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已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邻已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设计

摘要: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深基坑工程一般都处在密集建筑群中,施工场地狭窄,紧邻已有建(构)筑物基础,因此,在深基坑的开挖和施工工程中,对紧邻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分析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计算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可供同类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已有建筑桩锚基坑支护

1 工程概况

某商业建筑位于繁华地段,地上18层,地下2层。本±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3.65m,场地自然地面相对标高-0.20。工程基坑占地面积10049m2,基坑开挖深度约6.5m,基坑西侧距离现有6层住宅约3m。

6层住宅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m,条基下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

考虑到建筑物整体刚度较差,稍微不慎将会导致墙体开裂,楼倾斜,业主提出了水平变形不超过10mm的要求。

2 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按照各地基土层的岩土工程特性,将地层分为6大层:①层为人工填土层;②层为新近沉积土层;③—⑥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

2.1 人工填土层

粘质粉土素填土①:褐—黄褐色,稍湿—湿,稍密,含少量碎石、砖块、灰渣及植物根系。本层厚度为0.30~2.70m,层底标高为29.09~32.51m。

2.2 新近沉积土层

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黄褐—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含云母片、氧化铁条纹,夹粘土②1、粉砂②2薄层及透镜体。本大层厚度为0.80~7.30m,层底标高为23.55~29.27m。

2.3 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

细中砂③:黄褐—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片、氧化铁条纹及少量圆砾、卵石,夹圆砾③1、粘土③2、砂质粉土③3薄层或透镜体。本大层厚度为13.10~19.70m,层底标高为8.43~12.04m。

圆砾④:杂色,稍湿,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50mm,细中砂充填,夹粉质粘土④1、细中砂④2薄层或透镜体。本大层揭露最大厚度为8.00m,揭露最低标高为1.87m。

.粘土⑤:黄褐—褐黄色,很湿,可塑,含氧化铁条纹及少量姜结石,夹细中砂⑤1薄层。本大层揭露最大厚度为6.30m,揭露最低标高为-1.49m。

细中砂⑥:黄褐—褐黄色,湿,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片、氧化铁条纹及少量圆砾、卵石,夹砂质粉土⑥1薄层或透镜体。本大层揭露最大厚度为3.60m,揭露最低标高为-2.11m。

基坑支护涉及土层参数如表1所示。

2)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范围内发现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的类型及埋深情况如表2所示。

3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该侧基坑开挖深度6.5m,距现有6层住宅约3m,考虑基础附加荷载150kPa,拟采用桩锚支护,计算软件采用理正深基坑6.5版,位移内力包络图如图1。

①护坡桩

桩径800mm,间距1.6m,桩长12.0m(嵌固长度5.5m),桩身强度C25,桩体主筋:基坑侧为10Φ25(通长);加强箍筋Φ16@2000;

螺旋箍筋φ8@200。

②预应力锚索

孔径150mm,孔内注P.O 42.5水泥浆,杆体材料采用3×7-15.20-1860钢绞线,一桩一锚,倾角15°,共设1道。标高-2.30m,采用3根钢绞线,长度L=6.0m(自由段)+16.0m(锚固段)=22.0m,设计拉力为400kN,锁定力300kN,锁在钢腰梁上。

③帽梁及钢腰梁

帽梁:截面900mm(宽)×600mm(高),砼强度C25,配筋为3Φ25(基坑侧)+3Φ25(土体侧)+2Φ14(帽梁上下架立筋),主筋通长配置,箍筋φ8@250。

腰梁:采用2根25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

④桩间挂网喷锚

在支护桩两侧沿支护桩高度每1.5m安装φ12膨胀螺栓,两个膨胀螺栓之间焊接1Φ14钢筋,钢筋压在2mm厚的钢丝网上,钢丝网上喷射4~6cm厚的砼。

剖面设计图如图2所示。

4 基坑开挖施工和监测情况

由于业主要求提高变形观测的安全等级,故本侧按照一级基坑进行变形观测。

本工程支护结构从2010年10月开始挖土,至2010年12月底全部结束。由于工程场地较小,受施工材料堆场影响,施工进度受到较大影响。

基坑开挖过程中设置了2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发展的变化情况见图3。

根据监测数据可知。1号观测点最大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为5.5mrn,对应深度为4.0 m;2号观测点的最大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为6.5mm,对应深度为5.0m,均没有超过设计规定警戒值10mm。

5 结语

本工程大部分范围内桩锚支护,在紧邻已有建筑的情况下是可行的,既保证了紧邻建筑的安全,又保证了开挖的顺利进行。

为了减少施工锚杆对已有建筑物基础附近的土层扰动,采用水泥浆护壁的方式。比套管跟进工艺既节约了工程造价,有保证了工程的安全。

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理位置复杂,工期紧,任务重,通过对设计的合理优化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现结构已封顶,整

个施工过程中,临近建筑无下沉、无裂缝,完好无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 唐孟雄,陈如桂,陈伟.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