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摘要】

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深入,我们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历史的教学要适应时代,不能再沿用过时的方法。我们要先找出原先教学方案的弊端,巧妙地避过之后,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历史教学的改进,还要懂得掌握技巧和方法,来达到改革后的历史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希望在教学当中贯彻全面教育,不止教书还要育人。历史这门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所学的东西不能与实际挂上联系,反而考验我们的想象思维,这就给历史的学习添加了难度。通过新课程的改革,可以唤醒我们学生学习历史的意识并提高人文素质,所以老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时机,改变老套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体系,给予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下面我们以初中为例,谈谈对改革后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

1.教学观念的改变。初中时,虽不分什么文理科,但是历史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们统统将数理化的重视度提高,忽略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再加上初中老师教课不会因材施教,怎么能够提高分数怎么来,弄不懂的就死记硬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来只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厌恶性。而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加强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

2.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历史的时间、空间跨度十分大,同学们常常因此而摸不着头脑,会因为过于抽象而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进行画面的想象,这就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先兆。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巧妙地运用方法将抽象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具体化,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历史背景扩展或比较同一种性质不同结果的历史事件来加深印象。

二、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技巧

1.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的最大与众不同点就是其真实性,它是过去真真实实存在的事情,而学

生们恰恰最不感兴趣的就是旧事常谈,比起在挫折中获取经验,他们更愿意冒险尝试未来的可能性,发生的就让它过去并没有含义。而且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相信背历史年代表是每个学生痛苦的过往,这个不像数学对数字有很强的敏感性,就是无规律地死背,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历史都可以反应现实的,两者有惊人的联系,结合实际找到联系所在,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就会增加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书是个痛苦而又乏味的过程,历史的学习需要理解记忆,这样记忆的持久性也长一些。学生经常发现有些东西老是背不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懂删减,掌握不到精华所在,一字一句地背下来,每句话都没有明显的关联处,这样背书当然寸步难行。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从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从一件事的发生联想到它带来的影响,那么这种理解记忆则对学生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3.增强合作意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有句古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既可以从旁人身上借鉴到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可以了解各个同学对待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扩宽自己的视角。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增强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交流。老师

经常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白纸黑字我们已经产生视觉疲劳,板书口舌也无法形象地还原事物的模样。而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书方式,被我们广大学生所喜爱。它既可以讲,又可以展示图片资料,学起来十分轻松。

三、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案例

1.课前提问法。凯洛夫教学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其中有一环节就是课前提问。课前提问相当于一种连接,在新知识的灌输前对旧知识的巩固,能促使同学自主复习。我们如果在一开始就要被迫接受新知识,不连贯的学习使我们很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材的设计就是后一章的知识点是建立在前一章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扩展,所以我们教学也要配合教材才能发挥作用。

2.新课导语法。什么是新课导语法?就是在讲课前,设计好情景让学生早早进入接受新知识的状态。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历史课本中“开元盛世”一节,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导语呢?可以先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学生们经济繁荣昌盛是哪个朝代,同学们回答:唐朝。这时老师就应当指出唐朝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那什么大家知道

盛世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主题:农业、手工业、商业是“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二个例子是历史课本中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节,导语可以是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的逝世促进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革命统一战线被破坏,而帝国主义因为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发展受到威胁,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代理人,继续中国的统治。接下来我们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一章中了解更详细的内容。

3.人物配话法。历史的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们教材上有大量的真实图片记载着他们的长相。人物配话法指的就是将插图和人物事迹或形态特征等结合起来,配合几句话穿插到教学中,让同学们更具体化地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变,加强了对历史的重视,创新了历史教学的方法,讲究先提高学生兴趣,再提升考试分数。先尝试着改进,再勘察改进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巧妙

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脱离原来的旧式教学结构,开辟新的历史教学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