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附着力的六等级及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
油漆附着力标准
![油漆附着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88f9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0.png)
油漆附着力标准油漆附着力是指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油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油漆涂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油漆附着力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应当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比如GB/T 9286-1998《涂料膜附着力检测方法》等。
在制定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基材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际使用情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油漆附着力标准应当包括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两个方面。
检测方法是指如何对油漆涂层的附着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划格法、剥离法、拉伸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
评定标准是指根据检测结果对油漆涂层的附着力进行等级划分,一般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级。
另外,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不同类型油漆的特性。
比如水性油漆、溶剂型油漆、粉末涂料等不同类型的油漆在附着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漆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
此外,油漆附着力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油漆产品的监督抽检,确保产品符合附着力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控制,确保产品的附着力达到标准要求。
最后,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安全性。
在进行油漆附着力测试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同时,应当鼓励研发低VOC、低污染的环保型油漆产品,促进油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油漆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油漆附着力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油漆产品。
油漆附着力的检测标准
![油漆附着力的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5e9eb7f7fd5360cba1adb52.png)
油漆附着力的检测标准
我们判断油漆附着力的标准主要是看面漆或电镀层被胶带粘起的数量和百格的百分比。
一共分为五个等级:
1、ISO等级:5=ASTM等级:0B,这代表油漆的剥落面积大于65%。
2、ISO等级:4=ASTM等级:1B,一些方格部分或者全部剥落,剥落面积大于35%-65%。
3、ISO等级:3=ASTM等级:2B,代表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大面积油漆剥落,甚至有的格子部分被整片剥落,面积超过15%-35%。
4、ISO等级:2=ASTM等级:3B,代表切口和相交处边缘被剥落面积大于5%-15%。
5、ISO等级:1=ASTM等级:4B,这代表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的油漆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小于或等于5%。
6、ISO等级:0=ASTM等级:5B,这代表了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切口边缘完全光滑。
这是最高等级的附着力。
涂料化学—第10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分析
![涂料化学—第10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6cb0ce26fff705cc170a68.png)
按施力方式分:以恒定外力长期持续的作用;以一定速度缓慢短期作用
的;突然的力冲击作用的;继续反复作用的。
10.1 无定形聚合物力学性质的特点
内力、应力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同时,在其内部还会产生对抗 外力的附加内力,以使材料保持原状,当外力消除后,内力就会 使材料回复原状并自行逐步消除。当外力与内力达到平衡时,内 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定义为应力。
(iii )粘性流动(ε3):
分子间无交联的线形高聚物,则会产生分子间的相对滑移, 它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外力除去后,粘性形变不能恢复,是不可 逆形变。 0 (t<t1) ε3
3=
t1 t2 t
0 t (t1 t t2 ) 3
粘性流动示意图
0 t 2 (t t 2 ) 3
3-----本体粘度
当聚合物受力时,这三种形变是同时发生的。
10.1 无定形聚合物力学性质的特点
线性聚合物的蠕变曲线
2+3 玻璃态 高弹态 粘流态
1
2 3 t2 t
1 蠕变量很小 1 + 2 1+2+3 存在永久形变
t1
1
( t ) 1 2 3 -t
(1 e ) t E1 E2 3
10.1 无定形聚合物力学性质的特点
不同温度下的应力松弛曲线 粘流态
t
玻璃态 高弹态
(1)如果 T>>Tg ,如常温下的橡胶,链段易运动,受到的内摩擦力很小, 内应力很快松弛掉了,甚至可以快到觉察不到。 (2)如果T<<Tg ,如常温下的塑料,虽然链段受到很大的应力,但由于 内摩擦力很大,应力松弛极慢,也不易觉察到。 (3)如果温度接近Tg(附近几十度),应力松弛可以较明显地被观察到, 如软PVC丝,用它来缚物,开始扎得很紧,后来就会慢慢变松,就 是应力松弛比较明显的例子。 (4)只有交联高聚物应力松弛不会减到零(因为不会产生分子间滑移), 而线形高聚物的应力松弛可减到零。
第九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
![第九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https://img.taocdn.com/s3/m/9a2bde4289eb172ded63b783.png)
t ˆ sint
虎克(理想)弹性体
t ˆ sint
牛顿(理想)粘流体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Shear 剪切
A0
A0
F
F
Shear stress
剪切应力
Shear strain
剪切应变
F
A0
tan
Shear modulus
剪切模量
G
Shear compliance
剪切柔量
J 1 G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Compression 压缩
V0
V0V
Hydrostatic pressure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Main-Chain Motions
Schatzki crankshaft mechanism 曲柄运动
Side-Chain Motions
Torsional vibrations 扭转 Oscillation 振动 Wagging 摆动
Tll Transition 液-液转变
the onset of the ability of the entire polymer molecule to move as a unit
涂料与粘合剂
第九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和附着力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Tensile 拉伸
Tensile Stress
拉伸应力
F
A0
Tensile strain
拉伸应变
l l0 l
l0
l0
Young's Modulus E
杨氏模量
Tensile compliance D 1 E
漆膜附着力等级
![漆膜附着力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da274d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b.png)
漆膜附着力等级
附着力是指漆膜与基材之间的粘着能力。
根据实验室测试和相关标准,我们将漆膜附着力分为以下等级:
等级0:无附着力。
即漆膜无法与基材粘结,容易脱落或剥离。
等级1:极低附着力。
漆膜与基材的粘着能力非常低,容易受到外界轻微因素的影响而脱落。
等级2:低附着力。
漆膜与基材的粘着能力较低,可能在受轻微冲击或刮擦时出现脱落。
等级3:中等附着力。
漆膜与基材的粘着能力中等,能够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牢固,但在受较大冲击或剧烈刮擦时可能脱落。
等级4:较高附着力。
漆膜与基材的粘着能力较高,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保持牢固,但可能在受到异常冲击或剧烈刮擦时略微脱落。
等级5:极高附着力。
漆膜与基材的粘着能力非常高,能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持牢固,即使受到强烈冲击或剧烈刮擦也不易脱落。
以上等级仅供参考,具体的漆膜附着力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
请在实际使用前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涂料第10讲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
![涂料第10讲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https://img.taocdn.com/s3/m/667a5d4369eae009581bec7e.png)
10.2漆膜的强度
10.2.1应力-应变曲线与聚合物的强度 拉伸曲线: 聚合物材料受到拉伸作用而发生 伸长,在拉伸至断裂发生前的应力-应 变曲线称为拉伸曲线。曲线的终点是 材料的断裂点。
A
1
σ
B
2
C
3 4
ε
10.2.2漆膜的展性
聚合物材料是否具有展性是和其应力-应 变曲线相关的,最重要的就是其拉伸曲 线的情况。其中断裂伸长是一个重要的 量度。 当Tb<T<Tg时,漆膜在外力作用下有相 当大的伸长(强迫高弹形变),且这种 形变可保留下来,即漆膜有一定的展性, 表现出硬而韧的性质。
高速
应 力
B A D C
低速
应变
10.2.4漆膜的耐磨性
涂料的耐磨性可由断裂功来衡量,断 裂功可由应力-应变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来衡量,前已讨论,应力和应变曲线 的形成和应变速度是相关的,为了衡 量耐磨性,应该是用相应于摩擦速度 的断裂功。
耐磨性与聚合物本身有关,也和摩擦系 数大小有关。涂料中加入石蜡或含氟的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摩擦系数,增加耐 摩擦性。
聚合时收缩情况示意图:
CH2
CH
范德华距离
CH2
CH
COOR
COOR
键距 聚合
CH2
CH CH2 CH COOR
COOR
开环聚合时收缩率小,环氧树脂固
Ο
Ο
H2C
范德 华距 离
CHR
聚合
H2 C
CHR
Ο H2C
CHR
键 距
H2C
Ο CHR
与内耗有关的因素:
1、与聚合物分子本身的结构有关。聚合物分 子如果有较大或极性的取代基时,因为这些基 团可增加运动时的内摩擦,会有较大内耗。 2、与温度有关,只有在玻璃态转化区附近, 内耗最大。 3、与角频率ω的关系也很大。只有在中间频率 时,链段运动跟不上外力的变化,内耗在这一 频率范围内出现峰值。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7b8be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9.png)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油漆附着力是指油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油漆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对油漆附着力的测试方法和评定等级进行了规定,为油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首先,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
在进行油漆附着力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方法应包括对不同类型的基材和油漆进行测试,以确保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实际应用。
其次,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对评定等级进行了规定。
根据测试结果,将油漆附着力分为不同等级,从而对油漆涂层的附着力进行评定。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油漆产品,确保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提高涂装质量和使用寿命。
另外,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还对油漆附着力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基材和油漆,其附着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的附着力要求,以确保油漆涂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附着力,不易剥落和脱落。
总的来说,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是油漆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保障油漆涂层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和评定等级,可以有效地评估油漆涂层的附着力,为用户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油漆产品提供了依据。
同时,标准对油漆附着力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油漆涂装质量,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促进油漆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的规定,加强对油漆附着力的测试和评定工作,确保油漆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提高涂装质量和使用寿命。
同时,油漆生产企业也应加强研发工作,不断提高油漆产品的附着力,满足用户不同需求,推动油漆行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油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油漆生产企业和用户单位能够充分重视标准的执行,共同推动油漆行业的健康发展。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https://img.taocdn.com/s3/m/50234f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3.png)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实用版】目录1.喷涂附着力的定义和重要性2.我国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分类和标准3.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应用和影响4.提高喷涂附着力的方法和技巧正文一、喷涂附着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喷涂附着力是指涂料在涂装过程中,与被涂物表面之间的粘附强度。
它直接影响到涂层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度,因此在涂料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实际应用中,喷涂附着力不足会导致涂层起泡、剥落、龟裂等问题,严重影响涂装效果和使用寿命。
二、我国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分类和标准在我国,喷涂附着力依据国家标准(GB/T 1728-2009)进行评定,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0 级:表示涂层与被涂物表面之间附着力极差,涂层容易剥离。
2.1 级:表示涂层与被涂物表面之间附着力较差,涂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剥离。
3.2 级:表示涂层与被涂物表面之间附着力一般,涂层在一般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
4.3 级:表示涂层与被涂物表面之间附着力良好,涂层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5.4 级:表示涂层与被涂物表面之间附着力优秀,涂层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三、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应用和影响喷涂附着力国标号在涂料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涂料研发、生产、施工及验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附着力的涂料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涂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高被涂物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因此,喷涂附着力国标号是衡量涂料质量和涂装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提高喷涂附着力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喷涂附着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合适的涂料和被涂物:根据被涂物的材质、用途和使用环境,选择具有良好附着力和耐久性的涂料。
2.表面处理:对被涂物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如除油、除锈、打磨等,以提高涂层与被涂物表面的粘附力。
3.涂装工艺:采用适当的涂装方法,如喷涂、刷涂等,控制涂料的厚度和涂装次数,以保证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4.固化条件:根据涂料的固化要求,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保证涂层的固化质量和附着力。
浅谈漆膜附着力及其检测标准
![浅谈漆膜附着力及其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e183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8.png)
浅谈漆膜附着力及其检测标准附着力,指的是两种不相同的物质接触部分的相互吸引力、分子力的呈现。
而且,仅仅当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特别接近的情况下才会呈现出来。
两种固体一般不行紧密接触,它们之间的附着力并不能产生作用,而液体跟固体则可以充分接触并产生附着力。
譬如涂料跟所涂物体之间就有附着力。
文章介绍的漆膜的附着力,指的是漆膜所涂物体表面由物理及化学力的影响下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
漆膜的附着力是考核漆膜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附着力的优劣直接营销到整个配套涂层的质量。
漆膜只有很好地附着在被涂物体表面上,才可以很好的起其应有的保护和装饰作用。
本文紧要就漆膜附着力测试的3项国家标准,并对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全文如下:漆膜的附着力是指漆膜与被附着物体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
漆膜的附着力是考核漆膜性能的紧要指标之一,附着力的好与坏关系到整个配套涂层的质量。
漆膜只有很好地附着在被涂物件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和装饰作用,才能达到应用涂料的目的,否则即使涂层具有很好的保护性和装饰性,但由于附着不好而造成大片脱落,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现行大多数产品标准中对漆膜附着力都有要求,因此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的讨论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一、漆膜的附着机理漆膜的附着机理,大体上可分为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两种。
机械附着力取决于被涂板材的性质及所形成的漆膜机械强度;化学附着力指漆膜和板材之间的分界面漆膜分子和板材分子的相互吸引力,取决于漆膜和板材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般认为,漆膜的附着性取决于成膜物质中聚合物的极性基团,如OH、COOH与被涂物表面的极性基之间的相互结合。
凡是削减这种极性结合的各种因素均将导致漆膜附着力的降低。
如被涂物表面有污染、有水分;涂膜自身有较大的收缩应力;聚合物在固化过程中相互交联而消耗了极性基的数量等。
二、漆膜附着力测试标准现行有效的漆膜附着力测定的国家标准有3项:1.GB/T17207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此法系将样板固定在一个前后可以移动的平台上,在平台移动的同时,用作圆圈运动的唱针划透漆膜,并能划出重叠圆滚线的纹路,从圆滚线的纹路中察看漆膜破坏的位置,以判定附着力的级别。
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ec0f5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e.png)
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电泳涂装工艺中,电泳漆膜附着力是评价涂装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泳漆膜附着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
因此,准确判定电泳漆膜附着力的等级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是为了对电泳漆膜的附着力进行评估和分类,往往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和判定标准。
通过这种判定方法,可以对不同附着力等级的电泳漆膜进行界定和区分,为后续的生产工艺提供指导和改进方向。
为了达到准确评定电泳漆膜附着力的目的,有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围绕电泳漆膜附着力的测试方法、判定标准和等级划分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了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首先,将对电泳漆膜附着力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进行阐述,展示其在涂装工艺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将系统介绍不同的判定方法,包括常用的试验手段和判定标准。
最后,对各种判定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这将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电泳漆膜附着力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正文将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将对电泳漆膜附着力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概念、影响因素以及重要性等。
通过对电泳漆膜附着力的深入探讨,读者将更好地理解文章后续内容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电泳漆膜附着力等级判定方法。
首先,将对当前存在的常见判定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包括传统的试验方法和基于表面分析技术的方法等。
然后,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将提出一种新的判定方法,对其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https://img.taocdn.com/s3/m/e8ac8c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5.png)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
摘要:
1.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定义
2.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重要性
4.如何提高喷涂附着力
正文:
一、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定义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是指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用于评价涂层附着力的一种性能指标。
附着力是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接强度,是衡量涂层质量的重要参数。
二、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根据涂层的附着力等级,分为1-5 级,其中1 级表示附着力最好,5 级表示附着力最差。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表示方法为“GB/T 1728-20XX”,其中“XX”表示国标号的版本号。
三、喷涂附着力国标号的重要性
喷涂附着力国标号是衡量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涂层的使用寿命、美观度和功能性。
在工程实践中,喷涂附着力国标号是评估涂层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如何提高喷涂附着力
提高喷涂附着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择合适的涂料和基材:涂料和基材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涂层的附着力,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涂料和基材。
2.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涂层附着力有很大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涂层的质量和附着力。
3.提高涂层的粗糙度:涂层的粗糙度对附着力有重要影响,适当的粗糙度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4.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基材的表面活性,提高涂层与基材的粘接力。
总的来说,喷涂附着力国标号是评价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36e36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0.png)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附着力理论和机理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与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与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当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表1>.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过涂料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一些提出的理论讨论如下.1.机械连接理论这种涂层作用机制适用于当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时,涂料能够渗透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时的钉子,起机械锚定作用. 当底材有凹槽并填满固化的涂料时,由于机械作用,去掉涂层更加困难,这与把两块榫结的木块拼在一起类似.对各种表面的仪器分析和绘图<外形图>表明,涂料确实可渗透到复杂"隧道〞形状的凹槽或裂纹中,在固化硬化时,可提供机械附着.各种涂料对老的或已风化的涂层的附着,以与对喷砂底材的附着就属于这种机理.磷酸锌或铁与涂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能提高附着和耐蚀性.图2展示了假定的底材表面形状和涂料的渗透.表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积.因为去除涂层所需的力与几何面积有关,而使涂层附着于底材上的力与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有关.随着表面积增大,去除涂层的困难增加,这通常可通过机械打磨方法提供粗糙表面来实现.截面的几何面积和实际的界面面积的比较见图3.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一般比几何面积大好几倍.通过喷砂使表面积增加,结果附着力增加,见图4.显然由于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附着并不按相同比例增加,不过通常可见到显着的增加.只有当涂料完全渗透到不规则表面处,提高表面粗糙度才有利,若不能完全渗入,则涂料与表面的接触会比相应的几何面积还小,并且在涂料和底材间留有空隙,空隙中驻留的气泡会导致水汽的聚积,最终导致附着力的损失.经常通过对已固化的涂层进行磨砂处理,可改进层间附着力<特别是在汽车涂料中>, 特别是在底色漆/清漆体系中,要求清漆平滑、光亮且表面能低,因此第二层清漆的附着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问题当涂料在比原定温度高得多的温度下固化或烘烤时间延长时变得更为严重,这两种情况下,对该表面进行轻度打磨表明,附着力可显着提高. 虽然表面粗糙化能提高附着力,但必须注意避免深而尖的形状,由于粗糙化生成的尖峰会导致透影<看到底材>,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希望这样;而且,深而尖的隆起会形成不均一的涂层,从而生成应力集中点,附着力降低,从而耐久性下降.只要涂膜稍具流动性,涂膜收缩,厚度不均匀以与三维尺寸的变化就很少会生成不可释放应力,但随着粘度和涂层刚性的增加以与对底材的附着力逐渐形成会生成大量的应力,并残留于干漆膜中.显然在固定施工参数<湿膜和干膜厚度>时,凸起部分的涂层厚度比凹陷处小,导致物理性质不同.这种不均一涂层具有很高的内部应力,在投入应用时,会进一步受到修补漆溶剂的侵蚀或老化的影响,偶而会超过涂膜的应力承受能力,导致裂纹、剥落或其他涂膜完整性的降低.电镀金属对聚乙烯和ABS塑料的附着力证明是来源于机械连接.金属电镀工艺包括首先对塑料表面处理,生成大量的机械凹陷,有利于机械连结,然后用氯化亚锡溶液活化,并在Pd2+溶液中使Pd沉积,不通电沉积镍,然后电镀所需金属,如铬.只有当塑料处理后生成连接凹陷时,电镀金属对塑料的附着力才强.不同预处理金属不仅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而且会生成表面连接点,机械连结对这类表面起着即使不是最关键,也是相当大的作用.未处理和磷化处理的冷轧钢板的表面形态,磷化后表面上可发现大量的交错的磷酸铁微芯片,芯片间的空间提供了大量的物理连接点.2.化学键理论在界面间可能形成共价键,且在热固性涂料中更有可能发生,这一类连结最强且耐久性最佳,但这要求相互反应的化学基团牢牢结合在底材和涂料上.因为界面层很薄, 界面上的化学键很难检测到.然而,如下面所讨论的,确实发生了界面键合,从而大大提高了粘结强度.有些表面,如已涂过的表面、木材、复合物和有些塑料,会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官能团,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和涂层材料形成化学键.有机矽烷广泛用于玻璃纤维的底漆以提高树脂和纤维增强塑料中玻璃的附着力,也可用作底漆或一体化混合物以促进树脂对矿石、金属和塑料的附着力.实质上,应用时生成了矽醇基,可与玻璃表面的矽醇基,或者也可能与其他金属氧化物形成强的醚键 .这类化学键合可发生在玻璃、陶瓷与一些金属底材表面的金属氢氧化物和含矽烷涂料间.含反应性基团如羟基和羧基的涂料倾向于和含有类似基团的底材更牢固地附着、这种机理的一个例子是三聚氰胺固化丙烯酸面漆对三聚氰胺固化聚酯底漆的优异附着力,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已固化底漆的剩余羟基会与面漆的三聚氰胺固化剂反应,实际上把底漆和面漆拉在了一起.当该涂料过烘烤<烘烤时间过长和/或固化温度过高>时, 面漆的附着力显着减弱,有时甚至无附着力.剩余羟基会对附着力有贡献可从IR谱图得到证实:标准烘烤的底漆富含羟基,而过烘烤底漆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的羟基.当底材含有反应性羟基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会和热固性聚氨酯涂料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合也完全可适用于解释环氧树脂涂料对纤维素底材的优异附着力.显然,正如红外光谱所证实的,界面上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和纤维素的羟基发生反应,导致纤维素上羟基伸缩振动峰3350cm-1和C-O的伸缩振动峰1100~1500cm-1的消失,同时环氧树脂的环氧基915cm-1峰和氧桥对称伸缩振动峰1160cm-1消失.有些聚合物对已交联的聚合物表面附着较弱,出现界面性的缺损.有报导称加入少量的某些含氮基团能大大提高附着力.例如氨基聚合物对交联醇酸树脂具有很强的附着力, 因为界面上两相间发生氨-酯交换反应,形成酰胺键.R1NH2+RCOOR2→RCONH-R1以丁胺作氨基聚合物的模型化合物可以很容易发现氨-酯交换反应.当胺加入未固化醇酸树脂的甲苯溶液中,两者在室温下很易反应形成二丁基苯二酰胺,并会结晶而析出 .FTIR光谱法检测氨基树脂和未固化醇酸树脂的混合物发现,混合物烘烤后胺基吸收峰下降,同时出现酰胺吸收峰,表明在界面上确实发生了氨-酯交换反应.3.静电理论可以想像以带电双电层形式存在的静电作用力形成于涂层-表面的界面上,涂层和表面均带有残余电荷,散布于体系中,这些电荷的相互作用能提高一些附着力.静电力主要是色散力和来源于永久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力.含有永久偶极子物质的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一个分子的正电区和另一分子的负电区的相互作用引起.涂料润湿固体表面的程度通过接触角θ测定诱导偶极子间的吸引力,称为伦敦力或色散力是X德华力的一种,也对附着力有所贡献,对某些底材/涂料体系,这些力提供了涂料和底材间的大部分吸引力.应该注意到这些相互作用只是短程相互作用,与涂料/底材间距离的六次方或七次方成反比.因为当距离超过0.5纳米<5埃>时,这些力的作用明显下降,所以涂层和底材的密切接触是必要的.4.扩散理论当涂料和底材<聚合物>这两相通过润湿达到分子接触时,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固化条件的不同,大分子上的某些片段会向界面另一边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散.这种现象需经两步完成,即润湿之后链段穿过界面相互扩散形成交错网状结构.因为长链性质不同和扩散系数较低,非相似聚合物通常不兼容,因此,完整的大分子穿过界面扩散是不可能的.然而,理论和实验资料表明,局部链段扩散很容易发生,并在聚合物间形成10~1000埃的扩散界面层.涂料的扩散也从接触时间、固化温度和分子结构<分子量、分子链柔性、侧链基团、极性、双键和物理兼容性>的影响间接得到证实.直接的证据则包括扩散系数的测定、电镜对界面结构的观察、辐射热致发光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显然,这种扩散最易发生在诸如工程塑料的聚合物底材上,因为分子间自由体积较大,且与金属相比分子间距离大得多.附着形成机理当不相似的两种材料达到"紧密〞接触时,在空气中的两个自由表面消失,形成新的界面.界面相互作用的性质决定了涂料和底材之间成键的强度,这种相互作用的程度基本由一相被另一相的润湿性决定,使用液体涂料时,液相的流动性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润湿可被看作涂料和底材的密切接触.为了保持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除了保证初步的润湿外,在涂膜形成后的完全润湿和固化后仍保持键合情况不变是很重要的.涂料以下面的方式固化成膜:<a>冷却到熔融温度<玻璃化温度,Tg>以下,或<b>化学交联反应,或<c>溶剂和稀释剂的挥发<a>类涂料的例子如热塑性粉末涂料或用于金属或聚合物上的热熔挤压聚合物膜.<b> 类涂料包括单或双组份可交联环氧、聚氨酯或三聚氰胺固化丙烯酸体系.<c>类涂料如印刷油墨和清漆,该类型涂料中颜料的粘结料在干燥时也有交联能力.因此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是形成附着键的关键.1.润湿性和表面能考查附着力时润湿性是必须的标准.前所讨论的附着机理只有当底材和涂料达到有效润湿时才起作用.表面的润湿可从热力学角度描述,涂料在液态时的表面X力以与底材和固态涂膜的表面能是影响界面连接强度和附着力形成的重要参数.均相的固体或液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的周围环境与内部不同.在内部分子被相同的分子所包围,分子间的距离由把分子拉到一起的吸引力和阻止分子占据同一位置的排斥力的平衡决定;而界面上的分子各个方向受力不均匀,它们和表面以上的空气相互作用,同时受表面以下分子的吸引.表面下的分子倾向于将表面分子向内拉,使表面分子数最小,因而表面积也最小,这种吸引提高了液体的表面X力,并可解释液体以液滴形式存在,好象被一层弹性表皮覆盖.而且表面分子间的距离比体相大,因而能量更高.把分子从内部移到表面需要做功,液体增加单位表面积导致的Helmholtz自由能的增加值定义为表面X力.2.界面热力学液体涂料对固态表面的润湿程度通过接触角<θ>来测定,如图13.当θ=0,液体在表面自由铺展,称为完全润湿.当液相和固相分子的分子吸引大于类似的液体分子时, 发生完全润湿.3.接触角和临界表面X力测定固体表面X力广泛采用的办法是测量接触角.通过测定接触角来计算表面自由能的办法多有争议,该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因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不能直接测定.然而本专题的用意并非讨论这些观点,作者旨在通过列举有争议的观点,为操作者提供可靠的指导,使读者在估计表面热力学参数时前进一步.近似的表观接触角可通过检测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各种接触角仪测定.该法中滴一滴各种不同的液体在待测的表面上,并测定接触角.表面性质测定的一种方法是临界表面X力γc,该法系通过测定一系列液体在表面上的接触角,以接触角的余弦对各种液体的表面X力作图,并外推至Cosθ=1<θ=0>.外推表面X力称为表面的临界表面X 力.例如根据上述程序,聚乙烯的临界表面X力为31达因/厘米.当一液滴滴于该表面上时,所有表面X力小于或等于该临界表面X力的液体会自发铺展.因此,环氧树脂的表面X力为47达因/厘米,不会润湿聚乙烯表面,而另一方面矽油脱膜剂可在表面上铺展,其表面X力为24达因/厘米.溶剂表面X力<达厘/厘米>水 72.7乙二醇 48.4丙二醇 36.0邻二甲苯30.0甲苯 28.4醋酸丁酯 25.2正丁醇 24.6石油溶剂油24.0甲基异丁酮 23.6甲醇 23.6脑石油 22.0正辛烷 21.8脂肪烃石脑油 19.9正己烷 18.4涂料中典型聚合物和助剂的表面X力:聚合物/表面X力<达因/厘米>三聚氰胺树脂 57.6聚乙烯醇缩丁醛 53.6苯代三聚氰胺树脂 52聚乙二酸己二酰胺 46.5Epon 828 46脲醛树脂 45聚酯三聚氰胺涂膜 44.9聚环氧乙烷二醇,Mw6000 42.9聚苯乙烯 42.6聚氯乙烯 41.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165%豆油醇酸 38聚醋酸乙烯酯 36.5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34.6聚丙烯酸正丁酯 33.7Modaflow 32聚四氟乙烯 Mw 1,088 21.5聚二甲基矽氧烷 Mw 1,200 19.8聚二甲基矽氧烷 Mw162 15.7一个颇具戏剧性的例子是环氧树脂和聚乙烯的试验,当未固化环氧倾倒于聚乙烯上并固化时,附着力即使有也很低,而将聚乙烯熔融并涂于已固化环氧树脂上,附着力相当强.在第一种情况下,高表面能液体,如环氧树脂不会润湿低表面能固体,如γc较低的聚乙烯;在第二种情况下,液体聚乙烯的表面能比固化的环氧低,有利于润湿.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熔融聚乙烯粘度较高,通常的为103帕?秒,而液体环氧粘度只有约1帕?秒.显然当有足够的时间允许润湿时,粘度并不重要.Zisman图并非没有缺陷,Wu和其他人指出,与熔融或溶液聚合物外推资料相比,Zisman 临界表面X力较低.业已提出许多专门适用于涂料和粘结剂的接触角资料的处理方法.在Owns方法中,对至少两种纯液体<水和甲基碘>在相关表面上的接触角进行了测定.。
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和判定标准
![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和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2694c9050876323112129c.png)
注:每批次的数量不论多少。
出图印
改订
形名
通用
整理编号
页数
2/2
附件一:涂装级别工程表
1级涂装2级涂装3级涂装
担当
检印
出图印
改订
部品,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机型涂装部品。
三、内容:
1、试验方法:按GB/T9286-1998 eqv ISO2409-1992《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相对应的试验方法实行。
2、膜厚要求及判定标准见下表:
涂装级别
膜厚(um)
判断标准
1级涂装
80~100
0~1级
2级涂装
60~80
0~1级
3级涂装
50~60
0级
注:a)涂装级别按相应的工程表要求,见附件一;
b)部品涂装图上处理栏中对该部品注明涂装级别,如:M2-xxxxxx,其中2代表2级涂装;
c)判定标准:按GB/T9286-1998表1中试验结果分级中规定的等级判定,如0~1级就是试验
达到0级或1级要求判定附着力合格。
四、抽样规定:
每批次同样颜色的部品入库检查时,试验数量1块,如不合格再试验2块,如有1块不合格就判
入库检查仕样书
整理编号
MK1-
页数
1/2
名称
漆膜附着力检查
作成承认检印 Nhomakorabea担当技术部
形名
日期
2006/09/11
作业号
备注
一、目的:
本仕样书规定了漆膜与被涂面之间抗性的试验方法、本公司涂装件的膜厚要求及判定涂装附着力
合格的入库检查标准
二、适用范围:
用硬质材料(钢、各合金材料如铜合金、铝合金等)和软质材料(塑料及木材等)所加工的涂装
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
![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0c1ce8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c.png)
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
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
汽车漆膜附着力是汽车漆膜特性的重要指标,主要决定汽车漆膜的耐磨性、硬度、抗冲击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等。
由于汽车漆膜的性能取决于其附着力,因此,汽车行业就定义了汽车漆膜附着力的等级。
一、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
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根据汽车漆膜的附着力,一般可分为五个等级:
(1)高等级:此等级的汽车漆膜具有极高的附着力,其附着力可以抵抗极强的外力,可用于抗腐蚀和抗冲击的复杂环境;
(2)较高等级:此等级的汽车漆膜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可抵抗一定程度的外力,可用于一般的复杂环境;
(3)中等等级:此等级的汽车漆膜具有中等的附着力,可抵抗较低程度的外力,可用于一般环境;
(4)低等级:此等级的汽车漆膜具有较低的附着力,可抵抗较低程度的外力,适用于较安静的环境;
(5)极低等级:此等级的汽车漆膜具有极低的附着力,可抵抗较低程度的外力,适用于较安静的环境。
二、汽车漆膜附着力等级的选择
在选择汽车漆膜的附着力等级时,首先要考虑汽车使用的环境,如极强的外力或高温、低温、潮湿、抗酸碱度、密封等环境因素。
根据汽车使用的环境和汽车漆膜的附着力等级,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汽
车漆膜的附着力等级,以确保汽车漆膜的质量和性能。
附着力0至5级如何判定
![附着力0至5级如何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3af6682633d4b14e84246876.png)
附着力0至5级如何判定
附着力评定的方法不同,评定标准也不同。
附着力测试方法采用以下3种:划圈法、划格法和拉开法。
1、划圈附着力测试法
评定标准:用圆刮法粘着性试验机进行粘着性试验。
根据涂膜在圆辊线划痕范围内的完整性评价涂膜的粘附性。
结果以分数表示。
2、划格法附着力测试
评价标准:当多涂层按点阵模式切割并穿透涂层至基体时,评价涂层与基体分离的阻力或多涂层体系相互抵抗分离的能力,并对涂层的抗分离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以分数表示。
3、拉开法附着力测试
评定标准: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确定涂层之间或涂层与基材之间粘结失效所需的力,单位为N/cm²。
附着力的评级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0级: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1级: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但交叉切割面积
受影响不能明显大于5%。
2级:在切口交叉处和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5%,但不能明显大于15%。
3级: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碎片脱落和或在格子不同部位上部分或全部剥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15%,但不能明显大于35%。
4级:涂层沿切割边缘大碎片剥落和或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35%,但不能明显大于65%。
5级: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
附着力仪的质量也会影响附着力评定的准确性,进口的附着力仪在业界是比较被认可的,测量结果更符合评定的标准,比如荷兰TQC、英国SHEEN附着力仪。
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
![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954b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5.png)
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
漆膜附着力是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涂料性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涂料工程质量、推动涂料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涂料产品的质量。
涂料产品广泛
应用于建筑、交通、船舶、家具等领域,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可以对涂料产品的附着力进行统一测试和评定,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其次,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的执行可以促进涂料行业的技术进步。
标准的制定
往往需要涂料行业的专家学者、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这样可以促进行业内部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执行标准可以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涂料行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再者,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涂料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建筑、交通等领域,涂料工程往往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的执行可以规范施工工艺和涂料选择,提高涂料与基材的结合强度,确保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此外,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可以促进涂料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
过标准的执行,可以杜绝一些低质量、劣质涂料产品的流入市场,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涂料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其购买涂料产品的信心。
总的来说,漆膜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涂料行业和涂料工程具有重
要意义。
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可以规范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施工质量,还可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希望涂料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严格执行标准,推动涂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漆膜附着力的六等级及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
![漆膜附着力的六等级及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https://img.taocdn.com/s3/m/49b97a3d5727a5e9856a61f2.png)
作为保护层的涂料,经常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摩擦、冲击、拉伸等,因此要求漆膜有必要的力学性能。
为了评价漆膜的力学性质,涂料工业本身发展了一系列测试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提供具体材料性能优劣的数据,而不能给出漆膜力学性能的规律、特点及其与漆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有关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质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涂料也是一种聚合物材料,且包括了聚合物材料的各种形式,如热塑性材料,热固材料、复合材料、聚合物合金等等,因此用已有的聚合物材料学的知识来了解和总结漆膜力学性质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涂料和塑料、橡胶、纤维等典型的聚合物材料又有不同,漆膜的性能是和底材密切联系的,换言之,聚合物材料的规律和理论只和自由漆膜的性质有直接关联。
如何将自由漆膜与附着在底材上的实际漆膜的性能联系起来,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但无论如何,有关自由漆漆膜是和底材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漆膜和底材之间的附着力对漆膜的应用性能同样有重要影响。
附着力的理论和规律是粘合剂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涂料和粘合剂有着密切的关系,粘合剂的理论对于涂料同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无定型聚合物力学性质的特点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材料对外力作用响应的情况。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所处的条件使它不能产生惯性移动时,它的几何形态和尺寸将产生变化,而几何尺寸变化的难易又与材料原有的尺寸有关,用原有尺寸除以受力后的形变尺寸就称为应变。
材料发生应变时,其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便要发生变化。
由于原子和分子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于是产生了原子间和分子间的回复内力,它抵抗着外力,并倾向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达到平衡时,回复内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回复内力为应力,其值与单位面积上的外力相等。
产生单位形变所需的应力称为模量。
模量=应力/应变根据外力形式不同,如拉伸力、剪切力和静压力,模量分别称为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
第九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
![第九章 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https://img.taocdn.com/s3/m/9a2bde4289eb172ded63b783.png)
Thermomechanical spectra of amorphous polystyrene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Multiple transitions in amorphous polystyrene
Temperature Transitions Suggested Mechanisms
433 K (160℃) 373 K (100℃) 3254 K(~50℃)
用于卷钢,罐头等涂料在金属表面成膜后要经受加工成形时 的各种考验,要求漆膜在加工成形时,即使受到很大的形变, 不至断裂,也不至过分的减薄。
理想的情况是漆膜处于玻璃态,即处于脆折温度Tb以上和玻 璃温度Tg以下。此时漆膜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当大的伸长(强 迫高弹形变),而且这种形变可保留下来,即漆膜有一定的
2
0
E2
1 et
高弹模量
推迟时间
2
’ 分子链从一个松弛的平衡态构象变到
一个紧张的平衡态构象所需的时间
链段运动,可逐渐恢复
t1
t2
t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 Plastic deformation 塑性形变
• Viscous flow
粘性流动
3
0 0
t
2
本体粘度
t1
分子间滑移,不可恢复
t2
t
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 动态力学行为指在交变应力或交变应变作用下,材料的 形变或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t ˆ sint
虎克(理想)弹性体
t ˆ sint
牛顿(理想)粘流体
t ˆ sint
2
t
ˆ
0
2
t
ˆ
0 2
Hookean solid
漆膜性能
![漆膜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ed5d980cf78a6529647d53ab.png)
三、漆膜强度
1、应力-应变曲线与聚合物的强度 (1)硬而脆 模量高,拉伸强度大,没有屈服点,断裂伸 长率<10%,在屈服点前断裂,为脆性断裂。一般要增 韧。 (2)硬而强 模量高,拉伸强度大,断裂伸长率<20%, 屈服点后断裂,为韧性断裂。 (3)强而韧 模量高,拉伸强度大,断裂伸长率较大,拉 伸过程中会产生细颈。 (4)软而韧 为高弹性体,模量低,屈服点低或没有明显 的屈服点,伸长率很大(20-1000%),断裂强度高。
3、漆膜的伸长与复原
木器漆的漆膜必须能随木器的吸水膨胀而伸 长,又能随木器的干燥收缩而复原。 木器的漆膜最好是处在高弹态,特别是Tg转 变区附近。
木器漆的漆膜Tg应低于室温。
4、漆膜的耐磨性
耐磨性与断裂功(应力-应变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有密切关系。 聚氨酯涂料的耐磨性最好。 5、漆膜的抗冲击 内耗越大,吸收冲击能量越大。 玻璃态的聚合物在低温具有强的次级内耗峰者, 则有较好的抗冲击性。
(4)形态的影响
聚合物凝聚形态与聚合物强度有很大关系。 溶剂型涂料中,含有适量的不良溶剂时,所得薄膜中可形 成大量极细小的空隙,这种空隙可控制住裂缝发展速度, 减缓应力集中强度。
在设计抗冲击涂料配方时必须加予考虑。
(5)附着力的影响 漆膜与底材的附着力好,作用在漆膜上的应力得到较好分散, 漆膜即不易被破坏。
指漆膜接触各种液体(水、溶剂、饮料、
酸、碱、盐以及其他化学药品等)时的稳定性。
耐液性测定方法:用浸透各种试液的滤纸
放在试样表面,经规定时间移去,根据漆膜损
伤程度评级。
盐雾耐腐蚀实验箱
(4)耐热性
指漆膜经受了高温作用而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性能。 在检测漆膜耐热性时常分为耐干热与耐湿热两种方 法。 耐热性测定方法:用一铜试杯(内盛矿物油),加 热至规定温度置于试样板漆膜上,经规定时间移走, 检查漆膜状态与光泽变化情况评级(干热测定)。
家装油漆的附着力标准是多少?怎么检测?
![家装油漆的附着力标准是多少?怎么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ddce4f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5.png)
家装油漆的附着力标准是多少?怎么检测?油漆作为一种我们经常用的家居装饰材料,大家知道怎么判断它的好坏吗?其实除了现在的绿色环保以外还要看它的耐用度看看它会不会容易脱落,不仅不美观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这个情况我们就要注意油漆的附着力,油漆膜与被涂物表面之间或涂层之间相互结合的能力,这个是影响油漆脱落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油漆附着力标准及检测 ... 。
油漆附着力标准油漆附着力标准一般就是看被胶带粘起的数量和百格的百分比在面漆或电镀层方面。
现在的判定标准一共是分为五个等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OB等级是ISO等级的5=ASTM等级,这个等级是油漆中漆膜最差的等级,因为如果出现这个它的脱落面积会大于65%。
2.1B等级是ISO等级的4=ASTM等级,从放歌测验法来看这种等级的脱落面积要小一点在35%-65%之间,漆膜的品质也不太好。
3.2B等级是ISO等级的3=ASTM等级,这种标准代表着油漆会沿切口边缘大面积或者部分的脱落,甚至有的格子部分被整片剥落,面积超过15%-35%。
4. 3B等级是ISO等级的2=ASTM等级,一般B前面的数字最大脱落的面积越小,这种代表切口和相交处边缘被剥落面积大于5%-15%。
5. 4B等级是ISO等级的1=ASTM等级,这种油漆的附着力算是比较好的了,只有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的油漆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小于或等于5%。
6.最后一个等级,也就是ISO等级的0=ASTM等级,也叫5B,这是最高等的附着力的水准,代表切口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一点的剥落。
油漆附着力检测 ...油漆附着力检测 ... 有很多,但是最常用的还是格子法,就是在油漆的面上把50*100mm大小的地方划上15*15mm的格子,然后在上面贴上胶布,用500G符合的手指或者是其他工具压紧,接着一手拿着胶带的一端,按住与涂层表面的垂直方向迅速的将胶带拉开,看图层的脱落情况。
如果是没有脱落或者是发生在涂层区间是合格的,但是脱落剥离是再金属和涂层之间就是不合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保护层的涂料,经常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摩擦、冲击、拉伸等,因此要求漆膜有必要的力学性能。
为了评价漆膜的力学性质,涂料工业本身发展了一系列测试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提供具体材料性能优劣的数据,而不能给出漆膜力学性能的规律、特点及其与漆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有关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质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涂料也是一种聚合物材料,且包括了聚合物材料的各种形式,如热塑性材料,热固材料、复合材料、聚合物合金等等,因此用已有的聚合物材料学的知识来了解和总结漆膜力学性质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涂料和塑料、橡胶、纤维等典型的聚合物材料又有不同,漆膜的性能是和底材密切联系的,换言之,聚合物材料的规律和理论只和自由漆膜的性质有直接关联。
如何将自由漆膜与附着在底材上的实际漆膜的性能联系起来,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但无论如何,有关自由漆漆膜是和底材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漆膜和底材之间的附着力对漆膜的应用性能同样有重要影响。
附着力的理论和规律是粘合剂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涂料和粘合剂有着密切的关系,粘合剂的理论对于涂料同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无定型聚合物力学性质的特点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材料对外力作用响应的情况。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所处的条件使它不能产生惯性移动时,它的几何形态和尺寸将产生变化,而几何尺寸变化的难易又与材料原有的尺寸有关,用原有尺寸除以受力后的形变尺寸就称为应变。
材料发生应变时,其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便要发生变化。
由于原子和分子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于是产生了原子间和分子间的回复内力,它抵抗着外力,并倾向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达到平衡时,回复内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回复内力为应力,其值与单位面积上的外力相等。
产生单位形变所需的应力称为模量。
模量=应力/应变根据外力形式不同,如拉伸力、剪切力和静压力,模量分别称为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
从材料的观点来看,模量是材料抵抗外力形变能力,它与材料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有关,是材料最重要的参数。
①模量与温度的关系将无定形聚合物材料的模量与温度作图,可得如下图的典型曲线。
在t<tg的低温下模量很高(109帕斯卡数量级),这便是玻璃态的聚合物的特征。
当温度升高到t≥tg时,模量急剧下降,然后又到达一个平台(模量为107帕斯卡数量级)这时材料模量较低,容易变形,变成橡胶状具有弹性,通常称为高弹态或橡胶态。
玻璃态与高弹态的转变温度便是玻璃化温度tg。
当温度进一步升到足以使分子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与观察时间相当时,便进入粘流态,即液态。
高弹态和玻璃态被称为固态。
玻璃态的高聚物力学性质还可随温度的高低分为“硬”玻璃态和“软”玻璃态两个区,两个区的分界温度称为脆折温度tb。
低于tb温度时,聚合物材料是脆性的;高于tb的玻璃态聚合物材料具有延展性或称韧性,外力作用下可发生较大的形变,除去外力,试样的大形变不能完全回复,除非将试样升温至tg以上。
这种在软玻璃态发生的大形变称为强迫高弹形变,它和在高弹态发生的高弹形变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tb以下只能发生普弹形变,若外力过大,便发生脆裂。
漆膜的使用最低温度应高于tb。
②粘弹性与力学松弛一个理想的弹性体,受外力作用,平衡形变是瞬时达到的,与时间无关(普弹形变);一个理想的粘流体,受外力作用,形变随时间而变化;无定形聚合物材料介于两者之间,属粘弹性材料。
由于聚合物的链段运动和链的整体运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聚合物在受外力作用时,不能立即到达平衡,形变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外力保持恒定时,形变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种现象叫做蠕变。
形变发生以后,撤除外力,聚合物材料不能立刻回复到无应力状态,应力的消除也需要时间,因此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同它的“历史”有关。
另一方面,如果使聚合物的形变固定不变,可以观察到其应力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蠕变和应力松弛都属于力学松弛,即力学性质随时间而改变。
右图是不同材料在恒定应力下形变与时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交联聚合物和线性聚合物都属粘弹形变,但也有不同。
线性聚合物由于分子间没有化学交联而可相对滑移,产生粘性流动(或称塑性形变),一旦产生粘性流动,形变不同材料在恒定应力下形变与时间的关系便不能恢复;交联的聚合物则因分子间互相牵制,其形变在外力撤销后可逐渐恢复。
力学松弛和温度有关,它在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区表面得最为明显。
力学松弛也和时间有关,如果固定温度,以模量对作用时间作图,也可得到如上‘无定形聚合物的温度-模量曲线图’那样的曲线。
因此,对于聚合物材料来说,延长作用时间和提高温度有相似的效果。
已经证明,作用时间和温度之间可以进行等效的交换,利用这种等效应性,可以根据较高温度下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很长作用时后的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③动态力学松弛聚合物材料往往受到交变应力(应力大小周期地变化)作用,例如木器漆膜受到膨胀与收缩的反复作用。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相应的形变也会有周期性变化。
将两者并不同步的变化记录下来可得两条波形相似但有位差的曲线,如右图应力曲线1的数学表示式为σ(t)=σ0sinωt(1)应变曲线2为ε(t)=ε0sin(ωt-δ)(2)式中(1)和(2)中的ω为应力变化的角频率,σ0为峰值应力,ε0为峰值应变,两个波形的相位差,即应力峰与应变峰间交变应力应变曲线的距离为δ,它们间可得出如下关系:σ0cosδ/ε0=e′⑶σ0sinδ/ε0=e″⑷e″/e′=tanδ⑸其中e′称为贮能模量;e″称为损耗模量;tanδ称为正切损耗或称内耗,是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弹性能换变为热能的分数。
从上面的‘交变应力应变曲线’图可以看出,形变发生总是落后于应力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滞后现象来源于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形变回复到原状时要克服内摩擦做功,所做的功被转化为热能。
2、漆膜的强度①应力-应变曲线与聚合物的强度聚合物材料受拉伸力作用而发生伸长,在拉伸至断裂发生之前的应力-应变(以伸长率表示)曲线称为拉伸曲线,曲线的终点是材料断裂的点,即为材料强度的表示。
在右图中曲线1—3为典型的玻璃态聚合物拉伸曲线。
曲线3上的c点为断裂点,该点的应力称为断裂应力或抗张强度,a点为弹性极限,在a点和原点之间应变与应力成直线关系,oa直线的斜率为其模量,此时聚合物的形变来自高分子链的键长与键角的变化,应力除去后可迅速回复,为普弹形变,具有高模量低形变的性质,曲线在b点时应力出现极大值,称屈服应力或屈服强度σy,过了b点应力反应变曲线面降低,在b点前的断裂称为脆性断裂,如图曲线1所示。
在屈服点后的断裂如图曲线2则称为韧性断裂。
材料在屈服后,出现较大形变,这便是强迫高弹形变,这时玻璃态聚合物被冻结的分子链段在强大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这种运动导致链的伸展,因而发生较大形变,由于聚合物处于玻璃态,在外力除去后,舒展的分子不会自动恢复原状。
分子链伸展后,便形成了一定的取向,使强度进一步提高,欲使发生进一步的形变,便要有更强大的力,因此应力回升直至断裂。
曲线1发生在温度远远低于tg的情况,最后应变不到10%,表现为硬而脆的性质。
曲线2代表了温度低于tg,但高于tb的情况总的应变不超过20%,呈硬而强的性质。
曲线3发生在温度稍低于tg的情形,表现出强韧的性质,有很大的形变。
曲线4代表了处于高弹态聚合物的情况,由于在高弹态,分子链段可以自由运动,因此在低的外力作用下便可发生大形变,它具有低模量,大形变特点,有很高的断裂伸长率。
聚合物在屈服点后,经取向的聚合物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还可发生分子间的相对滑动,这种滑动形成的形变,便是所谓的塑性形变,是不可逆的形变。
交联聚合物由于分子间受到化学键的限制,塑性形变难以发生。
为了得到硬而强的聚合物材料,聚合物分子不应是柔性的,由于在玻璃态发生强迫高弹形变要求分子链段运动比较容易,柔性聚合物在玻璃态分子间堆积紧密,要使其链段运动需要很大的外力,甚至超过材料的强度,这和为了使材料具有很好的高弹态性质是不同的,高弹体要求分子有很好的柔性链结构。
柔性很好的聚合物在玻璃态是脆性的,它们的tb和tg很接近。
②漆膜的展性用于卷钢,罐头等涂料在金属表面成膜后要经受加工成形时的各种考验,要求漆膜在加工成形时,即使受到很大的形变,不至断裂,也不至过分的减薄。
在加工时,不仅拉伸力,而且还有压缩力,而且位置不同,受力也不同,因此很难有相应的测试方法来准确地予以描述。
但是,无疑聚合物材料是否适应这种要求,是和其应-应变曲线相关的,而最重要的又是拉伸曲线的情况,其中断裂伸长是一个重要量度。
如果聚合物膜处于硬玻璃态,即在脆折温度以下,断裂伸长很低,漆膜是硬而脆的,在加工中必然脆裂。
如果漆膜是在高弹态,漆膜尽管有很大的伸长,在外力撤销后有很大的回弹力,但漆膜很软。
理想的情况是漆膜处于软玻璃态,即处于脆折温度tb以上和玻璃温度tg以下。
此时漆膜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当大的伸长(强迫高弹形变),而且这种形变可保留下来,即漆膜有一定的展性,漆膜表现出硬和韧的性质。
因此选择涂料的成膜物时,不仅要注意其tg而且要注意tb,通常将tg和tb之差除以tg所得之值q作为展性高低的衡量。
式:q=(tg—tb)/t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苯乙烯(ps)玻璃化温度很接近,但pmma比ps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质,其原因在于pmma的tb远远低于ps的tb。
在tb和tg之间的聚合物分子虽然不能有链段的自由运动,但它们的基团仍可进行转动,ps上的苯基转动困难,而pmma的酯基转动比较容易,因此ps比pmma表现得更为脆性。
下表列举了几种典型聚合物材料tg,tb和q值,以供比较。
③漆膜的伸长与复原木器对涂料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是其伸长与复原性质,漆膜必须能随木器的吸水膨胀而伸长,又能随木器的干燥收缩而复原。
通常伸长不够可引起漆膜沿木器纹理方向产生裂纹,因此断裂伸长和裂纹有密切关系。
另外,如果伸长后的漆膜不能随木器的收缩而恢复的话,则可产生皱纹。
如果漆膜处于软玻璃态,即有展性的状态,它在木器膨胀时,可因强迫高弹形变而有较大的伸长,这种形变,如前所述,是链段运动引起分子取向的结果,外力撤销后,不能完全复原,即使对其加反方向的力(即收缩时的力),也不可能复原。
如果漆膜处于tg以上的高弹态,可有很高的伸长率,由于形变发生在链段可以自由运动的情况下,撤除外力,特别是有反向收缩作用时,形变易于恢复。
另一方面,当木器膨胀引起的漆膜形变被长期保持时,由于力学松弛,应力可逐渐减小。
木器的膨胀与收缩的速度不同,漆膜的断裂情况也不同,这可从右图的聚合物在不同应变速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中了解这一特点:图中最低的应力-应变曲线是在极慢的应变速度下测定的,可以认为此曲线是和时间无关的平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