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诗歌活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学生反馈
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深度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程度 对诗词背景的了解程度
07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氛围: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总结
难点
重点词句的解读 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写作手法的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讲解法: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主题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教学内容:欣赏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情感
• 教学步骤: a.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背景 b.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c. 讲解重点词句,理解诗意 d.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e. 总结归纳,拓 展延伸
• a.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背景 • b.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 c. 讲解重点词句,理解诗意 • d.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 e.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宿建德江》
• 教学内容:欣赏诗歌,感受意境
• 教学步骤: a. 导入:介绍诗人及背景 b. 初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c. 深 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d. 拓展:比较阅读其他诗人作品,加深理解 e. 练习: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a. 导入:介绍诗人及背景 • b. 初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c. 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 d. 拓展:比较阅读其他诗人作品,加深理解 • e. 练习: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对诗歌进行简单的鉴赏和解析。

3.理解《轻叩诗歌的大门》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增进学生对美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轻叩诗歌的大门》这首诗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美。

难点1.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诗歌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学习1.分组朗诵《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感悟诗歌中的美。

2.听老师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轻叩诗歌的大门》的创作背景。

操练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前一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轻叩诗歌的大门》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1.教师详细讲解《轻叩诗歌的大门》中隐含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

操练1.学生分角色表演《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情景,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2.学生就《轻叩诗歌的大门》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作业1.背诵《轻叩诗歌的大门》。

2.完成课后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发现美、感悟美,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诗歌欣赏与理解中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江南春》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江南春》课程教案

《江南春》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并背诵这首诗。

2. 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诗句的朗读和背诵。

2. 诗句意思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江南春》的诗文、插图及相关的音乐背景。

2. 学生事先预习《江南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江南春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春天的美景。

2.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 引出课题:《江南春》。

二、初读古诗1. 学生自读《江南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

3. 学生齐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理解诗意1. 小组讨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

四、深入体会1. 提问: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教师介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提问: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 比较《江南春》与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春天之美。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春天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六、总结回顾1. 学生齐读《江南春》,再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尊重。

作业布置:1. 背诵《江南春》。

2. 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但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方面,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需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六年级语文《唐诗三百首》诗歌朗诵教案

六年级语文《唐诗三百首》诗歌朗诵教案

六年级语文《唐诗三百首》诗歌朗诵教案第一节:课堂准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唐诗的特点和韵律,提高朗诵技巧和语感。

教学重点:学习唐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语感。

教学准备:《唐诗三百首》课本、黑板、粉笔。

第二节:导入与激发1. 制造气氛:播放一段优美的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的韵律之美。

2. 提问:请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所学过的古代诗歌,例如《孔雀东南飞》、《登鹳雀楼》等,引导学生介绍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第三节:新课呈现1. 导入:通过呈现几首著名的唐诗,如《春晓》、《登鹳雀楼》等,向学生展示唐诗的美丽。

2. 解读:通过讲解诗歌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让学生了解唐诗的魅力所在。

3. 吟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吟诵这些唐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押韵和韵律。

第四节:学习与实践1.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诵。

2. 合作讨论:学生朗诵完毕后,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节:巩固与拓展1. 韵律游戏:通过教师出示不完整的诗句,让学生补全并快速朗诵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2.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或所见所闻,进行短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节:总结与作业1. 总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并进行小结。

2. 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背诵一首《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准备下节课的朗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唐诗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通过朗诵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同时,通过合作讨论和创作活动,学生的语感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优秀的唐诗作品,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六年级诗歌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诗歌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歌活动课教案【注意事项】提前一周请同学们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以新诗为主)【教学目标】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学写诗歌。

2.加强诗歌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教具】1.大量例文2.各色彩纸、卡纸、胶水3.诗歌朗诵视频【教学过程】播放诗歌视频,导入新课。

活动一:朗诵诗歌1、播放诗歌朗诵视频。

(我准备了四段视频,由老师自由选择两段。

)《相信未来》《生命》)(开学第一课)8-2510899490.html 《我的祖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学生朗诵。

形式:或分组或单独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歌,没有收集诗歌的同学朗诵学生资料中的诗歌。

3、教师评分标准。

(教师根据以下标准评比学生的朗诵成绩,以奖卡或其它礼物鼓励。

)(1)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2)正确把握诗歌节奏、语速和断句;(3)正确把握诗歌的轻重音;(4)声情并茂地反映诗歌的内涵;(5)有恰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6)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4、诗歌朗诵技巧。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诵技巧。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其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例如:朗诵赞美祖国的诗篇,就要有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涌动;朗诵赞美生命、感悟生命的诗篇,要秉持一种感动、感恩的心情。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感伤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以及音长、音短。

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的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重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难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新课导入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要去学习三首描绘南北不同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诗歌。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3.背景介绍: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阅读鉴赏任务一:朗读课文,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说说古诗的大意。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①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②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④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边。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去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大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只剩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①净无苔,花木成畦②手自栽。

一水护田③将绿绕,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古诗大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准确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掌握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 体会不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启一场古诗之旅啦。

古诗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每一首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呢。

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古诗三首,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5分钟)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3分钟)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错。

2. 理解字词,疏通诗句(8分钟)结合课下注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例如:“XX”这个词啊,在古代是这个意思,现在咱们可能不这么用了,就像穿越到古代去和古人对话一样,得搞清楚他们的用词习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释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句。

3. 体会意境,感悟情感(4分钟)教师通过描述一些画面或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比如说:“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站在XX地方,眼前是XX景色,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高兴呢,还是有点忧愁?鼓励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依据。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按照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步骤,进行第二首古诗的学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学习掌握三首古诗词的词句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对于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古诗词一:《登高》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登高》是一首写自然山水的诗歌,旨在表现登高赏景的兴奋和感触。

通过本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感官体验,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登高”二字的意义和表达;•学习“南山”、“北山”等地理概念;•学习“流水”、“悠然见南山”等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登高”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掌握表现自然景物的语言表达。

古诗词二:《江南》宋代诗人刘过所作的《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景的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通过学习本首诗,学生可以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和历史,体味江南的柔美和细腻之处。

教学重点•学习“烟笼寒水月笼沙”等反复描写手法;•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的含义;•学习江南水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领悟江南水乡的文化内涵;•掌握表现细腻场景的语言表达。

古诗词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写离别之难和深情厚谊的诗词,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通过学习本首诗,学生将了解离别的悲凉和思念之情,体悟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赋与颂的区别;•学习草原、明月、长风等意象的描写;•学习“送别”这一主题的诗意表达。

教学难点•领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和情感;•掌握表现离别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需要先用课前预习的时间,让学生先看懂每首诗歌的内容;•确认每首诗歌的重点,细节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用有趣的课堂游戏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教学评估教师利用学生知识匮乏或不足之处和夯实基本概念等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还要及时回应学生的疑惑,以更多的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效而深入地消化学习的内容。

教学总结在学生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各首古诗的背景、意义和表达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让学生获得自由沟通和思考的空间,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定能够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诗歌欣赏

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诗歌欣赏

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诗歌欣赏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诗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习欣赏现代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其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主题感受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现代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

2. 现代诗歌选集。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一首,为什么?3. 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引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思考。

核心内容:1. 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1)情感真实、语言独立、意境深沉;2)自由抒发情感,不拘泥于传统韵律形式;3)注重意象的营造,独特的比喻和隐喻手法;4)语言简练生动,抓住诗歌的关键。

2. 欣赏现代诗歌:1)教师朗读现代诗歌,引导学生尝试用心去感受;2)提问:你在听这首诗时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3. 学生作品分享和赏析:1)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2)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批评。

巩固练习:1.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表演或朗读,并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让学生分析其中使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在课件中展示一些著名的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拓展延伸:1. 给予学生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让他们自主欣赏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创作活动。

3.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现代诗歌的相关批评文章,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写下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要求学生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现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保藏过自己喜爱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文字之美;通过诗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1、使同学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美山河、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把握第一首古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美河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今日我们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2、汇报沟通收集到的关于李白、庐山风景区、瀑布的资料。

3、同学解题。

4、看图听读古诗,想象瀑布的景象,找出能体现诗人观看点的词。

(“遥”字)二:读诗歌,初步感知。

1、自由初读诗歌,把握生字“庐”“川”的音、形、义。

2、自由再读诗歌,看看诗中写了那些景物?3、看图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三:披文入境,领悟全诗。

1、师范读第一句,同学试着画节奏。

2、齐读诗歌,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之美。

3、释词解句。

4、同学自由反复诵读古诗,想象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概,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5、鼓舞同学质疑问难。

四:抓住“银河”,激发想象。

1、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写银河?2、听读,想象瀑布像银河一样从高空飞奔而下的情景,感受大自然之奇异。

3、指导朗读全诗。

4、背诵全诗。

五:作业:默写古诗。

其次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歌内容,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育自学自悟力量。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述的方法,培育同学的想象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过故人庄》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过故人庄》课程教案

《过故人庄》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过故人庄》,并能背诵。

2. 理解《过故人庄》的诗意,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和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2. 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词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几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的感受。

2. 导入课题: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诗歌特点,引出《过故人庄》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指名朗读,评价朗读效果,强调情感表达。

三、理解诗意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2.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 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意境1.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感受其宁静、自然之美。

2. 分析诗中表现的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播放古诗词朗诵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情景,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五、拓展延伸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他田园诗,感受其诗歌风格。

2.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提升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布置作业:1. 背诵《过故人庄》,并默写。

2. 收集孟浩然的其他田园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理解、感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体会《过故人庄》的诗意和情感。

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书湖阴先生壁》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书湖阴先生壁》课程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这首古诗,并理解诗中字词句的含义。

-学生能够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描绘的景物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方式,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将诗歌中的画面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其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能够准确表述诗的大意。

2. 难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1. 《书湖阴先生壁》的课件,包括诗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背景资料。

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3. 黑板或白板,用于书写诗歌和关键词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入新课:介绍《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王安石及其背景,引出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教师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深入理解,品味诗意1. 分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小组内分享对诗中景物的理解,如“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等。

-讨论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教师讲解,点拨难点。

-解释诗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如“护田”、“排闼”等。

-分析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及诗中蕴含的闲适心情。

四、拓展延伸,感受文化1. 分享作者王安石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借鉴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智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布置作业:背诵《书湖阴先生壁》,并尝试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旨在通过古诗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之情。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古诗韵味、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开展拓展延伸活动等,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感受其韵律之美。

(重点)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其中体会诗人复杂、含蓄的情感为难点。

(重点、难点)3、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4、通过学习古诗中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尤其是能够在自己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为难点。

(重点、难点)三、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借助音乐和画面营造古诗意境,激发兴趣。

2、诵读体验:反复朗读体会古诗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4、拓展应用:通过比较阅读和创作加深对古诗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在教室中轻轻播放轻柔舒缓的古筝曲,如《渔舟唱晚》,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水墨画。

画面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流淌于山间,溪边有几间茅屋,屋前有一位老者正悠然自得地垂钓。

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静下心来,仿佛自己置身于这幅画中。

随着音乐和画面的引导,他们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悠扬的鸟鸣声,看到远处的青山绿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从而初步领略到古诗所蕴含的那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2、激发兴趣-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那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峦,还是溪边垂钓的老者呢?听到了什么?是那清脆的鸟鸣,还是潺潺的流水声呢?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大自然的宁静,还是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诗歌,以及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度。

3.掌握基本的诗歌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诗歌教材和多样的诗歌示范录音。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小学生课堂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诗歌有什么特点?”等。

2.探究(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或播放诗歌朗诵的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倾听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鼓励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哪些字句特别吸引你?”等。

3.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解读一到两首经典诗歌,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实践(30分钟)4.1 学生朗诵诗歌引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音响设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诵自己选择的诗歌。

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

4.2 分组合作创作诗歌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如爱、友情、自然等。

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集体荣誉感。

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提问回答,梳理课堂知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诗歌创作作业,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七、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和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的简要安排,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这是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第1 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昼,耘两个生字。

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1.趣味导入师: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

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预设: 生1:农作生2:放风筝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2.了解作者师: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作者:范成大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地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 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志向和情感。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石灰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志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石灰吟》。

(二)作者简介介绍诗人于谦,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1)“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五)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经历了哪些磨难?明确: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提问:石灰为什么不怕这些磨难?明确:因为石灰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这是它的志向和追求。

3、联系诗人的生平,探讨诗人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明确: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六)写作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托物言志。

(七)朗读背诵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活动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六年级语文活动课——“探寻古诗词之美”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
1. 诗词朗诵:学生将分组朗诵不同的古诗词,通过朗诵,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2. 诗词解析:教师将解析几首代表性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深层含义。

3. 创意表演:学生将根据古诗词创作一个小型表演,通过表演,展现对诗词的理解和创新。

四、教学步骤:
1. 开场白:教师简要介绍活动目的和内容。

2. 诗词朗诵:学生分组朗诵,每组朗诵一首诗。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强调朗诵技巧。

3. 诗词解析:教师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解析,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深层含义。

4. 创意表演:学生根据古诗词创作一个小型表演,可以是朗诵、歌唱、舞蹈等。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5. 总结分享: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积极参与,勇于创新。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开展这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我也需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 3教学设计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 3教学设计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歌鉴赏 3教学设计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歌鉴赏 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抒情特点。

2.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鉴赏教材、课件、PPT、教学录音等。

2. 学生准备:语文书、笔和纸。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和欣赏他们之前研究过的一首诗歌。

- 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2. 导入新知(10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今天要研究的诗歌,并提醒他们注意诗歌的抒情特点。

- 引导学生读一遍诗歌,然后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展开讨论。

3. 深化理解(20分钟):- 教师用PPT或教材上的图表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和修辞。

- 引导学生尝试朗读诗歌,并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语气变化。

4. 拓展活动(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中的抒情特点。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技巧。

- 学生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朗读技巧的运用情况。

2. 学生交上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2. PPT或教材上的图表应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诗歌。

3. 学生的写作作业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歌活动课教案【注意事项】提前一周请同学们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以新诗为主)【教学目标】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学写诗歌。

2.加强诗歌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教具】1.大量例文2.各色彩纸、卡纸、胶水3.诗歌朗诵视频【教学过程】播放诗歌视频,导入新课。

活动一:朗诵诗歌1、播放诗歌朗诵视频。

(我准备了四段视频,由老师自由选择两段。

)/v_show/id_XMjY4ODg4NzAw.html 《相信未来》/show/PDxN5RWTUJ97U32M.html 《生命》)(开学第一课)/v/b/64514178-2510899490.html《我的祖国》/v_show/id_XNDM3Njg4NDk2.html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学生朗诵。

形式:或分组或单独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歌,没有收集诗歌的同学朗诵学生资料中的诗歌。

3、教师评分标准。

(教师根据以下标准评比学生的朗诵成绩,以奖卡或其它礼物鼓励。

)(1)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2)正确把握诗歌节奏、语速和断句;(3)正确把握诗歌的轻重音;(4)声情并茂地反映诗歌的内涵;(5)有恰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6)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4、诗歌朗诵技巧。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诵技巧。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其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例如:朗诵赞美祖国的诗篇,就要有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涌动;朗诵赞美生命、感悟生命的诗篇,要秉持一种感动、感恩的心情。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感伤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以及音长、音短。

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的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体顿。

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

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好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点。

5、教师评分并颁发奖卡或礼物。

(分个人朗诵之星和小组优胜奖等奖项。

)活动二:自己动手学写诗一、活动内容: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二、活动目的: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假设四种修辞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充满童趣的诗歌。

三、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四、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致老鼠我喜欢你们——一双机灵的眼睛,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会你们自己劳动,做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个朋友——它的名字叫猫。

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师: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

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五、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

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蓝天蓝天像一片海洋,天上的白云像一条条鱼儿。

下雨时,像龙王在发怒;下雪时,像爷爷在捋胡须。

蓝天,就是我想要去的家,等我长大,一定要去看看你!云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妈妈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上叫我起床2.妙用拟人:渔火夜静悄悄的河水是一个乖孩子听月亮妈妈的话睡觉了渔夫点亮了渔火河水就像睁开了眼睛在说着梦话风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3.运用夸张:交通警察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4.运用假设如果我变成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神奇的世界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每棵树都挂满金子般树叶,金树叶摇出一串童话,“哗啦啦”,把我们热情迎接。

我们快活地跑了进去,哈,竟忘了踢球,忘了作业,那些所有不开心的事儿,都一齐来和我们告别。

一千个快乐向我们跑来,一万个美妙在眼前排列。

想不到这迷人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神奇的一切。

小老鼠开着飞机,帮助猫咪咪去找姐姐,临了送它一条大鱼,还招着手儿跟它告别。

小蜜蜂原本不会采蜜,多亏那位好心的蝴蝶,给了它一对金翅膀,还教它去把花蜜识别。

小狐狸在这里成了大王,大老虎再不敢随便撒野;狼外婆为救山羊,不小心把腿儿摔瘸。

太阳原是个小孩子,因为贪睡懒觉忘了上学,起来一看长了胡子,从此就变成了驼背老爷爷……哈,这世界真是有趣,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幻想,还受到真善美的陶冶。

呀,这世界真棒真棒,给我们童年带来多少欢悦!呵,真要感谢那些童话作家,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将来,我们也要用奇思妙想,去发明去创造去丰富人类的科学!5、设问法写诗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雪人,望着你笑眯眯?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六、诗歌创作热身训练。

1、我会猜。

猜猜下面两首诗歌描写意象是什么?拄着长长的拐杖,穿着洁白的衣裳,一个老人踩着波浪,慢悠悠地走向远方。

答案:帆贪玩的云溜下地,躲在山谷里做游戏。

太阳妈妈找来了,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答案:雾2、给下面诗歌加上题目。

风把烟带走了留下寂寞的烟囱孤独的面对着黄昏道出过去的种种答案:黄昏蓝蓝的夜空,像个湖一样。

无数的银菱,就在湖里长。

答案:夜空3、佳作欣赏。

清晨一大早,邻居的晒衣绳就拉过来,很友善的——像握紧的手,结在我我们家的栏杆;然后用洗净的衣物挂上散发着,肥皂泡沫的芳香。

晚霞晚霞是漂亮的布如果我能把它裁下来一定要做一件漂亮的衣裳送给妈妈黄昏的天空红通通的像醉了酒一样我的脸也是红通通的也像醉了酒一样秋风秋风吹秋风吹,白云飘,飘过山,飘过桥,飘上柳树梢,挂住不动了。

我叫奶奶取下来,做件暖和的大棉被。

梦夏夜露珠在荷叶上睡觉,星星在天空中睡觉,宝宝在小床上睡觉。

露珠的梦是绿的,星星的梦是亮的,宝宝的梦是甜的。

我的诗歌我悄悄地钻出大地想出来打听——春天里那树绿的秘密,那花开的消息。

观赏那春天美好倾听那大自然动人的合唱七、我是小诗人,我会模仿写诗。

师: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新月弯弯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1、模仿上面诗句,仍以“新月弯弯”开头,仿写诗句。

新月弯弯,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像。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2、模仿写诗。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

()生动,是因为(),那是()。

3、补充诗句。

秋风秋风,你是红的吗?——看,你把这么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红色的火焰。

秋风,你是黄的吗?——看,你把数不清的谷穗,都染得金光灿灿。

秋风,你是白的吗?——看,你把(),都染得()。

秋风,你是()?——看,()。

哦,秋风!你一定有一支看不见的五颜六色的彩笔;要不,你怎么能把整个原野,点染得这样绚丽,这样灿烂!(教师启发性提问预设:在秋天,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例如:秋风,你是白的吗?——看,你把一朵朵棉球,都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耀眼。

4、阅读下面诗歌,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献给老师的花束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各自的列车……八、尝试创作诗歌。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天生的诗人,写诗一定难不倒你们。

现在,请你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方法),以“打雷”、“下雨”、“落叶”、“萤火虫”、“小草发芽”、“做梦”“妈妈的爱”等为题目或者为主题,任选一题(也可以自己另选题目或主题),尝试创作。

请拿起你的笔,把你那充满灵性的、丰富的想象写下来!给自己一个诗意童年!教师辅导要点:①对于完成很快的同学,鼓励他(她)们写出第二节、第三节。

②对于写好了的同学,要强调好诗是改出来的,把自己写的诗多读几遍,看顺不顺口,有不顺的地方,就要改一改。

九、诗歌评改。

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1.师生共评师: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作品了。

谁到前面来读读自己的诗?(教师有意识地请一个写得较好的同学到前面来)学生读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好不好?然后再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吗?哪一句是你最得意的?启发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学写诗。

2.自我修改你们再读读自己写的诗,看有没有诗的味道。

好诗是改出来的,再仔细琢磨琢磨。

十、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三:合作编诗集【活动目的】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合作编本小诗集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2.小组合作编辑(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

(2)将准备好的诗誊写在自己喜欢的彩色纸上,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

将彩色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

(3)将每组做好的诗歌分别贴在各组的卡纸上。

3.成果展示(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并予以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