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合集下载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在个人社会环境中,通过家庭、朋友、邻居和社区等社会关系形成的一种支持网络。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体的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的类型在社会支持网络中,支持可以分为情感性支持、实用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

情感性支持是指通过情感表达和情感接触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实用性支持是指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解决问题,比如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或提供实用建议。

信息性支持是指提供信息和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减轻困扰。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其次,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增强应对能力。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交参与,增强社会联系,提升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网络的特点社会支持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社会支持网络是多元化的,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支持来源。

其次,社会支持网络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个体生活阶段和情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

再次,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关联的,不同支持来源之间会相互影响和交织在一起。

建设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为了建设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个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积极投入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

其次,维护和加强已有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友谊关系等。

再次,提升自身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最后,关注并支持他人,建立起互惠的关系模式。

结语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体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健康社会支持网络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积极建设和维护社会支持网络,个体可以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增强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重视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为社会和个体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拓展应用领域探索
心理健康领域
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探讨社会支持网络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社会工作领域
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更 好地构建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以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
公共政策领域
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手段促 进社会支持网络的发展和优化,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关注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如教育、医疗等,确 保其得到公平对待。
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
强化社区凝聚力
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高社区 凝聚力。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根据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推动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决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治理格局。
02 社会支持网络构成要素
主体:个体、群体或组织
01
02
03
个体
提供社会支持的独立个体, 如家庭成员、朋友、邻居 等。
群体
具有共同特征或目标的个 体集合,如社区组织、志 愿者团体等。
组织
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机构, 如政府机构、慈善组织、 企业等。
客体:受助者及其需求
受助者
接受社会支持的个体或群体,如贫困家庭、失业者、残疾人 等。
专业机构
社区组织
通过社区活动和服务,增进社区成员 间的联系和互助。
如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
非正式支持网络
家庭成员
提供情感支持、生活照顾和经济 援助。
亲朋好友
分享生活经历、提供建议和帮助 解决问题。
邻里关系
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形成良好 的邻里氛围。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理论。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

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网络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包含政府、慈善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单位等社会正式组织给予的支持;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包含亲友、邻里、同事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

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应该发挥两个作用:一是以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以满足其当前比较紧迫的需求,或者提供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所不能提供的社会支持;二是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其补充和扩展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是针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能力不足的个体,
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1. 简介社会支持理论是描述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如何从社交网络中获得支持和帮助的理论。

人类作为社交性动物,需要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关爱来维持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了社会支持对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重要影响。

2. 社会支持的类型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和物质支持。

2.1 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是指通过情感上的安慰、理解和关心来提供支持。

这种支持能够缓解个体的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并提供积极的情绪表达渠道。

2.2 信息支持信息支持指提供有关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指导。

这种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

2.3 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指针对个体行为或观点的评价和反馈。

这种支持能够帮助个体建立自信、改进自我,并提供积极的鼓励和认可。

2.4 物质支持物质支持指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和赞助,如提供金钱、食物和住所等。

这种支持能够满足个体的物质需求,缓解经济压力,提供生活保障。

3. 社会支持的影响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生理健康社会支持能够降低个体患病的风险和死亡率。

研究表明,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康复,并且更有可能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抵抗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都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社会健康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社会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融入社会群体,并且更有可能获得社会资源和机会。

4. 社会支持的来源社会支持可以来源于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以及社会组织等。

不同的来源对个体的支持效果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在寻求社会支持时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持来源。

5. 如何提高社会支持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主动维护社交关系,在家庭和社交圈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参与社会组织和团体活动,拓展社交网络;•学会寻求和接受他人的支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二)評估與因應過程 1.評估階段 a.初級:判斷該事件下個人的風險大小與可能損失。 b.次級:判斷可能的因應選擇。 2.因應類型(焦點VS.方法)
面對 認知 邏輯分析、反覆思考 可能方式 行為 尋求支持、具體行動
逃避 否認事實、極小化問題嚴 重性 發洩情緒、尋求替代滿足
(三)因應過程的決定因素 1.個人因素 a.性別:女性較容易使用逃避因應方法? b.年齡:成人晚期傾向使用認知方式,較少行為面對。 c.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內控性格或自信程度的影響。 2.社會因素 a.社會支持程度:支持多,增加面對因應方法。 b.職業經驗:工作具較高自主性、創新和支持,增加面 對因應方法。

人類透過與他人連結,建構社會整合感。 社會支持網絡可緩衝壓力所帶來之負面影響。 社會支持網絡可提供個人壓力因應方法,或直 接參與壓力因應過程。 強化社會弱勢團體其網絡範圍(指結構)與支 持功能(指功能)。
主要理論觀點
社會支持網絡 (一)定義 一組由個人接觸所構成的關係網,透過這些關係網個人 得以維持其認同,並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服務、 訊息、新的社會接觸等。 (二)個人與社會環境的連結類型 1.親密伴侶:對彼此福祉有責任感,指少數知己、密友 或配偶。 2.社會網絡:關係來源包括親戚、共同的工作場、朋友 等。 3.社區:個人與社區(或社會)之間的整合度和歸屬感, 包含參與社區志願組織和相關活動。
(八)社會支持影響心理健康之機制 1.直接效應(日常支持) 社會支持 正向經驗 人類生存 2.緩衝效應(危機支持)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
壓力 評估過程 壓力反應 減少負向心理
因應理論 (一)壓力因應概念架構 1.環境系統:壓力源與社會資源。 2.個人系統:人口特徵與個人因應資源。 3.生活事件:可預期或不可預期事件。 4.壓力評估與反應:認知評估與因應選擇。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体的支持和帮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支持关系的网络结构,包括亲朋好友、邻居、同事等。

通过这样的支持网络,个体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信息帮助、物质支持以及评价和建议,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的福祉和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具有牢固支持网络的个体更容易适应压力和应对困境,他们通常更健康、更快乐,更有能力克服困难,恢复心理平衡。

相反,社会支持网络较弱的个体更容易感到孤立、焦虑和失落,对生活中的挑战难以应对,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被理解和关注。

首先是支持网络的类型,支持网络可以分为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实质性支持等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支持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是支持网络的多样性和密度,一个多元化、紧密结合的支持网络通常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是支持网络的来源,不同来源的支持网络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亲属之间的支持、朋友之间的支持、以及组织和社区提供的支持等。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感到更多的孤独和压力。

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这样的现实,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因此,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个体需要主动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会圈子。

其次,需要注意维持支持网络中的关系,及时沟通、关心和帮助他人。

最后,还需要注重多样性和平衡,不要过分依赖某一方面的支持,保持支持网络的多元性和均衡性。

总的来说,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在个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课件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课件

1
提高免疫力
研究发现,那些交际圈更广泛的人们,
降低患病率
2
比寂寞的人身体更强壮。
社区的互助性支持减少炎症反应,改善
健康状况,从而降低患病率。
3
提高寿命
研究发现,交际广泛的人比寡言少语的 人寿命要长。
社会支持网络在提供心理支持方面的作用
在生活或职场中,难免会遭遇失落、困惑、挫折等负面情绪。这时,拥有体贴、温暖、理解和鼓励等的心理支 持可以帮助我们排解情感,化解困惑。
情感支持
通过吸纳成员获得的情感上的慰藉,来缓解所 面临的压力。
信息支持
提供有关问题或其来源的信息以及控制信息的 空间,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评价支持
接受成员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清晰个体 面临和得到的支持的实际效果。
社会比较支持
通过成员的比较来检验、建立、评估自我,找 到自我价值感和身份认同的依据。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结识同样热 爱运动的朋友,通过团队精神增 强自己的人际关系。
结论和要点
总结和提炼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要点和意义,球友大家对本次分享有更系统的认识。
1 社会支持网络是生活中的基本元素,关乎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网络在身心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建立和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是对自己的重要投资
学会建立和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何建立和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和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的前提是了解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和形式。在这部分,我们将介和建议,帮助大家建 立和扩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参加社交活动、志愿活动等。
参加社交活动
定期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持久的 交往关系
参与志愿者活动
参加体育活动

试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试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试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近几年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作为社会工作者,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一理论很有必要,不仅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进展,更有利于案主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概述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正处于社会资源不足,而求助者的需求却不断增加,社会也对回应这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的时期。

社会支持网络属于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环,有助于个人的环境适应,这种模式可整合入生态理论和生活模型当中。

社会支持概念的内涵有时也包括关系网,因此,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这两个概念可以互用。

社会网络指的是通过群际间和人际间的接触,使个人维持其社会身份并且获得讯息、情绪支持、物质帮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

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指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

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社会支持网络的层次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个人网络工作。

它是指一个人通过亲戚关系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与他人发展相互的接触,而这些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保护个人免受失调。

个人网络的分析内容包括:网络的大小,即自我认为周围可以并愿意伸出援手的人的数量;关系的基础,即来自6个不同影响范围的愿意提供援助的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和其它的援助者;网络成员提供资源及运用资源的能力;评估资源和实际提供援助时的愿意程度。

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个人网络的工作步骤是先辨认网络的大小、关系基础、能力、资源和愿意程度;然后是对网络成员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成员之间接触的次数、方向性、耐久性和强烈程度等;最后是通过社会工作者或其他人将最适合的关系成员连接在一起形成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支持网络建构的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支持网络建构的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支持网络建构的相关理论
1.社会再适应理论
根据该理论,“重新适应事业”这一生活事件构成重要的压力源,而“重新适应事业”的后续问题还将构成更多的压力源——工作单位以及工作责任的改变甚至暂时失业、经济状况改变、居住环境改变、个人休闲生活以及社交生活的改变等。

在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普遍面临“重新适应事业”的考验。

运用社会再适应理论可以预防和及时发现服务对象面临的压力,尽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2.社会支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合作,以及依赖他人的协助,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前者是指社会正式组织给予的支持,后者是指来自亲友、邻里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在军转复退军人安置工作中,牵涉的部门和领域极其广泛,尤其是必须借助外部资源来实现助人自助。

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圣才出品

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支持网络理论9.1 复习笔记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渊源和发展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界定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中,有两个基本概念被经常使用,即网络和社会支持。

(1)网络网络是指将三个或更多的人有目的地连接起来,并在他们之间建立关系及连锁反应。

(2)社会支持①林南等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界定林南等认为,社会支持是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

在这一定义中,林南等学者试图区分社会参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以及感觉到的和实际支持层面的差异。

②台湾学者宋丽玉对社会支持的界定认为可以用表9-1来表示(宋丽玉,2002年)。

表9-1 社会支持的综合定义(3)社会支持网络的三个基本层次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种支持系统在其介入过程中所呈现的三个基本层次:①社区a.“社区”是最外层的一般关系,个人和社区的关系反映其与社会的整合度(social integration),其对社区的“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亦即个人对社区的认同与参与。

b.具体的表现是参与社区志愿组织和活动。

这种一般关系具有非个人的(impersonal)性质,但是这种归属感以及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对于个人在生活中的定位有相当的重要性。

②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更接近个人的一层,乃是个人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一些人,关系的来源包括亲戚、共同的工作场所(同事)和朋友。

这些人对个人而言比上一层的人更具特殊性,他使个人有“连结感”(sense of bon ding),它指出实质连结的关系,虽然有时是间接的关系。

③亲密伴侣最靠近个人的是“亲密伴侣”,这是一种“系属关系”(sense of binding),关系中的人共识与期待彼此互惠与相互交换,并且对彼此的福祉有责任感。

这一层的人当然比社会网络中的人更少,往往是少数知己、密友、或配偶。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渊源社会支持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但作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却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

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了解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了解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了解]:(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1.基本定义2.基本假设(1)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合作,并且依赖他人从而获得协助。

(2)人的一生中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

(3)人们在遭遇一些事件时,需要自身资源以及外部资源的支持。

(4)当人们遭遇事件处于压力之下时,社会支持网络能缓解负面的压力。

(5)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

(6)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功能。

3.社会支持网络中个人与支持者的关系类型(1)工作伙伴:服务对象和支持者之间成为伙伴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

在社会支持网络中,如果能够建立服务对象与支持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共同协助解决问题,则有利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2)生活协助:支持者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和生存问题。

(3)关系连接:服务对象可以通过支持者接触更多的社会网络,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接触更多的资源。

(4)心灵抚慰:支持者给予服务对象情感和心灵等方面的支持和安慰,缓解其压力和焦虑情绪。

(二)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途径1.丰富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员2.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1)物质援助(2)情感慰藉(3)心理疏导(4)关系支持(三)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策略1.政府层面:参与政策倡导2.社会层面:发挥组织影响3.社区层面:提供专业服务4.个人层面:强化网络效益(规模、基础、质量、强度)二、个案管理及其应用策略[了解]:(一)个案管理的特点(1)它是一个过程,建立在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信任的关系基础之上。

(2)运用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知识,协助陷于危机之中的服务对象。

(3)主要目标在于确保对复杂、具有多重问题以及失能的服务对象提供持续性的照顾。

(4)通过临床上的干预来减缓因为疾病和失能所带来的情绪问题。

(5)注重运用社会工作的转介和倡导技巧,是一种跨领域的服务传输方法。

社会支持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支持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支持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支持理论名词解释: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

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随时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

因此,对社会支持的评定有必要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作为社会支持的第三个维度。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分类
n 第四, 我国的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建立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并且缺乏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n 第五, 在资源输出与需求之间既没有桥梁, 也缺乏架设桥梁 的人。
n 第六, 我国民众目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道德观念、价值观 出现了暂时的滑坡, 因此, 助人的精神相对淡漠。这不利于 非正式资源的输出和利用。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三、社会支持网络的特性
社会支持网络的特性
n (1)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相比,不如群体成员关系 那样紧密而是一种有限的松散关系。网络中的人 们并不一定经常见面,但是关系的存在使他们有某 种需要时会彼此沟通或相互帮助;
n (2) 网络具有交叉性,大多数人一般属于多个社会 网络。
n (3) 网络中存在多重关系。即交往者之间存在不止 一种关系,而是兼有几种不同的关系。
n 社会支持不仅是从他人获得帮助。同时也是个体经历 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是一种在 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n 社会支持理论重视人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
社会支持网络的观点
n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社会弱者,包括 生理性社会弱者和自然性社会弱者;社会支持是与弱 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受助人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 支持网络的能力。
社会支持网络分类
n (2)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互助等 n 非正式支持网络具有局限性: n 第一,我国的非正式支持网络中的服务提供者,一般都没
有经过专业培训, 服务水平偏低且不专业, 这样就不能 满足需求者的特殊和专业要求。 n 第二,非正式支持网络提供的服务缺乏持续性和可靠性。 n 第三,非正式支持网络强调自觉和独立地解决问题,可能 使政府和民众对社会福利的较广泛的关注变得模糊起来。 这样,就会使得政府推掉了属于它的福利责任,而民众则 也忽略了一些对福利服务的正当要求。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

邻里(工作场所以外)
1
2
3

4

案主
朋 友


家人/亲戚
理论评估
优点 (一)立基人在情境中之基础,提供立即性协助 (二)弥补正式服务资源不足,减低服务成本 (三)提供网络中个人的助人机会与相关训练 缺点 (一)扩大或维持案主网络相当耗时 (二)目前专业人员本身知识与技巧不足
第五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基本假设
5、人类透过与他人连结,建构社会整合感。 6、在压力事件之下,社会支持网络可缓冲压力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 7、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人可以提供个人压力因应的方 法,或直接参与压力因应过程。 8、强化社会弱势团体其网络范围与支持功能。
第五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主要理论观点
一、社会网络 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
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因素 1).发展因素 2).个人因素 3).环境因素
基本理论观点
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
1).直接效应(日常支持)
社会支持 正向经验和具回馈的角色
2).缓冲效应(危机支持)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
人类生存
压力 评估过程 压力反应 减少负向的心理结果
基本理论观点
三、因应理论 (一)压力因应概念架构 1.环境系统:压力源与社会资源。 2.个人系统:人口特征与个人因应资源。 3.生活事件:可预期或不可预期事件。 4.压力评估与反应:认知评估与因应选择。
亲密感。 2.弱连结:互动时间短、彼此情绪强度弱、低
亲密感。蕴含资源较强连带广。
主要理论观点
个人和重要他人间连结的类型 1).角色伙伴:关系建立基于角色互补。 2).生活协助:一方提供另一方服务以满足需求。 3).网络连结:透过另一方结识其它关系人。 4).肯定自我:基于对方对自己珍视的形象予以肯定。 5).心灵安慰:基于对方面对生命挑战时,将自己纳入 其因应过程,共创生命故事。 6).现实确认:基于对方支持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假设。 7).目标一致:基于彼此有一致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社會支持影響心理健康之機制 1.直接效應(日常支持) 社會支持 正向經驗 人類生存 2.緩衝效應(危機支持)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
壓力 評估過程 壓力反應 減少負向心理
因應理論 (一)壓力因應概念架構 1.環境系統:壓力源與社會資源。 2.個人系統:人口特徵與個人因應資源。 3.生活事件:可預期或不可預期事件。 4.壓力評估與反應:認知評估與因應選擇。
(六)人際連結模式 1.相交滿天下:與許多人產生連結且關係橫跨前 述七類型。 2.泛泛之交:所交往人多,與他人維持淡淡關係。 3.知交二三人:交往人不多,但每個關係均具有 強烈連結。 4.只取一瓢飲:完全繫於一人,僅具唯一親密伴 侶。
(七)社會支持程度之影響因素 1.發展因素 個人過去經驗對其社會生活之影響。 2.個人因素 ★應與所在情境脈絡進行思考! a.堅毅性格:保護健康因子? b.自尊:低自尊為不利因子? c.社會性VS.自主性:社會性為不利因子? 如:朋友背叛、預測失誤導致投資失利。 3.環境因素 物理與社會環境影響

(二)評估與因應過程 1.評估階段 a.初級:判斷該事件下個人的風險大小與可能損失。 b.次級:判斷可能的因應選擇。 2.因應類型(焦點VS.方法)
面對 認知 邏輯分析、反覆思考 可能方式 行為 尋求支持、具體行動
逃避 否認事實、極小化問題嚴 重性 發洩情緒、尋求替代滿足
(三)因應過程的決定因素 1.個人因素 a.性別:女性較容易使用逃避因應方法? b.年齡:成人晚期傾向使用認知方式,較少行為面對。 c.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內控性格或自信程度的影響。 2.社會因素 a.社會支持程度:支持多,增加面對因應方法。 b.職業經驗:工作具較高自主性、創新和支持,增加面 對因應方法。
處遇原則與過程

處遇原則 (一)提供正式支持外,亦重建案主非正式支持。 如藥物濫用且中輟的青少年。 (二)社區支持的功能 1.預防:減少負荷影響。 2.治療:如酒癮或藥物濫用之團體治療。 3.復健:協助案主重新回歸社區。
處遇過程 (一)評量內容與方法 1.評量面向 a.結構:網絡組成,包括人數、類型,以及距離。 b.內容:所發揮的支持功能,如工具性或表達性支持。 2.評量層次 a.個人社會支持網絡:瞭解各生活範疇中,個人關係網 絡狀況(如熟識度、重要性、支持類型、程度…)。 b.社區社會支持網絡:瞭解社區中案主群的問題與需求、 資源配置情形、需求滿足與為滿足狀況。
理論評估
優點 (一)立基人在情境中之基礎,提供立即性協助 (二)彌補正式服務資源不足,減低服務成本 (三)提供網絡中個人的助人機會與相關訓練 缺點 (一)擴大或維持案主網絡相當耗時 (二)目前專業人員本身知識與技巧不足

(五)人際連結基礎的類型 1.角色夥伴:關係建立基於角色互補。 2.生活協助:一方提供另一方服務以滿足需求。 3.網絡連結:透過另一方結識其他關係人。 4.肯定自我:基於對方對自己珍視的形象予以肯定。 5.心靈安慰:基於對方面對生命挑戰時,將自己納入其 因應過程,共創生命故事。 6.現實確認:基於對方支持自己對於社會現實的假設。 7.目標一致:基於彼此有一致目標

(三)社會支持類型 1.以內涵分 a.工具性支持:運用人際關係作為手段以達某種目標。 b.表達性支持: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包含分享感受、發洩情 緒、肯定自我與他人價值等。 2.以主/客觀分 a.實際支持:客觀事實 b.主觀感受:個人主觀評量 (四)社會連結型態 1.強連帶:互動時間長、彼此情緒強度高、高親密感。 2.弱連帶:互動時間短、彼此情緒強度弱、低親密感。蘊含資 源較強連帶廣。

基本假設
★人,無法自絕於社會而存在! 人類生存需要與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賴他人 協助。 人類生命發展歷程都會遭遇一些可預期和不可 預期的生活事件。 遭遇生活事件時,需要資源以因應問題。資源 分為內在與外在兩種。 社會支持網絡為外在資源之一種,可分為正式 與非正式兩類。

社會支持網絡理論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1/30
內容綱要

發展歷史 基本假設 主要理論觀點 處遇原則與過程 理論評估
發展歷史
「人在情境中」與「互助/自助」的觀點 1960年代 Spect進行家族治療的發現。 1970年代 去機構化與社區支持方案,協助病患融入社區。 1980年代 1.社會服務機構經費短缺老人為例
處遇模式 臨床治療 案主 老人個體 協助者類型 協助地點 協助層級 T,R P,T T P,T P,T,R P,R P,R 鄰里、家庭、朋友、專業 不特定 人員 鄰里、家庭、朋友、專業 不特定 人員 鄰里、家庭、朋友、專業 不特定 人員 鄰里、專業人員 志工、專業人員 鄰里 鄰里

人類透過與他人連結,建構社會整合感。 社會支持網絡可緩衝壓力所帶來之負面影響。 社會支持網絡可提供個人壓力因應方法,或直 接參與壓力因應過程。 強化社會弱勢團體其網絡範圍(指結構)與支 持功能(指功能)。
主要理論觀點
社會支持網絡 (一)定義 一組由個人接觸所構成的關係網,透過這些關係網個人 得以維持其認同,並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服務、 訊息、新的社會接觸等。 (二)個人與社會環境的連結類型 1.親密伴侶:對彼此福祉有責任感,指少數知己、密友 或配偶。 2.社會網絡:關係來源包括親戚、共同的工作場、朋友 等。 3.社區:個人與社區(或社會)之間的整合度和歸屬感, 包含參與社區志願組織和相關活動。
家庭照顧者增 家庭成員 強 個案管理 鄰里協助 志工連結 互助/自助 老人個體 鄰里中老人 老人個體 鄰里中老人
具相同問題者、專業人員 不特定 專業人員 鄰里
增強社區權能 鄰里中老人
(三)執行中的議題 1.行政支持 a.類型:有形(金錢、人力、時間)VS. 無形(認可與投入程度) b.影響支持度之因素:需改變程度和投入時間 2.阻礙和限制 阻礙是指方案執行前,妨礙方案發展之因素; 限制是指方案執行後,影響進行之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