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题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教案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教案课题:利用数学求解实际问题目标:学习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实际问题的问题提取和分析。
2.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
3.求解模型,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该问题。
2.讲解(15分钟)讲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
介绍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练习,选择一个实际问题,提取数学问题并建立模型。
4.检查(10分钟)对学生的建模过程和答案进行检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选择一个实际问题,提取数学问题并建立模型,写出解题过程和结论。
教学资源:1.教材资料:相关高中数学教材章节。
2.实际问题案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供学生实践练习。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2.作业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2.如何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何更好地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灵活和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
“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1)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揭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重点、难点: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法,在新课探究中采用问题启导、活动探究和类比发现法,在形成技能时以训练法、探究研讨法为主。
2、教学控制与调节的措施:本节课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和实物教具,预计学生对二面角及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能够理解,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估计二面角的具体求法一节课内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其放在下节课。
3、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确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此外,为加强直观教学,还要预先做好一些二面角的模型。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必备3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⑴(x-2)2+(y+3)2=3⑵x2+y2=2⑶x2+y2-6x+4y+12=0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数学高中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数学高中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
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
(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等比数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比数列的定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容易让学生接纳,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且积极思考。
<三>探索问题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法一:不完全归纳法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类比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由此归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可得 得 的通项公式可得: 【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的不完全归纳法,进 而归纳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法二:累加法 【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通过叠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同时也渗透方程 思想,可“知三求一”。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归纳总结 的能力。 <四>例题分析 例 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 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
其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即归纳、猜想能力),方程的思想,计算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由于前面已经讲过等差数列,学生对数列的知识已
学生学习能 经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
<六>作业及思考题
1、课本 P144 练习 A 第 1、2、4 题。
2、对照等差数列,试猜想等比数列的一些相应的
性质。
3、探究活动:
①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一张报纸对折
38 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天晚上爬上月球。
②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
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
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彩9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彩9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上学期期末考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高一期末考有进步,但还不是很理想,理科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本学期将增大,加上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本学期学生面临的压力将更大,任务艰巨。
三。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分析: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数学选修2-2,2-3和学考复习。
(1)认真把握“标准”的教学要求。
(2)通过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3)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4)把握学考大纲复习标准四、主要措施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
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
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高中数学教案实例
高中数学教案实例【篇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课题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1、函数及其图像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像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3种:列表、图像、解析法,以往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图像的作用,这其实只借助了图像的直观性。
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
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本节课我努力做到:①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案【篇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默认分类2009-10-11 07:29阅读69评论0字号:大中小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度概括地说,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即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合作就是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创新就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经常需要准备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中优化问题的学习,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进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运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2。
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如何建立实际问题的目标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进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把长为60cm的铁丝围成矩形,长宽各为多少时面积最大?问题2把长为100cm的铁丝分成两段,各围成正方形,怎样分法,能使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各最小?问题3做一个容积为256L的方底无盖水箱,它的高为多少时材料最省?二、新课引入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利用导数求最值的方法,可以求出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最值问题。
1。
几何方面的运用(面积和体积等的最值)。
2。
物理方面的运用(功和功率等最值)。
3。
经济学方面的运用(利润方面最值)。
三、知识建构例1在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铁片的四角切去相等的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虚线折起(如图),做成一个无盖的方底箱子,箱底的边长是多少时,箱底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说明1解运用题一样有四个要点步骤:设——列——解——答。
说明2用导数法求函数的最值,与求函数极值方法类似,加一步与几个极值及端点值比较即可。
例2圆柱形金属饮料罐的容积一定时,它的高与底与半径应怎样选取,才能使所用的材料最省?变式当圆柱形金属饮料罐的表面积为定值S时,它的高与底面半径应怎样选取,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说明1这种在定义域内仅有一个极值的函数称单峰函数。
说明2用导数法求单峰函数最值,可以对一样的求法加以简化,其步骤为:S1列:列出函数关系式。
S2求:求函数的导数。
S3述:说明函数在定义域内仅有一个极大(小)值,从而肯定为函数的最大(小)值,必要时作答。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数学运⽤教学案例是⼀种有⽤的教学⽅法。
下⾯就是店铺给⼤家整理的⾼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对你有⽤! ⾼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个教学案例就是⼀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这可以从以下⼏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讲述的是⼀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法在内。
正因为这⼀点,案例才成为⼀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定的启⽰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
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的实践情景的描述。
它不能⽤“摇摆椅⼦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如何进⾏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为真实、典型的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
因此它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进⾏教学案例的研究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的⼀种⽅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那么如何进⾏教学案例研究呢?⼀般情况下,案例研究的程序基本有以下两个环节:案例研究的准备及实施、案例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反思。
(⼀)案例研究的准备与实施 1.研究主题的选择 案例研究都要有研究的重点和主题,这个主题常与教学改⾰的核⼼理念、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事件相关,⼀般来说可以从教学的各个⽅⾯确定研究的主题,如从教师教学⾏为确定主题——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中的提问、教学媒体的使⽤、教学评价语⾔、课堂教学调控⾏为等;也可以从学⽣的学习⽅式确定主题——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活动等。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数学是一门日常都要使用的学科,所以要具有好的教案才能充分教诲学生们如何使用数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1教学目标1.掌控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知道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进程,记忆公式的两种情势;(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触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别到一样,再从一样到特别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样思路和方法.3.通过公式推导的进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4.通过公式的推导进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视察生活,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第一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样的公式,并加以运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推导进程的展现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样思路,即从特别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样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样情形,所以推导公式的进程中所包蕴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情势,应根据条件挑选适当的情势进行运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样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样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3)教法建议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运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③强调从特别到一样,再从一样到特别的摸索方法与研究方法.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值、最小值问题.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进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别到一样,再从一样到特别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现)问题就是(板书)“”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想他是怎样算的.(由一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觉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我们期望求一样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示?二.讲授新课(板书)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1.公式推导(板书)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样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和表示,得,有以下等式,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好像与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好像进行不下去了.思路二: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为躲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有: .这就是倒序相加法.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示,重新调剂思路一,可得,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和 .2.公式记忆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两个公式.3.公式的运用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例1.求和:(1) ;(2) (结果用表示)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例2.等差数列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必须是正整数.三.小结1.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思路;2.公式的运用中的数学思想.四.板书设计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2一、复习内容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二、复习重点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的运用及其用向量知识,实现几何与代数之间的等价转化。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课题:§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灵宝三高李荣娟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函数及其图像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像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3种:列表、图像、解析法,以往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图像的作用,这其实只借助了图像的直观性。
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
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本节课我努力做到:①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案
教学
反思
与评
价:
通
过具
有一
定思
考价
值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树立数形结合思想,学会“看图说话,并加强指数运算
的计算能力。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简单性质.。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方案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接下来是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思想.(2)会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简单具体问题的算法;(3)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设计.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情境导入电影《神枪手》中描述的凌靖是一个天生的狙击手,他百发百中,最难打的位置对他来说也是轻而易举,是香港警察狙击手队伍的第一神枪手.作为一名狙击手,要想成功地完成一次狙击任务,一般要按步骤完成以下几步:第一步:观察、等待目标出现(用望远镜或瞄准镜);第二步:瞄准目标;第三步:计算(或估测)风速、距离、空气湿度、空气密度;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结果修正弹着点;第五步:开枪;第六步:迅速转移(或隐蔽).以上这种完成狙击任务的方法、步骤在数学上我们叫算法.●课堂探究预习提升1.定义:算法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够解决一类问题.2.描述方式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形式语言(算法语言)、框图.3.算法的要求(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且能重复使用;(2)算法过程要能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经过有限步后能得出结果.4.算法的特征(1)有限性:一个算法应包括有限的操作步骤,能在执行有穷的操作步骤之后结束.(2)确定性:算法的计算规则及相应的计算步骤必须是确定的.(3)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基本操作,并能得到确定的结果.(4)顺序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后续,且除了最后一步外,每一个步骤只有一个确定的后续.(5)不性:解决同一问题的算法可以是不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教法建议(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3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更是现代社会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篇1)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Ⅱ)讲授新课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4,5,6;①10,8,6,4,2,…;②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对于数列②-2n(n≥1)(n≥2)对于数列③(n≥1)(n≥2)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即:即:即:……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数列②:(n≥1)数列③:(n≥1)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_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_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__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三、练习题:1、教材P5练习1、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2)好心的人 (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 -2,0,24、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数,求证:(1) 当x∈N时, x∈G;(2) 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证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则x= x+0__ = a+b ∈G,即x∈G证明(2):∵x∈G,y∈G,∴x= a+b (a∈Z, b∈Z),y= c+d (c∈Z, d∈Z)∴x+y=( a+b )+( c+d )=(a+c)+(b+d)∵a∈Z, b∈Z,c∈Z, d∈Z∴(a+c) ∈Z, (b+d) ∈Z∴x+y =(a+c)+(b+d) ∈G,又∵ =且不一定都是整数,∴ = 不一定属于集合G【小结】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2】学习目标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复习:1.(课本P28A13)填空:(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4)集合A有个元素,集合B有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二、新课导学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1)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2)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应用示例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1) 甲站在中间;(2)甲、乙必须相邻;(3)甲在乙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4)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5)甲、乙、丙相邻;(6)甲、乙不相邻;(7)甲、乙、丙两两不相邻。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7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7篇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1.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程可选内容的资源-------数学建模、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案例1.升旗中的数学问题(一)问题情景和任务问题情景:在不同地区,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不尽相同;对一个地区而言,日出日落时间又是随日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太阳升起、伴着太阳降落,下表给出了是天安门广场2003年部分日期的升、降旗时刻表:任务1:试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升、降旗时间变化的大致规律;建立坐标系,将以上数据描在坐标系中;任务2:分别建立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关于日期的近似函数模型;利用你建立的函数模型,计算“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的升、降旗时间;任务3:利用年鉴、互联网或其它资料,查阅北京天安门2003年升旗时间表,检验模型的准确度,分析误差原因,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模型。
任务4:你所生活地区(城市、省、乡村等)某年不同的日期的“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建立一个函数关系。
(二)实施建议与说明通过对升旗中数学问题的求解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体验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理解用函数拟合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从中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探求活动中,要特别重视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现代技术的合理使用、数学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原因分析。
1.组成学习探究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形成可行的探究方案,独立思考,完成每个人的“成果报告”。
2. 任务1的建议:为了便于在坐标系中观察表中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如升旗时刻以10分之为一个单位,日期可以天为单位,即1月1日为第0天,12月31日为第364天;可借助图形计算器或其它工具绘制各点,3.任务2的建议: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访问家长、地理老师等,结合散点图,选择学过的适当函数,作为刻画该关系的模型;要应注意关键数据(如最早升(降)旗时间和最迟升(降)旗时间等)在确定拟合函数参数中的作用;4.任务3的建议:根据观察坐标平面上所绘制点的走向趋势,可以考虑分段拟合函数。
5.“成果报告”的书写建议成果报告可以下表形式呈现。
表1:探究学习成果报告表年级班完成时间5.成果交流:建议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在班级中报告研究成果,交流研究体会。
6.评价建议:在评价中,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善于发现别人工作中的特色,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作为重点考虑:(1)求解过程和结果:合理、清楚、简洁;(2)独到的思考和发现;(3)提出有价值的求解设计和有见地的新问题;(4)发挥组员的特长,合作学习的效果;(5)合理使用技术;(6)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参考信息第七届数学知识应用初赛试题题目:在不同地区,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不尽相同;对一个地区而言,日出日落时间有时虽日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太阳升起,伴着太阳降落。
表1是天安门广场2003年部分日期的升旗时刻,表2是天安门广场2004年2月部分日期的升旗时刻。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建立坐标系,将表1数据描在坐标系中;(2)根据已给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估算200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升旗时间;(3)如果你打算在“五一”观看升旗,选择什么时间到达观看点?表1表2解:(1)将数据描在坐标系中,如图1-23(2)天体运动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所以日出日落时间成周期变化。
观察题内两表,2003年2月10日升旗时间是7:14,2004年2月9日是7:15,2月11日是7:13,可以认为,在这几天,两年的升旗时间是相同的;2003年3月2日升旗时间是6:47,2004年2月27日是6:52,2月29日是6:49,再过两天就是3月2日,显见,在这几天,两年的升旗时间也是相同的。
于是可以进一步认为,2003年和2004年同期的升旗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观察2003年的图像,整体来看与余弦函数相象。
但就局部来看,从2月末到5月中旬,这些点基本上是共直线的(5月1日正在这个范围内),从7月中旬到12月初也如此。
因此,以线性函数为模型,用已知数值拟合出函数,估算五一节的升旗时间。
不妨设函数模型为 y=ax+b x ∈[3 , 5.5]取4月28日的5:19和5月16日的4:59,因为升旗时间是早上,所以5月16日就记作31155,5月1日就记作5,于是有:⎪⎪⎩⎪⎪⎨⎧+=+=b a b a 31155605943027460195 得 y=-0.5709x+8.114对于 x=5,有 y=-0.5709⨯5+8.114=5.26 5.26月为5:15所以,200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升旗时间约为5:15。
(3)因为5:15是个近似值,且是估值,为了确保不误事,所以,2004年“五一”观看升旗,就应该在4:59(2003年5月16日的升旗时刻)至5:15这段时间到达。
2. 正方体截面的形状(一)问题情景与任务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1.给出分类的原则(例如:按截面图形的边数分类)。
按照你的分类原则,能得到多少类不同的截面?设计一种方案,找到截得这些形状截面的方法,并在正方体中画出示意图。
2. 如果截面是三角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类不同的三角形? 3. 如果截面是四边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类不同的四边形? 4*. 证明上面的结果。
5*. 截面多边形的边数最多有几条?请说明理由。
6*. 截面可能是正多边形吗?可能有几种?画出示意图。
7*. 如果截面是三角形,其面积最大是多少?画出示意图。
8*. 你还能提出哪些相关的数学问题?(二)实施建议与说明图1—23该课题学习设计的意图1. 按课标要求,在高中阶段至少要有一次数学探究活动和数学建模活动,而活动的开展是要有一个渐近的过程的,学生需要一个逐步适应、了解和认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本模块设计该课题,是为实施更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做准备。
2. 该课题涉及内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直观图画法。
涵盖了立体几何中的相当多的概念、定理,本课题学习的过程是对立体几何知识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3. 该课题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立体几何初步一章的基本要求:有助于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
4. 在本章末安排该课题学习,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所学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借此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应用和反思,加深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该课题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认识数学研究中直观和严谨、感性猜测和理性推理的关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题学习的实施建议采用形式:形式一(能有效节省课时,但要求学生已初步具备一些自主探索、学习的经验和能力):首先分组(2-3人)进行课下讨论研究,适学生情况,可建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研究,最后形成小组的学习报告。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报告完成情况,在课上让部分小组报告他们所得到的结果,阐述理由。
并回答教师或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研究讨论。
形式二(需要较多课时,适合于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经验的学生,有利于他们初步认识、了解自主学习的开展):让学生课前准备几个正方体模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发现。
可以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对引导问题逐一研究讨论,分组报告研究结果,阐述理由,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
对课上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是由此而引发的新的问题,可以布置给学生课下去探索、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
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报告。
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无论是课下指导,还是课上教学实施过程之中,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直观、感性的猜测,到严密、理性的思考和推理论证上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两者在数学研究中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吸纳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从中吸取友谊经验;注意帮助学生清楚、一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
2.采用形式一时,教师应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加强对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指导;对没能在课上进行报告的小组,要进行及时鼓励性评价,积极肯定其长处,并指出不足之处,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目的是让所有学生从中受益。
3.采用形式二时,教师除了要关注1.中要点外,要特别注意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研究、学习,而不是取而代之,自己给学生讲解。
此外,在布置的课下任务中,可以适当拓宽一些,不必仅局限于该课题学习内容本身。
如:(Ⅰ)通过对正方体棱上点确定的截面的作图方法的了解,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通过课件进行研究。
(Ⅱ)研究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截面形状及性质:与棱平行的截面;与体对角线垂直的截面;等分正方体的截面等。
(Ⅲ)一个装有定量液体(不满)的封闭中空的正方体随着位置的某种规则(如:以一棱为轴旋转)变化,液体与正方体各接触面的面积有怎样的性质,各接触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处于何位置时接触面最小?何位置时液面面积最小?(Ⅳ)研究其它几何体截面形状。
4.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学习报告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课题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可拓展的或与其相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包括探究方法或原理的合理性、特色或创新点、不足之处等;课题学习的反思和体会,包括他人的哪些工作、研究方法是值得你学习借鉴的,某种特别的感受等。
(三)教学参考信息1.课题学习报告的结构形式:“正方体截面形状问题”课题学习报告年级班完成时间若上表填写时地域不够,可以自己增加副页,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报告的报表。
2.课题研究的部分结论(1)多边形的种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截面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可以是等腰,等边).如图1-21,22222''a b c b c=+<+,由预先定理222cos02b c aAbc+-=>,所以边a所对角为锐角,同理可得其余角也为锐角。
或由图可知边a所对顶点在以a为直径的圆外,所以该角为锐角,同理其余角也为锐角。
(3)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三对平行面,截面多边形的边是平面与正方体的面的交线,所以截面多边形最多是六边形,其中四边形截面至少与一组平行面相交,所以四边形中至少有一对边平行。
截面多边形可以是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其它梯形。
五边形截面至少与两组平行面相交,所以有两组平行边,所以必然有两内角相等。
六边形截面一定与三组平行面都相交,所以必有三组平行边,所以有三组相等内角。
(4)截面多边形可以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
建议教师提出下列相关引申的问题:①满足特定条件的截面多边形形状:*与正方体一棱垂直的平面,截得的截面多边形只能是正方形;*与正方体的一条棱平行的平面,截出的截面多边形只能有正方形,矩形;*与正方体的以体对角线垂直的平面,截得的截面多边形只能有正三角形,各内角相等图1-21的六边形;过正方体中心的平面,截得的截面都是中心对称的多边形,具体的只能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六边形;*与正方体的一面对角线平行的平面,截得的截面多边形只能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矩形,菱形,可拆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的五边形,可拆分成两个等腰梯形的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