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清照《声声慢》优质课获奖教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韵律、节奏及情感。

2. 课文解析:对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解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3.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中的生僻字、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后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注意词的韵律、节奏。

3. 课文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4. 课文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声声慢》2. 词牌特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3. 生僻字词:重点字词、释义4.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翻译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

2. 答案:(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例句翻译。

(3)课后拓展阅读,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2024)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2024)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声声慢》进行教学,该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教学内容包括词的背景、词的朗读、词的意境、词的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的写作背景。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3. 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声声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声声慢》、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宋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宋代的文化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声声慢》,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解析: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声声慢》的语言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

5. 背诵:让学生进行《声声慢》的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声声慢》板书内容:意象、意境、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2. 《声声慢》的译文是什么?3. 请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声声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宋代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声声慢》与其他作品的异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案内容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声声慢》,该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

李清照声声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声声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2.掌握《声声慢》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和词意;3.通过朗读、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4.激发学生对古典词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声声慢》的情感表达;2.准确朗读《声声慢》。

三、教学难点:1.理解《声声慢》中的意境;2.通过适当的情感表达,演绎出《声声慢》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词曲背景(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代词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重点讲解宋代词的特点及李清照在宋代的地位与成就。

步骤三:朗读与解读(20分钟)1.教师首先朗读《声声慢》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聆听词曲的音韵美和情感体验。

2.分析《声声慢》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逐句解读《声声慢》的意思,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步骤四:欣赏名家演绎(10分钟)播放《声声慢》的多个版本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步骤五:分组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朗读《声声慢》,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步骤六:情感呈现(15分钟)让学生表演《声声慢》中的情感,例如伤感、思乡等,引导学生在情感表达中感受和理解李清照的创作意图。

步骤七:创作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一幅与《声声慢》相关的画作、诗词或者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声声慢》的朗读、分析和情感表达等环节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正确理解诗词内容、准确朗读、情感表达的深度和是否能够进行创作等。

六、教学延伸:在词曲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优秀的古代词曲作品,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词的教学,既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作品,又能培养他们对词曲艺术的兴趣。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2024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

2024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声声慢》背景及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和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辅助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本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分析写作特点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境遇下,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闷和无尽的哀愁。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主题思想本词的主题思想是孤独与哀愁。

词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孤独中苦苦挣扎、无法摆脱的情感状态。

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03知识拓展与延伸Chapter相关文化背景介绍古代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类似作品比较分析与其他婉约派词作比较与豪放派词作对比现代汉语运用能力提升词汇积累与运用《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句式分析与仿写该词中运用了多种句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长句、短句、倒装句等。

通过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句子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

04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Chapter分组讨论小组内角色分配分享感受030201小组讨论与分享角色扮演或朗诵表演角色扮演朗诵表演配乐朗诵创意写作或改编尝试创意写作以《声声慢》为灵感来源,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改编尝试鼓励学生将《声声慢》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戏剧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声声慢》课一等奖课件

《声声慢》课一等奖课件

主题思想
总结词:清晰明确
详细描述:课件对《声声慢》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清晰明确的阐述,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李清照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艺术手法
总结词:全面系统
详细描述:课件对《声声慢》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声声慢》优质课 一等奖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CATALOGUE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包 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 诗词流派。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创 作风格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诵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声声慢》的词义、 意境和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 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 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教学内容概述
词文解析
对《声声慢》的词文进行逐句解析, 包括字词解释、句意阐述和整体意境 的把握。
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课以《声声慢》为载体,通过讲解、诵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全面了解词的特点和文学价值,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03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对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较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02
《声声慢》文本分析
词牌特点
总结词
独特韵律,情感深沉
详细描述
《声声慢》作为词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通常表达深沉、哀婉的情感。 它的韵脚密集,词句之间音韵回环往复,给人以凄凉、悲苦之感。
语言特色
总结词
简练质朴,意蕴深远
详细描述
《声声慢》的语言特色在于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能够通过平实 的语言展现出深沉的情感和意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推敲,意味深 长。
详细描述
在《声声慢》中,词人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暖和晴朗的天气”与“凄风苦雨的 秋夜”、“旧时熟悉的老酒”与“如今陌生的新人”等,通过这些对比,词人将自己的
悲凉、孤独和失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05
《声声慢》教学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声 声慢》的词意,掌握其艺术特色,并
离别之痛的表现手法
分析词中如何运用景语、情语和修辞手法来表现离别的 痛苦和无奈。
孤独之感
01
孤独之感
探讨词人通过哪些意象和情感表达出孤独和落寞 的感觉。
02
孤独之感的表现手法
分析词中如何运用象征、暗示和对比等手法来表 现孤独和落寞的感觉。
人生之叹
人生之叹
引导学生思考词人通过《声声慢》表达出对人生的哪些感慨 和思考。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
教学环节紧凑
从导入新课到巩固练习,各环节紧密 相连,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点,
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丰富
课件涵盖了《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词义解析、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内 容详实、完整。
教学资源多样
课件中融入了音频、视频、图片等多 种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经验。

2重点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两地相思离愁别绪,愁是我国古代文化风景中凄凉的一角。

李煜的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愁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崔莺莺的愁是“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那么,作为词坛愁将的李清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声声慢》。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

3、教师范读。

4、疏通词意。

5、把握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常有“诗眼” “词眼”之说。

“眼”传神之所,“词眼”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明确:词眼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2【讲授】品味语言(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不但无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而感到凄凉忧戚。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声声慢》,详细内容为词作全文及其背景介绍,涉及词牌知识、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语言、情感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及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词作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与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品味词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哀愁。

随后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哀愁的宋词《声声慢》。

”2. 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作奠定基础。

3. 词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10分钟)(1)阅读全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词作的初步感受。

(2)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词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叠词等。

5.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及其作用”为例,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练习分析词中的其他意象,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仄起平收,韵律优美。

(2)意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等。

(3)情感:孤独、哀愁、失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谈谈你对《声声慢》情感的理解。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声声慢》。

本节课主要学习李清照的这首词作,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2. 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 感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难点: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声声慢》。

2. 新课教授:讲解词的背景知识,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逐句解析词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3. 意境感受: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词中的词语进行造句,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5. 欣赏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欣赏词的美,讨论如何运用词的表达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情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和词的意境描绘。

六、板书设计板书词牌《声声慢》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词中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答案:例如: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 请描述一下你读完《声声慢》后的感受。

答案:例如:读完《声声慢》,我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忧伤和孤独,仿佛看到了一个女子独自在西楼上凝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声声慢》。

这首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词的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2. 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优质课《声声慢》教案篇1学习目标: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

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

”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

2024年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年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
加入教师社群或论坛,与来自 全国各地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
和经验。
定期参加学校或学区组织的 教师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
教学资源和课堂实践。
主动寻求与优秀教师的合作机 会,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
探索。
THANKS
感谢观看
设定合理的作业提交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同时避免拖延和敷衍了事的情况 发生。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提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及时批改作业,给予针对性建议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及时进行批改,确保学生能够及 时了解到自己的作业情况和成绩。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和指导,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方向。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背诵诗歌、 完成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
01
明确评价学生哪些方面的表现,如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情感
态度等。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02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测试、作业、
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
设计评价工具
03
制定评价量表、评分细则等,确保评价过程客观、公正、有效。
讲授新课:讲解知识点,引导思考
01
02
03
04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
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 辞手法等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 题、情感及表达方式。
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 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和技巧。
巩固练习:分组讨论,加深理解
01
02
03
04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与本 课相似的诗歌进行赏析。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这是声声慢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2、理解文中的情感和艺术特色3、背诵全词教学重点难点1、词中出现的意象及其体现的情感2、背诵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

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情调感伤,风格顿变。

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语言清丽,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此外,她的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

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解题词牌三、整体感知(1)教师朗诵,初步感知词人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3)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一句?四、具体分析㈠导入思考: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以下是一份声声慢公开课的一等奖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 理解本词的含义,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分析本词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本词的含义,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 难点:分析本词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导入新课。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 深入研读:讲解诗词的含义,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4. 课堂总结:总结本文的主旨,体会李清照的家国情怀。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背诵这首词。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理解了本词的含义,体会了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分析本词的艺术特色,掌握了鉴赏诗词的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

(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

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

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

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愁思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 教案

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 教案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深入领会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与创作情感。

2.分析《声声慢》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理解作者情感,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难点:理解李清照的创作情感,体会其在诗中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李清照生平介绍、诗歌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声声慢》,了解李清照生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生平,引导学生关注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创作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声声慢》中的哪个意象或修辞手法最为突出?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诗歌鉴赏1.学生齐读《声声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3.学生尝试背诵诗歌,体会其韵律美。

(六)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声声慢》的课后练习。

2.深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和创作的了解。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典诗词《声声慢》,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

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生1: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诗人,她的诗词很有感情。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相关推荐《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教案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学重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

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

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

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声声慢获奖教案范文

声声慢获奖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声声慢》诗歌鉴赏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理解诗歌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3.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5.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师讲解、情景创设、比较鉴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及意义。

(2)掌握《声声慢》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2. 教学难点:(1)《声声慢》中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声声慢》的背景。

2. 自主学习(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详细讲解《声声慢》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中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5. 比较鉴赏(5分钟)(1)学生对比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分析《声声慢》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比较鉴赏的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声慢》。

6.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声声慢》。

2. 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鉴赏文章。

3.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歌手法、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背诵、写作和阅读推荐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砀山中学徐辉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女,她半世孤苦,却清高脱俗。

她一生坎坷,却坚韧执
着。

她以“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才华,书写着词坛光耀千秋的温婉与凄清。


的才华与豪情让人钦佩,她的悲苦与坎坷让人伤怀,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就欣赏她的千古绝唱《声声慢》。

二、知识梳理
1、谈谈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投影简介)
2、诵读
自由读(清字音)
个别读(读情感)
三、走进文本
1、李清照是以女性词人身份写词的词人,在词中她擅长铺写自己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写了她哪些动作?
板书:寻觅饮酒观雁看花守窗
2、描写这些动作有什么作用?
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愁)
3、这几个动词是如何体现她的愁绪?结合词中的意象,选取一个动词,结合所描写的
生活片段,做简要赏析。

示例:(动词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愁太浓,化不开愁,愁太深,解不开。

风急:花乱落,叶飘零,肃杀气凉,心更凉。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菩萨蛮》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传递情感:与赵明诚新婚不久,即负籍远游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北雁南飞:雁从北方来,自己却回不去了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司空曙《寒塘》
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
---毛滂《浣溪沙》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人面---衰老年华易逝往事不再
黄花堆积,落英铺地,风侵雨略,菊花色彩枯干,花瓣飘零而下,一片衰败景象。

摘之
无味,摘之无趣,更无人共摘。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李清照《蝶恋花》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细雨——罗织愁绪
守窗守夜——时光难挨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蝶恋花》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李清照《孤雁儿》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女子,独自一人,在无边的黑夜里穿行,她若有所失,寻寻
觅觅,她找到了酒,可无法化解愁。

于是她起身仰望,旧识大雁,无法寄愁。

俯身回望,满
地残菊,更添新愁。

只好依窗守望,而梧桐叶上,细雨点点,滴滴清脆,落入无边的黑夜,
滴落在她满是沧桑的心田之上。

四、合作探究
1、这五个动词,如果只保留其中一个,你觉得那个更合适?“寻觅”
仿写句子动词+寻+结果
示例:饮酒寻往事,往事已蹉跎
2、李清照曾有诗云:旧识天气,旧识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那么,她到底因何而
愁?
展示课件
学生品读
总结家国之痛身世之苦孤独之悲
小结:曾经出身高贵,万千宠爱,夫唱妇随,何其安乐!却惨遭国破,飘零他乡,如今
青春已逝,双鬓斑白,父母去世,丈夫病逝,又膝下无子,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玩,是她唯
一的寄托,却也几近散落丢失。

回首过去,人生如梦,梦中繁华豪奢,美满团圆。

而梦醒来,曲终人散,人去楼空,何其悲凉!
3、美文诵读
五、作业
写一写,你心中的李清照
《如果,我们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