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西乐撷英第1课时教学内容:唱歌《英雄凯旋歌》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歌唱并能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唱《英雄凯旋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受变化音的音乐表现。

(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清唱剧的含义(2)、能够说出作曲家亨德尔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特点。

(3)、能够说出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1、导入(1)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

(2)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3)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唱《英雄凯旋歌》(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

(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

(4)老师分别弹奏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

(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

(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

完整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教案教案1000字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教案教案1000字
(3)山歌的演唱技巧: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色处理、情感表达等。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山歌的演唱技巧的掌握,以及对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学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山歌的演唱技巧:由于山歌的音调较高,学生可能会有呼吸控制和音色处理上的困难。此外,山歌的演唱需要较强的情感表达,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巴蜀山歌的艺术特点。分析巴蜀山歌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巴蜀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的。
(3)巴蜀山歌的演唱技巧。学习巴蜀山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色处理、情感表达等,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4)巴蜀山歌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巴蜀山歌的代价值。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作业包括山歌的演唱技巧练习、山歌的欣赏与分析、山歌的文化内涵理解等方面。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巴蜀山歌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巴蜀山歌的起源、特点、代表作品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巴蜀山歌的重点,强调演唱技巧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巴蜀山歌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E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E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E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音乐领域展开,通过讲述许多音乐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音乐家的故事:介绍了许多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如贝多芬、肖邦等。

2. 音乐作品的赏析:选取了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和音乐特点。

3. 乐器演奏和研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并研究了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和乐谱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了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研究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3. 了解常见的乐器和乐器演奏技巧,培养对乐器演奏的兴趣。

4. 研究基本的乐谱阅读方法,能够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 研究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研究乐器演奏技巧,如弹奏钢琴、小提琴等。

3. 研究乐谱的阅读方法,理解乐谱上的音符、节拍符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音乐家的故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著名音乐家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研究内容:讲解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成就。

3.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著名音乐家,进行研究和报告,分享给同学。

第二课时:音乐作品的赏析1. 导入:播放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2. 研究内容:欣赏和分析选定的音乐作品,了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3.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享和评论,并向同学介绍。

第三课时:乐器演奏和研究1. 导入:展示一些常见的乐器图片,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 研究内容:介绍不同乐器的特点,并研究其中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3.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演奏尝试。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重点难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语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师:广义的泥土又指家乡、民间,所以泥土的歌就是民歌。

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和(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猜猜猜”环节——这里有三段视频,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你对藏族有哪些了解?生: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住在碉房里生:吃糌粑,喝酥油茶生:喝青稞酒嗯,说起青稞酒,让我想起了藏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想起了他们的酒歌,那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0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活动2【讲授】(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旋律和曲调上有什么特点吗?生:声音高亢嘹亮师: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生:曲调悠扬生:有藏语专用的语气词2、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酒歌的特点:(齐读)3、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藏族人民喝酒的时候非常讲究,有严格的一套礼仪(课件)老师示范一下,谁来做敬酒者敬酒者:唱着酒歌向老师敬酒。

师:配合的非常好,请回。

4、“敬酒表演”——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表演一下这种敬酒的仪式,一人扮演敬酒者,一人扮演客人。

活动3【讲授】(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生:节拍(4|4)速度(中速)生:调式(五声调式)生:旋律旋律悠扬师: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凸显了蒙古族的豪情。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 了解古代中国的音乐器乐及其演奏方式。

- 能够演奏简单的古代乐曲,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 多媒体设备。

- 中华音乐史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音乐,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 分析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乐曲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出中国古代音乐的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古代音乐器乐及演奏方式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古代音乐的特点。

2.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音乐器乐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了解古代音乐器乐的种类和特点。

3. 听音乐鉴赏:播放古代音乐器乐的演奏录音,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

4. 演奏体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古代音乐器乐演奏,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

第三课时:研究古代乐曲1. 导入:复上节课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 演奏乐曲:教师示范演奏一个古代乐曲,让学生观看并研究乐曲的演奏技巧。

3. 练演奏:分组进行乐曲演奏的练,教师在辅导中指导学生改进技巧。

4. 回顾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研究的内容,分享乐曲演奏的心得体会。

课堂扩展- 鼓励学生自己搜索资料,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

-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音乐演奏比赛,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和理解水平。

- 组织学生观看古代音乐表演,增加对古代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作业- 完成《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相关题。

- 听一段古代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准备一篇小议论文,讨论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
叹调》精品教案
前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叹调》的内容。

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背景、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 了解乐曲《B弦上的咏叹调》的背景和演奏技巧。

- 掌握乐曲的基本旋律和和弦。

- 运用音乐表达的技巧,演奏乐曲并准确传达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 研究乐曲《B弦上的咏叹调》的音符和和弦。

- 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要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背景介绍
1. 给学生简要介绍《B弦上的咏叹调》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乐曲可能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二:乐曲分析
1. 播放乐曲,并指导学生听辨旋律和和弦。

2.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音符和和弦。

3. 解释乐曲中的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技巧练
1. 指导学生逐段练乐曲的音符和和弦。

2. 引导学生注意演奏技巧和乐曲的情感表达。

步骤四:情感演绎
1. 分组让学生进行表演,演绎乐曲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注意表演技巧和合作。

教学评价
1. 针对学生的乐曲演奏,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2. 观察学生表演时的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

以上是本教案的简要内容,通过实施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乐曲《B弦上的咏叹调》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祝教学顺利!。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1. 掌握《花儿与少年》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能够初步演唱该曲目。

2.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西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演唱《花儿与少年》的旋律和歌词。

2. 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族音乐的韵味。

教学难点:1.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情感的表达。

2. 理解并表现歌曲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花儿与少年》的示范演唱和背景音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解释、音乐风格分析等。

3. 准备教学用具,如钢琴或电子琴等,用于辅助学生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要求学生预习歌曲,熟悉歌词,并收集有关西北民歌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播放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随后,教师会询问学生:“你们觉得这段音乐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接着,教师会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花儿与少年》,并简要介绍花儿与少年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背景和意义。

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基础知识学习(音乐理论)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歌曲《花儿与少年》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通过使用钢琴或电子琴等乐器,教师会示范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

同时,教师会指导学生用节拍器或自己的拍子感受歌曲的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会强调音乐的调式和音阶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理论基础。

3. 歌曲学习与演唱(实践操作)在歌曲学习与演唱环节,教师将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花儿与少年》。

通过反复的听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课程教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巴蜀山歌》教学目标:1、聆听交响组曲《巴蜀山歌》,体会作品中的曲式结构及旋律特点,听辨主题乐段中乐器音色,感受其意境。

2、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以自己所喜爱的形式参与、体验和表现。

3、通过学唱及欣赏,感受音乐主题的风格特点,并乐于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巴蜀山歌》是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的一个部分,这一组作品中包括《槐花几时开》、《黄杨扁担》、《绣荷包》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首作品。

教科书只选取其中的《槐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为主要聆听曲目。

《槐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两首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四川经典民歌,改编后的管弦乐作品均为变奏曲式的结构形式,其共同特点都是主题旋律不变,用丰富、精致的配器来形成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悉歌曲《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有助于掌握作品的演奏顺序、节奏等),欣赏交响组曲《巴蜀山歌》,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体验山歌的美感。

(本课是民歌与交响乐的结合,曲作者用大型交响乐队去演绎咱们土生土长的音乐,是我们民间音乐与世界的融合,使我们的民间艺术更加的发扬光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在民间有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民间作品与西洋音乐相结合也能登上世界大舞台。

)2.难点: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听辨主题乐段中乐器音色、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本单元的大标题是什么呀?(山野放歌)对,本单元的歌曲是以山歌为主的,咱们前面已经学习江西、陕北、青海等地的山歌,那山歌都有哪些特点呀?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高亢、奔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今天咱们再来欣赏两首四川的山歌,了解感受不同地域的山歌的不同风格,并通过这两首四川的山歌来了解另一种音乐形式——交响乐。

(复习旧知识,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评价设计
指向单元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检测、表现性、口头等)
目标1
背唱《英雄凯旋歌》
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1能够自信有感情的背唱《英雄凯旋歌》注意换气
2能够按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目标2
1、欣赏《小夜曲》
2、《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1、能够说出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的含义。
初中音乐备课专用【单元方案】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音乐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所在年级
八年级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单元课时
3课时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显示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西乐撷英”是系列单元,内容涵盖了欧洲巴罗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等不同的音乐风格流派的代表作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这个单元主要介绍巴罗克音乐及古典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聆听音乐的过程种感受作品的不同风格和特点,了解代表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采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良好的聆听习惯。
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培养学生理性的欣赏理念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以前时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也有所提高,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愿意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与同学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还需改进。因此本学期仍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对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进一步加强训练,以学习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背唱音乐主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本文档旨在对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课时安排。

下面是具体内容:教材分析单元主题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音乐与舞蹈,着重介绍了音乐与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它们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和声,以及音乐在不同场景中的功能。

2. 舞蹈的基本知识:介绍舞蹈的起源、分类以及舞蹈表现手段,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讲述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研究如何用舞蹈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音乐和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增强对音乐和舞蹈的欣赏能力。

3. 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技巧和动作。

4. 学会用舞蹈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课时安排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建议按照以下课时安排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音乐的特点和功能(60分钟)-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以及音乐对他们的影响。

-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和声,并通过示范和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

-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尝试模仿教师示范的节奏和动作,并进行简单的节奏练。

第二课时:舞蹈的基本知识(60分钟)- 导入活动:观看一段优秀的舞蹈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学内容:介绍舞蹈的起源、分类以及舞蹈表现手段,通过示范和练让学生体验舞蹈的美妙。

-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尝试模仿教师示范的舞蹈动作,并进行简单的舞蹈练。

第三课时:音乐与舞蹈的关系(60分钟)-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动感的音乐,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听到音乐时的感受和想法。

- 教学内容:讲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舞蹈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给予学生相关示范和指导。

-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作,表达所听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巴蜀山歌得奖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巴蜀山歌得奖

《巴蜀山歌》教案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欣赏课《巴蜀山歌》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聆听音乐,感受民歌和器乐曲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2、知识目标:哼唱民歌旋律;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组和乐器的名称。

听辨乐曲音色的变化。

3、技能目标:总结山歌特点,分辨不同表现要素在器乐和声乐之间的差别。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分辨表现要素的异同。

2、难点:乐句的划分及乐器音色的辨别。

四、教具PPT、钢琴五、教材分析《巴蜀山歌》是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的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的一个部分。

《槐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两手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四川经典民歌,改编后的管弦乐作品均为变奏曲式的结构形式,其共同特点都是主题旋律不变,用丰富、精致的配器来形成变化,而编配者也并没有依据典型的西方曲式结构来创作乐曲。

正如《天津晚报》在《炎黄风情》音乐会演出后评价所言:“希望西方人通过他们熟悉的形式了解中国民歌,也让我们自己通过民歌的旋律了解西方的管弦乐形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整理课堂2、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放的这首作品叫什么名字?来自于哪个地区?生:《康定情歌》、四川师:提起四川民歌,人民最为赞赏它的抒情、婉转、爽朗、诙谐、泼辣。

在四川民歌中,山歌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今天这节课想跟同学们一同感受的是由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创作的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的《巴蜀山歌》。

这一组作品中选择了几首很据代表性的四川民歌改编成管弦乐,我们听听看,当民歌与管弦乐发生碰撞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二)新课1、初听:分成四组,分别聆听《槐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两首作品,问:情绪、速度、音域、画面?生:2、这两首作品都用的管弦乐演奏,我们回忆一下管弦乐包括哪几个乐组?又包含哪些乐器?生:近代大型管弦乐队通常由4组乐器组成。

它们是: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以及色彩乐器。

弦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大管,低音大管;铜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打击: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三角铁;色彩:竖琴。

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最新部编人教版音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

该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的分类、音乐的韵律,以及音乐的技巧和表演。

音乐的表现形式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方面。

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对音乐的表达效果产生的影响。

音乐的分类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了解不同音乐的分类方式,例如按照音乐的风格、乐器的分类等。

通过研究不同音乐分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不同音乐类型的能力。

音乐的韵律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音乐的韵律展开,包括节奏、拍子和节拍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听音乐、演唱和跟随节奏等活动,培养对韵律感的敏感度,并研究如何正确地演奏和表演音乐。

音乐的技巧和表演本部分将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通过研究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和技巧运用等内容,学生将提高自己的音乐演奏水平和表演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欲望。

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情况,建议按照以下课时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课时:音乐的表现形式(介绍音乐的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效果)。

2. 第二课时:音乐的分类(研究不同音乐的分类方式,了解各类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第三课时:音乐的韵律(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拍子和节拍等方面进行感知和练)。

4. 第四课时:音乐的技巧和表演(研究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并进行实践和演练)。

以上仅为建议的课时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教案)(1)

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教案)(1)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和欣赏几首少数民族歌曲。

2.体验民族特点,了解民俗风情。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辨不同风格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参与意识的调动。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等。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七年级相关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即引导学生了解和辨识我国不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

本单元第二课时选用了三首歌曲,其中一首为学唱歌曲、其他两手设计为欣赏和辨识歌曲。

分辨不同音乐风格、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交响乐版《最炫民族风》,创设背景氛围。

二.导入教师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音乐传承特点等,引导学生注重本课主题。

三.新课教学(一)(体验与参与)1.教师展示蒙古族民歌《银杯》谱例。

2.讲述歌曲背景。

3.学生随乐学唱。

4.体验与探究:A.蒙古歌曲的特点。

B.歌曲表达的情感基调。

5.教师与学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6.同唱歌曲,鼓励学生表演。

7.自评与互评。

四.新课教学(一)(赏析与拓展)1.教师播放《都达尔与玛利亚》、《阿瓦尔古丽》、《年轻的朋友》等三首歌曲。

A.辨析不同歌曲所属民族。

B.歌曲的曲调特点。

C.演唱几首其他民族的歌。

2.学生分组讨论。

3.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4.教师评价课堂小结本课中,我们一起欣赏了几首不同民族地区的音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发扬和传承这样的艺术形式,更要热爱民族音乐。

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弦下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弦下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弦下的咏叹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巴赫和他的作品《G弦下的咏叹调》- 理解音乐元素,如调性、旋律和节奏- 研究欣赏音乐,培养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PPT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巴赫和他的作品- 音乐设备和音乐录音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入巴赫和他的作品《G弦下的咏叹调》- 播放《G弦下的咏叹调》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欣赏与分析(15分钟)- 分享《G弦下的咏叹调》的背景知识和作曲家巴赫的简介- 播放《G弦下的咏叹调》的不同版本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聆听并进行音乐欣赏- 分析音乐中的调性、旋律和节奏等元素,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达方式研究演奏(20分钟)- 介绍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如弦乐器、钢琴等- 简单教授《G弦下的咏叹调》的钢琴简谱或吉他弹奏方式,并示范演奏- 分组训练学生演奏《G弦下的咏叹调》的乐曲片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创作展示(20分钟)- 鼓励学生以《G弦下的咏叹调》为基础,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学生分组展示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交流创作体验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 提供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激励学生在音乐表达和创作方面的努力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对《G弦下的咏叹调》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巴赫的其他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教学扩展-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增加音乐文化的体验- 分享巴赫的其他作品和其他音乐家的经典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弦下的咏叹调》精品教案的内容。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巴赫和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采用了欣赏与分析、学习演奏和创作展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体验《G弦下的咏叹调》这一经典作品。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弦上的咏
叹调》精品教案
课程背景
本单元是音乐课的第三单元,重点教学内容为D调的音乐。

教学目标
1. 掌握D调的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演奏音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D调音乐的演奏技巧。

2. 学生听觉和视觉协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学生合作的协调能力。

2.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1. 演讲法
2. 演奏法
3. 影视法
4. 情景模拟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热身阶段
1. 听音乐,根据音符的长度以及节拍,拍手并跟唱。

(5分钟)
二、基础环节
1. 练正确的手位和指法。

(10分钟)
2. 研究D调音阶,练右手演奏音阶,再加上左手和弦。

(20分钟)
三、拓展阶段
1. 研究《D弦上的咏叹调》的简单演奏。

(15分钟)
2. 分组合作,每组表演一首D调的歌曲。

(25分钟)
四、总结阶段
1. 结合课堂所学,学生自由演奏一首D调的音乐,进行展示。

(20分钟)
总结
本课程通过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的介绍,以及合作和欣赏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互动、自由演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第三单元 知识和技能 (共16张PPT)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第三单元 知识和技能   (共16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再见
•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 生活。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 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 的民歌之中。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 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民歌分类:
•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 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 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 由。
• 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
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 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 ﹑婉柔等特点。汉族民间俗称很多﹐如小 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 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 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
赏析 云南民歌《绣荷包》
• 小小荷包啊双丝双线飘 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 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 小是小情哥 等是等着呢
• 不等情郎嘛还等那一个
• 不等情郎嘛还那等一个
• 不等情郎嘛还那等一个
• 荷包绣给小郎带
• 妹绣荷包妹绣荷包嘛有由来
• 妹绣荷包妹绣荷包嘛有由来
• 哥带荷包啊街前走
• 妹有心来要哥求
• 妹有心来要哥求
赏析 山西民歌《绣荷包》
•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稍。
• 三月桃花开,情人梢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 袋。
• 一绣一只船,船上张着帆; 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
• 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 郎是年轻汉,妹如花初开;|| 手抱着荷包袋,郎你要早回 来。||

初中音乐_人教版201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夜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人教版201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夜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人教版201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夜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几张夜色美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拍摄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2、老师放《小夜曲》,让学生思考,在音乐的渲染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同时注意听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3、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小夜曲》,是奥地利的音乐家海顿的作品。

(介绍海顿)。

4、介绍作品体裁——小夜曲。

二、欣赏过程:1、再放音乐让学生听,同时注意倾听:除了主旋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咚咚声)2、那么这种“咚咚”的声音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介绍弦乐四重奏)3、讨论四把弦乐器在《小夜曲》里是如何合作演奏的?4、看视频简单介绍拨弦。

5、介绍小奏鸣曲式。

6、分段欣赏:A、欣赏呈示部:(1)、听一遍音乐,让学生思考出现几段不同的旋律?(4段)这部分旋律抒情富有歌唱性。

(a)分听四个不同的旋律:首先出现的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

(放音乐)(b)然后又把这个主题旋律稍加变化装饰重奏了一遍。

(放音乐,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找出变化的地方)。

(c)之后就出现了第二个音调,很短,只有七小节。

这段旋律虽时有大跳,但仍保持歌唱性。

(d)紧接着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共十四个小节。

这段旋律音调轻快,情绪高涨。

(2)老师弹主旋律,让学生用“噜”来哼唱。

(3)学生用竖笛演奏。

B、欣赏展开部:展开很短小,只有八小节,将第一主题做了变化重复。

C、欣赏再现部:再现部又变化出现了呈示部的两个主题。

三、总结下课:今天的《小夜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美丽宁静、温柔祥和的夜晚,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都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生活!【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同学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也听过一些西方音乐。

对音乐的鉴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还是欠缺。

通过本单元学习,让他们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乐派、音乐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1西部畅想
教学目标:
1、感受西部的音乐文化,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学唱西部歌曲,感受音乐风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热爱西部音乐,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和日外之情,增强对西部开发前途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西部音乐风格,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情
教学难点: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第一单元
教学过程:
一、《西部放歌》导入
1、师:歌曲把大家带到了怎样的画面中?想象你是站在祖国的哪块土地上引亢高歌呢?(生讨论回答)
2、你知道中国西部包括哪些地区吗?(陕西、甘肃、x疆、云南、x藏……)
3、西部是一个对许多人充满诱惑的地方,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湖水,众多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
优美的藏族歌曲,引普天下的各方人事心仪思往,留恋往返。

首先老师带着大家走进x藏。

二、学唱《走进x藏》
1、听,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情绪是怎样的?
2、跟VD模唱,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3、跟琴唱第一部分,注意一字多音,有点象散板。

4、跟琴唱第二部分,注意情绪是热情的
、跟VD唱全曲,注意用优美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6、师:x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这么优美的歌曲你认为那一段更适合于表演呢?(根据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有x藏特征的舞蹈动作)
三、拓展
师:1、面对西部旖旎的风光,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其他的歌曲或乐曲吗?(说说唱唱)
《青藏高原》《黄土高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西部大开发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西部歌曲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第2走进x藏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x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教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学唱《走进x藏》的齐唱部分
难点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
教学过程:
一、《走进x藏》
1.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的录音2、采用聆听歌曲,让学生轻声跟唱的方法初步学会歌曲
难点处理,重点学唱《走进x藏》的齐唱部分。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用降低调高或轻声演唱的方法妥善处理。

讨论这首歌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等3、乐曲材料:《走进x藏》是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

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支言片语,却用含蓄的话语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

孔繁森究竟发现了什
么理想?他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天堂?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

即:“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

这种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x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x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较长大的乐句组成。

其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

间奏之后的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
乐句组成。

其音乐情绪优美、明朗而带有舞蹈性。

它反复
之后,增加了一个补充句,并用它结束了全歌。

在创作手
法上,这首歌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使用了
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

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
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4、讨论x藏的人文、音乐。

了解他们的生活
、学习欣赏x藏的舞蹈
6、创设活动
结合《走进x藏》歌曲唱跳藏舞
第3欣赏
一、复习《走进x藏》
长处歌曲优美明朗礜氐悖部捎貌煌难莩问窖莩
?
二、欣赏
1、《西部放歌》
2、《西部春色》
A对比欣赏这两首歌曲,它们描绘了西部哪些地方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B它们在音色、风格、情绪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学生对比欣赏,讨论交流)
3、《彩云南》
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带云南的青云和丰富多彩吗?歌曲
哪些地方让你记住了云南?
一、《大漠之声》
女生独唱《西部春色》让我们看到了西部不同地区礜届环绻猓裉煳颐且黄鹦郎腿倩竦谝唤缃鹬咏鄙肿髌方鸾钡暮铣洞竽埂贰?
思考:这手歌曲让你想到了何种情景?你感受到了骆
驼的什么精神?你有什么收获?
1欣赏歌曲第一部分
2完整欣赏全曲,思考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在力度、音色、意境、和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二、《达勃河随想曲》
1祖国的西部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四川上游的达勃河两岸,居住着能歌善舞的达勃人。

民族管弦乐曲《达勃河随想曲》就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达勃风情画。

2聆听、对比第二乐章的三个主题
A粗矿的旋风般的舞曲主题
B姑娘们的舞蹈主题
人声主题
3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旋律、音色、情绪等的变化,想象乐曲描绘的情景。

4活动:根据三个主题分成三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各主题。

三、堂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欣赏、体验了表现西部的音乐作品,感受到祖国西部的美丽和音乐表现力的丰富。

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各地区都在召唤,让我们携手高歌,去体验自然和人间神话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