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原创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夜书所见教案(一):一、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明白这首诗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我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此刻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夜书所见教案(一):一、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明白这首诗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我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此刻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2023最新-《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6篇)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6篇)《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的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但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题目中的“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所见”呢?(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秋天,离开家乡)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师带读古诗。
诗人在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2、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萧萧、寒声)3、生提出不懂之处,师生帮助解决。
(教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语)4、学习生字(促、深)(1)“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2)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3)生字组词,说话。
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
夜书所见教案【3篇】
夜书所见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3篇《夜书所见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夜书所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读成诵《夜书所见》。
2、通过读寓言故事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把学语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步骤】〖教学目标1、读读背背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2、阅读寓言《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1、小组学习:⑴ 熟读古诗。
⑴ 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班交流。
3、熟读成诵。
二、阅读《邯郸学步》1、自由读,理解内容。
2、小组讨论:⑴ 那个青年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⑴ 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全班交流。
4、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介绍健康小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听,说话的训练,请同学们注意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听、写、读的能力。
二、口语交际训练1、这次是练习谈谈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做法的训练,老师把平时了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识讲给大家,让同学仿照老师的方法,进行训练。
2、同桌互相讲。
告诉学生,你们所讲的健康小常识,要准确,清楚叙述内容。
然后谈谈自己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别的同学讲的时候也要认真听,哪些地方讲的好,就向他学习,哪些地方讲的不好,就帮他改过来。
3、推送代表在班上讲,同学们进行评价,教师酌情指导。
〖教学目标指导并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写作练习,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1、读题明确要求。
(重点明确:内容广泛,要写出自己最喜欢写的。
)2、写文章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
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夜书所见教案(精选10篇)夜书所见教案〔一〕:一、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资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我的故土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经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明白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我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此刻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由整理]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9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9篇】篇一:拓展阅读篇一师: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
师:有爱好的同学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篇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相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酷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打算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沟通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沟通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由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细致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相互评议、相互指引。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沟通,组内成员相互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老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由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依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优秀17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1今天早晨第一节课完成《夜书所见》的教学,原先以为,这首古诗会很难,但是上下来,感觉还错。
无论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课堂效果,我认为都比较不错。
把这堂课的实录记录下来。
师先示范朗读两遍课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读课文,抽几个孩子纠正读音。
(在读书的时候,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注释,向我提出了问题。
)万颖朗读古诗,指导认识“绍、翁”。
(这两个字书上没有注音,其他字书上有注音,孩子们读得还不错。
)男女生分读古诗,全班齐读。
师:刚才有个细心的小朋友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古诗上怎么有些数字呢?生:这些数字是注释,写在了下面。
师:什么是注释?生:可能是注意解释。
师:释正是解释的意思,而注是注出的意思,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注出来,让大家知道。
那这些注释对我们学习古诗有些什么帮助呢?生:让我们知道古诗的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注释学习这首古诗。
抽生读第一句古诗。
师:注释上告诉我们“萧萧”是风声,谁能将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
生:风出动梧桐叶发出萧萧的风声。
生:送来秋天的寒冷。
生:江上秋风在吹。
师:“动客情”中的客是什么意思呢?生:客是指客人,动是动心。
师:客在这里不单指客人,还是客居他乡的诗人。
他动了什么情呢?生:心情看孩子们不能体会这里诗人的感情,我决定放下,先体会后两句的意思。
师:我们先放一下,看看后两句,从后两句中去体会一下究竟是什么感情。
谁能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生: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
生:夜深就是深夜。
生:篱落是篱笆。
生:一灯明是灯光明亮的地方。
师:把他们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生:知道有儿童捉蟋蟀,深夜篱笆灯光明亮的地方。
师: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说得通顺吗,怎么才能让它通顺。
生:加上一些自己的话。
师:再请个同学说说。
生:夜深了,篱笆深处有明亮的灯光,知道有小孩在捉蟋蟀。
师:你觉得这些小孩捉蟋蟀怎么样?生:很开心。
师:那诗人看到这些小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天上明月,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可是他却在异乡他这时最想什么呢?生:自己的家乡。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看图说话: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3篇
《夜书所见》教案优秀3篇夜书所见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今天这节语文课,由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一、导入新课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解诗题,知作者1、简介作者孩子们,叫一叫诗人的名字。
叶绍翁是我国南宋的一个大诗人。
来,再敬佩地叫一声-----叶绍翁。
亲切地叫一声--------叶绍翁。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1、一读(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
(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
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出示挑拨、挑逗、挑染来,一起读。
能给它的另一个读音组组词吗?(3)齐读全诗。
2、二读(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三读(1)理解“注释”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E 、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促织”吗?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6篇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6篇夜书所见篇一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⑴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⑴。
知有儿童挑⑴促织⑴,夜深篱落⑴一灯明。
【注释】⑴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⑴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⑴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⑴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⑴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赏析】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 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夜书所见平湖市东湖小学沈心蕾一天,叶绍翁去外面游玩,突然,一阵萧萧的秋风迎面吹过来,顿感阵阵寒意。
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树冠,沙沙作响。
一张张树叶脱开了枝头,随风悠悠荡荡飘落到地上,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形象,不禁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
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走了。
代替它的是晚间篱笆下石板缝里的蟋蟀、蝈蝈、油葫芦的欢叫声。
一点点,一阵阵,一大片,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秋天交响曲。
忽然,远处篱笆下冒出一闪一闪的亮光。
那是什么呢?原来是两个调皮的小孩子提着灯笼。
一晃一晃地来到篱笆下。
小男孩提灯笼,小女孩捉蛐蛐。
“捉到了。
捉到了。
”只听见小女孩欢快地叫了起来,顿时小男孩也高兴地笑起来,充满胜利地笑声随着秋风越飘越远……我对《夜书所见》异见课本原文注释及相应理解: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15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壹五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1一、板书课题,释题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
再通过审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4.齐读[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为读诗中的拦路虎。
如本诗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读成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
这就需要老师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通过动笔注音,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一)找出诗人所见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精选4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精选4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1、学生交流。
(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
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
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3、指读全诗。
思考。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
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
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4篇)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4篇)夜书所见篇一诗词概述:《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诗词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⑥动:打动诗词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声,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夜书所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过程设计一、淡话导课。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诗兴,古人给我们留下好多诗篇。
你们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快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
(《山行》,《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希望孩子们喜欢。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和作者1、解诗题。
书:写所见:(诗人)所看见的`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三、三读诗歌。
(一)一读解字词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二)二读绘意境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
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⑴ 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夜书所见篇二《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很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夜书所见》阅读题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夜书所见》阅读原文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阅读题目(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
(3分)(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
(4分)《夜书所见》阅读答案1)(3分)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1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
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1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2023年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7篇)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第九课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篇。
诗人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1、学习本诗中两个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背诵古诗。
2、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一个来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策略。
反复诵读,感悟诗境,积累背诵。
1、复习古诗《回乡偶书》,说说诗中的思乡之情。
2、引入古诗学习: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一)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1、教师:大家读得很好了,那么怎么来学习古诗呢?(黑板出示)1、解诗题3、明诗义(1)理解词语(2)明白句意4、悟诗情(二)解诗题1、学生读诗题,看看它是什么意思?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四)明诗义1、理解词义(1)学生读诗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语。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
3、明白句义(1)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到古诗里,一边读一边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
(3)为什么诗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引导学生调换诗句的顺序,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学习一、二行诗句,说说诗句意思。
(五)悟诗情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想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之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回忆童年夜深篱落一灯明。
1、理解诗句大意,明白“寻、闻、畏、缘、横、侧”的意思。
2、通过想象和对比,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渗透学古诗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古诗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利用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清楚古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课标提出了“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要求,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为突破这个难点做一些尝试。
孙卫华老师的《夜书所见》古诗教学,带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寒夜漫长的思乡情感。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我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作为教学目标,确定了“初读古诗,正音划分节奏”“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古诗”“结合配乐、动画诵读想象,感悟诗情””“采用表演、写话来加深理解”等教学环节来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本首诗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距离较远,教师要多营造情景,通过感情朗读、表演来等方法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古诗阅读的基础,但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于古诗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能力还很不足。
本节课,需要他们通过画面、音乐,以及诵读、表演等,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4.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你读过哪些古诗?(让自告奋勇的的同学背诵古诗。
教师进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古诗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思念家乡的。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今天就让我们学习。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6摘要: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
正文:教学目标: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秋天和思乡的古诗、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夜书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一、导入: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时节。
同学们,你们发现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板:夜书所见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文,看着拼音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诗文,看看是否都能读正确,如果能读正确,你就竖起大拇指夸一夸他,如果还有的'字读得不正确,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读诗文,集体订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1、【课件出示】促织:①指名读。
“促”字在哪见过?组词。
②谁知道它的意思?【课件出示】挑,想一想,这个字应该怎么读?(上声)“挑促织”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用心读书的孩子)2、告诉学生怎样使用“注释”:“注释”一般都是针对一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3、借助注释和图画诵读诗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读懂了什么?相机指名读相关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书:梧叶寒声秋风客情一灯明挑促织4、师【配乐】朗读诗文大意。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
窗外,秋风瑟瑟,梧叶飘飞,寒声阵阵,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乡多好呀,家乡多美呀,家乡多么温暖呀!如今我一个人客游在外,多么的孤独呀!突然,我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小小的灯笼在晃动,料想一定是孩子们在那里快乐地捉蟋蟀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正确、工整的书写“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10个生字。
3、通过理解词语,整体理解诗意。
并通过联想与想象,呈现诗中画面。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古诗,并指导学生正确、工整、熟练地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中词语,整体理解诗意,学会联想与想象,呈现诗中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5分钟经典阅读:
课本32页“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二、学习第三组:
1.阅读单元提示,了解本组内容,明确本组要求。
2.朗读较好的句子,勾画重要的词语。
3.了解本组课文,通过阅读文题,整体感知内容。
三、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齐读课题,两()古诗
学习叶绍翁《夜书所见》
一、投影呈现,指导朗诵: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导学生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可共研一二句,学生自探三四句。
之后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读古诗。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呈现画面。
学习前两句:
1、题目:书:什么意思?写什么?何时所书?题目什么意思?
导入:诗人在夜晚看到了什么啊?就让我们阅读古诗看一看。
2.萧萧:什么意思?梧叶指什么啊?江上,点名在哪里?秋风,点名了是什么季节啊?把“江上、秋风、萧萧、梧叶”连起来,你能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3、学生想象描述之后,投影呈现画面。
4、声:读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声音啊?听到这种声音,诗人什么感受啊?第二句中:客,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是客啊?客情是什么情啊?动,什么意思啊?
5、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什么意思?
6、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啊?怎么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前两句。
学习三、四句:
1、挑:什么意思?促织,是什么?儿童挑促织呢?什么意思?
2、夜深,什么意思啊?篱落,指什么?一灯明,什么意思?说说这句是的意思:夜
深了,诗人看到了什么啊?由此诗人想到了什么啊?知有儿童挑促织。
3、说说三四句的意思:诗人在深夜里看到了什么啊?由此想到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诗写于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啊?在什么地方啊?诗人听到了什么啊?有什么感受啊?看到了什么啊?想到了什么啊?
2.概括这首诗的意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啊?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啊?
四、学写生字:萧梧挑促织篱落
五、背诵默写古诗《夜书所见》
六、预习:自读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