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精选2篇(一)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致橡树》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理解并分析诗中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难点:理解现代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
2. 备课材料:课文解析、教学反思、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你们对现代诗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现代诗与传统诗有什么不同?”Step 2 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念诵《致橡树》。
2. 教师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 意象:橡树、树影、流泪、枝叶、年轮等。
- 情感:爱情、挚爱、执着。
- 主题:爱情的坚韧和挣扎。
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讨论诗中所传达的爱情观。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理解中,诗人为什么选择橡树作为爱人的象征?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封信给某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等)。
2. 学生们可以在写信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爱、执着和感谢之情。
3.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信,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诗歌《致橡树》。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致橡树》这首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爱与人生的思考,加深了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高中语文_《致橡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本《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反复诵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过程方法:分析诗歌出现的意象,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过程方法:反复诵读中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教学难点】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的音频视频、学生朗读配音。
2.学生准备:做导学案,搜集有关作者与作者诗派的文学常识,掌握象征手法,创作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探寻爱的真谛【导入】播放《因为爱情》歌曲(给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导入词: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在中国的众多诗歌当中,文人墨客们一直赞美它,歌颂它。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关于爱情的诗句?(学生回答+教师PPT展示)。
刚才大家回忆了人类社会的美好爱情,那同学们可曾见证过两棵树之间的爱情呢?(PPT出现橡树和木棉树图)那本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看一下两棵树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美好的爱情,他们之间又诉说着怎样的情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致橡树》。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音乐+导入词导入新课引入本单元的主题——爱的生命的乐章,让学生进入一场寻爱之旅。
】二、精彩范读,体会音乐之美(4分钟时间范读完成)教师:悠悠诗情缓缓流淌,一段心事微微荡漾撩拨我们的心弦,忍不住轻轻吟诵,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爱情世界,做一位美的朗读者。
预设:自由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自由诵读(3分钟)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大声诵读,能让诗情之上碧云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接下来开启我们的朗诵之旅,请两位同学配乐范读,同学们静心聆听,反复品读,进行点评。
提示学生点评的角度(情感、语速、语调、停顿)诵读展示(6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频,名家范读+学生范读,让同学们在唯美的音乐氛围当中走进舒婷的爱情世界,通过学生自由诵读和展示诵读,让同学们在这种唯美的爱情氛围中品味诗歌展现的爱情观。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导学生比较阅读,扩展阅读视野)
教学策略选
2.学生讨论,谈对爱情的理解。
择与设计
教师提问: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有人说,爱情
使人迷惘。爱情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爱
情观。------言为心声,言之成理即可。(意图:引导
学生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感悟与
理解)
3.结合重点诗句,分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分析:略) 3.赏析语言 (1).怎样理解下列句子? 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
站在一起。 交流展示: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
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 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景,把握诗歌主题。其次,教师要指导本诗的朗读技巧,
学生学习能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再次,要引导学生把握诗中木棉、
力分析 橡树等意象及含义;引导学生赏析关键诗句,探究、体
会关键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找出使用了象
征手法、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九年级的
学生,已有学习现代诗歌的经验与基础,对本诗的内容
和主题有强烈的兴趣与激情,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诗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学生的学
习过程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方面的共同发展。
教学策略:
指导法、激趣法、练习法、实习法
教学设计:
1.朗读全诗。
教师提问:古往今来的诗篇中,你还读过那些以爱
情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呢?(意图:引
-------同甘共苦
高中语文_致橡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是诗歌专题,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感受了诗人食指的坚定信念。
今天我们将走进全新的主题——爱情。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极尽才情赞颂爱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今天,我们一起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二、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挖掘诗人的思想观念。
2、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诵读诗歌,感受韵律之美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诗境。
2、明确字音,自由朗读诗歌。
3、齐读诗歌,感情充沛。
四、析读思考,品味情感之美1、本诗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第一诗节共表达了哪些爱情观?作者对其态度如何?(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3、橡树和木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找出诗中体现橡树、木棉关系的诗句,并分析其爱情观。
五、赏读探究,声入人心你最喜欢哪些诗句或哪几个小节?说明理由并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学生自由阐述理由并朗读。
分部朗读,升华情感。
六、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影响七、妙笔生花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仿照本诗,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学生投影展示)八、课堂小结九、布置作业收集整理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爱情观。
《致橡树》学情分析一、有利因素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学习兴趣较大,基于这一基础根据新课标教学目标中“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让学生来探究文本内涵、练习诵读是很可操作的。
中学生正处在诗意盎然的年龄,也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
因而,引导用诗的甘泉来浇灌荒芜的心田,用诗的色彩来丰富苍白的情感,用诗的旋律来鼓荡单调的思绪,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情操的形成,也有利于在对诗情的赏鉴中启发、引导他们思考人生。
高中语文_致橡树(舒 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找出诗中的意象,把握他们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感情。
2、理解诗歌所倡导的爱情观以及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教学方法为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这是古代的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诗人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用多媒体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
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
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
让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为后面的感悟、品味作铺垫。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男学生朗读要求读准诗中字、词的读音。
师作为一名男同学能将女性的情感揣摩的如此细腻实在难能可贵。
听完了他的深情诵读还想不想听听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示范朗读呢2、教师出示FLASH影视让学生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中寻找共鸣在画面里领悟蕴味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使学生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请大家像示范朗读中那样饱含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再次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水平呢4、再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尽量追求声情并茂。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本节课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材第六单元“经典情书”中的一篇选段《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围绕“写作情感,在多样表达中展示自我和传递心意”的主题展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掌握情书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感悟情书的内在价值,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爱情、友情等情感价值,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讲解和理解《致橡树》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阅读并感受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学习情书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引导学生实践书写情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
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讲授和展示范文,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的要素和技巧。
•作品欣赏,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用课前准备的好看影片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提问,“有谁收到过情书吗?你们有什么感受?”4.2 分析篇章•逐句解读《致橡树》的文本,分析句子结构、语言表达和文本内涵。
•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写作,在课堂上现场处理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地表达。
4.3 阅读感悟•带领学生阅读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分析文学名句及乐府诗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感悟情感,透过诗歌沉淀自己的情感。
4.4 翻译、默写•让学生对于《致橡树》的节选内容进行翻译,发掘其中的美言妙句,并要求学生默写下来。
•对学生默写下载进行修改、提升。
4.5 写作体验•带领学生进行感性体验,让学生提上他们认为美丽、可爱的人或物,写一封短情书,并分享于众。
5. 课堂小结•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情书的基本要领和技巧,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致橡树》是现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收录于她的诗集《舒婷的诗》中。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当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略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我设计并实施了一堂以《致橡树》为主题的课堂教学。
以下是对本次课堂教学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致橡树》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舒婷的基本情况。
-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学会赏析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自由、独立、平等精神的追求。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致橡树》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舒婷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为学习新诗做好铺垫。
2. 朗读与感悟我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致橡树》,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接着,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分析诗歌(1)主题思想我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对自由、独立、平等精神的追求。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艺术特色我重点分析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如:- 运用对比手法,将橡树与木棉树进行对比,突出了橡树的坚强和木棉树的高洁。
- 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和木棉树象征人格,表达了对独立、平等精神的追求。
- 运用比喻手法,将橡树比作“参天大树”,将木棉树比作“英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3)表现手法我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 运用拟人手法,将橡树和木棉树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 总结与拓展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教学反思《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而富有哲理的爱情诗,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象征意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爱情音乐,营造出浪漫的氛围,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和讨论,从而自然地引入了诗歌的主题。
然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初步的朗读,让他们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在讲解过程中,我详细地分析了诗歌中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他们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生动和优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诗歌朗读方面,虽然让学生进行了初步的朗读,但指导还不够到位。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地示范朗读,也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细致的点评和纠正,导致学生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分,节奏把握不够准确。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缺乏足够的联想和感悟。
比如,对于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着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独立之美,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念相联系,导致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另外,在课堂互动方面,虽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是因为我的问题设置不够巧妙,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或者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肯定,让一些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做出以下改进。
第一,加强朗读指导。
在课堂上,我应该亲自为学生示范朗读,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同时,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逐一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味。
高中语文_《致橡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致橡树》教学设计语文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准则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及诵读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依据:意象生动鲜明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教法和学法】(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本人的教学特点。
确定以下方法。
)教法1、诵读法:通过诗歌赏析,指导学生准确诵读,并结合小组合作诵读的形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景创设法: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法1、诵读法:全文朗读,分句朗读,小组合作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诗歌的鉴赏。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之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爱情的诗句?(比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等等)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么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作出了怎样的回答.二、初读文本初步感知1、品味诗歌离不开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本,注意读准字音,揣摩语气语调.2、点一位同学读诗,老师播放伴奏音乐.(音乐起)3、对诵读情况进行点评三、诗歌探究深度赏析(一)第一诗节赏析1、划分诗节①通过朗读,考虑诗人是一开始就表明了她的爱情观吗?(不是)②诗人一开始对传统的爱情观持否定态度,然后才阐述自己的爱情观,这自然将诗分为两个诗节,分在何处?(“不,这些都还不够!”)2、赏析意象①提示学生在书上把诗节的划分标记出来.诗歌赏析需讲究方法,诗人常常借用一些事物来传达自己的感情,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的事物叫做?(意象)②请找出第一诗节的意象,它们分别是什么?(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致橡树 教案及反思 jiang
《致橡树》教学设计北京四中顺义分校高一语文姜岩课题致橡树总课时 1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的意象,从而体会诗人的爱情观,明确诗歌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感悟——体会中,探究意象,品味和鉴赏诗句,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诗的学习,对爱情能够有更加明晰和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中意象,探究诗人的爱情观。
难点:通过意象的表意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学会品味和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致橡树》范读配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集中学习了一些爱情诗,也认识了一些在爱情中经历了痛苦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卫风·氓》中绝望伤心的弃妇、《孔雀东南飞》中美丽聪慧而又刚强果毅的兰芝,还是《迢迢牵牛星》中凄婉哀怨的织女,《白头吟》中冷静坚决的卓文君……她们的经历让我们唯有一声叹息——红颜薄命……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当时过境迁,斗转星移之后,现在的女子们又在经历着怎样的爱情,现在的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2——3名同学的观点。
)今天,我们还要去采访一位当代女诗人,看看她又将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板书:舒婷。
)(3分钟)2.诵读诗歌,感知入境:①范读:在预习部分,相信同学们已经跟随老师的引导,进入学习的状态。
观看视频图片,配合音乐,听老师范读,随着温故知新,以已学诗歌带入今天的“爱情”主题,同时也引入对女子爱情命运的思考。
通过多媒体以及声情并茂的对诗歌进行过反复的诵读了,现在请大家再随着音乐的播放听我来给你们读一遍,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和图片,跟随着诗人的娓娓道来,走进这首诗。
(配乐范读,3分钟)②自由诵读:诗歌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文字,请同学们再次进入诗歌情境,自由诵读,看诗人都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中又流淌出了她怎样的心声?(5分钟)3.走进诗歌,静思细品:①解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这首诗是诗人在向谁倾吐自己的心声?或者说,是向谁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橡树——她所爱之人)橡树是什么样的呢?(PPT插入相关图片及介绍,花语)②面对她所爱之人,诗人开门见山,先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爱情?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态度?(攀援)的凌霄花——攀附型——绝不像例:现在总是流行着“嫁豪门”“拜金女”这样的词汇,有一段时间我们更是听说了这样一句“名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笑。
高中语文_《致橡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致橡树》教学设计语文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准则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及诵读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依据:意象生动鲜明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教法和学法】(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本人的教学特点。
确定以下方法。
)教法1、诵读法:通过诗歌赏析,指导学生准确诵读,并结合小组合作诵读的形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景创设法: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法1、诵读法:全文朗读,分句朗读,小组合作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诗歌的鉴赏。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之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爱情的诗句?(比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等等)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么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作出了怎样的回答.二、初读文本初步感知1、品味诗歌离不开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本,注意读准字音,揣摩语气语调.2、点一位同学读诗,老师播放伴奏音乐.(音乐起)3、对诵读情况进行点评三、诗歌探究深度赏析(一)第一诗节赏析1、划分诗节①通过朗读,考虑诗人是一开始就表明了她的爱情观吗?(不是)②诗人一开始对传统的爱情观持否定态度,然后才阐述自己的爱情观,这自然将诗分为两个诗节,分在何处?(“不,这些都还不够!”)2、赏析意象①提示学生在书上把诗节的划分标记出来.诗歌赏析需讲究方法,诗人常常借用一些事物来传达自己的感情,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的事物叫做?(意象)②请找出第一诗节的意象,它们分别是什么?(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高中语文_致橡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意象,找出诗歌暗含的爱情观。
3.领会作者呼唤的女性独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呼唤的女性独立意识,引导学生梳理独立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挑战赛【教学过程】一、导入:(社会现象,网络词女汉子,由社会到个人)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女汉子”榜上有名!会经常听到有同学说自己是个女汉子!什么是女汉子?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既温柔和彪悍于一身!社会竞争愈演愈烈,许多女性把自己变成独立、自主、强悍的女汉子!像男人一样man的女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唤醒过程!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造字法窥探一二:女——奴——妇,女:奴:妇:女,妇人也。
一个屈膝跪坐的人,交叉着双手。
奴,从女,从又。
俘获或抢劫女子,并加以役使。
妇,服也,从事各种劳作;服从,服侍!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还有专门针对妇女的三从四德!女人被封建的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人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妇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 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 写出了《致橡树》。
今天我们就跟随舒婷的《致橡树》(板书),一起聆听她的呼唤!展示目标二、整体感知:(重在诵读,并加以指导)思考问题: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1)学习活动小组分工(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3)教师朗读(学生认真听,向老师发起挑战)(4)学生读,学生互相评价三、文本探究(分析)以学生角度讲解这是一首爱情诗。
(1)同学们已经读了《致橡树》,请思考:①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答:这是一首爱情诗!②过渡语:爱情对女人之重要,犹如事业之于男人。
那诗人舒婷在诗中表达了几种爱情观?现代诗人吴晓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意象组合,《致橡树》这首诗中也存在着许多意象,列举意象,分析特点及他们所代表的是怎样的爱情。
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教学反思一、前言《致橡树》是现代诗坛上极具影响力的爱情诗篇,这首诗后来被多家出版社选为语文教材,成为了中学生必修的教材之一。
然而,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却引发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探讨课文教学的改进方案。
二、致橡树的教学问题1. 课文难度高《致橡树》作为现代诗歌的代表作,采用了较高的诗歌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弱化诗歌教学的学校来说更是难题。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
2. 课文过于浪漫《致橡树》的情感表达比较浪漫,并且采用了比较偏爱于女性的观点,这使得男生普遍对课文产生了不适感。
另外,课文的情感表达比较绝对化,对于还没有体验过这种感情的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引导他们产生偏差的爱情观念。
3. 理解困难《致橡树》的诗歌表达方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诗歌鉴赏能力。
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其中的比喻和隐喻,导致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困难。
三、如何改善致橡树的教学问题平衡教材难度和学生实际能力是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改善课文的教学水平:1.强化课文语言解释性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致橡树》,需要教师在讲授课文时更加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解释。
可以采用“例举法”、“比照法”等方法,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
2.注重平衡男女视角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男女双方的视角来看待课文,使不同性别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课文的内涵。
在讲课时可以加入个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案例来理解课文情感表达中的真实性。
3.提高文化素养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课堂上可以引用一些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经典诗歌,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这首诗。
这些辅助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
四、结论致橡树这首诗在语言、表达、内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教授。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反思总结,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致橡树》以橡树的铜枝铁干象征男性的阳刚气概,以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女性的柔美气质,意象优美。
诗人以特有的细腻笔触,通过独特的构思,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把对爱情的深刻感悟和理性思考巧妙地编造在一起。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考量这一目标的落实情况,生态课堂的评价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
在课堂评价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依据生态课堂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如,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爱情诗作为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正确的爱情观。
整节课在教师的朗读声中开始,然后再让学生读,让学生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整体感受诗歌内容节奏,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朗读的兴趣,给了学生一次难忘的朗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涵咏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心灵共鸣和精神陶冶。
在此次诗歌教学中,我强调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涵及题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存在某些优点和不足,具体如下:
一、以诵读带动理解。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来感知文本。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情感体验。
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本文是诗歌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首先通过播放视频朗诵、示范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指生个别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人在朗读上有一定的优势,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本班学生是幼教专业的学生,活泼开朗,善于表现,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朗读很积极。
在单读、齐读、男女生混读上都做得很认真到位。
所以在一开始就容易进入诗歌的品味状态,进入诗歌情境。
这方面的尝试是本次课备受好评的一大亮点。
当然,由于初次授课,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比如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应当做具体点评,指出学生朗读的注意点,每读一次,对诗歌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把握都应有所落实,这样学生才会有进步。
此外,对于学生容易念错的字,应当在黑板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
二、由生活导入文本
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鉴于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主题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我在导入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首先播放经典名曲《梁祝化蝶》,渲染气氛,然后通过一些描写爱情诗句和爱情故事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环节,告诉学生,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根植于广阔的现实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变化。
最后设问:作为新时代女性的朦胧派诗人舒婷,怎样看待爱情呢?吸引学生去了解文本。
从课外生活中提取知识,然后再去读诗歌,就会较快且较深刻地领悟本诗的爱情观。
将书本内容和实际生活融会贯通,使学生获得较真切的情感熏陶。
三、抓意象品味诗心
《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朦胧诗以意象和隐喻为主,通过一系列象征意象的使用来营建诗歌情境。
本诗中诸多意象都有丰富的内涵,无论是木棉、橡树,还是凌霄花、鸟儿、日光、泉源等,它们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特定的爱情观。
在设计时,我采用两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第一种是让学生总体把握文本内容,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哪些诗句写了传统的爱情观?哪些诗句表明作者的爱情观?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和作者感情。
第二种是采用固定句式:“我通过诗中——读出它们之间的爱情是——作者对这种爱情的态度是——”,让学生采用这种句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从最初就养成答题的格式规范,有助于学生今后在阅读中养成较好的答题思路。
有些遗憾的是,在意象分析中,对语言分析还不够到位,没有结合诗歌语言的含蓄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进行细究,错过了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
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特别强化。
当学生分析之后,教师要适当做些归纳提升,让学生把握诗歌意象,获得从感性到理性上的提升理解。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是音乐的艺术。
在教学后半部分还忽视了诗歌的进一步朗读,这也是一大不足。
如果时间允许,在诵读方面还要多加强化。
四、在拓展中升华
在本诗教学最后环节,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爱情的认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通过畅谈,让学生获得认识上的一个升华——每个人要做到人格独立,自尊自爱,不管有没有人爱,我们都要做最可爱的人。
同时,让学生明白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裴多斐的诗、林觉民的《与妻书》......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这节课,在分析提炼爱情观时耗费了过多的时间,所以结尾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学会把控课堂进程,把握好教学节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的整堂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线索,贯穿全局。
以诵读带动理解,课本联系生活,课内延伸课外,做了一次较成功的尝试。
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更多的探索和更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成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