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完整word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完整word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怎样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教育改革中值得深入讨论的重要话题。

我们认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依据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用学生核心素养指导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

一、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如何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第一步。

(一)国际上核心素养研究的趋势与启示

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逐渐

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总结国际上核心素养研究的经验,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首先,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当今教育领域的趋势。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按照学科教学规律规定了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基于这样的目的,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其次,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认为教育主要有两个目标:培育个体和教育国民。各国的核心素养制定体现了明确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培养、塑造儿童青少年能力与品行的责任,并最终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保持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任何人不能离群而居,个人通过各自的贡献找到适当的立足点及保障。个人也肩负对社群的义务和责任,由此获得生命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年

轻人的爱国情操和社会正义感。世界各国(地区)和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界定都离不开国家、社会这两个视角。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Definition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Foundations,简称DeSeCo)项目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三个方面,而国际上其他核心素养模型分为个人的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等方面的素养和社交、沟通等社会技能方面的素养。

再次,内容结构上,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注重系统性,各具特色。选取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尽管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尽相同,其目的都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建立健全的社会。国际上的核心素养模型都有较为严密的体系和完整的结构。OECD的DeSeCo项目所建构的核心素养为并列交互型:共9个二级指标,分为人与自己、与工具和与社会三个维度,维度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沿用OECD核心素养的框架,也为并列交互型。美国的“2l

世纪技能”是整体系统型:以核心素养为中轴,包括学习内容的科目与主题、学习结果的指标以及强大的学习支持系统;核心素养辐射影响了教育的各个环节,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结构是同心圆型: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发展出与完善自我相关的能力素养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养,共三个维度。此外,日本“21世纪型能力”

的核心素养结构是发散型:内核是基础能力,中层为思维能力,最外层是实践能力。

(二)构建核心素养体系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结合国际经验,我国在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中要体现以下几方面要求:

其一,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学生核心素养建构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DeSeCo项目确立的核心素养的功能是实现个体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的研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成功的个体生活和国家、社会是分不开的,三者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核心素养的功能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体现国家与社会对儿童青少年的价值期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当前个人、社会、国家的价值要求,以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不仅能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也与国际上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相一致。

其二,在内容结构上,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采取同心圆型,核心价值观应居于圆心。核心价值观应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作为指导思想。在核心素养模型中,新加坡是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内核构建的。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能塑造个人的信仰、态度及行动。根据

这一主旨,“核心价值观”维度包含了“尊重、责任、正义、关怀、适应力、和谐”六个一级指标。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可以采用同心圆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圆心。

其三,在遴选原则上,学生核心素养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指标选取上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并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核心素养是对于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核心素养遴选应与时代接轨,同时注意我国教育文化背景。

二、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

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关键

在课程。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只是第一步;而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需要课程作为桥梁。可以说,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一)意义:解决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学生核心素养指导的课程建设为解决价值观教育的现

实困境提供了路径。

首先,可以使品德与价值观教育有的放矢。在传统的以课程标准和学科知识为主的德育体系中,德育课程的主要教

学内容就是优秀的道德品质本身,内容和形式单一。核心素养体系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细化,将德育的目标具体化为每一个年龄段应该达到的较为精细的目标,增强了德育的可操作性。在核心素养体系指导下修订德育课程内容,将道德、价值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养结合,更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校德育课程的具体化。

其次,可以使品德与价值观教育更好地和其他科目融为一体。在传统的德育体系中,德育只与思想品德课一门课程相关。实际上,品德和价值观教育不能也不应该排除在各科学习之外。在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实施德育和美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构建,而是以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为目标,这样的价值导向能够促成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发挥学科育人的合力。

再其次,可以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相互衔接,形成整体。品德和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的过程。在传统的德育体系中,每个学段都有德育目标,而这些目标没有严格的顶层设计将其统一起来。不少学者诟病当前的德育是小学学习热爱祖国,而大学却要重新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进行德育课程建设,就是要统筹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将其细化进不同

的年龄段。按照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年龄段在某一道德品质或素养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并能够一以贯之。

(二)途径:基于核心素养体系进行课程建设

第一,基于核心素养体系修订品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框架。在核心素养体系下讨论品德与价值观教育旨在给学生传授价值观和建立国家、社会与情绪素养,使学生发展为一个良好的个体和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以应对当今社会变革与全球化进程。例如,新加坡的核心素养模型中,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品德和公民教育分为三大教学内容以及六大学习领域(如表1所示):身份、关系和抉择这三大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核心概念。他们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学生需要知道他们是谁,以便与他人建立更积极的关系。他们形成的关系塑造着他们的身份,选择的能力又影响着他们理解自身的身份和建立关系。以此为基础的品德和价值教育更加细化,容易落实,贴近学生生活,应用性更强,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第二,基于核心素养体系促进学科融合、各学科发挥育人合力。价值观教育是“润物无声”的过程。核心素养是以人的素养为核心,以此推进课程改革,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发挥育人合力。比如,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2年发布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报

告指出,基于培养完整的人,要制订以核心素养为支柱的未来教育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融通了智力发展与道德教育,将思考力(知)与道德性(心)关联了起来。在这个框架下,德育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再是单独的课程内容,而是融合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见图2)

第三,基于核心素养体系指导教学建议和教学关键过程,落实素养和价值观教育。一直以来,特别是新课标颁布之后,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在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规定得十分明确,教学过程和教学建议却较为弱化;知识与技能有清楚的规定,而过程性的价值观教育却没有提供明确的指导。

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课程建设可以提出较为具体的教

学建议和教学关键过程,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章可循。例如,日本基于素养的课程标准配套材料中,将语言沟通能力的教学过程建议确定为“在授课时将教师一齐授课介绍教学内容,改为两人一组相互讨论,或使用便签进行小组讨论,或使用白板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有助于理解他人观点,发现各种观点的异同”。“需要讲演的教学内容,将仅由教师来说明教学内容,改为由学生来讲授教学内容,或学生制作海报等张贴物报告教学内容,或通过集体讨论来表达教学内容。这样促进学生主动

表达自己的立场、结论,促进学生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立场。以上建议可以在科学、数学、社会等课上进行。”

三、教育评价是检验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

除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外,当前德育和价值观教育实施效果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价中“重智轻德”,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与价值教育评价方法。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奠定了

基础,它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可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

学业质量标准应当是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根据核心素养体系研制的学业质量标准,主要内容是规定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并以此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指导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的要求。

使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育

评价,可以促进评价打破学科内容限制,使跨学科能力评价成为可能。例如,“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重要的素养之一,在科学、数学、社会等学科中都有体现,学业质量标准就是结合各个学科制定这一素养的分级能力表现,以实现素养和能力的评价,而品行、价值观、公民意识、身心健康等重要素养和能力本身就是跨学科领域的,需要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才能有效地对这些素养进行测量与评价。

当前,教育质量评价已经不仅仅考查学生学业水平,也纳入了品德、心理健康、兴趣特长以及学业负担等指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逐步纳入升学毕业等关键环节。而探索有效的品德评价方法和适宜的评价内容仍是当前德育评价

的重点工作。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改革可以促进品德评价

的展开。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体现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核心价值,并且是有结构、有层次、可培养的素养体系,可以指导品德评价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规定了不同阶段儿童青少年品德价值观发展的水平,可以给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施久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核心素养为当代世界所普遍重视,是各国际组织与政府在进行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时密切关注的热点。推进核心素养引导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深入剖析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内涵特征、基本框架、政策定位,为构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但蕴含的思想由来已久。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直都是教育家、哲学家探讨的核心。 (一)东西方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以“品德”为中心的人才观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方,苏格拉底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到后来,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或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都提出公民必须拥有的几种主要德性(commit virtue),如正义、智慧、勇敢、懂得节制等,由此构成古典理论下的公民素养。同时,亚里士多德希望城邦公民也要具有公民参与的精神。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也很早就围绕健全人格进行了思考,可将其归纳为“内圣外王”的传统人才观,认为人最重要的是德行修养;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主张教育学生自幼就须“洒扫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悌忠信之道”,并强调“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力行”的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传统的人才标准中,人们都将高尚的道德品性列为第一位,而这些德性品质也正体现了先哲们对人才培养内涵的理解。 (二)工业社会到来后逐渐出现了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观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工业社会的到来,人们普遍加强了对专门行业技能及职业需求导向的关键能力的重视。于是,以“能力”为中心,20世纪不同学科取向下的研究者对素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分析,使其变得更加丰富。皮亚杰在发展科学领域将能力解释为一般智力,通过同化和顺应双向建构过程实现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在能力-表现模型中提出了“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分为九种智能,为我们理解能力或素养的概念提供了新视角;斯宾塞等人提出的素质“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1488159.html,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钟泽龙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个人层面作为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的基础和保障。我们每位品德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围绕这一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谈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践行和培养。 一、通过爱国教育,培养文化素养 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爱国情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未来。所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迫在眉睫。思想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思想品德的教师是大力倡导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领头人和主力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不断地深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心,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繁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通过爱国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爱我中华歌咏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报效祖国的志向。 二、通过规范教育,培养审美素养 审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是传播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荣辱观的主要媒介。那么,思想品德课作为主渠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我们以特地创立的情境来激发青少年的荣辱观,比如说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等。再者,通过舆论来传递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在青少年的思想中转化。在他们行为不端正时要及时给予纠正,提醒并教育他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仅会影响人和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且还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被扰乱,社会安定受到威胁,最糟糕的结果是丢失了自己的尊严和魅

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本文是关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核心价值观》。 听到我的演讲题目,你肯定要问,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看到了这样的解释。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到这些抽象的文字,我真的不懂,更无从谈起。后来我自己细细琢磨后认为,这个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我们小学生身上,就是做一个爱国、诚信、友善的人。 任何价值观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体现在社会之中。在古代的中国,国民以忠君爱民为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价值观。所以历史上出现了家喻户晓的岳飞、秉公执法的包拯、誓死卫国的文天祥。他们忠诚爱国、公平正义的精神被世人传颂,更值得我们学习。 抗战时期,各族人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抛头颅、洒热血。这个时期,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驱逐日寇。所以,那些革命烈士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风暴海燕”徐特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烈士。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民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百废待兴,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大建设中。这个时期的价值观就体现在积极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中。正是有了成千上万个中国人民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国家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文明、民主、独立、自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说说我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我身处校园,不能投身到社会的生产建设中,但只要我始终如一,热爱学习,诚实守信,默默地把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完成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理论界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标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他们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种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领全局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展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大讨论,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只有弄清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学界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相关提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 1.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很多学者都是从一般意义上的学理解释,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所有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价值内核。总的来看,学者们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又体现大学生群体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有效引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其内容为“信念为魂、品学为本、创新为要、家国为基”。其中,“信念为魂”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品学为本”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的主要任务,“创新为要”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时代主题,“家国为基”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保证。〔1〕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将经历一个从大学生普遍认同到生成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进而儒化为大学生普遍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练为“国家至上,诚信为本;科学理性,追求卓越;自律修身,宽容开放”24个字。这种表述高度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追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要说这两年教育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最根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而是需要人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回顾素质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关键性的核心素养,才能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二屏)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简练的二十四字方针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以及每一位中国人对的行动指南,指导我们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二、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教育引导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研究大学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找准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认同的导引体系,深入探讨认同的内化机理;准确把握大学生认同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辩证互动关系,探索和寻求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和外化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途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政原理与方法论以及西方价值认同理论,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逻辑前提。 三、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 1、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体系,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方位,以此来导引大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思想精髓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体核心价值观的运行体系。 2、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理,就是大学生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过程。整个内化过程包括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系统。大学生正是通过这一循环系统从理性认知、情感共鸣阶段过渡到思想转化阶段,并据此不断调适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之中。 3、认同和践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同是基础,是关键; 践行是标准,是目的。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是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其认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4、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大学生践行全过程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它是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5、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力量及其产生、传输并发生作用的机理和方式。它是由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导引机制、以满足发展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每个学子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者是统一的)支配着肉体,指引着一个人的行为做事,所以,一个人行为的好坏优劣均取决于他的三观修养。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因此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此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热爱祖国、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养成这一系列优美的品质都是在树立我们的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深入,时代对我们价值观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项荣辱主义对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人们对社会和对国家的积极态度提出了要求,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也应首先立足这三方面。 锤炼个人思想品质,培养自身价值观。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下,大学生还应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因为大学是学生脱离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是直面苦难挫折的勇气与动力。再者,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和发展高尚的情趣爱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 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提升自身价值观。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主义的体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宁的生活环境。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能够在清静无扰的环境中学习,自然少不了社会和人民的支持与庇护,当代大学生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崇尚爱国主义,升华自身价值。家庭是小家,国家是大家,没有稳定统一的国家就没有现在安定的生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延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爱国主义的支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国家深厚的爱,源于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训材料(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训材料(一) 一、什么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三、“核心素养”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重视校园建设,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对学生有着感染和渗透的作用,“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笼统、抽象的价值观内容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中;将传统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墙、板报、橱窗展现出来。如:我们学校在操场四周的围墙墙面上画了文明礼仪、爱老敬老故事的图片,在教学楼的每个楼梯台阶上展示三字经的内容,此外,还将集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各个楼层,并定期更换教育主题,每更换一次,都组织全校学生参观,让事先培训好的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强化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关于学习,布鲁纳曾这样论述:“我们讲授某门课程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引导、发现和创造,而不是强迫和生硬灌输。所以教师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课堂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要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每学期的评优课中学科德育渗透要占相应的比例,且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经验交流会。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读本》并选派专职教师定期对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主题教育的育人作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结合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鲜活、主题突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小学低年级的训练目标为:提前预习,细心观察,质疑发问。中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勤于动笔,勤查工具书。高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抓住

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导向、立足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吸收了当代普适性的价值观,重视宗教教育传统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引导的特点。实施方式多样化,注重教育方式的隐性渗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学生各类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活动中实现本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通过对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分析,旨在借鉴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经验,认清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资本主义本质,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过程。 [标签]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价值诉求或价值理念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影响和指导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又因各自文化及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各异。欧美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国家信仰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任,而且高校本身还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进行本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尽管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或形式,欧美各国高校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教育方法和有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欧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征 1.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导向,结合本国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价值观。欧美高校教育中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上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资本主义民主制为政治背景,以英语为文化载体,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共同具有的文化特质,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奉行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除了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共同特质外,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本国文化特色并紧密结合时代背景的独特内容。像美国高校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符合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共有的价值观外,还发展出具有美国精神的价值观:个人主义、爱国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等。而英国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绅士文化”,成为英国大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人们要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彬彬有礼的举止和较高的道德修养,重视用哲学、文学、艺术等来陶冶情操,并且注重理性追求。尽管欧美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与本国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以及价值取向相融合,但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不变,其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并且成为执政党实现政治目标的宣传手段。 2.全球化时代“普适性”价值观的推崇和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掘和融入当代“普适性”的价值观成为欧美各国的追求。欧美高校教育中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学生社团活动,关于世界和平、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等国际性的“普适价值观”成为关注的热点。全球化必然带来普世性问题,但是欧美高校对普世性价值观的推崇并不代表他们对资本主义或者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贬抑,而是在普世性外衣下将本国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的各类课程、社团活动及管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在方方面面共同推动下,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如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解放军提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此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进行研究,以期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以及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践行。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能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1、根据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向突出的特点。在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由于价值取向一元论具有普遍的范导功能,具有形而上追求的意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所 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使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制度出现多元化,很容易产生价值相对主义。使人们竞相追逐 能力和形成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期通过这些措施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在面对多元文化尤其是多元价值时不迷失自己并作出自主选择。 2、根据大学生价值追求功利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人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必然具有其物质性、生物性的一面,因此,人必然要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这是 的条件下,在我们被周围的金钱诱惑、功利追求、物质崇拜、商品拜物教的包围下,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就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

当代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当代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当代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党中央给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正是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中国从困难走向辉煌,从辉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共同目标。 还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该遵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朋友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说出来就行的,而是要用行动证明的!它不是简单的几个字,更不是唱高调!现在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弘扬民族精神,把价值留在中国! 作为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

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爱国——就是要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奋读书、勤奋工作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上。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友善——就是要尊敬师长,听从教育,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想你身上就凝聚了“正能量” 在我们学校,我们同学身边其实是凝聚了大量的“正能量”的:我们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文明班级、学科竞赛获奖者、青年志愿者、文明守纪、勤奋学习、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同学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学校的正能量,这些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在我们的学校大量凝聚这些正能量、传递这些正能量。 让我们的学校充满“正能量”,还要预防种种“负能量”引发的破坏力量。反思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负能量”存在呢?我认为或多或少是存在的。比如说:旷课迟到、无心向学;损坏公物、乱丢乱仍;不听教育、不思进取;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唯我独尊、不敬师长;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不文明、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学习心得

价值观是人类在各种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是人们对事物趋、避、亲、逆的主导因素,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人们开始分类探索不同群体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矢志爱国,报效社会;求真创新,奋发有为;博学笃行,传承文明;明礼修身,自立自强。它精辟地概括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反映了大学生主体价值目标的普遍要求。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差异性价值目标追求的群体。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是丰富的,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生活方面的、道德方面的等等。核心价值观应是处于核心地位,对认识主体的价值尺度、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产生最重要、最深刻、最广泛影响的价值观。而且它还注意了社会价值目标与个体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任何国家、民族、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同时,任何社会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在价值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增强。为了使自己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大学生都把目光放在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自身潜能的挖掘上。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然而,在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上,虽然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仍然具有很大影响,但部分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并不与他们的价值认知相一致,当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

和选择时,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作出选择,表现出个人本位、讲求实用的倾向,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现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性。 矢志爱国,报效社会。从做人方面体现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心存爱国之心,将自己建设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是—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求真创新,奋发有为。要实事求是,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我们国家缺少的就是创新能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博学笃行,传承文明。学习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要广泛涉猎,谨言慎行,将中国传统文明传承下去。明礼修身,自立自强。修养身心,争取在大学能将自己提升一个高度。要做到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谨记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什么选择和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得到承认和肯定,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价值观为特征,而是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体系。主体价值选择上主张自我实现和服务社会的统一,体现出当代大学生重现实、重实效、追求自我价值与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2015 年的一件大事就是普通高级中学多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目前,各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广泛征询各学科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意见。这一轮各科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正式完整提出。之所以说是“正式完整提出”,是因为这两个理念在2003 年颁布的高级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试验本)中通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而有所体现,但没有提高到一个有理论支撑的、系统的规定的高度上来。而这次的修订稿,则将这两大理念,在“课程性质”一节中概括点出,进而在“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两部分中全面完整地予以阐述,并在以共产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论的高度上予以系统化、实用化。 这里,我们且来看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对“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理念是如何界定和说明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到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一目标和理念,应当说是多年来“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 之所以说“一以贯之”,是因为早自上世纪我国制定各科课程大纲以来,就曾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达到自身“又红又专”的过程。这一提法,日后发展为“德、育、体、美全面发展”。到2003 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本则发展为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的融合统一的理念。这就是“一以贯之”。 而之所以说“与时俱进”,是因为课程标准的修订,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远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次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将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主旨贯彻到课程标准之中,因而才有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养成,要通过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xx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中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中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一、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首先,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中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其次,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中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中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x的xxx,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心里,它是一种信仰,使人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逆境中看见希望;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继承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当然,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和共 同追求,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无一例外。做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责任是热爱、建设与奋斗;做为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就是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玩忽职守;做为一个学校的

学生,责任是努力与发展,就是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我们的国家,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中去。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爱国志士数不胜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爱国主要体现在能够维护国家的尊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亲人。 何所谓“敬业”,朱熹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就是敬业了。 今天在这里,我最想谈的是“诚信与友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青少年诚信缺失问题也日益突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学术剽窃、虚假信用、频繁毁约等等事情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 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在这个集体,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青少年必须展示出少年的风采,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正如鸟儿折去了双翼,怎样在天空翱翔?离开了诚信,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

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支点,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本篇文章主要讲述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标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方法 一、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民族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多元文化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可阻挡的文化潮,它为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也为一些西方国家推行新的殖民策略提供了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试图依靠其经济和科技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对其他文化进行同化。如何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坚持本民族文化个性,抵御文化霸权,增强本民族文化凝聚力,是摆在各非西方国家面前的重大问题。文化社會学的研究表明,文化的凝聚力不会凭空而生,它来自于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价值观是文化的精神脊梁和本质所在,文化的竞争实际上是价值观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选择。鉴于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大背景下,与外来文化争夺青年的战斗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给每一个大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对构筑我们文化阵地的有效防线、坚守我们意识形态阵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是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支点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多元文化在价值观领域表现为,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失范,而同时新的主导性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多元的和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同时从不同角度冲撞、挤压和困扰着中国民众。因此,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率先在当代大学生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转型期人们的价值选择,以点带面,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 3.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如下:市场经济的精神与法制精神影响下,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在市场经济越来越突出的利益关系的冲突下,他们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价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对于学校,首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提出的必然性。 我们可以作一简要回顾。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