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短波通信解析
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6c2946bcfd0a79563c1e72f7.png)
短波通信一.概念简介短波通信(Short-wave Comunication)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波长在50米~10米之间,频率范围6MHZ~30MHZ.发射电波要经电离层的反射才能到达接收设备,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电报、电话、低速传真通信和广播等方面.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在快速发展.1.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f=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λ/c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常见的传播方式有:(1)地波(地表面波)传播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一般<2MHz.地波的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信号稳定、吸收小、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2)天波传播天波是由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一般2 MHz-30MHz.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传播主要用于短波远距离通信及长中波广播.(3)直射波传播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一般>30MHz.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微波中继通信、蜂窝通信、电视、雷达、卫星通信与广播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如果天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限制直射波通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线要求尽量高架.(4)散射传播散射传播是由天线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投射到低空大气层或电离层中不均匀介质时,利用对流层、电离层、流星余迹等不均匀体对电磁波的散射来实现“超视距传播”,其中一部份到达接收点.散射传播用于超短波(米波)和微波的远距离通信,通信距离远,但是效率低,不易操作,使用并不广泛.2.电离层的作用电离层对短波通信起着主要作用,因此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电离层是指从距地面大约60公里到2000公里处于电离状态的高空大气层.上疏下密的高空大气层,在太阳紫外线、太阳日冕的软X射线和太阳表面喷出的微粒流作用下,大气气体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分裂出来,形成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个过程叫电离.产生电离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电离层分为D、E、F1、F2四层.D层高度60~90公里,白天可反射2~9MHz的频率.E层高度85~150公里,这一层对短波的反射作用较小.F层对短波的反射作用最大,分为F1和F2两层.F1层高度150~200公里,只在日间起作用,F2层高度大于200公里,是F 层的主体,日间夜间都支持短波传播.电离层的浓度对工作频率的影响很大,浓度高时反射的频率高,浓度低时反射的频率低.电离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即电密度)来表示.电离层的高度和浓度随地区、季节、时间、太阳黑子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决定了短波通信的频率也必须随之改变.3.短波传播途径(1)短波通信的传播方式电离层最高可反射40MHz的频率,最低可反射1.5MHz的频率.根据这一特性,短波工作频段被确定为1.6MHz - 30MHz.所以根据无线电波传播的分类可知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2)短波通信的调制方式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送信息的载体是特定频率的载波(也称为主频).那么信息又是如何放到载波上的呢?这就引出了“调制”的概念.调制就是将信息的动态波形通过一定形式加到载波上发送出去,接收台收到被调制的载频信后,再还原信息.调制分为幅度调制(简称“调幅”)、频率调制(简称“调频”)、相位调制(简称“调相”)三种.中波、短波一般采用调幅方式,超短波一般采用调频方式.根据国际协议,短波通信必须使用单边带调幅方式(SSB),只有短波广播节目可以使用双边带调幅方式(AM).因此,国内外使用的短波电台都是单边带电台.单边带的优点是:①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减少信道拥挤;②节省发射功率约四分之三;③减少信道互扰;④抗选择性衰落能力强.二.短波通信优缺点及关键技术1.优点:①.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②.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③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2.缺点:①.可供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国际规定每个短波电台占用3.7KHZ的频段宽度,而整个波段的频带宽度才28.5MHZ,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全球只有7700多个可用短波信道,每个信道3.7KHZ的现有带宽大幅制约了提高信道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②.信道差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性较差,噪声较大.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③.大气和工业无线电噪声干扰严重工业电磁辐射的无线电噪声干扰在短波频段的平均强度很高,此外,大气无线电噪声和无线电台间的干扰,尤其是脉冲型突发噪声,使短波通信的质量深受影响,常会使数据传输发生严重错误,影响通信质量.3.关键技术:⑴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现代短波通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自适应通信技术.其由来可追溯到1979年,在美国原子弹防御研究所的主持下,对遭受原子弹袭击后果用何种通信手段能迅速地恢复通信联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于I980年l2月提出了关于短波自适应自动无线电的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最有希望的解决办法,是采用价格不高的、能自动寻找优质信道的短波自适应收发信机.这种低价格设备能提供从视距到几千公里的范围内,不需要中继的通信能力.报告中还指出:今后的短波通信将越来越多的采用自适应技术,即利用收端接收的误差信号为准则,通过某种途径,对系统结构和参数进行自动调整,使系统具有适应通信条件变化的能力,经常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通信条件包括传播条件、大气噪声、人为干扰(有意的或无意的)和敌人的窃听、被传输信息的形式等都可归纳到通信条件中去.因此,从广义上讲,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包括:自适应实时选频、自适应调制解调、自适应零位天线、自适应均衡、自适应编码自适应功率控制、传输速率的自适应、自动重发请求、自动同步等.说到底这种短波通信的自适应,就是短波信道(属变参信道、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多径效应、衰落多普勒频移等,将严重影响短波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自适应,其核心是各种各样的自适应技术都要能实时她、照佳地匹配于肘、频、空域都在动态变化着的短波信道的传播特性,即它们要从不同的侧面各自努力做到足够迅速地自适应于信道各种参数的动态变化.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技术的发展概况.①.自适应实时选频技术由于信道的主要参数都与频率密切相关,所以通信频率的选择对提高通信质量起者决定性作用.因此,自适应实时选频在所有自适应方法中是最本质也最有效.目前广泛应用的这种短波自适应选频系统分为自适应频率管理系统和频率自适应系统两种.前者能够在很的时间内对短波全频段进行快速扫描和探测,不断预报各频率的可用情况(选频),但不能使通信系统跟踪信道媒质的短期变化.后者是融探测与通信为一体的系统,包括自适应探测技术、全频段谱被占用或受干扰的监测技术、预置信道上的选频技术、线路质量分析技术(ALQA)、自动链路建立技术(ALE)和快速换频技术,使系统的自适应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②.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众所周知,由于数字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加密和纠错、提高传输速率、增加系统容量等优点,电路结构便于集成化、又通用化,是现化通信的发展方向.语音、数据和图象等信息已经或即将使用数字化信号,而且都是相似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完全可以综台起来进行传输和交换以提高效率.因此,短波通信也将由过去传输模拟信息为主转向传输数字信息为主.这样就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现有短波通信网,并积极研制高性能的调制解调数传机.近年来,开发的并行高速调制解调器的特点,一是采用了前向误差控制(FEC)、分集多普勒频偏校正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综台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二是采用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如TMs320)和微处理器等,因而使并行高速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自适应串行调制解调技术,现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在性能、复杂性和成本上已达到实际应用水平,如美国Harm公司的Modem5254和5254 法国TRT公司的MDM12/24等都是串行体制的短波高速调制解调器.目前,它们又分为以自适应均衡为主体的和以最大似然检测(MLSE)为核心的串行短波高速调制解调器.前者目前研究最多,产品也是最多的一种;后者以最大似然检测为核心的串行短波高速调制解调器,性能最优,但由于运算量和所需存储量都很大,目前产品较少;还有以自适应均衡和以MLSE相组合构成的串行短波高速调制解调器,目前它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串行短波高速调制解调器发展的方向.串行体制和并行体制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串行体制提高数传速率的潜力很大,使频谱利用率比并行制高;其次串行体制对选择性衰落不敏感,而且它是目前最好型式的抗多径干扰体制;再其次,串行体制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比值小,允许单边带发射机有一定的幅度非线性失真;最后从效果上来比,在同样误码率情况下,串行体制的调制解制器比并行的可通率高20~40%,若固定可通率,对误码率进行测试,串行调制解调器比并行体制低得多.所谓自适应调翩解调技术,就是根据信道当前的特点来改变调制解调方式;或自适应地根据/Ⅳ改变各种滤波算法,根据多径时延长短来升降数据率,根据带内的窄带干扰改变当前的调制频率等.③.自适应零位天线技术自适应零位天线技术就是对所收到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并且实时地调节天线阵元的相位,改变天线的方向图,以强化信号、抑翩干扰.用这种方法来对抗各种各样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可得到10~20dB信噪比的改善;若对抗瞄准式干扰可得到30~60 dB信噪比的改善.目前,采用自适应零位天线阵作为接收天线,已成为抗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④.自适应均衡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是短波信道实现串行体制数据传输方式之一的关键技术.它包括自适应信道均衡的误差准则、各种自适应均衡算法[平方根卡尔曼算法、快速横向滤波(FTF )算法、最小平方格型算法等等,它们各具优缺点,可视实际情况予以选用,自适应均衡器结构及其实现技术等.目前技术已趋成熟,适应于短波信道的自适应均衡器,其均衡精度高、稳定性能好,收敛速度已可以达到或基本达到跟踪信道时变特性的目的.⑤.自适应编码技术自适应编码技术包含自适应信源编码技术和自适应信道编码技术.信源编码是指将任意信源有效地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采用不同的信源编码法.当信道噪声大时,可采用相关编码再增加多余度保护,当信道误码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从标准速率降速使用,信息就容易通过信道.自适应信道编码技术则足指信源数据在进人调制之前所10 量级的实用要需的全部数字处理,它必须与当前信道条件相匹配.为使信道误码率达到5求,通常采用前向纠错(FEC)及反馈应答(ARQ)两大类型的差错控制技术,其编码多为线性分组码或扩展卷积码.在FEC法中,采用依信道参数而变的编码和不同的码长,在可靠保护信码的前提下减小多余度;在ARQ法中,根据信道条件的好坏,改变数据分组的长短,使重发的数据量尽可能小.近年来又出现了分组码软判译码的方法,使纠错码的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⑥.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接收端对所收得的信号大小产生一个控制指令,并通过反馈信道传输到发送端,对发射机输出功率进行自动控制,以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⑦.传输速率的自适应技术通常当工作频率选定后,在允许的误码率条件下,应选择尽可能高的传输速率.实际上这完全由信道传播特性的好坏来决定,当信道传播特性良好时,可用较高的数据速率发送信息,而当信道特性恶化时,则降低传输速率,使系统的误码率满足规定的要求.此技术的关键是解决实时信道估值和实施收发两端同步变速问题.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技术,除可纠错外,也是属于传输速率自适应的范围,它可以根据请求重发次数来提高、减慢或保持传输速率.上述各种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都是为着迅速适应信道参数的变化,通过有效利用高频频谱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可靠的通信目的.⑵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由于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现代短波通信必须寻找新的抗干扰技术来增强抗干扰能力.目前在短波通信中,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技术有突发数据通信技术、扩频跳频技术、分集技术和前面介绍的自适应技术等.突发数据通信就是将信息压缩存储后,在某一瞬间突然发送出去,具有随机性和短暂性.信息的每次发送时间短,频率更换频繁,因此有防截收的作用.目前先进的现代短波通信系统(如西德的CHX一200、HF一850;以色列PRC一174电台配置了TMD一326型突发通信终端;美国RF-5000;法国TR0743小型轻便式突发终端)都具有此种功能.扩频跳频技术则是将频谱展宽,让信号能量分散,使具有防探测,防截收的功能.目前短波跳额的典型值是每秒几跳到每秒几十跳,如西德的CHX一200;英国的PRC一150;美国RF一5000和美军舰载高频系统7680等都只实现了每秒几十跳.分集技术则是根据短波信道的具体情况,自适应地从空间、时间、频率、极化、角度和路由等分集技术中选用一种或多重组合技术,以提高信噪比,降低误码率,达到高质量高可靠通信的目的.⑶短波通信组网技术组网可使军用短波通信用户整体的通信效率及灵活性增加,并且是保证.不问断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外的短波通信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主控节点的、集中控制结构的短波自动控制系统,简称集中控制系统;另一种是网结构具有灵活分布的、自适应、自组织网络,简称自组织、自适应网络.集中控制系统主要根据短波通信的特点,采用的是一般的组网技术,如自动信道检测,有线无线转接,自动链路建立,数据编码保护等,这种类型有代表性的如加拿大的RACE无线电话系统;西德RS公司的自动控制短波无线电通信系统;日本高频无线电话电路的数字传辖系统;美国海军的岸舰高频网络等.另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网络的概念,是8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现代战场抗毁要求而提出的抗毁性结构网.它能够自动地组织和自动地适应由于网络拓扑变化而引起的接续变化的网络.这种网络的生存能力及抗干扰能力都很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和海军研究办公室支持开发的特混舰队内部短波通信网HF—ITF就是这种可自组筝{的抗毁高频移动无线分组网.它有几十至一百个节点,工作频率2~30 MHz,链路通信距离5D~l 000 km.它采用动态的单跳连接多群结构,网络中分频段建网,能提高抗干扰能力,也有益于系统的抗毁.总之,一般的点对点通信,已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必须发展自适应路由组网技术.三.短波通信发展现状短波信道的时变性,使得高效的短波通信系统必须用上信道探测快速选频技术.在国外,本世纪60~70年代产品大多属于独立的信道探测系统,如l968年美国国防部委托斯坦福研究所研制的CURTS系统(公共用户无线电传输探测系统,简称自动选频和预报系统).它被应用于自动选频和预报中,预报出发点是基于信号能量干扰噪声多径展宽、多普勒展宽和空分集天线的相关性五个信道参数的实时测量.该系统适用于战略通信干线或通信网络的使用,每隔1O分钟为用户提供一张台有通信质量等级的频率表.被美军用作战略频率管理系统.利用10 ,实际机电该系统进行短波数据通信时,在90%的时间里,误码率可保持或低于5线路中断时间减少20%~40%,在进行2400 baud数据传输试验时(与不使用该系统进行较),数据丢失率减少65%.但该系统所占频谱宽,所需发射功率大,系统时间同步精度要求高,设备复杂而庞大,造价高昂.在本世纪70年代初,美国Barry公司研制的Chirp系统,于1976年发展成为美军第一代战术频率管理系统,AN/TRQ一35(V)系统,其性能是能发送Chirp探测信号,完成2~30MHz(或2~16MHz)多参数信号估算,能显示五个级共等8个优选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强,易于组网,电磁兼容性好,具有检测功能,可使短波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与不使用该系统的一般通信进行比较)提高1O~l000倍.它的研制成功,曾让人们惊呼.短波通信已进人了新纪元,现已装备了美海、陆、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世界上20多个国家军队.美陆军还计划配备第二代频率管理系统AN/TRQ一42(V),它们都属于扫频制,需时较长,不能实时选频.属于此种类型的还有加拿大Hermes公司为其海军研制的CHEC(信道估算和呼叫)系统.它在信道估算中,主要根据信噪比作最佳频率鉴别,没有考虑多径传播的因素,因而所选频率对于传输数据信号并不一定是最佳的.另外,该系统只适用于单工方式工作的通信线路.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加速了对短波通信的研究与开发,并陆续推出了一些性能优良的设备和系统,其共性是容高频探测与通信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例如美国洛克伟尔--科里斯国际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为SELSCAN 和ALQA的系统.前者含义为选择性呼叫与巡回检测为80年代初期产品,后者指.先进的线路质量分析器(ALQA) 为80年代中期产品,具有收发信机用快速自动调谐:发<1 s,收<10 ms,并且率先采用先进线路质量分析器,具有自动信道选择,信道自动建立,选呼和信道自动切换等功能,实现了高频探测与通信的综合,但由于该系统取样时间长度为9~26 s,因此信道参数测定(信号噪声谱密度比衰落深度、衰落功率谱、频率偏离的平均值和均方根值,噪声(干扰)的时间、频率和幅度的统计特性、谐波失真)需耗费散分钟的时间.该系统的代表产品有HF一80,AN/ARC一190(V)、AN/GRC一193A,AN/GRC一213等型电台.另外,美国Harris公司1985年推出AUTOLINK 即自动高频信道选频机,典型产品有RF一71∞、RF一7166和RF一7200等系统.其特点有HF线路的全自动建立、最佳信道选择、线路质量分析LQA、可预置信道检、选择性呼叫(群呼、广呼、单点呼叫)、微处理器控制、繁忙信道探测等,其中线路质量分析提供四项功能,即信噪比测试、6~l0个站的测试、点对点质量测试和网络质量测试.属于这种探测与通信综台的系统还有美国的Sunair公司推出的SC—l0系统(具有自动实时频率管理、自动建立线路、自动LQA、选择呼叫等功能),西德Siemens公司推出的CHX一200系统,常简称智能化HF通信系统(具有32- 320个频率的自动信道选择,99个地址的选呼、数据保护、跳频和突发长度为230ms的突发传输和。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分析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c9b1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4.png)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分析短波通信是一种主要利用短波频段进行远程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一些局限性,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优点:1.良好的传输距离:短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穿透大气层并反弹,因此具有较长的传输距离。
相比于长波和中波通信,短波通信的传输距离更远。
2.灵活的通信方式:短波通信可以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例如AM调制、SSB调制等,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通信需求。
同时,短波通信可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
3.较低的通信成本:相比于其他通信方式,短波通信设备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短波通信设备通常比较简单,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4.抗干扰能力强:短波通信使用的频段相对较高,因此更容易受到雷达干扰、大气干扰和电磁辐射等信号干扰。
但短波通信在传输过程中能够通过反射、折射等方法绕过干扰源,所以能够在干扰严重的环境下实现可靠的通信。
缺点:1.带宽较窄:短波通信使用的频段较有限,带宽相对较窄。
这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有限,从而限制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
2.信号衰减和传播延迟:由于短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大气干扰影响,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减和传播延迟的现象。
这导致了较低的通信质量和不稳定的传输速率。
3.空间资源限制:短波通信需要使用相对较长的天线,以保证较远距离的通信。
这对于城市和开发区等空间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4.安全性问题:短波通信信号在广播过程中较容易被接收和窃听。
对于一些对通信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来说,短波通信可能并不适合。
总结起来,短波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通信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然而,短波通信也面临着带宽窄、信号衰减和传播延迟等缺点。
对于特定的通信需求和环境,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选择是否采用短波通信技术。
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489eee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8.png)
无线电通信技术
01 简介
03 的原理 05 的特点
目录
02 的重要性 04 系统
短波通信是波长在100米~10米之间,频率范围3兆赫~30兆赫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
简介
短波通信发射电波要经电离层的反射才能到达接收设备,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由于电离 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但是,随着技 术进步,特别是自适应技术、猝发传输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差错控制技术、扩频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和应用,使短波通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1988年短波通信设备的销售额达到了 其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短波通信设备使用方便,组灵活,价格低廉,抗毁性强等固有优点,仍然是支撑短波通信 战略地位的重要因素 。
感谢观看
的特点
短波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现在的ITU-R),的划分是指波长在l00m~l0m,频率为3MHz~30MHz 的电磁波。利用短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实际上,为了充分利用短波近距离 通信的优点,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5MHz~30MHz 。
其次,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另外,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的原理
由于短波频率在3~30兆赫之间,所以它主要利用电离层反射传播,传播距离环绕地球 。
收信机、收信天线和各种终端设备组成。发信机前级和收信机现已全固 态化、小型化。发信天线多采用宽带的同相水平,菱形或对数周期天线,收信天线还可使用鱼骨形和可调的环形 天线阵。终端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使收发支路的四线系统与常用的二线系统衔接时,增加回声损耗防止振鸣,并提 供压扩功能。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分析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9025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f.png)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分析短波通信自20世纪初期以来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方式,尤其在没有可靠的网络覆盖和受限制地理环境中。
但是,短波通信也有其优缺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短波通信的优缺点。
优点:1. 良好的传输范围。
短波通信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应用。
能够穿透障碍物,如山脉和海洋,而且信号能够反弹,因此在海上和船舶之间的通讯非常适用。
2. 独立的通信网络。
与传统的有线或光纤网络不同,短波通信并不受城市化程度、经济条件和技术设备限制。
因此,它可以用于偏远和农村地区,或者在灾难区域中提供重要的通讯支持。
3. 高度安全的通讯机制。
短波通信不仅难以被窃听,而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这些特点使短波通信成为军事、政府和保密通信的首选。
4. 自由的频段。
短波频段被广泛用于国际广播。
由于多个国家都采用该频段,因此该频段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
缺点:1. 易受干扰和信道衰减。
短波通信频段的信道衰减相对较大,在某些天气状况和地理环境下,信号容易遭受强烈的干扰和衰减。
这使得短波通信的连接对天气和地形较为敏感,甚至会因此失去联络。
2. 频段资源受限。
虽然短波频段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但是由于频段资源的限制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频段分配的差异,短波通信的可用性受限。
此外,由于要与其他广播电台和用户共享频段,短波通信频道容易出现拥塞。
3. 低于预期的传输速率。
短波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通常在几千比特/秒以下,远远低于光纤和卫星通信。
这意味着,在进行高速数据传输、视频会议和网络游戏时可能会出现延迟和丢包现象。
结论:虽然短波通信拥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
总的来说,短波通信对于那些需要长距离或跨越地域障碍的通信而言非常重要。
但是,对于需要高频率、高速率和稳定连接的应用程序,短波通信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必须仔细权衡短波通信优缺点,并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
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案例
![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97ce7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d.png)
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案例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军事指挥和战术部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几个典型案例,展示短波通信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案例一:战地指挥与调度在现代战争中,战地指挥与调度是军事行动成功的关键之一。
短波通信作为一种高频率无线电传输技术,因其穿透力强、抗干扰能力好等特点,在战场环境下表现出色。
通过短波通信,指挥官可以快速与部队建立联系,传达关键命令和作战指导。
例如,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使用短波通信设备与各个前线单位进行实时联系,有效协调各部队的行动,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反应速度。
案例二:电子战与干扰应对现代战争中,电子战成为战场上的一项重要策略。
敌方可能通过电子干扰手段试图削弱我军通信能力,其中包括尝试干扰短波通信信号。
为应对这种威胁,军方在短波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了频率跳变技术和加密传输算法,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
例如,北约在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维和行动中,成功应用了这些技术,确保了指挥控制链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应对了电子干扰威胁。
案例三:联合作战和跨国协同现代战争往往涉及多国联合作战和跨国协同,这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短波通信因其全球覆盖能力和不受地理限制的特点,在跨国联合作战中展现出重要价值。
例如,在多国部队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联合行动中,短波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军队之间的联络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实时协同作战和情报交换,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和战场统一指挥的能力。
案例四:后勤支持和应急通信除了战斗指挥外,短波通信在后勤支持和应急通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后勤补给和医疗救护需要快速、可靠的通信支持。
短波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部队的后勤网络中,用于补给请求、运输协调、医疗疏散等方面的通信传输。
例如,在非洲某次维和行动中,联合国维和部队通过短波通信系统迅速响应了地方政府的援助请求,有效支持了灾区的紧急救援工作。
案例五:特种部队和情报收集在特种部队和情报收集活动中,短波通信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现代短波通信解析
![现代短波通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e91e695901020207409c70.png)
X
第
2.6 短波扩频与跳频通信
28 页
2.6.1 短波直接扩频通信系统
➢短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通常以话音频带的带宽 (3kHz左右)来传送扩频信号,因此又称为短波窄 带扩频系统。
➢短波通信中这种窄带扩频系统用得不多,更多的是 采用宽带扩频系统,即下面的跳频扩频通信系统。
X
第
2.6 短波扩频与跳频通信
X
第
2.5 短波自适应选频技术
22 页
2.5.1 自适应选频的基本原理
➢典型的短波自适应选频系统能够使无线电台在最佳 信道上自动建立通信,这是通过线路质量分析、自 动线路建立和自动转换信道三个环节来实现的。
1、线路质量分析 线路质量分析(LQA)是一种实时选频技术。对信道
进行LQA就是对信道参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然 后按测试结果对信道进行评分和排序。LQA的结果 存储在LQA矩阵表中,当装配有自适应控制器的电 台要进行选择性呼叫时,便根据LQA的结果,自动 地在最佳信道上进行。
X
第
2.5 短波自适应选频技术
21 页
➢要实现高质量的短波通信必须采用自适应技术。 ➢这里说的短波自适应技术,主要是针对短波信道的 缺陷而发展起来的频率自适应技术,通过在通信过 程中,不断测试短波信道的传输质量,实时选择最 佳工作频率,使短波通信链路始终在传输条件较好 的信道上。
➢自适应选频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时信道估值, 自适应信号处理和自适应信号控制。
➢时频调制实际上是用编码的方法来传输信息的,因 此也称之为时频编码调制。
X
第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15 页
2.4.2 时频组合调制
➢时频调制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抗瑞利衰落。 ➢由于它的一个二进制符号就发送两个不同频率的高 频脉冲,只要选用的频率f1、f2之间有足够大的频差 (>500Hz),这两个频率就具有几乎不相关的衰落特 性,可以达到频率分集的效果。
现代短波通信技术
![现代短波通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d8c3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现代短波通信技术现代短波通信技术现代短波通信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基本特点,研究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波通信短波技术短波是指波长在100m~10m,频率为3MHz~30MIIz的电磁波,利用短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短波通信,又称为高频通信。
短波通信是世界各国中、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外交、气象、商业等部门,用以传送电报、电话、图像、语音广播等信息。
尽管卫星通信出现以后某些短波通信业务被其取代,但是由于无线短波通信设备的抗毁性,无线短波通信在战争期间特别是在中远程军事通信中,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无线短波通信将与卫星通信长期并存发展。
一、短波通信的特点短波通信可以利用地波传播,但主要是利用天波传播。
天波是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由此决定了短波通信存在以下特点:(1)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
电离层对短波吸收少,靠天波传播可以达到很远距离,即使是中小功率的电台,电波也能靠天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短波通信设备简单、易隐蔽、建设和维护费用低,破坏后容易恢复。
(3)可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
按照国际规定,每个短波电台占用3.7MHz的频率宽度,而整个短波频段可利用的频率范围只有28.5MHz。
(4)短波的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信号传输稳定性差,衰落现象比较严重。
衰落现象是由于利用天波传播时,接收点收到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途径传来的电波,而反射这些电波的电离层又在不断变化造成的。
尤其是在黄昏和拂晓,电离层正处在急剧变动过程中,衰落现象更为严重。
二、短波通信的现状(一)现代短波信道技术现代短波信道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短波变参信道的特点,为了克服短波空间信道的不稳定性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提高短波通信,特别是短波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发展起来的,称之为信道自适应技术。
这一类技术以短波实时选频与频率自适应技术为主体,使短波通信系统能实时地或近实时地选用最佳工作频率,以适应电离层的种种变化同时起克服多径衰落影响和回避邻近电台干扰及其他干扰的作用。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f75d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1.png)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短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具有覆盖范围广、穿透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好等特点,因此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短波通信原理涉及到无线电波的传播、调制解调、天线设计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短波通信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短波通信的原理是基于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
传播具有直射传播和地面波传播两种方式。
在短波通信中,地面波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它能够沿着地球表面传播,覆盖范围广,适合用于远距离通信。
此外,短波通信还利用了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使得信号可以在大范围内传播,这也是短波通信能够覆盖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短波通信的原理还涉及到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
转换成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转换成原始的信息信号的过程。
在短波通信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制(AM)和
单边带调制(SSB),它们能够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
另外,短波通信的原理还涉及到天线设计。
天线是短波通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
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在短波通信中,常用的天线类型有垂直天线、水平偶极天线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辐射特性和波束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总之,短波通信原理涉及到无线电波的传播、调制解调、天线设计等多个方面,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对无线电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短波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短波通信中,为人类的通信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fb5d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b.png)
短波通信原理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短波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
短波通信具有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适应性广等特点,因此在军事、航空、海事、天气预报、应急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短波通信的原理主要包括发射、传播和接收三个基本环节。
首先是发射环节,发射机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天线辐射出去,形成电磁波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电离层的反射和折射,可以传播到地球上的远处地区。
其次是传播环节,短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电离层、大气层、地球曲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发生多种传播方式,如地面波、天波、空间波等。
最后是接收环节,接收机接收到传播回来的信号,经过解调、放大等处理,最终还原成原始的信息信号。
短波通信的原理中,电离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位于地球表面以上约80至500千米的高空,主要由电离气体组成。
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电离层会发生电离,形成一个能够反射短波信号的层次,这被称为F层。
而在夜晚,电离层会发生变化,F层会消失,但会出现一个能够反射短波信号的E层。
这种变化会影响短波信号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方式,因此也会影响到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了电离层的影响,大气层和地球曲率也会对短波信号的传播产生影响。
大气层的不均匀性会导致信号的折射和散射,从而影响信号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距离。
而地球曲率则会导致信号的衰减,使得远距离传播的信号强度逐渐减弱。
总的来说,短波通信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在大气层中的传播特性,利用电离层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大气层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实现远距离通信。
了解短波通信的原理对于合理地选择频率、天线和设备,以及预测和改善通信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确保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案例
![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4a3d0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9.png)
现代战争中短波通信案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战争的持续发展,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空中、海上、地面的对抗,而是逐渐向着信息化、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短波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详细介绍短波通信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一、伊拉克战争中的短波通信我们知道,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联军以绝对的优势实施了海上、空中和地面的全方位打击,迅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在这场战争中,短波通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伊拉克战争边境地带的信息网络被摧毁,短波通信成为了各个部队之间唯一的通信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短波通信的弹性和抗干扰能力成为了其最大的优势。
美国军队使用短波通信向前方的部队发送指令、情报、战术信息等,使得前线的指挥官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统帅部的指示,有效地指挥部队的作战行动。
另外,由于敌方对短波通信的干扰能力有限,美军得以在极端条件下维持对前沿作战部队的指挥能力。
二、乌克兰冲突中的短波通信2014年开始的乌克兰危机成为了近年来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危机中,短波通信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乌克兰境内的信息网络不稳定,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危机中,乌克兰政府的信息网络遭到了俄罗斯的干扰,短波通信成为了政府部门之间唯一的可靠通信手段。
政府的军事指挥、情报收集、对外通讯等都依赖于短波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短波通信的高弹性和抗干扰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乌克兰政府得以在困难的情况下保持通信便利和战略指挥能力。
三、中东地区恐怖组织的短波通信在中东地区,恐怖组织的组织和活动一直是一大难题。
这些组织往往凭借着极端的思想和暴力行为对抗政府军队,给当地的治安和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在这些地区,短波通信也成为了恐怖组织的重要通信手段。
恐怖组织经常利用短波通信进行策划和指挥恐怖袭击,向外界传递宣传信息。
由于短波通信的隐蔽性和灵活性,恐怖组织能够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进行通信,有效地规避了政府军队的监控和干扰。
军用短波通信——现代战场“神行太保”
![军用短波通信——现代战场“神行太保”](https://img.taocdn.com/s3/m/728e1bbff5335a8103d2207f.png)
军用短波通信——现代战场“神行太保”提起“神行太保”,大家都会想起《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
他送信传书,行走如飞。
可今天我们讲的不是戴宗却胜似戴宗,它就是军用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是指波长为100~10米(频率为3~30兆赫)的无线电。
在通信现代化的战争中,短波通信被广泛用于传输电报、电话、数据和静态图像,在军用远程通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陆地上的作战指挥所要与远处的部队或海上的军舰进行通信,都要依靠短波电台。
短波通信发射功率小,传输距离远,建站迅速,便于机动,是军用无线电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被誉为现代战场的“神行太保” 。
被埋没的“英雄”然而,在很多年以前,人们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时,主要都是利用波长在1000米以上的中、长波。
为什么科学家们只利用长波波段呢?原来,最早人们以为无线电波只能沿直线传播,而地球表面是圆弧形状的,电波向前传播时会很快地飞出地球,远处的电台就接收不到信号了。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电磁波的地波传播方式。
长波和中波可以沿地表传播很远,而短波在沿地表传播时,却只能传播几十公里。
这是为什么呢?中学物理课本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当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如果障碍物尺寸远远小于其波长,那么电波就能够绕过障碍物而继续传播。
如果障碍物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者大于波长,那么电波就会被障碍物所阻挡。
所以长波和中波在这方面的本领要比短波强得多。
此外,地表对地波有吸收作用。
工作频率越高,也就是波长越短,地面的电导实用文档率和介电常数越低,传输衰减就越强。
因而短波因为能量损失较多而不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可是,当人们不断采用波长更长的电波,发射和接收天线就得做得越来越高,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因此也越来越庞大。
长波通信的高额成本和笨重的设备大大限制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长波通信的发展遇到了难题。
从大火中“脱颖而出”在无线电应用的最初阶段,不仅大批的科学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且还有一大批业余的无线电爱好者也被无线电奇妙的特性所深深吸引。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cc01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f.png)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是一种通过使用较短波长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方式,尤其在没有其他通信设施或网络可用时。
短波通信的原理在于利用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电磁波的特性。
信号会从发送端发出后被电离层所反射,然后再经过一段距离后再次反射回地面。
这样一来,信号就可以越过较长的距离进行通信。
这种反射会随着电离层数量和离地距离的不同而发生。
为了更好地利用短波通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射机功率、天线方向和极化方式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会受到天气条件、电离层活动和地球表面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短波通信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和覆盖范围广等。
它可以用于军事通信、无线电广播、天气预报、航空通信等各种应用领域。
然而,短波通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电离层的波动性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信号的传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短波频段的带宽较窄,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支持大量数据的传输。
总的来说,短波通信是一种通过利用电离层反射特性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方法。
虽然它有一些限制,但是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仍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通信方式。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3ada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7.png)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短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它在国际间的通信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短波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对短波的反射和折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短波通信的原理。
首先,短波通信的频段一般指的是3MHz到30MHz的无线电频段。
这个频段
的特点是能够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这种特性使得短波通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远距离通信手段。
其次,短波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对短波的反射和折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当
短波信号发射到大气中时,一部分信号会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另一部分信号则会穿透电离层直射到达远处。
这种反射和折射的机制使得短波信号能够跨越千里远程传播。
另外,短波通信还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导致电离层的密度
和高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短波信号的传播。
在太阳黑子活跃期,短波信号的传播距离会更远;而在太阳黑子不活跃期,短波信号的传播距离会减小。
总的来说,短波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对短波的反射和折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种技术在国际间的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远程地区或者灾难救援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短波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为人们的通信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总之,短波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远距离通信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大气对短波的
反射和折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短波通信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远距离通信。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之--短波通信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之--短波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848ab4ed0242a8956bece4b9.png)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之--短波通信XXX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使用频率范围为3-30MHz,主要利用天波经电离层反射后,无需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1]。
同时由于电离层的不可摧毁特性,短波通信始终是军事指挥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国家加速了对短波、超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设备和系统。
短波通信再次占领一定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 对于通信的一些缺点, 不少已找到克服和改进的办法。
一、由单一自适应技术向全自适应技术方向发展短波通信存在着短波信道的时变色散特性和高电平干扰的弱点。
因此, 为了提高短波通信的质量, 最根本的途径是“实时地避开干扰, 找出良好的无噪声信道”。
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采用自适应技术。
所谓自适应, 就是能够连续测量信号和系统变化, 自动改变系统结构和参数, 使系统能自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抵御人为干扰。
现已发展的自适应技术有自适应选频与信道建立技术、功率自适应技术、传输速率自适应技术、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分集技术。
二、由窄带低速数据通信向宽带高速数据通信发展针对短波通信存在的保密( 或隐蔽) 性不强、抗干扰能力差的弱点, 以及电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为了提高短波通信干扰能力,发展起来了短波通信电子防御技术。
这类技术以短波扩频通信技术为主体, 包括短波自适应跳频技术、短波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等。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 一方面必须提高跳频速率,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号带宽, 使信号淹没于噪声之中。
通常采取纠错、交织、加密等措施, 但与此同时, 又会使信息的有效传输速率降低。
为了提高信息的有效传输速率, 也必须增加频率和信道带宽。
也就是说高速、宽带已成为短波通信增加抗干扰能力的焦点。
如美国近年来研制的短波跳频电台跳速已达5000 跳/s 以上( 跳频带宽为2MHz、信息传输速率为19.2Kbit/s) 。
三、短波终端技术向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发展传统的短波通信工作方式主要是“话”和“低速报”, 无法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
短波无线电通信原理和技术
![短波无线电通信原理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0dea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3.png)
短波无线电通信原理和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设备已经越来越多,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愈加重要。
在这其中,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具有通信距离远、信号穿透力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本文将从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入手,详细阐述这一话题。
一、短波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短波无线电通信是以电磁波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通过空气等自然界介质的传导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方式。
短波的波长范围通常从1.6米到30米,对应的频率范围为1.8~30兆赫兹。
因此,它的通信距离较远,可以覆盖几百公里的范围。
短波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调制后的信号,使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端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恢复出原始信号。
而这个过程需要经过以下三个基本环节:(1) 信息源信息源是短波无线电通信的起点,也就是信号的源头,例如人声、数字二进制等等。
它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调制,将其转化为无线电信号,也就是通过调制方法在载波波形上进行。
(2) 调制发送调制是指在信息源信号基础上又另外加上一些特定的信号,使信息源的信号转化为更适合传送的形式,例如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方式。
调制符号的传送过程就是通过短波信号输出模块向外发送无线电波。
(3) 接收解调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通过天线接收,之后在解调模块中进行信息的还原。
同样的,解调模块需要在根据调制方式,对接收到的波进行解调,使其返回到最初的信号源。
二、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通信方式,尤其是在古老的军事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例如通信、侦察和导航等方面。
同时,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卫星通信系统、天气预报、海上通信、广播电视转播等领域。
在现代军事通信中,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跨过广泛的地区,穿透各种地形、气候、各种噪声干扰,可以满足复杂环境下军队指挥、警告等要求。
同时,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通信需求,使用短波电台可以发出求救信号,让救援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你。
浅谈现代短波通信技术
![浅谈现代短波通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27609069dc5022aaea00f8.png)
浅谈现代短波通信技术作者:柳颖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基本特点,研究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波通信短波技术短波是指波长在100m~10m,频率为3MHz~30MIIz的电磁波,利用短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短波通信,又称为高频通信。
短波通信是世界各国中、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外交、气象、商业等部门,用以传送电报、电话、图像、语音广播等信息。
尽管卫星通信出现以后某些短波通信业务被其取代,但是由于无线短波通信设备的抗毁性,无线短波通信在战争期间特别是在中远程军事通信中,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无线短波通信将与卫星通信长期并存发展。
一、短波通信的特点短波通信可以利用地波传播,但主要是利用天波传播。
天波是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由此决定了短波通信存在以下特点:(1)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
电离层对短波吸收少,靠天波传播可以达到很远距离,即使是中小功率的电台,电波也能靠天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短波通信设备简单、易隐蔽、建设和维护费用低,破坏后容易恢复。
(3)可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
按照国际规定,每个短波电台占用3.7MHz的频率宽度,而整个短波频段可利用的频率范围只有28.5MHz。
(4)短波的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信号传输稳定性差,衰落现象比较严重。
衰落现象是由于利用天波传播时,接收点收到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途径传来的电波,而反射这些电波的电离层又在不断变化造成的。
尤其是在黄昏和拂晓,电离层正处在急剧变动过程中,衰落现象更为严重。
二、短波通信的现状(一)现代短波信道技术现代短波信道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短波变参信道的特点,为了克服短波空间信道的不稳定性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提高短波通信,特别是短波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发展起来的,称之为信道自适应技术。
这一类技术以短波实时选频与频率自适应技术为主体,使短波通信系统能实时地或近实时地选用最佳工作频率,以适应电离层的种种变化同时起克服多径衰落影响和回避邻近电台干扰及其他干扰的作用。
简述短波通信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短波通信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e92f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1.png)
简述短波通信的原理及应用1. 短波通信的原理短波通信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技术的通信方式,利用短波频段传输信息。
它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磁波传播:短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它的波长较短,能够在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发生反射和折射,实现远距离的传播。
由于电离层的存在,短波信号可以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和折射,覆盖广泛的距离。
•调制与解调:在短波通信中,信息通常被调制到载波信号中进行传输。
调制的方式可以采用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或相位调制(PM)等。
接收端需要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信息。
•天线传输:短波通信中,天线起到收发信号的作用。
天线将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供解调器进行解调。
2. 短波通信的应用短波通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广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短波广播可以覆盖较长的距离,辐射到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和地区利用短波广播向海外播放本国的新闻、音乐、文化、宣传等内容,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了解。
•远距离通信:由于短波信号能够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和折射,它在远距离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军事通信、紧急救援和远程探测等领域,短波通信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备份:短波通信可以作为卫星通信的备份方式。
在卫星通信中,由于天气等原因可能导致信号中断,此时可以使用短波通信进行通信,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无线电侦察:由于短波通信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这为侦察和监视提供了机会。
在军事和情报领域,短波通信常常被用于无线电侦察与监听。
3. 短波通信的优缺点短波通信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与缺点:3.1 优点•覆盖广泛:短波信号可以通过电离层的反射和折射,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覆盖。
•适应性强:短波信号相对较稳定,对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小,适应性强。
•通信成本低:相比于卫星通信等方式,短波通信的设备和运营成本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波的入射角应选择在保证电波能返回地面但又 不被吸收的范围内。
缩小寂静区的办法:选用高仰角天线减小电波到 达电离层的入射角,同时选用较低的工作频率,使 射线在入射角较小时电波不至于穿透、慢衰落(吸收型衰落) 它是由于电离层电子密度及其高度的变化造成电
离层吸收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其表现为信号电平 的缓慢变化。
2、快衰落(干涉型衰落) 它是由于多径传输引起的干涉型衰落。干涉衰落
具有明显的频率选择性。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10 页
2.2.5 多普勒频移
➢时频调制实际上是用编码的方法来传输信息的,因 此也称之为时频编码调制。
X
第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15 页
2.4.2 时频组合调制
➢并行体制的基本思想是把高速的串行信道分割为许 多低速的并行信道,这时在短波电离层信道上已不
再是高速数据传输,而是同时并行发送的低速信道;
在接收端,单边带接收机输出的多路数据信号经并 /串变换后再恢复成高速数据流。
X
第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13 页
2.4.1 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并行体制由于多频同时发射会导致发射功率分散、 信号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比低等缺点,但是技术成 熟,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11 页
➢短波通信原来主要用于话音通信,但各类数据信息 包括数字传真、慢扫描图像和计算机等各类数据终 端的数据,也希望能在短波信道上传输。
➢在短波数据传输中,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短波信 道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主要是: (1)多径衰落引起的短波数据通信中的突发错误; (2)多径效应造成码元的时间扩展引起的码间干扰; (3)电离层的快速运动和变化引起多普勒频移,使发 射信号的频率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数据信号的错误接 收。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8 页
2.2.4 衰落
在短波通信中,即使在电离层的平静时期,也不 可能获得稳定的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总呈现忽 大忽小的随机起伏,这种现象称为信号的“衰落”。
快衰落:持续时间仅几分之一秒的衰落。
慢衰落: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达到1小时甚至更 长)的衰落。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Fmu :入射角为θ0(θ0>0º)时的最高可用频率。
f mu fv sec0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6 页
2.2.2 最高可用频率(MUF)
20
(
日频 9MHZ)
9
最高可用频率 工作频率 建议选用的工作频率
f / MHZ
6
夜频 5 ( 4.5MHZ)4
3
0
4
8
12
16
20
24
t/h
第
第2章 现代短波通信
1 页
2.1 概述
短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00m至10m(频率为 1.5MHz至30MHz)的无线电波进行的通信。又称为 高频(HF)无线电通信。
短波通信可以利用地波传播,但主要是利用电离 层反射进行传播。
X
第
第2章 现代短波通信
2 页
2.1 概述
短波通信的优点:
•可用低廉的成本实现远距离通信; •通信设备体积小,可方便地改变工作频率; •短波电台临时组网方便、迅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抗多径衰落是实现短波数据通信的首要问题,主要 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X
第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12 页
2.4.1 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在短波通信中,由于多径效应引起了时域扩展,若 不采用专门的时域均衡措施,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 速率仅为200波特 (码元宽度为5ms)。 ➢采用专门的调制解调技术以后,可以将数据速率提 高到2400b/s以上,现在主要有并行制和串行制两种 不同的体制。
如果在发送端发送一个单频(等幅、恒定相位的 正弦波)信号,经多径传输后得到的接收信号不再 是一条普线的单频信号,高频载波的频普将被展宽,
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展宽。
多普勒频移的倒数称为信道的“相干时间”。当
系统传输的信息符号(时间)宽度大于信道的相干 时间时,将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
X
第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地面波和天波均不能到达的区域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5 页
2.2.2 最高可用频率(MUF)
最高可用频率:指在实际传播中能被电离层反射 回地面的电波的最高频率。
临界频率 f v:对应于电离层各分层的电子密度,都存 在一个相应的最高频率 ,fv在此频率的电波垂直入射 (θ0=0)到电离层时,将被该分层反射,而高于此 频率的电波将穿出该分层。
X
第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14 页
2.4.2 时频组合调制
➢时频调制(FTSK)是一种组合调制,它是由时移键控 (TSK)和频率键控(FSK)组合而成的。 ➢时频调制是指在一个或一组二进制符号的持续时间 内,用若干个窄的高频脉冲的组合来传送原二进制
数据。每个高频脉冲在不同的时隙内具有不同的频
率。这种由不同时隙和不同频率所构成的信号形式, 称为时频调制信号。
短波通信的缺点:
•可供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 •信道条件差(是一种变参色散信道); •大气和工业无线电噪声干扰严重。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3 页
2.2.1 短波的传播方式
入射角 0
F2层
28MHZ 天线
天线
短波的天波传播模式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4 页
2.2.1 短波的传播方式
➢串行体制的特点是在一个话路带宽内采用单载波串 行发送高速数据信号,因此提高了高频发射机的功 率利用率,克服了并行体制功率发散的缺点。由于 串行体制采用了高效的自适应均衡、序列检测和信 道估值等综合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由于多径传播 和信道畸变所引起的码间串扰。 ➢从发展角度看,串行体制提高数据率的潜力较大。
一天内最高可用频率的变化规律
X
第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7 页
2.2.3 多径传播问题
( a)
( b)
( c)
( d)
(a)为天波和地波构成的多径; (b)为天波的单跳模式和多跳模式构成的多径; (c)为电离层不同分层的反射构成的多径; (d)为电离层的漫射构成的多径。
多径传播将带来的问题:信号的延时和信号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