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科波菲尔》名著导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案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学目标:了解故事梗概及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故事梗概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
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佩克提家里。
佩克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后父家。
然而后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
他母亲给后父生了个儿子,不久,他母亲在后父的折磨下与那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去世了。
母亲去世后,后父因嫌学费太贵,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
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安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弗茨。
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佩克提一家。
已经和海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弗茨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
佩克提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
他从安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
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
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
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
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密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
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后因他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课件

描,真实的再现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英
国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
剥削;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狄
更斯揭开了丑陋的社会真相。
伦敦孤儿
3. 众多的孤儿、苦儿、弃儿、流浪儿、低能儿、小乞丐。他
们衣食无着, 备受虐待, 过着非人的生活, 遭遇催人泪下。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的呈现引发人们对儿童的同情、怜 悯、帮助,使得社会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帮助遭受苦难 的儿童,从而改变儿童的命运和生活现状。
鉴赏语言魅力
领略一下狄更斯在塑造童年时期 的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主人公时独特 的语言魅力。
精彩语言
首先清晰地浮现在脑前的便是我母亲,我那长着一头
秀发,模样年轻的母亲,还有没模没样的皮果提。皮果
提的眼睛真是黑,以致她周围的那部分脸色也发暗,她
的双颊和双臂硬梆梆而又红彤彤,我常为鸟们不来啄她,
而去啄苹果而感到奇怪。
以童年视角为观察点,生动刻画了女仆佩葛蒂的外貌 形象。大卫把自己模样年轻的母亲和没模没样的佩葛 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是以幽默的语言、细腻的笔 法准确形象的描写出了佩葛蒂的黑眼睛、发暗的脸色 和红彤彤的双颊和双臂等细节部分。
精彩语言
一群在我看来个头高得可怕的家禽总是趾高气扬、气 势汹汹地走来走去。有一只公鸡总要飞到柱子顶上去打 鸣,每当我从厨房窗子朝它看时,它似乎格外注意我, 它的样子凶猛极了,吓得我发抖。院门边有一群鹅,我 每次走过那里时,它们就伸长脖子摇摇摆摆地追我,结 果正像被野兽困住过的人会梦见狮子一样,我在夜里也
走进作品
这时,天色已黑;我坐在那儿休息时,听到钟敲响了 十点钟。好在那是个夏夜,天气也很好。我喘过气来,
再不觉得嗓子眼发紧发干了,就站起来又往前走。尽管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教学设计3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教学设计3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
2、了解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1、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作品简介、精彩片段观赏、最喜爱或最厌烦的人物形象。
2、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业成果。
3、测试评价: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写一段赏析文字。
《大卫?科波菲尔》教案教学意图:《大卫?科波菲尔》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全部的其他作品。
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这么宏大的一部作品,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以及写作背景、社会背景。
教学设计:1.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作品简介、精彩片段观赏、最喜爱或最厌烦的人物形象。
2.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业成果。
3.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写一段赏析文字。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
2.了解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梳理探究、延长拓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全部的著作中,我最宠爱的是这一部。
像很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
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二、背景介绍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宏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诞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担当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当报社采访记者。
他 1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苦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很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

《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认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部分,梳理主要人物关系,了解《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
3.自由朗读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精彩片段并赏析,体味、感悟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
学习重点:自由朗读精彩片段并赏析,体味、感悟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以孤儿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简介作家、作品【知识链接】1.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代表作品《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 《大卫·科波菲尔》作品评价在我所有的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
对于我想象中创造出的所有孩子,我都是个溺爱的父亲,从没人像我这样对他们深深爱着。
名著导读: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名著导读: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教学博苑2010-11-02 1634名著导读: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高三语文组资料整合“在我所有的书中,”狄更斯写道,“我最喜欢这一本。
你不难相信我是一个痴爱的父亲,深爱着我理想中的每一个孩子。
没人像我这样深爱着这个可爱的家庭。
但是,像许多痴心的父亲一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最钟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本书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
狄更斯通过大卫悲欢离合的一生,多层次地刻画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善良纯洁、奋发向上的大卫最终实现了他的生活目的,达到了精神上的幸福和谐。
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总的说来,《大卫·科波菲尔》和《匹克威克外传》是世人公认的极富人情味的小说,因为《大卫·科波菲尔》和《匹克威克外传》是19世纪中期这位英国作家的绝大多数爱好者首先选择的书。
其中的缘由不难领会。
凄凉的童年回忆构成了小说的基础,并形成了他个人的风格。
从许多方面都不难看出,这是他最富才华和最通俗易懂的一本书。
故事从头至尾充满着激荡人心的韵律,悲怆凄婉与诙谐相互交融。
通篇的精神是仁爱与同情,总之,充满着人情味。
G·K·切斯特顿先生是这么描叙《大卫·科波菲尔》和其的。
他说:“他塑造的人物仿佛就近在我们的身边,压迫着我们。
即使我们能够,我们也将不会把他们忘怀。
即使我们想要忘记,我们也将不可能忘记。
这些人物比其塑造者更为生动。
”一、名著梗概小说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在他父亲死后六个月生下的,故事从他出生时写起。
《大卫 科波菲尔》名著导读

《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1、[作者狄更斯简介]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
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2、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一本怎样的书?《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 850年。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

理想。
返 回
Dora Spenlow
艾妮斯
艾妮斯无论是从容貌、学识,还 是从品德、思想上,几乎都无可挑剔。 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
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
力、坚强的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 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
人 物 形 象 分 析
摩德斯通小姐
艾妮斯 贝西姨婆
大卫·科波菲尔
朵拉
克拉拉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 中的主人公。 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 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 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 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
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
——the end
具体生动的世态风情,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显示了狄更斯描
绘生活的天才。他特别擅长通过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服饰装束、 习惯好恶以至某些怪僻,写出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
狄更斯是幽默的巨匠。巧妙的漫画手法,夸张、诙谐,
处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以善意的揶揄,表现普通人的命
运或性格的某个方面,洋溢着作者对他们的爱抚之情,其中 又往往包含着一种凄楚的哀感,仿佛含着眼泪在微笑,它很
•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 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 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情谊。 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 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 斯蒂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访问佩葛蒂一 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 提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蒂福兹私奔国 外。佩葛蒂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

D、大卫最后成了一名大官,与爱格妮斯结了婚。
10、下列人物性格 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吉晗) A、大卫:刻苦上进,热爱生活。 B、艾格尼斯:美丽善良,可爱贤淑。 C、斯蒂福思:能够为他人着想,大方,温暖
D、贝茨小姐:豪爽仗义,对生活充满信心
11、下列关于情节描述错误的是() (吉晗) A、姨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 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大卫的座右铭。 B、密考伯先生揭发了希普照的三大罪行:搅乱韦克菲先笺事务、 伪造签字、欺骗讹问他诈韦克菲先生。 C、狄克先生将安妮与表兄捷克 私情告诉了斯 特朗博士。
下列人物出自名著《大卫· 科波菲尔》,请任选其中一位, 对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1、贝西姨婆 2、米考伯先生 3、希普 4、安妮斯 5、默德斯通先生 6、佩葛蒂先生 7、斯蒂福斯 8、朵拉 9、爱米莉 10、密考伯
精彩复述 1、麦尔先生被解雇(黄剑) 2、密考伯精神(黄剑) 3、汉姆之死(陈畅) 4、希普事败(陶聃) 5、说一个小说善最终占胜恶的情节 6、说一个令你难忘的故事情节
个家庭的故事。
14 密考伯要大卫记住的教训是,“ ”但密考伯那种“ 的典型,也被称作“ ”。 ”的性格成为文学中
13、下列是对名著《大卫· 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 就的说明,找出错误的一项( )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 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 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 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 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 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详解课件

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具有象征意义,如大卫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 折和磨难,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坎坷。
环境象征
作品中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描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 命运走向。
05
作品影响与评价
作品影响
01
文学地位
《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被广泛认为
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04
艺术手法分析
叙事手法
第一人称叙述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通 过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视角, 让读者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内心世界。
回忆录体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叙事结构,将 大卫的人生经历按照时间顺序串 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叙事线索。
多线索叙事
小说中存在多条线索,包括大卫 的个人成长、爱情经历、事业发 展等,这些线索相互交织,丰富
02
传播范围
《大卫科波菲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成为世
界各地读者喜爱的作品。
03
社会影响
小说中通过对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经历和人生奋斗的描绘,深刻
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现实主义风格,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
的揭示。
作品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评论家和学者认为《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优秀 的小说之一,其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主要作品
《双城记》、《雾都孤儿》、《老古玩店》等。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正 在进行,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人 民生活困苦。
个人背景
狄更斯个人经历丰富,童年家境 贫寒,曾在鞋厂工作,后成为记 者和作家。
作品主题
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该书由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于1849——1850年。
一、内容简介: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
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兄弟辟果提先生家里。
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后父家。
然而后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
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
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兹。
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辟果提一家。
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
辟果提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
他从艾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
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
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
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
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
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与此同时,辟果提和汉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
名著导读《大卫 科波菲尔》课外阅读材料

名著导读《大卫 科波菲尔》课外阅读材料 编写人:高二语文组 时间:2021.08.29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我们要忘掉不幸,在挑战中生活下去,而不是被逆境给打倒了。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导读:卑贱,虚伪,残忍,我们来向这个世界报到时都不曾携带这些东西,但是走着走着,这些东西就像尘埃一样扑向我们。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这段话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是大卫·科波菲尔的姨婆谆谆告诫他的话。
有一次跟一个女生交流写作体会,我提到了这段话。
她瞪大眼睛肯定地说:“老师,我们书上没有这段话!”我说有的。
她坚持说没有。
后来,还是教材站出来说话,证明我是对的。
我不是那女生的语文老师,但我可以想见,她的语文老师没有注意到这段话;而那个女生也不大可能去注意到这段话,因为既然老师不讲,就不会考,不考的东西,学它干嘛。
但这却是多么好的一段话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读到它、思考它、践行它。
——永不卑贱。
奴性十足的人,一律打着鲜明的“卑贱”戳记。
以自我的卑琐,培植他人的下贱,这几乎是所有卑贱者的拿手好戏。
鲁迅在他的《孤独者》中塑造了一个名叫魏连殳的形象,他的人生际遇颇像坐“过山车”,忽而低到尘埃里,忽而高到云头上。
在他低到尘埃里时,那些世故的小孩子都嫌弃他,连他的花生米都不肯吃;当他高到云头上时,他给小孩子送礼物,前提竟然是要小孩子“装一声狗叫,或者磕一个响头”。
这样的故事居然还有“现实版”,在饥饿的年代里,莫言就曾被粮食管理员用一块豆饼诱着,被迫学狗叫。
你可能觉得学狗叫的人卑贱,其实,迫人学狗叫者的卑贱程度比学狗叫者高一万倍。
越是卑贱,越是嚣张,一个人的嚣张指数与其卑贱指数呈正相关。
——永不虚伪。
有谁能清醒地意识到,其实,“虚伪”天天都跟我们腻在一起,“皇帝的新装”在我们身边长演不衰。
我们见惯了虚伪,渐渐沦丧了说出真相的勇气与热忱。
我想,这样的道理不会有人不明白——我们可以叫醒一个深睡的人,但是,我们休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导读

阿格妮丝无论从容貌还是品德、学识、思想上来说,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及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的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密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他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塞德克的王座法院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 他就苦恼。”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机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此外,他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他在给希普做秘书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陷害维克菲先生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阴谋,贝西小姐为感谢他,资助他去了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主讲人:XXX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
作者:狄更斯
01
02
03
04
作者介绍
情节分析
艺术特点
回味经典
作者介绍
Author introduction
英国作家,日尔曼人。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狄更斯 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大卫从佩葛蒂哥哥家回到自己家里,发现默德斯东先生和母亲结了婚。这位先生一改结婚前的态度,不许大卫的母亲再像以前那样爱大卫。母亲生性软弱,从此以后,大卫的处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继父对他十分凶狠,百般折磨他。有一次当继父用鞭子打大卫的时候,大卫把他的手咬伤了。这一下他把大卫监禁了几天,之后又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大卫在这所学校里受尽了屈辱和摧残。开始,校长就秉承默德斯东姐弟的旨意, 在他身上挂了一块写有 “当心他,他咬人”的告白牌,之后他又无数次地忍受校长的鞭打。这就是大卫艰难人生的开端。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作者的生活背景。
2.熟悉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 能结合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外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你知道狄更斯吗?你知道《大卫·科波菲尔》吗?二、作者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
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一生刻苦写作。
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
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以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
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高中语文 必修一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
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因无法清偿债务而 被投进债务监狱。这时刚满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 挑起全家生活重担,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 作坊去当童工。为节省开支,母亲和弟妹都搬进 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 期日领到薪水就买些食物去监狱看望父母弟妹。 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位远亲的一笔遗产, 还请债务后出狱。狄更斯离开鞋油作坊进入一家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必修一 P89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是英国十 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
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 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
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
种罪恶。代表有《双城
记》《雾都孤儿》《大 卫·科波菲尔》《匹克威 克外传》等。
——《双城记》开篇
《雾都孤儿》描写了资本主义社 会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小说以 雾都伦敦为背景,主人公奥立弗 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 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 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 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 世并获得了幸福。 奥利弗出生 于苦难之中,在黑暗和充满罪恶 的世界中成长,但在他们的心中 始终保持着一偏纯洁的天地,一 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并不能使 他们堕落或彻底堕落,发而更显 示出他们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夺 目的晶莹品质。
科波菲尔从一个贫苦的孩子成长为一 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 家。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 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 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 努力,终于获得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 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 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 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 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 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 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 正在直下地狱。
《大卫 科波菲尔》名著导读

《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复习提纲2014.11.12一、背景介绍1、作家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19世纪小说家,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他既是一位“娱悦大众”的通俗作家,又是一有艺术独创性的伟大天才。
2、作品狄更斯早年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奥立佛·退斯特》(又译作《雾都孤儿》)等均造轰动。
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代表作,也是其“半自传体”的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
但是狄更斯没有釆用“纪实”的方法,而是把它们都“化用”了,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本书的高潮是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即渔民海姆奋不顾身地下海救诱骗自己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
狄更斯小说创造的许多人物都作为常见名词进入英语词典,成为英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卫•科波菲尔》就有阴险小人希普和债多不愁的密考伯等。
而狄更斯父母的形象是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
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二、作品导读1、小说主线那就是大卫的成长史。
2、写作意图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主思想,具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巨大的道德力量。
本书中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忠心耿耿的佩葛蒂、心地善良的佩葛蒂先生、债多不愁的密考伯、心胸比海洋更博大的海姆等,也塑造了凶残贪婪的默德斯东、险诈冷漠的史蒂尔福斯母亲、阴险小人希普等反面人物。
作者将上流社会所谓有教养的夫人那颗自私、冷酷的心与劳动人民善良、慷慨、自尊的心相对照,从中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1、[作者狄更斯简介]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
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2、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一本怎样的书?《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 850年。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
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
《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
孤儿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本书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
作者通过大卫悲欢离合的一生,多层次地刻画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善良纯洁、奋发向上的大卫最终实现了他的生活目的,达到了精神上的幸福和谐。
3、狄更斯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
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
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
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4、《大卫·科波菲尔》作品简介:《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
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
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
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
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
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
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
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
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
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
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
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
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5、《大卫·科波菲尔》艺术魅力:大卫《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
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
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
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读《大卫·科波菲尔》和读狄更斯的其它小说一样,人们感到每一个人物--从主人公到没说过话的狱吏--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狄更斯极会渲染气氛,方法就是细节刻划。
如他在写默德斯通先生给大卫上课时,出了这么一道题:'如果我上干酪店买四千块格洛斯特双料干酪……'只有他会详细写出是'格洛斯特的双料干酪',可这正好更生动衬托出默德斯通的性格--刻板、有意要为难大卫。
他描写大卫的宴会,其中每种菜都描写得丝毫不爽,而这也就更使人感到真切,有如身处其中。
你可以指责他太注重繁文缛节的描写,但你不能不承认,如果抽去这些细节详尽的描写,你又怎么能放下《大卫·科波菲尔》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还记得克拉拉、姨奶奶、希普、密考伯,还有那个旧衣商?能这样入丝入扣描写细节,可见狄更斯是一位观察力和感悟力多强的人。
他借助他的笔把他的丰富感受告诉了读者,令读者和他一起在喜怒哀乐中沉浮。
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以一个很精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向我们勾勒一个金钱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黑暗和罪恶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辛酸。
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来说,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不要再盲目的追求一些虚无的东西还原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6、故事情节再现:故事情节叙述一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佩葛蒂的照管下长大。
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佩葛蒂的哥哥家里。
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卫回家后,后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
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安妮斯结下情谊。
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提福兹。
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访问辟果提一家。
已经和海穆订婚的爱弥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提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提福兹私奔国外。
辟果提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爱弥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
他从安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
这使大卫非常愤慨。
但这时,大卫堕入情网,爱上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
他俩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因为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
姨婆也濒临破产。
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密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
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
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后因他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
贝西小姐为了感谢密考伯,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
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
海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
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爱弥丽怀念海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