”时,其第二步论证应该是 . 答案:若*2,n k k N =∈,有22k k a b -能被a b +整除,则22n k =+时,有2222k k a b ++-能被a b +整除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21n n n N n +++⋅⋅⋅+<∈>-时, ,第一步验证不等式_________成立;在证明过程的第二步从n=k 到n=k+1成立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答案:1122+<,k 212、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N ∈)时,当n 从k 到1k +时等式左边增加的项为 ;等式右边增加的项为 . 答案:11111,212212122k k k k k --+++++++、13、凸n 边形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___________. 答案:180°14、观察下列式子:1+23212<,1+223121+<35,1+47413121222<++,…则可归纳出:___________. 答案:1+112)1(13121222++<++⋅⋅⋅++n n n15、观察以下等式:211=,22343++=,2345675++++=,……,将上述等式推广到一般情形:对n N *∈,有等式: . 【参考答案】2(1)(2)(32)(21)n n n n n ++++++-=-16、设*n N ∈,用()N n 表示n 的最大奇因数,如:()()33,105N N ==,设()()()()()123212n n n S N N N N N =++++-+,则数列{}()12n n S S n --≥的前n 项和的表达式为【参考答案】()()112112S N N =+=+=;()()()()2123411316S N N N N =+++=+++=;()()()312822S N N N =+++=;21324,16S S S S ∴-=-=,由归纳法可得:114n n n S S ---=,∴{}1n n S S --的前n 项和的表达式为:()()414441143n n-=-- 17、设f (n )=(1+)11()111)(1nn n 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 )≥3.在“假设n =k 时成立”后,f (k +1)与f (k )的关系是f (k +1)=f (k )·___________. 答案:(1+1)2211)(121+⋅+++k kk k18、若*111()1()2331f n n n =++++∈-N ,则对于*k ∈N ,(1)()f k f k +=+ 【分析】:分别代入n k =和1n k =+,规律看前面【解答】:令n k =,得111()12331f k k =++++-令1n k =+,得111111(1)1233133132f k k k k k +=+++++++-++111(1)()33132f k f k k k k ∴+-=++++ 答案:11133132k k k ++++ 1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21)121n n n ++=++(n N *∈)”时,从1n k n k ==+到时,等式左边需要增加的是____________。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极限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极限重点知识点总结① ( 为常数)③对于任意实常数,当时,当时,若a = 1,则 ;若,则不存在当时,不存在⑶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⑷数列极限的应用:求无穷数列的各项和,特别地,当时,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为 .(化循环小数为分数方法同上式)注:并不是每一个无穷数列都有极限.3. 函数极限;⑴当自变量无限趋近于常数 (但不等于 )时,如果函数无限趋进于一个常数,就是说当趋近于时,函数的极限为 .记作或当时, .注:当时,是否存在极限与在处是否定义无关,因为并不要求 .(当然,在是否有定义也与在处是否存在极限无关. 函数在有定义是存在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如在处无定义,但存在,因为在处左右极限均等于零.⑵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4. 函数的连续性:⑴如果函数f(x),g(x)在某一点连续,那么函数在点处都连续.⑵函数f(x)在点处连续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函数f(x)在点处有定义;② 存在;③函数f(x)在点处的极限值等于该点的函数值,即 .⑶函数f(x)在点处不连续(间断)的判定:如果函数f(x)在点处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则称为函数f(x)的不连续点.①f(x)在点处没有定义,即不存在;② 不存在;③ 存在,但 .5. 零点定理,介值定理,夹逼定理:⑴零点定理:设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 .那么在开区间内至少有函数的一个零点,即至少有一点 ( )使 .⑵介值定理:设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在这区间的端点取不同函数值,,那么对于之间任意的一个数,在开区间内至少有一点,使得 ( ).⑶夹逼定理:设当时,有,且,则必有注::表示以为的极限,则就无限趋近于零.( 为最小整数)。
高考数学极限与数学归纳法怎么考(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数学极限与数学归纳法怎么考主干知识整合:要求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经典真题感悟1.在等差数列{an}中,a1=125,第10项开始比1大,记t =2lim n nn a S n →∞+,则t的取值范围是 A .475t >B .837525t <≤ C .437550t << D .437550t <≤1 D2 用数学归纳法证*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 n n -+-++-=+++∈-++L L 的过程中,当n=k 到n=k+1时,左边所增加的项为_____ 2 . 221121+-+k k__________3.设常数0a >,42ax x ⎛ ⎝展开式中3x 的系数为32,2lim()nn a a a →∞++⋅⋅⋅+=_____14.已知()131lim331nnn n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42a ∴-<<5 已知函数()()⎩⎨⎧>≤+=003)(x e x k x x f x,若)(lim 0x f x →存在,则k 的值为______1___,6.有以下四个命题:(1)2n >2n+1(n ≥3) (2)2+4+6+…+2n=n2+n+2(n ≥1) (3)凸n 边形内角和为f(n)=(n -1)π(n ≥3) (4)凸n 边形对角线条数f(n)=2)2(-n n (n ≥4).其中满足“假设n=k(k ∈N,k ≥n0).时命题成立,则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但不满足“当n=n0(n0是题中给定的n 的初始值)时命题成立”的命题序号是 10.(2)(3)考点热点探究 例1.1 ( 1)∞→x lim())((b x a x ++-x );(2)lim→x bb x aa x -+-+2222.(a >0)2.(2006陕西) n →∞lim 12n(n2+1-n2-1)等于( )A . 1B . 12C . 14D . 03. 已知a 、b 、c 是实常数,且∞→n lim c bn c an ++=2, ∞→n lim b cn c bn --22=3,则∞→n lim a cn can ++22的值是A .2B .3C .21D .64.(2006重庆)213(21)lim21n n n n →∞+++-=-+L 。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二) 教案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2.准确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熟练应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并能解决有关问题.3.在解综合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揭示问题的本质,明确解题方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针对性地解除学生解综合题的思想障碍.教学过程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题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根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特殊关系定义的,因此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反映了它们中特定项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这类综合题时.要全面考察题目中数列里项之间的下标的关系,抓住下标的变化给解题带来的影响,深化对递推关系的认识.例1 若正数a,b,c成等比数列,x,y,z成等差数列,则(y-z)lg a+(z-x)lg b+(x-y)lg c的值为 [ ] A.0B.1C.2D.-1分析由题意可得b2=a·c,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于是y-z=-d,z-x=2d,x-y=-d.故选择A.(题设中的数列对一般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命题都成立.对于特殊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也成立)设x=y=z=0,显然原式为零.若设a=b=c=1,显然原式为零.(灵活地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tan B与1的等差中项为n,则m·n的等比中项为____.分析找到条件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即tan A·tan B+tan A+tan B与tan(A+B)的关系.tan(A+B)=1,得tan A+tan B+tan A·tan B=1.例3 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第4,7,16项恰是某等比数列的第4,6,8项,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等于____.解法一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a1+6d)2=(a1+3d)解法二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第4项为a,则评述由于选择的基本量不同,解法就不同,解法二根据方程的思想和给定项的特征巧设参数,巧解方程组,优化了解题过程.例4 在7个数组成的数列中,奇数项的数组成等差数列,偶数项的数组成等比数列,首末两项与中间项的和等于27,奇数项的和减去偶数项的积之差等于42.试求中间项的值.分析题设中凡有等差数列特定项的和与等比数列特定项的积,注意相关项设法的技巧,一般都从中间向两端发展,发挥定义与公差、公比的作用.想清楚项与项的关系再设.解法一设d是等差数列的公差,q是等比数列的公比,中间项为y.依题意,得因为y2+2y+6=0无实根,所以中间项为y=2.(注意积累“未知数只设不解”的经验)解法二设数列中的第一项为a1,中间项为a4,最后一项为a7.依题意,得由①得 a1+a7=27-a4.④评述解法二较解法一设得简洁,解的漂亮,巧妙地利用了题设的条件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事半功倍.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发掘题目里更深层的联系.例5 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公差d≠0,{a n}中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ak1,ak2,…,ak n…恰为等比数列,其中k1=1,k2=5,k3=17.(1)求k n;(2)证明:k1+k2+…+k n=3n-n-1.分析等比数列{ak n}是等差数列{a n}的一个子数列,抓住ak n既是等差数列{a n}的第k n项又是等比数列{ak n}的第n项,就能建立k n与n的联系.即(a1+4d)2=a1(a1+16d),又d≠0,解得a1=2d,故a1≠0.因此等比数列的公比一方面,ak n=a1+(k n-1)d,另一方面,ak n=a1·q n-1=a1·3n-1,得a1+(k n-1)d=a1·3n-1,解得k n=2·3n-1-1.数列{k n+1}是以k1+1=2为首项,公比是3的等比数列,所以k n+1=2·3n-1.故k n=2·3n-1.(2)证明(本题是求数列{k n}的前n项和的问题,根据kn的构成,转化为分别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问题.)k1+k2+…+k n=(2·30-1)+(2·3-1)+…+(2·3n-1-1)=2(1+3+…+3n-1)-n=3n-n-1.解法一设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a,公差为d,则其通项为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知S5≠0,由此可得一步加工,有下面的解法)解法二依题意,得例7 在数列{a n}中,S n+1=4a n+2(n∈N),a1=1.(1)设b n=a n+1-2a n(n∈N),求证数列{b n}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它的通项公式;公式;(3)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分析由于{b n}和{c n}中的项都和{a n}中的项有关,{a n}中又有S n+1=4a n+2,可由S n+2-S n+1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解 (1)由S n+1=4a n+2,S n+2=4a n+1+2,两式相减,得S n+2-S n+1=4(a n+1-a n),即a n+2=4a n+1-4a n.(根据b n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 n+1与b n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a n+2-2a n+1=2(a n+1-2a n),又b n=a n+1-2a n,所以b n+1=2b n ①已知S2=4a1+2,a1=1,a1+a2=4a1+2,解得a2=5,b1=a2-2a1=3 ②由①和②得,数列{b n}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 n=3·2n-1.当n≥2时,S n=4a n-1+2=2n-1(3n-4)+2;当n=1时,S1=a1=1也适合上式.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 n=2n-1(3n-4)+2.评述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例8 设数列{a n}的首项a1=1,前n项和S n满足关系式3tS n-(2t+3)S n-1=3t.(t>0,n=2,3,…)(1)求证数列{a n}是等比数列;(n=2,3,…).求b n;(3)求和:b1·b2-b2·b3+…+b2n-1b2n-b2n·b2n+1.解 (1)由S1=a1=1,S2=a1+a2=1+a2,3t(1+a2)-(2t+3)·1=3t.得又3t·S n-(2t+3)S n-1=3t,3tS n-1-(2t+3)S n-2=3t.(n=3,4…),两式相减,得3t(S n-S n-1)-(2t+3)(S n-1-S n-2)=0,即3ta n-(2t+3)a n-1=0,t>0,(3)(观察所求和中的项的特征,将{b n}分成两个数列{b2n-1}和{b2n}后,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b1·b2-b2·b3+b3·b4-b4·b5+…+b2n-1·b2n-b2n·b2n+1=b2(b1-b3)+b4(b3-b5)+…+b2n(b2n-1-b2n+1)评述对于数列与函数等知识的综合题,注意层层剖析问题的内在联系,步步紧扣所求的结论,通盘考虑解析式中数列下标间的特征,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二、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完美地统一了数列形式上的有限性和实质上的无限性的矛盾.数列的极限是极其重要的数学概念.因此必须正确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准确地把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应用的条件,以及C=C(其中C是常数).q n=0(|q|<1)与求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公式,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它们求数列的极限.S n等于[ ]C.2D.-2解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S5,S10-S5,S15-S10组成公比为项a1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择D.注意积累“利用逆向排除”的方法解选择题的经验.)例11 在数列{a n}中,若(2n-1)a n=1,则(na n)的值等于 [ ]A.0C.1D.2分析逆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时.要保证各局部的数列极限必须例12 设正数数列{a n}为一等比数列,且a2=4,a4=16.评述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上海试题,涉及对数、数列、极限的综合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数计算,求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a 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2a2-a1,2a3-a2,…,2a n+1-a 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计算(a1+a2+…+a n).分析由于题设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均由数列{a n}的相关项构成,分别求出它们的通项公式构造关于a n的方程组.解 (1)设b n=log2(3a n+1-a n),因为{b n}是等差数列,d=-1.b1=log23a n+1-a n=2-n①设c n=2a n+1-a n,{c 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q|<1,c1=2a2-a1=例14 已知数列{a n}是首项为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A n,数列{b n}是首项为1,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S n=B1+B2+…+B n(正确的分离常量和变量,根据待定系数法构造关于d和q的方程组.)评述本题形式新颖,解法典型,三基检查全面,强调字母运算能力;指导学生解题后的反思,回味化归思想,待定系数法所起的作用.例15 数列{a n}满足条件,a1=1,a2=r,(r>0)且{a n·a n+1}是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设b n=a2n-1+a2n(n∈N).(1)求使不等式a n·a n+1+a n+1·a n+2>a n+2·a n+3(n∈N)成立的q的取值范围;分析揭示{b n}与{a n·a n+1}的内在联系,探寻{b n}的属性;注意求极限时由q的取值范围所带来的影响.=q,代入a n·a n+1+a n+1·a n+2>a n+2·a n+3,得a n·a n+1+q·(a n·a n+1)>q2(a n·a n+1).因为a1=1,a2=r(r>0),q>0,得a n·a n+1>0,所以1+q>q2,即q2-q-1<0,(考查{b n}的属性,由以往的经验,首先考查是否为等比数列,若不是再另行判定.)比为q的等比数列.所以小结 1.数列极限的综合题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能把握这两方面,就会迅速打通解题思路.2.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3.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训练1.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0,且a1,a3,a7成等比数列,则D.12.已知数列1,1,2,…,它的各项由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首项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对应项相加得到的,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467B.557C.978D.10683.数列{a n}中,a1,a2,a3成等差数列,a2,a3,a4成等比数列,a3,a4,a5的倒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1,a3,a5是[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倒数成等差数列D.以上答案都不对4.在△ABC中,tan A是以4为第三项,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5.已知{a n}是等比数列,a1+a2+a3=18,a2+a3+a4=-9,它的前n项和为S n,则S n等于 [ ]A.48B.32C.16D.86.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首项为1,公比为q,设T n=S n∶(S n+1),如果A.|q|≥1B.|q|<1且q≠0C.-1<q<0或0<q≤1D.q≥-1或q<-1P n的值等于[ ]A.0B.1C.2那么a1的取值范围是[ ]A.(1,+∞)B.(1,4)C.(1,2)9.设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首项[]D.0A.|a|>1B.a∈R且a≠-1C.-1<a≤1D.a=0或a=1.11.设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x(1-x),x2(1-x)2,…,x n-1(1-x)n-1,…的各项和S>1,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14.已知无穷等比数列的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它的所有奇数项的和比所有偶数项的和多27,若去掉这个数列的前两项后,剩下的所有各项之和为60,则其首项a1=____,公比q=____.15.设{a n}是等差数列,{b n}是等比数列,已知{a n}的公差为b1,{b n}的公比为a1,且{a n}的前10项和等于155,{b n}的前2项和等于9,求这两个数列的通项公式.16.设两个数列{a n}和{b n}满足a1+2a2+3a3+…+na n=(1+2+…+n)b n,其中{b n}是公差为d(d是不为零的常数)的等差数列.(1)证明数列{a n}是等差数列;17.S n是无穷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比q≠1,已知1是(1)求S2和S3的值;(2)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3)求此数列各项的和.(1)证明{a n}是等比数列;19.已知数列{a n}和{b n}满足a1=-9,a n+1=10a n-9,b n=(1)求证{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10n(n∈N);20.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1=1,公比为x(x>0),其前n项和为S n.(1)写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 n的公式;(3)判断数列{b n}的增减性;(4)求b n的值.答案提示1.A2.C3.B4.B5.C6.C7.C8.D9.B10.B11.0<x<1原式=-1(2)当|p|<1且p≠0时,原式=1;当|p|>1时,原式=0.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例题和能力训练题选自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以数列极限为主线融汇函数、方程、不等式和三角函数而成,力求方法典型,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2.综合题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追根寻源,即解决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综合与基础的关系是本节课复习的主旨.3.教师要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突破口,有意识地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用活用好通性通法,触类旁通的目的.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力求做到步骤完整,推导论证言必有据,计算准确迅速,格式规范,书写清晰,避免无谓失分.。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2)
2008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2)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教学重点:3.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4.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教学方法设计:“五步”教学法教学用具:三角板多媒体板书设计一、知识框架二、典型例题三、总结四、检测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二、组织基础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三、典型例题引路。
【例1】 已知无穷数列{a n },S n 是其前n 项和,对不小于2的正整数n ,满足关系n n n a a S -=--11。
(1)求a 1,a 2,a 3;(2)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3)设 ⎝⎛⎪⎪⎭⎫-=++,log 2log 1122322n n n n a a a b 计算)(lim 21n n b b b +++∞→ 解:(1)S 2=21,)(1,1212121=-=+-∴+a a a a a a a 81,)(141,)(1,3434321432142323213213=-=+++-∴+++==-=++-∴++=a a a a a a a a a a a S a a a a a a a a a S(2)猜想 a )(21N n nn ∈=(1)当n =1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1)时命题成立,即kk a 21=kk k k k k k k k a S a a a S a a S =-∴-=+-∴-=-++++1)(111111 (*) 同理有 1-S k+1=a k+1 (**) 由(*)式和假设kk kk S a 21121-==得由(**)式,得,1=(S k +a k+1) 故 a k+1=121)1(21+=-k k S∴当n =k+1时,命题也成立。
高三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极限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极限知识点总结极限,是指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极限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1、连续、间断点以及间断点的分类:判断间断点类型的基础是求函数在间断点处的左右极限;2、可导和可微,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导数或可导性,一律通过导数定义直接计算或检验存在的定义是极限存在;3、渐近线,(垂直、水平或斜渐近线);4、多元函数积分学,二重极限的讨论计算难度较大,常考查证明极限不存在.下面我们重点讲一下数列极限的典型方法.重要题型及点拨1.求数列极限求数列极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抽象数列求极限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因此可以通过举反例来排除. 此外,也可以按照定义、基本性质及运算法则直接验证.★求具体数列的极限,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a.利用单调有界必收敛准则求数列极限.首先,用数学归纳法或不等式的放缩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和有界性,进而确定极限存在性;其次,通过递推关系中取极限,解方程, 从而得到数列的极限值.b.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如果数列极限能看成某函数极限的特例,形如,则利用函数极限和数列极限的关系转化为求函数极限,此时再用洛必达法则求解.★求项和或项积数列的极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a.利用特殊级数求和法如果所求的项和式极限中通项可以通过错位相消或可以转化为极限已知的一些形式,那么通过整理可以直接得出极限结果.l b.利用幂级数求和法若可以找到这个级数所对应的幂级数,则可以利用幂级数函数的方法把它所对应的和函数求出,再根据这个极限的形式代入相应的变量求出函数值.c.利用定积分定义求极限若数列每一项都可以提出一个因子,剩余的项可用一个通项表示, 则可以考虑用定积分定义求解数列极限.d.利用夹逼定理求极限若数列每一项都可以提出一个因子,剩余的项不能用一个通项表示,但是其余项是按递增或递减排列的,则可以考虑用夹逼定理求解.e.求项数列的积的极限,一般先取对数化为项和的形式,然后利用求解项和数列极限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极限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教案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数列的极限概念,并能应用于等差、等比数列。
3. 学会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列相关问题。
4. 能够综合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列概念与等差数列1.1 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2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二章:等差数列的极限2.1 极限概念引入2.2 等差数列极限的定义2.3 等差数列极限的性质2.4 等差数列极限的应用第三章: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3.1 等比数列的定义3.2 等比数列的性质3.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四章:等比数列的极限4.1 等比数列极限的定义4.2 等比数列极限的性质4.3 等比数列极限的应用4.4 无穷等比数列的极限第五章:数学归纳法与数列5.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5.2 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性质5.3 数学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性质5.4 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列综合问题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等差、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数列问题的解题策略。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探讨数列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
2. 课件:制作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相关课件。
3. 练习题库:搜集各种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的练习题。
4. 案例素材:搜集等差、等比数列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4课时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教案(续)第六章:等差、等比数列的图像与性质6.1 等差数列的图像特点6.2 等比数列的图像特点6.3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对比6.4 等差、等比数列的特殊情况分析第七章:数列的极限与无穷数列7.1 无穷数列的概念7.2 无穷数列的极限概念7.3 无穷等差数列与无穷等比数列的极限7.4 无穷数列极限的应用第八章: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列问题实例8.1 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性质8.2 数学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性质8.3 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列问题实例分析8.4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等差、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9.1 等差数列在经济学中的应用9.2 等比数列在金融学中的应用9.3 等差、等比数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十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的综合练习10.1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练习题10.2 极限概念的综合练习题10.3 数学归纳法的综合练习题10.4 综合练习题解答与分析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等差、等比数列的图像与性质。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一、知识要点 (一) 数列的极限1.定义:对于无穷数列{a n },若存在一个常数A ,无论预选指定多么小的正数ε,都能在数列中找到一项a N ,使得当n>N 时,|an-A|<ε恒成立,则称常数A 为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A a n n =∞→lim .2.运算法则:若lim n n a →∞、lim n n b →∞存在,则有lim()lim lim n n n n n n n a b a b →∞→∞→∞±=±;lim()lim lim n n n n n n n a b a b →∞→∞→∞⋅=⋅)0lim (lim lim lim ≠=∞→∞→∞→∞→n n n n nn nn n b b a b a 3.两种基本类型的极限:<1> S=⎪⎩⎪⎨⎧-=>=<=∞→)11()1(1)1(0lim a a a a a n n 或不存在 <2>设()f n 、()g n 分别是关于n 的一元多项式,次数分别是p 、q ,最高次项系数分别为p a 、p b 且)(0)(N n n g ∈≠,则⎪⎪⎩⎪⎪⎨⎧>=<=∞→)()()(0)()(lim q p q p b a q p n g n f qpn 不存在4.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所有项和公式:11a S q=- (|q|<1) 无穷数列{a n }的所有项和:lim n n S S →∞= (当lim n n S →∞存在时)(二)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证题步骤为: ①验证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0n n = 成立。
②假设命题对n=k(k ≥0n )时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则由①②,对于一切n ≥ 0n 的自然数,命题都成立。
二、例题(数学的极限)例1.(1)∞→n lim 112322+++n n n = ;(2)数列{a n }和{b n }都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n n n b a ∞→lim=3,则122lim nn na a a nb →∞+++=(3)∞→n lim nn a a +-+211(a>1)= ;(4)2221321lim()111n n n n n →∞-++++++= ;(5))2(lim 2n n n n -+∞→= ;(6)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1/3,则nnn a a a a a a 24221lim++++++∞→ = ;例2.将无限循环小数••21.0;1.32••21化为分数.例3.已知1)11(lim 2=--++∞→b an n n n ,求实数a,b 的值; 例4.数列{a n },{b n }满足∞→n lim (2a n +b n )=1, ∞→n lim (a n ─2b n )=1,试判断数列{a n },{b n }的极限是否存在,说明理由并求∞→n lim (a n b n )的值.例5.设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为A n ,又首项为a,公比为r 的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G n ,其中a ≠0,|r|<1.令S n =G 1+G 2+…+G n ,若有lim()n n n A S n→∞-=a,求r 的值.例6.设首项为1,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的前n 项之和为S n ,又设T n =1(1,2,)n n S n S +=,求n n T ∞→lim .例7.{a n }的相邻两项a n ,a n+1是方程x 2─c n x+n )31(=0的两根,又a 1=2,求无穷等比c 1,c 2,…c n , …的各项和.例8.在半径为R 的圆内作内接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内作内切圆,又在圆内作内接正方形,如此无限次地作下去,试分别求所有圆的面积总和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总和。
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题 讲
高 考 选 择 题 与 填 空 题 中 的 数 列 题 常 以 考
查 基 本 概 念 、 质 为 主 , 科 也 常 在 解 答 题 中 性 文 出 现 考 查 等 差 、 比 数 列 的 概 念 、 质 和 有 关 等 性 公 式 的 题 目 , 此 , 部 分 的 复 习 仍 以 基 本 概 因 这
念和性 质 为 主.
{}前 项 , 一 ,妾 ( ) n的 和若 号则 一 .
A. B 了 .1
解‘ : . ‘
吉 D . 告 一 ,用 质Ss s 号利 性 se ,— ,
.
C
【 型例题】 典
1 已 知 等 差 数 列 { } 公 差 为 2 若 n , . n 的 , a , 成 等 比 数 列 , n 等 于 ( a 则 。 ) .
点 是 :
卓 爱文
函 数 、 等 式 、 程 、 何 和 数 学 归 纳 法 等 知 识 不 方 几 的 综 合 或 者 应 用 问 题 为 考 查 对 象 , 中 等 难 度 属 以 上 的 题 , 往 侧 重 对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的考 查 , 往
要求 学生 具备 较 高 的综 合 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 因 此 , 二 轮 复 习 应 侧 重 基 本 技 能 和 基 本 思 想 方 第
② 若 m - — P- F Fq, 且 m、 、 、 P q∈ N , 则 口 Ⅲ ・ 口 n一 口 ・ 口 口 ;
③当 q ≠ s ⑤
一 一
1或 n≠ 偶 数 等 比数 列 ;
口 一 k 关 于 n 的 指 数 型 函 数 ) q( ; ⑥S
法 的综合 应用 .
一
1等差 数列 、 比数列 的概 念和性 质 ; . 等 2 通项 公式 的求 法和前 项 和 的求法 ; . 3 数列 的极 限与 数学 归纳 法 ; . 4 数 列 与 函 数 、 列 与 解 析 几 何 、 列 的 . 数 数 应 用 问 题 等 的综 合 应 用 . 几乎 每年 都有 客观 小 题 和 一道 解 答 题 , 小 题 主 要 考 查 等 差 、 比数 列 的 概 念 及 性 质 和 有 等
专题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专题二-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自学专题二 函数 不等式 数列 极限数学归纳法一 能力培养1,归纳-猜想-证明 2,转化能力 3,运算能力 4,反思能力 二 问题探讨问题1数列{n a }满足112a =,212n n a a a n a ++⋅⋅⋅+=,(n N *∈). (I)则{n a }的通项公式n a = ; (II)则1100nn a -的最小值为 ; (III)设函数()f n 是1100nn a -与n 的最大者,则()f n 的最小值为 .问题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和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1a a =,1()n n a f a -= (n =2,3,4,⋅⋅⋅),21a a ≠,1()()n n f a f a --=1()n n k a a --(n =2,3,4,⋅⋅⋅),其中a 为常数,k 为非零常数.(I)令1n n n b a a +=-(n N *∈),证明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II)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III)当1k <时,求lim n n a →∞.问题3已知两点M (1,0)-,N (1,0),且点P 使MP MN ⋅u u u v u u u u v ,PM PN ⋅u u u u v u u u v ,NM NP ⋅u u u u v u u u v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I)点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II)若点P 坐标为00(,)x y ,记θ为PM u u u u v 与PN u u uv 的夹角,求tan θ.三 习题探讨 选择题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n a n kn =+,若此数列满足1n n a a +<(n 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A,2k >- B,2k ≥- C,3k ≥- D,3k >- 2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231n n S n T n =+,则n na b = A,23 B,2131n n -- C,2131n n ++ D,2134n n -+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A,B,C,D, 4在等差数列{}n a 中,1125a =,第10项开始比1大,记21lim ()n n n a S t n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475t >B,837525t <≤ C,437550t << D,437550t <≤5设A 11(,)x y ,B 22(,)x y ,C 33(,)x y 是椭圆22221x y a b+=(0a b >>)上三个点,F 为焦点,若,,AF BF CF 成等差数列,则有 A,2132x x x =+ B,2132y y y =+ C,213211x x x =+ D,2213x x x =⋅ 6在ABC ∆中,tan A 是以4-为第三项,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tan B 是以13为第三项,9为第六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填空7等差数列{}n a 前n (6n >)项和324n S =,且前6项和为36,后6项和为180,则n = .8223323232323236666n nn nS ++++=+++⋅⋅⋅+,则lim n n S →∞= .9在等比数列{}n a 中,121lim()15n n a a a →∞++⋅⋅⋅+=,则1a 的取值范围是 . 10一个数列{}n a ,当n 为奇数时,51n a n =+;当n 为偶数时,22n n a =.则这个数列的前2m 项之和2m S = .11等差数列{}n a 中,n S 是它的前n 项和且67S S <,78S S >,则①此数列的公差0d <, ②96S S <,③7a 是各项中最大的一项,④7S 一定是n S 中的最大项,其中正确的是 . 解答题12已知23123()n n f x a x a x a x a x =+++⋅⋅⋅+,且123,,n a a a a ⋅⋅⋅组成等差数列(n 为正偶数).又2(1)f n =,(1)f n -=,(I)求数列的通项n a ;(II)试比较1()2f 与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3已知函数2()31f x x bx =++是偶函数,()5g x x c =+是奇函数,正数数列{}n a 满足11a =,211()()1n n n n n f a a g a a a +++-+=.(I)若{}n a 前n 项的和为n S ,则lim n n S →∞= ;(II)若12()()n n n b f a g a +=-,求n b 中的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4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对于任意不相等的实数1x ,2x ,都有12()()f x f x -12x x <-,且存在0x ,使得00()f x x =,数列{}n a 中,10a x <,1()2()n n n f a a a n N +=-∈, 求证: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有: (I)0n a x <; (II)1n n a x +<.参考答案:问题1解:(I)212n n a a a n a ++⋅⋅⋅+=,得n S =2n n a当2n ≥时,1n n n a S S -=-=2n n a 21(1)n n a ---,有221(1)(1)n n n a n a --=-,即111n n a n a n --=+. 于是3241123112313451n n n a a a a a n a a a a a n --=⋅⋅⋅⋅⋅⋅⋅=⋅⋅⋅⋅⋅⋅⋅+=2(1)n n +.又112a =,得n a =1(1)n n +. 由于1a 也适合该式,故n a =1(1)n n +.(II)1100nn a -=299n n -=2(49.5)2450.25n -- 所以当49n =或50时,1100nn a -有最小值2450-. (III)因()f n 是1100nn a -与n 的最大者,有(1100)()1100(100)n n n f n n n a ≤≤⎧⎪=⎨-<⎪⎩,有min ()f n =(1)f =1.问题2(I)证明:由1210b a a =-≠,得2322121()()()0b a a f a f a k a a =-=-=-≠.由数学归纳法可证10n n n b a a +=-≠(n N *∈). 而,当2n ≥时,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b a a f a f a k a a k b a a a a a a +---------====--- 因此,数列{}n b 是一个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 (II)解:由(I)知,11121()()n n n b k b k a a n N --*==-∈当1k ≠时,112211()(2)1n n k b b b a a n k--++⋅⋅⋅+=-≥- 当1k =时,12n b b b ++⋅⋅⋅+=21(1)()n a a --(2n ≥)而12213211()()()(2)n n n n b b b a a a a a a a a n -++⋅⋅⋅+=-+-+⋅⋅⋅+-=-≥,有当1k ≠时,1n a a -= 1211()(2)1n k a a n k---≥-;当1k =时,1n a a -=21(1)()n a a --(2)n ≥. 以上两式对1n =时也成立,于是当1k ≠时,11211()1n n k a a a a k --=+--= 11(())1n k a f a a k--=+--当1k =时,121(1)()n a a n a a =+--=(1)(())a n f a a +--.(III)解:当1k <时,11()lim lim[(())]11n n n n k f a aa a f a a a k k-→∞→∞--=+-=+--.问题3解:(I)设点P(,x y ),由M (1,0)-,N (1,0)得(1,)PM MP x y =-=---u u u u v u u u v ,(1,)PN NP x y =-=--u u u v u u u v ,(2,0)MN NM =-=u u u u v u u u u v有2(1)MP MN x ⋅=+u u u v u u u u v ,221PM PN x y ⋅=+-u u u u v u u u v ,2(1)NM NP x ⋅=-u u u u v u u u v .于是MP MN ⋅u u u v u u u u v ,PM PN ⋅u u u u v u u u v ,NM NP ⋅u u u u v u u u v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等价于 2211[2(1)2(1)]22(1)2(1)0x y x x x x ⎧+-=++-⎪⎨⎪--+<⎩,即2230x y x ⎧+=⎨>⎩ 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C.(II)设P(00,x y ),则由点P 在半圆C 上知,22001PM PN x y ⋅=+-u u u u v u u u v又PM PN ⋅=u u u u v u u u v=,得cos PM PN PM PN θ⋅==⋅u u u u v u u u v u u u u v u u u v , 又001x <≤,12≤<,有1cos 12θ<≤, 03πθ≤<,sin θ==,由此得0tan y θ==. 习题解答:1由1(21)0n n a a n k +-=++>,n N *∈恒成立,有30k +>,得3k >-,选D.21211212112112121(21)22(21)21223(21)131(21)2n n n n n n n n n n a a n a a a a Sn n b b b b b b T n n n ------+-+--======++-+--,选B. 3设三边长分别为2,,a aq aq ,且0,0a q >> ①当1q ≥时,由2a aq aq +>,得112q +≤<; ②当01q <<时,由2aq aq a +>,得112q <<,于是得1122q +<<,选D. 4由10191a a d =+>,且9181a a d =+≤,而21lim ()2n nn da S t n →∞+==, 又1125a =,于是737550t <≤,选D. 5由椭圆第2定义得222132()()22()a a a AF CF x x BF x c c c+=+++==+,选A.6由条件得31444tan ,9tan 3A B =-+=,有tan 2A =,tan 3B =.得tan tan[()]tan()1C A B A B π=-+=-+=,于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选B. 7由12345636a a a a a a +++++=,1234518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有12165()()()216n n n a a a a a a --++++⋅⋅⋅++=,即16()n a a +=216,得1n a a +=36,又13242na a n +⨯=,解得18n =.822111111()()333222n n n S =++⋅⋅⋅++++⋅⋅⋅+,得11332lim 1121132n n S →∞=+=--.9由条件知,公比q 满足01q <<,且11115a q =-,当01q <<时,11015a <<; 当10q -<<时,1121515a <<.于是1a 的取值范围是112(0,)(,)151515U . 10当n 为奇数时,相邻两项为n a 与2n a +,由51n a n =+得25(2)1(51)n n a a n n +-=++-+=10,且16a =.所以{}n a 中的奇数项构成以16a =为首项,公差10d =的等差数列.当n 为偶数时,相邻两项为n a 与2n a +,由n a = 22n,得2222222n n n na a ++==,且22a = 所以{}n a 中的偶数项构成以22a =为首项,公比2q =的等比数列. 由此得212(1)2(12)610522212m m mm m S m m m +--=+⨯+=++--.11由6778,S S S S <>,得780,0a a ><,有0d <;96S S <;7S 是n S 中的最大值,选①②④.12解:(I)由12(1)n f a a a =++⋅⋅⋅+=2n ,再依题意有1a +n a =2n ,即12(1)2a n d n +-=①又121(1)n n f a a a a n --=-+-⋅⋅⋅-+=,(n 为正偶数)得2d =,代入①有21n a n =-.(II)2311111()3()5()(21)()22222n f n =+++⋅⋅⋅+-,2341111111()()3()5()(21)()222222n f n +=+++⋅⋅⋅+- 得2311111111(1)()2()2()2()(21)()2222222n n f n +-=+++⋅⋅⋅+--于是2111()12()(21)3222n f n n-=+---⋅<. 13解: (I)可得2()31f x x =+,()5g x x =,由已知211()()1n n n n n f a a g a a a +++-+=,得11(32)()0n n n n a a a a ++-⋅+=,而10n n a a ++≠,有123n n a a +=,于是1lim 3213n n S →∞==-.(II)215832()()6()1854n n n n b f a g a a +=-=-+, 由12()3n n a -=知n b 的最大值为1143b =,最小值为4374243b =.14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I)当1n =时,10a a <命题成立.假设当n k =(k N *∈)时,0k a a <成立,那么当1n k =+时,由1212()()f x f x x x -<-, 得00()()k k f x f a x a -<-,又00()f x x =,有00()k k x f a x a -<-, 而0k a x <,得00()k k x f a x a -<-,于是000()k k k a x x f a x a -<-<-,即0()2()k k k k a f a x f a a +<⎧⎨>⎩,又1()2k k k f a a a +=-,有10(2)2k k k a a a x ++-<,即10k a x +<,于是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任意的k N *∈,0n a a <.(II)由1212()()f x f x x x -<-,得00()()n n f x f a x a -<-, 又00()f x x =,得00()n n x f a x a -<-,又0n a a <,得00()n n x f a x a -<-,即000()n n n a x x f a x a -<-<-, 有()n n f a a >,而1()2n n n f a a a +=-,得12n n n a a a +->, 故1n n a a +>.----------THE END, THERE IS NO TXT FOLLOW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轮复习专题4: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解题方法导引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是
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灵活处理这些公式和有关性质能为解题找到快捷办法。
等差与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与函数密切相关。
2.数列问题的基本思想即为归纳和递推,归纳-猜想-证明是基本方法。
3.掌握下列求和方法: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倒序相加。
4.本节知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高考热点之一,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试题具有
“精致”,“巧妙”,“灵活”的特点。
◆基础练习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数列{a
n }的前n项和是S
n
=n2+2n-1,则{a
n
}为等差数列。
(B)若数列{a
n }的前n项和是S
n
=3n-c,则c=1是{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
要条件
(C)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等比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公比q>1.
2. 已知数列{a
n }前n项和S
n
=2n2-3n,则a
n
=________.
已知数列{a
n }前n项和S
n
=3n-2,则a
n
=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
=2,则下列各数可以确定的是
A.S
7 B.S
6
C.S
5
D.S
4
4.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2
+a
3
=6,a
2
+a
3
+a
4
=-3,则首项a
1
=_____,公比
q=_____.
5.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和为19,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12,则此四个数为。
6.设{a
n }是等到差数列,S
n
是前n项和,若a
n
=m,a
m
=n,则a
m+n
=
若S
n =m,S
m
=n,则S
m+n
= 。
7.在等差数列中,S
n =100,S
2n
=400,则S
3n
=_______。
8.若数列的前n项和S
n =2n-1(n∈N),则a
1
2+a
2
2+…+a
n
2= 。
◆例题精选
1.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n
=66,a
2
a
n-1
=128,S
n
=126,求n及公比q。
2.在等差数列中,前20项之和为180,前20项中奇数项之和与偶数项之和的比是4:5,求公差d。
3.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
=15,公差d=-2,求S
n
的最大值。
4. 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3=12,S 12﹥0,S 13﹤0,
(1) 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2) 指出S 1,S 2,…,S 12中哪一个最大,说明理由。
5. 已知数列{a n }中,S n 是它的前n 项和, a 1=1,且S n+1=4a n +2,
(1) 设b n =a n+1-2a n ,求证: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
(2) 设c n =n
n a
2,求证: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
6.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8=95,a 32=123,a n =199,则n=____。
7. 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a 1= -1,前n 项和为 S n ,若32
31
510=S S ,
则n n S lim ∞
→=______。
8. 等差数列{a n }a 1=25,S 17=S 9,问数列前多少项之和最大?
9.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2+Pa n (n ∈N ,P ≠0,P ≠1,P ≠2)
(1) 求证: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
(2) 若对一切自然数n 都有a n+1>a n ,求P 的范围。
10. 已知一个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 和为170,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
11.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前项和,已知331S 与441S 的等比中项为55
1
S ,
331S 与441
S 的等差中项为1,求数列的通项a n 。
12. 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
1,且S 100=145,求a 1+a 3+a 5+…+a 99的值。
13. 已知a 1=1
,2
21+=
+n n n a a a
, (n ∈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14.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
15. 在数列{a n }中,a n =1n n
1n 31n 21n 1++++++++ ,又b n =a a n n 1
2+,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裂项相消)
16.求和S n =1+3x+5x 2+7x 3+…+(2n-1)x n-1
.(错位相减)
17.求和S n =n
n n n n C n C C C )12(53210++•••+++(倒序相加)
18.已知f(x)=122+x ,数列{a n }满足a 1=1,a n+1=f(a n )(n ∈N),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19.正数数列{a n }为一等比数列,且a 2=4,a 4=16,
求2
1
lim n
n ∞→(lga n+1+lga n+2+…lga 2n ).
20. 学校餐厅每天供应1000名学生用餐,每星期一有两样菜A、B可供选择(每人选一样菜)。
调查资料表明,凡是在星期一选A菜的,下星期一会有20﹪改选B,而选B的,下星期一则有30﹪改选A,若用A n 、B n 表示在第n 个星期一分别选A、B的人数。
(1) 用An 、Bn 表示An+1;
(2) 证明An+1=2
1A n +300; (3) 若A 1=500,求lim n ∞
→A n
21.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
产业。
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5
1。
本年度当
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
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4
1。
(1)设n 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收入为a n 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b n 万元,写出a N ,b n 表达式;
(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课后练习
1.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且a 6+a 9+a 12+a 15=20,则其前20项和为( )
(A)10 (B)20 (C)200 (D)100
2. {a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如果a 1+a 4+a 7+…+a 97=50,那么a 3+a 6+a 9+…+a 99=( )
(A)-182 (B)-78 (C)-148 (D)-82 3. 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1,公比为q ,前n 项和是S.由原数列各项的倒数组成
一个新数列{n a 1},则{n
a 1
}的前n 项之和是( )
(A)
S
1
(B)S q n 1 (C)1-n q
S
(D )S q n
4.在等比数列{a n }中,a 9+a 10=a(a ≠0),a 19+a 20=b,a 99+a 100=( )
(A)89
a b (B)9)(a b (C)9
10
a b (D)10)(a b
5. 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7成等比数列,则4
23
1a a a a ++_________.
6.在等差数列中前20项之和为180,前20项中奇数项之和与偶数项之和的比是4:5,
则此数列的公差等于_________.
7.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 T n ,若132+=n n
T S n n ,则n n n b a lim ∞→=_____.
8.若3
1
)1(33lim
1
=+++∞→n n n
n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9. f(x)=
n
n
n n x
x x x --+-,对n ∈N,试比较f(2)与
1
12
2+-n n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0. 是否存在a,b,c,使得a n =an 2
+bn+c,且满足a 1=1, 3S n =(n+2)a n ,其中S n =a 1+a 2+…+a n ,
试证明你的结论。
若b n =n
a 1
,求lim n ∞
→(b 1+b 2+b 3+…+b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