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划分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实行教育改革到系统建设、从理论研究到国际同行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三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教育学在中国大陆基本上是一门外来学科,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学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学家们在实行教育改革的同时,着手研究能够支撑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社会实践。

其中,“重视教育的实践性”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学家们着眼发展系统性的教育学,注重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实践化的教育学研究,着力建设教育学理论体系和教育学研究体系。

此外,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学家也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教育学正向着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方向发展,突出了教育学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要坚持实践性,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积极响应社会发展,把握教育学发展的新趋势;再次,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最后,要坚持系统性研究,努力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体系。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别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传播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例如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等地。

在这些文明中,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并开始建立教育制度。

在古埃及,法老制订了教育法令,培养了后来的行政官员和文官。

在古中国,孔子提出了“礼乐教育”的理念,强调道德和文化的培养。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古代教育思想在东西方同时发展和传播,古代各个文明之间也进行了交流和借鉴。

这种交流和借鉴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了全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实践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育学的几个重要学派相继兴起。

德国的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提出了理性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通过推理和思考来培养人的。

美国的杜威和维吉奥茨基等心理学家则强调体验和感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实践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俄国的巴甫洛夫、矛盾论派和活动派则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跨文化教育、特殊教育、技术教育等新兴领域。

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如行动研究、社会构建主义、教育政策研究等。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教育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实地观察和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学者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和规律。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开始,逐步讨论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的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

被誉为教育家的孔子提出了“教育为本”的观点,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他强调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方法,并开创了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教育学一直以儒家教育传统为核心。

而在清朝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将中国教育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诸多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不仅掌握了儒家经典,而且有了扎实的学问基础,成为传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力量。

20世纪初,随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引进,中国教育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批日本和西方的教育学家纷纷来华,推动了现代教育学的发展。

例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倡导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能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引入,以促进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开始重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量的教育学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教育学专业相继建立起来。

研究领域也从单一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学研究的同时,中国教育实践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探索成为热点话题。

为了与时俱进,中国的教育学家们在教育实践中大胆尝试和探索,以期达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的目标。

然而,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教育质量的提升等,都对教育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教育学界需要更加注重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结合,加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的教育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史

Page 33
鸿都门学与四姓小侯学

LOGO
鸿都门学创设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 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我国也是 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学校。由三公推 荐入学。它是宦官集团培养自己势力的场所。 四姓小侯学创设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 年),是朝廷专门为外戚贵族及功臣子弟设立的 贵族学校。“四姓”是指:樊氏、郭氏、阴氏和 马氏,因他们不曾列侯,故称“小侯”。
Page 19
LOGO
商代的官学
LOGO
商代的教育史料主要来源于甲骨文的发掘。根据 甲骨文的记载,商代的官学已出现“大学”“瞽 宗”、“庠”、“序”、“学” 等名称。 《礼记·明唐位》说:“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 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曰: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右学和瞽宗属于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 构。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故称右学。 右学和瞽宗以乐教为主,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 礼乐的场所。右学和瞽宗(又称辟雍或西雍)。
Page 31
LOGO
汉设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 秋》,由皇帝征召或由公卿荐举社会学术名流担 任。 汉代太学学生,西汉称“博士弟子”或“弟子”, 东汉称“诸生”和“太学生”。太学生的来源有 两条途径: 一是由太常在京师直接挑选,条件是“年十八以 上,仪态端正者,补博士弟子”,作为正式的太 学生。
Page 12
二、学校萌芽的客观原因:
LOGO
(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给教育带来的 变化(生产力的较大发展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的明显分工、阶级的形成 (二)、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
Page 13
第二章:古代文教制度和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绪论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一下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7)(二)、初创阶段(1978-1984)(1)1978.5.27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

(2)1983.5.2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成立。

(3)1984.7,潘懋元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由人民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三)、成型阶段(1985-199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确立了以教育本质论为理论前提,以高等教育两大特点为理论基础,以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为理论核心的高等教育学体系。

标志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形成。

(四)、发展阶段(1992-至今)论述题:高等教育开始进入自主发展阶段。

第一、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集中研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具体就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逻辑起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二、编写并出版了一批高等教育学教材。

第三、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第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质量逐步提升。

二、学科建制,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是以高等教育学的“草创”为始点,然后经由(学科设置)而使其在事实上成为一门“学科”。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A“主要是应用学科”、B“应用理论学科”、C“应用学科说”、D“应用基础学科”、E “基础理论学科”。

大多学者坚持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强调要把抽象的高等教育学理论通过中介环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知识与方法以指导实践。

(判断分析)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学科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被建立起来。

其基本特征为:细化,综合,专门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西方教育界的萌芽
西方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时期
使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人物
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时期的特点
西方教育学的多样化时期
西方教育学理论深化时期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学的发展孔子、孟子、《学记》、韩愈、朱熹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
教育学理论流派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观点:反应真解放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观点:生活长经验,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做中学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斯普朗格
观点:5点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
观点:老姐全身,制约唯物
批评教育学
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
观点:4点
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
观点:3点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时期
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联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法国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三、拓展(1985-1998)
(一)“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的形成
遍布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日益壮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 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层出不穷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
三、拓展(1985-1998)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形成
1、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科 2、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教学工作、德育工作、 管理工作
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
(三)今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学科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谢谢观赏
三、拓展(1985-1998)
(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充 研究重点转向分支学科建设 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受到重视
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
(一)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1、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整和充实 2、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展
二、起步(1978-1984)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诞生
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标准中国高 等教育学学科正式建立 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 学科形成
(三)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开展
二、起步(1978-1984)
(四)在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专门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起步 “普通教育学科范式” 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
一早期研究1978年前清末张之洞盛宣怀康有为梁启超民国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高等教育部高等教育通讯杂志1953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讲义1957二起步19781984一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建立1978年5月7日厦门大学成立我国首个高等教育研究室同年一批高校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1979年八单位发起建立高等教育研究会1983年5月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二起步19781984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诞生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标准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式建立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学科形成三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开展二起步19781984四在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专门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起步普通教育学科范式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三拓展19851998一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的形成遍布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日益壮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层出不穷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拓展19851998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形成1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科2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管理工作三拓展19851998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研究规模迅速扩充研究重点转向分支学科建设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受到重视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一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巩固和发展1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整和充实2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进展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三今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科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谢谢观赏

教育学发展阶段

教育学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1、学科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2、学科初步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3、学科发展阶段: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代表人物有马卡连柯、克鲁普斯卡娅、杨贤江等。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代表人物有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布卢姆等。

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国的教育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教育,但在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中,中国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近代教育学的引入和发展近代教育学的引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的衰落,社会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了振兴国家,许多中国学者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就包括教育学。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和研究西方的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德国和美国的教育学理论。

二、五四运动和教育学的兴起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和反思。

他们主张革命和现代化,要求推翻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五四运动的精神推动了教育学的兴起,中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教育学研究机构和教育学者。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学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学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被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被纳入到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中。

中国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学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学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

同时,中国也开始借鉴国外的教育学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

四、改革开放和教育学的转型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教育学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型。

中国开始引进和研究西方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学理论。

同时,中国也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五、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和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教育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同时,教育学也面临着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教育学

教育学

1.教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教育主张,历史地位(1)萌芽阶段:①《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

③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亦名《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理论著作。

(2)形成阶段:①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第一次把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

②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大教育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因此是一部系统的教育论著。

③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的人,“科学教育之父。

”(3)成熟阶段:①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是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②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

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更新过程。

④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⑤德国瓦根舍因,倡导“范例教学”。

2.关于教育起源的3种主张(代表人,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他们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世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从心理学出发,批判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虽然较生物起源论有所进步,同样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3)生产劳动起源论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和人类起源同步产生和发展的,教育起源于人类劳动经验、劳动技能、技巧的传递。

我国教育界基本认同。

3.简述生产劳动起源论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其要点为:①人类在创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一定的经验。

教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出现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观点一、萌芽时期1、孔子主要观点:①提出“有教无类”;②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倡导因材施教;④教师观: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终身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⑤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最高道德准则,“礼”是道德规范。

2、乐正克主要观点:(1)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由思孟学派乐正克所著。

(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也被成为“教育学的雏形”。

(3)主要观点:①启发性原则:“道而不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②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③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苏格拉底(1)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2)苏格拉底、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3)主要观点:①产婆术: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讥讽、助产、归纳、定义;②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4.柏拉图(1)代表作:《理想国》(2)主要观点:①重视早教,是“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②提倡女子教育,在西方首次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③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1)代表作:《政治学》(2)主要观点:①首次提出自然教育思想:“教育遵循自然”;②灵魂说:将人的灵魂分成3个部分: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④实施体德智三育,体为首。

6、昆体良(1)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本教学法论著。

(3)主要观点: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

二、独立形态阶段1、培根(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教育学鼻祖,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2)主要观点:①提出实验归纳法;②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科学提出来。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输入以后才开始的。

其沿革过程,大体可概括为;先学日本,后袭美欧,新中国成立后又学苏联,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逐渐走上教育学中国化的道路。

二、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介日本教育学阶段。

中国教育学的起步,首先始自对日本教育学的学习。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指出;“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

”⑦当时,从大量日本教育类书刊涌入中国的历史事实中可看到这种影响的清晰印痕。

据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统计,从1896年到1911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76种。

其中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1901年利载于《教育世界》,由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嗣后,日本其他著名的教育学也相继经《教育世界》、《直隶教育杂志》及译书局等介绍到中国来,如《实用新教育学》、(加纳布市,上由仲之助)、《教育学教科书》(汝濑五一郎)、《新教育学》(冯世德)、《新教育学释文》(吉田熊次)、《实用教育学》(大濑甚太郎)等。

⑧其时,我国的一些学者也编写了一些教育专著,如1913年蒋维乔著的《教授法讲义》,1914年张子和编著的《大教育学》,同年张毓聪编著的《教育学》等,尽管这些著作不可避免地有对外国教育学内容的迁移,但在编著自己的教育学方面,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教育科学。

从形式上看,此时介绍过来的教育学,基本上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

除此之外,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学说、尼采的教育学说等也在我国开始流传。

(二)1920一1949年是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的,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

杜威于1919年经日本来华讲学,前后有两年多时间,足迹遍及沿海11省市。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中国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的学制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建设,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学制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1949年至1978年的学制阶段,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政府大力推动了教育普及化的进程,普及了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打下了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制度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调整。

首先,学制进行了扩大和延伸。

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得到了普及,形成了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随后,高中教育进行了改革,全国实施了普通高中教育,将学制延长到了十二年。

这使得我国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实行了多层次的教育制度。

除了本科教育,还设置了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此外,还推行了继续教育,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使得知识更新不断与实践相结合。

在当前,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又面临了新的变革。

一方面,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制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推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

总的来说,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这些改革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未来,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将继续进行改革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为培养更多的人才作出贡献。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 以及因材施教。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敏感的 内心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认为,超强 社会 化的消极后果,一是消除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 变得平庸、卑琐、谨慎和盲从,缺乏冒险、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能 力,缺乏责任承担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饰真实 的自我为代价的过强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言 不由衷,表里不一。 某教育家曾极为尖刻地疾呼: “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不收场!” 当然,笔者坚信中国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绝 非无懈可击。 最有资格比较中西方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 年、 有着丰富感性体验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仔细比 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调把孩子 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 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 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会 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
3、研究范围
教育学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 生 教 师 课 程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德 育 学生评价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教育实践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问题的选择、教育研究热点领 域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教育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教育
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即“成均”是古代乐师 作乐的地方。“成均”以音乐教育为主。
2、虞庠
《礼记》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郑 玄解释说:米廪“藏养人之物”,即粮仓。
《说文》指出:庠“从广羊声”,即食羊者所 居之地,养老敬老的地方。
孟子说:“庠者,养也。” 即把有道德、有 经验的老者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 作。
1、生产力的较大发展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明显分工 3、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 4、阶级的形成(教育的分化)
关于学校的萌芽,在古籍中记载颇多, 而且众说纷纭。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成均
最早见于《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 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成均,均为 五帝之学。”
二、教育学的分类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学 家庭教育学
三、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 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 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3、应用性功能(实践性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借鉴与指 导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及成败经验
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人文性功能(内在精神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的育人作用,在漫长的教育发展 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教 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风范和高尚人格等, 经过历代教师传承已积淀成一种优秀的教育传 统和教育品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阶段有哪些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阶段有哪些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阶段有哪些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在我国,学校教育是每个人从娃娃时期就开始的重要教育形式,而学校教育阶段也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那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系统的保育和基础教育,它是普及素质教育的的基础和前提。

在我国,幼儿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文化、道德、美育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又分为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和若干托班,幼儿园采用托、小、中、大等几个层次进行划分,每年按学期考评,以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

二、初等教育阶段初等教育是指对小学生进行的普及教育。

在我国,初等教育是群众教育的基本环节,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普及教育和培养良好习惯。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近百分之百。

在学校教育中,初等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第一阶段,也是为孩子打下基础的一个关键时期。

三、中等教育阶段中等教育是指高中阶段的教育。

在我国,中等教育是指学生完成初中教育后,参加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教育。

不同的高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教材和课程,普通高中为学生提供进入大学教育的基础和支持,而职业高中则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四、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指大学学历教育,它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高端教育,为学生提供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所认识到,许多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高等教育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素质。

总结学校教育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人生中接受知识和培养价值观的基本环节。

在我国,学校教育越来越普及,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而且为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它的发展以及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来说,这是中国教育学科建设从恢复到繁荣并开始走向独立化的时期
时期
主要内容
划分
建国前
第一阶段1901年到1919年
翻译日本著作
其内容基本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学说为依据和框架
第一次中断: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学科建设中断
第二阶段1919年到1949年
教育学在向外吸取上呈现出以杜威实用主义思潮为主流影响,其他西方主要教育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多元并存的特点
教育学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释和毛泽东有关教育语录的诊释的独特意识形态化的现象。
以批判的方式重新介绍了一些西方教育理论。但此举尚未成气候,其微弱成效很快又被“文化大革命”的汹涌浪潮冲刷干净。
第三次转向:由外学转为向内树。使教育学科的知识性和学术性所剩无几,政治性却大为增强。
这是在意识形态强烈控制下,第一次出现的所谓“教育学中国社会主义化”的努力。
第一次转向:学科建设由向日本学转为向欧美学,并由此带来各学科在内容体系、形态上的变化
建后
第三阶段1949年到1957年(或1956年)
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国内“资产阶级教育思潮”
全面引进苏联教育学科领域教科书
第二次转向:由学西方转向学苏联
第二次中断: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学发展中断了与解放前的联系
第四阶段1957年到1966年
第五阶段1966年到1976年
文化大革命
第三次中断
第六阶段1977年至2000年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学术观点趋向多元,学术视野日渐拓展,国际交流日益加强,且形成了教育学科的当代体系。
学科建设中的反思批判意识普遍增强,中国教育学科建设因“元研究”的出现而开始进入“自为时期”。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弊病,诸如“引进”情结、“编教材”情结、缺乏原创性研究问题等依然引人注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