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诊疗方案第三版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概述咳嗽病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病多由外感风寒、火热内盛等原因引起,可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要点中医诊断咳嗽病主要从病因、病理变化、症状以及舌脉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病因分析:咳嗽病可分为风寒、风热、肺热等类型,根据患者的外感史以及病程等进行分析。
2.病理变化:咳嗽病主要表现为气滞、痰热等病理变化,通过听诊、触诊等方法判断病理变化情况。
3.症状分析:具体症状如咳嗽声音、咳痰的性质等,可有助于诊断咳嗽病的类型。
4.舌脉分析: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脉象等情况,进一步确认咳嗽病的类型。
风寒型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理分析风寒型咳嗽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病理上表现为肺部气滞、痰湿阻塞等。
中医诊断要点1.病因分析:由于外感风寒引起,患者可能有发热、寒冷感等感冒症状。
2.病理变化:肺部气滞导致咳嗽声低沉,痰湿阻塞则使咳痰量较多。
3.症状分析:患者咳嗽声低沉、咳痰白稠等。
4.舌脉分析:舌苔白腻,脉象浮缓。
中医治疗原则风寒型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行气化痰。
方药组成1.麻黄(疏风解表,宣肺止咳)2.柴胡(疏肝解郁,和胃止呕)3.半夏(化痰止咳)4.栝蒌子(祛风化痰)1.荆防败毒散: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等。
2.半夏泻心汤:半夏、甘草、麻黄等。
方剂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将方剂用水煎煮后分次服用。
风热型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理分析风热型咳嗽是由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理上表现为肺部热盛、痰热咳嗽等。
中医诊断要点1.病因分析:由于外感风热引起,患者可能有发热、喉咙疼痛等症状。
2.病理变化:肺部热盛导致咳嗽声音高亢,痰热咳嗽则使咳嗽声音较粗。
3.症状分析:患者咳嗽声音高亢、咳痰黄稠等。
4.舌脉分析: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中医治疗原则风热型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清热利咽,化痰止咳。
1.石膏(清热解毒,益胃生津)2.茅根(清热解毒,利咽杀菌)3.桑白皮(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方剂举例1.苦杏仁石膏汤:石膏、苦杏仁、桑白皮等。
咳嗽西医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咳嗽西医病名: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诊疗方案(2014 年)病名:咳嗽 中医病名:咳嗽病 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 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 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
、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或伴咽痒咳痰。
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 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
支 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 C 左右。
(2) 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 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 胸部X 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 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 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 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 证候诊断(1)咳逆有声, ⑵外感咳嗽,(3)内伤咳嗽, 2、西医诊断:(1)发病急,(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 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 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或亚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3)主要体征:肺部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诱导痰检测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 2.5%。
(二)证候诊断1.风邪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恋肺证: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4.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邪犯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推荐方药:风咳汤加减,炙麻黄、紫苏子、紫苏叶、炙枇杷叶、紫菀、杏仁、射干、牛蒡子、蝉蜕、地龙、僵蚕。
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等。
2.风寒恋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杏仁、桔梗、白前、苏叶、紫菀、甘草。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等。
3.风热郁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
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1.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诊疗方案来处理咳嗽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咳嗽不适。
诊断分析在选择合适的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咳嗽的类型和原因。
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分为痰咳和干咳两种类型。
1. 痰咳:痰咳一般伴有咳痰、咳声沉重等症状,多见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2. 干咳:干咳指的是没有痰液排出的咳嗽,多见于过敏性咳嗽、肺虚等情况。
中医诊疗方案根据咳嗽的类型和原因,中医可以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来治疗咳嗽问题。
痰咳治疗痰咳需要清痰化痰、平喘止咳的方法:1. 祛痰法:采用草药治疗,如枇杷叶、葶苈子等,可以帮助排除痰液并缓解咳嗽症状。
2. 化痰法:采用混合草药清热化痰,如半夏、天竺黄等,可有效化解痰液,促进恢复。
3. 平喘法:中医讲究平喘止咳,可使用草药治疗,如杏仁、苏木等。
干咳治疗干咳需要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方法:1. 滋阴降火:采用草药,如沙参、麦冬等,可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热感,缓解咳嗽不适。
2. 润肺止咳:选用滋阴润肺的草药,如南杏、百合等,有助于缓解干咳症状。
注意事项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湿润。
2.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如烟雾或化学气体。
3. 定期复诊:中医诊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并进行调整。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的中医诊疗方案还需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咳嗽 诊疗方案 第三版

咳嗽(2010年)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病位在肺,《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2)病因:《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肾虚痰泛。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2024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3篇)

2024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2024年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许多疾病的表现。
在过去的几年里,咳嗽诊疗方案有了许多进展和改进。
本文旨在总结2024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一、诊断方案的改进:1. 细化咳嗽分类: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干咳和咳痰四类,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咳嗽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2. 应用先进技术:旨在提高对咳嗽患者的初步评估,如胸部X射线、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发现咳嗽的潜在原因,优化诊断。
二、优化治疗方案:1. 个体化治疗:考虑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咳嗽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多种手段。
2. 发挥抗炎药物作用:修订咳嗽治疗指南,推荐更加有效的抗炎药物,在治疗慢性咳嗽和支气管炎等疾病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加强症状管理:结合咳嗽伴随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止咳药物、去痰药物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三、优势与挑战:1. 优势:(1)提高了咳嗽的准确诊断率:通过细化分类和应用先进技术,能够更好地确定咳嗽的病因。
(2)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2. 挑战:(1)各种咳嗽病因的鉴别仍面临一定困难:咳嗽病因复杂,有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性才能进行最终的确诊。
(2)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某些抗炎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和其他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结论:总结2024年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可以看出在细化分类、应用先进技术、个体化治疗和症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然而,面对各种咳嗽病因的鉴别和药物治疗的潜在不良反应,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探索。
相信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咳嗽诊疗方案将继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准确、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诊疗感冒咳嗽方案主要是通过调理气机、疏散风寒、清热、化痰止咳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和加速康复。
下面我从诊断、治疗和预防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诊断中医临床诊断感冒咳嗽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来判断气血状况是否偏虚或偏实。
通过听诊患者的声音判断咳嗽音响是否异常,进一步判断咳嗽的性质,如干咳或咳痰。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来判断感冒的病机,如寒邪入侵或风热病邪。
二、治疗1.疏散风寒: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中医常常采用疏散风寒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薄荷、生姜、荆芥等,可以通过煎汤或冲剂的方式服用。
同时也可以采用按摩、拔罐等方法来促进寒邪的排除。
2.清热化痰:对于感染引起的咳嗽,中医常常采用清热化痰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杏仁、葶苈子、白前等,可以通过煎汤或冲剂的方式服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清热化痰,如多吃瓜果蔬菜、少食油腻食物。
3.养阴润肺:对于咳嗽久不愈或干咳无痰的患者,中医常常采用养阴润肺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麦冬、沙参、百合等,可以通过煎汤或冲剂的方式服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加湿、减少烟酒刺激等方式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三、预防1.加强体质:中医认为感冒咳嗽多与体质虚弱有关,因此加强体质很重要。
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等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注意保暖:感冒咳嗽多与寒邪入侵有关,因此注意保暖非常重要。
在寒冷天气穿暖和的衣物,避免受凉是必要的。
3.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感冒咳嗽有密切关系,因此饮食调理很重要。
可以适当多吃些梨、柿子、冬瓜等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同时少食辛辣油腻食物。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诊疗感冒咳嗽主要通过调理气机、疏散风寒、清热化痰、养阴润肺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和加速康复。
在预防方面,加强体质、注意保暖和饮食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治疗方案具体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病机来选择,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许多疾病的表现,根据咳嗽的时间、性质、伴随的症状、体征等,可以区分出多种类型的咳嗽,如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干咳、咳痰等。
因此,制定咳嗽诊疗方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分类处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一、急性咳嗽的诊疗方案急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短、发作突然、症状重、伴有其他症状的咳嗽,如喉痛、咽痛、流涕、发热等。
急性咳嗽的病因最常见的是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因此治疗方案需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建议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如饮食上注意营养,避免吸烟、喝酒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饮用温水,多休息。
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体检和症状询问,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予以相应的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止咳药、退烧药等。
二、慢性咳嗽的诊疗方案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长、发作频繁、症状轻、但持续存在的咳嗽。
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间质性肺炎等。
因此,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分类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针对症状的治疗。
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注意饮食健康等。
针对症状的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剂、支气管扩张剂、免疫调节剂等。
三、干咳的诊疗方案干咳是指咳嗽时没有伴随咳痰,咳嗽声音干燥的一种咳嗽。
干咳通常由气道刺激、过敏反应等引起,因此治疗方案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止咳剂、抗过敏药等。
同时,干燥的环境也会使干咳加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湿度,并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四、咳痰的诊疗方案咳痰是指咳嗽时伴随有痰液排出的一种咳嗽。
咳痰的病因也比较多,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治疗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
针对咳嗽诊疗方案的优化针对咳嗽的诊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地制定,以确保治疗效果。
咳嗽基本诊疗指南(完整版)

咳嗽基本诊疗指南(完整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由于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咳嗽的基本诊疗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咳嗽问题。
检查和诊断1. 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来检查咳嗽声音,并观察呼吸道有无异常音。
2. 胸部X光检查:可帮助医生检查肺部是否有异常。
3. 咳嗽试验:咳嗽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咳嗽的原因,例如支气管收缩试验可检测哮喘。
咳嗽的常见治疗方法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咳嗽的治疗方法:1. 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休息:多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咳嗽。
- 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咳嗽。
- 服用非处方药: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如退烧药、止咳药缓解症状。
2. 过敏引起的咳嗽:- 避免过敏原:如有过敏原致咳嗽,应注意避免接触或采取预防措施。
-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咳嗽和过敏症状。
- 局部抗过敏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局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3.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抗生素治疗:如果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
- 支持性治疗:保持水分摄入量充足,使用止咳药物和退烧药缓解症状。
- 物理治疗:如有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如胸部按摩和呼吸训练。
何时就医?以下情况下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咳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
-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出血性痰液等严重症状。
- 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 婴幼儿和老年人出现咳嗽症状。
- 咳嗽对生活有明显影响。
请注意,以上仅为咳嗽的基本诊疗指南,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若有咳嗽问题,请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对咳嗽的诊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焦点,专业的治疗方案对于咳嗽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咳嗽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或感染引起的一种反射,常见于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疾病。
在咳嗽诊疗方案中,需要从病因、症状、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咳嗽的病因诊疗方案咳嗽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是因为感冒、过敏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应该采取消炎、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是由于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则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来控制咳嗽。
如果是由于致病菌或细菌导致的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咳嗽的症状诊疗方案咳嗽可以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干咳患者,需要在治疗时加强润喉、止咳的治疗,如可以选择含有草本成分的咳嗽糖浆或喉片等进行治疗。
而对于湿咳患者,应该采用祛痰、化痰的药物来减轻症状。
三、咳嗽的患者年龄诊疗方案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对于儿童的治疗需特别注意。
对于婴幼儿的咳嗽,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口服药物,而可以选择外用的药物或草本益气养阴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因为年龄差异大会导致相应的治疗方法不同。
四、咳嗽的身体状况诊疗方案不同的身体状况可能导致对咳嗽的反应不同。
比如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较脆弱,咳嗽如不及时缓解可能会引起其他病症,因此要给予老年人更加细致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则需要更加精准地量化咳嗽的症状,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咳嗽的诊疗方案需要以病因、症状、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个因素为参考依据进行制定。
对于医生而言,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症状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患者而言,也需在咨询医生时如实描述并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方案,以达到更快的康复效果。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本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是许多疾病的表现之一。
因此,在制定咳嗽的诊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考虑到不同类型和原因引起的咳嗽。
本文将对咳嗽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提出一套全面、科学的诊疗指南。
I. 咳嗽的分类咳嗽可以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两种类型。
急性咳嗽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可以在几周内自行缓解。
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常常持续超过8周,需要更加深入的评估和治疗。
II. 急性咳嗽的诊疗方案1. 评估对于急性咳嗽患者,应详细了解病史,包括咳嗽出现的时间、症状的程度和性质。
同时,评估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和呼吸音等生命体征。
必要时可以进行咳嗽相关的检查,如胸部X 射线、血常规等。
2. 根据咳嗽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干咳:对于没有咳痰的干咳,可以考虑使用镇咳剂,如右美沙芬。
此外,可以同时给予糖浆状保湿剂来缓解咳嗽。
- 有痰咳嗽:对于有痰的咳嗽,可以使用祛痰剂,如氯化铵或溴己新。
同时,口服大量液体可有助于稀释痰液。
3. 病因治疗如果咳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则需要给予对症治疗。
此外,如果咳嗽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可以考虑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
III. 慢性咳嗽的诊疗方案1. 评估对于慢性咳嗽患者,需要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评估。
除了详细了解病史和症状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如呼吸功能检查、胸部CT等。
2. 初步治疗首先,对于烟民而言,戒烟是治疗慢性咳嗽的首要步骤。
此外,如果慢性咳嗽与哮喘有关,可以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来控制炎症和减轻咳嗽。
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可以考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的分泌。
3. 进一步治疗如果初步治疗没有显著缓解慢性咳嗽,可以考虑进行更加深入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类别的药物,如止咳药物、祛痰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此外,肺功能测试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并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2 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
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①临床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 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又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③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二)证候诊断①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③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④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⑤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⑥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⑦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杏仁、荆芥10g、白前、炙紫菀、百部、桔梗、陈皮炙、甘草等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炙甘草等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过敏、气道异物、气道炎症、药物副作用等。
对于咳嗽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咳嗽的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咳嗽的分类及特点咳嗽通常可以分为急性咳嗽(<3 周)、亚急性咳嗽(3 8 周)和慢性咳嗽(>8 周)。
急性咳嗽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亚急性咳嗽常见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早期等。
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 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变应性咳嗽(AC)等。
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CVA 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常在夜间或凌晨加重,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UACS 除咳嗽外,还常有鼻后滴流感、频繁清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EB 以干咳为主,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GERC 常伴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等胃食管反流症状;AC 多为刺激性干咳,具有过敏体质,过敏原检测阳性。
二、咳嗽的诊断方法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咳嗽的发生时间、性质、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既往疾病史、过敏史、职业暴露史、用药史等,对于明确咳嗽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2、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呼吸音、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哮鸣音、湿啰音等,检查鼻部、咽部、喉部有无异常,观察有无杵状指、发绀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 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等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EB。
4、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可排除肺部结构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鼻窦 CT 有助于诊断 UACS。
5、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舒张试验等,对于诊断 CVA 等气道疾病有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病种名称咳嗽科室:内一科制定时间:2010年12月咳嗽(2010年)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病位在肺,《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2)病因:《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肾虚痰泛。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本病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病因病机病因1.外邪袭肺(1)外因——六淫(烟尘、异味气体)→口鼻、皮毛→人体→肺气雍遏,失于宣降→咳嗽.(与感冒有关)以风邪为先导:挟寒—风寒;挟热—风热;挟燥—风燥。
根据四时主气的不同,所兼邪气不同。
其中“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张景岳),《河间六书·咳嗽论》:“寒、湿、燥、暑、风、火六气,皆令人咳”。
(2)内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过度疲劳——卫外功能减退、失调(分一过性、长期性)2.内邪干肺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咳嗽(1)他脏有病及肺:①嗜好烟酒→熏灼肺胃;过食辛辣肥甘炙博→痰热;饮食不节,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咳嗽②情志过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犯于肺→咳嗽(2)肺脏自病:①肺脏的多种疾病迁延不愈→损伤肺气,灼伤肺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②长期吸烟,损伤肺气,灼伤肺阴,病机1.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1)病位在肺——外感、内伤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致肺失宣降而咳嗽。
《景岳全书·咳嗽》:“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肺主气,司呼吸,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宜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咳。
故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他脏有病及肺亦可导致咳嗽:肝火犯肺,或脾失健运,痰湿蕴肺,皆可致咳嗽。
但其他脏腑所致咳嗽皆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
2.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对于肺要树立肺之宣发,宣中有降;其肃降,降中有宣的辩证思路。
如《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示肺宣而后降之理。
《素问·经脉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示降中寓宣之机。
宣降相因,则气机通畅。
不论何因,一旦影响到肺之宣降,气机壅滞,外不能达,内不能降,则咳嗽。
外感咳嗽属实(影响宣),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出入,因而咳嗽;内伤咳嗽虚实并见(影响降),肝火犯肺,气火炼液为痰,阻碍肺气肃降的功能;脾虚为湿,聚为痰浊,湿痰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升降;肾气虚弱,即可影响津液之输化,也可影响肺气之升降。
3.病性及病理转归(1)病性外感咳嗽——邪实——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病理因素—风、寒、暑、湿、燥、火(风寒为多);外邪不能及时外达—风寒化热、风热化燥、肺热蒸液成痰。
内伤咳嗽——邪实与正虚并见。
他脏及肺—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肝火犯肺→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脾失健运→水谷之精微化痰浊→上壅于肺,久延肺脾气虚,甚则病及于肾,使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导致咳喘。
肺脏自病—多因虚致实:肺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肺气亏虚→肃降失司→气不化津,津凝为痰→气逆于上。
(2)病理因素—痰与火。
痰—寒痰、热痰;火—实火、虚火。
痰与火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痰浊郁而化热→火;火邪炼液为痰→痰(3)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与转化:外感咳嗽——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易反复感邪→咳嗽屡作→肺气益伤→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外感咳嗽(4)转归预后:外感咳嗽——病浅-易治;燥、湿——缠绵(湿邪困脾→脾虚→生痰→痰湿咳嗽;燥邪→伤肺津→肺阴亏耗→阴虚肺燥咳嗽:“燥咳每成痨”)内伤咳嗽——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老年患者——病久→肺脾两伤→痰湿寒化为饮→病延及肾→“寒饮伏肺”、“肺气虚寒”→痰饮咳喘肺阴亏耗——延误失治→劳损一般而言,咳嗽的轻重可以反应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正虚不能祛邪外达,咳虽轻微,但病情却重,应加警惕。
后期——累及于心→肺脾肾俱虚→痰浊、水饮、气滞、血瘀→肺胀示意图:风寒------化热外感风热(表)------灼津------肺热(里)蒸液为痰风燥-------伤阴↑↓痰肝----气火---/阴虚内伤↖肾(喘)------心不主血(肺胀)\→热化-----痰热↑脾---痰湿----------------气虚→→寒化------饮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咳嗽有声,或咳吐痰液。
注意分析咳嗽及咯痰的症状特点。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而伴喘。
二、相关检查1.血常规:血沉:3.痰培养:确定病源微生物2.肺部X 线摄片。
CT,MRI.纤维支气管镜。
三、病证鉴别1.咳嗽特点的鉴别(1)时间、节律: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咳嗽——肺燥阴虚(2)性质、声音:咳声洪亮有力——实证;咳而声低气怯——虚证;咳声嘶哑——燥咳;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咳声粗浊或嗄哑——风热、痰热咳嗽;咳声短促——肺燥阴虚;(3)加重与缓解因素: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2.咳痰特点的鉴别内容:色、质、量、味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痰多——湿痰、痰热、虚寒痰白、稀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属热痰白质粘——阴虚、燥热;痰白清稀、呈泡沫状——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肺热、阴虚;脓血相间——痰热郁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咯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喘促咳喘——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为特点常见病症鉴别:1.哮证、喘证——二者均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粗困难,甚则喘促不能平卧,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喘病—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临床特征;哮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的疾病,喘证可并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2.肺胀——兼有咳嗽、咳痰,但有久患咳、喘、哮等病史,以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等证为主要表现。
病程长,缠绵难愈。
3.肺痨——咳嗽为其四大主证之一,以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为特征,常伴有低热、盗汗、形体消瘦。
X线胸部检查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常以咳嗽咳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辩外感内伤外感内伤病史新久多为新病久病或反复发作起病缓急急缓病程短长兼证常伴肺卫表证:恶寒、发热、头痛身无表证,可伴他脏见证病性邪实虚实夹杂2.辩症候虚实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实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邪实;阴津亏耗—虚或虚中挟实二、治疗原则1.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祛邪利肺:风寒—疏风散寒;风热—疏风清热;风燥—清肺润燥内伤咳嗽——邪实正虚——祛邪扶正,标本兼顾:痰——祛痰:寒痰—温肺化痰,热痰—清热化痰,湿痰—燥湿化痰。
火——清火(清热)—清肝火,泻肺热。
阴津亏耗——滋阴生津润燥。
2.分清轻重缓急一般说来,外感咳嗽病位尚浅易治,但若兼夹燥、湿二邪,则较缠绵难愈易演变为内伤,治疗应加强润燥、化湿、祛湿之法。
内伤咳嗽宜先祛邪为主,待邪祛后以药丸慢慢调治。
3.病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治上——治肺:温宣、清肃(直接针对咳嗽之主脏施治)治中——治脾:痰湿偏盛—健脾化痰;脾虚肺弱—补脾养肺治下——治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补肾3.注意审证求因咳嗽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故治疗时不可一味“见咳止咳”,而须审证求因,针对病因病机而治,除以治肺(清肺、宣肺、降肺、温肺、敛肺、补肺、润肺)为主外,应注意调治脾胃、清肝疏肝、补审纳气等整体疗法的应用。
4.治疗禁忌(1)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2)外感咳嗽用药宜轻扬,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忌宣肺散邪,以防宣散伤正,耗伤阴液,伤及肺气,正气愈虚。
须注意调护正气。
即使虚实夹杂,也当标本兼顾。
(3)忌食辛辣香燥、炙博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