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12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含答案)

《财政学》(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机制存在失灵,但在下列各项中,( D )不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A、公共产品B、不完全市场C、市场垄断D、收入分配不公2、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效率职能的是( A )。
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职能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D、监督职能3、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的税收原则,是由(C)提出来的。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鲁道夫·瓦格纳D、凯恩斯4、商品供求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之一,下列各项中,( C )的商品不易转嫁税负。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也大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5、指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进行任何费用扣除的项目( D )。
A、工资薪金所得B、承包承租经营所得C、劳务所得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6、某企业2005年1月发生下列几笔业务:(1)1月8日购进原材料一批,支付价款100万元;(2)1月10日购进设备两台,支付价款2000万元;(3)1月12日进口原材料一批,货物到岸价格为100万元,关税税率为30%,消费税税率为10%;(4)1月15日销售本厂产品一批,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1月20日向灾区捐赠本厂产品一批,价值20万元;(5)1月25日销售本厂产品一批,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
假定上述业务中的价款均为不含税价款,且均适用17%的税率,问该企业应纳的增值税为多少?(A?B?)A、24.73万元B、12.84万元C、25.73万元D、22.73万元7、美国某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本年度取得的所得为100万美元,在美国取得的所得为200万美元,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美国的税率为40%,则该企业根据抵免法应纳美国的所得税为(A注:这是2007.12.3答疑系统中老师给的答案)万美元。
A、60B、90C、50D、708、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其他支出,依据的是(B)。
(完整word版)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陈共)(2)(word文档良心出品)

财政学习题集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二、填空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 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四、不定项选择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财政的特征包括:A、阶段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家庭B、企业C、政府D、中介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填空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财政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财政模式是( ) 。
A:集中型财政B:公共财政C:民主财政D:计划财政答案:B2.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活动B:社会产品流通C: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D:社会产品消费答案:C3.财政是一种分配,但并不等于说分配就是财政。
( )A:错B:对答案:B4.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财政产生后,国家也就随之出现了。
()A:对B:错答案:B5.国家产生以后,创造出了财政这种分配形式。
()A:错B:对答案:B6.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从一般分配中独立出来的原因。
()A:对B:错答案:A7.财政分配的主动权和支配权在国家,即国家是财政分配活动的决定者和组织者。
()A:错B:对答案:B8.历史上财政收支都是货币形式。
()A:对B:错答案:B9.当市场出现垄断现象时,仅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难以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的。
()A:错B:对答案:B10.政府干预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因此政府干预总是有效的。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政府(),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A:经济职能B:行政职能C:公共服务职能D:文化职能答案:B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属于哪种政府职能的体现()。
A:行政职能B:公共服务职能C:文化职能D:经济职能答案:D3.财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过程中,财政稳定经济职能有哪些方面()。
A: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B:国际收支平衡C:稳定物价D:充分就业答案:BCD4.收入分配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公平。
()A:对B:错答案:A5.财政稳定经济的政策手段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
()A:对B:错答案:A6.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A:错B:对答案:B7.发展卫生体育职能属于哪种政府职能的体现()。
(整理)《财政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第01章在线测试A BC D、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所固有的功能。
A BC D、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投资、公共支出、补贴等形式形成支出,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属于政府介入和A BC DA BC DA BC D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3、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4、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正确错误、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正确错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正确错误、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正确错误、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正确错误《财政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2、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D、小型国有企业3、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4、国有国控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D、小型国有企业5、1974年,()的《经济学中的灯塔》是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研究之开端。
智慧树知到《财政学(吉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财政学(吉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财政学(吉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因为大部分公共产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因此,市场对于提供纯公共产品是失灵的。
A:对B:错答案: 对2、上游的水库可以使下游地区从中受益,但水库并没有从下游获得收益,这种现象是()A:公共产品B:外部性C:效率损失D:公地悲剧答案: 外部性3、以下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
A:海滩B:公园C:国防D:图书馆答案: 国防4、政府可以采用资格管制、信息管制以及质量管制等措施,彻底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A:对B:错答案: 错5、准公共产品可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
A:对B:错答案: 对6、以下产品中()属于资源性公共产品。
A:海滩B:草场C:公园D:博物馆答案: 海滩,草场7、市场失灵的表现有()A:市场垄断B: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C:外部性D:收入分配不公E:经济波动答案: 市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8、外部性的纠正方法有()。
A:征税B:经济一体化C:财政补贴D:许可证制度答案: 征税,经济一体化,财政补贴,许可证制度9、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提供方式。
A:政府提供B: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C:政府授权D:政府参股答案: 政府提供,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政府授权,政府参股10、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A:扩张性财政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C:中性财政政策D:消极财政政策答案: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第二章1、下列关于转移性支出的表述正确的有()A: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B: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C: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D: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转移,不取得商品和劳务答案: 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转移,不取得商品和劳务2、如果一国某一时期的财政支出弹性系数等于2,则说明该国在这一时期内()A: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B: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C: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D: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的2倍答案: 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中,用于财政支出部分所占份额的大小。
智慧树知到《财政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财政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一个流派。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国家职能与财政职能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
()A:对B:错正确答案:对4、财政学涉及的基本原理是国家与社会的财政关系原理以及国家内部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原理。
()A:对B:错正确答案:对A:对B:错正确答案:对6、现代财政学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趋势。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是说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社会学领域。
()A:对B:错正确谜底:错8、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XXX。
()A:对B:错正确谜底:对9、任何管理,解决的都是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管理的整体组织框架,即管理体制,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的实施顺序,即管理程序。
()A:对B:错正确谜底:对10、国有企业财务是构成财政学科体系的一部分。
()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一章1、财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有了财政现象就有了财政概念()。
A:对B:错正确答案:错3、财政在我们国家是一外来语()。
A:对B:错正确谜底:对4、“财政”一词最早于13—15世纪出目前英文中。
()A:对B:错正确谜底:错5、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企业B:国家C:家庭D:社会团体与组织正确谜底:国度6、国家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是()。
A:公债B:上缴国有资产收益C:税收D:工资正确谜底:税收7、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C:取之于民,用之于己D:灵活性、无偿性、固定性正确谜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迄今为止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度类型不同,财政经历了()。
A:原始社会财政B:奴隶制国家财政C:封建制国家财政D:资本主义国度财政E:社会主义国度财政正确答案: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9、公共财政是()。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财政职能 (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税收原理 (36)税收制度 (44)国有资产收益 (49)第| 一章国债 (54)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索(ABCD)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公共性B非盈利性C法治性D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冇完全信息D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木费用支出或从屮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冇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屮,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a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吋,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冇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卜•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山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捉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対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口j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 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屮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木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來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屈于企业t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z卜••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而冇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口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⑵发展公共财政的口J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Z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Z屮•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己成为可能. 四,论述:分加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木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口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口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冇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屮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屮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冇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口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冇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口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來,从而为政府捉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捉供依据•由于个人z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⑶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冇区别,也冇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 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冇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 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低失业B高就业C消灭失业D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降低政府开支B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降低税收成本D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木的层次(BC)A工资分配B初始分配C再分配D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赢利准则B守法准则C公平准则D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收入差距要适度C共同富裕D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持续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亦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冇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卜•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屮,市场在其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冇贡献要素,没冇资格参与分配,捉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捉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口J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 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捉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孑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止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卜•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t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吋,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11显然屈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止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冇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屮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Z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壇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來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乂矛圧的关系. 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木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壇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捉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木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耍,将冇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屮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冇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木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屮性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⑷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木•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屈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英职•⑵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牛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捉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口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口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吋,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冇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口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I■办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比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述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I•办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而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而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 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岀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屮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包括两种含义: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对个别企业而言,能够实现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最大化或在一定产出前捉下的投入最小化,显然是冇效率的.一般把企业个别生产的效率称之为生产效率•而在给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整个社会资源显然还有一个在各种产詁(或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这个层面的效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简称”配置效率”.如。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财政职能 (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税收原理 (36)税收制度 (44)国有资产收益 (49)第| 一章国债 (54)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索(ABCD)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公共性B非盈利性C法治性D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冇完全信息D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木费用支出或从屮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冇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屮,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a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吋,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冇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卜•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山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捉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対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口j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 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屮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木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來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屈于企业t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z卜••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而冇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口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⑵发展公共财政的口J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Z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Z屮•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己成为可能. 四,论述:分加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木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口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口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冇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屮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屮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冇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口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冇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口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來,从而为政府捉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捉供依据•由于个人z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⑶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冇区别,也冇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 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冇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 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低失业B高就业C消灭失业D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降低政府开支B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降低税收成本D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木的层次(BC)A工资分配B初始分配C再分配D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赢利准则B守法准则C公平准则D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收入差距要适度C共同富裕D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持续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亦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冇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卜•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屮,市场在其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冇贡献要素,没冇资格参与分配,捉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捉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口J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 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捉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孑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止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卜•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t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吋,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11显然屈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止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冇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屮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Z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壇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來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乂矛圧的关系. 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木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壇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捉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木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耍,将冇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屮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冇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木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屮性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⑷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木•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屈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英职•⑵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牛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捉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口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口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吋,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冇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口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I■办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比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述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I•办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而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而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 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岀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屮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包括两种含义: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对个别企业而言,能够实现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最大化或在一定产出前捉下的投入最小化,显然是冇效率的.一般把企业个别生产的效率称之为生产效率•而在给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整个社会资源显然还有一个在各种产詁(或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这个层面的效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简称”配置效率”.如。
清华大学《财政学》在线测试1—16

清华大学《财政学》在线测试1—16本次在线测试共包含16个题目,以下是每个题目的简要解答:题目1:请解释什么是财政学。
答: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以及如何管理和运用公共资源的学科。
题目2:列举至少三种税收的类型。
答: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题目3:解释财政政策的概念。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方法。
题目4:请简要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答: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水平等。
题目5:什么是预算赤字?请解释其影响。
答:预算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预算赤字可能导致债务增加,增加未来的财政压力,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
题目6:什么是财政稳定?答:财政稳定是指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平衡,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题目7:解释财政收入的来源。
答:财政收入的来源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政府贷款等。
题目8:什么是国债?请解释其特点。
答: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务工具,用于筹集国家支出的资金。
其特点包括有固定的利率、长期的债务期限和政府信用背书。
题目9:列举至少三种财政政策工具。
答: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实施逆周期调节等。
题目10:解释供给侧经济学的理念和目标。
答: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改革和激励措施,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题目1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请解释其关注点。
答: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并确保资源分配公平的学科,关注点包括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题目12:列举至少三种财政支出的类型。
答: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题目13:解释税基和税率的概念。
答:税基是指纳税对象的应税收入或财产,税率是指纳税对象根据应税收入或财产要交纳的比例。
题目14:请解释货币财政政策的区别。
答: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
《财政学》第09-16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第09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税收的()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A、收入效应B、支出效应C、替代效应D、挤出效应2、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A、挤出效应B、收入效应C、支出效应D、替代效应3、供给学派认为()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高B、低C、中D、不变4、()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A、所得税指数化B、个人所得税C、税收支出D、社会保险税5、我国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在商品课税税制的设计上也体现了()的原则。
A、税收负担B、税收转嫁C、税收中性D、税收替代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对个人储蓄行为的()作用越大。
A、越高、抑制B、越低、抑制C、越高、促进D、越低、促进2、税收指数化的主要方法有:()A、特别扣除法B、实际所得调整法C、税率调整D、指数调整法3、政府征税给纳税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效应主要有:()A、收入效应B、支出效应C、挤出效应D、替代效应E、紧缩效应4、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A、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B、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C、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D、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必然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E、税率、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
B、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C、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D、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15春西交《财政学》在线作业 满分答案

D. 法国
满分:2 分
5. 下列哪种情况下,政府不退还已缴纳的城建税()
A. 出口退还增值税时
B. 免征部分增值税时
C. 免征部分消费税时
D. 免征部分营业税时
满分:2 分
6. 下列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是()
A. 土地增值税
B. 关税
D. 美国
满分:2 分
30. 一国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是下列哪个因素决定的()
A.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效用
C. 边际生产率
D. 税收
满分:2 分
31. 第一次使用政府间转移支付这一概念的是()
A. 欧茨
B. 庇古
C. 凯恩斯
D. 菲利普斯
满分:2 分
满分:2 分
36. 我国的城建税设置三档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其中最高的税率为()
A. 12%
B. 7%
C. 5%
D. 1%
满分:2 分
37. 外债的偿债率指标国际标准安全线为()
A. 1
B. 20%
C. 25%
D. 50%
满分:2 分
38. 为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而设立的预算原则是()
A. 公开性原则
B. 完整性原则
C. 可靠性原则
D. 统一性原则
满分:2 分
39. 我国政府预算草案编制部门是()
A. 各级政府
B. 各级财政部门
C. 国务院
D. 全国人大
满分:2 分
40. 一个国家在海外证券市场发行公债属于()
A.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 公募拍卖方式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习题集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A.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B.人类生存需要和人类发展需要C.生活需要和建设需要D.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的基本职责A.政府B.企业C.市场D.社会团体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A.非排他性和竞争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C.排他性和竞争性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A.排他性B.分割性C.市场性D.社会性5.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即其边际成本(),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无法确定6.()是保证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A.收费B.税收C.罚款D.公债7.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A.垄断B.外部效应C.收入分配不公D.产品供不应求二、判断题1.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社会公共需要无法通过市场满足,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来满足。
6.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必须与之等价交换。
7.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8.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9.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10.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指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
12.经济学里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是指消费者都不愿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是期望别人去购买,自己可以从中受益。
三、名词解释1.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 3.公共需要 4.非排他性 5.非竞争性 6.资源配置 7.财政四、简答题1.试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财政学》第01章到第16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根据国际管理,基尼系数的合理区间是(C)。
A、0.1-0.2B、0.2-0.3C、0.3-0.4D、0.4-0.5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A)所固有的功能。
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社会范畴D、法律范畴3、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投资、公共支出、补贴等形式形成支出,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属于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D)手段。
A、行政B、法律手段C、组织公共生产D、财政手段4、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业企业和单位,属于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C)手段。
A、行政B、法律手段C、组织公共生产D、财政手段5、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属于财政职能中的(A)。
A、资源合理配置B、收入公平分配C、经济均衡稳定D、物价稳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BCD)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3、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4、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BCD)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5、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BC)A、家庭B、企业C、政府D、中介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正确2、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错误3、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页眉内容《财政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填空题1. 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2.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 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4. 国家或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5. 价格、产量6. 价格机制、政府的收支活动7.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8. 政府财政配置、第三部门配置9. 市场配置、价格和竞争10. 调整存量结构、调整投资结构11. 经济公平、社会公平12. 实现公平分配13. 基尼系数14. 0.3~0.415. 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三)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C(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CD4.ABD5.ABC6.ABCD7.CD8.BCD(五)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一)填空题1.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收益的内在性、需求的分散性3.集中性、强制性4.排他性、竞争性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6.每个人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7.私人部门供给、公司伙伴关系供给8.供给公共产品9.弥补市场失灵10.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标准问题11.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较优、市场失效12.市场失灵、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13.公共服务社区化、与公共部门建立伙伴关系14.公益推广活动、许可证战略15.公共部门、私人部门16.市场价格机制17.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18.交易成本为零19.外部边际收益20.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三)单向选择题1.C2.A3.B4.D5.C6.A7.B(四)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BC4.ABCD5.ABD6.ABCD7.ABCD8.ABCD(五)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对6.对7.对8.对第三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一)填空题1. 投票机制2. 单个的个体3. 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僚;“选票”4. 经济市场;政治市场5. 偏好的显示问题;偏好的加总问题6. 偏好显示机会不均等;偏好显示不充分7. 简单多数票规则8. 免费搭车9. 供给缺乏弹性(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D(四)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BCD4.ABCDE(五)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第四章财政支出一般理论(一)填空题1.社会文教;2.财政支出;3.债务利息支出;4.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5.收入分配;6.软约束;7.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8.政治因素;9.收益率;10.效益;11.皮科克和怀斯曼(三)单项选择题1.A2.B3.D4.A5.B6.A7.D8.D9.D 10.A 11.D (四)多项选择题1.ABD2.ADE3.ABCD4.CE5.ABDE6.AC7.ABCD8.ABCD9.ABD 10.ABD(五)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错9.错 10.对 11.错 12.对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填空题1.财政投资性支出2.R&D经费投入3.基础科学研究4.内生增长理论5.公用经费6.维持费7.基础产业8.日本9.农业生产率 10.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三)单项选择题1.D2.D3.B4.B5.D6.C7.B8.B9.A 10.D 11.D 12.B13.D 14.A 15.A 16.C(四)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C4.ABCD5.ACD6.ABD7.ABE8.ABD9.ABCDE 10.ABC(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对8.错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填空题1.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保障支出3.社会福利4.现收现付5.政府预算6.企业亏损补贴7.照顾性税收支出8.再投资退税9.德国 10.福利型(三)单项选择题1.B;2.D;3.A;4.A;5.D;6.A;7.B;8.A;9.A;10.A(四)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BCDE4.ABCD5.ABC6.AD7.BC8.ABD9.ABCD 10.AB(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对7.错8.错9.对 10.对第七章财政收入一般理论(一)填空题1.税收、 90%、规费2.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外财政收入3.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财政收入的相对量4.第二产业5.国民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支配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或国民收入中由政府支配的一部分收入6.力役、实物、货币7.税收8.政府信用9.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10.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单项选择题1.A2.B3.B4.C5.C6.D7.D8.C9.A 10.B 11.A 12.A (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DE4.ABCDE5.ABCD6.CD7.ABC8.ABCD9.ACDE 10.ABCD 11.CD 12.ACD(五)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错6.对7.对8.错9.对 10.对第八章税收基本原理(一)填空题1.政治权利2.商品课税3.在于税收的超额负担是否最小4.横向公平、纵向公平5.19276.顺转7.易,难8.易9.《国富论》10.瓦格纳(三)单项选择题1.B2.B3.B4.B5.B6.B7.A8.D9.B 10.A(四)多项选择题1.ABC2.ABD3.ABC4.ABC5.AB6.ACDE7.ACD8.AC9.ABCDE 10.ABD(五)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错第九章税收制度(一)填空题1.70%以上2.143.零售4.法国5.价6.避免重复征税7.808. 20099.生产10.价(三)单项选择题1.A2.A3.C4.A5.D6.A7.D8.D9.A 10.B(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B3.ABCDE4.ABC5.ABD6.ABCDE7.BCD8.ABC9.ABCD 10.B(五)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错 10.错第十章非税收入管理(一)填空题1.受益2.准公共产品3.法律4.55.财政部门6.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7.劳务报偿标准8.15(三)单项选择1.A2.D3.D4.A5.B6.D7.A8.C9.A10.D(四)多项选择1.ABCE2.ABCDE3.AB4.AD5.ABCD6.ABCD7.ABDE8.ABCDE 9.ABCD 10.AB(五)判断题1. 对2.错3.错4. 对5. 对6.错7. 对8.错9.错10.错第十一章政府债务管理(一)填空题1.政府2.国债3.政府信用4.国债5.国家或政府的信用6.政府财政收不抵支7. 昭信股票8.人民胜利折实公债9.601110.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三)单项选择1.B2.A3.A4.A5.A6.C7.B8.D9.A10.B(四)多项选择1.ABCE2.AB3.ABC4.ABCD5.ABCD6.ABCDE7.ABCDE8.AB 9.ABC 10.ABCD(五)判断1.错2.对3.错4.对5.错6.错7.错8.对9.对 10.错第十二章政府预算(一)填空题1.英国2.单式预算、复式预算3.复式预算4.执行结果5.中央预算6.单位7.中央、中央8.各级人民代表大会9.199010.2007(三)单项选择1.A2.B3.A4.D5.A6.A7.A8.A9.A 10.A(四)多项选择1.BCDE2.AB3.ABCDE4.ABCDE5.ABC6.AB7.ABCD8.ABCE 9.BCD 10.AB(五)判断1.错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对9.对 10.对第十三章政府间财政关系(一)填空题1.布坎南2.19563.搭便车4.19945.地方税6.地方税7.地方8.地方9.地方10.地方(三)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2.A3.A4.A5.D6.A7.C8.B9.C 10.C(四)多项选择1.ABC2.ABCD3.D4.BE5.ABC6.ACE7.ABC8.ABCE9.ABCD 10.BCDE(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 对7.错8.对9.对 10.错第十四章财政政策(一)填空题1.中央2.税收、财政支出、公债、财政预算3.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4.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5.滞涨6.增加(三)单项选择题答案:1.A2.A3.A4.D5.A6.D7.D8.B9.A(四)多项选择题1.AB2.ABCD3.AD4.BC5.BD6.ABC7.ABCD8.AC9.BD 10.AC(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错6.对7. 错8.错9.对 10.对。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四、论述题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
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
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
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财政学测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1、公共物品2、外部效应3、财政补贴4、课税对象5、税负转嫁6、预算外资金7、外债8、税率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其有何特点?2、所得课税有何特点?3、什么是地域管辖权?在行使税收地域管辖权的国家是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的?4、简述分税制的内容。
5、简述国债的功能。
6、简述国际税收的课税主体与客体。
7、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8、简述增值税的类型。
三、论述题(共20分)如何认识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职能。
《财政学》习题D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4分X8)1、公共物品: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有三大特性:效用不可分性;消费非竞争性;效益的非排他性。
2、外部效应:指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的利益而未得到补偿或造成损失而未予以补偿的现象。
3、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的无偿支出。
4、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5、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以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
即税款式的法定纳税人不是税款的最终负担者。
6、预算外资金:是指一局部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
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工程安排使用。
7、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当的具有契约性归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8、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二、简答题(8分X6)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其有何特点?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
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第12章在线测试
A B
D
C
利为目的
A B
C D
、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
A B
C D
、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A B
C D
、与其他金融资产利率相比,国债利率应该:()
A B
C D
C、弥补政府日常性支出
D、调节经济
2、控制债务负担率有以下几种方法:()
A、控制基本赤字
B、国债利率要适度
C、强调国债投资效益,保持适度的高经济增长率
D、减少国债的利息支出
3、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发行率
D、还本付息率
E、国债换手率
4、按国债的流动性不同,国债可分为:()
A、自由国债
B、强制国债
C、可转让国债
D、不可转让国债
E、无息国债
5、国债的发行方式有:()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正确错误
、现代社会中,利用国债利率升降调节证券市场运行和资金运转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错误
、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债是政府的债务,而私债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债务。
正确错误
、国债当年还本付息额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称作国债依存度。
正确错误
、溢价发行使政府取得的国债收入比面值高,因此溢价发行对财政最有利。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