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结蜡

合集下载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原油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原油的结蜡问题一直是制约原油开采和运输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原油结蜡问题变得越发严重,影响着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研究原油结蜡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清防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原油结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清防蜡技术和方法。

我国原油结蜡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通过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原油结蜡的形成机理,掌握常见的清防蜡方法,研究清防蜡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化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工艺,探讨影响原油结蜡和清防蜡效果的因素,为我国原油开采和运输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揭示其形成机理和清除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原油开采和加工的效率。

通过研究原油结蜡的形成机理和常见的清防蜡方法,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进方向。

了解清防蜡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原油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工艺改进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原油产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最终,找出影响原油结蜡和清防蜡效果的因素,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研究目的旨在为我国原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于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原油生产和运输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通过研究我国原油结蜡和清防蜡的工艺改进,可以提高我国原油加工工艺的水平,提高炼油厂的生产效益,增加经济收益。

研究原油结蜡和清防蜡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深入研究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根据实验和统计数据,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原油成分:不同的油田、油藏和井眼位置的原油成分差异较大,其中溶解沥青和芳香烃含量对结蜡规律的影响较大。

2.井深和井温:井深越深,井温越低,结蜡越容易。

同时井筒内冷却液的温度也会影响结蜡规律,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结蜡越严重。

3.流量和流速:高流量和高流速会导致原油过早冷却,这会助长结蜡的发生。

在实践中,为了防止油井井筒结蜡,通常采用以下防蜡技术:
1.加热:对于已经出现结蜡现象的油井,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解决。

加热可以减缓结蜡速度,使已有的结蜡物逐步熔化。

2.添加剂:对于存在结蜡风险的油井,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方式来防止结蜡。

添加剂可以对原油进行改性使其更加稳定,或者通过添加密度剂、抑制剂等物质来维持原油稳定状态。

3.抽油:在油井产出过程中,可以通过抽油将井中原油流动起来,增加流速和流量,减少油温下降的时间,从而防止结蜡和管壁积蜡。

4.保温:保温是防止油井结蜡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包覆保温或者提高油井温度的方法来实现。

具体情况可以根据油田、油藏和井深等条件来选择。

综上所述,油井井筒结蜡是油田开采中常见的难题之一。

通过理解结蜡形成的规律和采取有效的防蜡技术,可以让油田企业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提高油田效益和经济效益。

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

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

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浅析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据悉,我国原油富含蜡,大多数原油含蜡比较高,大部分开采原油含蜡均在20%以上,含蜡量超过10%的原油占整个产出原油的90%。

本文将从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危害,结蜡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分析,以青海油田的清蜡技术为例来提出清防井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旨在了解更多有关油井中的问题与对策,更好地为石油的开采开发服务。

关键词:油井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青海油田防护措施一、简析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危害在开采原油的过程中,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会随着外界压力与温度的降低,从天然气中析出,并以晶体的形式长大聚集和沉积在油管壁等其他采油设备上的过程,称为油井结蜡。

1.简析油井结蜡的原因由于各油田的原油性质和生产条件存有较大差异。

并随着采油地质,工艺条件的变化,油井的结蜡机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随油井温度、压力的降低,结蜡范围扩大,溶于原油中石蜡分子会以晶体形式出现并沉积。

而结蜡一旦形成,原油携蜡机理以薄膜吸附和液滴吸附为主。

总而言之,油井结蜡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原油的性质(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原油中的含蜡量越多里面含的碳分子就越多,从而结蜡现象就越严重。

外因指除了原油的组成以外的因素。

影响结蜡的外因主要是指油井的开采条件,如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原油中所含的杂质,如泥、砂和水等以及管壁的光滑程度及表面性质。

1.1温度温度是影响油井结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外界的温度比析蜡温度低时,就会出现结晶现象,温度越低析出的蜡就会越多一般在油气的开采上使用高压物性模拟实验来测析蜡温度变化。

1.2压力根据化学物质的结晶原理可知,当外界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伴随着原油中的气体逸出与膨胀都可能造成油温降低,因为气体膨胀将原油中一部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了对蜡的溶解能力,温度降低引起结蜡现象。

1.3机械杂质和水结蜡的核心因素是原油中机械杂质和水中的微粒。

当含水量降到70%以下时,伴随同样的流量井下温度会下降,析蜡点下移,析出的蜡易聚集或沉积,形成油井结蜡。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然而,我国原油中结蜡的问题一直存在。

结蜡会导致管道堵塞、生产停滞等严重后果,给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清防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构建知识图谱的方式,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分析。

知识图谱是一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知识表示方法。

它将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相互关联,形成一张图,呈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下面,本文将使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结蜡机理原油中的结晶蜡是由线型和支链烷烃分子构成的,其结晶温度随着烷基长度的增加,结晶温度逐渐升高。

当原油温度降至蜡烃结晶点以下时,蜡烃分子开始逐渐析出,形成固态结晶物质,从而导致管道、油脂、储油罐等设施出现堵塞、结垢等问题。

因此,结蜡问题是我国原油生产中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蜡的种类原油中含有多种蜡烃,包括石蜡烷、支链石蜡烷、正链烷烃和环烷烃等。

其中,支链石蜡烷占据了原油中蜡的绝大部分,因此,支链石蜡烷的研究成为了解决结蜡问题的重点。

清防蜡技术目前,针对原油结蜡问题,我国提出了多种清防蜡技术。

其中,物理清除法、化学清除法、热力学方法等是较为常见的技术。

物理清除法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或高温高压的条件实现。

化学清除法则是利用化学剂破坏蜡的结晶冷却或加热等特性,使之分解或溶解的方法来达到清除蜡的目的。

热力学方法则是利用温度差异等原理来消除结晶蜡的方法。

清防蜡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减轻蜡结晶和解决蜡问题的化学剂。

它以各种表面活性剂为主,包括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等。

清防蜡剂主要通过在蜡分子中插入分子链来改变蜡烃的结晶性质,从而达到消除蜡的目的。

此外,它也可以通过阻止蜡烃结晶、抑制蜡烃长链的扭曲等方式来达到减少油品结垢和消除结晶的效果。

应用前景随着社会对我国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否有效地解决原油结蜡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油结蜡及清防蜡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本文旨在对我国
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原油结蜡是指在低温下,原油中一些组分结晶并形成蜡状物质,这会导致原油在输送、采集等过程中出现堵塞等问题。

针对原油结蜡的问题,我国开展了多项研究。

从知识图谱
分析来看,原油结蜡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添加结构改性剂、添加乳化剂以及物理方法(如
加热、振动等)。

目前,我国采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是添加结构改性剂,通过调节原油中
蜡烷基链的长度和分子间距离来减少蜡的生成,从而达到防止原油结蜡和清除已经结成的
蜡状物质的目的。

清防蜡是指在输送原油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油的处理,防止或清除原油结蜡。

知识图
谱显示,当前清防蜡的主要方法包括添加降温剂、添加界面活性剂、添加溶解剂和添加蜡油。

其中添加降温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

降温剂的作用是通过降低原油的温度,使得结晶的蜡状物质重新变为液态,从而避免原油堵塞管道。

同时,降温剂还可以与原油
中生成的蜡形成稳定的复配物,防止蜡再次结晶。

除此之外,界面活性剂和溶解剂也可以有效地清除原油中的蜡状物质。

界面活性剂可
以改变原油中蜡状物质和溶液之间的界面特性,从而分离出蜡状物质。

溶解剂则可以与蜡
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掉。

总体来看,我国在原油结蜡及清防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创新,相信将会有更多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被应用到这个领域中。

原油结蜡性质的研究

原油结蜡性质的研究

油管及防蜡器防蜡效果评价实验总结报告项目完成情况自评报告原油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随着介质环境的改变,油品中的蜡结晶会析出并沉积在管壁上,从而减小管道有效过流面积,增大原油流动的摩擦阻力。

针对这一问题,。

和。

合作,运用实验手段,研究在3t/d这一特定流速条件下,不同原油温度(20℃、30℃和40℃)、不同含水率(0%、20%、40%、60%和80%)以及不同油管和防蜡器的结蜡情况,并参照SY-T-0537-2008(本标准代替合同中SY-T-0537-94标准,下同)原油结蜡评价行业标准评价防蜡油管及防蜡器的防蜡效果。

一、研究内容和考核技术指标1、研究内容(1)利用环道实验测定在一定流速(3t/d)、不同原油温度(20℃、30℃和40℃)、不同含水条件下(0%、20%、40%、60%和80%)、各油管及防蜡器(普通油管、防蜡防磨油管、防蜡防腐内涂层油管和防蜡防垢器)的结蜡情况,工作量为60个实验点;(2)参照SY-T-0537-2008原油结蜡评价行业标准,评价出防蜡油管及防蜡器防蜡效果。

2、技术指标(1)利用环道实验测定原油流速在3t/d时,温度20℃、30℃、40℃条件下,含水率在0%、20%、40%、60%、80%条件下,对普通油管、防蜡防磨油管、防蜡防腐内涂层油管、防蜡防垢器结蜡测定实验,实验工作量:60个点,并提供实验报告;(2)按照SY-T-0537-2008原油结蜡评价行业标准,评价出防蜡油管及防蜡器防蜡效果。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实验装置与方案 (4)2.1实验装置 (4)2.1.1实验装置 (4)2.1.2实验步骤 (5)2.2实验方案 (5)2.2.1实验方案 (5)2.2.2实验评价方法 (6)第三部分实验结果与分析 (8)3.1凝油量的实验结果 (8)3.1.1原油与水浴温差对凝油量的影响 (8)3.1.2含水率对凝油量的影响 (11)3.1.3管材对凝油量的影响 (14)3.1.4油温对凝油量的影响 (16)3.2结蜡量的实验结果 (17)3.2.1原油与水浴温差对结蜡量的影响 (18)3.2.2含水率对结蜡量的影响 (20)3.2.3管材对结蜡量的影响 (23)3.2.4油温对结蜡量的影响 (26)3.3结蜡速率的实验结果 (27)3.3.1原油与水浴温差对结蜡速率的影响 (28)3.3.2含水率对结蜡速率的影响 (30)3.3.3管材对结蜡速率的影响 (33)3.3.4油温对结蜡速率的影响 (35)结论 (37)附录Ⅰ实验结果数据表 (38)附录ⅡSY/T 0537—200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1. 引言1.1 介绍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背景意义原油结蜡是指在原油生产、输送、储存中由于温度降低而使原油中的蜡质物质析出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由于中国原油资源中含有大量蜡质物质,因此原油结蜡问题一直是我国石油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原油结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油中的蜡在低温下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导致管道堵塞、设备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和输油效率。

为了解决原油结蜡问题,清防蜡技术应运而生。

清防蜡技术是指采用化学添加剂或物理手段,在原油生产、输送、储存过程中预防或清除蜡质沉积,保障生产设备顺畅运行和原油正常输送。

我国清防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前,我国清防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生产、油田输送、炼油等领域,有效提高了原油生产的安全、经济和环保性能。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原油结蜡及清防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完善清防蜡技术,以应对石油工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原油结蜡的问题我国原油结蜡问题是指在原油开采、输送、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油中含有大量的蜡质,当原油中的蜡质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或流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析蜡现象,导致管道或设备堵塞,影响原油的正常运输和生产。

这会给油田开发和生产造成很大困扰,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原油结蜡问题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油田的原油含蜡量较高,易发生结蜡问题。

结蜡会导致管道内壁积聚蜡层,增加管道摩阻,降低输油能力;同时也容易引发管道事故和生产事故,给油田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针对我国原油结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前加热原油、添加结晶抑制剂等方式来解决。

研发清防蜡技术和设备也是解决原油结蜡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原油输送的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油田的正常生产。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原油结蜡是指在低温条件下,原油中的蜡质物质开始结晶并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这会导致原油在管道输送、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出现堵塞、流动性变差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原油结蜡问题,我国开展了大量的清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面将通过知识图谱的分析,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

一、原油结蜡的形成原因原油结蜡是由于原油中的蜡质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失去溶解度而发生的。

主要原因包括原油中蜡质物质含量高、石蜡种类多样、原油中硫、树脂、沥青质等杂质对结蜡的影响和环境温度等因素。

原油中蜡质物质含量高是导致原油结蜡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原油结蜡的影响1. 堵塞管道:原油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结蜡会导致管道内径变小,从而造成管道堵塞。

2. 减小原油流动性:结蜡会使原油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降低了原油的输送效率。

3. 增加生产成本:为了解决结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这样会增加原油生产、输送和加工的成本。

三、原油清防蜡技术1. 清蜡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加药等方式将原油中已经结晶的蜡重新溶解,从而恢复原油的流动性。

清蜡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原油结蜡处理方法。

2. 防蜡技术:主要是在原油输送、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的防蜡剂,防止蜡质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发生结晶。

目前,我国在原油输送管道、储油罐等设备上广泛应用防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研究与应用现状1. 研究现状:我国在原油清防蜡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研发出多种高效的清蜡剂和防蜡剂,提高了原油结蜡的处理效率和防蜡的效果。

2. 应用现状:我国各大油田和炼油厂普遍应用原油清蜡和防蜡技术,有效解决了原油结蜡问题,保障了原油的生产和输送稳定。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原油产业的生产和输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未来,我国还将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原油结蜡的处理效率和防蜡的效果,为我国原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一、什么是油井井筒结蜡规律油井井筒结蜡规律是指原油从井下到地面油罐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原油中的蜡质含量等内部因素的作用,导致原油中的蜡质晶化沉积在井壁和油管内壁上,形成结蜡现象。

结蜡不仅会降低油井的产量,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停产、加热、清洗等,给油田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一)温度油井井筒内部温度变化是引起蜡结晶的主要原因。

当井筒温度低于油中蜡的固化温度时,蜡便会以晶体形式析出,形成结蜡。

一般来说,固态蜡的开始形成温度与溶解态蜡的融化温度相等,因此,当油井内部温度降至一定程度时,蜡结晶将会开始形成。

(二)压力(三)蜡质含量油井井筒内的原油中蜡质含量也是引起结蜡的重要因素。

当原油中的蜡质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便容易形成结蜡。

一般来说,原油中含有的蜡量与结蜡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当原油中的蜡量较高时,结蜡较容易发生。

(一)加热技术加热是解决油井井筒结蜡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提高油井井筒内的温度,使得蜡质物质重新溶解于原油中。

常用的加热设备有采油站蒸汽加热设备、电加热板、热水罐等。

(二)化学剂技术使用添加剂来避免或减轻油井井筒结蜡问题是一种新型的防蜡技术。

通过添加具有分散或抑制积聚蜡能力的化学剂,调整原油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抵御蜡质的固化作用,从而达到防蜡或减轻蜡结晶的效果。

常用的化学剂有烷基苯磺酸盐、聚乙二醇等。

(三)防蜡工艺采用一系列防蜡措施来对油井井筒结蜡进行防护是实现功能性防蜡目的的手段。

防蜡工艺包括优选采油方法、设计合理的井筒结构、合理地调整 injection 和 production的压力、加强早期防蜡技术、对于高蜡油采用冬季停工等。

综上所述,了解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以及掌握防蜡技术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防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才能保障油井井筒顺利生产,提高油井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原油罐壁结蜡及解决措施

原油罐壁结蜡及解决措施

原油罐壁结蜡及解决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原油性质的论述,对储存原油特别是含蜡油罐壁易结蜡现象,给出了一种防止结蜡且节能、方便的措施。

【关键词】原油储罐浮顶加热除蜡装置1 原油原油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是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烷烃,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原油按其成分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原油的密度比水轻,一般在0.75~0.95之间;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石蜡含量高的原油,凝固点就越高。

石蜡是一种由高级烷烃组成的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熔点在37℃~76℃之间。

储存在罐内的原油中的石蜡在当压力和温度较低时,就会析出,易在罐壁结蜡。

2 储存原油主要有储油罐储存和地下油库储存,随着原油储罐大型化,目前罐储存的多属于凝点高、含蜡量高的油品。

在罐储存时间长,浮顶上下约2米宽度的地方容易产生“挂壁油”,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地隐患。

3 原油结蜡挂壁的危害通过对某油港公司在用原油罐使用情况的调研,原油罐结蜡挂壁主要危害如下:(1)太阳一晒,挂在罐壁上的油沿罐壁流到罐浮顶上,必须及时清理,否则就会经中央排水管流出,遇到下雨,就会通过雨水道流出,造成极大污染和货损。

如人工清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挂壁情况见照片。

(2)人工检尺孔、雷达测量孔在浮顶处常被粘油堵塞,导致雷达无法测量液位甚至显示虚假液位,人工无法检尺,给计量和安全生产造成巨大隐患。

(3)罐浮顶底面易粘贴较厚的油,相当于增加了浮顶重量,使浮顶支腿承重过大,对浮顶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另外,虽然罐底都设有加热器,为满足生产需要,每罐月均蒸汽消耗1000多吨,费用235万元,成本过高。

为此对于易结蜡产生挂壁油的原油储罐设“浮顶加热除蜡装置”是有必要的。

4 浮顶加热除蜡装置设计简介浮顶加热除蜡装置的关键技术是:加热盘管能随浮顶上下移动。

将蒸汽管线沿油罐外壁引至罐顶部,通过油罐浮梯及部分软管将加热管引入罐浮顶,加热回水排入罐顶中央集水坑。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原油结蜡和清防蜡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对于石化企业来说,了解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相关知识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

知识图谱是一种基于图形表示的知识库,它使用实体、关系和属性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类似Triple的格式来描述实体、关系和属性,即(Entity,Relation,Property)。

一、原油结蜡原油结蜡指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等高碳烷烃逐渐凝结成固体蜡状物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油结蜡实体、关系和属性。

(1)实体1.1 烃类化合物1.2 固体蜡1.3 原油(2)关系表示蜡状物质包含在原油中。

2.2 形成表示固体蜡是由烃类化合物在低温下沉淀而形成的。

(3)属性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蜡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3.2 凝点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清防蜡技术为了减少原油结蜡对生产和储存所造成的不便,石化企业需要采用一些清防蜡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防蜡实体、关系和属性。

1.1 燃料添加剂1.2 温度控制设备表示燃料添加剂的添加量可以降低原油结蜡的程度。

表示除蜡剂可以应用于原油储罐等设备中。

3.1 化学成分指燃料添加剂和除蜡剂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3.2 适用范围总结本文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对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图谱技术能够通过实体、关系和属性的描述,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并帮助石化企业有效地减少原油结蜡的问题。

随着知识图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信其在石化领域中的作用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油井井筒结蜡是指在油井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原油中的蜡物质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结晶和沉积在井筒中的现象。

这种结蜡现象会严重影响油井的产量和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蜡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1.蜡物质的成分和种类原油中的蜡物质主要由烷烃、蜡酮和酯类物质组成,其中烷烃蜡的结晶温度较高,蜡酮和酯类物质的结晶温度较低。

当原油中含有大量蜡物质时,容易在井筒降温的地方发生结晶和沉积。

2.温度和压力对蜡物质的影响在油井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地下温度和地表气温的变化,油井井筒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下降到蜡物质的结晶温度以下时,就会发生结蜡现象。

井筒内的压力变化也会影响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3.井筒结构和流体流动对蜡物质的影响油井井筒的结构和井底流体的流动状态会对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产生影响。

井筒内的弯曲部位和收缩部位容易形成“结蜡点”,使蜡物质更容易发生结晶和沉积。

1.提高原油的温度通过加热原油的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温度,使蜡物质保持在流动状态,避免发生结晶和沉积。

常用的加热方法包括蒸汽加热、电热加热和火炮加热等。

2.添加防蜡剂在原油中添加适量的防蜡剂,可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抗结蜡能力,减少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常用的防蜡剂包括蜡酮类化合物、聚合物和界面活性剂等。

3.调整注采工艺通过调整注采工艺,可以改变井底的流体流动状态,防止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提高采油井的采油比,减少原油在井筒中停留的时间。

4.改善井筒结构通过改善油井井筒的结构,可以减少“结蜡点”的形成,减少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适当增加井筒的直径和减小井筒的弯曲程度。

5.在线监测和预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油井井筒的温度、压力和流体流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测结蜡的可能性,及时采取防蜡措施,避免结蜡给油井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对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和防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保障油井的正常生产和运行。

原油性质对油井结蜡程度的影响

原油性质对油井结蜡程度的影响
1 2
油 气 田地 面工 程 第 2 9卷 第 8期 ( 0 0 8 2 1. )
d i 1 . 9 9 j is . 0 6 6 9 . 0 0 0 . 0 o : 0 3 6 /. sn 1 0 - 8 6 2 1 . 8 0 6
原 油性 质 对 油井 结 蜡 程 度 的影 响
张 立 毒 大庆油 田技术培训中心 千
表 1 三 元 驱 油 井 结 蜡 蜡 样 性 质 的测 定
井 号
深度/ m 蜡含量/ 10 5 1.9 O 6
三元驱 1
50 4 70 2
三元驱 2
1.8 2. 9 O 3 28
相 对 密 度 0 8 97 . 7 0 8 4 9 . 6 0 8 2 6 . 7
增加 ;油 井深部 结蜡严 重 ,越 靠近 井 口结蜡
越轻 。
关键 词 :原 油性质 ;蜡 含量 ;凝点 ;结
蜡 规 律
2 聚 驱 原 油 性 质 对 结 蜡 的影 响
为 了研 究 聚驱原 油 的性质 与油井 结蜡 程度 的关 系 ,取 2口聚 驱 油井 的原 油 ,对 其 性 质进 行 分 析 。 结 果证 明 :油井 聚 驱 1 采 出原 油 的 族组 成 中饱 和 烃 、芳 香烃 、沥青 质 的含 量 明显 高 于 油 井 聚 驱 2
凝点/ ℃ 5 2 5 3 5 5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对 于 同 一 口井 ,随 着 井 深 的 增 加 ,结 蜡 蜡 样 蜡 含 量 、 相 对 密 度 、凝 点 也 相 应 的
增加 ;蜡样 中的蜡 含量越 高 ,凝点 也越 高 ,说 明油 井结蜡 越严 重 。分析 表 中数据 可知 ,井底 深部 结蜡
析 出 ,达 到一 定 条 件 时原 油 中蜡 就会 结 晶 、析 出 ; 在油 井底 部时 原油 中 的蜡 含量 相对 较多 ,随着 原油 的举 升 ,蜡不 断 的析 出 ,原 油 中含 有 的蜡也 越来越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油井井筒结蜡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中含有大量的蜡质物质,在蜡质物质遇冷凝结时会在井筒中沉积结蜡。

这会导致油井产能降低、生产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油井堵塞等问题。

研究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以及相应的防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油田开采效率、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一、油井井筒结蜡规律1. 结蜡因素结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主要包括原油中的蜡质物质含量、地层温度、井筒流体速度、井下压力等因素。

原油中的蜡质物质含量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 结蜡规律结蜡规律可以分为温度规律和压力规律两种。

温度规律:随着地层温度的降低,原油中的蜡质物质开始凝固并逐渐沉积在井筒内部。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结蜡情况会得到改善。

二、防蜡技术1. 加热技术加热技术是最常见的防蜡技术之一。

通过向井筒内部输入热能,提高地层温度,使原油中的蜡质物质维持在液态状态,从而避免结蜡问题的发生。

加热技术包括电加热、水蒸气加热等方式。

2. 添加抑制剂向原油中添加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防蜡技术。

抑制剂可以改变原油中蜡质物质的晶体结构,降低其凝固温度,从而避免结蜡问题的发生。

3. 高压注气高压注气技术是通过向井筒中注入高压气体,提高井筒内部的压力,从而减缓蜡质物质的沉积速度,缓解结蜡问题的发生。

换热器技术是一种将地面产出的原油通过换热器加热后再注入井筒的技术。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井筒内部的温度,避免结蜡问题的发生。

5. 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通过向井筒内部输入超声波,改变油液的分子结构,从而避免蜡质物质的凝固沉积,起到防蜡的作用。

三、结语油井井筒结蜡问题是油田开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

研究结蜡规律以及相应的防蜡技术,可以为油田的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针对结蜡问题的解决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油田开采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油井井筒结蜡是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低温环境或油井井筒内温度降低,原油中的蜡物质会结晶并沉淀,堵塞井筒,影响油井产能的现象。

油井井筒结蜡规律: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主要与温度、压力和原油组分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蜡的析出是一个温度和过饱和度的过程,当井筒温度低于蜡的凝点温度时,蜡物质就开始结晶并沉淀。

沉积的蜡物质会逐渐堆积在油井井筒中,形成蜡垢,进一步堵塞井筒,降低油井产能。

防蜡技术:为了避免油井井筒结蜡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蜡技术措施。

1. 加热井筒:通过使用加热装置,在油井井筒中提高温度,减小温度降低速率,避免蜡物质结晶沉积。

常用的加热方法有蒸汽加热、电阻加热等。

2. 降低过饱和度:过饱和度是指油井井筒中蜡物质含量超过了在给定温度下能保持稳定状态所需的物质浓度。

降低过饱和度可以通过添加抑制剂或改变原油成分来实现。

抑制剂可以减缓蜡物质结晶速率,改变原油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蜡物质的凝点温度。

3. 清洗井筒:定期清洗井筒中的蜡垢,以保持油井的良好通道。

清洗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例如高压清洗、溶解剂清洗等。

4. 井下循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循环剂,实现循环油体系,避免蜡物质结晶和堵塞。

5. 使用防蜡剂:在油井井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防蜡剂,以抑制蜡物质结晶,减少蜡沉积的速率。

6. 蜡物质监测与预测:建立蜡物质监测与预测系统,通过采集井筒温度、压力和原油成分等信息,分析和预测蜡物质结晶的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蜡措施。

油井井筒结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对油井产能和开采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合理的防蜡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井筒结蜡问题,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

含蜡原油管道的蜡沉积及清管

含蜡原油管道的蜡沉积及清管

(4) 冲刷过程
上面讨论了石蜡沉积层的凝结生长过程,另外还存在另 一个相反作用,即油流的冲刷作用。大家在流体力学中 已学过,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管壁处的剪切应力最大, 随着结蜡层在管壁上的生长,管内流速不断增大,管壁 处的剪切应力也不断增大,当管壁处的剪切应力大于沉 积层的破环强度时,就会有部分沉积物从管壁上剥落下 来。随着外部沉积物的剥落,凝结层还会生长,最后凝 结层的生长和油流冲刷处于动平衡状态,凝结层厚度达 到一个稳定值 ,即由于冲刷过程的存在使结蜡层不会无 限制地增长。
2、流态和流型的变化
进站油温低于反常点的热含蜡原油管道可能出现的情况为: 牛顿紊流→牛顿层流或非牛顿紊流→非牛顿层流 按临界雷诺数值可计算出紊流转变为层流时的临界粘度υLj 及对应的油温 TLj
TLj T反,牛顿紊流TLJ牛顿层流 T反非牛顿层流 TLj T反 ,牛顿紊流 T反非牛顿紊流 TLJ非牛顿层流
蜡结晶大量析出的温度范围称为析蜡高峰区,随原油的组
成而不同。
2、管壁“结蜡”现象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蜡”实际上是指在管道内壁上逐渐沉积 了某一厚度的石蜡、胶质、凝油、砂和其它机械杂质的混合 物。在长输管道的沉积物中,原油的含量要高些。
大口径长输管道的“结蜡”特点:
➢ 管壁上的凝结层一般比较松软。 ➢管壁上的沉积物有明显的分界,紧贴管壁的是黑褐色发暗、
4、影响管壁结蜡强度的因素
结蜡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管壁面积上的石蜡沉积量。影响 管壁石蜡沉积的因素很多。对于长输管道来说,主要因素有油 温、油品组成、油流速度、管材的表面性质、油品粘度等。
①油温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接近析蜡点的高温 和接近凝固点的低温下输送时, 管内壁结蜡较轻微,在二者之间 有一个结蜡严重的温度区间。这 个温度区间大致与原油中大量析 蜡的温度范围相近。右图是实测 的大庆原油温度与管壁结蜡速率 的关系曲线。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一、原油结蜡的概念和影响原油结蜡是指在低温下,原油中的蜡状物质凝固沉积而产生的现象,它是原油成分中固体组分的一种,通常在低温条件下会凝结成蜡状物质,成为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原油结蜡对于原油开采、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如何有效地清除原油中的结蜡成为了石油工业中的重要问题。

二、原油结蜡的成因1. 原油成分中的蜡质物质,在低温下会发生结晶沉淀。

2. 原油中的饱和烃类和芳香烃类物质在低温下会形成混合晶体。

3. 原油中的饱和烃类和环烷烃类在低温下会形成蜡状晶体。

原油成分中的蜡质物质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的化学反应是原油结蜡的主要成因。

了解原油成分和低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机制对于有效地清除原油中的结蜡至关重要。

三、原油结蜡的清除技术1. 加热法:利用加热设备将结蜡原油升温至一定温度,使蜡状物质重新转化为液态,再进行提炼和加工。

2. 添加剂法:在原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结蜡剂,以防止蜡质物质在低温下结晶沉淀。

3. 溶剂法:利用溶剂将结蜡原油中的蜡质物质溶解后进行分离,再恢复原油液态。

以上清除原油结蜡的技术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原油成分、工艺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

四、原油结蜡的防范措施1. 加热设备和保温措施:在原油采集和储存过程中,加热设备和保温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原油在低温条件下结蜡。

2. 抗结蜡添加剂的使用:根据原油的成分特点和操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抗结蜡添加剂,提前预防原油结蜡问题的发生。

3. 管道保温和加热:在原油输送过程中,对输送管道进行保温和加热处理,防止原油结蜡引起管道堵塞和输送障碍。

原油结蜡是原油加工和输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了解原油结蜡的成因和影响,以及有效地清除和防范措施对于保证原油生产和加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除和防范技术,提高原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原油动态结蜡率测试仪的原理是怎样的

原油动态结蜡率测试仪的原理是怎样的

原油动态结蜡率测试仪的原理是怎样的
原油动态结蜡仪是用来测定不同原油样品在肯定温度条件下和流动状态中的结蜡率,是评价原油清防蜡剂和生物降蜡效果的型仪器。

该仪器执行标准《SY/T6300—1997行业分析方法标准》。

仪器用途
1.通过温度时间的设置,可模拟原油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动态条件;
2.分析过程只需30〜50分钟,分析速度快。

3.采纳双流程设计,可同时进行两个样品的对比测定;
4.样品用量少,可直观的得到蜡沉积模拟和清防蜡剂的评价测试结果;
5.采纳状态提示功能和液晶菜单显示,分析掌控实现自动化,操作简便;
6.配制了自动清洗储液器,分析结束后处理简便,降低了分析人员的劳动强度。

仪器特点
1.通过温度时间的设置,可模拟原油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动态
条件;
2.分析速度快,分析过程只需30〜50分钟。

3.采纳双流程设计,可同时进行两个样品的对比测定;
4.样品用量少,可直观的得到蜡沉积模拟和清防蜡剂的评价测试结果;
5.采纳状态提示功能和液晶菜单显示,分析掌控实现自动化,操作简便;
6.配制了自动清洗储液器,分析结束后处理简便,降低了分析人员的劳动强度。

仪器原理
利用原油或配制油品在流动状态下,在循环过程中,采纳掌控温度差使蜡析出。

当样品在流动状态下经过设在低温区的可动载体时,其中的直链烷烧(蜡)成分析出,并得出相应的量,从而得到蜡沉积测试结果。

在平行的两个样品中加入等量、不同的清防蜡剂,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通过相应的结蜡量对比来评价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11111111111111111引起集输油管道结蜡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与管壁间的温差。

原油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向周围环境散热,以管壁处的油流温度最低,当管壁处的油温下降到析蜡点后,蜡开始以粗糙的管道内壁为结晶核心而结晶析出****(高于析蜡点不惜出)******,并形成结蜡层,进一步吸附原油中的蜡晶颗粒。

同时,由于原油与管壁问存在温差,而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所以油流中就会出现石蜡分子的径向浓度梯度,由于浓度梯度的存在,使石蜡分子从管道中心向管内壁扩散,为结蜡进一步提供条件。

********(高向低扩散)**********1.4.1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原油中所含轻质馏分越多,蜡的结晶温度就越低,即蜡越不易析出,保持溶解状态的蜡量就越多。

蜡在油中的溶解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原油中含蜡量高时,蜡的结晶温度就高。

在同一含蜡量下,重油的蜡结晶温度高于轻油的结晶温度。

1.4.2 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原油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胶质和沥青质。

它们影响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和蜡的析出过程以及结在管壁上的蜡性质。

由于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吸附初始结晶蜡来阻止结晶的发展。

沥青质是胶质的进一步聚合物,它不溶于油,而是以极小的颗粒分散在油中,可成为石蜡结晶的中心。

由于胶质、沥青质的存在,使蜡结晶分散得均匀而致密,且与胶质结合紧密。

但在胶质、沥青质存在的情况下,在管壁上沉积的蜡更不易被油流冲走。

故原油中所含的胶质、沥青质既可减轻结蜡程度,又在结蜡后使沉积蜡黏结强度增大而不易被油流冲走。

1.4.3 油温在温差相同、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油温越高,结蜡倾向系数越大。

这是因为,随着油温的升高,管壁处蜡分子浓度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扩散系数增大,而管壁处温度梯度基本不变,管壁剪切应力降低,油流对结蜡层的冲刷作用减弱,因此在管壁结晶析出并沉积下来的蜡分子比例相对增加。

1.4.4 管壁温差管壁结蜡量随管壁温差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壁温与中心油流温差越大,石蜡分子的浓度梯度越大,分子扩散作用越强;当中心油温一定时,壁温越低,管壁附近的蜡晶浓度越大,剪切弥散作用增强,布朗运动引起的蜡晶间的相互碰撞也加强,这些都有利于管壁结蜡。

1.4.5 流速随着流速增大,结蜡速率降低,结蜡强度减弱。

这是因为,随着流速增大,管壁剪切应力增大,油流冲刷作用增强,从而使得管壁上的结蜡层减薄H]。

1.4.6 管壁材质和原油中所含杂质管壁粗糙度越大,越易结蜡,同时,原油中所含的其他机械杂质越多,越易结蜡。

这是因为,这些杂质和粗糙的表面为蜡提供了更多的结晶核心,从而容易结蜡。

1.4.7 运行时间随着运行时间的延续,结蜡层的厚度在缓慢增加,而蜡沉积的增量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结蜡层厚度的增加,热阻增加,散热量减少,结蜡层表面与油流的温差减小,使蜡沉积增量减小。

3333333333333333(1)原油与管壁温差对结蜡的影响:当管壁温度低于析蜡点温度时,随着管壁温度与原油之间的温差愈大蜡分子浓度梯度就越大,使分子扩散作用增强。

利用对Fick扩散定律变形可以加以描述:实验表明,当管壁温度高于原油温度时,即使油温在蜡沉积高峰区内,因浓度差的存在,使得蜡分子运移的方向为管壁趋向中心油流,管内壁也几乎不会出现蜡沉积的现象(2)原油温度对管壁结蜡的影响:在原油输送过程中,油温接近析蜡温度较高,或接近凝点较低时,管道中的结蜡现象较轻,但蜡沉积较严重在以上两者中间的温度区域内。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根据蜡沉积机理解释:在油温较高的管段结蜡量不多,这与此时管内壁温度较高有关,由于管内壁温度与油温都比较高,蜡分子的浓度梯度比较小,蜡分子在油流中向管壁处迁移的动力较弱,因此蜡沉积较轻;在较低的油温下,管壁与油流之间的温差较小,高分子蜡扩散的动力较弱,与此同时,由于管流的剪切应力较大,原油粘度较大,作为蜡沉积过程第一步的沉积层表面凝油层易被冲刷掉。

(3)流速对管壁结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流速的增大,管壁蜡沉积速度减弱。

因为随着流速的增大,原油与管壁的温差减小,管壁处剪切应力增大,紊流时的蜡沉积比层流轻,Re数愈大,蜡沉积愈小。

这些因素都会使管壁上的蜡沉积减小。

除以上因素外,原油的组成、管壁的材质以及运行时间都对管壁结蜡现象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2.3 结蜡规律影响原油管壁结蜡的因素很多,下面只要研究管壁温度、原油温度与管壁结蜡速率的关系。

2.3.1 管壁温度对结蜡速率的关系由于原油的析蜡温度为52_3 c【=,故将管流模拟实验中原油的最高温度选择为58℃,最低温度为52℃,管壁温度分布在40 56℃之间。

管壁温度与结蜡速率的关系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当原油温度一定时,结蜡速率随着管壁温度的下降逐渐增大(上升而减小)。

另外,在管壁温度接近或超过原油析蜡点的油壁温差约5℃时,结蜡速率逐渐下降,且该高含蜡原油的结蜡速率大概维持在2O (h·m )上下。

管壁温度相同,原油温度不同蜡的沉积现象.管壁温度高于析蜡点,将没有蜡沉积(I)原油温度不变,管壁温度高于原油凝固点时(管壁温度下降),沉积速率一直升高;管壁温度接近于凝固点时,蜡沉积速率增大后将趋于一个平衡值。

管壁温度不变,随着油壁温差的增大,蜡沉积速率逐渐增大。

(2)结蜡量随油壁之问温差(正温差)的增大迅速增加。

当油温高于析蜡温度时,蜡晶停止析出,已析出的蜡晶会重新溶解到原油中,这时结蜡量随着油壁之间温差(负温差)的增加迅速下降。

33*333***3333***333管壁温度相同,原油温度不同蜡的沉积现象.管壁温度高于析蜡点,将没有蜡沉积(1)管壁温度相同,原油温度不同蜡的沉积现象.管壁温度高于析蜡点,将没有蜡沉积,因此,实验中管壁温度最低选择42℃,最高确定为5O℃.各管壁温度相同,原油温度对结蜡速率的影响见图3.从图3可看出,在管壁温度一定时,随着管输原油温度升高,即油壁温差增大,结蜡速率呈增大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原油温度相对较低时,虽然蜡晶颗粒很多,但由于低碳分子占比例较大,能够沉积的可能性也大,低碳蜡的黏附力也小;且温度低,原油黏度和管壁的剪切应力都较大,致使所沉积的蜡也被剪切分散到原油流动体系中,导致结蜡速率偏低;而原油温度升高,油壁温差增大,形成了有利于蜡沉积的径向温度梯度,结蜡速度加快.但当管壁温度接近于凝点.在42℃和45℃时,曲线平缓,结蜡速率达不到40 g/(h·m ).而当高于凝点,在48℃以上时,结蜡速率将不断上升.结合文献[1],这说明管壁温度在接近于凝点时,油壁温差作用不大,蜡的沉积以剪切弥散起主要作用**********ppt**********,而管壁温度高于凝点时,蜡沉积主要靠分子扩散形成.另外,原油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管壁温度上升后,结蜡速率相对降低.对于实验中所选择的高含蜡原油,当管壁温度为50℃,油壁温差约5℃时,最高结蜡速率为24.95 g/(h·m ),较40 g/(h·m )的结蜡速率低近1/2.(2)原油温度相同,管壁温度不同蜡的沉积现象.原油析蜡温度为52.3℃,故将管流实验中原油的温度选择最低为52℃,最高为58℃,管壁温度为40~56℃.蜡沉积现象曲线见图4.从图4可看出,当原油温度相同,随着管壁温度的下降,结蜡速率逐渐增大,这与管壁温度相同,原油温度不同时所得结果和认识具有一致性.另外,还可发现,在管壁温度接近或超过原油析蜡点,油壁温差约5℃时,结蜡速率逐渐降低,该高含蜡原油的结蜡速率基本维持在20 g/(h·rn )左右.(1)含蜡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油壁温差增大,蜡沉积速率增大,且当管壁温度接近于原油凝点时,蜡的沉积以剪切弥散起主要作用,沉积速率增大后将趋于一平衡值;管壁温度高于凝点时,分子扩散为蜡沉积的主要因素,沉积速率升高.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三、实验结果实验的目的是测试管道尺寸,流速和剪切力对结蜡速度的影响。

在以下几组实验中,原油进口的温度均控制在40. 5℃,冷却液进口的温度均控制在23. 9℃。

首先,测试在不同尺寸管道和相同流速下的结蜡规律。

实验条件见表1,实验数据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虽然原油流经不同尺寸的管道,只要保持温度和流速相同,结蜡速度即基本相同。

表1相同流速实验的测试条件管径(mm) 流速(m / s) 雷诺数剪切力( Pa)12. 725. 438. 11. 192575 7. 54330 6. 36300 5. 5图2相同流速下不同管径中结蜡速度的比较随后,笔者又进行了相同雷诺数的测试。

其实验条件见表2,实验结果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不同的流速导致结蜡速度的明显差异。

结蜡速度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小管径导致很高的剪切力;而高剪切力可以去除一部分石蜡,从而削弱了结蜡速度。

表2相同雷诺数实验的测试条件管径(mm) 流速(m / s) 雷诺数剪切力( Pa)12. 7 3. 0525. 4 1. 8338. 1 1. 19630042. 014. 05. 5图3相同雷诺数下不同管径中结蜡速度的比较最后,笔者进行了相同剪切力的测试,其实验条件和结果分别见表3和图5。

由图5可见,在相同的剪切力和相似的流速下,结蜡速度基本一致。

这也就验证了剪切力对结蜡速度的削弱作用。

三组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和相同的流速下,所测试原油的结蜡速度相同。

在高剪切环境下,结蜡速度降低。

但是,该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原油还不能确定。

另外,该实验也为现场清蜡作业和结蜡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图片能复制)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一)结蜡形成的机理研究表明长距离管道结蜡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温度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由于管壁处的油温低于蜡的初始结晶温度,使油中的蜡分子借助于管内壁所提供的结晶中心,结晶析出,形成不流动的结蜡层,并进一步吸附液相中是蜡晶,形成网络结构,把部分液态原油包围其中;另一方面,由于热油管道横截面上临近管壁处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最低的内壁面处析出临近后,该处溶液中溶解的蜡分子浓度就低于离内壁面远处的溶液。

由于温度不同析出的临近数量不同,因此,只要油流中存在温度低于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的区间,并且其中存在径向温度梯度,油流中就会出现蜡分子的径向浓度梯度。

内壁面处的浓度最低,向着管道中心方向,浓度逐渐增高。

由于浓度梯度的存在,就会引起蜡分子从管中心向管壁的径向扩散,为管壁继续结蜡创造条件,石蜡晶体析出直接在管道内壁上形成结蜡层。

(二)结蜡的分布规律一般情况下,在管道的起始段,因热油管道油温高于析蜡点的区域,管壁无结蜡现象,称为光管段;顺着油流前进,油温下降,在析蜡点到析蜡高峰点之间,结蜡层逐渐增加,结蜡厚度逐渐增加形成喇叭口状的结蜡区,在某一区域达到最大值,称为喇叭口段;在析蜡高峰点之后,结蜡层又逐渐减薄,最后结蜡厚度逐渐趋于固定,称为结蜡后裙段,这是因为原油中大部分的石蜡已经在前面析出,另外,油流对结蜡层的冲刷作用,限制了结蜡层的继续增长,尤其是随着结蜡层厚度的增加,过流截面积减小,流速加快,使结蜡层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