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分析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学习内容1、+8 -5 13 +20 -6.7 5/7 0 +90.3 3/2 -5.5 -96 +80 -18/7正数:负数:2、东西方向为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物体原地不动记为()。
3、如果风车逆时针方向旋转60°记作-60°,那么顺时针方向旋转30°记作()。
4、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
5、在数轴上,0记作原点,原点左边的数都是()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
6、正数都()0,负数都()0,正数()所有的负数。
7、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他们所表示的数是()和()。
8、不小于-4,有不大于0的整数是()。
9、把-3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沿数轴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对应的数是()。
10、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这时点所对应的数是()。
11、有一种计分方法,以80分为准,88分记+8分,某个学生74分,应记为()。
12、读出下面各数:-500 +2/9 -0.2 -12/7 +1 0.125写出下面各数:负四点五三正零点零四负四十七点七三千四百13、爸爸本月工资1570元,稿费300元,生活费用去850元,用正负数表示分别是()、()、()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形,他们的面积()。
2、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
3、当圆柱的()和()高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4、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cm的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5、圆柱有()条高。
6、圆柱的侧面展开,得不到()。
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12.56cm,宽 6.28cm,的长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为15cm,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1、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分析: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
从而产生了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中学习,现在提前到六年级学,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要求: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数轴表示正负数课时安排: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1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 理解分类讨论思想。
3.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小学阶段教学负数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学习有理数作准备。
二是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水位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等。
想要简清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需要引入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
小学阶段对负数的学习,主要是出于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在引人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的度。
作为中学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结合具体实例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计划

精选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剖析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下边我将从讲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剖析。
一、教课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
包含: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课目的。
1、单元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色。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研究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质问题。
感情目标 : 经过察看、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2、教课要点:(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课难点:(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三、学情剖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添了形体的知识,促使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一、特色一:联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获取立体图形。
这一内容的增添能使学生对峙体图形有个完好的认识。
分别在教材的 11 页和 24 页,经过迅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变换。
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纳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想,再操作。
教课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②自己着手迅速转动小棒,考证自己的猜想。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扇形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关系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况且,人们已经很少手工制作扇形统计图,利用计算机画出扇形统计图,即方便又准确,而且十分美观。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一)直接呈现扇形统计图,鼓励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中的数据信息,并利用统计图例的百分数进行有关的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例1初步教学扇形统计图。
在给出“我国陆地总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的同时,呈现一幅“我国陆地各种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这是一幅扇形统计图,里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各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教材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引出扇形统计图,是由于两点原因:一是不教学扇形统计图,没有必要呈现扇形图的形成过程;二是学生能够看懂扇形图的信息,不需要给予其他帮助。
在呈现扇形统计图以后,教学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学生独立看图,交流“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大多数学生会一一说出图中的五个百分数,并且根据五个百分数的大小关系以及扇形统计图例五个扇形的大小,看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
接着体会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明白我国陆地总面积是单位“1”的数量,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
然后感到扇形统计图不是呈现五种地形的面积各有多少,而是分别表示每种地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学生看到、想到并说出上述内容,就初步认识了扇形统计图。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第三单元试卷分析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命题意图《圆柱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单元测试意在考查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检测分析第一题: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主要考察的是圆柱与圆柱的相关基础概念、底面周长、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圆柱侧面展开图与侧面积的关系、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等积变形问题、知道体积底面积求高、切割圆柱后表面积的变化等,失分较多的是5、7、9、11题。
完成较好的是1、2、3、4、6、8题。
失分原因是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到位、不能熟练应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进行计算、等积变形问题理解不到位。
第二题:选择题。
(每空1分,共10分)主要考察的是圆柱的形成、圆柱各部分的认识、圆柱半径变化体积如何变化、正方体里最大的圆柱的体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公式的的共同点、等积变形、圆柱与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关系、切割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失分较多的是3、4、6、8、9题,完成较好的是第1、2、5、7、10题。
失分原因是遇到题目不知如何处理,从何处理,做题方法上有所欠缺,同时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不到位。
第三题: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主要考察的是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决定体积与表面积的因素、高的变化对圆柱及圆锥的体积的影响、圆柱侧面积的认识及计算方法、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积相等时表面积是否相等。
完成较好的是1、4、5、7、8题,失分较多的是2、3、6、9、10题,失分原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能力。
第四题:计算。
(共28分)主要考察的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圆柱与圆锥组合图形的体积的计算、底面是圆环的圆柱体积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负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同时,学生也能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此外,学生还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同时,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本单元的具体编排包括例题内容,例如引出负数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认识数轴和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建议包括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教师应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
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这份文档对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进行了分析。
教材特点
本教材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小数和分数、计算、图形
与位置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自然数、0以及负整数的概念,教学方法灵
活多样,生动易懂。
通过多种游戏和练,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小数和分数
本单元是六年级的难点,但教材配有丰富的例题和练题,让学
生逐步掌握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计算
本单元主要涵盖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列竖式、多位数的四则
运算等内容。
教材难易适度,环节衔接合理,让学生轻松理解运算
方法和技巧。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
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乘法口诀表的掌握和乘法的计算方法,课
程安排合理,练题量适宜,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技巧。
第五单元图形与位置
本单元介绍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判断和绘制,让学生对数学图
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总结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内容全面、严谨、易懂,适合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材分析(课件)

题的能力。
关键课例:圆柱的认识 例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有效开展活动
让侧面“展开”的慢一些
先猜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 验证,动手剪
再把展开的图形围成圆柱,探究展开图与圆柱间的关系。
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在 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例如教材联系长方 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联系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是按照引出问题—— 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 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 教材分析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课标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
空间观念
(核心)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 体空或间图观形念的主形要状是、指大对小空及间位物置体关或 系图的形认的识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 认识。能能够够根根据据物物体体特特征征抽抽象象出出几 何几图何形图,形根,据根几据何几图何形图想形象想出象所出 描所述描的述实的际实物际体物;体想,象想并象表并达表物达 体物的体空的间空方间位方和位相和互相之互间之的间位的置位 关置系关;系感。知感并知描并述描图述形图的形运的动运和动 变和化变规化律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 解现空实间生观活念中有空助间于物理体解的现形实态生与 活结中构空,间是物形体成的空形间态想与象结力构的,经是验 形成空间想象基力础的。经验基础。
旋转 视图还原 抽象 切和裁 展开和折叠
等积变换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北师大下册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体现了《标准》以及整套教材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教材构思与编写上有新的特点和创新。
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如下分析和说明:一、学习内容与目标(一)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发展推理能力。
(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1-6年级总复习为了将学生所学的全部小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并方便教师和学生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知识的不同要求,总复习的编排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理解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掌握分类讨论思想。
3.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小学阶段教学负数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研究有理数作准备。
二是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水位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等。
想要简清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需要引入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
小学阶段对负数的研究,主要是出于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研究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的度。
作为中学研究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结合具体实例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八套)

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参考。
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二)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达标试卷及答案(四)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达标试卷及答案(五)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达标试卷及答案(六)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达标试卷及答案(七)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达标试卷及答案(八)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一种商品售价80元,比过去降低了20元,降低了(____)%.2、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为5:2,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
3、有一天,五(1)班出席48人,缺席2人,出勤率是(_____),第二天缺勤率是2%,有(____)人缺席。
4、一个圆柱体表面积是336平方厘米。
把它从中间切开,得到两个一样的圆柱体。
它们的表面积和是432平方厘米,那么原来圆柱体的高是(____)厘米。
(π取3)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_____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_____倍.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栋楼房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____)。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____)。
冰箱的容积大约是216(____)。
一盒牛奶的净含量约是250(____)。
7、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______)厘米.8、两个自然数的差是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差是20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______)。
9、把一根长3米,底面半径5厘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两段,表面积增加(______)平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八套)

3、挖开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周长是50.24米,求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4、某商店经销一种泰山旅游纪念品,4月份的营业额为2000元,为扩大销售量, 5月份该商店对这种纪念品打9折销售,结果销售量增加20件,营业额增加700 元. (1)求该种纪念品4月份的销售价格; (2)若4月份销售这种纪念品获利800元,5月份销售这种纪念品获利多少元?
21 略 54
C B C C B
V
V 四 1、0.4 40 0 3
20 30 7.6 0.75
2、5.634 578 2.5
10
3、x=14. 4 五 3. 6小时
x=0. 6
x=l. 8
200千米 40・25%= 160(元)答:这件T恤的原价是160元。 每小时110千米
6 / 42
2. 4小时 96千米 144千米
5、一双皮鞋的原价为370元,购买时便宜了 111元,便宜了百分之几?打了儿 折?
10 / 42
参考答案:
3 6 3 135 = 3X3X3X5 4 3: 2 9: 4
略
947010 6 六分之一 15 9 6 9
七
C B C C A
X
X
X
V
X
四 1、0. 63; 0. 042; 0. 051; 0:
0. 14X0. 3=
5.5X10=
2.6X0. 5=
2、用竖式计算。
30. 944-17
30. 424-0. 13
1.7X0. 03= 0. 12X6=
1.87X0= 7X0. 08=
6.8+0.9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 / 42
5. 86X4.2 3、解方程 13. 2x+8x=63. 6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一、面的旋转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 侧=ch 。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2πrh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 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 底表示底面积,d 表示底面直径,r 表示底面半径,h 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 表=S 侧+2S 底 或 S 表=πdh+2π)2d (² 或S 表=2πrh+2πr 2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V 表示圆柱的体积,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那么V =Sh 。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 =Sh 。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πr 2 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π(d ÷2)2 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π(C ÷π÷2)2 h ;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 =Sh 。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
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
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1、圆柱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7.圆柱的体积: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5、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即s表=s侧+2s底。
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V=Sh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10、圆锥的母线: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周上点到顶点的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汇总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因数和倍数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编排特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显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的哪个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问题,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这一点需让学生清楚。
2.注重对统计量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避免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统计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负数一、教学内容1.负数地初步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四、具体编排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内容例1 引出负数的必要性例2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例3 认识数轴例4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五、教学建议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
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六下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一、教学内容1.圆柱2.圆锥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例1 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征例2 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圆柱的表面积例3 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4 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圆柱的体积例5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例6 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圆锥圆锥的认识例1 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征圆锥的体积例2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 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
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椎体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第三单元比例一、教学内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编排特点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例的意义。
例1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教学时,可先复习比的知识,然后出示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
选取其中两个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由比值相等,将它们写成一个等式,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找比组成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可利用前面组成的比例,认识项、内项、外项。
然后结合一个或几个比例式,让学生通过讨论,逐步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1)例2。
例2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根据问题设、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可让学生自行解答。
(2)例3。
例3是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
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例1。
例1教学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接着把正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学时,教材提供的6组数据不必通过实验得出。
让学生计算出每组数据相应的底面积后,教师可以出示几个问题:(1)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明确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一定)。
2.例2。
例2教学正比例图像。
教材直接呈现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再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可先出示例1的数据表和坐标系,结合数据表中的数据说明: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
师生共同描点,并把描好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形成体积和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引导学生认识该图像。
3.例3。
例3教学反比例的意义。
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
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仿照正比例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三)比例的应用1.比例尺。
(1)主题图。
教材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
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然后,进一步说明:根据需要,有时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到图纸上。
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
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3)例2。
例2是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应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设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比例尺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可以用正比例来解。
例3是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画出操场平面图。
教学时,小组讨论:确定的比例尺是多少?怎样求长、宽的图上距离?结果是多少?讨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的方法时,应让学生理解教材中呈现的两种算法以及它们不同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调整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例4。
例4是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确: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然后让学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观察它们发生的变化。
之后,再要求学生将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并观察图形发生的变化。
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3.用比例解决问题。
(1)例5。
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时,要突出运用比例知识解答的思路,引导学生判断: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求解。
学生解答后,教材进一步改变例5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例6。
例6是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