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查看更多范文。

内容摘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真正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在德育工作上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的工作,通过体验式的德育,将德育付之行动,由行动强化感受,传递真情,让学生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矫正学习生活中的偏差,达到教育的实效。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关系

长期以来,脱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德育,使我们的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使教育的“产品”成为“危险品”、“易碎品”。我们

要培养数以亿计的“正品”和数以千万计的“上等品”,必须克服传统的德育偏向,真正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在一份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0%30%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如在回答“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时,你会怎样”,有24%的学生选择了“记恨在心”或“以后报复”;在回答“当班级有几位同学成绩较差”时,有22%的同学选择“不去理他们,不和他们交朋友”,有6%的同学选择“用不好听的话去讽刺他们”;在回答“同学间发生了矛盾,你会怎么办”时,有22%的学生选择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与孩子们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内心深处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如孩子说谎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一种不诚实的品德问题,可我们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发现,“说谎”这样一种现象,起初可能是一种心理矛盾(恐慌、怯懦)的体现,如果教师疏导不当,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品质。因此要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重视体验,关注心灵觉醒,强化心育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只有凸现学生的道德体验,才能实现其德性的自由生长。因为情感体验和道德发展成长之间有着天然而内生的亲缘关系。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影响人、内化人的心理品质,只有重视道德体验,才能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生长,才能激发和养成学生懂得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的热情。

有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上海市潭子弯路第一小学的陈智祥小朋友,在给农村“手拉手”小伙伴写信时,附了自己得意的彩色照片,并提出

要一张对方的照片珍存。几个月过去了,当他正为农村小伙伴的“无礼”生气时,终于来了回信。信封里有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小伙伴半闭着眼睛。信中说:“陈智祥同学,寄上我的照片。要知道我们村里是没有照相的,我专门跑了五、六十里路,用我妈妈攒了很久的钱,去县里照了这张相。是因为第一次照相,太紧张了,没照好。回信晚了,请你原谅。”小智祥看了来信后,感动地哭了。他后来写道:看到这张黑白照片,我惊呆了。没想到,我的这个小小的要求竟让我的小伙伴付出了很多很多!想象着小伙伴翻山越岭的样子,我心里难过极了。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着张小小的照片使我看到了城乡的差别,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少给别人添麻烦。

这就是体验,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的强烈对比,让陈智祥小朋友的内心震撼了,他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心”沉浸在新情况,新感受与原认知结构的剧烈碰撞之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内心的情感活动,看到他的情绪唤醒,主体感受与内心体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从关注孩子每一个德育实践的细节开始,关注他们的成长,用良好、规范的德育言行教育他们,让德育实践中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石。

二、加强交流,深入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

以往的德育观点认为,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灌输给学生。但是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发展的。我们在向学生传递正向价

值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有质疑德育的权利,只有了解、把握不同个体的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才能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选择最好的时机和结合点。这样,德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如写日记、书信交流等,都是一种师生的沟通方式,本学期我利用家校联系本,鼓励学生与老师真心交朋友,可以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愉快、烦恼、要求告诉老师,还可以提出对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天的感言的内容可是五花八门的,有“告状”的,有“打小报告”的,有说被老师“冤枉”

的,有要求调座位的……而且都写出了各自理由。我根据感言的内容认真揣摩后,有的能当众说明的当众说明了,有必要做个别交流的做个别交流,有的直接在日记后作了点评。事实证明,我的学生非常地珍惜老师与自己交流的“秘密”。初一年级同学虽然“还是个孩子”

,可他们已初步有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有时不像小学生那么“直率”

,心中也开始有不愿对别人公开的小秘密了。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不断收集、捕捉来自他们需求的信息,呵护他们纯真的心灵,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困惑”、“困难”,帮助他从小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孩子不便或不愿与老师当面交流时,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及时利用日记啊,感言啊等形式,也是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查看更多范文。

其实,一个懂得教育老师,应该有一种教育的敏感,能够及时地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并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做人应持的道德信念。因此即使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也不是用简单的训斥来解决问题,而是自觉地把问题当资源,在心灵的对话中进行情感和思想的导引。这样,学生就拥有了自省的空间,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从道德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在德育工作上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的工作,通过体验式的德育,将德育付之行动,由行动强化感受,传递真情,让学生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矫正学习生活中的偏差,达到教育的实效。因为我们的德育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扎扎实实和潜移默化,不在于发多少文件,喊多少口号,而在于做多少工作和让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能像周济部长所说的“……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